❶ 李安導演執導的電影《卧虎藏龍》在影片末尾,章子怡飾演的玉嬌龍為何要跳崖自盡
李安導演執導的電影【卧虎藏龍】在國內受到很多的關注,雖然這是一部時間比較就的電影,可是相信很多影迷還是會記起來一些細節。這部電影當時的票房很高,一度排名大陸和香港電影的第一位。特別是章子怡的表演,更是吸引了無數粉絲,特別是在影片末尾,章子怡飾演的玉嬌龍要跳崖自盡,給很多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那麼為什麼最後玉嬌龍要選擇跳崖呢?我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現在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
最後告訴大家一點,玉嬌龍之所以最終跳崖,其實和一段對話有關系,這就是玉嬌龍和俞秀蓮的對話,俞秀蓮在對話的時候說:這是一個女人一生應該服從的!也就是這幾句話,給了玉嬌龍最後的決定!
❷ 有一個國產電影一群強盜在大草原上強盜首領的弟弟在草原檢到一個女人然後帶回去做了自己的媳婦不過那個女
什麼卧虎藏龍啊,應該是俞飛鴻演的《愛有來生》,女主是故意引誘男主的,因為她家被男主的哥哥滅門了,想要報復男主。男主發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感動不了女主,一氣之下就出家了。後來女主為了報仇,把男主哥哥出行的路線告訴了自己哥哥,兩撥人互毆,女主和男主都死了,女主以為男主投胎去了,所以也趕著去投胎了,實際上男主在黃泉路上等女主,一直不敢投胎,一等就是五十年。但他的靈魂在輪回道上也只能等五十年,見到了女主的來生,把這個故事告訴了她,當女主終於記起來以後,男主也消失了,投胎去了,挺悲的電影
❸ 請問大佬有太平輪(上)2014年上映的由章子怡主演的百度網盤資源嗎
《太平輪(上)》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vTYh63rEkpKpbQhBGhzwiQ
《太平輪(上)-2014》
導演:吳宇森
編劇:王蕙玲、蘇照彬、陳靜慧
主演:章子怡、金城武、宋慧喬、黃曉明、佟大為、長澤雅美、秦海璐、俞飛鴻、楊祐寧、楊貴媚、叢珊、吳飛霞、於震、王千源、林保怡、林美秀、高捷、黃柏鈞、寇家瑞、許還幻、尤勇智、劉儀偉、黑木瞳、寇世勛、侯勇
❹ 在《卧虎藏龍》中,張震飾演的是個什麼樣的角色
張震飾演的羅小虎。羅小虎的拳腳朴實無華,一如外族人的爽直,這個男孩強盜的魅力耀亮,以至於驕傲的玉矯龍(章子怡飾演)最終傾慕於他。
劇情簡介· · · · · ·
一代大俠李慕白(周潤發飾)有退出江湖之意,託付紅顏知己俞秀蓮(楊紫瓊飾)將青冥劍轉交給貝勒爺(郎雄飾)收藏,不料當夜遭玉嬌龍(章子怡)竊取。俞秀蓮暗中查訪也大約知道是玉府小姐玉蛟龍所為,她想辦法迫使玉蛟龍歸還寶劍,免傷和氣。但李慕白發現了害死師傅的碧眼狐狸(鄭佩佩飾)的蹤跡,她隱匿於玉府並收玉蛟龍為弟子。而玉蛟龍欲以青冥劍來斬斷阻礙羅小虎(張震飾)的枷鎖,他們私定終身。關系變得錯綜復雜,俞秀蓮和李慕白愛惜玉蛟龍人才難得,苦心引導,但玉蛟龍卻使性任氣不聽勸阻…
《卧虎藏龍》網盤高清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vIHp2X7S3HwrrYmxonvbdQ
提取碼:17sp
❺ 周潤發和章子怡演的電影叫什麼
電影名字叫作《卧虎藏龍》
講述了當時封建社會對個人的壓抑與約束,一代大俠李慕白本有退出江湖之意,托紅顏知己俞秀蓮把自己的青冥寶劍交給貝勒爺收藏亦表示自己退隱的決心,結果寶劍剛送到貝勒沒多久就被盜走了,俞秀蓮在於偷賤人交手中,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嬌龍獨自來到王府,主動提出要與魯君佩成婚,魯家大喜。鐵小貝勒再被朝廷怪罪,惱羞成怒,極盡低毀玉瑞。玉瑞心事重重,自知羅小虎和女兒為自己犧牲愛情,心中十分不情願,對魯君佩也異常冷談。李幕白亦坦率勸他對人生有所超脫,淡泊功名利慾。玉瑞有所醒悟,長揖而去。
成親之日,羅小虎飛馬劫走玉嬌龍,對玉瑞下馬長跪不起,玉瑞此時已看破官場虛偽,心中明白,囑托羅小虎今生今世照顧女兒玉嬌龍。羅小虎玉嬌龍二人准備返回新疆,臨行前請李幕白為二人成婚作見證,並拜託他設法照顧玉瑞夫婦。
故事的結局是:俞秀蓮深知李幕白全因孟思昭而割斷與自己的愛情,自己雖對李幕白滿腔情義但也有口難言,二人默默相對,長久無言,暗自祝福,凄然分別。
❻ 最新電影《夜宴》哪裡可以在線免費看
最新電影《夜宴》免費在線看地址:
http://www.atumu.com/vod/dzp/yy.htm
故事梗概:
五代十國。這是一個人慾橫流、相當混亂的時期,國與國之間連年戰爭,皇帝與大臣凶險爭斗,甚至各個皇室內部父子、兄弟間彼此殺戳。先帝離奇爆崩,其弟(葛優飾演)篡位,並將年輕貌美的皇後(章子怡飾演),年輕太子(吳彥祖飾演)的繼母據為己有。無助的太子陷入憤怒之中並決意復仇。心懷不軌的大臣(馬精武飾演)覬覦皇位和皇後的美貌,一直尋找機會篡位奪權。大臣之女(周迅飾演〉眷戀太子,為他付出所有而義無反顧。大臣之子(黃曉明飾演)為了維護妹妹與家族,也陷入了爭斗的旋渦。
❼ 電影卧虎藏龍講的是什麼內容
《卧虎藏龍》講述一代大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託付紅顏知己俞秀蓮將自己的青冥劍帶到京城,作為禮物送給貝勒爺收藏。李慕白隱退江湖的舉動實際卻是惹來更多的江湖恩怨。
劇情簡介:
一代大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託付紅顏知己俞秀蓮將自己的青冥劍帶到京城,作為禮物送給貝勒爺收藏。這把有四百年歷史的古劍傷人無數,李慕白希望如此重大決斷能夠表明他離開江湖恩怨的決心。
誰知當天夜裡寶劍就被人盜走,俞秀蓮上前阻攔與盜劍人交手,但最後盜劍人在同夥的救助下逃走。有人看見一個蒙面人消失在九門提督玉大人府內,俞秀蓮也認為玉大人難逃干係。
(7)章子怡遇強盜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李慕白
演員周潤發
性格陽剛俠義,其劍法是人生最高境界的投射。其長空舞劍,宛若游龍,混無半點滯澀。大巧不工,一根木棍將玉矯龍的寶劍製得無力可施,是其高遠人生境界的表現。
2、玉嬌龍
演員章子怡
心理層次詭譎復雜,白天是千金大小姐,晚上開打、談情說愛,是個對江湖兒女情有所幻想的難馴少女。其劍法則一如其人性格般鋒芒畢露,配上青冥劍天下無雙的銳利,正如李慕白所說「揣而銳之,不可常保」,在與俞秀蓮的數度敗勢中,也都是靠其鋒芒逆轉。
3、羅小虎
演員張震
羅小虎的拳腳朴實無華,一如外族人的爽直,這個男孩強盜的魅力耀亮,以至於驕傲的玉矯龍最終傾慕於他。
❽ 章子怡被日本人囚禁地下淪為發泄工具是什麼電視
應該是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由華誼兄弟、英皇電影聯合出品的懸疑諜戰片,由程耳執導並擔任編劇,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等主演。影片於2016年12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1937年大動盪前夕,上海灘風雲顯赫的陸先生正面遭遇侵·華日軍施壓,被捲入一場暗殺陰謀,當身邊朋友一一慘遭牽連時,亂世當前,大佬、小弟、弱女子等往昔人物走向了不同命運的故事。2017年5月26日該片獲第24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❾ 十面埋伏劉德華章子怡這部電影演的是什麼
《十面埋伏》故事大綱:
唐大中十三年,皇帝昏庸,朝廷腐敗,民間涌現不少反官府的組織,其中以飛刀門的勢力最大。飛刀門總部設在靠近都城長安的奉天縣境內,朝廷深以為患,逐嚴令奉天縣加以剿滅。飛刀門幫主柳雲飛雖在與奉天縣官兵的戰斗中犧牲,但在新任幫主領導之下,飛刀門的勢頭不減反增。奉天縣兩大捕頭:劉捕頭劉德華飾、金捕頭金城武飾奉命於十日之內,將飛刀門新任幫主緝拿歸案。劉捕頭懷疑新店牡丹坊的舞妓小妹章子怡飾是飛刀門前幫主柳雲飛的女兒,逐用計將她拿下,押入天牢。二人並再度設下圈套:由金捕頭化名隨風大俠,乘夜劫獄,救出小妹;藉此騙取小妹的信任,查出飛刀門的巢穴,以便一舉剿滅。隨風依計救走小妹。逃亡路上,隨風對小妹呵護備致,小穏不禁對他漸生情愫;而隨風與小妹朝夕相對,亦被她的出塵氣質深深吸引。星月之夜,二人終究按捺不住,狂烈戀火,眼看一發不可收拾。林外,罡風凜冽,隱隱殺機正悄悄地向他們進逼……
《十面埋伏》影評:
無論是一個影評人還是一個喜愛電影的普通觀眾
我想都是喜歡有意義和有價值的評論的,
對於網上若干網友的批評我想大家已經看得夠多了
甚至我都認為它是一個十足的濫片
所以我認為有必要給一部分堅持眼見為實的朋友們,轉貼下面幾篇文章。
說的很中肯,也有一定的價值。也希望各位聽了滿腦子批評的網友們能夠冷靜下來重新審視,我到現在都沒有看到,所以不發表個人意見,
1。解讀《十面埋伏》焦雄屏:非建設性謾罵無意義
在《十面埋伏》於全國范圍內逐漸引起反響時,台灣電影人焦雄屏女士悄然到京,我們有幸就此部電影與一名資深電影人進行了一次對話,從另一個渠道對張藝謀與他的《十面埋伏》進行解讀。
這本是場很有力量的對話,因為對話雙方,原本應該是張藝謀與焦雄屏。一個國內目前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一個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影評人、製片人。他們的學術背景、從業經驗、國際能見度,皆比普通從業者更寬泛,他們在自己的領域中做到了其他人沒能做到的事情,兩人的對話將在對峙統一中完成,這也將是一場視點相對高的、不可能避開正在上映的《十面埋伏》爭論的對話。這些足以讓讀者和我們共同興奮。可是,當天夜裡,所有人失去了與張藝謀的聯絡,包括張偉平,我和焦雄屏女士等待著,消息傳來,張藝謀一直在奧申委開會,會開至深夜仍未結束。第二日清早即將離開北京的焦雄屏,最終回到酒店,我們不得不放棄原本意義重大的兩岸電影人的深入懇談,這場對話從而變成了我對焦雄屏的采訪。
記者:看過《十面埋伏》您對它的感覺如何?
焦雄屏:張藝謀嘗試一個新類型電影並不容易。很多想法和努力,是我們能夠看得到的,在他擅長的部分,他做得很好,他超越了大部分的導演。但是,另一部分,在類型電影中,有一定的規則和手段,這是必須遵循的。首先,我必須要說,張藝謀真的是個非常上進的導演,他用所有的元素創造票房奇跡,就商業上講,這對中國電影是有幫助的,對於轉型中的華語電影的影響是不能被忽視的,從《英雄》到《十面埋伏》,他讓國際電影界了解到中國具有多麼大的一個潛在市場,中國本土電影也具有著驚人的本土市場。無論怎麼樣,在電影史上,這兩部電影將會有屬於它的地位。不過,作為一部類型電影,《十面埋伏》又有著與類型電影的距離,他在某些地方有值得討論的地方,這也是我特別想跟他聊的有關類型電影的方面。
記者:你說「有他值得討論的地方」是指什麼呢?
焦雄屏:類型片是一個演化型過程。絕對是市場的需求。我舉個例子你就知道,香港電影的小馬哥,在當時,香港社會形態不穩定正義不明的情況下,這樣一個電影角色的出現就被當成了正義英雄,超出了許多電影人的想像,這個類型電影有他的一定的環境,有市民對某些東西的期待,他們把希望賦予在電影身上,覺得有這樣一個英雄就在自己的身邊。我覺得這是環境與製作產品的重心相互影響的結果,電影中將投射出市場需求,這需要一個量產,在產品製作中移植符號或者套用符號都沒有關系,但是,導演要有一個直覺性的,對電影絕對有用的東西,每個影片出來的確是個溝通的過程,有個與觀眾溝通的基礎,不能大家各自一套,永遠沒有共識,永遠在平行線上運動。
記者:現在對於《十面埋伏》有許多各種不同的說法,絕大多數是批評,對這些你怎麼看呢?
焦雄屏:我不希望看到網路上的那些謾罵,你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最好是有建設性的意見。非建設性的謾罵對於中國電影沒有任何幫助,什麼是電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一部電影不可能人人都喜歡,你可以不喜歡,但是不需要把它全部否定掉。華語電影需要非常小心這種現象的發生。台灣的國產電影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我非常希望有關人士注意這個問題。
焦雄屏
1953年生,山西人,台灣政大新聞系畢業,美國德州奧斯汀分校廣播電視電影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博士。以影評人身份致力於「提升台灣電影文化」,以她為首的大量評論曾促使了台灣「新電影」運動的興起,被人稱為中國台灣電影「教母」。目前,擔任著製片人、影展評審、教授等工作,並成立吉光電影公司,是《愛你愛我》、《望鄉》、《十七歲的單車》、《藍色大門》等多部影片的製片。
2資深評論:《十面埋伏》成全章子怡浪費劉德華
《十面埋伏》到底怎樣,記者在《十面埋伏》首映第一日,有幸請到兩位資深的電影研究者一起觀看了這部影片,並在觀映後采訪了他們:周承人,參經是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創辦人之一,現在是中國電影美術學會副會長;李以庄,周承人的老伴,中山大學中文系的退休教授,中國高校電影協會的創辦人之一。兩位老人嘔心瀝血20多年寫就的香港首部電影史《香港電影史》即將由香港三聯出版社出版。
目前對《十面埋伏》的各種評論鋪天蓋地,但客觀的說:多數評論都有意氣用事之嫌,要麼偏頗無力,要麼浮誇表面。兩位老人在看過影片後,對這部影片細致的作出了自己中肯的評價,他們認為:《十面埋伏》並不是一部失敗之作,但是也不能說有太大創新。記者將他們的觀點整理如下:
兩大創新:牡丹坊之舞和竹林大戰
《十面埋伏》在動作場面上勝過了《英雄》。。程小東在《十面埋伏》中的發揮比《英雄》要好。
《十面埋伏》中動作場面主要體現在兩場戲中,一場是「牡丹坊之舞」,這是全劇的精華所在,劉德華撒豆指路,章子怡飛袖擊鼓,是張藝謀的一個創意,這一場戲給人視覺上的驚艷和震撼,的確達到了張藝謀自己的追求目的———「即使影片被人批評得體無完膚我也不會在乎,只要我的影片能夠為觀眾留下過目不忘的燦爛3分鍾!」
《十面埋伏》另一場堪稱經典的動作場面是竹林之戰,竹林之戰在胡金銓的《俠女》和李安的《卧虎藏龍》中都非常經典,前者有殺氣,後者有詩意,李安《卧虎藏龍》的竹林戲周潤發如雕塑般的形象以及章子怡的足尖微顫完全顯示出了兩人不同的性格和身份,沒有一絲殺氣,只有詩意充盈。《十面埋伏》的竹林之戰殺氣凌厲,竹雨如箭,造成了困境重重之感,在這一點上,完全區別於胡金銓和李安,因而《十面埋伏》的竹林戲也得以脫穎而出,成為武俠片中竹林戲的又一個經典。
演員表現:章子怡有可塑性
可以看出來張藝謀把全部精力幾乎都用來力捧章子怡,章子怡這次的表現也不錯,證明她是個好演員。她演的盲女感覺到位,在感情戲上的表現,可以看得出是用了真感情的,不是K滴眼葯水,至少比當年的鞏俐會演戲。我記得當年鞏俐在《霸王別姬》中,張豐毅被拉去批鬥,鞏俐揭發張豐毅的一場戲,導演給了鞏俐一個特寫鏡頭,這對表現鞏俐復雜感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鏡頭推進的時候,鞏俐的眼神是空洞的。
而另一明星劉德華在《十面埋伏》中卻被張藝謀給浪費了。金城武是事實上的第一號,主場戲都是他,而卧底的劉德華並沒有表現出他的兩面角色的復雜性。他與章子怡以及大姐之間的見面,也沒有表現出他們的歷史背景(在表演上的)。他和章子怡的三年戀愛史以及卧底身份都是說出來的,並不是在動作中展現出來的,他也就無戲可做了。
劉德華成為了一個符號,張藝謀浪費了一個好演員。
三大遺憾
沒有超越的偷師:張藝謀說:「武俠片是個筐,啥都可以往裡裝」,其實《十面埋伏》里裝了《卧虎藏龍》里的人性和《無間道》中的卧底。張藝謀從《卧》中偷了很多橋段,雖然有自己的變化,但其實金城武+章子怡就是《卧虎藏龍》中張震+章子怡的翻版,是尊崇自我的,無忌的。而劉德華+章子怡,跟《卧》中的周潤發+楊紫瓊有某種相似,都是尊崇規矩的,剋制的。而對於《無間道》的卧底,張藝謀簡直就是照搬了過來,但是又沒有像《無間道》那樣在卧底身份的目的和感情上交代得那麼充分明白。
體裁上的失敗:《十面埋伏》給人虎頭蛇尾的感覺,一開頭牡丹坊就讓觀眾興奮起來,很簡潔,節奏也很緊湊,但是後勁不濟,最後的高潮沒有上去,結尾沒有揚起來,這是最大的缺點。不過這跟張藝謀對影片的體裁把握不準有關系,《十面埋伏》到底是正劇還是悲劇?張藝謀沒有這個全局的意識,像影片最後的雪地大戰,本來是很蒼涼很凄美的,但是正當觀眾都要掉眼淚的時候,卻開始鬨堂大笑。如果導演按悲劇體裁處理,讓金城武和章子怡這兩個追求生命自由,用3天時間就愛得死去活來的戀人一起死去,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觀眾看,這會是很凄美很悲壯的,但是張藝謀沒有自覺地對體裁的把握,讓章子怡生生活過來好幾次,其實暴露了張藝謀不知如何讓雪中大戰結束的尷尬,搞得最後的結尾又拖沓又窩囊。
穿幫的激情戲:跟李安在處理《卧虎藏龍》激情戲時候相比,張藝謀在關鍵時刻捨不得。例如最後一場激情戲,章子怡和金城武兩個人在草地上翻滾的激情場面,攝像機一開始是平視的,但是後來突然用了俯視的拍法,這一鳥瞰,觀眾席上是一片笑聲,章子怡和金城武都是只裸露了上半身,下半身都穿得很齊整,這樣的激情戲就瞬間穿幫了。
發行霸道
對於《十面埋伏》霸道的發行,我們很有意見,曾經還想過抵制不看,《十面埋伏》這部電影雖然並不能說是失敗,但是我們不喜歡他們做買賣的方式,文革的時候10億人看八個樣板戲,但是這一次是13億人在兩周內同看一部電影。在《十面埋伏》的發行後面,明顯有一隻有形的手在操縱,對於其他影片是不公平的,國產電影花了半個世紀才從喉舌變成了商品,這一次,卻打著保護國產大片的旗號,行的是欺行霸市的行為,我猜度,這樣作的意思,是要創造一個讓全國人民都驚訝的票房,但是這似乎有生造「政績」之嫌,有違市場競爭的公平原則
❿ 長城電影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長城電影觀後感(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張藝謀的電影《長城》四天票房破2億,據說是不錯。就去看了,看完了,就後悔去看了。《長城》講的是中國古代某朝代,按照推算,大抵是宋代。故事簡單:宋代的一支軍隊,張藝謀稱之無影禁軍。利用長城作為天然屏障,同兇殘的猛獸饕餮鬥智斗勇,在國際主義戰士的幫助下,消滅入侵者,拯救全人類。影片立意宏遠,主題鮮明,政治正確。未曾上映,水軍們斷言:這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好電影,國際元素和中國傳統相結合,代表了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水平。餘生也晚,余智亦低,但人到中年,評價電影優劣自有一套標准。對電影《長城》,我總體感覺是2008年奧運開幕式的電影版、故事版!傳統文化和好萊塢製作苟合,媚上,媚下,向審查者獻媚,向觀眾討好。電影《長城》是自命「國師」的張藝謀在江郎才盡之際,給自己蓋棺定論的作品,是一個老男人在藝術道路上苦尋無果的哀鳴!
電影《長城》是中國第四代導演的謝幕之作。這是一部不知所雲,在老男人意淫狀態下完成的反智、反歷史、違背電影創作規律的作品。是一部耗資1.5億美金放的一束絢爛的煙花,璀燦之後是滿天的雲煙。這么說,也許言重,但,真言往往逆耳!
一、電影《長城》的反智主義。電影是光和影的藝術。好的電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無處不閃現人性的光輝,無處不顯現智慧的光華。《長城》一片,以人和獸的對立為開篇,以人最終戰勝獸為結局。通篇刻畫人的勇猛,同時,又處處以獸的智慧反襯人的愚鈍。宋代,是中國科技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宋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是古代中國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我們說《長城》是反智主義的,正是基於時代背景、歷史文化發展水平所作出的判斷。誠然,電影不是科教片,不是紀錄片,但電影反映的東西必須有依據,必須要有歷史的事實,可以講故事,但不可臆想。女兵蹦極殺饕餮的橋段,就是典型的反智主義戰術。張藝謀想表現的是戰士的英勇無畏,是面對強敵的捨身取義,而我,看到的卻僅僅是人的無能,以身飼饕餮的無奈。
二、電影《長城》是反歷史主義的集大成之作。中國的電影、電視劇創作,有一個很不好的傳統,這就「戲說」。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創作,在講述故事時,可以有虛構,可以有想像,但是,所謂歷史的真實,必須以歷史事實為基礎,失去了歷史的事實的歷史劇創作,只能是「胡創亂說」!《長城》的硬傷在於:罔顧歷史真實,一味「戲說」。長城,我們現在公認的是指明代修建的山海關至甘肅嘉峪關的防禦工事,綿延幾千華里,號稱「萬里長城」。宋代,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宋代,也從來沒有過綿延於崇山峻嶺中的所謂「長城」,有的,只是類似於雁門關這樣的要塞,關隘。《長城》所依託的歷史背景是錯誤的!再則,尊重歷史基本事實,就要相應遵守時代背景,包括兵制、官制、形制等等。禁軍守衛的是京城,邊塞守軍怎可稱「禁軍」?說電影長城是反歷史主義的,有人可能會指責我吹毛求疵,但是,我只尊重事實。
三、電影《長城》是偽愛國主義之作。《長城》是張藝謀的嘔心瀝血之作。張藝謀被視為「國師」。他的電影一改早期的現實主義風格,亦步亦趨地同體制結構同步,向體制示好!導演2008年奧運會後,更是旁若無人。他試圖詮釋他的愛國情懷,試圖展現他私生活糜爛表象下的'一顆赤子之心。但是,他與生俱來的意識里的愛國主義是膚淺的,試圖詮釋,卻往往適得其反。張氏生拼硬湊的愛國主義除了展現他過人的小聰明,有百害而無一益。張藝謀是犬儒主義大師,他無視當下現實,不敢也不願拍攝現實題材的影片,因為,在目前,這樣做,會有風險,聰明的張藝謀便時時端起歷史的飯碗,攪一勺歷史的馬糞,糊弄中國觀眾。《長城》從本質上,我承認他是要宣傳愛國主義,宣傳中國軍人的忠勇。但「播下龍種,收獲跳蚤」。最後,端上來的是偽愛國主義的偽歷史主義的大鍋燴。
四、電影《長城》是一部自大狂的囈語。張藝謀是驕傲的,是獨步影壇的。一個攝影師出身的導演,拍電影,講究畫面,講究用光,鏡頭感強,做個風光攝影師綽綽有餘,拍電影,講故事的能力差強人意。總覺得,他拍電影,過分講求技巧,卻往往忽略了故事情節!《長城》畫面精良、氣勢恢宏,製作美侖美奐,但是,故事呢,過於簡單,有人說,《長城》時間太短,我的理解是,稍長一點,張氏能把握住嗎?文學和史學素養的雙重缺失,這是張氏無可逾越的。
五,選角的失敗。好的電影,必須要有好的演員。景甜的演出,乏善可陳,生硬死板外,別的詞就不好用了……
我從小就是影迷,愛看電影,對中國電影,我愛之深,便恨益切。中國電影要進步,要榮光,便必須有一批有理想、有抱負、有著極強現實主義情懷的導演、演員一起努力,向先進文化學習,向傳統文化學習,推陳出新,吐故納新,唯此,才有出路,否則,是沒有前途的!
16日去電影院看了張藝謀導演的新片《長城》,片場104分鍾,走出電影院,一時想不出從何談起。從前寫觀後感,總能表達出鮮明的第一感受,通常是影片出人意料精彩,忍不住向周圍人推薦,或是名不副實,上當受騙,要牢騷滿腹,不吐不快。看過張導的《長城》,感覺和預期高度相符,所有能想到的問題影片都有。因此觀影後,我對影片談不上失望,對於張導,倒是可以蓋棺定論了。
張藝謀導演是中國「大片」探索的先驅者,《英雄》出世,氣勢如虹,關注空前,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對《英雄》的評價也從對電影、對藝術的看法,轉移到對秦始皇的評價,中國人歷史觀大討論。作為古裝歷史片愛好者,我在不同電影院看了5遍,到了第5次,膠片已經滿是劃痕,效果依然震撼。
看的次數越多,就能發現越多問題:台詞大而空,吊威亞的效果不完美,兵器晃動過分,武術設計經不起推敲等等,雖然毛病一大堆,但是似乎稍稍調整就能有極大改善。張藝謀導演自己曾接受采訪說,他也覺得應該再多推敲一下,比如秦王最後躲過刺殺鬆了口氣,影片邏輯就更加可信。看到張導也有反思,我當時相信下一部影片一定會更好。
下一部是《十面埋伏》。長袖舞精彩,竹林追蹤震撼,對戰刀盾兵扎實有力,梅林茂的音樂增色不少。然而……《十面埋伏》沒有超越《英雄》。本片同樣可以列出問題一籮筐,與《英雄》不同,《十面埋伏》的問題不是推敲、微調一下就可以解決的。兩部影片放在一起,張導的古裝大片「套路」缺陷隱隱成型,讓人背後發涼,這意味著,可能張導很難克服這些問題,拍出更好的電影。
非常可惜,之後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剛剛看到的《長城》完美重復了這些問題。
1、 場景數量少,且不交代場景轉換。
2、 角色種類少,且不描述日常行為。
3、 角色動機,行為意義靠台詞說明。
我看《十面埋伏》看到金城武帶著章子怡出逃,套路已經顯現。捕快衙門,劉德華、金城武交談。切鏡頭,牡丹坊樂舞。切鏡頭,審問。切鏡頭,野外。到此心中咯噔一下,這不是晚唐的故事嗎?唐朝的街道呢?牡丹坊建築群落呢?二位捕頭如何去的?除了捕頭,衙門里的各色官員雜役呢?街道上的三教九流呢?金城武如何帶章子怡出城,守軍是什麼樣子呢?一切都不交代,我們能看到的就是照明充足完美的幾個內景,然後,野外……。我們能看到的人物,只有捕快和牡丹坊中的一群。到影片結束,除了牡丹坊中曾經瞥見的客人,我們看到和劇情「有關」的人只是:1、捕快2刺客,故事彷彿發生在與世隔絕的什麼異次元世界。
再看《長城》。故事發生在三個地方,沙漠、長城、汴梁宮殿。這一次交代了交通工具,不是直接「切鏡頭「,效果依然差不多,因為實在沒有什麼好表現的過程。主要角色是外國人和中國將士,閑雜人等只有影片開始時的一隊塞外強盜和最後宮殿中的滿朝君臣。影片安排了一個膽怯的新兵,曾經遭長官斥責去洗碗,這名士兵似乎只有一套服裝,洗碗的時候依然頂盔摜甲,而且只有他一個人在洗碗,沒有其他伙夫勤務兵種。至於清明上河圖一般的汴梁街景,那絕對是想多了,這個只在電視劇水滸中看過。
上邊列出的張導大片套路的三大特徵,可以進一步歸納,無非「多快好省「四個字。大約就是經營幾個抓眼球的絕招兒,攢一個活兒來撈錢的感覺。場景少、角色少、道具少,必然情節也少,片長較短,還必須依靠角色的嘴宣誓主體思想。
不是影片主創,無法體驗導演的辛勞,單從最終成果看來,如果張導拿出三部電影的心血來經營一部影片,也許才當得起」大片「二字。若是和《指環王》、《霍比特人》這類三小時巨制相比,工作量的差距至少以十倍計。
這樣看來,張導更加適合舞台藝術,實景演出。有限場景,幾個絕招兒,足夠了。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很酷。國師的電影果然畫面很美,火葯,孔明燈,熱氣球,琉璃塔,好萊塢特效和中國傳統元素相融是場唯美厚重的視覺體驗。個人英雄主義和集體英雄主義,為錢的雇傭兵和為國的無影禁軍,駐邊將士和腐朽皇權,大人物和小人物。
雖然被詬病主演是外國人,但是劇情設計中,西方人來東方竊取火葯的動機就像饕餮所象徵的只為牟取私利的貪婪。片中最初林將軍對威廉說我們是不一樣的,但最後戰勝饕餮後說我們是一樣的,這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威廉因東方人為信念而戰的精神而選擇留下,最後一戰也因威廉的英勇而最終成功,東西方文化交融了。故事主線簡單明了,無非是「偷火葯,沒偷到,打饕餮,打贏了」的故事,是優秀的爆米花大片,我國也有了自己的怪獸大片,對西方人展現了中國的精神文化,是華夏的文化輸出,已經非常具有意義了。
唯一的缺點應該是受時長限制,人物形象刻畫的不夠深刻,令防範他人已成習慣了的威廉轉變的點不夠明顯,令士兵彭勇成長的點有些單薄,其他將領人物的篇幅也很少。但是在影院感受到的特效和畫面的震撼足以彌補劇情的薄弱。 說幾個零散的感觸點:
長城作戰沒有人會飛檐走壁,全都靠一樣樣精巧絕倫的作戰器械,各軍將領也不是端坐高台而是在一線與將士一同作戰。有人會對五軍中的鶴軍產生疑惑覺得一個個女將士那麼大陣仗冒這么大危險跳下去只是為了插根矛,但是不同軍種對饕餮進攻距離不同,虎軍的火球和鷹軍的箭矢適合遠攻,而當饕餮到了城下了呢,這就要跳下去插矛的鶴軍了,同理到後來饕餮已經爬上了城牆,熊軍的近戰敢死隊就拴著一根繩索拎著斧頭就下去了。我看到很多自稱影評的膚淺言論,對女性將士的質疑令人可笑,甚至笑話擊鼓的鶴軍。我想,如果是黑黝黝的熊軍來擊鼓,這些鍵盤俠才不會那麼挑刺,我請你先去死一死謝謝。
饕餮攻入汴梁的時候,王軍師對威廉說回家吧把這里發生的事說出去告訴世人大難來了,這一點很泱泱大國之風范了啊我國太酷了! 這種駐守邊關保家衛國的戰爭真的很戳我的點啊,為信念而戰精神是為錢而戰的雇傭兵難以理解的。每一個沒有名字的小人物的死去都讓人心疼,被饕餮一拉扯就跌下城牆屍骨無存只留下原本拴在腰上的繩索,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里頭的小兵彭勇是每個小人物的縮影,有熱血,也會膽小,咬咬牙也能往上沖,最後也會為了大家去犧牲自己。每個保家衛國的英雄故事裡,名流千史的大人物名字里永遠不會有他,但是這個拯救人類的壯舉卻是由他這樣的一個個小人物像堆長城一樣用血肉堆出來的。彭勇留給世界的最後一眼,擔得起他名字的「勇」。
電影《長城》講述了由馬特·達蒙飾演的歐洲雇傭兵威廉在被囚禁長城期間,發現了這一世間最大奇跡之一背後的驚人秘密。當一波又一波可怕的掠食生物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威廉對財富的追尋演變為一段通往英雄主義的旅程——他加入了一支由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令人無法想像的強大力量。
首支預告以快速閃現的幾個鏡頭開啟,分別展現了這個故事中數項重要元素:經歷沙場的戰士,煙火彌漫的戰場,前赴後繼的士兵,如水墨畫般靜矗千年的長城。整支預告片由靜到動,巍峨的高山延伸出「萬里長城關城數千」,當中卻有一支不為人知的神秘軍隊,多年以來都戍守一座無名關:「虎軍」將領彭於晏、「鷹軍」將領林更新和「鹿軍」將領黃軒以及成千上萬的戰士,在「殿帥」張涵予的領導下,列陣整齊地布陣於此,然而,平靜卻被「一種人類前所未見的力量」瞬間打破,上至五軍統領下至年輕「熊軍」士兵鹿晗,都擺出戒備姿勢如臨大敵,「軍師」劉德華震驚的眼神,與「皇帝」王俊凱在恢弘大殿中的身影交錯出現,他們面對的竟然是瞬間可以吞噬人類的怪獸。除了可以看出影片的大戰場面一定相當浩大,《長城》中的故事也相當曲折,扣人心弦,每一個人物的行為和抉擇都左右著人類的生死和未來,像是鄭愷所飾演的樞密院特使「沈大人」和陳學冬飾演的「御林軍軍官」,都在命懸一線的時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預告片過半之後,在偶然間闖入這座神秘建築的「異域勇士」馬特·達蒙低沉的獨白聲中,一場人類與大自然惡魔的生死決斗揭開冰山一角……
《長城》頂配演員陣容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預告片中「大咖鮮肉」組成的神秘軍隊展露初貌,驚鴻一現的怪獸能量也不容小覷,該支預告中怪獸的兩次出現都掌控了氣氛走向,它可以倏地出現在城牆邊隨意叼起一人瞬間又隱入滿山的霧氣中,能力滿格幾乎來去無礙,懸念頓生的情節也顛覆了人們以往對於長城御敵的認知,同時預定了電影另一種意義上的「主角」。
《長城》是一部形式上很張藝謀,但故事很不張藝謀的好萊塢爆米花大片。
電影市場火熱,所謂的中美「合拍片」越來越多,比如《敢死隊2》《雲圖》《環形使者》《鋼鐵俠3》等,但這些影片完全是美國故事,中國的公司想辦法投點錢,植入點中國元素,找個中國演員「打醬油」,就可以忽悠不知情的觀眾了。其實,這次張藝謀的《長城》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拍片」。演員陣容既有來自好萊塢的馬特·達蒙、佩德羅·帕斯卡,也有中國的劉德華、張涵予、彭於晏、景甜等,亦有「小鮮肉」鹿晗、王俊凱、陳學冬等加盟。電影的故事很好萊塢,因為編劇來自好萊塢;電影的主題也是好萊塢式的:關於英雄和成長,馬特·達蒙的角色是一位英雄,而鹿晗扮演的小人物則承載成長的主題。
電影中,馬特·達蒙扮演歐洲雇傭兵威廉,在被囚禁長城期間,他發現了這世間最大奇跡之一背後竟遭遇巨大危機。馬特·達蒙在片中扮演英雄人物,他是劇情發展的關鍵所在,甚至在電影中上演英雄救美的戲碼。電影中負責美貌的是中國女演員景甜,她是電影的唯一女主角,在一眾男子漢的烘托下,顯得與眾不同,而且她在電影中基本是英文台詞。
雖然電影明星雲集,但這部電影的真正主角是「怪獸」。作為《山海經》中長相凶惡的怪獸,饕餮千百年來都被視作貪婪的象徵,電影《長城》將這種怪獸作為人類存亡的最大威脅。在之前曝光的預告片中,饕餮一直未露真容。而在電影里,老謀子也是做足了鋪墊才讓饕餮登場,當巨大的饕餮出現在觀眾面前時,大家覺得很驚艷,更何況他們從來不是單獨戰斗,相比《哥斯拉》里單一(或少量)的怪獸,《長城》中的饕餮數量非常龐大,頗有《獨立日》外星艦隊的即視感。
我覺得《長城》就是一部背景在中國的好萊塢大片。特效炫,場面壯觀,畫面好看,製作精良。片尾曲選得也好聽。片中的孔明燈,秦腔以及介紹饕餮來源的畫面都很中國很出彩,特別是秦腔和孔明燈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角色方面,我覺得基本都有點單薄。除了三位外國演員、景甜、劉德華、鹿晗和張涵予,其他演員都有種打醬油、可有可無的感覺,甚至感覺有的演員就是特意露個臉而已。佩德羅·帕斯卡演的角色和鹿晗飾演的小兵彭勇最讓我印象深刻,兩個人物性格和後來的轉變都很完整,人物鮮活,演員也都演得很好。感覺佩德羅·帕斯卡承擔了整片的所有笑點。鹿晗把小兵的青澀演得恰到好處,每次出場都讓人眼前一亮,我個人最喜歡他在廚房洗碗圍著圍裙的一幕,最後小兵的一回眸也很讓人動容。馬特·達蒙的演技沒的說,但角色的立場變換得略突兀了些。景甜演的林將軍,我剛開始覺得,特別是在旁邊馬特·達蒙的對比下,這姑娘演技一般。但後來想想她是不到五歲就來到無影禁軍,後來又是身負重任的軍中領袖,雖然年輕,但性格必然成熟又隱忍,不是喜形於色,所以景甜演的還是到位的,用我麻麻的話說林將軍「英姿颯爽」。演技方面除了三位外國演員,和那個樞密院的老爺爺,其他演員都要再接再厲!加油!不過,像王俊凱演的小皇帝挺到位,劉德華演的軍師也可以,張涵予也不用說了,所有演員演技方面都沒啥問題,沒有給電影拖後腿的情況出現。
這部電影確實是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水準,但不知是不是因為編劇是外國人,影片劇情深度挖得不夠。還有無影禁軍應該是這部影片的重要部分,但我個人覺得整個禁軍不如馬特·達蒙的身手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還有一個小槽點--饕餮長得太像恐龍了。我覺得這部影片,張導其實可以拍的更好。整體在中國的商業片里算很不錯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