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中國內地90年代老電影名,小孩想長大
你說的和電影《魔鬼發卡》劇情有點像,但又不完全一樣
《魔鬼發卡》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兒童奇幻電影,由霍庄、徐曉星執導,霍泥芳、石晨、李龍飛主演,於1994年在中國上映
魔鬼洞內,妖霧彌漫。長著一副笑臉的快樂大王透過遙望鏡窺視外部世界,快樂王娘幻真走來,與快樂大王一唱一和,用魔法讓孩子們忘掉學習,丟掉理想,偷走孩子們的能量,孩子們將變老,而他們會更年輕。
Ⅱ 教育孩子有哪些經典的電影
如果你還在為怎樣教育、陪伴孩子而煩惱的話,不如陪孩子看看電影吧。那麼教育孩子有哪些經典的電影?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經典電影,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經典電影
(01)《地球上的星星》
年齡段:小學
內容:對於8歲的男孩伊夏來說,世界是充滿了驚奇和快樂的萬花筒,他正在用一切他能夠想到的方式和這個陌生的世界進行著交流,同時也充分的享受著大地萬物慷慨的贈與。可是,這樣的伊夏卻是成年人眼中的問題兒童,他的成績不好,在班上的排名靠後,腦子里還充滿了各種匪夷所思的鬼點子,在又一次闖下大禍後,忍無可忍的父母將他送往了寄宿學校。一位名叫尼克的美術老師走進了他的生活,伊夏的人生開始了轉變……
看點:這部電影通過伊夏的例子,來說明了教育過程中家長所扮演的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決定了其應更多地關注孩子心理層面真正的需求,釋放孩子的天性,讓人有很大的啟發。
萌點:看《三傻大鬧寶萊塢》的男主角和可愛小屁孩之間搞笑又理智的趣事,輕松幽默又不失溫情。
(02)《追風箏的人》(阿富汗)
年齡段:小學
內容:故事對焦在上世紀70年代生活在阿富汗的兩個孩子--12歲的埃米爾,以及他家的僕人哈桑,兩個人是感情很深的好朋友。
看點:友誼和嫉妒、負罪和救贖
萌點:讀故事的朋友
(03)《放牛班的春天》(法國)
年齡段:小學
內容:一個落魄的作曲家不得已來到一所頑童寄宿學校當老師,他發現音樂正悄悄改變著這些孩子。
看點:藝術教育的力量、音樂神童、問題學生
萌點:音樂神童的吟唱,銷魂,皮皮奴
(04)《八月迷情》(美國)
年齡段:小學
內容:孤兒院長大的男孩已經有11歲了,不僅勇敢活潑,還具有非同一般的天賦--任何發生在他周圍的聲響,到了他的耳朵里,都變成了美麗的旋律,只要他站在麥田間,甚至能將微風掃過麥穗的沙沙聲變成宏大的交響樂,顯而易見,奧古斯特是一個天生的作曲家和指揮家。他從大自然中聽到母親的召喚,決定逃出孤兒院去尋母。
看點:音樂神童
萌點:天才的音樂感受力
(05)再見啦我們的幼兒園》(日本)
年齡段: 3-6歲
內容:幼兒園畢業之前的某日,5個小朋友拿著自己畫的地圖一起溜出幼兒園,上了從新宿站開往高尾的中央線列車。5個人不跟家長說,打算用自己的力量去完全陌生的地方。
看點:友誼、教師對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規則教育、日本的公民教育、家庭教育
萌點:蘆田愛菜和其他小朋友的笑容和眼淚。生女兒要生蘆田愛菜!給我一個蘆田愛菜,我什麼都不要了,真的。
(06)《小鞋子》(伊朗)
年齡段:小學
內容:經典電影了。阿里是貧窮人家的孩子,又一次他不幸弄丟了妹妹的鞋子。故事圍繞著這對兄妹和小鞋子展開。
看點:貧窮生活與單純、天真、善良、快樂之間的關系、兄妹情誼
萌點:阿里的眼睛
(07)《方糖》
年齡段:小學
內容:幼年喪母的詩恩對馬有著深厚的感情。與一匹叫“雷鳴”的馬更是親密無間,視為親弟弟。但詩恩的父親不願女兒走上賽馬的道路,把“雷鳴”賣到了別的地方。固執的詩恩沒有放棄當一名優秀騎手的夢想,更沒有忘記過弟弟“雷鳴”。 命運安排詩恩與“雷鳴”再次相遇。在詩恩的調教下“雷鳴”具備了賽馬的實力,詩恩准備帶著“雷鳴”參加賽馬大會。可此時“雷鳴”的身體卻出現了異樣……
馬背上的詩恩張開雙臂:“與它一起奔跑,感覺全世界都屬於我自己!”
看點:講述人與馬的故事。
萌點:小時候的詩恩可愛有活力
(08)《忠犬八公的故事》
年齡段:幼兒、小學
內容:八公是一條謎一樣的犬,因為沒有人知道它從哪裡來。帕克教授在小鎮的火車站揀到一隻走失的小狗,冥冥中似乎註定小狗和帕克教授有著某種緣分,帕克對小狗八公的疼愛感化了起初極力反對養狗的妻子。八公在帕克的呵護下慢慢長大,帕克上班時八公會一直把他送到車站,下班時八公也會早早便爬在車站等候,八公的忠誠讓小鎮的人家對它更加疼愛。有一天,八公在帕克要上班時表現異常,居然玩起了以往從來不會的撿球游戲,八公的表現讓帕克非常滿意,可是就是在那天,帕克因病去世。可是八公卻依然每天傍晚五點准時守候在小站的門前,等待著主人歸來……
看點:一條讓人感動和震撼的寵物犬,為主人守候終生,情節感人。
萌點:小狗和主人玩耍,情節溫馨有愛。
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上小學是我給她選的學校,對中學的擇校,我沒有盲目地按自己的想法給她選學校。小學畢業前,帶她去看了兩三所學校,問她准備上哪所中學,她說就上外語校吧。因孩子比較喜歡英語,有大師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想她一定會在外語校的培養下健康成長的,因此支持她的決定。
初中畢業了,又面臨擇校,這時她已有了自己未來的目標,雖然不太具體,但要去美國讀大學的想法卻是很堅定的。她參加了一些考試,義無反顧地再次選擇了外語校。讀普通班還是國際部的問題上,我還是很慎重的。多次咨詢朋友,並結合她的具體情況,決定支持她讀國際部的意見。
在一些興趣愛好的培養上,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十歲之前參加很多所謂的興趣班學習,朗誦、繪畫、拉丁舞、長笛等,基本都是家長的意思,沒有一樣是她感興趣的,所以全都半途而廢了。唯一堅持下來的打乒乓球,找了重慶最好的教練,歷經多年訓練,但由於本人沒有興趣,每次訓練都當任務完成,沒有主動性,所以,並沒有成為同年齡人中的佼佼者,但收獲了意志品質,鍛煉了獨立性,同時增強了體質。初二的某一天孩子突然給媽媽說,她喜歡唱歌。我們想,這是好事情,就找了一老師教她唱歌。自己選的就是不一樣,每次學習都很認真,效果也不錯,老師說孩子不走專業音樂道路太可惜了。現在是OAK HARBOR HIGH SCHOOL合唱團的成員,經常參加當地的一些演出。再次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第二、家長要有正確的定位
父母不只是給孩子生命並將其撫養成人的家長,同時也要是孩子的朋友。家長應在長輩的尊嚴與平等的交流中找到平衡點。家長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導師,在孩子迷茫時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要直言不諱地指出孩子的缺點。
家長要成為孩子的朋友,要經常與孩子溝通並一起參加一些活動。我們常陪孩子做運動,或給孩子推薦一些書,經常和她聊天,了解她的內心的想法,鼓勵她去嘗試一些自己不敢做的事。家長不能管得太多,很多時候我是放手讓孩子獨立處理一些事,如購物,或獨自外出去找音樂老師或乒乓球教練。孩子小學三年級就獨自坐公交車上學,本可以和我一起坐車走,但我沒有那樣做。對學習上的事,我向來主張孩子自己解決,決不做陪做作業的家長,即使是小學階段也是如此。
第三、鼓勵孩子以平和的心態積極融入寄宿家庭和學校的生活
孩子去美國三個多月了,我們主要是通過QQ和她交流,了解她的學習生活情況。總的來說,感覺她在那邊過得非常好,與家庭相處非常和諧,已經克服了剛去時的念家與不適應。我們常給她說,要把自己當成寄宿家庭的一員,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已經學會一些中國菜,廚藝還得到美爸美媽的高度贊揚。同時也希望她積極參加學校的一些活動。她參加了聯合國兒童福利基金會組織的為非洲貧困兒童募捐活動,參加了合唱團的社區演出,參加了排球和籃球訓練。本想參加乒乓球隊的,遺憾的是學校沒乒乓球隊。
教育孩子的建議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系的基礎。
所有關於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里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兒童的靈性品質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的培養,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准,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
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准。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後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願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猜你喜歡:
1. 教育孩子的超級演講有哪些
2. 教育孩子好的建議具體有哪些
3. 教育孩子的幾招妙招有哪些
4. 教育孩子的經典勵志小故事
5. 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好的方法
Ⅲ 適合孩子假期看的 12 部勵志電影,看完再也不想玩手機了
優質親子或兒童電影,往往自帶陽光、夢想、純真、自信、友誼、誠實、勇敢和滿滿的愛。
這些都是能直接帶給孩子沖擊力的優秀品質。
我們在陪孩子看電影的過程中,不但可以跟著孩子重回童年,感受最真的世界。
還可以讓孩子學會做人做事的好品質,跟孩子近距離相處。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了身體的 健康 ,我們更要重視心態的 健康 。
假期里,不少爸爸媽媽都非常苦惱孩子沉迷電腦、手機、網路、 游戲 ,不如順水推舟,跟孩子們一起看看下面這些電影吧!
這 12 部電影,既能磨磨孩子的耳朵,讓孩子不要沉迷電腦 游戲 ,也能讓他們通過電影感受生活、學習的樂趣和價值!
01
《阿甘正傳》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
以上這句經典的話就出自於電影《阿甘正傳》,這部影片不僅僅是青少年,也很適合受挫折的成年人觀看。影片中,主人公阿甘是一位先天智障的孩子,在學校里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結果發現自己有跑的優勢,於是把這唯一的優點堅持下來,成為了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等,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02
《放牛班的春天》
即使是被 社會 遺忘的孩子,也有可能綻放生命的光芒。
「放牛班的春天」名字譯得很巧妙,單是讀著都漾出善意的笑。沒有奪目的漂亮演員,沒有花哨的特技拼湊。幾個稚氣未脫的「問題」孩子,一位已經禿頭的老師,再加上干凈簡單的音樂,涓涓流淌的故事,引不起激烈的哭笑,笨拙地把稜角銼的溫和……
03
《當幸福來敲門》
這部影片是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感人故事,當年看的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流,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
感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影片取材真實故事,主角是美國黑人投資專家Chris Gardner。該影片中史密斯扮演的克里斯用盡全部積蓄買下了高 科技 治療儀,到處向醫院推銷,可是價格高昂,接受的人不多。就算他再努力都無法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給妻兒,妻子最終選擇離開家,從此他帶著兒子相依為命。克里斯好不容易爭取回來一個股票投資公司實習的機會,就算沒有報酬,成功機會只有百分之五,他仍努力奮斗,兒子是他的力量。他受盡白眼,與兒子躲在地鐵站里的公共廁所里,住在教堂的收容所里…… 他堅信,幸福明天就會來臨。
04
《聽見天堂》
一個熱愛電影的盲童選擇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記錄他生活的點點滴滴。
小男孩米可的眼睛看不見了,於是他選擇了用聲音來記錄和描摹他所感受到的一切、他充滿奇幻的想像和豐富的內心。看到的世界、聽到的世界、品嘗到的世界、聞到的世界、觸摸到的世界,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看完之後想像一下,如果我聽不見,但我依然能看見周圍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還不算太壞;如果我的喉嚨嘶啞,但我還能用鼻子呼吸,我還有手可以寫字,我還能用自己的方式認識世界,這真的不算太壞 這個世界永遠都比你想像的要好,只要你的靈魂和心靈永遠保持著清晰而鮮活的力量。
05
《心靈捕手》
馬特·戴蒙和本·阿弗萊克兩哥們的劇本,羅賓·威廉姆斯擔任綠葉,一個天才少年的非典型成長片。
故事的主人公威爾是愛爾蘭移民後裔,幼年在養父的虐待下成長。他極富數學天賦,並且博覽群書,智力超群,能輕而易舉地解決高深的數學難題、乏味的核磁共振圖譜和抽象的有機化學問題。但卻情願在大學里當清潔工,和另外三個朋友平時的生活就是喝酒、賭博和打架斗毆,生活沒有目標和希望。最後他發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肯定自己,正視過去,正視生活,正視未來。
06
《側耳傾聽》
宮崎駿編劇近藤喜文導演的動畫,一個少女的初戀和成長的故事。
《側耳傾聽》里的月島雯是一個初三的小女生,她沒有什麼特別的優點,她不愛學習,但卻愛看課外書。她驚奇地發現她借的每本書里都有一個叫天澤聖司的男孩,她開始好奇,這是怎樣的一個男生,她想喜歡看書的男生一定有著特別的氣質。 在追尋的過程中,她逐漸發現,自己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她還發現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她要變優秀的路還有很長很長要走。
07
《荒島餘生》
湯姆·漢克斯主演,在低谷的時候,給予你巨大的力量。
勵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完成它,需體驗人最深處的恐懼與渴求,並最終讓它趨向光明。陷入困境的時候,人會回歸動物的本質,與自然抗衡並且將環境加以利用,但人與動物終究有相異處,即慾望不同。動物能夠僅為了一頓飽餐或者一場逃生而付諸所有,人卻不僅僅滿足於此,人還要有 情感 ,將 情感 建設起來,稱之為信念。
08
《三傻大鬧寶萊塢》
講述了三位主人法罕、拉加與蘭徹的故事,他們是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三人共居一室並結為好友。
在以嚴格著稱的學院里,蘭徹是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喜歡拆掉電器,讓別人用時才發現已經爛了。
甚至還公然頂撞校長「病毒」,質疑他的教學方法,並以其開放的思維和樂觀的精神而影響著身邊的人。
09
《卡特教練》
一個籃球教練率領一群看不到出路的孩子們為夢想作戰。
我們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打籃球,可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接觸到與籃球有關的信息。運動的精神就是永不放棄,努力拚搏。在一群黑人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前途會有光明的時候,卡特教練走進他們的人生。這群黑人孩子因為生活在 社會 底層,對生活的態度也就是得過且過。是籃球教練的到來,讓這群孩子明白了什麼是夢想,什麼是輸贏,什麼是團隊,什麼是真情。
10
《陽光小美女》
這是關於一個全家人幫助小女孩追夢的故事。
這是一部家庭喜劇電影,劇情簡單明了,沒有通篇的大道理,但偏偏讓人看完後感慨萬分,也是勵志影片中被推薦的次數較多的一部。影片於2006年7月26日上映,電影講述胡弗斯一家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理不清的問題。可當7歲的小女兒奧利弗聽到廣播中傳來的「陽光小美女」選美比賽那一剎那,他們決定沒有什麼比小女孩的大夢想更為重要。這個六口之家隨即踏上了從小鎮阿爾伯克基長途跋涉到加州參加比賽的路途。
011
《風雨哈佛路》
一個貧困的哈佛女孩從不退縮的奮斗,看完讓人周身溫暖,央視曾經播過。
父母吸毒、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用牙膏充飢、住過收容所,睡過地鐵站,撿拾垃圾......青少年的歲月多半是在慌亂的流浪中度過……如果我說,她將來會去哈佛大學讀書,你信么?1980年,在美國紐約的一個貧民窟,一個叫莉斯·默里的女孩出生了。這個女孩,後來被譽為美國「奇跡女孩」!這是一部根據她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獲得了第55屆艾美獎三項提名……因為真實,所以更加震撼,你會發現,人的潛能真的無限大。
012
《小飛俠彼得·潘》
這是一個適合徜徉在青春期的童話,是一個帶著叛逆、憧憬和夢幻的故事。
當成長變成一種勢不可擋的大潮向你涌來的時候,當那些感知里凸顯的迷茫、孤獨、不被理解開始越來越龐大的時候。這個帶著叛逆、憧憬和夢幻的故事是那麼誘人而且契合心境。這是一個關於生活在無憂島,會飛翔,永遠不會長大的小男孩的故事,他叫彼得·潘。
點個 【贊】 ,把這 12 部電影分享給更多孩子吧,在家也一定要加油啊!
Ⅳ 大家好,有誰知道新德國的代表導演和他們的代表作嗎,謝謝呀!
0年代中期,新德國電影進入創作高潮,這一時期代表人物是威爾格·赫爾措格、福爾科·施隆多夫、賴納·威爾納·法斯賓德和威姆·文德斯。
威爾格·慧爾指格(又名:W.H·斯蒂佩蒂奇)
如果說藝術家是一個「離群索居者」的話,新德國電影中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人物是赫爾措格,正像他影片中那些「孤家寡人」的主人公一樣,他自己就是這樣一位孤獨的藝術家。赫爾措格說:
「就因為我是獨自一人,而且還將獨自工作下去,所以很難將我的影片歸人這里的某個流派」。
1967年,他在希臘拍攝了《生活的標志》一部短片之後,又在薩哈拉拍攝了《法塔·莫爾迦納》(1968年);拍攝了《誅儒也是從小長大》(1968 年);1973年,他到了秘魯和巴西,拍攝了《阿吉爾——上帝的憤怒》,影片採用傳說中紀實手法,描寫了1590年到黃金國探險的僧侶阿吉爾的故事。表達了某種社會秩序的瓦解和狂想在現實面前的失敗。這是一部「妄想和放縱的敘事詩」。1976年,他執導的影片《人人為自己,上帝反大家》記敘了上個世紀一個遭受社會偏見的棄兒卡斯伯·豪譯爾的故事,他心理愚鈍和反常。這部半記錄、半自傳體的影片揭露了特權和教會制度為基礎的社會的虛偽和利己主義。8毫米膠片拍攝的主人公夢境很有特色,成為赫爾措格「最有力量和風格最統一的影片」,榮獲了戛納國際電影節獎。1978年,他還曾重拍了茂瑙的《夜間幽靈諾斯費拉杜》。1982年,赫爾措格導演了《陸上行舟》,主人公夢想在亞馬遜河上游的森林裡建起一座歌劇院,讓偉大的卡魯素來唱歌,他開始了旅行並在士著人幫助下把行舟搬過山嶺。影片在瑰麗壯觀的大自然景色中和古樸純真的民風中激盪著藝術家更加執迷、顛狂的心理狀態。赫爾措格說到:「我的影片是由於某種強烈的迷戀產生的……」,這部影片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孤獨和瘋狂、異域疆土的自然風光成為赫爾措格影片的一貫的主題。在赫爾措格的影片中,他熱衷於刻畫那種邊緣與孤獨的人物,探討人物「瘋狂的迷戀」的心智,在這一點上他與法國「左岸派」電影有近似之處。他的影片極富浪漫色彩,有強烈的造型意識和動人的古典音樂。他的電影劇作略欠一籌,一如《陸上行舟》河流中走船,放而不收,削弱了戲劇張力,令觀眾感到沉悶、拖杏,有時晦澀、難懂。
福爾曼.施隆多夫,
早年在巴黎攻讀政治學,然後進入巴黎高等電影學院學習電影製作。他曾做過馬勒、雷乃和梅爾維爾的副導演,也是從短片開始創作生涯的。1966年,他的處女作《青年特爾勒斯》『『預示了新德國電影的覺醒」,影片編劇是他後來的妻子和主要合夥人特洛塔。
1967年《劇烈的爭吵》的成功,使他同美國哥倫比亞公司簽訂了6年的合同,開始轉向拍攝歷史題材的影片。1971年的《科姆巴赫窮人的暴發》起源於民間傳說,敘述了民工攔路搶劫一輛錢車的故事,表達了下層人民的感情,批判了社會,「對具有新特徵的鄉土電影的發展是個貢獻」。1972年後,他從歷史轉向當代,拍攝對德國社會現狀進行精闢分析的系列影片,並從1960年「作者電影」較窄的觀念轉到較大的觀眾層面。1975年《喪失名譽的卡塔琳娜·布魯姆》描寫一個收容無政府主義者的年輕婦女最終成了輿論界的犧牲品。1976年他拍攝了根據尤斯奈爾原著改編的《死刑》。在1978年《秋天的德國》中,他「技藝更加精湛」。1978年《錫鼓》影片通過一個不願意長大的孩子的故事對德國歷史及現實進行了強有力的批判。這部史詩般的巨幅畫卷於1979年同《現代啟示錄》並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閡大獎,1980年又贏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外國影片獎。
他的80年代仍然是豐厚的;《偽造》(1981年)、《斯萬的愛情》(1983年)、《一個保姆的故事》(1989年)等等。施隆多夫擅長導演藝術片,是一個「在所有導演中最具現代電影語言表現手段的人」,也是一個注意市場和同觀眾交流的人。施隆多夫注重電影劇作,有濃厚的文學功底。他的代表作品《錫鼓》等,對處於社會重壓下的人物變態心理的描寫以及他對文學作品的倚重使他同法國「左岸派」電影人士及作品十分接近。然而,他對電影基本技法的注重、對觀眾的顧及、與電影明星的多次合作,又使他同這些導演以及新德國電影的其他人明顯不同。目前,他主要在美國拍片,而這些「超級製作削弱了他的藝術才華」。
賴納·威爾斯·法斯賓德
新德國電影多產的天才法斯賓德是多面手,他曾做過記者、戲劇編劇、戲劇導演。70年代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從舞台轉向電影,在銀幕上塑造了一系列的棲棚如生的人物形象。1969年一1976年,他總共導演了29部長故事片和一部5集電影系列片。
1969年,在柏林電影節轟動的《愛比死更冷酷》「表現了毫無用處的可憐人」,影片中的移動攝影不同反響,那是他的第一部作品。1970年《謹防神聖的妓女》把戲劇排演的喜怒哀樂搬上銀幕。
1971年,法斯賓德在《四季商人》里講述了一個無法滿足母親要求的菜商在飲酒後死亡的故事。影片僅用了l1個拍攝工作日,充滿風格化與舞台藝術痕跡,法斯賓德的創作風格達到高峰,在他的影片中第一次出現了關於同性戀的主題。1972年,『法斯賓德僅用了10天拍攝完成了《佩特拉·馮·康德的辛酸淚》。 1973年,他導演《惡夢吞噬靈魂》片中60歲的老婦嫁給了一個年輕的摩洛哥外籍工人,當她能夠戰勝社會的種族偏見時,卻無法克服他們面對的種族差異。 1975年的影片《自由的強權》又一次顯示了法斯賓德偏愛的主題,一個同性戀青年被人利用後又被拋棄,慘死街頭。1977年導演的《中國輪盤賭》、 1978年推出反法西斯題材的《瑪麗亞·布朗恩的婚姻》、1978年與施隆多夫聯合導演的《秋天的德國》、1980年,另一部反法西斯主題的影片《莉莉· 馬蓮》問世。1981年4月法斯賓德在「世界報」采訪他時說:「如生命允許,我希望拍攝12部反映德國各個不同時期的影片;第一個描寫第三帝國的主題是《莉莉,馬蓮》。但不是最後一個……,我在尋找自己在祖國歷史中的位置,我為什麼是個德國人?」法斯賓德的聲明體現了新德國電影藝術家的覺醒和責任。 1982年,他在導演了《薇洛尼卡·弗斯的慾望》和高度風格化的影片《水手克萊爾》後離世,年僅36歲。
法斯賓德絕大部分影片的電影語言無大新意,採用的是他崇拜的美國「好萊塢」電影模式,是一種傳統情節劇。其中最大特點是他對藝術的真誠和對社會的直言批判,他敢於把德意志沉重的罪孽意識擺上銀幕,他也撕下自己的外衣,把種種非常態慾望和陰暗心理逐一解剖。法斯賓德的美學追求和創作傾向與法國新浪潮時期的 「電影手派冊」十分接近,他的影片中那種「烏托邦思想」和「悲觀絕望』』也同手冊派一樣消極。他的影片有時出現『『簡單化」的傾向,他的社會分析有時也難免「主觀」、浮淺」。然而,在新德國電影藝術家中,他的真誠是最令人難以忘懷的。
威姆,文德斯
這位曾攻讀醫氣和哲學的大學生在投考巴黎高等電影學院時失敗,他在巴黎電影資料館通過觀摩大量影片自學成才。
1971年文德斯導演的第一部長片《城市裡的夏天》,這是「一個犯罪故事的歷史」,影片中的囚犯因懼怕往昔而逃跑。他還拍攝了非情節化、不求表意的《守門員罰球時的焦慮》;這一風格同樣反映在1974年的作品、愛麗絲漫遊城市》中。1976年執導《時間的進程》,1977年美國演員德尼·霍普在他氣氛神奇的影片《美國朋友》中擔任主演。1980年,他把美國導演尼古拉·雷依的傳記故事搬上銀幕,影片記敘了在無盡的公路旅行中電影機械師與他的朋友卡米茨的友誼與煩惱,這是一部典型歐式風格的公路片。1984年,摘職戛納電影節的金棕閻的另一部歐式風格的公路片《德克薩斯州的巴黎》標志著文德斯「美國化傾向的高峰」,他表現了人的孤獨、人與人之間的隔漠。1985年他拍攝了一部關於他的偶像導演小津安二郎的紀錄片《東京之行》。1987年,《柏林上空》這部充滿超現實主義氣氛的作品問世。遷移、旅行是文德斯影片的慣常主題,他的電影語言修詞中基本排除蒙太奇,形成對運動和場景不加剪輯的「坦率、冷靜」的風格。
新德國電影運動的衰落:
同新浪潮電影—樣,新一代的德國電影人反對電影商業化,主張「作者電影」和「藝術電影」,新德國電影在美學追求和製作方式上有很多與新浪潮相似之處,幾百名導演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拍攝了近幹部影片,形成持續不斷的創作高潮和聲勢浩大、歷時長久的電影運動。美國新好萊塢電影運動導演科波拉對旺盛時期德國電影作過安如下的評價:「過去的10年屬於新德國電影,西德是現在唯一有所作為的電影國家」。
然而,70年代中、後期,經濟危機已經表明德國電影有衰落,電影市場出現了蕭條,德國影片在國內的放映收入幾乎無法抵償製版成本。據統計:其收入僅佔全部影片收入的10%,1977年佔4%。新電影對資助團體的依賴,使電影藝術受制於這些團體和電視台編輯部,同時也受制於主管這些部門的政治態度。「德國青年電影董事會」由於提供資金過少喪失了影響,已於1976年解散。
1977年,法斯賓德還曾發表了將來只在國外拍片的聲明轟動一時,引起人們議論紛紛。一些評論家認為「雖然電影導演們對運轉不靈的團體和對缺乏評論界的支持表示不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在別的歐洲國家或歐洲以外的國家拍攝電影的條件就比聯邦德國優越卻是使人懷疑的」。法斯賓德於80年代初業已故世,其他三大導演已到國外拍片。新德國電影運動的主將在國外創作上的滑坡現象,證明了評論家的擔憂。90年代的德國電影市場完全被好萊塢佔領,有著先鋒運動表現主義、德國室內劇、批判現實主義傳統的民族電影也已日漸消亡。
Ⅳ 一部老電影,講的是一個孩子,有一個鼓,他許下願望使自己長不大
《鐵皮鼓》 奧斯卡(大衛•本奈特 David Bennent 飾)的家庭有些荒誕。他的母親和自己的表弟相戀,由於近親不能結婚,所以被迫嫁給了一位商人。奧斯卡是誰的孩子只有他母親知道。在他三歲生日那天,母親送了他一面鐵皮鼓。奧斯卡十分喜歡,整體掛在脖子上敲。 一天,奧斯卡躲到桌子底下玩的時候發現了母親與舅舅的秘密,他認為成人世界充滿了欺騙,於是決定不再長大。當奧斯卡從樓上跳下時,奇跡發生了,他從此不再長高,身高永遠只有三歲的水平! 奧斯卡還意外獲得了一種神秘的能力――高分貝的尖叫。當看到母親與舅舅幽會時,他會爬上鍾樓,用尖叫震碎所有玻璃;當老師責罵他時,他的尖叫震壞了老師的眼珠。奧斯卡維持著三歲的身高水平慢慢長大
Ⅵ 叛逆期孩子必看的電影有哪些
1、《阿甘正傳》
阿甘於二戰結束後不久出生在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一個閉塞的小鎮,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堅強的女性,她常常鼓勵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強不息。
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樣上學,並且認識了一生的朋友和至愛珍妮,在珍妮和媽媽的愛護下,阿甘憑著上帝賜予的「飛毛腿」開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
推薦理由: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但是需要足夠的毅力和堅持!很適合缺乏自信、缺乏對英語學科興趣對自身潛能認識不足的青少年觀看。
適合年齡:初、高中學生
Ⅶ 適合10歲孩子看的電影推薦
鏈接:
冰河世紀、馬達加斯加、紅花坂上的海、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歲月的童話
紅豬、放牛班的春天。
Ⅷ 適合小孩看的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都有哪些
適合小孩看的電影:(如果要適合小孩子看,就要具有童真或者一定的教育意義,這樣的電影才是適合小孩子看的電影。)
1、《千與千尋》
《飛屋環游記》是由彼特·道格特執導,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的第十部動畫電影、首部3D電影。影片在2009年5月29日於美國正式上映。講述了一個老人曾經與老伴約定去一座坐落在遙遠南美洲的瀑布旅行,卻因為生活奔波一直未能成行,直到政府要強拆自己的老屋時才決定帶著屋子一起飛向瀑布,路上與結識的小胖子羅素一起冒險的經歷。本片獲得了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
6、《叫我第一名》
《叫我第一名》是由彼得·沃納執導,Thomas Rickman等編劇,吉米·沃爾克,特里特·威廉斯,多米尼克·斯科特·凱伊, 莎拉·德魯等主演的勵志傳記輕喜劇。影片於2008年12月7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布萊德·科恩與麗莎·維索基合著的同名書籍。敘述了患有妥瑞氏症的布萊德克服病症並且努力達到成為老師的夢想的故事。布萊德為了找到一個願意接受自己的學校,布萊德不拋棄夢想,不放棄信念,默默努力著。最後,經過了大約25所學校的面試後,有一所學校肯招聘他,所以他終於成為了一位二年級導師。
Ⅸ 適合厭學孩子看的電影有哪些
適合厭學孩子看的電影有《青春派》《全城高考》《墊底辣妹》《當幸福來敲門》《阿甘正傳》。
1、《青春派》是由劉傑執導,董子健、秦海璐、安悅溪等主演的校園青春喜劇片。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居然因失戀導致高考失利,作為「高四生」回校園復讀,重新體會了高考、愛情、友情混雜的青春的故事。該片於2013年8月2日在中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