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盧溝橋事變裡面有29軍的電視劇有哪些
《狼煙北平》。
《狼煙北宴螞平》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橋慧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LuQtY6RhKmGIXDjmCWlHuQ
提取碼:cskg
《狼煙北平》是陳國星執導的抗戰題材電視劇,由都梁擔任編劇和藝術總監,劉佩琦、徐僧、王敏祥答新、馬境等人主演。該劇改編自都梁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抗戰前後北平城裡日、偽、國、共四股勢力之間殘酷而激烈的斗爭故事。
2. 雍正王朝年羹堯演員
《雍正王朝》里年羹差配顫堯的扮演者杜志國
杜志國,1954年9月29日出生於河北邢台,中國影視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進入保定話劇團,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簽約藝人。
1985年,出演首部戰爭片《丁汝俊》。1988年,搭檔陶澤如、申軍誼共同出演家庭倫理劇《歡樂英雄》 。1996年,主演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的革命歷史電影《七七事變》 。1997年,拍攝胡玫執導的歷史劇《雍正王朝》 。2001年5月,在吳子牛執導的古裝歷史劇《天下糧倉》 。2003年,搭檔王學兵共同參演另類警察戲《絕對控制》 。2005年1月,搭檔唐國強領銜主演吳子牛執導的長篇歷史正劇《貞觀長歌》 。2007年,與杜淳合作主演翻拍劇《敵營十八年》 。2009年,與劉佩琦共同主演軍事題材戰爭劇《軍禮》 。2011年,與於榮光共同主演軍旅情感作品《從將軍到士兵》 。2012年,與呂一丁搭檔主演了國安涉案劇《零度較量》 。2013年,與陳寶國共同主演根據湄公河「10.5」案件改編的電視作品《湄公河大案》[10] 。2015年出演電影《三體》中雷志成一角。
早年經歷:
杜志國1954年出生於河北,16歲時考入天津警備區文工團,先學舞蹈,練了一段時間後轉到了話劇隊,在天津生活了7年。杜志國用兩個字涵蓋了他的藝術歷程「痛苦」,並且進一步解釋為「痛苦是一碗飯、一種情、一句過去的怨言」 。
演藝經歷:
1985年,在導演周康渝執導的戰爭片《丁汝俊》中飾排長。1988年,搭檔陶澤如、申軍誼共同出演家庭倫理劇《歡樂英雄》,飾三福 。
1989年,搭檔陳寶國、雷恪生共同主演清末民初懸疑恐怖劇《夜盜珍妃墓》,杜志國飾張辰;同年,在何群執導的公安劇《西行囚車》中飾鄭重里。1996年,主演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的革命歷史電影《七七事變》,飾何基灃 。1997年,拍攝改編自二月河同名長篇小說由胡玫執導的歷史劇《雍正王朝》,飾年羹堯。
2001年5月,在吳子牛執導的古裝歷史劇《天下糧倉》,飾男主盧焯。2003年,搭檔王學兵共同參演另類警察戲《絕對控制》,飾反一號公安局長唐子傑 。
2005年1月,搭檔唐國強領銜主演吳子牛執導的長篇歷史正劇《貞觀長歌》,飾侯君集 ;3月,與杜淳共同主演改編自古龍武俠小說的《大旗英雄傳》,飾反派冷一楓 ;8月,在龔若飛執導的首部反映黃河治理的作品《大河頌》,飾於成龍 。
2006年5月,拍攝吳子牛執導的歷史政治驚險電視劇《大明天下》,飾東林黨領袖左都御史楊鏈 。
2007年6月,與杜淳共同主演倫理懸疑劇《非親父子》,飾勝利集團老總「喬勝利」 ;9月,領銜主演張自強執導的以黑幫情仇為題材的電視劇《江湖兄弟》,飾黑幫大哥唐英明 ;同年,與杜淳合作主演翻拍劇《敵營十八年》,飾藤謙 ;10月,加盟家庭勵志劇虛敗《鳳穿牡丹》,飾刺綉宗師。
2008年5月,與杜淳領銜主演李三林執導的央視開年戲《走西口》,飾反二號「劉一刀」 ;隨後,又與陳寶國合作,出演紀實劇《震撼世界的七日》,飾師長「王遠征」 ;6月,與尤勇共同主演海軍建軍60周年獻禮片《滄海》,飾海軍政委「盧信泉」 ;8月,與溫崢嶸共同主演反映蠶絲工業百年發展的商戰片《風雨雕花樓》,飾顧翰墨 ;9月,與袁志博領銜主演首部以軍轉民為題材的電視劇《潮起兩江》,劇中與女星袁志博出演一對父女 。
2009年1月,主演趙浚凱執導的講述湘西剿匪的電視劇《戰士》,飾寨主古若沖 ;5月,與吳秀波領銜主演首部反映上海歷史變遷,前世今生的作品《上海上海》,飾上海灘關鍵人物王鼎松 ;7月,加盟國慶獻禮劇《平原槍聲》,飾地主蘇金榮 ;隨後,與劉佩琦共同主演軍事題材戰爭劇《軍禮》,飾國民黨高級將領曾信雄[7] ;同年,與杜淳共同主演抗日題材劇《虎膽雄心》,飾藤謙 ;9月,在趙浚凱執導的紅軍獻禮劇《烈火紅岩》中出演了一位陰險、狠毒的國民黨軍官顧紹良 ;11月,與朱雨辰共同主演江湖系列第二部《江湖絕戀》,飾反派季博康;11月30日,拍攝了張孝正執導的年代苦情戲《梨花淚》,飾戲班富春班班主蕭桂倫 。
2010年5月,搭檔葉靜,拍攝以檢察官為題材的電視劇《最後防線》,飾老檢察官趙元普 ;8月,與杜淳共同出演獻禮建黨90周年作品《建黨偉業 》;10月賣敬,拍攝吳子牛執導的反映河北吳橋雜技藝人闖盪天下艱辛歷史的作品《闖天下》,飾自私成性,落魄有餘的雜技班小人物秦小手 ;同年,參與趙浚凱導演,連奕名、童蕾主演的空軍諜戰戲《天陣》,飾演新中國第一任東北航校校長劉坤 ;與陶飛霏、王雷領銜主演現代諜戰劇《天敵》,飾陳局 。
2011年5月,主演了趙浚凱執導的發生在山東煙台牟平區雷神廟的抗日故事為背景的《戰雷神》,飾鎮長周大馬 ;5月18日,與於榮光共同主演軍旅情感作品《從將軍到士兵》,飾國民黨將領唐祖禮 ;9月,與朱亞文共同出演營救軍事題材的作品《地火》,飾演國民黨派人士尚青城一角 ;10月,加盟了余少群主演的古裝宮廷歷史劇《隋唐英雄》,飾唐朝開國皇帝李淵 ;12月,主演游達志執導的紅色抗日動作劇《我的傳奇老婆》,杜志國在劇中演出王挺的父親 ;10月5日,加盟編劇高鋒創作,由導演楊文軍執導的人物歷史劇《獨有英雄》 ;10月21日,拍攝了黃祖權執導的古裝歷史戰爭劇《薛丁山》,飾王敖老祖 ;10月28日,加盟了寇振海、岳躍利、徐少強主演的抗日民族戰爭劇《我的抗戰》,飾隱退江湖的老鏢頭苗峰 ;同年,與岳躍利、馬婭舒共同主演民國苦情戲《郎本無情》,飾張守義 。
2012年3月,與唐國強合作,參演了十八大獻禮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2》 ;4月,杜志國與呂一丁搭檔主演了國安涉案劇《零度較量》,飾演警官李天平父親 ;8月,杜志國與兒子杜淳合作,並親自執導了公安題材作品《天網2012》 ;12月,拍攝海潤影視出口,曹雲金主演的草根抗日劇《走,打鬼子去》,飾國民黨葉司令 。
2013年3月,搭檔王強、金晨、萬弘傑領銜主演抗日戰爭劇《雪鷹》,飾奇門堂主,也是劇中胡鐵榮的好友 ;11月,與陳寶國共同主演根據湄公河「10.5」案件改編的電視作品《湄公河大案》,飾雲南省公安廳副廳長關慶林 。
2014年8月,拍攝了顏永江小說《生死在鳳灘》改編的電影《老警》,飾演古鎮派出所老民警老覃;9月,主演了講述武松傳人女豬倌武喜春成為抗日女游擊英雄的《游擊英雄》,詮釋了巴山縣縣長盧山清一角 。
2015年4月出演電影《三體》中雷志成一角。 2016年1月,杜志國與兒子杜淳、黃曉明、鄭爽、陳喬恩、曹格、包貝爾與父母其中一人加《旋風孝子》,返回家鄉相處6天5夜,並完成父母的心願 。
2016年4月,主演了革命歷史正劇《紅旗漫卷西風》,飾演梁萬龍 。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三體2016
飾演雷志成 導演張番番 主演馮紹峰
建黨偉業2011
導演韓三平 主演周潤發
英雄鄭成功2001
飾演鄭芝龍 導演吳子牛 主演趙文卓
危城19382000
飾演沈家其 導演高小龍 主演張志堅
七七事變1996
飾演何基灃 導演李前寬 主演吳桂苓, 吳京安
西行囚車1989
飾演鄭重里 導演何群 主演梁天, 李強
夜盜珍妃墓1989
飾演張辰 導演蔡元元 主演陳寶國
歡樂英雄1988
飾演三福 導演吳子牛 主演陶澤如, 申軍誼
我是羊之頭1987
飾演地質學家
魔窟下的匪幫1987
湘西剿匪記1985
飾演排長 導演周康渝 主演丁汝駿
參演電視劇:
湄公河大案2014
飾演關慶林 導演安戰軍 主演陳寶國
走打鬼子去2013
導演焦曉雨 主演曹雲金
雪鷹2013
飾演風竹 導演陳冠龍 主演王強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22012
導演王響偉 主演唐國強
我的傳奇老婆2012
飾演郝父 導演游達志 主演王挺
零度較量2012
飾演李天平父親 導演潘越 主演呂一丁
天網20122012
導演杜志國 主演杜淳
薛丁山2011
飾演王敖老祖 導演黃祖權 主演遲帥
隋唐英雄2011
飾演李淵 導演李翰韜 主演張衛健
獨有英雄2011
導演楊文軍 主演周一圍
我的抗戰2011
飾演苗峰 導演陳家霖 主演朱泳騰
追追追2011
飾演政委 導演賴慧中 主演趙燕國彰
3. 七七事變電影
片名:《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
外文名稱:The Lu Gou Qiao Incident
類型:劇情片/戰斗片
年代:1995年
制 片 廠:長春製片廠
歷史顧問:程思遠、呂正操、賈亦斌
http://ke..com/link?url=t9GTNHEu__
4. 請問趙本山在七七事變電影中飾演過日本鬼子嗎
沒有,純屬造謠!
5. 彭於晏的個人資料
彭於晏,1982年3月24日出生於台灣澎湖,中國台灣影視男演員、歌手。
彭於晏是個廣告小童星,因為從小相貌出眾,他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被挑中去演各類廣告,一直延續到小學三年級。13歲和家人移民到加拿大,而後考入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主修經濟學。
2002年回國後,彭於晏出演了首部電視劇《愛情白皮書》 而踏入演藝圈。2005年因出演仙俠劇《仙劍奇俠傳》中唐鈺一角而受到關注。
(5)電影七七事變小演員表擴展閱讀:
彭於晏影視作品
1、《邪不壓正》是由姜文、彭於晏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電影,講述在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前,北平城的「至暗時刻」,一個身負大恨、自美歸國的特工李天然,在國難之時滌盪重重陰謀上演的一出終極復仇記。10月8日,中國內地該片參與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
2、《深夜食堂》,該片改編自安倍夜郎的同名漫畫,講述了一名中年大叔守著一間不起眼的弄堂小餐館,每到深夜開張,為每個到訪食客做一份只屬於ta的食物的故事。
3、《乘風破浪》,該片致敬了《回到未來》、《新難兄難弟》、《時光倒流七十年》等片,講述了不被父親理解的賽車手徐太浪意外經歷一場奇妙冒險的故事。
6. 《七七事變》電影裡面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七七事變》電影裡面的主要角色
吳孫臘配桂苓飾宋哲元
簡介二十九軍110旅旅局橋長
7. 劉統勛是哪部電視劇里的
劉統勛是《天下糧田 》電視劇里的。
乾隆八年,一場「金殿驗鳥」引出匿災不報、貪績婪財的驚天巨案,暴露大清國糧田萎縮、糧倉空匱的危機。因病歸鄉的劉統勛奉命出山,帶領谷山、杜霄等新上任的年輕干臣,沖出重圍旅弊知,以顱為典,執行乾隆的開荒增田大策。苦幹兩年後,糧田轉危為安,國家經濟逐漸恢復元氣。
劉統勛演員介紹:
劉統勛 吳京安飾,劉統勛是一個正義勇敢的人,為了守護天下糧田,不惜用自己的生命為民請命,以天下為己任的赤膽忠心的人
吳京安,1958年9月生於陝西西安,祖籍河北,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拆消國家一級演員。 1988年,首次出演犯罪電影《死亡追蹤》。1995年,主演歷史戰爭電影《七七事變》和《敵後武工隊》。1996年,主演話劇《湘江·湘江》獲中國卜缺戲劇「梅花獎」。
8. 請推薦一下反映國民黨正面抗日類的電影
台灣出品的電影有:《八百壯士》《千秋英烈》《筧橋英烈傳》《旗正飄飄》《梅花》
大陸出品的電影有:《血戰台兒庄》《血戰昆侖關》《七七事變》《喋血孤城》《大捷》。
電視劇:《忻口戰役》《逐日英雄》《我的團長我的團》《滇西1944》《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遠征軍》
建議先觀看台灣出品的影片,從更貼近史實方面講,也更符合題主的需求。
(8)電影七七事變小演員表擴展閱讀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第132師師長趙登禹。日軍侵華期間,他們不畏生死,殺敵雪恥、百般血戰、鍛造鋼軍、血灑疆場、揚我國威、勇敢參加重大正面戰役,轉戰大江南北,以澎湃的衛國情操,靈便的戰術運用,為祖國立下赫赫戰果,讓後人膜拜。
9. 盧溝橋事變電影簡介、
盧溝橋(Lugou Bridge) 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豐台區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永定河舊稱盧溝河,橋亦以盧溝命名。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橋身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140根,柱頭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獅共501個(盧溝橋文物保護部門提供數據),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題「盧溝曉月」漢白玉碑,為燕京八景之一。特別是橋墩造法頗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其作用為抗擊流水的沖擊。橋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為荷葉墩,柱頂刻有眾多的石獅。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數之不盡的石獅子。民間有句歇後語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之輒不盡」的記載。許多遊人試圖搞清數目,但數來數去,眼花亂,最後只有作罷。1962年有關部門專門派人搞了一次清點,逐個編號登記,清點出大小石獅子485個,至此,應該說是「謎團冰釋」了。孰料,在1979年的復查中,又發現了17個,這樣,大小石獅子的總數應為502個,今後是否還會發現,誰也不敢來劃這個句號。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稱贊「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橋東為宛平縣城,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名聞中外的盧溝橋》一文曾對這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石獅子有過極為生動的描繪:「……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真是千姿百態,神情活現。」天下名橋各擅勝場,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獨標風韻,譽滿中外,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
歷史
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完工。全長266.5m,寬7.5m,有11個涵孔,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1]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盧溝曉月碑明朝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重修盧溝橋。清康熙年間永定河洪水,橋受損。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葬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須通過盧溝橋。由於橋面窄,只得將橋邊石欄拆除,添搭木橋,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橋面加鋪柏油,並加寬了步道,同時對石獅碑亭作了修繕。1961年盧溝橋和附近的宛平縣城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1年為保護盧溝橋減少其運輸量而建立的盧溝新橋完工,但盧溝橋仍然繼續承擔交通運輸任務。 1986年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成立,目的在於恢復盧溝橋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後鋪設的柏油和1967年加寬的步道,恢復了古橋的原貌,同時將機動車的通行移至緊鄰的盧溝新橋與之後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盧溝橋修繕
明代自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橋6次。6次均無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緒年間,共修橋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兩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殯葬於河北省易縣西陵,須通過此橋。由於橋面窄,只好將橋兩旁石欄臨時拆除,在兩側添搭木橋,以便順利通過棺槨。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御題漢白玉碑
從1908年至1949年,盧溝橋沒有大的修繕工程,僅個別地方添配了欄桿和石獅。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盧溝橋的橋面加鋪了柏油,修了橋上的碑亭、石欄及柱獅。1967年,加寬了400餘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1986年,北京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發起保護古橋,恢復古橋原貌的活動;統籌規劃,動員各界,組織修繕。工程籌資355萬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寬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欄望柱;清除了瀝青,恢復了橋面;同時修繕了宛平城,復原了城樓。並全面整修橋券橋墩。還對古橋全部望柱、欄板、地袱、橋面、華表、石碑等實施部分風化及防滲漏保護措施。橋面整修時,中間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橋的原狀。1997年6月,對部分被雷擊壞的石獅和望柱進行了修繕補救。為了保護好舊盧溝橋這座聞名中外的古橋,1971年,北京市在距盧溝古橋約一公里遠處又興建了「盧溝新橋」。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橋,全長54.99米,寬15.5米。
橋的東頭是宛平縣城,這是一座建於明末拱衛京都的拱極城。1937年7月7日在這里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城牆上至今還留著累累彈痕。現在,宛平縣城已成為一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城內北側建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城東側辟為「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城樓上有七七事變紀念館和中國古橋陳列館。
盧溝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七七事變也稱「盧溝橋事變」(Lugou Bridge Incident/Lukouchiao Bridge Incident/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Roko Bridge Incident)
簡介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獨佔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口一個士兵失蹤,要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開槍開炮猛轟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吉星文團奮起還擊。掀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麵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市)。從1937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1937年,駐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
具體簡述
1937年7月7日夜10時,日軍在距北平(今北京)十餘公里的盧溝橋(西方稱作馬可波羅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向中國駐軍挑釁。日軍詭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二十九軍官兵奮起抗戰,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團長吉星文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一位戰士用大刀接連砍死砍傷日軍13人,自己也壯烈殉國。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戰士,戰到最後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軍收復了永定河東岸的失地。
發生時間:民國25年。
失蹤士兵:志村菊次郎。
失蹤原因:拉肚子。
失蹤時間:20分鍾。
事變元兇:東條英機。
進攻者:清水節郎,伊木清直等。
中國守軍:第29軍「大刀隊」,軍歌「大刀進行曲」,軍長宋哲元,副軍長佟麟閣(首位抗日殉國的高級將領)。
背景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全面侵華,在中國建立殖民統治,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推行的方針。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20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極力擴大對華侵略,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妄圖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國內地。一次大戰後,日本企圖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對我國東北發動突然襲擊,3個多月就佔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並攻佔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在華北搞所謂「自治運動」,妄圖長期佔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制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後,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戰爭部署。
此後,日本增兵中國東北,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進駐平津一帶,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進行挑釁,伺機挑起戰爭。1937年7月3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日本政府提議立即給中國以打擊,隨即於7月7日發動了七七事變。7月9日,中日雙方交戰部隊曾達成口頭停火協議。但同時,日本乘機從中國東北和朝鮮抽調2萬多軍隊和百餘架飛機投入華北地區。7月17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在華北行使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日本政府決定動員40萬兵力,妄圖用武力滅亡中國。
經過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晚7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帶傳來槍聲,並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立即強行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中國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嚴詞拒絕。日軍一面部署戰斗,一面借口「槍聲」和士兵「失蹤」,假意與中國方面交涉。24時左右,冀察當局接到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的電話。松井稱:日軍昨在盧溝橋郊外演習,突聞槍聲,當即收隊點名,發現缺少一兵,疑放槍者系中國駐盧溝橋的軍隊,並認為該放槍之兵已經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時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槍聲非中方所發,予以拒絕。不久,松井又打電話給冀察當局稱,若中方不允許,日軍將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同時,冀察當局接到盧溝橋中國守軍的報告,說日軍已對宛平城形成了包圍進攻態勢。冀察當局為了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議,雙方同意協同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此時,日方聲稱的「失蹤」士兵已歸隊,但隱而不報。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動炮擊,中國第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
反應
日軍挑起七七事變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就通電全國,呼籲:「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並且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的響亮口號。蔣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擴大」和「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蔣介石曾致電宋哲元、秦德純(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立即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族抗戰。蔣介石也於7月17日發表了關於解決盧溝橋事變的談話。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的序幕。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指出「盧溝橋事變已到了退讓的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對於在盧溝橋戰斗中英勇抗敵的29軍,全國各界報以熱烈的聲援。各地民眾紛紛組織團體,送來慰問信、慰勞品;平津學生組織戰地服務團,到前線救護傷員、運送彈葯;盧溝橋地區的居民為部隊送水、送飯,搬運軍用物資;長辛店鐵路工人迅速在城牆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槍眼,以協助軍隊固守宛平城;華僑聯合會也致電鼓勵第29軍再接再厲。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的進攻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見佔領盧溝橋的企圖實現不了,便玩弄起「現地談判」的陰謀,一方面想借談判壓中國方面就範,另一方面則借談判之名,爭取調兵遣將的時間。
後續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三次達成的協議,都被盧溝橋時斷時續的炮聲證明是一紙空文。「現地談判」使日軍贏得了增兵華北的時間,但它卻蒙蔽了冀察當局的視線,遲緩了第29軍布兵應戰的准備,給平津抗戰帶來極大危害。到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6萬人以上。日本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之後,為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尋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製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
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宋哲元嚴詞拒絕,並於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准,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血戰平津已再所難免。中國軍隊隨之奮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壯士報國恨。
7月28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當時香月清司指揮已雲集到北平周圍的朝鮮軍第20師團,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約1萬人,在100餘門大炮和裝甲車配合、數十架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29軍第132、37、38師發起全面攻擊。第29軍將士在各自駐地奮起抵抗,譜寫了一首不屈的戰歌。南苑是日軍攻擊的重點。第29軍駐南苑部隊約8000餘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訓的軍事訓練團學生1500餘人)浴血抵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不少軍訓團的學生也在戰斗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29日,北平淪陷。29日凌晨,冀東保安隊第1總隊隊長張慶余和第2總隊隊長張硯田,在通縣發動起義,反正抗日,擊斃通縣特務機關長細木繁中佐等數百人,活捉漢奸殷汝耕(後逃跑)。
7月29日,第29軍第38師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發起天津保衛戰。第38師攻擊天津火車站、海光寺等處日軍,斬獲頗眾,但遭日機的猛烈轟炸,傷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影響
七七事變後,日本動員幾乎全部軍事力量,開始全面侵華。
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性抗戰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評價
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上,法西斯成為全人類的公敵,世界性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帝國主義國家的爭霸斗爭轉變為法西斯力量與反法西斯力量之間的一場較量。隨著德意日法西斯日趨一日地走向結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過多年努力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已土崩瓦解,國際社會的秩序已經失去了國際條約的控制,法西斯侵略者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了。到了1936年,法西斯國家行將發動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在全球的上空。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團經過充分准備後,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把6年前在中國東北挑起的局部戰爭升級為全面侵華戰爭,率先在世界的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的活動不僅威脅到人民大眾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國國民政府對日本殘存的一點和平幻想徹底破滅,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作出了積極反應。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充分體現了「民族意識勝過一切」的思想,在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產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機喚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華民族,無情的戰爭教育了全國各族人民,從沿海到內地、從都市到偏鄉僻壤的全中國人民都被動員起來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國主義面臨的對手是空前覺醒的中華民族,所以這就註定了它必然滅亡的命運,中華民族則一天天開始復興。盧溝橋畔的槍聲引燃的整個中華民族的抗日聖火,將中國推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以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輝煌戰績,一掃中國近百年盡遭侮辱、積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贏得了反對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華全民族的空前覺醒和因此重新煥發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是中國人民堅持8年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根本力量。
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別珍視和發揚。今天距離七七事變的爆發已經70年了,但日本軍國主義的陰魂至今不散,日本極右勢力極力通過各種方式企圖為侵略戰爭翻案。中國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應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尊重和正視歷史,才能贏得未來。
「七七事變」70年
今年重聚盧溝橋老兵僅剩六人
中新社南京七月四日電(記者:丁梅 孫祥明)今天,「七七事變」親歷者、原國民黨第二十九軍老兵李鴻斌從南京啟程,前往北京參加「七七事變」親歷者重聚盧溝橋活動。南京民間抗戰史料陳列館舉行座談會,為這位老人送行。同時,主辦者宣布:《國威》關愛抗日老兵公益活動拉開帷幕,一系列全國尋訪抗戰老兵的活動正式啟動。
座談會上,李鴻斌老人回憶起當時戰斗的激烈場面以及無數戰友英勇犧牲,不由得滿眼熱淚。他說,這些參加過盧溝橋抗戰的二十九軍老兵們最年輕的八十八歲,而最年長的已經一百零六歲,全國不到四十人,身體情況都不甚樂觀。李鴻斌老人向記者多次提起:「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已經沒有下一個十年(即八十周年)嘍」。
「今天來參加會議,不是只是我一個人來,代表了千千萬萬死難的烈士和戰友來的,帶著一種使命感來參加這次會議,希望社會各界能有更多的人去關注抗戰老兵,記住抗戰精神!」八十五歲的抗戰老兵王楚英雖不是二十九軍老兵,但也來參加《國威》關愛老兵公益活動。
據介紹,今年能參加「七七事變」七十周年紀念活動的二十九軍老兵只有六位。另五位老兵分別是:崔金品(九十一歲),趙金典(九十二歲),張可宗(八十八歲),馬步先(八十八歲)和孫敬生(九十三歲)。七十年前,他們都是二十九軍的將士,在「七七事變」中共同抵抗侵華日軍的進攻。
屆時,六位老人將重登盧溝橋,緬懷當年戰友,共敘歷史細節,最後留下珍貴的合影。二十九軍佟麟閣、趙登禹等名將的後人,也將與老兵們一起參加紀念活動。
10. 盧溝橋事變電影簡介、
簡介:日本軍隊為了佔領中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自1937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所謂的軍事演習。1937年7月7日深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居然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謊稱有一名日軍士兵於演習時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這顯然是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為,七七事件(9張)中國守軍當即嚴詞拒絕了這一要求。日軍立刻向盧溝橋一帶開火,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37師219團予以還擊。這便拉開了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日軍自1931年佔領中國東北後,為進一步發起全面戰爭,繼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及日偽軍已從東、西、北三麵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國守軍和日軍在盧溝橋激戰,日本派大批援軍,向天津、北京大舉進攻。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戰死。7月30日,中國軍隊因傷亡慘重被迫撤離天津,天津淪陷。
曾經受到日軍重創的宛平城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官兵奮力反擊。排長申仲明親赴前線,指揮作戰,最後不幸戰死。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餘4人生還,余者全部壯烈犧牲。
發生時間:1937年7月9
事變發起者:清水節郎、一木清直等。 盧溝橋日軍:駐豐台日軍河邊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
中國守軍:國民革命軍第29軍37師110旅219團軍長宋哲元,副軍長佟麟閣
師長 馮治安 旅長 王治邦
團長吉星文
本段事件起因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佔領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一個士兵失蹤借口,要進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開槍開炮猛轟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吉星文團奮起還擊。掀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麵包圍了北平。從1937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1937年,駐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隨即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