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什麼是戲劇化電影美學最集中的代表

什麼是戲劇化電影美學最集中的代表

發布時間:2023-03-15 11:41:04

A. 好萊塢電影拍攝手法由戲劇化轉向電影化是在哪個年代

是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轉變的。



新好萊塢電影的特點: 藝術上追求真實,受歐洲電影影響較大 突破了戲劇電影美學觀的束縛:真實;開放的劇情結構;復雜的人物;實景拍攝 適應社會和時代的需要。 商業電影藝術化;藝術電影娛樂化 。

戲劇化電影的特點: 清晰的情節結構: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封閉式的敘事結構;線性結構 簡明易懂(愛情故事;警匪故事等都簡單而完整,

B. 現代主義電影美學的

問題一:下面哪一項不是現代主義在電影中的表現 3:德國表現主義電影
下面哪一項不是現代主義在電影中的表現
1:先鋒電影 2:新好萊塢電影 3:德國表現主義電影 D:法國新浪潮
答案是3:德國表現主義電影

問題二:下面哪一部作品不具有後現代主義電影美學 為你奉上解答,請你參考!
下面哪一部作品不具有後現代主義電影美學:A《漂亮女人》 B《誤打誤撞》 C《燕尾蝶》 D《西蒙娜》
答案:
A漂亮女人

問題三:我知道什麼 電影美學 選A. 抒情性電影美學四種風格的電影美學是--紀實性電影美學,戲劇化電影美學,現代主義電影美學,後現代主義電影美學。

問題四:對電影美學風格的分類敘述錯誤的是 (2.00分) A.抒情性電影美學 B.戲劇化電影美學 選A. 抒情性電影美學
四種風格的電影美學是――
紀實性電影美學,
戲劇化電影美學,
現代主義電影美學,
後現代主義電影美學。

問題五:具有後現代主義美學的英國電影的代表作有哪些 英國導演艾倫.帕克執導的《迷牆》一上映就風靡了世界。這里邊最首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這支成立於1966年的英國前衛搖滾樂隊本身的音樂魅力。不過,《迷牆》首先還是一部電影,一部從視覺上加快步伐將大眾帶向MTV時代的電影。現宏仔亂在,MTV已經成為全球收看觀眾最多的視聽藝術,甚至連足球也無法與之相比。阿倫.帕克堪稱「MTV之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世界各地的美術學院中,都有《迷牆》的影迷。《迷牆》成了後現代電影的一個里程碑,同時也宣告了「後現代無經典」謬論的不攻自破。美術愛好者談論它,喜歡它,好像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且是一個觀念藝術的展品。這部集搖滾音樂、現代美術和各種形態的影像之大成的影片,是一部對後現代影像充滿自覺的影片。

問題六:下面哪一部電影不具有現實主義電影美學 。。。。。。國產爛片

問題七:一次別離電影屬於表現主義美學的電影嗎 不屬於。。。

問題八: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美學特徵是什麼? 巴贊在《電影是什麼?》一書中,曾給予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以「真實美學」的高度評價。他首先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了義大利電影中現實主義的產生及其形成。巴贊談到:解放時期以及這一時期義大利的社會、道德、經濟形態對電影起過決定性的作用。而在這之前,雖然有著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專制的蔽檔統治,但仍舊有一些電影工作者「已經朝著為世界各國所承認的現實主義方向努力」。巴贊說:「形成年輕的義大利學派的許多因素在解放時期之前便已存在:人才、技術和美學傾向。而歷史、社會和經濟的條件急劇加速了這些因素的聚合,同時還摻入了一些獨特的因素」。

抵抗運動和義大利解放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電影創作,提供了最初的主要的題材。因為,解放對於義大利人「並非意味著恢復不久以前的自由,而是意味著政治革命、盟軍佔領、經濟與社會的.動盪。此外,解放的進程是緩慢的,經歷著延綿無盡的歲月。它深刻地影響了義大利的經濟、社會生活和道德面貌」。同時,也必然影響到文藝創作。義大利電影的創作,正如我們在前面曾經講到的那樣,是所有藝術中最為迅速地作出反映的一種藝術。因此,新現實主義的美學價值便首先表現在他們的題材、內容上。對於這一點《大英網路全書・電影藝術部分》也d曾作了具體的分析,並提出了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主要表現了人類對於生存的四個基本問題的思考:1、反對戰爭,以及侵入他們國家的那種致命的政治混亂;2、反對飢餓;3、反對貧困和失業所造成的困境;4、反對家庭解體和墮落。由於新現實主義是關於這樣一些內容的表現和對於諸方面問題的思考,因而也就決定了它的影片的風格與形態。這便使得新現戚辯實主義電影與占據世界銀幕的好萊塢電影形成了鮮明的比較:新現實主義強調貧困,而不是好萊塢影片的魅力;強調醜陋的貧民茅棚,而不是潔凈的時髦公寓;強調表現普通人、世俗無禮的人,而不是理想、完美的紳士等等。新現實主義因此強調了那個不公正的社會結構,以及被那個社會所扭曲了的人的基本關系。新現實主義賦予影片以深刻的現實意義,並同時在與好萊塢電影市場的抗衡中,以一種藝術影片,贏得了那一時期具有審美能力和具有道德修養的人,以及更為廣泛的觀賞者們的興趣。
柴伐梯尼曾為新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確立了這樣的定義:表現事物的真實面目,而不是表面看上去的樣子;使用事實而不用虛構;描繪普通人而不是那些油頭粉面的英雄,揭示每天的事件而不是例外的事件;表現人與他的真實社會關系而不是他的浪漫主義的夢幻。柴伐梯尼曾批評好萊塢電影是一種「經過過濾的現實」,是一種「虛構的假定性情境」。他說:「我更感興趣的是自己在周圍生活中親眼看見的事物中所蘊含的戲劇性,而不是虛構的戲劇性」。
他認為,詩意應該到生活中去尋找。柴伐梯尼的這些主張,對於新現實主義的電影創作起到極其深刻影響。
巴贊指出:「義大利電影的突出特點就是對當前現實的密切關注」。他進一步說:「我的意思是,注入到觀眾意識中的似乎主要是貧困、黑市、行政管理、賣淫、失業一類具體的社會現實,而不是先驗的政治價值。我們從義大利影片中幾乎看不出導演屬於哪一政黨,也看不出導演打算迎合哪一派」。巴贊認為,新現實主義的作品,是世界電影中唯一的一個表現著「拯救著一種革命的人道主義」。當然,這在某種程度上與義大利政治局勢和亞平寧半島的 *** 人的作風有關。而新現實主義電影作品更突出的是以寫實主義的態度,面對那種混亂的社會現實。巴贊認為:這則是義大利電影的一大功勞,它再一次重申了藝術上的「寫實主義」,不無首先具有深刻的「審美性」。新現實主義繼承和發展了在它之前寫實主義的電影傳統,並為隨之而來較為完整的寫實主義電影美學體系的理論建......>>

問題九:下面哪一部作品不具有後現代主義電影美學: A《漂亮女人》 B《誤打誤撞》 C《燕尾蝶》 D《西蒙娜》 5分 A漂亮女人

C. 如何理解影視鑒賞的綜合性

影視藝術的綜合性美學特徵絕不僅前物限於各種藝術元素的有機融匯,這種綜合性突破了藝術學的層次,更加集中地反映在美學層次上的高度綜合性。

體現為再現性租蠢和表現性的統一、紀實性和抒情性的統一、技術性和藝術性的統一,使得影視藝術成為迥異於其他藝術種類的一門獨立藝術。

影視藝術與戲劇:

影視與戲劇有著密切的關系。戲劇既是一門綜合藝術,又是表演藝術,戲劇藝術多年來在編導、導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藝術規律,為影視藝術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從歷史的淵源來看,早在電影誕生之初就出現了以梅里愛為代表的戲劇電影學派;我國最早的電慧型液影理論也是「影戲」理論;20世紀40年代以好萊塢為代表的戲劇化電影美學觀更是一度風靡世界銀幕。

影視藝術作為一門年輕的藝術,在其成長初期,都曾從戲劇藝術中吸取了許多營養,不僅借用戲劇的創作題材和戲劇表演經驗,而且將戲劇性矛盾沖突與戲劇性情景納入作品之中。

D. 什麼是戲劇化的電影美學最集中做到最好的代表

經典好萊塢電影

好萊塢電影圖書:對於國內的讀者來說,這本書起到的提一種矯正的作用。隨著電影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影碟市場的繁榮,觀眾對於電影的觀念已經遠遠不是那種露天大院式的經驗。

E. 好萊塢黃金時代電影的三個美學原則

好萊塢黃金時代電影的三個美學原則是戲劇化的故事結構,類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暢的連續性剪輯。
好萊塢雲集了大批世界各地頂級的導演、編劇、明星、特技人員。好萊塢電影場面的大氣、火爆,特技的逼真、絢麗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好萊塢作為電影人的天堂也吸引了中國大批明星和導演。
中國明星 : 尊龍、李小龍、成龍、李連傑、周潤發、鞏俐、李冰冰、劉亦菲、章子怡,范冰冰,日本明星宇野實彩子等,著名導演李安、吳宇森都到好萊塢發展過。好萊塢電影隨著中國開始引進外國電影以後迅速在國內紅火起來,美國大片、好萊塢明星都有了很多支持者。

F. 請問電影畫面的美學特性

電影的綜合性,還表現在它對科學技術的依賴。電影本身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眾所周知,電影是在照相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誕生到發展,電影始終是一門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的藝術。技術的進步,對於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於電影語言的創新,甚至對於電影美學觀念的演變,都有著不容忽視的重大影響。科學技術對電影的這種影響體現在各個方面。從膠片來看,愛迪生與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最早的電影膠片,由於具有單色性(感光性能弱)、正色性(明暗對比強烈)、顯微性(被攝物體輪廓清晰)等特點,直接影響到攝
影方式和畫面的美學特徵,決定了從1895年到1925年前後的故事片的美學傾向。直到1926年,柯達膠片公司研製成功一種新型膠片,這種膠片被稱為「全色膠片」,比起過去的膠片來,這種「全色膠片」由白至黑的層次更加豐富,有光更加均勻,可以表達出演員表情上千變萬化的細微差別,非常符合戲劇化電影美學的需要,為好萊塢戲劇化電影的繁榮做好了物質技術方面的准備。當然,聲音的引入更加重要,它可以說是現代科學技術在電影史上的第一次大革命。早在默片時期,人什就深感電影無聲的缺陷,為了說明劇情和劇中人物的對話,當時的影片不得不在鏡頭中間頻頻插入字幕。於是,有時就採用現場配音方式,包括現場真人配音、插入錄音音響效果、樂隊現場伴奏等方式,這種效果自然不能令人滿意。雖然在本世紀底片、各種投影用的避器和高質量微型錄音機等的產生,使得實景攝影、運動攝影成為可能。總而言之,電影從誕生到成長始終離不開現代科學技術。綜觀電影藝術發展史,無論是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盧米埃爾的固定攝影到運動攝影,從攝影棚內的人工光源到實影拍攝,從定焦鏡頭到變焦鏡頭,從單聲道到多聲道,從低感片到高感片,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立體電影、球幕電影,乃至全息電影,沒有一項不是依賴於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可以說,隨著現代科技革命的飛速進展,電影藝術也將有重大的變化與發展,我們很難設想下一個世紀的電影會是什麼樣子。藝術和科學的綜合,正是影視藝術退異於其它藝術的鮮明美學特色。
電影的綜合性更加集中地反映在美學層次上的綜合,體現在再現性和表現性的統一,記實性和哲理性的統一,敘述因素和隱喻因素的統一。人類思維發展的本身,就經歷過由原始綜合到學科分析,再由學科分析進入全面綜合的三大階段。電影藝術由最初的綜合——將電影的逼真性和戲劇的假定性綜合利用,再進一步發展到電影和哲學。心理學的綜合,形成電影的紀實化、哲理化、心理化等風格不同的審美趨勢。隨之而來的必定是,探求如何將以上三種不同的美學風格巧妙地加以綜合化,形成更新的美學發展趨勢。縱觀世界各個電影生產大國進入叨年代以來出品的影片,實際上已經在美學追求上進行了新一輪綜合化的探索和實踐。1998年一舉奪得十一項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泰坦尼克號》,以其宏偉的氣勢和生動的故事贏得觀眾的青睞。如果要分析一下該部影片為什麼會名利雙收,可以說它的綜合化審美追求是其最大的成功之處。綜合化審美首先表現在文化藝術與科學真實高度統一。影片一開頭,藉助打撈「海洋之心」鑽石這一故事情節的展開,編導用了相當長的記福對沉入海底的泰坦尼克號進行了掃描式的審視,它猶如一部科學紀錄影片一般,對這艘巨輪的內外結構,以及沉沒時船體怎樣斷裂,斷裂在何處等問題進行了必要的考察和分析,它巧妙地把真正的科學紀錄影片的某些美學因素引入到藝術片的拍場中,將文化藝術和科學原理「文理合一」地綜合到一起。《泰坦尼克號》抓住了現代觀眾對科學真實美感的渴求,不惜成本,投入二億五千萬元巨資,拍攝了這部影片。綜合化審美其次表現在哲理與詩情的統一。《泰坦尼克號》的沉船事件,對人們所引發的理性思考是相當多又復雜的。影片的編導注意到了這一主題復雜多久性的開掘,尤其是對於人們往往不尊重科學,盲目地沉溺於自信的弊病進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評:由於盲目自信不會沉沒,船上必備的救生小艇意減少一半;由於盲目自信不會沉沒,擔任瞭望的船員竟然不帶望遠鏡;由於盲目自信不會沉沒,明明看到泰坦尼克號發出的求救信號,還以為是「鬧著玩」……影片編導似乎有把泰坦尼克號比作人類生存空間象徵的意思,提醒每一個善良的地球居民,「危險」隨時都存在,過分的盲目自信只會導致自身的死亡。標坦尼克號》的編導還依照一般觀眾的審美情趣構思了一個「富家大愛上窮司、子」的浪漫愛情故事穿插手整部影片中,真正地做到了「寓教子樂門。即使沒有得到「過於盲目自信將會導致失敗」的哲理啟示,享受一次「愛情故事」的熏陶也是值得的。雖然「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沉沒了,但泰坦尼克號上的愛情是「永不沉沒」的。當觀眾看到男主人毅傑克將生的希望讓給女主角露絲,自己卻沉入冰冷的海水,冷靜地接受死亡,能不為之動容嗎?又如《辛德勒的名單》,其明顯的美學特徵是紀實性,但它在刻畫人物心理方面也同樣達到很高的審美層次,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編導選擇了許多有個性特徵的細節、語言,進行細致入微的描述。同時,這部影片給予每個人的思想啟迪也是很深的。
它不只是單純揭露和控訴了法西斯納粹在二戰期間所犯的大屠殺滔天罪行,同時還深刻地分析了形成這一世界性大悲劇的歷史淵源。影片中的法西斯軍官阿蒙·戈特就曾說過這樣的話:「六百年前,猶太人就是一場歐洲大瘟疫的罪魁禍首,是當時的波蘭國王批准猶太人在這座克拉科夫城市定居下來的,來時他們一無所有,赤手空拳,可他們落下根後,在商業、科學、教育、藝術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如今已是腰纏萬貫,遍地開花……」他的這一說法正是希特勒上台執政以來大肆宣揚煽動清除猶太太,進行所謂種族凈化的大日耳曼民族情
緒的自我暴注。這種民族凈化思想,被希特勒用來挑起民族間的矛盾和仇恨,並已滲透到德國普通百姓的靈魂中。戰爭更使這些被扭曲了心靈喪失了起碼的人性,從而導致了一場旨在滅絕猶太民族的慘絕人寰的民族大屠殺歷史悲劇。影片的哲理性思考和分析,使《辛德勒的名單》超越了以往一般的反法西斯影片的主題意義,在藝術上達到了一個新的美學境界。
從整個世界范圍來看,藝術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綜合式藝術教育成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影視文化教育必然應當成為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
許多國家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藝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如在法國,1987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了《藝術教育法》,決定在今後十年裡為藝術教育投資19億法郎,決定設立法國藝術教育高級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國民教育部和文化交流部主管,由國家有關官員和藝術界知名人士組成,負責發展藝術教育的行政、財政方面的工作,該法還決定把每年5月18日至23日定為法國中小學藝術周。而在美國,則是用另一種形式確立了藝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1994年美國政府以法律形式通過了《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這項法令把藝術課程(包括音樂、視覺藝術、舞蹈、劇院藝術)增列為美國基礎教育中的核。心課程,並在量近出台了《國家藝術教育標准》。自60年代重視「新三藝」即數學、自然科學和英語,到1990年初布希政府宣布,上述三科加上歷史、地理為中小學教育中的核心學科,柯林頓政府把藝術增列為核。心學科。從此後,美國多數學校都把藝術作為必修課,學生必須拿到學校規定的學分,才允許畢業。在那些將藝術作為選修課程的高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相關學科,選修課程計學分,沒有修到學校規定的學分,同樣不允許畢業。各國藝術教育向普及化方向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一方面人們對藝術的追求和需要越來越高,藝術教育成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正式列入學校教育之中,確立了藝術教育的目標、計劃及課程。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被明確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藝術素質發展、入格的完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藝術教育對藝術哲學、審美心理研究成果的運用使得綜合性藝術教育成為國際上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首先是重視各種藝術門類的綜合。舉例說,在音樂教育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奧爾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等,都比較注重各藝術門類之間的融合。奧爾夫說,從來就沒有孤立的音樂,而只有與動作、舞蹈、語言同時存在的音樂。因此,在著名的德國奧爾夫學院中,綜合性教學成為其最顯著的特點也就不難理解了。這種教學的綜合性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注重音樂與舞蹈、動作、語言的綜合。比如該院開設的舞蹈、動作課,就是
在音樂聲中展開的,實際上也是動態的音樂課,二是注重每門課程本身的綜合,像「普通音樂」這門課,就是一門包括聲樂、器樂、節奏訓練、合唱、指揮等多種內容的綜合性訓練課。達爾克羅茲也說,任何樂思可以轉譯為動作,任何動作也可以譯成與之相對應的音樂。據此,他創立了「作態律動學」。律動,就是人隨著音樂的節奏,通過身體動作來感受音樂要素和表現情感,實際上就是把音樂和舞蹈高度地融合了起來。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正是採用節奏性的動作,伴之以聲樂、打擊樂或鋼琴即興伴奏,以身體的運動來反映音樂的要素和情緒的。邊塞爾提出,「音樂教學在兩個意義上必須注意相互的關系,即內部的相互一致,和學校工作的其他方面建立起自然的聯系。」對於內部的相互一致問題,穆塞爾解釋說,欣賞課必須同其他音樂教學工作結合起未,把它滲透到一切音樂創作和演出計劃里去;而聲樂和器樂的教學工作必須融合成一個密切而有效的統一體。他認為,音樂同廣泛的文化領域有著天然的密切關系,因此音樂教學應該同其他領域互相交織在一起,這樣可以互相增強活力。否則,音樂教學將是貧乏的,不可能作為發展學生個性的一種媒介而獲得它的全部價值。雷默則提出了「綜合審美教育」這一概念。他所指的綜合審美教育關心的主要是所有藝術共同的行為范疇。他認為,「每種藝術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樂中有旋律、和聲、節奏;繪畫中有色彩、線條、質感;詩歌中有比喻、形象、韻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每種藝術都可以借用其他藝術的要素,再與自己的領域同化,而許多藝術又可以借用非藝術界的要素,藝術地加以運用,轉化成表現素材。」雷默還認為,藝術多學科課程與單學科課程相比具有下面幾點優勢,其一,通過與同族的其他科目對照,每門科目的特色更為鮮明;其二,弄清了同一族所有科目的基本原則;其三,既可從局部,也可從全局看待每一料。霍斯曼曾扼要地提出過類似的建設,他告訴了讀者「一個不需要增加學習時間、教師數量和設備,卻能擴充藝術課程的方法」,就是使整個藝術教學課程一體化。這種教學強調所有藝術之基礎的、共同的東西,即藝術的審美性、創造性、表現性的東西。雖然霍斯曼沒有對藝術教學課程一體化給予必要的論證,但他確信,「就像語言教學能把聽、說、讀、寫綜合起來一樣,藝術教學也可以把視覺藝術、聽覺藝術、觸覺藝術等融為一體。」受上述思想的影響,美國部分學校的藝術教育採用了把各種藝術學科結合起來的綜合藝術教學形式,即利用繪畫、音樂、舞蹈、刺綉以及其他不同的藝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去啟發學生。被認為最有代表性的是明尼蘇達州羅維爾地區的中小學藝術課程,川教育當局規定綜合藝術課程在,總課時中的最低限度的比例分別為:幼兒園佔10%,小學佔8%,初中要求達到150學時,高中列為選修,各校還可以自行增加課時比例。除必修的美術、音樂、舞蹈外,還要選修七八種可供選擇的姐妹藝術課程。
影視戲劇等綜合性藝術,在世界一些發達國家的藝術教育中得到高度重視。現代社會中,藝術媒介迅速向網路化方向發展,以藝術廣告、電視和多媒體網路為主體的媒介已日益成為社會大眾的藝術文化知識的來源和基本生活內容,並日益重構大眾藝術。心理感知的格局。它徹底超越了時空的阻隔,有力促進了世界藝術一體化格局。另外,大眾傳播的作用正在向社會生活所有領域滲透著,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的面貌,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為,大眾傳播成為社會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藝術教育提供了新的物質技術手段。19世紀末現代科學技術在聲學、光學、電子學等方面取得重大的成果,使電影藝術等新興藝術種類不斷發展和完善。二十世紀中葉以來,隨著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不但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電聲樂器,還出現了電子音響合成器和電腦音樂,大大擴展和豐富了音樂的表現能力。近10多年來,電腦繪畫、光效應藝術與激光藝術更是發展迅速,為影視藝術教育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展示了廣闊的發展天地。前蘇聯庫茲涅左夫主編的《青少年審美教育》一書,對於從幼兒到大學生對何利用影視戲劇進行審美教育,作出系統的明確的規定,提出詳細的可操作的指導意見。《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准》(以下簡稱《美國標准》,劉沛翻譯,尚未正式出版)是美國學校藝術教育有史以來,第一套在聯邦政府直接干預下,由四門藝術教育的全國性組織研製的藝術課程標准。《標准》的研製工作從1992年開始,1993年曾分別公布四門藝術學科標準的初稿和討論稿,最後於1994年定稿並出版。《標准》可以說是美國藝術教育界在總結美國學校藝術教育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是按照1994年通過立法程序的《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的要求制定出台的。其根本宗旨,是為了從一個方面改進和提高美國的教育質量,使美國的教育到2000年時達到美國總統柯林頓和教育部長賴利提出的「世界級水平」。在《美國標准》中,對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學生的戲劇影視等綜合性藝術學習,都提出了系統的、明確的比較高水平的要求。
各發達國家對影視文化教育的重視,表現在影視教育與各學科教育的綜合。許多發達國家在課程標准中已經沒有「視聽教學」一項,把視聽教學與影視文化教育結合起來。《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市文學區英語語言藝術課程標准》中對「視聽教學」要求規定如下:「在結構方面,學生將能夠:1.識別作者的風格;2.識別正確、恰當的語法、措詞和句法;3.通過視聽不同的媒體擴大詞彙量;4.欣賞不同形式創造性表達的美。在釋義方面,學生能夠:1.發展評判媒體和評價口語表達所必需的批判性思維技巧;2.認識到節奏、方言、沉默、抑揚頓挫對提高演講和文學作品質量的重要性;3.在視聽中集中注重主題或情節;4.從視聽活動中獲取信息。在運用方面,學生將能夠:1.形成主動的聽力技巧:1)聽且理解指令性說明;2)在班級討論中傾聽同學的意見,並在此基礎上加以發展。2.別人朗讀時認真聽講;3.利用媒體激發學習和思考;4.培養欣賞藝術、音樂和文學的能力;5.利用電子媒體加強和促進語言學習;6.進行娛樂性視聽活動;7.藉助科技手段和其他媒體表達思想。在跨學科方面,學生將能夠:利用批判性視聽促進跨學科學習;參加個人形式、小組形式、大組形式的視聽活動;合作完成語言藝術課題練習;通過視聽活動了解語言和文化的差別;積極參加群體聽力活動。」這一方面反映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給語言教學帶來得革命性變化,一方面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影視文化教育、整體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的思路、方向。美國的坎貝爾等人所著的《多元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卜書以大量的篇幅介紹了如何把戲劇影視等綜合藝術與語文教學乃至於其他各科教學結合起來的理論與實踐,給我們以極大的啟示。戲劇影視不僅涉及文字語言和多種「藝術語言」(音樂語言、繪畫語言、形體語言等),同時涉及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動作思維,與語文結合起來,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真是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我國,新的《藝術教育課程標准》充分體現了對「綜合性」的重視,可能因為考慮到現實條件的限制,影視文化教育尚未獲得應有的重視。至於影視文化教育與其他各科教育的相互鏈接、相互融合,還有廣闊的未開墾的「處女地」。我們江蘇省揚州中學 1993年以來,先後申報、組織、實施了「系統開展學科思維教育」、「全方位系統開展審美教育」這兩個研究課題。1997年這兩個課題分別被立為教育部「九五規劃」的重點課題與規劃課題,並於2001年通過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小組組織的專家評審。影視藝術在兩個課題的實施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通過每年一度的藝術節、電影藝術周,組織學生觀賞影片;通過專題講座,提高學生影視欣賞的能力和情趣;藉助於「新苗文學社」和《新苗》月刊,組織學生開展影視欣賞、評論;在各科教育教學中,我們激勵教師充分利用影視手段和多媒體設備(每位教師配備一台「惠普」手提電腦),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效益。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影視文化教育與各科教育教學的綜合,必將為影視文化教育開拓無限廣闊的天地,必將為各科教育教學帶來無限美妙的風光。
綜合式藝術教育,其目標具有綜合性:既重視藝術素養的培養,又重視人文素質、完善人格的培養。綜合藝術教育,其方式方法具有綜合性,有各種門類藝術的綜合;有藝術欣賞、藝術創作、藝術史、藝術批評、美學理論等教學活動的綜合;有藝術教育與其他各科學習的綜合;有藝術活動與廣泛的社會活動(科學、人文的)綜合,有藝術與生活、社會、人生的綜合。「綜合性課程」、「綜合性藝術教育課程」的核心是科學、人文精神的綜合。新世紀呼喚科學素質、人文素質相互融合的新型火材,新世紀呼喚科學、人文精神相互結合的基礎教育、藝術教育。科學主義要求以自然科學的眼光、原則和方法來研究世界,它把一切人類精神文化現象的認識論根源都歸結為數理科學,強調研究的客觀性、精確性和科學性。人文主義則強調以人為本,把人當作研究的核心,出發點和歸宿,希望通過入本身的研究來探索世界的本質與其他問題。科學、人大主義則是二者的辯證統一。事實上,教育哲學中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之爭,是以思想史、教育史上的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兩大思潮之爭為背景的。李德順在《價值論》一書中指出:人類的活動有兩大原則:一是真理原則,一是價值原則。前者是說:人類必須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和規律去認識和改造世界」,後者是說要「按照人的尺度和需要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兩大思潮之間的關系,究其實是真理與價值、客觀性與主體性之間的關系問題。「孤立地看待真理或價值,都是片面的。它們各自作為矛盾的一方,是相互依存、相互規定的。」真理論與價值論的統一是科學主義、人文主義相互融合的哲學基礎。主張科學、人文相互融合的實質就是要在以人類文化「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正出現科學主義、人文主義相互融合的趨勢。黃濟先生指出:「如何吸取二者之長,克服二者之短,把二者溝通起來使之協調發展,始終是哲學與教育哲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鍾後泉先生在其《現代課程論》中,詳細論述了以科學為特徵的學問中心課程與以入文主義為特徵的人文主義課程的長短,而他所建立的課程編制理論,恰恰地體現了科學、人文精神的融合。建立科學、人文相互融合的課程體系,必須既重視「以社會文化對人的塑造」,又重視「人的潛能的充分開發」;既重視「教育內容的科學的系統的構成」,又重視「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內在條件(發展階段、個體經驗、生活現實、實習動機、意志、信念、價值觀等)的認識與洞察」;既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技能、能力、智力的培養,又注重非智力因素、健康個性、人格的培養;既重視科學精神、科學素質的培養,又注重人文精神、人文素質的培養。據研究,創造力與智力之間存在正相關的趨勢,同時與動機、興趣、熱情、自信心、堅毅性和能吃苦耐勞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因此,科學、人文精神的融合,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有利條件。馬克思指出:「自然科學住後包括人的科學,正像關於人的科學將包括自然科學一樣,這將是一門科學。」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一體化發展、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同樣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必然,培養具有科學素質、人文素質的綜合性人材、創新型人材是新世紀的要求;建立培養這種人材的課程體系,是新世紀的呼喚。

G. 末代皇帝是戲劇化的電影美學嗎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講述了一個人與自己身份之間的命運和友情。本片在技藝風格上的細膩與審慎歷來享有盛譽,而在意識形態上則屬於溫和的中間類型,作為首位獲准進入紫禁城拍攝的故事片導演,貝托魯奇相對遠離於歷史立場的選擇問題,而是以個體的命運與情感作為影片敘述的核心。
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年號宣統。1931年,在日本策劃下成為偽滿洲國皇帝。二戰結束後作為滿洲國戰犯被蘇聯關押,1950年移交中國政府,1959年受到特赦,1967年,於北京患尿毒症去世。
這是宣統皇帝一生的年表。作為一部長達218分鍾的巨制,《末代皇帝》在時間上橫跨半個世紀,幾乎涉及溥儀一生所有的重大事件,與此同時,影片又對歷史的種種隱秘之處加以詩意慎搏的開掘。從根本上來說,《末代皇帝》所講述的並不僅是一個皇帝的歷史,而更是一個「作為皇帝的人」的故事——它是關於雙重身份的歷史與虛構。
影片從1950年的監獄開始倒敘閃回,隨著溥儀身份的揭曉,夢境般的回憶從冰冷的現實中緩緩釋放。回憶中的紫禁城被明顯加以視覺上的風格化處理,溫暖的色調與油畫般的質感為影片構造出了一片充滿想像的回憶的凈土。孤獨的童年,幽艷的宮廷,成長的激情與錯悖——由這一系列視覺與情節昌孝姿元素構成的表徵系統,在建構出某種西方文化立場上的奇觀效果的同時,也為自身製造出一種豐富而敏銳的詩意。
那麼,或許應當思考的問題是:這部影片是否建構了真實的溥儀形象?它是否忠實於普遍意義上的歷史?從電影美學的角度來說,我以為這並非問題之所在,《末代皇帝》的巨大吸引力,在於它捕捉到了一種永無枯竭之虞的敘述的源泉,即一種與真實性無關的想像力的欣快;更為重要的是,影片藉此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設問:即由歷史所書寫的個人是否真實;它是否遺漏了那些包含真相的不為人知的碎片。換而言之,真正完整意義上的個人,究竟是如何存在於整個歷史之中的?
我在這里想借用米蘭•昆德拉的一種提法:即作為個體的人往往是可以從「大寫」與「小寫」 兩種角度被分別建構和理解的。在大寫化的視角下,人的意義依附於某種歷史的價值與目的;而在小寫化的視角之下,則存在著一耐絕個活生生的人在私人領域里最為真切和隱秘的情感。這種人格身份上的兩重性,對於銀幕和文本的受眾來說有著突出的吸引力。如影片所示,《末代皇帝》運用大量視覺和意象的表徵,建構了「大寫」與「小寫」這兩種相互重疊的溥儀形象,而它們的基礎,則分別是「歷史」和「虛構」的話語機制。
在溥儀的身上,「末代皇帝」的身份意義統攝了一切,並強制性地成為他整個人生所依附的基礎。這一身份導致了他童年的孤獨感、奇特的婚姻、脫離時代的生活,乃至其波瀾詭譎的政治命運。他是外界觀摩與審判的對象,是豐碑式的歷史中某個代表特定意義的符號。尤其在影片的結尾部分,當淪為普通人的溥儀重新出現在紫禁城時,他更似是一段悲哀歷史的活化石與象徵物。

H. 世界電影美學[成熟期]有哪些代表作

轉:
在電影初創時期,各國電影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894年,美國的愛迪生與助手狄克遜合作創制「電影視鏡」並公開出售。這一外形笨拙、僅供一人觀賞的電影放映機的問世,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它進一步引發了世界范圍內有志於此者的發明角逐。法國里昂照相器材製造商盧米埃爾兄弟,在前人和同時代人,尤其是愛迪生研製的基礎上,製成了活動電影機。該機集攝影、放映、洗印於一體。盧米埃爾兄弟用這種手搖的攜帶型攝影機,在室內和戶外攝制影片。他們的作品於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館首次售票公映,並且獲得轟動國際的成功。於是,這一天被公認為電影的誕生日。盧米埃爾兄弟創作的影片絕大多數是簡單的生活場景實錄,諸如《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帆船源如離港》、《嬰兒的早餐》等,都屬此類紀錄片樣式的作品。《工廠的大門》把工人下班離廠的全過程巨細無遺地呈現在銀幕上,給觀眾以真實、親切之感。這種紀錄風格是盧米埃爾兄弟影片的一大特色。盧米埃爾兄弟偶爾也攝制少量喜劇短片,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水澆園丁》:一位高傲的胖園丁正在澆水,頑皮的小男孩用腳踩住水管,待園丁細察水管出水口時,孩童提腳,於是「水澆園丁」。該片堪稱世界上第一部短故事片。它的情節固然簡單,但卻給後來的編導以莫大的啟迪——用類似的喜劇(鬧劇)手法去捉弄魚肉鄉民的土豪劣紳和貪贓枉法的腐敗官吏將深得觀眾的歡心,產生極大的戲劇效果。盧米埃爾兄弟的影片在法國本土獲得成功之後,就著手開拓國際市場。他們派遣自己的攝影師遠涉重洋、遍訪各國,用攝影機捕捉有趣的場面,記錄異國風光。這些影片既給無緣周遊世界的觀眾帶來了樂趣,也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世界各國觀眾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看到的第一批影片大多數出自盧米埃爾兄弟之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直到今天,電影美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這一歷史時期內總的說來,電影在技術上已達到完善的地步,進入了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的階段。在此期間電影藝術取得了作為科學劉�6�1象的地位。在美國與歐洲等主要電影國家,電影進入了大學課堂,逐步設立了專門的系科與學院。電影學納入了學術研究的范圍,逐步設立了碩土與博士學位。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技術與文化的發展,
在實踐中電影具有了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影響。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政治、經濟的總趨勢影響下,電影創作出現了新動向,就中如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潮流與法國的新浪潮電影等等。電影藝術從理論上也逐漸形成不同的美學學派,在這一時期內法國巴贊與德國克拉考爾的「影象本體論」與「照相本性論」 (俗稱「長鏡頭」理論)是突出的代表。
在電影史上久已存在的寫實主義與技術主義的兩種創作傾向,在此時期與蒙太奇理論的發展和長鏡頭理論的形成相表裡形成了電影美學的兩大流派。

4. 電影學和藝術美學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電影學和美學的基礎上,研究電影藝術的美和審美問題的一門新興學科。電影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它從產生直至現在,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895~1926年,電影誕生並開始形成為一種藝術。當時的物質媒介的視聽記錄功能還不完備,只有黑白無聲片,在拍攝的影片中體現出藝術家各自不同的美學觀點。至20年代初,德、法等國先鋒派運動興起,電影藝術始有自覺的美學探索。成熟期 《第二階段從1927~1945年,電影藝術有了重大發展。1928年有聲片的出現和1936年彩色片的出現,物質媒介的視聽記錄功能趨於完備,通過對藝術實踐的概括、總結,建立了具有系統的美學思想的電影》。第三階段從1945年至今,電影藝術臻於成熟,物質媒介視聽記錄功能日益精密,從總結「二戰」後以及電讓裂碰影史上不同流派的電影創作,運用當代人文科學研究的成果,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進行深入研究,由此形成坦談了不同的電影美學流派,並且建立了不同哲學基礎的電影美學體系。在這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可以明顯看到電影美學的兩大派流;一是蒙太奇(或稱技術主義)傳統,一是紀實性(或稱寫實主義)傳統,二者的歧異源於電影同現實的關系。電影美學是電影審美意識的抽象和升華,它以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規律從事電影藝術的創作以及創作主體、客體、本體、受體之間的關系和交互作用為基本任務,具體內容包括:電影藝術的審美本質的審美特徵;電影藝術的創作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及其形象描繪過程;電影藝術的發展歷程和電影藝術觀念、流派、風格的興替嬗變過程;電影藝術的創作規律和應具有的美學品格;電影藝術與其他藝術的關系;電影藝術的審美價值和社會功能;鑒賞電影藝術的心理機制、過程、特點、意義和方法等。
3. 世界電影美學的形成期
在電影初創時期,各國電影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894年,美國的愛迪生與助手狄克遜合作創制「電影視鏡」並公開出售。這一外形笨拙、僅供一人觀賞的電影放映機的問世,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它進一步引發了世界范圍內有志於此者的發明角逐。法國里昂照相器材製造商盧米埃爾兄弟,在前人和同時代人,尤其是愛迪生研製的基礎上,製成了活動電影機。該機集攝影、放映、洗印於一體。盧米埃爾兄弟用這種手搖的攜帶型攝影機,在室內和戶外攝制影片。他們的作品於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館首次售票公映,並且獲得轟動國際的成功。於是,這一天被公認為電影的誕生日。盧米埃爾兄弟創作的影片絕大多數是簡單的生活場景實錄,諸如《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帆船離港》、《嬰兒的早餐》等,都屬此類紀錄片樣式的作品。《工廠的大門》把工人下班離廠的全過程巨細無遺地呈現在銀幕上,給觀眾以真實、親切之感。這種紀錄風格是盧米埃爾兄弟影片的一大特色。盧米埃爾兄弟偶爾也攝制少量喜劇短片,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水澆園丁》:一位高傲的胖園丁正在澆水,頑皮的小男孩用腳踩住水管,待園丁細察水管出水口時,孩童提腳,於是「水澆園丁」。該片堪稱世界上第一部短故事片。它的情節固然簡單,但卻給後來的編導以莫大的啟迪——用類似的喜劇(鬧劇)手法去捉弄魚肉鄉民的土豪劣紳和貪贓枉法的腐敗官吏將深得觀眾的歡心,產生極大的戲劇效果。盧米埃爾兄弟的影片在法國本土獲得成功之後,就著手開拓國際市場。他們派遣自己的攝影師遠涉重洋、遍訪各國,用攝影機捕捉有趣的場面,記錄異國風光。這些影片既給無緣周遊世界的觀眾帶來了樂趣,也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世界各國觀眾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看到的第一批影片大多數出自盧米埃爾兄弟之手。
5. 世界電影美學的發展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直到今天,電影美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這一歷史時期內總的說來,電影在技術上已達到完善的地步,進入了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的階段。在此期間電影藝術取得了作為科學劉�6�1象的地位。在美國與歐洲等主要電影國家,電影進入了大學課堂,逐步設立了專門的系科與學院。電影學納入了學術研究的范圍,逐步設立了碩土與博士學位。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技術與文化的發展,
在實踐中電影具有了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影響。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政治、經濟的總趨勢影響下,電影創作出現了新動向,就中如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潮流與法國的新浪潮電影等等。電影藝術從理論上也逐漸形成不同的美學學派,在這一時期內法國巴贊與德國克拉考爾的「影象本體論」與「照相本性論」 (俗稱「長鏡頭」理論)是突出的代表。
在電影史上久已存在的寫實主義與技術主義的兩種創作傾向,在此時期與蒙太奇理論的發展和長鏡頭理論的形成相表裡形成了電影美學的兩大流派。

I. 什麼是戲劇化電影

所謂戲劇化電影,也就是戲劇沖突強烈的電影,通俗地說,就是情節復雜曲折的電影。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戲劇化電影美學最集中的代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ctv6午夜播放過的外國電影 瀏覽:836
抓鬼合家歡粵語電影 瀏覽:469
如何做好一個電影解說 瀏覽:849
貓和老鼠新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260
松花江電影歌曲 瀏覽:995
青春拋物線電影完整版 瀏覽:849
買了電影票兌換券怎麼退 瀏覽:509
世界最恐怖的電影中文 瀏覽:602
德華演過哪些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479
劇情里小蘭的電影 瀏覽:516
電影頭文字d國語版 瀏覽:135
電影最後是神經病講故事 瀏覽:658
有個電影名字叫什麼天空 瀏覽:839
2021年新電影中國英雄 瀏覽:32
在微信直播間里怎麼直播電影 瀏覽:194
天津河西彩悅城電影院怎麼樣 瀏覽:195
美國電影一切的一切劇情 瀏覽:630
國產電影的競爭大嗎 瀏覽:209
新卧虎藏龍電影 瀏覽:795
恐怖電影陰兒講的是什麼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