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所有青春期生理之類的紀錄片啊急需。
青春期是指個體的性機能從還沒有成熟到成熟的階段,在生物學上是指人體由不成熟發育到成熟的轉化時期,也就是一個男子由兒童到成年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個性性發育成熟,已經可以生育。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為標准而劃分出來的一個階段,它與從心理或社會方面劃分出的人生階段有重疊。在人體生長發育階段,青春期佔一半或更多一些時間。青春期目前在各國並沒有一致的年齡范圍,一般指13、14歲-17、18歲這個階段,在心理學上,它又稱為青年初期,相當於教育學上的中學階段,以身體的急速成長為特徵。而青年期除了包括青春期外,還將延續至25-30歲。由於男性的性成熟比女性晚一年左右,所以可以把男性的青春期年齡范圍確定為14-18歲。偏早或偏晚1~2年,都屬正常現象。人們通常把這個年齡階段的男性稱為少男,而同樣年齡階段的女性稱為少女。在青春期不僅身體上有了明顯的變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㈡ 有沒有關於兒童性教育的電影
有的有的,但不知道孩子多大了,我給你推薦幾個(每個年齡有適合的短片和電影)
《7分鍾防性侵教育短片》內容簡介:美國非常經典的一部關於兒童防性侵的教育視頻,只有短短的7分鍾,卻很全面地介紹了孩子自我保護的小技巧。適合年齡:2歲~10歲
《父與子的性教尬聊》(極力推薦)內容簡介:一個好奇的7歲小男孩帕普,從拋出「什麼是自慰」一問開始,不停地提問爸爸阿南德性知識方面的問題。雖然爸爸最初很尷尬,但他盡其所能地用各種簡單的生活事例、生動的童話故事解答著兒子的這類困惑,最終帶來了很多樂趣。適合年齡:3歲~15歲
《明明白白我的性》內容簡介:用好玩有趣的動畫講解生理與性知識。內容由北京協和醫院斗篷醫學會提供並監督,是目前互聯網上最為專業嚴謹的科普類動畫。適合年齡:10歲~16歲
我就先推薦這幾個,你可以再查查看哦!
㈢ 美國一部電影小寶寶長了翅膀會飛是什麼電影
這部電影是《瑞奇》,是由法國、義大利聯合製片的90分鍾奇幻影片。該片講述了一對平凡夫妻凱蒂、帕科和他們的兒子——「天使聖嬰」瑞奇的超現實故事
電影劇情:
在化學品廠工作的凱蒂(亞歷山德拉·拉米飾)是一位單身媽媽,她的丈夫離家出走,只留下她和7歲的女兒麗莎(梅露辛·瑪亞奇飾)相依為命。
某天,極度壓抑的凱蒂邂逅同在一個工廠的西班牙人帕科(塞吉·洛佩茲飾),久曠男女乾柴烈火,兩人迅速陷入熱戀,並很快有了愛情結晶——名叫瑞奇(亞瑟·柏耶飾)的小男孩。
然而,生活的現實逐漸取代愛情的浪漫,帕科和凱蒂被工作和孩子弄得疲憊不堪,爭吵不斷。一日,凱蒂在瑞奇後背上發現紅腫,她因此和帕科發生矛盾,兩人也由此決裂。
不久之後,瑞奇的背上竟然長出一對翅膀,這令凱蒂和麗莎驚嘆不已,母女倆為了保護瑞奇決定守住這個秘密。
電影評價:
《瑞奇》這部影片的有趣在於,因為導演敢想,打破生理的禁忌,抵達理想的彼岸,讓嬰孩碰撞中翱翔,拓展了現實之外的可能。
這部電影依舊延續了弗朗索瓦·歐容一貫的拼貼。但做為一部有趣的和有想像力的電影,它的最大問題在於,風格並不統一,現實的瑣碎與超現實的寓言性雜糅在一起。深究起來,不知《瑞奇》到底想說什麼。
它是說在單親家庭中,母親的壓力與渴愛,女兒的早熟與畸形的心理;還是說家庭的毫不穩固;或者說移民法國的其他族裔生活的混亂與無序。
該片還諷刺了媒介對公共生活的影響,媒介失去判斷為追逐奇觀不惜代價,父母為了錢將孩子暴露在鏡頭下,相應的,他們也得到報復,失去了這個孩子。
這個孩子就像襁褓中的哪吒,生來就是父母的心頭之痛。擾亂正常的家庭關系,讓所有的問題變得急促與尖刻,整個世界因它而變得虛幻。但當它莫名地失蹤後,家庭成員才開始反省自身。
㈣ 一部電影的名字
閃光的綵球
1982年出品
導演: 宋崇 編劇: 宋崇 瞿新華 王勝榮 周泱 主演: 趙靜 丁嘉元 梁波羅 陳世民
下面是劇情介紹:
向陽小學四年一班的李小春,不守紀律、亂沖球場,新任大隊輔導員方華對他進行勸導時,反倒被他將一軍。方華遵守諾言,挺身而出,得到了孩子們的信賴。一次考試後,班主任林老師把成績差、搗亂的同學全編在一個小隊——第五小隊。他的做法,嚴重地挫傷了孩子們的自尊心。方華認為不能讓學生當算盤珠,要耐心地誘導他們做小主人。一天,第五小隊外出搞活動,在馬路上恰好被聯合國教育考察團准備對中國兒童進行智力測試的勃朗先生和莎米拉小姐遇見。勃朗從汽車上扔出一把金幣,小春等抬到後,很快就通過教育局外事秘書周玉明,如數還給了他。在方老師的幫助和教育下,第五小隊的同學決心把自己小隊變為爭氣小隊。於是,吵架的同學言歸於好了;中隊委楊晉也認識到不能只顧自己學習,想退出小隊是錯誤的。一次檢查衛生,也想為小隊爭氣的小春,把自己又臟又破的紅領巾換給了低年級小同學,事後,他遭到大家的嚴厲批評。為讓同學們真正認識榮譽應該去爭取,大隊部決定組織一次有意義的春遊活動。為准備春遊活動,方華深夜才回家,發現女兒生病了。愛人周玉明對妻子只顧學校不顧家,感到不滿。次日,方華為了全校的學生,忍痛離開女兒而去。在「勇敢者的道路」活動中,李小春被大家選為指揮官,他和劉克、姜建平被幾道數學題組成的密碼和用英文寫的命令難住了,懊悔平時沒能好好學習。這時,王薇和楊晉等同學分別譯出英文,算出數學題,他們闖過道道難關,終於奪得了紅旗。這次活動,同學們真正體會到知識的重要和集體的力量。林老師患了嚴重的胃病,需要離校休養,方華擔負起班主體的工作。她所提倡的「自動化」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全班同學平均成績提高了,第五小隊一躍成為「爭氣小隊」。不久,李小春等同學又以他們特殊的方式,熱情地歡迎林老師病癒歸來。林老師見到孩子們送來的禮物,激動得熱淚奪眶而出。在勃朗先生和莎米拉小姐舉行的綵球智力測試中,李小春以他的聰明、才智和先人後己的高尚風格,獲得了成功,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影片基於當代兒童的生活、學習和心理特點,反映我國80年代兒童的新思想、新面貌,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影片構思新穎,設置了有趣的故事和感人的情節,符合兒童新奇感和新鮮感的要求。它忠於生活,真實自然,在兩位教師不同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對比中,讓人在事實面前看出優劣,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影片創作者重視兒童心理的生理特徵的研究與把握,在拍攝過程和藝術表現上,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㈤ 介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或相關理論的電影
應該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醫生兼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
女兒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後來也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於1856年出生在弗賴貝格市,該市現在位於捷克斯洛伐克,當時是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他四歲時全家遷居到維也納,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那裡度過的。弗洛伊德讀書時就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學生,1881年他在維也納大學獲得醫學學位。在隨後的十年中,他在一個精神病診所行醫,個人開業治療神經病,同時致力於生理學的研究。他在巴黎與傑出的精神病專家讓·夏爾科共事。他還曾與維也納內科專家約瑟夫·布魯爾共過事。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思想是逐漸發展起來的。直到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論著《歇斯底里論文集》;他的第二部論著《夢的解析》於1900年問世,這是他最有創造性、最有意義的論著之一。雖然該書開始非常滯銷,但是卻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聲望,他的其它重要論著也相繼問世。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國做了一系列演講,當時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1902年他在維也納組織了一個心理學研究小組,艾爾弗雷德·阿德勒就是其中的最早成員之一,幾年以後卡爾·容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兩個人後來都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著名心理學家。
弗洛伊德結過婚,有六個孩子。他晚年患了頜癌,為了解除病根,他從1932年起先後做過三十多次手術。盡管如此,他仍然工作不息,繼續寫出了一些重要論著。1938年納粹分子入侵奧地利,由於弗洛伊德是猶太人,因此他不顧八十二歲高齡逃往倫敦,翌年在那裡不幸去世。
弗洛伊德對心理學做出了很大貢獻,用簡短的文字很難加以概括。他強調人的行為中的無意識思維過程極為重要。他證明了這樣的過程如何影響夢的內容,如何造成常見的不幸,如口誤,忘記人名,致傷的事故,甚至疾病。
弗洛伊德創造了用精神分析來治療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統地論述了人的個性結構學說,還發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學學說,如有關焦慮、防禦功能、閹割情緒、抑制和升華等,在此不必一、一列及。他的著作極大地引起了人們對心理學的興趣,對他的許多觀點在過去和現在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論,而且自從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熱烈的爭論。
弗洛伊德最為世人所知也許是由於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愛會經常引起精神病或神經病這一學說(實際上這個學說並不是由弗洛伊德創立的,雖然他的著作為普及這個學說做出了許多貢獻)。他還指出,性愛和性慾始於早期兒童時期而不是成年時期。
由於對弗洛伊德的許多學說仍有很大爭議,因此很難估計出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他有創立新學說的傑出才賦,是一位先驅者和帶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學說與達爾文和巴斯德的不同,從未贏得過科學界的普遍承認,所以很難說出他的學說中有百分之幾最終會被認為是正確的。
盡管對弗洛伊德的學說一直存在著爭論,他仍不愧為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位極其偉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學觀點使我們對人類思想的觀念發生了徹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術語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戀母情緒(Oedipus complex)和死亡沖動(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
精神分析法實際上是一種代價極高的治療方法,因此往往無效。但是也有許多成功的事例應當歸於這種方法,這是無容置疑。未來的心理學家很可能最終會斷定受抑制的性愛所起的作用比許多弗洛伊德派學者所認為的要小,但是這種作用肯定比弗洛伊德以前的大多數心理學家所認為的要大。同樣,大多數心理學家現在已經確信無意識思維過程對人的行為起著一種決定性的作用── 一種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
弗洛伊德當然不是心理學的鼻祖。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人們也許會認為他作為心理學家所提出的學說並非十分正確;但是他顯然是在現代心理學發展中最有影響、最重要的人物。由於他的研究領域十分重要,因此他理應在本冊中名列前茅。
學術影響
弗洛依德終生從事著作和臨床治療。他的思想極為深刻,探討問題中,往往引述歷代文學、歷史、醫學、哲學、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銳、分析精細、推斷循回遞進、構思步步趨入,揭示出人們心靈的底層,這就是精神分析的內容極其豐富的根源。
主要理論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所謂精神分析是指一種臨床技術,它通過釋夢和自由聯想等手段,發現病人潛在的動機,使精神宣洩(catharsis),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精神分析學派重視動機的研究和無意識的研究,這是他們的貢獻。精神分析理論屬於心理動力學理論,是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弗洛伊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立。精神分析理論是現代心理學的奠基石,它的影響遠不是局限於臨床心理學領域,對於整個心理科學乃至西方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均有深遠的影響,它的影響可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提並論。它有以下幾種基本理論:
一、精神層次理論
該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慾望、沖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下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好像深淺不同的地殼層次而存在,故稱之為精神層次。
人的心理活動有些是能夠被自己覺察到的,只要我們集中注意力,就會發覺內心不斷有一個個觀念、意象或情感流過,這種能夠被自己意識到的心理活動叫做意識。而一些本能沖動、被壓抑的慾望或生命力卻在不知不覺的潛在境界里發生,因不符合社會道德和本人的理智,無法進入意識被個體所覺察,這種潛伏著的無法被覺察的思想、觀念、慾望等心理活動被稱之為潛意識。下意識乃界於意識與潛意識的層次中間,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覺、覺、意念、回憶常被壓存在下意識這個層次、一般情況下不會被個體所覺察,但當個體的控制能力鬆懈時比如醉酒、催眠狀態或夢境中,偶爾會暫時出現在意識層次里、讓個體覺察到。
二、人格結構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沖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范,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機能是尋求「本我」沖動得以滿足,而同時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為本我服務。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內化道德規范,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其機能主要在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超我的特點是追求完美,所以它與本我一樣是非現實的,超我大部分也是無意識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滿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則」。
三、性本能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活動的能量來源於本能,本能是推動個體行為的內在動力。人類最基本的本能有兩類:一類是生的本能,另一類是死亡本能或攻擊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慾本能與個體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種族的繁衍與個體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論者,在他的眼裡,性慾有著廣義的含意,是指人們一切追求快樂的慾望,性本能沖動是人一切心理活動的內在動力,當這種能量(弗洛伊德稱之為力必多)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機體的緊張,機體就要尋求途徑釋放能量。弗洛伊德將人的性心理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①口欲期;②肛門期;③性蕾欲期;④潛伏期;⑤生殖期。剛生下來的嬰兒就懂得吸乳,乳頭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慾。1歲半以後學會自己大小便,糞塊摩擦直腸肛門粘膜產生快感,叫做肛門期性慾。兒童到3歲以後懂得了兩性的區別,開始對異性父母眷戀,對同性父母嫉恨,這一階段叫性蕾欲期,其間充滿復雜的矛盾和沖突,兒童會體驗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結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結,這種感情更具性的意義,不過還只是心理上的性愛而非生理上的性愛。只有經過潛伏期到達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慾。成年人成熟的性慾以生殖器性交為最高滿是形式,以生育繁衍後代為目的,這就進入了生殖期。弗洛伊德認為成人人格的基本組成部分在前三個發展階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兒童的早年環境、早期經歷對其成年後的人格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成人的變態心理、心理沖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創傷性經歷和壓抑的情結。
弗洛伊德在後期對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納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類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狀態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終結,是生命的最後穩定狀態,生命只有在這時才不再需要為滿足生理慾望而斗爭。只有在此時,生命不再有焦慮和抑鬱,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終目標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擊、被壞、戰爭等一切毀滅行為。當它轉向機體內部時,導致個體的自責,甚至自傷自殺,當它轉向外部世界時,導致對他人的攻擊、仇恨、謀殺等。
五、心理防禦機制理論
心理防禦機制是自我的一種防衛功能,很多時候,超我與原我之間,原我與現實之間,經常會有矛盾和沖突,這時人就會感到痛苦和焦慮,這時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以某種方式,調整一個沖突雙方的關系,使超我的監察可以接受,主要著作
《歇斯底里研究》(又譯《癔病研究》,與 J.布洛伊爾合著,1895)
《夢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1904)
《多拉的分析》(1905)
《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系》(1905)
《性學三論》(1905)
《精神分析運動史》(1906)
《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對童年時代的一次回憶》(1910)
《圖騰與禁忌》(1913)
《論無意識》(1915)
《超越唯樂原則》(1920)
《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1922)
《自我與本我》(1923)
《焦慮問題》(1926)
《幻想的未來》(1927)
《自我和防禦機制》(1936)
㈥ 長翅膀的小孩是什麼電影
長翅膀的小孩是電影《瑞奇》。
《瑞奇》是由法國、義大利聯合製片的90分鍾奇幻影片。該片由弗朗索瓦·歐容執導,塞吉·洛佩茲、亞歷山德拉·拉米、梅露辛·瑪亞奇、亞瑟·柏耶等主演,於2009年2月6日在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對平凡夫妻凱蒂、帕科和他們的兒子——「天使聖嬰」瑞奇的超現實故事。
《瑞奇》這部影片的有趣在於,因為導演敢想,打破生理的禁忌,抵達理想的彼岸,讓嬰孩碰撞中翱翔,拓展了現實之外的可能。這部電影依舊延續了弗朗索瓦·歐容一貫的拼貼。
(6)兒童生理電影擴展閱讀
但做為一部有趣的和有想像力的電影,它的最大問題在於,風格並不統一,現實的瑣碎與超現實的寓言性雜糅在一起。深究起來,不知《瑞奇》到底想說什麼。它是說在單親家庭中,母親的壓力與渴愛,女兒的早熟與畸形的心理。
這個孩子就像襁褓中的哪吒,生來就是父母的心頭之痛。擾亂正常的家庭關系,讓所有的問題變得急促與尖刻,整個世界因它而變得虛幻。但當它莫名地失蹤後,家庭成員才開始反省自身 。
㈦ 求一部一個小男孩作主角的歐美電影
特別的愛
㈧ 小女孩盼望生理期快點來 是什麼電影
喜氣洋洋小金蓮 又名:無 看點: 搞笑 爛片 類型:愛情 喜劇 微電影 語言:漢語普通話 地區:大陸 時長:103分鍾 導演: 楊珊珊 演員: 陳南飛 賈海濤 程隆妮 王闖 閆薇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