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75年上映的影片《飛越瘋人院》為何可以得到很多人的喜愛
原本以為這是一部治癒喜劇電影,畢竟名字感覺很喜劇,但事實上是一部非常諷刺的社會電影,而且後勁十足,看完後內心十分苦悶,卻連一滴眼淚也流不出。故事的開始充滿了荒誕的喜劇色彩,老電影模糊的畫面給這個故事蒙上了歲月的沉澱。直到一群人開派對我都還天真得以為這是一部溫馨治癒的喜劇電影,然而......
1)離開瘋人院,獲得自由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勝利。小說里的大護士太強大了,比電影表現出來的更加可怖。她所象徵的社會體系拒絕他們的活潑,拒絕他們的反抗,拒絕他們任何不符合規范的行為。麥克墨菲對她的挑戰是對這個社會規則的挑戰,他們妄圖飛越卻最終被消滅。而失敗的下場就是麥克墨菲變成了植物人,我」在逃走之前殺死了麥克墨菲,因為眼前這具會呼吸的肉體,並沒有麥克墨菲的靈魂,如果真正的麥克墨菲還活著,一定不願意過這樣行屍走肉的生活。「我」也終於在最後找回了自我的意識,帶著麥克墨菲的自由靈魂,飛越了這座「瘋人院」。
2. 有關治療精神病的電影
【原 片 名】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中 文 名】飛越瘋人院
【別 名】飛躍喜鵲巢、飛躍杜鵑窩
【更多外文名】Vol au-dessus n nid de coucou.....Canada (French title) / France
оПНКЕРЮЪ МЮД ЦМЕГДНЛ ЙСЙСЬЙХ.....Soviet Union (Russian title)
【原 著】肯·克西 Ken Kesey
【出品年代】1975年11月19日
【發行公司】 Aquarius TV
【MPAA級別】R 級
【片 長】133分鍾
【國 家】美國
【類 別】劇情/犯罪/驚險
【導 演】米洛斯 福曼 (Milos forman)
【主 演】傑克 尼科爾森 (Jack Nicholson)
路易絲 弗萊徹 (Louise Fletcher)
威廉 雷德菲爾德 (William Redfield)
【分 級】瑞典:15 澳大利亞:M 芬蘭:K-16 挪威:16 英國:18 法國:U 阿根廷:16 挪威:15
【所獲獎項】第四十八屆奧斯卡(1975)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
《飛越瘋人院》是美國七十年代社會政治電影的代表作,該片獲得一九七五年奧斯卡獎的五項主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象這樣的絕對優勢,自一九三四年度《一夜風流》以來尚屬首次。
由於該片導演是六十年代末從捷克斯洛伐克逃往美國的米洛斯.福爾曼。好萊塢拿他的這一情況大做文章,似乎《飛越瘋人院》是影射蘇聯等國,其實該片是揭露了美國自己的"家醜"。影片中所描繪的那所精神病院是美國病態、壓抑的社會縮影。正如有的評論指出:"該片以觸目驚心的畫面揭露了資本主義文明社會的弊病 ——壓制人性和束縛自由。現代的管理社會竟如此恐怖,給歐美觀眾以極大的沖擊。"昔日的好萊塢電影也很喜歡涉及精神病患者的題材,但目的是渲染病態心理。《飛越瘋人院》盡管擷取類似題材,卻有一定的寓意,語風犀利,富於揶揄色彩。但這部電影頌揚的那種為了個性解放而孤軍奮戰的英雄,由於找不到正確的解放道路,最後還是被無情的社會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