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電影幼兒園兒童觀探析

電影幼兒園兒童觀探析

發布時間:2023-04-26 23:03:56

⑴ 簡析紀錄片《幼兒園》

紀錄片《幼兒園》一部直接電影,它充分的展現了紀錄片的記實美學。作者前後花費了3年的時間深入幼兒園生活拍攝幼兒園小朋友的日常活動,極大限度的還原了21世紀初湖北幼兒園的現狀。

  這部記錄片全程全景的拍攝幼兒園孩子日常活動,擯棄了多數紀錄片慣用的蒙太奇美學。製作者是以旁觀者的態度和身份最低限度的減少對拍攝事物的干擾,體現了直接電影的「旁觀美學」。觀看影片時不難發現整部片子是以多個長鏡頭的銜接而成,如孩子們吃午飯的場面,老師在教孩子門收空氣的畫面等等。影片雖然經過了後期的剪輯編排,但並未使用任何華麗的視覺效果,畫面簡單干凈。並且整部片子無旁轎族白,這樣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旁白對觀眾的影響干預觀影者的思考。而影片較受爭議的部分是拍攝者對幾個孩子的采訪,聽了孩子們對所提問題的回答讓許多觀眾驚嘆:這些孩子真成熟,像個小大人。並且有一部分人開始思考成人的行為對孩子們的影響,因為影片中幾位孩子在對日本,9·11事件,伊拉克,非典等等的問題給出的成熟冷靜的回答著實令人驚訝,是不是幼兒園已成為成人社會的縮影?首先,作者採用了對個別孩子進行提問采訪這樣一個方式個人認為無可厚非,通過這樣的采訪可以了解孩子活潑可愛外表下的內心世界

這一點上這部片子又融入了真實電影表達方式,體現出了製作者的在場印象。而觀眾之所以被孩子這樣成熟的回答所驚訝,或許也正是因為成人們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看待孩子們的思想和行為,缺乏對孩子的了解。孩子並非如成年人認為那般無知天真,他們有對事情獨有的看法擁有一套自己的邏輯思維方式。因此,作者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提問方式不僅沒有破壞紀錄片要追求真實客觀無干擾的記錄和觀看效果,而且讓成年人重新審視自己對孩子們的態度,鼓勵人們拋去舊想法對孩子建立新的認識。在片子的拍攝技術上,拍攝者採用的是平視的角度,基本是與螞橡孩子的視角保持一致。這樣一種拍攝的角度利於真實還原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帶給觀眾真實親切的觀看效果。另外,在此基礎之上加入了部分孩子面部的特寫,這樣就拉近了觀眾與影片中孩子的距離,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片子的親切感。而在拍攝上還有一項令人深刻的方式就是焦距的使用,景物的模糊化。片子中當放到孩子們的課外活動時整個畫面便呈現出模糊的狀態。將孩子們在戶外的活動虛化不知作者是出於何意圖,個人認為這樣虛化屋外的實物集中展現室內孩子們的活動狀態,一方面這樣利於縮小拍攝以及片子呈現的范圍,使整個片子的畫面干凈純粹,減少外物的干擾把拍攝和注意力的主體集中在孩子的身上,另一方面,選擇虛化戶外的畫面,表達出中國的孩子們被剝奪玩耍自由的天性,桎梏於傳統的教育牢籠中。

整部片子沒有旁白而貫穿其中的是一首童聲合唱版的《茉莉花》。片子的一開始便出現這首歌,這首歌曲是無伴奏的合唱帶給觀眾的不光是孩子童真清澈的趣味,更為重要的是觀眾從這首簡單的民歌中體會出了孩子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笑容之後淡淡的憂傷。此外這首歌也是片子中場景轉換的樞紐,場景之間轉換自然流暢。整體上說這首歌曲恰如其分的融入到片子中起承轉悶帆旁合間推動影片的發展。

最後,  強烈推薦這部作品。

⑵ 什麼是兒童觀,如何看待幼兒

兒童觀(view on children) 社會看待和對待兒童的看法或觀點。涉及兒童的特性、權利與地位、兒童期的意義以及教育和兒童發展之間的關系等問題。中外古今,不同地域、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兒童觀。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兒童被視為家庭和家族的隸屬品,父母的私有財產,兒童沒有自己獨立自主的人格,只有對長輩的依附關系。在古巴比倫時代、古希臘時代和古羅馬時代,兒童被看作是上帝的僕役,在家庭和社會中沒有獨立的地位,甚至還處於受迫害的地位。在中世紀居統治地位的兒童觀是基督教的原罪說,即兒童是帶著「原始的罪惡」來到人世的,必然歷盡生活的磨難不斷贖罪,才能純化靈魂,兒童被視為父母的隸屬品,鞭笞和體罰兒童視為合情合法。14世紀後出現的文藝復興運動中,人文主義者提倡從兒童自然本性看待兒童,從抽象的人性出發肯定兒童的權利和要求,但把兒童看作是成人的雛形的觀點仍占統治地位。20世紀以後,隨著對兒童研究的深入,開始了解兒童具有的特性、兒童的發展潛能,早期教育開始受到重視。 正確的兒童觀認為最重要的是尊重、發展兒童的獨立自主性,承認其發展的可能性,使之成為獨立的人,成為能動的主體。◇兒童觀不正確,對兒童的教育就必然會出現種種問題。 參考資料:讀秀學術搜索 ===========================我是分割線========================== 幼兒道德教育在幼兒園教學中占重要的地位。道德教育的內容、目標、方法如何與《幼兒園工作規程》相結合,如何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始終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所探詢的問題。幼兒園促進孩子在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中,德佔首位,德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認知等方面。一個人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曲折的發展過程,是一項有連續性、一致性的系統工程,幼兒德育則是這個工程的起點,在整個德育過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響。尤其是現代社會呈開放型、多元化走勢,各類新聞、公眾媒體,傳播信息量大,范圍廣、內容多,幼兒在社會生活中無時無刻的接受來自各方面對他們的影響,其中也包括不良影響。幼兒正處於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一歲看小,三歲看老。」幼兒德育將影響到整個德育工程的質量。

⑶ 幼兒園紀錄片觀後感350個字

前幾天,我們幼兒園的全體老師觀看了優秀紀錄片------《幼兒園》。影片真實記錄了一所寄宿制幼兒園里孩子們的一些生活片段。看完影片後我感觸頗深,尤其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有更多感想。在成人眼裡,孩子的內心世界是簡單的,大人們經常說一句話:小屁孩,懂什麼?其實不然,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樣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對孩子的了解還很少。教師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須要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就不能僅僅從普通的視角去觀察,而是要從容易被忽視的一些細節去觀察。這部影片選准了觀察的角度,捕捉到了體現孩子內心世界的精彩瞬間。整部影片充滿童趣,令觀看的老師們不時捧腹大笑。笑過之後是略帶傷感的沉思,我在想,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擁有的不僅僅是鮮花和掌聲,也一定有成人不曾想到的心路歷程。 孩子是單純的,但絕不是簡單的,在他們純潔的心靈中也有那麼一點點可愛的私心。有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高個子小朋友不小心將矮個子小朋友的玩具弄壞了。小個子哭著要高個子賠。高個子推脫說:「可是,我的爸爸不在家。只有我的爸爸買,我的媽媽錢不夠。」多麼可愛的托詞。這說明孩子還是會動心眼的。 小孩子也知道討好別人。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被問到為什麼能長得這么高時,他一本正經地說:「是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老師的幫助下才長這么高的。」多麼可愛的恭維話,能不讓人捧腹大笑嗎。 孩子也是愛出風頭的,也最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在課堂上,有一個可愛的小男孩連續地大聲說:「我早就會畫啦,我早就會畫啦,老師!我早就會畫啦」看那樣子,他是多麼希望老師能給他表現的機會啊。遺憾的是老師沒有。我要對那位老師說,你應該給孩子表現的機會,不要打擊孩子積極表現的慾望。 小孩子也是有脾氣的。起床的時候,有一個小男孩怎麼也穿不上他的上衣,終於惱羞成怒,哭著將上衣狠狠地甩在床上。過了很久,他終於穿好上衣,可是,討厭的紐扣讓他恨得咬牙切齒,幾乎又要哭起來。看來小傢伙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會發一發脾氣。 孩子們都有一顆愛心。一次吃飯的時候,一個小女孩把一個雞蛋剝了皮,遞給她旁邊的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接在手裡,大口地吃著。那一幕真讓人感動。還有一次,一個小男孩,為了主持正義,被一個調皮的男孩打破了鼻子。吃飯的時候,老師讓受傷的男孩多吃點。旁邊一個小女孩,不聲不響地從自己碗里舀起一個肉丸子給了小男孩。多可愛的小女孩啊!

⑷ 紀錄片幼兒園影評分析

紀錄片幼兒園影評分析:

20世紀的初期,導演將鏡頭對准了一個普通的全托幼兒園。紀錄片的開頭就是剛剛進到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們,哭喊聲撕心裂肺,彷佛將觀眾也拉回了那個純真的童年。

對於紀錄片來說,同期聲所佔據的位置顯得更為重要,是突出影片真實性很重要的一點,但這不意味著音樂的部分並不重要,相反在有限的篇幅之中有更突出的表現,著同樣能夠令人難以忘懷。

⑸ 幼兒園教師分析兒童觀教育觀

兒童觀、教育觀的核心是如何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同的兒童觀、教育現在教育活動中反映出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也是不同的,並將對幼兒的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從傳統的兒童觀、教育現看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教師是長者、教者,幼兒是服從者、接受者,反映在教育活動中,就形成了教師與幼兒的特定關系,即「給予」和「接受」的關系。

⑹ 紀錄片幼兒園的主題編導如何體現的

我覺得他是通過日常生活的點滴來展現了幼兒園中兒童的世界,但一開始張以慶是想通過孩子的純真世界來對比揭示我們的成人世界的各種不純之處,但在他拍攝一段時間後失望地發現孩子的世界沒有想像中那麼純真,反而是另一個不折不扣的「成人世界」。所以這部影片中他沒有參入個人情緒,只是客觀地反映現實,讓孩子的一舉一動來展現他們的世界。

⑺ 紀錄片《幼兒園》的影評

《幼兒園》以一種紀實的形式,表達了孩子與成年人之間的關系與影響,既充滿童趣又具有社會內涵,是一部寓意式的紀錄片。

該片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兒童世界時成人世界的價值觀的折射同時提醒成年人該負的責任。《幼兒園》顯示了紀錄片創作的成熟和精湛的藝術水準,該片風格淳樸自然,觀眾看完能與它產生共鳴。

《幼兒園》》充分調動了多種藝術要素的功能來組織作品的節奏。該片在節奏的組織上簡直堪稱完美,它用巧妙組織的節奏表達了作者心理的深層律動與詩意感受,傳達出一種難以言傳的傷感和幸福,給人以輕松自然、韻味悠長的感覺。

2001年,紀錄片《幼兒園》開始籌拍。攝制組經過了3、4個月的前期觀察、試鏡後,用了14個月的時間進行前期的拍攝。一開始的時候,張以慶編導是抱著要表現「美好」的想法來製作該片。

但是後來接觸久了之後,他卻發現原來「幼兒園"本身也有污點,張以慶覺得作為編導不能為了美好而故意說假話,應該原原本本的把這間「幼兒園"展現在觀眾的面前,於是便有了最終版的紀錄片《幼兒園》。

⑻ 觀看紀錄片《幼兒園》,分析其藝術特色 可從主題、結構、影像等多方面進行分析

放飛心靈 ——淺評紀錄片《幼兒園》 新時代的中國正飛速發展,在政治,經濟,文化高度膨脹的當今,我們是否應放慢腳步,停下來審視一番。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社會矛盾愈演愈烈,在一昧的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追求一種健康,積極的生活成長世界。 該片以人性化的方式拉開了全篇的序幕,片頭打出的字幕—「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是我們自己」。其實,孩子就是微型的成人,就是成人世界的一個縮影。而影片通過幼兒園真實的生活場景,貫穿著兒童的訪談對話,對話內容的不切實際,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巧妙的喻諷了當今大人對小孩禁錮的思想和天性。現代化的社會,深度高端頂級的優秀人才,他們的圓滑與智慧和正處幼稚,懵懂的小朋友,有著一種強烈的對比。成人化的世界每天都在一點一點的腐蝕著幼兒園這個微妙的個體,對孩子的束縛,對孩子的思想灌輸,儼然讓他們的言行舉止,使幼兒園這個特殊的場地成為社會的一個縮影。對於孩子,我們可能不能要求太多,但對於大人的以身作則,卻是所必要的。幼兒園折射出成人世界的價值觀與束縛感,從另一角度上講,卻也是對當今物慾橫流,紅燈酒綠,糜爛奢華的生活現實的一種暗諷。 看不見的真實—虛化 本片的外景鏡頭皆以虛化。孩子們的純真爛漫,與窗外赤裸裸的世界,有著一種鮮明強烈的對比。教師窗外的大樹,筆直的挺立在操場,畫面中模糊的樹干與樹葉,透露著綠意,被曝光的現實,被虛化的外景,在創造一定意境的同時,也映襯了幼兒園生活的環境之實,使孩子這一主體元素越發突出,越發醒目,更加烘托出孩子們的思想行為的真實。契合了孩子們對外面世界的感覺之實,卻又是他們眼中朦朧真實的世界,通過虛化的處理,為「幼兒園」形成了一個相對透明的空間,並不受干擾的演繹他們的故事。更為影片深刻沉重的主體思想,起到了對比,渲染的作用。 運動的真實—鏡頭 空間鏡頭的運用,結合搖,拉鏡頭等手法,採用近,中景的景別。成功的將幼兒園內的房間,給人的壓抑感和戶外給人的釋放感表現出來。到了午睡的時間,孩子們熟睡在床上,鏡頭從左至右的搖攝,從下往上的拉攝,在展現房間內部環境結構真實的同時,陰暗的光線與孩子們可愛,無邪的臉龐,更讓人們充分的感覺到幼兒園真的如同牢籠,綁住了孩子們的天性和自由。而縱覽全影片,全片的鏡頭節奏較緩慢,這對影片所要表達的思想和創造的節奏風格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體現孩子們的心裡特徵,也採用了大量採用的「特寫鏡頭」。熟睡中伸展的小手,與同伴吵架後哭鬧的眼睛,清澈卻又不失童真,展現出了孩子們活潑,可愛,率真的一面。 說出來的真實—對話 說出來的話語,往往更讓人倍感真實。盡管「童言無忌」但在其身後卻是在用另一種聲音在說話。影片中不時穿插著兒童的訪談,而每一個訪談的色彩皆為黑白影像,也給人一種真實感和一種悲涼的意味。而孩子們的回答,大多都是以其別人的主觀色彩在回答。其中,有位小朋友說:「如果我收到交通罰款,我會分一半給我的領導」。如此稚幼的孩童,竟會說這樣一番人情世故的話語,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孩子成人般的思想,而深沉,成熟思想的表達,是人們想像概念中單純,簡單的孩子大相徑庭。從另一個層面,也折射出了成年人的童年歲月。現實殘酷的生活會讓大人們的思想壓力變沉重,但請保留孩子們最後的一點童真,不要一錯再錯,周而復始。他們是社會未來的希望,是改變社會現實的希望。 一部充滿著人性關懷的紀錄片,導演「張以慶」以一種極具個性的手法,對其現今的社會進行了巧妙的抨擊。視聽與主題的結合,都讓觀眾有著深刻而又觸動內心的震撼。孩子是最美好,幸福的,放飛他們的心靈,才能更好的使這個社會,有著一種健康,積極,和諧的狀態。而《幼兒園》恰恰是這個問題的一個揭示者,一個引路人。

⑼ <幼兒園>這部紀錄片在結構上的特點

在《幼兒園》中,張以慶立足於客觀紀錄的「生活碎片」,大膽採用了一系列藝術表現手法,使作品最終臻於完美。某種程度上說,《幼兒園》的成功,就是電視綜合藝術手法充分調動、巧妙運用的成功。下面試從幾個方面加以探討:1. 拍攝--從「不拍什麼」拍起在《幼兒園》中,張以慶在經歷了最初的茫然無措之後,確立了該片的拍攝原則:就是「不拍什麼」比「拍什麼」重要--我知道我不拍什麼。他的所謂「不拍什麼」,即舍棄「概念性的東西」:不拍上課,不拍老師,不拍家長,不拍室外實景,甚至不拍「六·一」……總亂手之,大家熟悉的概念性的東西一概不拍。張以慶說:一天一天在幼兒園那麼待著,於是有一些東西我們就可以確定了,就是要從看似常態的生活中,捕捉那些意想不到的、非常態的、生動的東西,捕捉那些異樣的、瞬間流露出來的東西禪汪。直覺與感性主導的張以慶,即便面對原生態的紀錄,依然是一副叛逆者的姿態。這種面臨著將幼兒園邊緣化表現的風險取捨,著實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超強的審視能力。惟其如此,才能出奇制勝。而這,也正是張以慶的理念追求和看家本領。不拍什麼,既是張以慶處心積慮的選擇,也是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判斷。在這方面,他的個性特質及另類思維方式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在張以慶的眼裡,什麼樣的東西才是感性的呢?首先,他採取了平視的手法,以孩子們的視野來看待幼兒園。這樣,自然就要剔除成人眼中的概念化的元素,並進而篩選出鮮活的、極富感染力的符號。在這里,張以慶將對拍攝內容的取捨變成了一門藝術。幼兒園里每天司空見慣的上課、學習、游戲等等早已被大家所熟知的內容,無論多少台攝像機,都只能拍出同一種意思。因此,在張以慶的眼裡,這些都成了了無生氣的畫面。老師和家長,本身就是一系列概念的代表者或製造者,也很難構成幼兒園原生態的東西,因此也只能放棄。至於室外的場景,在孩子們的眼中,只是一個懵懂的印象,當然可以人為地忽略……如此一來,張以慶的幼兒園頓時就清靜了、干凈了、純粹了。相形之下,那些意想不到的、非常態的、生動的東西,那些異樣的、瞬間流露出來的東西就自然地進入了張以慶的視野。而這些,也正是幼兒園小居民們的生活寫真:其實孩子們面臨著好多好多的問題,比如衣服總也穿不好,鞋帶系了個死結,摞不上板凳……說張以慶獨具慧眼也好,匠心獨運也罷,反正正是這一藝術化的構思設計,使《幼兒園》一著得手,全盤皆活。2.外景--虛化處理的藝術價值在《幼兒園》中,外景幾乎都是虛化的拍攝、剪輯效果--操場上熱鬧的活動、大門口人們晃動的身影,乃至嘩啦啦的下雨情景……都被刻意虛化。看到《幼兒園》中詩化般的外景,人們在叫絕的同時,也不禁掠過一絲隱憂:假如張以慶不能突發靈感,沒有採用此種藝術處理方式,將會給整個節目帶來怎樣的損失啊?不過,非常慶幸,張以慶及時發現了它,並成功地運用了它。在電視節目創作過程中,鏡頭虛化(虛焦)這一藝術表現手法也經常被採用。但在紀錄片這樣重大而特定的題材中,將外景幾乎全部使用虛焦處理,光靠靈感或者膽識是不夠的,更主要的還得看是否能更好地為主題思想服務。除此之外,虛焦畫面的巧妙運用,從傳播效果上看,還別有一番意蘊:其一,外景之虛,更映襯了幼兒園生活的環境之實,使孩子這一主體元素越發突出。其二,外景之虛,更加烘托出孩子們的思想、行為之實,使他們真實的另一面得以張顯並引起人們足夠的關注。其三,外景之虛,更加切合孩子們對外面世界的感覺之實,是他們眼中朦朧而又真實的世界。 因此,經過這樣一種藝術手法的處理,可以讓孩子們形成一個相對透明的空間,並不受干擾地演繹他們的故事。當然,虛化的外景,也讓張以慶找到了一個彷彿空靈般的聖殿,並順利地捕捉到了一連串靈動的符號,最終將其變成了一串串成功的果實。3.對話--黑白影像的思想深度在《幼兒園》里,從練習數學心算的孩子熊經緯,到後來與家庭、生活、理想、情感及至國際國內時事政治等項內容相關的一系列對話,這些畫嘩襲嫌面均採用了黑白藝術處理。在色彩斑斕的幼兒園,在五彩繽紛的兒童內心世界,為什麼要用黑白色調處理孩子心算及展示思想靈魂的場景,讓兒童的心靈深處如此地不明朗,甚或灰暗?這確實是頗耐人尋味的話題。撇開結構樣式的說法,張以慶沒有過多地談及黑白手法究竟「負載著」哪些「非常多義的、豐富的、多功能的內涵」。誠然,從一部近70分鍾的大片來說,如果不充分考慮片子的結構形式,張以慶5000分鍾的幼兒園「碎片」是很難粘貼在一塊的。因此,沒有前面心算數學題的的介入,後面的對話就顯得唐突和刻意主觀。同樣,如果沒有前面常態性的心算學習場面出現,就不會襯托出後面對話的精彩。這種結構樣式,不僅體現了《幼兒園》別具一格的結構美學,更巧妙地避開了故事化紀錄片的情節高潮--因為《幼兒園》是無故事化的紀錄片。除了結構的需要之外,黑白影調這種「妙手偶得」,其實還有更精彩的意蘊--它能夠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在影像作品裡,運用黑白藝術手法處理的作品是最具視覺沖擊效果的。如作為「希望工程」形象代表的「大眼睛姑娘」,就是《中國青年報》記者解海龍採用黑白照片刊發出來並引起強烈社會反響的經典範例。同樣道理,《幼兒園》中黑白色調的表現手法,將孩子們成人般的思想表達出來之後,在人們審視的目光中,他們儼然已經是一個個小小的思想者了。而且,這種深沉的、成熟的思想表達,是與人們想像中、概念中天真無邪、純潔浪漫的孩子大相徑庭的,由不得不發人深省。此外,這種深邃的蘊涵,從另一個側面也折射出成年人的童年歲月,由此又反襯出時代的變遷烙在一代人身上深深的印記。而這,才是紀錄片紀錄時代、關注人文的真實精神體現和深刻含義所在。4.解說--畫面語言代替「上帝之聲」通篇不用解說詞,是《幼兒園》新的創作特點。相對於較早前大量使用解說詞的《舟舟的世界》和只用了千把字解說的《英和白》,《幼兒園》在紀錄片長期以來多遭病詬的解說詞方面,算是來了一次「徹底革命」--全部採用畫面語言。紀錄片解說詞,作為記錄過程中的必要交代和有機補充,往往在節目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而恰到好處的旁白,更是被稱作「上帝的聲音」。但這一傳統的電視藝術創作手法,卻因為被質疑記錄不真實,或創作者容易導入過多的主觀意識而屢屢受到指責。在《幼兒園》中,向來以「主觀表現」見長的張以慶,偏偏這次要徹底地客觀一回,全部用表達能力強、內涵極其豐富的畫面語言來展示所要承載的一切。丟棄了「解說詞」這根拐杖,對張以慶來說,既是嚴峻的挑戰,同時又是其主觀創作回歸純客觀的一次大膽嘗試。這種極限跨越,盡管是紀錄片最原始的追求,但卻像陳景潤破解哥德巴赫「1+2」命題一樣,既無比簡單,又無比復雜。值得慶幸的是,張以慶在設法解決了一系列相關難題之後,終於涉險過關。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名譽會長陳漢元說:《幼兒園》沒有解說詞,但它比有解說更具有說服力。5.《茉莉花》--生命的詠嘆與升華以北方曲調的《茉莉花》作為片子的主題音樂,並且在節目中前後出現了五次,是《幼兒園》又一處成功的妙筆。由於《幼兒園》所揭示的是一個內涵豐富、主題思想深刻的領域--人們熟知而又陌生的幼兒世界,因此,隨著片子的逐步展開,觀眾的認知與情緒也隨之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著的感覺與不同階段渲染主題的《茉莉花》旋律交織在一起,便會產生一種莫名的共鳴。起初,人們聽到《茉莉花》音樂響起時,可能是一種輕松的、快意的、欣賞的心境,看到的也會是孩子們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場景。但隨著孩子們幼兒園真實生活畫卷的一幕幕揭開,《茉莉花》的旋律便有了變味的感覺,人們的心情也開始復雜起來。到後來,尤其是孩子們的對話部分完成之後,幼小孩子思想的深刻、性格的成熟,使人始料不及,更使人思緒沉重。最後再來感受《茉莉花》,音樂的氛圍頓時變得壓抑而凝重,甚至可以聽出裡面一個個幼小生命的深沉訴說,彷彿前面學心算的孩子熊經緯獨自冥思苦想的孤苦狀,以及第三次心算卡殼那樣讓人心裡發澀。天籟般的童聲,傳導出人之初的無奈與現實;天使般的孩子,原來承受著太多的時代與社會特性;茉莉花的芬芳,卻夾雜著淡淡的愁緒與憂傷。但是,這就是《幼兒園》,這就是生命的最初交響--我們在審視的同時,我們在反問是誰讓這些孩子失去了可貴的童真、童年的時候,我們還必須接受她,並試著努力地去做些什麼。6.故事--在「碎片」中合成與完美講故事是一般紀錄片最基本的功能,完整的故事情節也是創作者所追求的理想效果。但是,在《幼兒園》中,我們卻看不到明顯的故事,也沒有完整的情節,有的只是「生活的碎片」。這種無故事、無情節、甚至無主題的「三無」片,要想僅僅用蒙太奇的手法將其組接到一塊,並形成一個完整的片子,幾乎是不可能的。的確,張以慶並不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尤其懼怕故事情節中復雜的邏輯關系,況且一所普通的幼兒園,其故事又從何講起呢。在這里,張以慶靠著他敏銳的感悟能力,靠著上述一系列「空中芭蕾」般的高超技巧,成功地又走了一回鋼絲。不過,綜觀全片,除了一些精緻的元素恰到好處的運用,使片子結構勻稱、畫面精美、段落層次分明、思想意境深刻之外,《幼兒園》還是呈現出一個多元的、豐滿的故事架構。傳播文化研究學者董子竹說:片子整體感非常好,看似雜亂,卻在不經意的結構中,延伸著主題,它穿越了社會層面、文化層面,直抵生命層面。他做了一件很有價值的事。張以慶說,「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是我們自己」,《幼兒園》是一則成人寓言。說童年是美好的,只是成人的一廂情願;說孩子是單純的,也只是成人的一種預設。《幼兒園》讓我們在孩子身上看到成人社會。對於下一代,我們並不了解。《幼兒園》是張以慶大膽挑戰的又一次空前成功,但同時也是一次有力的證明:她的感性層面是很難復制的。

⑽ 幼兒園紀錄片觀後感

幼兒園紀錄片觀後感 (一)

伴隨著舒緩的音樂,《幼兒園》的片頭出現這樣一句話: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正是我們自己。為整部紀錄片奠定了情感基調。隨後的時間里,就講述了這群孩子從剛入園吵鬧著要回家,到慢慢習慣了幼兒園的生活,最後畢業離開幼兒園的成長過程。鏡頭里每一個孩子都有著那樣鮮活的面孔,那樣清澈見底尚未被塵世污濁的眼睛,每一個動作都是最真實的反應,每一句話都在表達最純真的內心。這樣的他們怎麼能不讓人心靈感到震撼?

《幼兒園》這部紀錄片從內容上來看的確讓人感動,而作為一部獲獎的影片,它的拍攝手段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

這部片子里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過解說詞,祥神升僅僅憑借幾段音樂去過度連接瞎虛大量散亂的畫面,最大程度上減少了拍攝者對觀眾感情的干擾和誤導,讓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首先紀錄片里的配樂讓我尤為印象深刻。一首《茉莉花》在全片**出現了五次。這首歌的旋律柔美並富於變化,被運用在孩子們不同的階段,配合著畫面引發人們心底的無盡無奈何感傷。這樣的安排不僅增加了電影細膩悠長的抒情意味,而且也使得電影主題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現。除了配樂外,《幼兒園》也巧妙的運用了同期聲。通過采訪和現場拍攝交叉剪輯,我們可以看見孩子前後的巨大變化。比如片子的開始是小班入托第一天孩子們哭喊吵鬧的聲音。此時插入幼兒園心算班優等生的心算回答,接著聲音又換回小班,一個孩子大聲哭泣,另一個被拖進幼兒園辦大門時吵嚷著的聲音。

當然,每部影片最重要的支架就是展現在觀眾面前的畫面。這些畫面都是從眾多鏡頭中精心刪選出來的,每一個鏡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園》中以室內鏡頭為主,主要以一些中、近景和特寫鏡頭,真實生動的再現了孩子們的生存狀態和情緒變化。相對而言,室外的鏡頭運用的較少,並且都做了虛焦處理,比如拍攝的孩子們在操場上做游戲,唱歌的場景,孩子的身影模糊成一片,只聽見他們做游戲時喊的口號和高興隨性的笑聲。這種朦朧的表現手法,正是導演某種主觀寓意的傳達。觀眾在觀看這些鏡頭時,就會調動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導演的用心。

紀錄片《幼兒園》以獨特的表現手段給我們別樣的體會,它充分調動鏡頭、畫面、音樂等手段為我們獻上了一部深刻的電影作品,讓我們不僅看到一個真實的無異於成人世界的幼兒園,而且更讓我們學習到了拍出一部優秀紀錄片的各種技術手段。


幼兒園紀錄片觀後感 (二)

看過張以慶導演的紀錄片《幼兒園》後,給我感觸頗深啊!一開始的字幕中就出現了,『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是我們自己……』的字眼就讓我深思:這話說的沒錯啊,我們誰又沒有過童年呢!我們的童年有過歡樂,也有過傷心的往事。也許在他們身上所發生的事,我們也曾有過!

之後的影片中,張以慶導演成功的拍攝了一些孩子們可愛搞笑天真無邪的畫面。比如說吧:一開學時,一個小班的小男孩不捨得媽媽離開哭鬧的場景,還跟老師說你別搶我的話;有個孩子穿不進衣服時懊惱的樣子,然後就索性將自己原來穿得衣服也脫掉的搞笑場面,還有於此類似的另一個小男孩系鞋帶的樣子;一個個謹老脫得光光的排隊等老師洗澡的孩子們,在此期間,一個小男孩拍了一下下女孩的屁股的場景;一個小男孩放凳子怎麼都放不好的樣子,等等。

在這些場景中無時無刻不反映著孩子們可愛搞笑和天真無邪!這也映射著我們逝去的美好的童年,想起來還真的有不少跟我們相似的往事。(m.taiks.com)同時,也讓我們學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時光,讓我們在我們的人生中盡量留下少的遺憾!我們也曾可愛搞笑,天真無邪過!

這些是孩子們的天真無邪和童言無忌!或許有些東西在我們表面上看來是如此的搞笑,但這背後反映確是這群孩子們童年的缺憾!讓人想起來不免為他們感到感傷。就說一開始,小班的學生吃飯的時候,把飯菜不小心倒了一身,而此時的老師卻無動於衷。試問:「這如果是你們自己的孩子你們還會這樣嗎?」想必你們可定不會吧!還有孩子們洗澡的時候,老師粗魯地將水淋到孩子的身上的時候,不管孩子的難受,哭鬧,竟還在淋的場景,令人一想起來就為他們感到同情!

片段中還有一些孩子們經典的有趣的回答,一面反映了他們了解的東西多,知識豐富;可另一面同時也反映了,他們被扼殺的同齡孩子所應擁有的童真的可悲。這么大的孩子應該是盡情享受童年的美好時光啊,而他們卻……

在寄宿制學校的孩子們,雖然說能學會獨立以及其他的許多,但也有他們離家的辛酸!每周爸媽接他們回家可以說是他們最高興的時刻了!不用說他們小朋友,就連我們大學生離家也會感到想家的辛酸啊!對於這么小的孩子來說,這個時候他們正是應該在父母的懷中撒嬌的時候,可他們卻早早的開始體驗起了生活!

我想如果是我的話,我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受這種苦的。我要讓我的孩子盡情享受童年的快樂和家庭的溫暖,不讓我的孩子在童年的時候留下遺憾。當然體驗生活也很重要,但將這么小的孩子就送進這樣的學校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張以慶導演真實的記錄了一家寄宿制幼兒園從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們的生活,以小班入學第一天一個孩子對媽媽的意義不舍開始,大班畢業為結束。其中場景給了我們感觸和震撼!這部記錄片值得我們一看!

閱讀全文

與電影幼兒園兒童觀探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內地電影發展趨勢 瀏覽:210
電影中國匣 瀏覽:346
香港電影意念 瀏覽:989
頭腦特工隊電影主要內容英文版 瀏覽:639
亞洲警察國語完整版電影 瀏覽:663
電影楊德才徵婚所有演員 瀏覽:498
星球大戰電影字幕 瀏覽:167
香港星期天的電影 瀏覽:893
優酷怎麼下載電影到相冊 瀏覽:278
萬達看電影時多高先要買票 瀏覽:80
哪個電影字幕特效做得好 瀏覽:224
看電影能硬做的時候起不來 瀏覽:202
愛奴國語版電影在線 瀏覽:998
電腦上看電影的軟體 瀏覽:915
英語犯罪大全電影 瀏覽:739
韓國倫理電影俄羅斯美女出演的 瀏覽:106
最受歡迎的兒童電影 瀏覽:997
色戒電影哪裡可以看完整版觀看 瀏覽:983
哪裡能參投電影 瀏覽:416
洪金寶和利智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