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人國的秘密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小人國的秘密觀後感(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巴學園是我在《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了解到的,講述的是孩子們在巴學園中快樂的生活。在首都北京的郊區李躍兒創辦了第一所中國式的巴學園,《小人國的秘密》真實記錄了2——6歲孩子在巴學園中的純真年代和情感歷程。
在《小人國的秘密》中,有這樣幾位小朋友一定讓大家記憶尤甚:一個是非常可愛、喜歡探索的錫坤;一個是陽剛之氣、但有點叛逆的池亦洋;一個是性格內向、天天在門口等待好朋友南德的辰辰。從這三個小朋友的成長變化中我們看到了大李老師的教育理念和巴學園對孩子成長的促進。
《綱要》中提出了「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這些理念在《小人國的秘密》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
等待,或許是外表最安靜的動詞,無聲無息、不著痕跡;內里卻翻江倒海!等待,不需要額外的努力,卻考驗著人的耐力和誠意。等一個人可以等多久?10分鍾、一小時、一晝夜?久等不來,杳無音信,你會不會還等下去?面對這個問題,一個幼兒園孩子的答案令人吃驚!孩子們的真誠友誼,竟如此值得我們尊敬!
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在門後徘徊等待的辰辰。辰辰每天來得早,到了幼兒園都不進屋,只是在門口靜靜地等待,然而南德每天來得晚,等待成為辰辰每天必修課。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巴學園的老師們都非常尊重辰辰的行為,「天太冷了,要不要進屋等一會?」、「老師和你一起等南德」,同時大李老師把自己的圍巾圍在辰辰的身上。這都足以體現了老師對孩子的尊重、理解和關愛。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辰辰不斷的成長、變化——因為辰辰用獨特的方式等待,獲得了安全感和南德的友情,辰辰對南德感情經營,經歷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起初,她是用物質來交換情感,然後用自己創造的游戲來換得情感,到後來,她會指揮南德去做一些她想讓南德去做的事情。這個過程,正是人類的社會性技能由萌芽、成長到成熟的過程。
二、適時的正確引導,給孩子指引成長的方向
「一個孩子怎樣去理解世界,怎樣去看待周圍的人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對他將來的生存將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首先讓孩子了解他身邊的成人是友好的、安全的。」這是李悅兒在書中說到的一句話。池亦洋的變化成長可以說是這句話的詮釋。
開始的池亦洋就是一個十足的「小混混」,蠻橫、任性、飛揚跋扈,時常欺負弱小、他肆無忌憚、無法無天、並且敢與老師叫板!想想這樣的孩子在我們周圍會得到什麼樣的待遇?可想而知,一定會引起老師的反感,同時是更加嚴格的批評教育,讓孩子越陷越深。然而大李老師給予池亦洋的是正確的教育引導,主要是就事論事,當池亦洋不能及時改正時,便採用的冷處理的方法,讓他到反思角去反思,還有大李老師做到了誠信,說到做到,反思時間一到,便會和池亦洋交流,使池亦洋意識到並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當池亦洋的行為造成家長們反對時,大李老師沒有順應家長,「池亦洋身上有男子漢的陽剛之氣。」讓家長們知道孩子的內心是純潔的,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在老師們慢慢引導下,池亦洋一點點的變化,開始學著老師的樣子用公正的方法來評判解決孩子之間的矛盾,最後成為孩子們公認的領導人物,成為正派、陽光的男子漢。
三、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綱要》中提到的「為幼兒創設安全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影片中錫坤的每一幕都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是來回往垃圾桶里運鞋子,並使勁踩踏垃圾桶的開關,倒完鞋子後還認真地蓋好蓋子才離開;
二是帶動其他孩子一起攀登將物品架弄翻,還開心的壞笑;
三是把所有的珠子灑落一地,聽珠子落地的聲音,從他灑落第一次珠子時,他就開始觀察周圍成人,發現成人允許便大膽的進行更強烈的「進攻」。面對每一次的「破壞」,巴學園的老師們都給予理解、支持,讓孩子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尤其是玩珠子的那一幕,滿地狼藉,他還興奮地滿屋跑,大李老師一直在一旁看著,並不阻攔,等著他玩夠了,大李老師才引導他如何使用笤帚和簸箕將東西收放整齊。
這些都足以說明「我們給兒童自由,給兒童機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發展自己,建立一個良好的人格計劃是兒童天生就帶來的,我們只要給他提供機會和條件。」
「兒童是腳,教育是鞋。」這是巴學園校車上的標語,也是我們應遵循的教育理念,我們要通過教育為孩子量制出適於不同孩子的鞋子。我們不能為孩子一生的幸福擔保,那麼就請為他守護一個完整幸福的童年!
《小人國》是根據昌平的一所叫做「巴學園」的幼兒園小朋友們的日常生活拍攝的一段真實的紀錄片。在老師的推薦下,我利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看完了這部電影,總體感覺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有趣、感慨、反思。
一、有趣。
影片中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可以說是一個小社會。稱王稱霸的池亦洋、調皮可愛的錫坤、內向敏感的'辰辰、活潑開朗的南德,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心思,每個小朋友也有每個小朋友的思想,他們在集體里生活,或開心,或失落,或興奮,或傷心,豐富而有趣。最有趣的是錫坤,這是個愛探索的小朋友,還有點自己的「小點子」。比如把大家的鞋子挨個扔進垃圾桶,把放在架子上面的各種珠子打翻到地上扒拉著玩。導演特別在錫坤探索的鏡頭里,加了跳躍性比較強的音樂,和他「偷偷摸摸」的動作巧妙的契合起來,讓人感覺幽默極了,看到此我不禁啞然失笑。這不就是對什麼都好奇的孩子們的天性嗎?觀影的我們此刻不就是變成了他們中的一員窺探到了童年的秘密嗎?巴學園的老師們給了孩子充分探索的空間,給予他們最大的尊重和耐心。老師面對錫坤扔鞋子這件事,安之若素地將鞋子們一一撿回來,面對錫坤弄得滿房間珠子,大李蹲在旁邊陪孩子一起搗鼓起珠子們來,探索不同的玩法,並在最後引導孩子把珠子都打掃起來,既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物歸原處的習慣,還保護了孩子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心。我想,換作我,或者有些媽媽,恐怕看到滿地珠子,一定會大喊大叫了吧?
二、感慨。
電影一直貫穿著始終的,是辰辰對於南德的等待。無論是涼風吹佛落葉的秋日,還是漫天飄雪的冬天,都可以在巴學園的小院子里看到辰辰這個小女孩,靜靜站在那裡,時而心事重重地等待,時而翹首以盼地望向大門口。辰辰這個孩子有些內向不合群,她只和南德玩,如果南德沒有來幼兒園,不論多久,她都要在門口等待南德,任憑家長的勸告,任憑老師的開導。辰辰眼睛不大,但是流露出來的總是期待與執著。南德來了,奔向教室,辰辰奔向南德,興奮而又忍耐。繼而他們開啟愉快的一天,互相喂飯,彼此聊天,一起游戲。後來,巴學園要換地址,兩位小朋友要面對短暫的分離,我本以為辰辰會接受不了的,沒想到在大李老師溫和而又尊重的談話中,兩位小朋友欣然地接受了這樣的變化。在辰辰等待的眼神中,我發現小朋友遠比我想像的脆弱,在即將接受分離的時刻里,我發現小朋友又遠沒有我想像的脆弱。辰辰和南德的故事,讓我想到了很多敏感性的孩子,也許他們不善言辭,也許他們在與人交往上有自己的困難或者獨特的特質,我們家長或者老師,一定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足夠的理解,以及足夠的關愛。也許他們還是會執著於自己執著的,如同堅持著自己的最單純的信仰,只要我們的尊重在先,接納在前,愛在周邊,孩子一定可以適應和改善。
三、反思。
看到池亦洋有的時候霸道,罵人,打人,讓人多多少少會覺得這個孩子很沒有禮貌,也許是被家長慣壞了,也許是沒有得到恰當的教育和引導,其實孩子也是無辜的。在聽課的時候,池亦洋並沒有太遵守規則,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老師沒有關注他,他就用其他的方式引起別人的關注,說不定這個孩子在家庭中是個缺乏愛與有效陪伴的孩子。同時,作為一個詞彙量很大的男孩,其中還會說不少罵人的,或者詛咒性的話語。我想,一定是環境給他的影響。人能受到的影響無非是三個方面,學校,家庭和社會,年齡尚小的孩子受到社會的影響應該沒有學校和家庭大,巴學園是個文明、尊重孩子的幼兒園,那麼我推測可能家庭給了池亦洋或多或少的影響,也許父母說過類似的話,或者看電視受到影響,總之,一個文明的孩子,一定是受到了良好家教的孩子。作為一名男孩的家長,在這些孩子們的身上,也似乎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天真著他們的天真,霸道著他們的霸道,可愛著他們的可愛,執著著他們的執著。搖搖晃晃地學著長大,學著怎麼用禮節而不是拳頭去說話,學著怎麼用規則而不是情緒去行動。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很朴實的比喻。我們的教育的確該量體裁衣,因材施教,以學定教。影片中我也有認為值得商榷的地方。對於踢足球的一段,大李老師作為裁判,池亦洋認為是不公平的,大李老師採用的是講規則說道理的方式,我認為並沒有使池亦洋心服口服。那一次游戲之前,假如老師把「預防」做在前面——提前說好足球游戲的規則,就會避免這樣的沖突。如果事情像影片中這樣沒有「預防」的發生了,首先應該同理孩子,理解孩子的好勝之心,說清規則的情況下,如果孩子依然不能接受,再給孩子一次從新來過的機會,「我們再重新比一次,這次我們提前說好規則!」而不是稍顯強硬的一本正經的把游戲看得太正式,一定要分清孰是孰非,畢竟,孩子的情緒比游戲本身的結果更重要。
昨天丫頭和我提起寫隨筆,我也沒多想,隨口一句:我替你寫吧!這可好,給自己撈了一個苦差事。寫隨筆得先看電影,可惜這個電影也要拖到今天晚上才斷斷續續看完,丫頭三番勸我不必頑執,隨筆不寫也罷!可是答應了的事情終究是要做的,何況是我很在乎的丫頭,初次亮劍便卷了刃可不是好事。硬頭皮趕鴨子上架,這篇隨筆算是開了頭。
電影是張同道導演在09年拍的紀錄片,名曰《小人國》,奈何我孤陋寡聞,找了同名的《格列佛游記》看了半天,幸得丫頭提醒才知走了岔路,慚愧慚愧!至於網路卡,電影播放延遲諸多瑣事不提也罷,八十分鍾的電影竟看了倆鍾頭,幸虧觀閱時隨手筆記,否則看到結尾定要忘記開頭劇情,被丫頭貽笑在所難免......
說起教育,依稀記得幼時學校破落的院牆上粉著「百年大計,教育為先」的白字,雖不懂其中含義,可也知道教育是比吃飯睡覺還要大得多的事情。時至今日,掐指算來也有二十載光陰,老校不見蹤影,教育深入人心。
《小人國》的劇情我不想贅述,權且談談觀影感悟與丫頭分享,錯對不論,倘若能對丫頭教書育人有些許幫助,那我也算積了功德。
幼兒天性爛漫,最是難管,因此我的第一感悟是「建立秩序」。秩,常也;秩序,常度也。片中大李老師與孩子頭池亦洋數次面對面交鋒,無論他欺負了小朋友,亦或在踢球時用手接球,都沒有懲罰這個小刺頭兒,而是和他講做人的道理,為世的規則,即便被池亦洋痛罵「混蛋」,也不惱怒,心平氣和講禮貌謙讓,把一切控制在秩序下。讓人欣慰的是當兩個小朋友打架,池亦洋竟然有模有樣的學著大李老師調節他們的矛盾,讓我不禁莞爾,欣喜之餘又有些感動,小刺頭兒竟也是秩序的維護者了!
聞道不分先後,兒童也是獨立人格的承載者,我的第二個感悟便是「平等溝通」。如果看得仔細,會發現無論什麼時候,老師們總是低著身子和孩子們溝通的,要想了解孩子,就要先站到孩子中間來。不要把孩子當孩子,或許是孩子最渴望的。錫坤喜歡把小朋友的鞋子扔進垃圾箱,把教室的玩具撒的滿地都是,大李老師看在眼裡卻沒有阻止,而是一遍遍的在孩子玩過後悄悄把物件歸回原位,這份寬容與理解,恰是朋友有的,而長輩缺的。老師的尊重,是幼兒獨立人格的形成的溫床,小小的幼苗在這里萌發茁壯,終會長成參天大樹。
校車行過雪地漸漸遠去,「孩子是腳,教育是鞋」的標語卻印刻在了我心裡,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教育成不成功,只有孩子明白。或許巴學園在當前是個個例,我卻依稀看到美好前景,且祝願巴學園的辦學模式在神州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生機勃發!
整個兒看來,是暖暖的。太治癒了。
電影的最初是辰辰和南德,尾也是辰辰和南德,整個片子給我印象最深的,辰辰和南德。辰辰那張扁扁的不是很標準的小臉,劉海下來一雙眼睛尤其明亮,那是屬於孩子的,每天都直直的望著校門,等著南德,我心疼。我相信他們之間的友誼是純純的,即使是不分夏冬每日的等那也是至純至純的,這是大人無法理解也做不到的、只因是最好朋友的等待與玩樂。相信這是他們長大後很美好的回憶與友誼,好想知道他們倆以後能不能發展,這就是大人,無論怎樣都想到更復雜更八卦的地方。記得片頭他們的過家家,心一直暖暖的嘴不自覺的抿著微笑,這也是我們的童年!干凈的說出大人會臉紅或者忌諱的話語,每一個人原來還是都有至純的時候。
還有那個孩子王池亦洋,他名字真好聽。一看這孩子以後就有出息。但他是那麼的調皮,讓我想起了我以前的同學。我對幼兒園沒印象了,小學班上有不少調皮搗蛋的,但那時候已經分階級分化了,成績好長得漂亮的扎堆,成績差默默無聞的自己玩。在小學還沒遇見豬和包子的時候,我也是默默的,雖然我屬於成績好的那一圈子裡。體育課在我獃獃不玩的時候,我看得到成績差被孤立的男生在一邊渴望的眼神,他們在操場和架子旁打著旋,自己玩著沙,孤獨不語的。還有成績最差的女孩,我至今還記得她的名字,因為她的孤單我深深刻著心裡,我很難過,但當時我不能和她玩,因為我會被小朋友說的。所以看到池亦洋被大家孤立的時候,我為他難過,但是後來他重拾朋友,成為孩子王的時候,我真心為他高興,他,被老師們拯救了!
巴學園,這個從此出名的幼兒園,李躍兒老師與孩子對話時處理得是那麼的智慧,也不傷害他們,循循善誘,引領他們正確健康的成長,我第一次覺得我們的教育開始慢慢的有救了!只要有這樣的老師,這樣忠於教育的人!因為我正接觸著幾個讀幼教的朋友,我才去過幼兒園聽過她們實習授課,和巴學園完全不一樣!巴學園是那麼的人性與自由且正確,希望她能影響更多更多的初教育!
我又想起了辰辰睡熟的面容,微張的小嘴,真心的可愛。還有搗蛋鬼池亦洋,還有錫坤,令我又無限懷念小時又厭倦現今了...
今天順著山村路影社教育系列電影活動的足跡看了《幼兒園》和《小人國》兩部紀錄片。
也許是因為《幼兒園》在武漢拍攝的關系,覺得這樣的幼兒園離自己的生活好近好近,好多細節讓我回憶起了小時候。
我兩歲就開始讀幼兒園,先後換了三個,盡管真正的記憶也許從三四歲才開始,但是依稀還記得一些幼兒園的生活片段——那個時候的搗亂,跟別人打架,等父母來接,集體午休,問女生願不願意跟我玩,一些老師的「恐嚇」,畢業表演……一些模糊的畫面彷彿又浮現。那個時候天真無邪,想到什麼說什麼,放肆話語中的無稽卻不用在意他人眼光的感覺,爽!
而《小人國》,讓我思考更深的是那位中年幼師。我相信她是個十分熱愛孩子的真正的教育家。至少,在我的幼兒園生活階段並沒有碰上這樣的老師。他耐心的循循善誘班裡的孩子王,每次看著那個兩歲小朋友胡鬧完後和他一起收拾殘局……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的童年經歷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絕大部分的人性,雕琢了靈魂的大輪廓。童年時候一些東西,也許就在我們都記不太清的情況下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性格,它在最深處埋下種子,種子發芽,樹長大,然後高到我們望不到了根。
無論如何,現在的我,也只能回首我的童年了。暮然回首啊,願童真尚在。
『貳』 看上去很美觀後感
看上去很美觀後感推薦
《看上去很美》是六七十年代一部反映幼兒園生活的影片,當時我一看到這個題目,就覺得表面現象和本質一定截然不同,下面是我為大家准備的看上去很美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還記得胥紅老師看完電影後說的一句話:心裡悶極了!我想這是所有老師共同的感受。《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反映幼兒園的影片,從影名上感覺應該是一部象散文一樣美的電影。可從開始放映給人一種壓抑的感受。影片的小主人公一出場就讓人感覺到這個孩子非常有個性:被父親強有力的大手緊緊地拽著、拖著走上高高的台階,他一聲不吭,但一直非常執拗地想掙脫那雙大手……可到底是孩子呀,最終還是被送進了他很不想去的地方,方槍槍在哭泣中開始了他的幼兒園生活。
在影片里,所有的孩子都要遵守統一的規則,步調一致聽指揮。如統一上廁所,穿統一的睡衣,坐得端端正正……假如表現好就能得到小紅花作為獎勵。「小紅花」在這里成了老師用來束縛孩子們思想、行為的工具,成了「管死你」的代名詞。「尊重」、「人本化」在這里盪然無存。假如有孩子膽敢違法規則就以定會受到懲罰,如方槍搶就被關進了小黑屋裡。看到這些我想,雖然故事反映的是60年代的幼兒教育,但反思幼教現狀,上個世紀的那些「可怕」的事情又何曾沒有在跨越四十年後的今天發生呢?或多或少我們都能從中看到我們現在教育的影子。
這部影片警示的作用在於,它讓我們認識到不管身處何種年代,教育的原則首先要以幼兒為本,我們所制定的規則,實施的教育行為不是為了束縛幼兒,壓抑幼兒的天性,而是要讓幼兒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其次,它也提醒我們孩子是多樣的,是獨特的,是需要我們理解,關愛的。不是每個教育策略都適合所有的孩子。最後它讓我認識到教育,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更不是一個可怕的事情,而是一門藝術,怎樣培養後代的人的藝術,一個涵養豐富內容全面的藝術,而教師就是這門藝術的締造者和改進者,在工作做的第一線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譜寫動人的樂曲。
「看上去很美」應該注釋為:童年是美好的,上幼兒園也應該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看上去很美,其實並不怎麼美。希望通過我們全體幼教工作者的努力,讓幼兒園生活真的很美!
今天培訓的內容是看電影《看上去很美》,起初以為很輕松,但隨著影片一分一秒的放映,我的心情也漸漸沉重起來。
這部描寫幼兒園生活的影片給我感觸很深,這么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最後孤獨的離開了大家,這真是教育的失敗。影片中的主人公方槍槍也曾經努力過,也真心希望能得到一朵小紅花,經常對著小紅花評比欄發呆。但是老師就是對他的進步視而不見,而最具有喜劇化的是:方槍槍唯一的一朵小紅花居然是因為某個領導來幼兒園看孩子時不經意的一句話。
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這顯然是愚昧的。教師完全不顧孩子的個別差異,居然規定孩子必須在統一的時間內大小便,而且影片中老師給孩子洗屁股那麼的機械化,在老師眼裡他是個不聽話的孩子,甚至有點叛逆,但是他卻非常善良,他願意把珍貴的小紅花送給別的小朋友,就是希望別人能夠開心。而這些老師都沒有發現,在當時,「聽話」好像是評價孩子的標准,老師希望利用手裡的小紅花把孩子一個個都教育的循規蹈矩,老老實實。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很多孩子學會了看教師的臉色行事,開始揣摩教師的心理,教育出來的孩子也大多是一個模子的。方槍槍正是適應不了這種生活才會與老師做對。雖然這是幾十年前的教育方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今天的幼兒教育中也還留有它的影子。
在影片中方槍槍一步步的從一個善良的孩子變成一個會欺負人,會搶小朋友東西,甚至散播謠言說老師是妖怪的壞孩子,還罵了一直對他很好的唐老師,其實他已經分不清是非了,他想吸引老師和小朋友的注意,但做出來的事情卻使大家更不喜歡他。他太寂寞了,他渴求大家的愛,但結果卻越走越遠,這不得不引起我們老師的反思。我們平時在教育中經常會故意孤立某些有壞習慣的孩子,其實這種做法容易使孩子的身心受到創傷,效果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以上是《看上去很美》影片的大概內容,我說說自己的感受,我覺得裡面的孩子們都挺可憐的,那麼小就得按照一種規定來生活,童年應該是很幸福的,很美好的,很自由的,可是那些孩子都沒有,一直都是按照大人的規定來生活。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喜歡調皮的孩子也不例外。」教師也要學會接納幼兒,這雖然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但教師的剋制與忍耐往往會給幼兒提供更大更多的探索空間和機會。教師要學會很好地把握自己在幼兒游戲中的角色,做幼兒發展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與孩子們真誠溝通,平等相處.共同成長。
剛剛帶著胡萍老師提出的幾個問題看完了《看上去很美》這部電影,心情挺沉重也讓我思考,我以前在中央六台看過這部電影,但當時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只是覺得全托的孩子挺可憐,那麼多的孩子就四個老師來看,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顧得那麼好,但今天看完就有了更深層的感受:
我先來說說愛的級別,方槍槍的班主任李老師給予孩子們的愛我覺得是負極(摧殘式)。在她的「關愛」下獲得的「成長」是孤僻、暴力。李老師把罵人的方槍槍關到小黑屋裡,對孩子玩的打針游戲說方槍槍是小流氓,讓還沒學會穿衣服的槍槍當眾表演以至尿褲子,我覺得這些都是在對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摧殘。在方槍槍的心靈里李老師很可怕就像妖怪,帶著大家去抓妖怪(李老師),以至於把李老師氣得大發雷霆。這就是孩子的真實想法,妖怪是非常可怕的,它會把小朋友們都吃掉。還有當方槍槍說他不想上幼兒園的時候孔園長對他說:「在幼兒園的時候是你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時光」,隨後跟老師們說關方槍槍禁閉,不許其它小朋友與他說話,把他孤立起來。從方槍槍的眼神中誰還能看出童年的快樂、無憂無慮?等他被解除禁閉回到小朋友中間時故意說「快跟老師說我出隊了」,這時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可見方槍槍是多麼想受到關注。故事的結尾讓人看著很心寒,我看到了孩子的孤單、無助、渴望被關注。
我是不會把孩子送到全托去。我覺得在幼兒時期親子關系很重要,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我們不能把孩子交給哪個機構來教、來養,對於孩子我們是有責任的,都說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更多的愛給予孩子,讓愛延續。就像胡萍老師說的假如我們沒有足夠的心理、經濟、時間的准備,我們將一個生命帶來這個世界,將孩子全托於一個機構,他(她)將會遭遇怎樣的世界?值得深思!
影片《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反映上世紀80年代左右學前教育的影片。該片從一個幼兒的角度,講述了由於教師教育觀念和行為的不當,他從一個普通的孩子到一個個別生的轉變過程,批評了當時的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看完該片後,引發了我諸多感想……
1、老師的出發點沒有錯,只是觀念和教育方式欠妥當。
不管是在影片中,還是在我們現實的教育教學中,教師的辛苦我們深有體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學,一切的活動都在有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老師的勞動量是巨大的。同時老師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們的一切活動都在集體中強制完成,老師的想法是好的,但在一刀切甚至有些半軍事化的教育中,泯滅了孩子個性的發展,使得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發展,最終導致孩子有了心理陰影和行為問題。
2、一刀切式的教育,使幼兒的個性發展得到抑制,摧毀了教師在幼兒心目中崇高的形象。
3、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的人格,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所從事的職業也能說是世上最難做的職業,因為她的服務對象是「人」,不是機器或動物。人本身是個復雜的個體,教師要把人培養成人才,那就需要我們教師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更為周全的做法,用心去澆灌。
4、教師與幼兒的關系以及教師的角色需要教師從新思考。
影片中教師與幼兒的關系能說是對立的關系,與今天所倡導的新的師幼關系是違背的。在新時期里,對教師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身份是多重的,她既是教師,也是朋友,也是媽媽,綱要中說,教師是幼兒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但是什麼時候什麼事情運用什麼樣的關系來處理是個難點。我們教師要學會隨時轉變自己的角色,基礎是首先要明確教師是為幼兒服務的。
這學期的學期培訓即將結束了,雖然每天很累的加班培訓,可是卻覺得很有意義,特別是這學期的培訓看了一張電影關於教育方面的,當第一眼看第一個畫面的時候覺得,終於讓我看到關於自己專業的電影了,懷著一個好奇的心看這這一部電影,在看的過程的我的心情千變萬化,
這部電影講述了四歲小男孩方槍槍在進入幼兒園後的懼怕、順從、迷茫、覺醒、反抗的心路過程一個小男孩四歲的方槍槍一直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由於生活的變故,不得不來到了幼兒園。面對陌生的環境,他最初的反映是恐懼,不停哭鬧。老師以不哭鬧為條件,獎勵給他一朵小紅花,而此時的方槍槍並不理解小紅花就是能夠為個體帶來利益的社會評價、社會肯定,根本不予理睬。 生活進入軌道後,在小紅花榜前,老師宣布小紅花得主時,方槍槍稚嫩地質問:為什麼我沒有小紅花。老師答:不尿床、自己穿衣服、按時大便、飯前洗手才能有小紅花。方槍槍答:沒有人告訴我,不算。這是方槍槍最初的吶喊,雖然稚嫩,但他內心的本能已經在告訴他,不公平的事就不能算。 當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時老師沒有及時解釋或者是引導。
電影中的老師只注意到了他的不良行為,不會糾正他這種不良行為,當方槍槍第一次和小女孩溜出去玩的的時候老師並沒有發現,孩子為什麼會溜出去玩呢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假如老師負責任不讓他們在廁所里而老師帶著其他幼兒出去玩,孩子覺得老師不帶他們了不愛他們了所以孩子才會有溜出去的想法,最後一個畫面,當方槍槍在隊伍行進過程中,他手舞足蹈,大喊:看啊,我又脫隊了,快告訴老師啊!小朋友們卻始終熟視無睹。方槍槍終於明白了同伴、老師不再注意他了,這樣方槍槍想這樣去哪裡又有什麼關系呢,最後一個人去找屬於他自己的天空了、、只是當一個孩子這樣的時候他的內心世界已經很受傷了。
我想在日後的工作里在觀察孩子的身體發展時我會更加註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幼兒園本來是一個天真無邪,充滿歡樂的地方,正如院長所說:幼兒園的時光是你最無憂無慮的日子。但是事實真的果真如此嗎?正如王朔相信的那樣,再小的孩子也是有靈魂的。也許作者和導演只是想通過人之初的「小社會」來反映我們這個「大社會」的種種形態。打小報告、嘲諷、孤立……一幕幕出現在電影里的情節正如現實中會發生的那樣。而「紅花」看似是簡單的司空見慣的東西,但其實它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它是一種利益。
剛開始的時候,天真無邪的方槍槍不認為紅花重要。當方槍槍第一天來幼兒園,李老師就忿忿的把他的小辮子剪掉了,但是被給予了一朵小紅花,他把那個紅花扔掉了。剛開始來到社會,人們總是想保持自己最原始的樣子,保持自己的獨特,因此也不食人間煙火。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不再那麼簡單。
槍槍開始慢慢發現了紅花的意義。在幼兒園,紅花就是一切,南燕自己穿衣服表現得好,就被獎勵小紅花,發發吃飯時候上廁所就被扣除小紅花。獎勵和扣除就是一切法則,花多人優受稱贊是榜樣,花少人劣受輕視是頑童。當方槍槍在廁所拉不出屎的時候,他害怕的問了一句:李老師會不會扣除我的小紅花?一切就從這里開始了轉變,方槍槍開始融入這個社會,開始遵從社會法則。
為了爭取小紅花,槍槍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當李老師逼著他當眾脫衣服出洋相的時候,音樂顯得格外陰森,孩子們的笑聲顯得格外刺耳。槍槍很疑惑,為什麼他努力地學者穿衣服脫衣服、自己吃飯、洗手、拉屎,還是沒有小紅花。人們總是去努力的爭取利益,但是很多東西並不是一切就能努力爭取到的,於是出現了汪若海父親來幼兒園的一幕。
汪若海的父親大搖大擺的來到幼兒園視察,發現怎麼汪若海紅花那麼少,當看到槍槍一朵都沒有後,說老師和同學們應該幫助落後的孩子。李老師和院長見風使舵,立馬說那是因為今天的小紅花還沒有評,他們一人有一朵。就在這個時候,方槍槍終於意識到,他費盡努力想要爭取的,不過是人家一句話而已。那個小紅花似乎對他不再具有那麼強烈的吸引力,因為變了味。
方槍槍開始否認小紅花,調皮搗蛋,無所謂會不會得到或者扣除小紅花;開始否認整個「體制」,體制的象徵者就是李老師。他散布謠言,大家都警醒原來是這樣李老師才這么可怕,帶著改革的「啟蒙思想」他們群起攻之,想把李老師繩之以法!但還是被打敗了,方槍槍突然覺得這里的體制就像是幼兒園四周的牆,堅不可摧。能假如這個體制是公平的,禍是他闖的他來承擔順理成章,但是偏偏有人做了他的替罪羊。從這時起,方槍槍開始從追求優秀向另外一個極端發展而去,就是做一個人見人不愛的孩子。他到處搞破壞,推搡小朋友,任意妄為,而老師也不再管他,放任自流。可能這樣下去,槍槍就會永遠變成一個壞孩子。一切都是因為紅花在他的心裡紮根太久,所以造成的傷害越深。
槍槍想逃出去,牆外的一切在記憶里都那麼美好。但是在他狂奔到外面的時候,一群劈戴著鮮紅大紅花的人在鳴鑼開道,原來,成人的社會也有大紅花,原來真的是離開了幼兒園還有小學,初中,高中和更大的牢籠。
槍槍是一個敏感,會多做思考,珍惜自己的特性的孩子,但是面對小紅花的威力,他手無縛雞之力。這不是他一個人能辦到的,他無力改變任何情況。但沒辦法,他就站在這樣的岔路口,要麼去爭,要麼逃避。
電影的最後,冬雪的潔白顯得紅花那麼的刺眼。槍槍顯得十分疲憊倒在一塊大石頭上睡了,也許他想說,哪怕讓我清靜一會,就一會。然而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象徵著利益的小紅花、大紅花都似乎是美麗的,代表著一個人的優秀程度和價值,但是電影用極端又隱喻的表現方式告訴我們,其實紅花也許並不是看起來那麼美。
《看上去很美》是六七十年代一部反映幼兒園生活的影片,當時我一看到這個題目,就覺得表面現象和本質一定截然不同,結果不出我所料。劇中的方槍槍一顆天真無邪的的.童心就被那個年代李老師泯滅了,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劇中的許多情節值得我深思:
李老師是孩子的「最高統治者」,一聲令下,要求孩子乖乖順從,聽從她的指揮,否則將嚴加懲罰。李老師冷酷無情,高高在上的神態,令所有的孩子望而生畏。她教育孩子必須按她的規則游戲進行,循規蹈矩。假如孩子做到,就能得到用她的獎賞——一朵漂亮的小花。雖然是一朵小花,但是在孩子心目中小花是神聖的。而方槍槍活潑、好動、調皮、搗蛋,有時也挺可愛。他有個壞毛病,自理能力特別差,不會自己穿、脫衣服,還經常尿褲子。李老師認為他是「壞孩子」,「眼中釘」。方槍槍曾努力嘗試多次,想得到老師的小花,但是李老師全盤否定。李老師從不欣賞他,還把他禁閉起來,這讓他很失望。當然李老師對孩子嚴格要求,是為孩子後路著想,但是要嚴而有度,特殊孩子,特殊對待。像方槍槍這么大的孩子,拉屎、撒尿,並不是孩子自我控制的,是孩子身體發育的一個過程,尿褲子是很正常的事。李老師卻對他嚴加管教,從此使它變得孤僻、專橫霸道,產生了一種報復、反抗心理。造謠說:李老師是「大妖怪」,還鼓動全班的小朋友,趁李老師熟睡時想出幼稚的辦法對付她,我認為李老師罪有應得。作為孩子的老師,樹立形象至關重要,幼兒園生活本來是豐富多彩的、幸福的、快樂的。李老師卻扮演一個可怕的大猩猩角色,讓所有的孩子都害怕得不得了,孩子睡覺也做噩夢,嚇得魂不守體。這部影片折射出當時那個年代孩子的童年生活暗淡無光,沒有自由,沒有幸福,更沒有快樂!
我認為現在時代變了,社會進步了,幼師的素質提高了。作為幼兒園老師應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不但吃、喝、拉、撒要關照好孩子,而且要教育孩子怎樣做人?怎樣生活?怎樣學習?孩子年齡較小,模仿力特別強,孩子就是老師的影子,老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時時處處給孩子做個好的表率,老師的言談舉止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孩子做的不對時要及時矯正,對做的好的要多表揚、多鼓勵,學會賞識教育。「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小題大做、無限誇張,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充滿自信,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願望、興趣、愛好。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結果會適得其反,從而扼殺孩子的天性。也不能隨意挖苦、諷刺孩子,更不能用武力來解決。」我班也有一個的「調皮大王」孫宗鋇,每天老師叫他的名字最多,他給老師的印象特別深,上課不聽,下課除了惹張三,就是惹李四,三番五次說教,也不見效。但是他有個優點:做錯了事能勇敢的承認錯誤,和老師告饒,腦子也挺聰明。又一次他因做操不認真,我就讓他站到一邊,覺得不順眼,命令他去衛生間拿顏料瓶,讓他擺在外面的窗檯上。他真有辦法,用一個小篩子一次把七、八個瓶子全拿了來。剛才我還生他的氣,覺得他搗亂,看他那可愛的樣子,我笑著豎起大拇指:「孩子,你真有辦法!」接著,我獎給了他一朵小紅花,他高興地跳起來。以後的日子裡,他慢慢地規矩了許多,做操也比以前進步了。
由此可見,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由於家庭背景不同,孩子存在個體差異是正常的。作為老師要允許孩子大膽嘗試,及時給孩子鼓勵,增強孩子自信心,保護孩子自尊心。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採取靈活多樣的管理方式,因材施教,張揚個性,使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
今天我們幼兒園組織教師看了電影 《看上去很美》,一開始,班主任李老師的確看上去很美,方槍槍的爸爸送他來幼兒園,對一切感到陌生的時候,有家長在,李老師對孩子的態度還算溫柔可親。等看完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看上去很美,其實並不怎麼美。教師的愛與寬容應該是多麼重要啊。世上沒有永恆的愛,只有在整個教育工作中,老師對孩子的愛是永恆的,是第一位的。不管身處何種年代,教育的原則是要愛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人格,還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無論你用何種方法教育孩子,都不要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是一塊未經開辟的聖地,就看我們如何去耕耘。人生童年有幾回,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故事,都需要我們去呵護、理解。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假如我們的教育方法得當,他們都會成為社會的寶貴財富。同時讓我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艱巨性、責任性,教育是一門藝術,我們有責任為每個孩子探索出一條適宜的教育之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一個金色的童年!
在影片中,也許方槍槍是老師們眼中的頑皮孩子,他的劣行不可救葯,可那個園所、哪個班級沒有特別的孩子,作為老師應該用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這就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愛是關鍵。蘇赫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是在於如何愛護孩子。
首先老師要寬容孩子的缺點,哪有不犯錯誤的孩子,我們要盡量淡化孩子的弱點和缺點,不要去傷害孩子的自尊。當他們犯錯時,老師能先冷處理,然後再找合適的機會幫助他,讓他隨時能體驗到老師給他的溫暖和關愛。影片中的主人公方槍槍,他在剛到幼兒園時,也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好孩子。他也期望得到小紅花,他也曾經努力過,真心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的重視,一朵小紅花對他的誘惑力太大了,他經常對著小紅花評比欄發呆。但是老師就是對他的進步視而不見,時刻對他有偏見,方槍槍唯一的一朵小紅花,居然是因為某個領導也是孩子的家長,來幼兒園看自己的孩子時不經意的一句話。那麼老師假如及時鼓勵,及時強化,把「小紅花」用好,這樣,方槍槍一定會進步。然而這么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在老師的偏見和歧視中,在孩子們的不理不睬中,最後孤獨的遠離了大家,這真是老師教育的失敗。
給孩子特別的愛還有就是發現孩子的亮點,贊美孩子的亮點,贊美是一種聰明的、巧妙的、積極的肯定別人的方式,假如影片中的李老師能及時發現方槍槍的閃光點,而不是傷害他的自尊,給他贊美、表揚、鼓勵,方槍槍一定會充滿成就感和幸福感。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贊美的話有時會改變孩子的一生。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特別的孩子他的亮點也許埋藏的更深,需要老師善於捕捉,用平凡細微之處洞察幼兒的點滴進步,得到老師對他的肯定。做到這些還不夠,老師還要充分信任孩子,信任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幼兒是敏感的,他能看懂老師的愛意和信任的眼神。只要我們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贊美,多一點信任,做到這一點,老師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
影片中的幼兒園,孩子們需要按照規定大小便、吃飯、做操睡覺、穿衣,裡面的李老師也不斷重復著一個詞彙「不許」,「不許這個,不許那個……」,片中,老師一聲哨響,小朋友一個個過來擦屁股,雖然看上去像軍事化管理,其實孩子們已經是機械麻木的被老師制約著,孩子們天性被扼殺了,遠離了童真、快樂、自由、活潑,在幼兒園里生活卻倍受壓抑,這樣泯滅孩子們的個性,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什麼看上去很美,你感覺美的東西孩子們不一定覺著很美,我們都知道,人有了個性才會使自己綻放出更美的光彩!
孩子們的世界也有和大人世界一樣的時候。方槍槍在其他孩子並沒有接納他時他越發孤獨。當一個人受人冷落時,會做出一些事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引起別人的關注。所以,方槍槍在接下來實行了一系列的「壞活動」,老師和同學們對於這種行為,簡單的認為是孩子的品質有問題。試想,假如老師在孩子有進步的時候,或者即使發現他的亮點的時候,能給他一朵小紅花,在他孤獨時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去了解、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在他惹出一系列的「壞事」的時候加以引導,幫助他,鼓勵其他孩子接納他方槍槍一定會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蕾,我們要給他時間,等他綻放,走進童心世界,傾聽花開的聲音其實是很美的。
;『叄』 弱弱的問一下:有木有關於幼師或幼兒園生活方面有關的電視劇電影或書籍推薦一下
《藍天花朵》很好啊
『肆』 求助一部電影名字:爸爸送孩子上幼兒園,孩子喜歡上班上一小女孩,爸爸喜歡上女老師
電影《超速緋聞》 那個不是兒子,是外孫子~~
『伍』 看上去很美的觀後感
《看上去很美》是六七十年代一部反映幼兒園生活的影片,看完《看上去很美》,你都有什麼感想呢?下面將由我告訴大家看上去很美的 觀後感 ,僅供大家參考!
看上去很美的觀後感(一)
《看上去很美》其實是王朔的小說,而且似乎是最後一部,我在大學的時候就看過了。電影既然王朔也參與了,那就也該忠於了原著的精神。不過我看原著基本就沒看太明白,這次看就更覺得和原著有些地方不象了。比如電影里把時代感的東西(就是70年代)給淡化了許多。但方槍槍的小演員的長相就和王朔是一個模子扣出來似的,這和姜文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發掘了夏雨這個小姜文是一個道理。本質上,這類電影都是70一代人在掌握了社會話語權後懷舊的舉動,和曾經傳播很廣的70一代的游戲啦,零食啦,電視劇啦等等是一樣的,這不,這幾年同樣的 文章 都題目被改成了80一代,可見的確是話語權問題。
原著和電影對我來說都比較晦澀,我的解讀,就是這個幼兒園其實就是中國那個時代的縮影,所有的小朋友都整齊劃一,老師作為權威的象徵,竭力把小朋友們給訓練的喪失個性,比如淡化了語言交流,用哨音代替,一聲哨音就過來洗屁股,毫無隱私可言。吃飯的時候要添飯不能說話,要舉手示意。早起後必須集體拉屎,吃飯前必須先尿尿。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還用小紅花作為激勵。這些和我們曾經的時代不是一樣的嗎?我們每個人不都是被這么要求的嗎?而方槍槍會自己思考,懂得隱私,洗屁股的時候知道哭。於是是理所當然的壞孩子,方槍槍被孤立了。後來他自己跑來跑去,爬在石板上,外面隱約傳來了老師的呼喊。——那個時代啊。
也可能我解讀的太離譜。其實或許就是象前面說的,在70一代人掌握了社會話語權後,他們懷舊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幼兒園時代。
大惡魔李老師的角色盡管演的很好,可我覺得演員的相貌不象原著,記得原著里說的那個傢伙是個虎背熊腰健康的象奶牛的人,應該類似與歐美女人的身材。而這個李老師就不是了。而且抓惡魔一段,我更喜歡原著里小孩子爬出去 報告 解放軍去抓特務。
說到美女,那個唐老師就非常漂亮了。不過劇里最漂亮的小妮子則是北燕和南燕,真是小美人胚子,連走路都透出來個優雅。
不過影片中大量的男女孩露出屁股和生殖器的鏡頭或許有些問題,因為盡管在中國日本這樣的亞洲國家會覺得無所謂,可是按照歐洲法律,似乎這該算 兒童 色情來著。——據說影片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獎,似乎沒法律問題。
就是這些感受了。不過這個影片也購起了我對幼兒園的回憶,我也是住過長托的。天天都住在幼兒園。
看上去很美的觀後感(二)
《看上去很美》是六七十年代一部反映幼兒園生活的影片,當時我一看到這個題目,就覺得表面現象和本質一定截然不同,結果不出我所料。劇中的方槍槍一顆天真無邪的的童心就被那個年代李老師泯滅了,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劇中的許多情節值得我深思:
李老師是孩子的「最高統治者」,一聲令下,要求孩子乖乖順從,聽從她的指揮,否則將嚴加懲罰。李老師冷酷無情,高高在上的神態,令所有的孩子望而生畏。她 教育 孩子必須按她的規則游戲進行,循規蹈矩。如果孩子做到,就能得到用她的獎賞——一朵漂亮的小花。雖然是一朵小花,但是在孩子心目中小花是神聖的。而方槍槍活潑、好動、調皮、搗蛋,有時也挺可愛。他有個壞毛病,自理能力特別差,不會自己穿、脫衣服,還經常尿褲子。李老師認為他是「壞孩子」,「眼中釘」。方槍槍曾努力嘗試多次,想得到老師的小花,但是李老師全盤否定。李老師從不欣賞他,還把他禁閉起來,這讓他很失望。當然李老師對孩子嚴格要求,是為孩子後路著想,但是要嚴而有度,特殊孩子,特殊對待。像方槍槍這么大的孩子,拉屎、撒尿,並不是孩子自我控制的,是孩子身體發育的一個過程,尿褲子是很正常的事。李老師卻對他嚴加管教,從此使它變得孤僻、專橫霸道,產生了一種報復、反抗心理。造謠說:李老師是「大妖怪」,還鼓動全班的小朋友,趁李老師熟睡時想出幼稚的辦法對付她,我認為李老師罪有應得。作為孩子的老師,樹立形象至關重要,幼兒園生活本來是豐富多彩的、幸福的、快樂的。李老師卻扮演一個可怕的大猩猩角色,讓所有的孩子都害怕得不得了,孩子睡覺也做噩夢,嚇得魂不守體。這部影片折射出當時那個年代孩子的童年生活暗淡無光,沒有自由,沒有幸福,更沒有快樂!
我認為現在時代變了,社會進步了,幼師的素質提高了。作為幼兒園老師應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不但吃、喝、拉、撒要關照好孩子,而且要教育孩子怎樣做人?怎樣生活?怎樣學習?孩子年齡較小,模仿力特別強,孩子就是老師的影子,老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時時處處給孩子做個好的表率,老師的言談舉止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孩子做的不對時要及時矯正,對做的好的要多表揚、多鼓勵,學會賞識教育。「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小題大做、無限誇張,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充滿自信,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願望、興趣、 愛好 。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結果會適得其反,從而扼殺孩子的天性。也不能隨意挖苦、諷刺孩子,更不能用武力來解決。」我班也有一個的「調皮大王」孫宗鋇,每天老師叫他的名字最多,他給老師的印象特別深,上課不聽,下課除了惹張三,就是惹李四,三番五次說教,也不見效。但是他有個優點:做錯了事能勇敢的承認錯誤,和老師告饒,腦子也挺聰明。又一次他因做操不認真,我就讓他站到一邊,覺得不順眼,命令他去衛生間拿顏料瓶,讓他擺在外面的窗檯上。他真有辦法,用一個小篩子一次把七、八個瓶子全拿了來。剛才我還生他的氣,覺得他搗亂,看他那可愛的樣子,我笑著豎起大拇指:「孩子,你真有辦法!」接著,我獎給了他一朵小紅花,他高興地跳起來。以後的日子裡,他慢慢地規矩了許多,做操也比以前進步了。
由此可見,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由於家庭背景不同,孩子存在個體差異是正常的。作為老師要允許孩子大膽嘗試,及時給孩子鼓勵,增強孩子自信心,保護孩子自尊心。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採取靈活多樣的管理方式,因材施教,張揚個性,使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
看上去很美的觀後感(三)
《看上去很美》:一個叫方槍槍的男孩被父親送進幼兒園,從天真活變得狡黠孤僻,最終,「逃」出幼兒園,在鑼鼓喧天里獃獃地望著戴著大紅花興高采烈的從身邊走過的人群。幼兒園對他或許已成為回憶,而對於他的教育生涯這僅僅是個開端。
中國教育美嗎?電影之後看到這個問題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中國教育「一刀切」不講個性、扼殺兒童天性……但我更願意先從社會視角去看中國教育。
首先就說個性,影片的背景應該是改革初期,此前社會過於突出集體,強調一致已是不爭的事實,講求個性恰恰是當時社會所難以接受的,放在這個大框架下,「一刀切」與「個性」不是首要問題。就當時乃至今天在大多數學校,教師管理著龐大的班級,面對的是大多數學生,不準一刀切,必須因材施教,那麼教師的工作與負擔何時是個盡頭。如果真一刀切也就算了,可美其名「一碗水端平」促進教育公平。可影片中一位很有派頭的家長到校看望孩子時,像領導視察般指指點點,老師們則一個個唯唯諾諾,當問及「這孩子(方槍槍)咋沒小紅花」時,馬上就「明天大家都有一朵小紅花」。這種現象荼毒至今,遠甚於「一刀切」,孩子最終會有自主意識,「一刀切」切不斷孩子的成長,而這種另類的「區別對待」給孩子們貼上了無形的標簽並深深影響著今天的教育公平。
剛說到小紅花,則不得不提所謂的「評比」,人們私下裡常說「人比人,氣死人」,可在現實生活與工作中它確有「獎掖先進,激勵後進」的作用,可我們把這些東西強加給那些不諳世事的孩子,其激勵作用或許會大打折扣,至少其負面影響不容忽視。而事實上,我們社會上評比之風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時代再變,不變的是評比,即便是梁山兄弟還排座次呢,後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再近些是空前激烈的競爭壓力,於是就有了標准,條條框框的規矩,別說是教育,社會自身也被這些東西綁架了。
還有一點不可忽視:影片中就四合院改造的幼兒園,近百名學生卻只有一名園長兩名老師,除了床與桌椅,教學娛樂設備寥寥。其條件相對於當時也算不錯。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96年前後(我們那裡農村孩子基本沒有幼兒園可上(現在似乎也是老樣子)),我去了「學前班(算是小學前的緩沖吧)」我也像方槍槍那樣被父親交給老師(卻沒他那麼幸運,要走讀,單程兩公里),當我被領進教室時首先看到的是一根才支起的木柱(後來才知道是防止下雨房屋倒塌),一群小朋友正高興地跺著腳和老師一起把地上新鋪的泥土踩實……總有人不厭其煩地強調「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可當我們經濟上創造舉世矚目的奇跡時,教育支出佔GDP比重百分之四的許諾卻始終是一張空頭支票。老百姓自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當他們勒緊褲腰帶把孩子送進學校是時,孩子們受的教育,是不是讓那些「高度重視」的聽起來很美的人心裡很美?你百般無奈,可大勢如此。
我們可以用新的教育理念指點教育批評社會,可社會確實現實的。如果我們脫離社會環境妄論教育,是不是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所以,從社會視角,不好說也說不出中國教育美不美。當然,我們不能苛責社會,社會畢竟是人的社會,人的要素不可忽視。
先 說說 我們的教師。人們一再批評中國教育手把手、一刀切、規矩、灌輸……但誰也不能否認中國教育更利於大多數人快速高效地掌握一些基本知識與技能,能過為學生打下較好的基礎。正如:九尺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沒有那一筐土,沒有學會走,就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又談何築九尺台,行萬里路?就像影片里老師教孩子們洗手穿衣服教他們基本禮貌給人道歉,我們是不是也要他們去搞什麼誘導和因材施教呢?問題在於我們對前者太過拘泥了:吃多少飯、穿什麼衣服、什麼時候上廁所之類的事情都要統一,似乎有些吹毛求疵。而後者所關心的如何因材施教誘導培養學生 創新思維 實踐能力,不同階段側重有所不同,至少需要學生先有一定的自主意識才有意義,早期教育是磨刀階段,應側重基礎,過於強調誘導啟發,學生獲得的知識是相當有限的,而用更多的時間打基礎則磨刀不誤砍柴工。因而不管人們怎麼批評,中國孩子的早期教育總體上是相對可取的。
在特定的教育體制下,改變教育模式及的可能性不大,作為教師個人因素的教育手段與教育態度確實可以改變的。老師們有他的一套獎懲 措施 :小紅花,但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孩子們每犯一個「錯誤」就會被扣掉一朵小紅花,就是說做好該做的就會獲得所有小紅花,到後來做作業、考試總習慣打叉,沒有錯就是滿分就是優秀,成了我們的一種 思維方式 。我們所謂的激勵不是正面的即不是「揚善」而是反面的「懲惡」,似乎很符合中國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好比某些地方政府不謀民生與發展而不惜花大力氣「維穩」,「別給我添亂子就好」,其「產品」放到社會上就多「良民」而少「良材」,就好像我們的教育培育不
產生不了愛因斯坦。老師又想出了很多辦法「逼」其就範:拿著大剪刀、扮妖怪「嚇唬」,「威脅」扣小紅花……還有不少一石二鳥的做法:當眾批評,殺雞儆猴,懲前毖後;保持距離,別和他玩,咱孤立他……等等很多看似立竿見影的做法都值得商榷。所以說,我們更應該改進的是教育手段與態度,能不能多一點正面的激勵來點表揚;能不能找到兩全齊美的批評方式既不傷害學生又能改正錯誤;能不能也「不拋棄、不放棄」哪怕他是「差生」?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有時候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他的一生,我們慎重點,好不?
此外,我們也應該看到:幼兒園里老師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小朋友,幫他們擦手、洗澡,蓋好他們的被子,和不少老師一樣他們事無巨細,勢必躬行,其對學生的關懷與責任著實讓人感動。可孩子最終還是要步入社會的,如何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與自理能力?在這所幼兒園老師們是出於責任,而家長又是缺位的又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方槍槍先是與南燕玩病人游戲「打針」「吃葯」最後竟傻傻地望著醫院希望自己生病「不用上幼兒園,爸爸媽媽還會來看我」,而當下農村變空,「留守兒童」也面臨著同樣的境遇——親情的缺失——一種比上不起學更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的狀況。如何在教育過程中營造更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人」的環境,同樣值得深思。
故而,從人的角度,我們也很難說中國的教育不美,畢竟它也有不可抹煞的一面。中國教育美嗎?實在不好說,也沒資格說,但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讓中國教育更美,尤其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
看過「看上去很美的觀後感」的人還看了:
1. 看上去很美觀後感
2. 看上去很美觀後感精選
3. 看上去很美電影觀後感
『陸』 有誰記得一部很老的兒童電影好像,裡面是一個老師和一群幼兒園學生,還有一個小丑,老師有一本書講的是彩
不記得了 《電影》作為電影入門書中的經典之作,用深入淺出的筆觸,告訴我們影視傳播的手法,並逐項解析其復雜的語言系統與要素。問世幾十年以來,此書始終是世界各地影視從業人員和主流專業院校的必備之選,更是電影愛好者不可或缺的手邊書。 全書圍繞電影製作的核心要素組織架構,其中穿插以數百幅精美圖片和精闢的說明,再加上綴於各章後的延伸閱讀和書末的重要詞彙表,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過程中吸收到最專業的電影知識,從而真正「認識」電影。
『柒』 適合幼兒園兒童看的電影
你好,LZ應該是幼師或者是家長的吧。 首先作為給孩子看的影片應該要積極向上的,並且不適宜愛情作為主導的或者過分突出。 所以我推薦玩具總動員,還有海底總動員。 對於樓上所說的麥兜,我則不同意,畢竟麥兜的主題對於小孩來說還是過於成人化。
『捌』 結合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並聯系實際,談談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
熱愛幼兒,循循善誘。對幼兒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全身心地關愛每一個幼兒,熟悉每位孩子的發展狀況,了解、關心每位孩子的成長。面對有害於學習、健康、安全的各種情況,應為保護孩子而作出相應的努力。
不論種族、民族、性別、家庭出身,要對班內孩子一視同仁,不偏愛,不歧視。要善於激發孩子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要對困難兒、問題兒、特殊兒採取針對性教育,求得每位孩子的發展。
尊重家長,互相配合 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調動家長在培養孩子全面發展上的積極性。對家長要以誠相待,以禮相見,互敬互重。尊重家長,虛心傾聽家長意見,不挫傷家長的感情,不訓斥家長。
幫助家長確立正確的教育觀,正確教育孩子。不以任何理由向家長索要財物,以教謀私。三.嚴謹治學,勇於探索。刻苦鑽研業務,努力精通專業。認真施教,掌握教育規律。嚴謹求實,以知求善,掌握精深廣博知識。
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努力探索科學真理。不斷研究教學藝術,反思教育實踐。自覺投身學校教育改革,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四、團結協作,服從領導。與每一位同事都要熱情招呼,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和配合。
尊重同事,虛心傾聽同事的想法,不挫傷同事的感情、不訓斥他人,善於寬容同事。遇到困難用協商的語氣和人溝通,別人有難主動幫助,別人有誤悄悄提醒。 正確地對待和開展競爭,在各種競賽中展現自我、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服從領導安排,支持領導工作,恪守崗位職責。
關心學校發展,善於接受領導的建議和意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幼兒正處於人生的起步階段,教師對其的影響不僅是一時的,更是一生的。
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幼兒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是需要我們付出大愛的。讓我們能都能嚴格遵守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愛崗敬業、奉獻幼教。
『玖』 求一部台灣或香港老電影,只記得最後是個男老師把幼兒園孩子們帶到很遠地方去玩時男老師被一群警車帶走了
呵呵這個估計只有像我這樣資深的老錄像迷才能解答 台北神話 中文名:台北神話 英文名:Tai Bei Shen Hua 年份:1985 國家/地區: 中國台灣 類別: 劇情 劇情 導演:導演: 虞戡平 演員:主演: 孫越 江霞 藍心湄 * 簡介: 幼稚園司機老孫退休前一天,嚮往一樣洗車,開車接送孩童。老孫到養老院安頓好自己的住處後,回到幼稚園,發現老師和孩子們為他舉行了特別的惜別會,每個小孩都送他禮物,叫他孫爺爺、吻她。這個孤獨的老頭感到溫馨和親切。下午,他送孩子們回家。路上孩子們都說沒見過大海,於是老孫臨時改道,帶他們看海景。晚上,他們在一家高山族人家過夜,主人熱情好客。次日,孩子們到海邊,看了遼闊的大海,非常高興。家長們因為沒見到小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