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影評
《一個都不能少櫻銀悔》影評
寫在前面
上了十幾年學,沒有寫過一篇真正的影評,至多是觀後感。就個人感覺來看,對電影的評價可能比感想要客觀一些,理性一些,而且要多一些專業色彩。第一次寫影評,請老師批評指正。
一、電影梗概
《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的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以獨特的視角,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影片中有許多令人哭笑不得的細節,笑得令人苦澀而無奈,而笑罷,是一種震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影片講述了在窮山僻水的水泉鄉,由於水泉小學唯一的教師高老師告假照顧病危的母親,一群不同年級的小學生頓時失去了上課的機會,於是鄉長便請了十三歲,只有小學水平的魏敏芝來做代課老師。高老師臨走的時候叮囑她要好好留住學生們:一個也不能少。結果她剛剛就職,就碰到兩宗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縣里的人挑選運動員帶走明新紅,第二件事情是張慧科為了還家裡的債務到城裡打工,她歷經波折去城裡找回張慧科。又開學的時候,同學們用彩色粉筆脊正寫滿了黑板……
但是,影片在情節處理中,我認為有些牽強。魏敏芝來水泉村,是為了那50塊錢。但是她簡簡單單為錢而來,主人公又何以做出後續的一連串事跡?價值取向上有一定的矛盾。而且,影片前後的兩個部分讓人感覺到很突兀,銜接很不自然,有些讓人費解。也可能這與張藝謀的一貫風格有關,在他的好多電影中經常會有這種情況。不過從整體上來說,這部電影還是比較成功的。
二、視覺藝術
這部電影用的幾乎所有演員都是非職業的,雖然經過培訓,但卻以真誠質朴的表演,詮釋出震撼人心的故事。整部電影從內容到形式都很平實、簡單、傳統。現在流行的電影似乎都在極力追求感官的刺激,但看過了缺留不下多少回味。《一個都不能少》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功,除了其主題因素以外,與拍攝中注重的視覺藝術也有很大關系。
張藝謀從事電影事業,是從攝影開始的。在他拍攝過的許多電影中,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實景,長鏡頭,強烈的色彩對比。這部電影中當然也不例外。比如說魏敏芝在徒步去城裡的時候,鏡頭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藍天與黃土地對應,而又突出了魏敏芝身上絳紅色的衣服,給人以視覺沖擊。再比如張慧科在城裡流浪,鏡頭焦點對准他,身後是城市的熱浪與浮躁,產生了強烈的反差,突出了他的無助,也牽起了觀眾的心。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也是張導的慣用手法。但是在具體處理中,也有許多不得當的地方,刻意追求質朴的感覺。比如說在城市中那部分,處理的有些忙亂,使觀眾感覺不知所措。
三、細節分析
電影中有好多的細節,有很強的震撼效果。電影中的細節可能是影片表現力的靈魂。好多細節能使觀眾發笑,但這種笑是苦澀的,無奈的。好多生在富足的城市生活中的人們不了解小山村是多麼的貧困,教育是多麼的落後。
比如,在高老師在交給魏敏芝粉筆的時候,一根一根地數,26支,一天一支,千萬不能浪費,字不要寫太大,也不要太小,太大了浪費粉筆,太小了對孩子們的眼睛不好,然後說寫成驢糞蛋子那麼大就可以了。再比如,高老師給魏敏芝介紹老師辦公室兼住所以及住校生校舍的時候,搏鎮那樣簡陋的條件,聽起來讓人不可思議。在升旗儀式上,孩子們天真而又機械的動作,以及那群孩子們去磚廠搬磚、喝可樂的「傻乎乎」的行為也讓人感觸頗深。雖然這些細節可能有藝術上的加工,但是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同樣有很強的對比效果。最明顯的是鄉村與城市。魏敏芝的穿著、行為與城市人中忙碌、麻木或者是冷淡中的人,有著強烈的對比。所有這些,都凸現了農村教育的落後狀況,喚醒人們的良知。
四、社會效應與現實狀況
《一個都不能少》放映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使人們的目光轉向佔中國大部分人口的農村,看到了農村教育的現狀。如影片最後的字幕所說,在人們的幫助下,建起了許多的希望小學,孩子們得到了捐助的書本等等。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志願者如徐本禹等到落後的鄉村中支教的高尚行為。中國究竟有多少農村處於那種狀況,很難說清,現實可能更加無奈。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明顯的城鄉差距,即使同在農村,村長過的日子與平常人家也有很大的差別。電影中魏敏芝堅持不懈,感動了台長,播出了節目,找到了張慧科,結局圓滿,但是,每一個失學輟學兒童都能這樣找回來么?即使找了回來,生活依然窘迫,很有可能再次輟學。我看到了一篇新聞報道,稱該電影的拍攝地——水泉村水泉小學,並沒有因為拍這部電影而留住學生,現狀可能比電影中的更差。生源都留到了其他條件較好的地區,而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或者是輟學。社會所給的幫助,也是很有限的。這些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系統工程。這部電影使更多的人將目光轉向貧困的鄉村,從現實意義上來講,是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
② 紀錄片《幼兒園》的影評
每個人都上過幼兒園,但是它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好的回憶。在我的印象中,那從來就是粗暴地將孩子從父母身邊剝離並且把他們的心靈烙上痛苦印記的地方。世界不再是你一個人的,這本身也許意味著成長,但是在那些復雜的人際交往當中,有著無形的攀比和隱含的暴力。這種攀比和暴力,有時來自於孩子們之間,有時也來自於不負責任的老師。我曾經認為,一個孩子即使不上幼兒園,對於他的人生也並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但是由於成人習慣或者被迫著把注意力完全投入工作當中,就有了幼兒園開頭小班全托的孩子們扯著家長的衣服哭泣的一幕。 第一次知道《幼兒園》,是在《新聞晨報》上。應該說報紙的介紹和自己看紀錄片的感覺還是不太一樣。原來張以慶並不是在講述一個故事,而是用一種旁觀者的眼光冷靜地記錄著每一個片斷。生活當中有很多傷害我們都無法預料,尤其當你不是故事的主角,就更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百般滋味。 鏡頭裡面的孩子拽著大人的衣角看著別的孩子在幼兒園門口聲嘶力竭,似懂非懂的臉上寫滿了莫名的表情,也許下一個輪到的就是自己。他們即將離開父母的懷抱,從周一到周五,吃自己並不喜歡的飯菜,和自己並不喜歡的人同處一室,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被完全打破,然後被老師們以同樣的規則要求著,用同樣的方式管理著。那個叫做馬玉蘭的孩子,顯然是頑皮的,但是頑皮並不是過錯,她在幼兒園遭到老師的不斷指責,只是因為她妨礙了教師對於群體的管理,在一個注重個性的社會裡面,孩子的稜角就是這樣被不斷地打磨,直到泯然眾人。而那些半夜裡面睡得正香卻被教師一個一個從溫暖的夢鄉裡面強行拖出來小便的孩子們,這個時候一定會想念自己無憂無慮的家庭生活。這一切都會在群體活動時發泄出來,一個男孩子三下五除二地把飯菜吃了下去,嘴裡嘟囔著:「吃完回家。」而另外一個女孩子卻還在那裡寄希望於教師像媽媽一樣溫存,不停地向他們發出求救的信號:「老師,潑了。」所謂潑了的東西,就是她的飯菜,順著花裙子的領口,一直淌到大腿上面,她的身後是無數孩子嘈雜的嬉鬧聲,沒有一個老師注意到她。 在幼兒園裡面究竟充斥著些什麼東西?我們在片子裡面看到的是無數的打鬧、耍無賴,有的時候成人以為那也許不過是小孩子們常有的交往方式,但是乖巧懂事的往往被嬌生慣養的孩子打到鼻腔流血,隨性豁達的常常被不依不饒的孩子糾纏到耳鳴。所謂的友愛,恐怕只能是一種假象。張以慶經常在片子當中出現一個孩子獨處的場景,教室外面陽光明媚,但是在那綠色油牆的教室裡面卻有一種冰冷的孤獨。很多孩子都是以一種個人的方式存在著,盡管很多時候他們常常會給人一種群體活動的錯覺。午睡結束之後,會有一個孩子慢慢地穿著衣服,或者是系著鞋帶,他們以這樣的方式有意無意的掉隊了,最終在自己的努力中掙扎,走的時候也許會若無其事地打個噴嚏。都與他人無關。所以即使是在幼兒園裡面,我們都還只是一個人。 這種獨處讓我們都會感到孤獨,劇照當中的那個女孩子在片子開頭哭得梨花帶雨,背景音樂是《茉莉花》,幼兒園的門把孩子們和這個世界隔開,讓他們只能透過院門向外張望。他們希望從那門縫裡面看到什麼呢,只有每一個孩子自己才知道,而往往等到他們長大之後,又會將這一切忘記,然後把自己的孩子也送進幼兒園。片子當中那個等著父母來接自己回去的孩子,看得我非常揪心,他總是不停地在幼兒園的前門後門張望,每一分鍾都顯得充滿期待卻又焦躁不安。孩子們在這一時刻是柔弱的,我見猶憐。 也許我們把孩子的想法看得太簡單,但是對於這個社會上的很多事情,他們門兒清著呢。最經典的莫過於他們對美伊戰爭的評價,所謂的國家之間的恩恩怨怨,其實就和小孩子打架沒什麼本質區別。但是孩子又畢竟只是孩子,對於曾經帶著這個民族無限傷痛的日本人,他們的仇恨又顯得有點盲目和糊塗。但是即使是成人,又有幾個真的是成熟的?所以我們無法苛求孩子。 除了幼兒園當中的影像,很多孩子的訪問被穿插在片子當中,他們狡猾地在那裡笑著,不願意透露自己心中的秘密,顯得真實而又可愛。他們用稚嫩的聲音心算著數學,練習著「八百標兵」的順口溜,他們有的時候會因為能力不足而答不上來,有的時候偏著腦袋卻說出了比大人還要專業的答案。 在這個沒有童年的時代,三歲的孩子們已經長大了。也許用一種悲哀的眼光來看《幼兒園》的我,是有點偏激的,但是我還是深深被那些孩子們感動了。孩子們只有孩子們自己的純凈,他們身上的污點都來自於我們這些成人的玷污。我曾經認為,應該讓博士去教育幼兒,但是中國總是用分數劃分教師的檔次,而事實上大學的教育並不能將我們改變多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藐視教育的能力和可能,但是我後來又認為,只要有一顆愛著孩子、明白孩子的心,其實學歷的高低並不是教育者最主要的問題。 那些都是我們的孩子,也是曾經的我們。將來還會是我們的孩子的孩子。聖埃克蘇佩里說過:「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可惜,只有很少的一些大人記得這一點。)」如果可以的話,真希望幼兒園的故事不再重演,但是這也不過只是一種希望罷了。
③ 放牛班的春天經典影評
這部電影像我們展示了社會底層的學生們的教育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意義,引起了人們對社會上遭遇不幸的少年們的關注,希望我們可以通過教育改變孩子們艱苦的命運。
電影中馬修教師對他的學神旅生們蘊含著滿滿的愛心,但也從來沒有隱藏過自己對學生的失望或者不滿,特別是在某一個學生影響到其他學生,或者在傷害其他學乎慎生時,他都會表現出很憤怒,從來不掩飾自己的情緒。
不過電影也展示了游頃凳馬修老師可愛、人性的一面。
已近不惑的他,見到皮埃爾母親時春心萌動
④ 影單 | 10部最適合父母陪孩子一起看的兒童電影,春天就應該柔軟而天真點
文 | 美媽
來源丨美媽講繪本
世界動畫大師宮崎駿老爺爺曾經說過這樣有一句話:
「我們生活在一個娛樂泛濫的社會里,過剩的娛樂,會使孩子們的知覺淡化,天賦和創造力也會減退。我們的電影創作,就是要刺激那些麻木了的知覺,喚醒沉睡的創造力。我相信一出用心製作的電影將是孩子們學習的好對象。」
在一個個幻想的電影世界裡,孩子們懂得了何為希望、夢想、勇敢、自信、親情、愛與友誼。
在不斷成長中,治癒了內心的創傷,只留下生活中的明媚與美好。
在這里, 美媽推薦了10部適合父母與孩子一起看的兒童電影 ,在這個繁花似錦的春天裡,一起去感受柔軟而天真的美好吧。
1
關於親情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
豆瓣評分
8.0
物質的貧窮不代表精神的貧窮,有著重要的家人在,生命從來不會覺得孤單和困難。
對於小男孩巴克特來說,得到一座巨大的商業工廠遠不如和家人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多少金錢都無法交換。
因為生活的價值不在於怎麼過而是和誰一起過。
而對於巧克力工廠的主人威利 · 旺卡來說,這是一個尋家的旅程,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從與世隔絕,害怕面對父親,到與父親和解,尋得家庭,他已經從原來任性乖僻的小男孩,不斷的成長越加的成熟。
至此,巧克力工廠的巧克力才能真正讓人感受到幸福。
《瘋狂原始人》
豆瓣評分
8.7
影片中的家庭好像就是我們的生活家庭本身一樣,非常的有代入感。
力大無窮的爸爸,漂亮精明的媽媽,嘮嘮叨叨的奶奶,調皮搗蛋的弟弟妹妹,還有特立獨行,總覺得與眾不同想要搞事情的自己。
一家人吵吵鬧鬧,好像總是處理不完的麻煩。可是每天的三餐卻總會一起吃,飯後洗碗的時候總是會互相「謙讓」。好像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瑣事不斷,柴米油鹽醬醋茶,於溫馨的日常中感受歲月靜好。
2
關於友情
《夏洛特的網》
豆瓣評分
7.9
這部電影的原著小說,曾被BBC評為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兒童讀物,電影也於輕松幽默,溫情洋溢中,講述了一個關於友誼的動人故事。
小豬威爾伯遇見了生命中的大危機,它要被農場的主人送到屠宰場去變成聖誕大餐了!在所有的動物都陷入慌亂的時候,小蜘蛛夏洛特卻站出來為小豬許下諾言:」只要有我在,你就不會被吃掉,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簡單的故事,蘊含了無比真摯的感情,凈化了不知多少人的心,想必這份感情也會一直陪伴孩子成長,溫潤他們的一生。
《綠野仙蹤》
豆瓣評分
8.1
一場奇怪的龍卷風將小女孩桃樂絲卷到了迷幻仙境中,在仙女和人們的幫助下,她沿著黃磚路去到綠水晶城找到大魔法師,讓他帶自己回家。
在路上,她遇見了想要頭腦的稻草人、想要一顆心的錫皮人和想要提高膽量的膽小獅子。他們結伴而行,一路上戰勝種種困難艱辛,在同伴的幫助下,終於是如願所得。
傳言里有無窮法力的大魔法師無法幫助他們實現願望,成功的原因卻是來自夥伴間的相互幫助與鼓勵,正如桃樂絲所說,這才是真正偉大的魔法。
3
關於童真
《小飛俠彼得·潘》
豆瓣評分
8.1
「我們都是不想長大的孩子,希望永遠生活在夢幻島上。」
當溫迪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美媽自己也有同樣的感受,夢幻島上的世界充滿了童真,是由鮮花、陽光、星空、精靈和仙子組成的。
電影的主人公小飛俠就是童真的代表,他總是調皮搗蛋,頭發亂糟糟的,但笑容卻是那麼明亮而自信。
夢幻島是他的家,他永遠也不會長大,若是遇見了失去童真的孩子,便會邀請對方來島上玩一趟,飛在大塊大塊的雲朵中間,與可愛的仙女說說話......
《胡桃夾子》
豆瓣評分
8.7
胡桃夾子,就是咬核桃的小人,是孩子們最喜愛的玩具,也是玩具世界裡最勇敢而真誠的騎士。
瑪麗總是在平安夜夢見這么一個世界,放著聖誕樹的客廳變成了無邊無際的夜空,她變成了一個需要與邪惡的老鼠國王斗爭的勇士,從老鼠手中將陷於危難中的玩具世界拯救出來。
一個需要擁有童心才能進入的世界,希望我們的寶貝能夠永存內心的童真與善意。
4
關於愛
《哈爾的移動城堡》
豆瓣評分
9.0
宮崎駿是個極喜歡孩子的人,每看見孩子的笑容,便覺得如珍寶一樣可貴。愛這一詞,有父母的愛,朋友的愛,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當然也包括對他人的愛。
有人說《哈爾的移動城堡》是宮崎駿最嚴肅的作品,其實不然,在孩子的眼裡,他們只看見了生生不息的愛與夢,勇氣和希望。
《機器人總動員》
豆瓣評分
9.3
在這部電影里,只有主人公瓦力是在真正生活的,因為只有他在追求愛。
一個破破舊舊的機器人,他的生活日常就是在地球上整理垃圾,日復一日,他沒有什麼偉大的夢想,只是喜歡看著灰濛蒙的天空,然後在垃圾中尋找生命的綠芽。直到他遇見了EVA,他內心涌現了愛這一詞,穿越了銀河星際。
整部影片沒有什麼台詞,但是卻能在看完以後感動到不能自已。
還記得一個小朋友的影評,他說:「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就想看看星空,那裡有愛與希望。」
5
《獅子王》
關於成長
豆瓣評分
《獅子王》
9.0
生命是什麼?愛是什麼?又何為成長的意義?
這些東西如果用語言和孩子說,實在是太抽象了,不如帶他們看一看《獅子王》吧,也許他們會自己懂得點什麼。
成長的道路總是不容易的,正如小獅子辛巴一樣,雖然經歷了許多的生死考驗,愛與責任的糾結,但最後他還是完成了自己在成長道路中的蛻變過程,在周而不息的自然中體驗出成長的真正意義。
《小王子》
豆瓣評分
8.1
關於這部電影,有兩句印象非常深刻的台詞。
」有些東西,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真切,最本質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她不是一朵普通的玫瑰,她是你的玫瑰,你在這朵玫瑰身上付出了時間,讓她變得無可替代。「
學會用心去看世界與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這是在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兩件事情。
⑤ 電影 看上去很美有關師幼關系的影評
《看上去很美》:一個叫方槍槍的男孩被父親送進幼兒園,從天真活變得狡黠孤僻,最終,「逃」出幼兒園,在鑼鼓喧天里獃獃地望著戴著大紅花興高采烈的從身邊走過的人群。幼兒園對他或許已成為回憶,而對於他的教育生涯這僅僅是個開端。
中國教育美嗎?電影之後看到這個問題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中國教育「一刀切」不講個性、扼殺兒童天性……但我更願意先從社會視角去看中國教育。
首先就說個性,影片的背景應該是改革初期,此前社會過於突出集體,強調一致已是不爭的事實,講求個性恰恰是當時社會所難以接受的,放在這個大框架下,「一刀切」與「個性」不是首要問題。就當時乃至今天在大多數學校,教師管理著龐大的班級,面對的是大多數學生,不準一刀切,必須因材施教,那麼教師的工作與負擔何時是個盡頭。如果真一刀切也就算了,可美其名「一碗水端平」促進教育公平。可影片中一位很有派頭的家長到校看望孩子時,像領導視察般指指點點,老師們則一個個唯唯諾諾,當問及「這孩子(方槍槍)咋沒小紅花」時,馬上就「明天大家都有一朵小紅花」。這種現象荼毒至今,遠甚於「一刀切」,孩子最終會有自主意識,「一刀切」切不斷孩子的成長,而這種另類的「區別對待」給孩子們貼上了無形的標簽並深深影響著今天的教育公平。
剛說到小紅花,則不得不提所謂的「評比」,人們私下裡常說「人比人,氣死人」,可在現實生活與工作中它確有「獎掖先進,激勵後進」的作用,可我們把這些東西強加給那些不諳世事的孩子,其激勵作用或許會大打折扣,至少其負面影響不容忽視。而事實上,我們社會上評比之風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時代再變,不變的是評比,即便是梁山兄弟還排座次呢,後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再近些是空前激烈的競爭壓力,於是就有了標准,條條框框的規矩,別說是教育,社會自身也被這些東西綁架了。
還有一點不可忽視:影片中就四合院改造的幼兒園,近百名學生卻只有一名園長兩名老師,除了床與桌椅,教學娛樂設備寥寥。其條件相對於當時也算不錯。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96年前後(我們那裡農村孩子基本沒有幼兒園可上(現在似乎也是老樣子)),我去了「學前班(算是小學前的緩沖吧)」我也像方槍槍那樣被父親交給老師(卻沒他那麼幸運,要走讀,單程兩公里),當我被領進教室時首先看到的是一根才支起的木柱(後來才知道是防止下雨房屋倒塌),一群小朋友正高興地跺著腳和老師一起把地上新鋪的泥土踩實……總有人不厭其煩地強調「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可當我們經濟上創造舉世矚目的奇跡時,教育支出佔GDP比重百分之四的許諾卻始終是一張空頭支票。老百姓自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當他們勒緊褲腰帶把孩子送進學校是時,孩子們受的教育,是不是讓那些「高度重視」的聽起來很美的人心裡很美?你百般無奈,可大勢如此。
我們可以用新的教育理念指點教育批評社會,可社會確實現實的。如果我們脫離社會環境妄論教育,是不是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所以,從社會視角,不好說也說不出中國教育美不美。當然,我們不能苛責社會,社會畢竟是人的社會,人的要素不可忽視。
先說說我們的教師。人們一再批評中國教育手把手、一刀切、規矩、灌輸……但誰也不能否認中國教育更利於大多數人快速高效地掌握一些基本知識與技能,能過為學生打下較好的基礎。正如:九尺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沒有那一筐土,沒有學會走,就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又談何築九尺台,行萬里路?就像影片里老師教孩子們洗手穿衣服教他們基本禮貌給人道歉,我們是不是也要他們去搞什麼誘導和因材施教呢?問題在於我們對前者太過拘泥了:吃多少飯、穿什麼衣服、什麼時候上廁所之類的事情都要統一,似乎有些吹毛求疵。而後者所關心的如何因材施教誘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實踐能力,不同階段側重有所不同,至少需要學生先有一定的自主意識才有意義,早期教育是磨刀階段,應側重基礎,過於強調誘導啟發,學生獲得的知識是相當有限的,而用更多的時間打基礎則磨刀不誤砍柴工。因而不管人們怎麼批評,中國孩子的早期教育總體上是相對可取的。
在特定的教育體制下,改變教育模式及的可能性不大,作為教師個人因素的教育手段與教育態度確實可以改變的。老師們有他的一套獎懲措施:小紅花,但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孩子們每犯一個「錯誤」就會被扣掉一朵小紅花,就是說做好該做的就會獲得所有小紅花,到後來做作業、考試總習慣打叉,沒有錯就是滿分就是優秀,成了我們的一種思維方式。我們所謂的激勵不是正面的即不是「揚善」而是反面的「懲惡」,似乎很符合中國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好比某些地方政府不謀民生與發展而不惜花大力氣「維穩」,「別給我添亂子就好」,其「產品」放到社會上就多「良民」而少「良材」,就好像我們的教育培育不出希特勒也產生不了愛因斯坦。老師又想出了很多辦法「逼」其就範:拿著大剪刀、扮妖怪「嚇唬」,「威脅」扣小紅花……還有不少一石二鳥的做法:當眾批評,殺雞儆猴,懲前毖後;保持距離,別和他玩,咱孤立他……等等很多看似立竿見影的做法都值得商榷。所以說,我們更應該改進的是教育手段與態度,能不能多一點正面的激勵來點表揚;能不能找到兩全齊美的批評方式既不傷害學生又能改正錯誤;能不能也「不拋棄、不放棄」哪怕他是「差生」?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有時候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他的一生,我們慎重點,好不?
此外,我們也應該看到:幼兒園里老師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小朋友,幫他們擦手、洗澡,蓋好他們的被子,和不少老師一樣他們事無巨細,勢必躬行,其對學生的關懷與責任著實讓人感動。可孩子最終還是要步入社會的,如何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與自理能力?在這所幼兒園老師們是出於責任,而家長又是缺位的又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方槍槍先是與南燕玩病人游戲「打針」「吃葯」最後竟傻傻地望著醫院希望自己生病「不用上幼兒園,爸爸媽媽還會來看我」,而當下農村變空,「留守兒童」也面臨著同樣的境遇——親情的缺失——一種比上不起學更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的狀況。如何在教育過程中營造更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人」的環境,同樣值得深思。
故而,從人的角度,我們也很難說中國的教育不美,畢竟它也有不可抹煞的一面。中國教育美嗎?實在不好說,也沒資格說,但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讓中國教育更美,尤其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
⑥ 《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影評
片方所塑造的熊孩子小猿的有勇有謀,顯然與片方自身在這個檔期上映本片的有勇無謀形成鮮明對比。
影片中小猿用螢火蟲的光輝在雲朵上射出了一輪明月的創意,就像照亮了女孩鈴鐺的心一樣,照亮了整部影片,使觀眾不再追究影片本身對《瘋狂原始人》的臨摹。這是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只是可惜它不是像瘋狂原始人那樣發生在成年男女主人公之間,於是讓兩個人的畫面更加楚楚動人。清純的友情讓月亮的光輝中少了點浪漫的情愫。
如果不是我孤陋寡聞,這應該是一部沒有先期品牌積累的作品,這樣的作品中主人公與寵物的關系是需要重新講述或者重點講述的。比如《長江7號》中你需要重點講講那個外星小生物是怎麼和主人公結為好朋友的,再比如《瘋狂外星人》中你需要花不少筆墨講一講外星人是怎麼來到地球並和主人公相識的。只有《洛克王國》、《口袋妖怪》、《哆啦A夢》這些有游戲、電視動畫或者漫畫作為先驗知識基礎的影片才不用費力描述寵物本身。
影片中的寵物小可看似是一個亮點設計,實際上因為缺乏基礎交代,看得觀眾一頭霧水。它和小猿怎麼認識並結為寵物與主人關系的,它為什麼能突然變大呈現出嚇人模樣,它究竟是一種什麼生物,甚至它為什麼叫小可……這些都不明確。所以觀眾是帶著滿滿的疑問看完的整部影片,帶著潛意識中淺淺的質疑去生硬地接受影片所設計的關於小可的情節,比如它可以裝上翅膀飛等等。
影片大部分時間劇情的平淡如水和總體偏暗的色調,讓觀眾很難集中精力去觀看,更別提去仔細體味影片中人物的情緒。哪怕是開頭抓野豬這樣的動作場面也被描述得充滿靜態,更別提小猿和鈴鐺一段超長時間卻超常無聊的夜間行路劇情了。
蠻力和智慧被影片描繪成兩種非此即彼的事物。原始人的蠻力時代彷彿一定會被智慧所取代。就像《瘋狂原始人》中守舊的思想一定會被創新的思想所顛覆一樣。影片結尾作為照應片頭的又一段抓野豬場面,力圖在描述智慧帶給原始人的轉變。
故事雖然是這么講,但影片卻充滿了簡化處理,讓人真的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原始人的世界,而只是讓觀眾看了一場小孩子拯救大人的表演而已。原始人的社會就是一個長老、幾個壯丁、加一堆小孩嗎,原始人生活的環境就是空曠的原野加野豬和巨鳥兩種動物的世界嗎,即使是野豬,難道它們就是這么任由人欺的萌物嗎?所以雖然影片顯示出一定的誠意,卻無法掩蓋世界觀方面大大的無力。
毫無疑問,《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對標的電影是《瘋狂原始人》,效果還是可以的,畫風相當有中國風,對於小觀眾也有著良好的激勵作用,當然娛樂性是必不可少的。話說石器時代之前的原始人,捕捉動物主要憑借蠻力,本片主人公小猿別出心裁使用網羅,製造困境,幾乎憑借一己之力從技術上提高到無與倫比的境界。雖然這個熊孩子招徠橫禍,幾乎導致部落被團滅,然而正是有了創造性熊孩子的存在,人類才能一次次突破過去的局限,從狩獵技術、分工協作、語言進化、精神生活、城市建設等等諸多方面超越過往,最終實現從第三類猩猩到現代人的質的飛躍。
3D電影《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的故事背景在20萬年以前,金人難以想像那個時代的生存環境,然而小猿和他的小夥伴之間的友誼、伴隨和扶持,卻是從特大城市到鄉村的21世紀少年都能感同身受。為了朋友,小猿必須深入原始森林(與之對比,在現代社會,便是未知的遠方),這一場跋涉歷經坎坷與意外,五彩的花、發光的蟲、怪叫的鳥、漆黑的夜、無底的深谷。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技術有差別,人心無區分,「我是不會丟下我的朋友的!」這一句承諾,任何時代都是極具震撼力的誓言。
在五個小夥伴中,小猿也許是身體素質最差的那一個,然而正是他成為當之無愧的領袖。顯而易見,是智慧和勇敢讓他成為歷史進程中的英雄人物。相信集體力量的小猿,念念不忘「個人力量再強,也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團結協作,奇跡才會發生。」這自然是不錯的正確的格言,然而群眾必須要有領袖,尤其是大歷史的關鍵轉折時刻。具體到原始人社會更是如此,從非洲走出的猿人,在亞歐大陸上分化為N支,絕大多數都難以在一次次的冰期、火山爆發和疾病流行等天災人禍中渡過難關,到現在也依然有環境決定論和主觀能動性的終極之爭。無論如何,任何人成為他自己,都是如此,法國哲學家薩特說「是懦夫使自己變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變成英雄」,《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中的熊孩子小猿,就是保證了種族延續的大英雄,正是他(們)創造的奇跡,成為大寫的人。
計劃生育35年,晚婚晚育35年,熊孩子是必然的存在,也是無數家長和媒體樂意討論的現象,如何養育下一代,怎樣讓他們安全、積極、自由而開心的成長,始終是沒有統一答案的在線課題。小朋友的父母當年,也許就是熊孩子,然而多年的熊孩子熬成家長之後,卻未必願意下一代繼續是熊孩子,或者兩代熊孩子的方式也大不相同。電影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媒介,中國與美國、日本等動畫電影一起構成了藝術想像世界中的「他者的參考」,相信《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已經給了孩子與家長各自的思索,孩子如何保持並發揮自己的優點,在不妨礙他人的前提下自由的成長,家長怎樣去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並保持他們的大方向不偏航。父與子的緣分,是在人生的長河裡相互伴隨一大段,此前與此後,各自是孤帆遠影,彼此是對方的驕傲。你是我的英雄,你是我的傳說。
3D動畫電影《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很特別,影片講述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神奇冒險故事,並且生動展現了人類為何能稱為地球主宰的原因。
按照影片中區域的設定,片中人物生活的區域就是現在的中國北京,片中的人類要面對類似翼龍的生物攻擊,還有在大自然中冒險獲取食物,整個故事生動有趣,算是寓教於樂,適合小孩子觀看。在寒假中有這樣一部適合少年兒童的動畫電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的新奇在於故事設定在舊石器時代,從網上查到的資料來看:舊石器時代(Paleolithic;距今約300萬年~距今約1萬年),以使用打制石器(見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從距今約300萬年前開始,延續到距今1萬年左右止。這個時代在中國電影中基本沒出現過,填補了一個空白。
設定在這個時代也需要一定的勇氣,畢竟那是一個只存在於書本和網路資料的時代,可能有些許石器時代的遺跡能看到,但也看不到太多的實物,總之是一個非常陌生的遠古時代。所以這部動畫電影中設定的環境類似於一個神話時代,片中飛翔的翼龍生物智商非常高,人類也擁有強大的蠻力,這是一個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和自然搏鬥的階段。
人類在自然界中並不是最大力量的生活,為何人類可以統治地球?這就是人類懂得使用工具和利用智商解決問題。這是其他生物所不能具備的。這部電影正好展現了這個蛻變的過程,對於觀影的少年兒童而言,這部電影潛移默化地讓他們懂得人類進化的奇妙過程。
電影中的男主角小猿是一個異類,因為他在當時的人類中不斷使用腦子來解決問題,會思考,會與眾不同。很顯然,這個小猿長大後會是部落的主宰,他一開始使用智商來設計機關捕獵,最初是失敗了,但是讓觀眾看到了利用工具和機關能節省更多的力氣。部落中其他人只會使用蠻力,一次只能捕獲很少的獵物,一開始,他們面對小猿設計的機關是拒絕的。
這其實也展現了一個新的文明和舊有文明接納的過程,同時影片還有非常曲折的故事橋段來展現小猿在森林深處的大冒險,很容易會被小觀眾所接受。《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顯然是有製作續集的計劃,故事還可以發展很遠,舊石器時代的人類不斷成長,也是一種文明發展的展現,可以考慮在續集中加入更多的奇幻元素,這樣會使得小觀眾更加開心。
1月17日《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在北京耀萊成龍國際影城首映,眾多觀眾朋友在現場提前感受了3D動漫電影的魅力。觀影過後,不少走出影廳的媒體記者表示,《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是賀歲檔最適合全家一起觀看的動畫電影。
動畫片《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是一部妙趣橫生的作品,故事發生在距今百萬年前的石器時代,一個在蠻荒大地上堅強生存的人類部落,帶來祖先繁衍生息的曾經:蒼老的長老,粗獷的男人,溫柔的女人,頑皮的孩子,還有那些匪夷所思又數不勝數的奇特動物和植物,構築成了這樣一個似腦洞大開般的異想世界。
片名很有意思,猿創世界,道明了人類世界的本源,是類人猿的演變,才有了逐漸更具智慧更強大的人類,才陸續創造和完整了這個世界,這在歷史學和考古學中,是毋庸置疑的常識。但是,猿是怎樣一步步創造了這個世界,並沒有統一的正確說法,可貴的是,本片給出了相應的答案,那就是影片小主人公常掛在嘴邊,而且也一直身體力行的「靠蠻力是不行的」,就如大人們挨個與野豬搏鬥,逐個擊破,而小猿卻能夠用大網圍堵,一網打盡,智慧成為提高生產力、加速人類文明化產業化進程的利器。
《猿創世界》目測將會成為一個動畫的IP系列存在,而本次公映的內容是「熊孩子部落」,毋庸置疑,那些令人煩討人嫌的熊孩子,將成為本片的主角。所以我們可見,不僅有到處惹禍的小猿,還有他的一干小夥伴們,包括男孩三巨頭「石頭、蝦頭、芋頭」,還有可愛而勇敢的女生鈴鐺,雖然這是一群貪玩又調皮的孩子,但他們卻並非烏合之眾,而是在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的小英豪,不僅去尋找迷失在森林的鈴鐺的父親,而且救回了被大鳥拘禁的全部落的人。
電影很熱鬧,無論是熊孩子們的恣意玩耍,還是幾場與怪蟲、大鳥的驚險戰斗,但熱鬧之處,總有冷靜的思考,寓教於樂在《猿創世界》中顯得格外受用,記憶里影片中的幾句台詞,讓戰台烽印象格外深刻:
其一:「我們是北京猿人的後代!」
這彷彿是一種根正苗紅出身於英雄世家的標榜,也是整個部落的勵志力量所在,小猿雖然頑皮,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出身,知道自己的使命,能在關鍵的時刻給自己信心和鼓勵,這中自勵對觀影的孩子而言,也是莫大的鼓舞,沒有人可以孤立無援的成長,即便當下獨生子女多多,但他們至少在精神世界,應該有正能量的陪伴。
其二:「我是不會丟下我的朋友的!」
這句話很熟悉,相信看過《士兵突擊》的家長們會記憶深刻一句台詞叫「不拋棄,不放棄」,在《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中,這個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貫徹與發揚,不僅僅是之於夥伴,也包括親情,鈴鐺執著的要尋找迷途的父親,一干熊孩子努力的營救被困的大人們,還有徵途中孩子們的互相激勵與扶持,都讓愛的力量充盈整個世界。
其三:「一個人,就算力量再強,也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團結合作,一起努力,奇跡才會發生!」
很明顯,這一句也是小猿的經典「名言」,講得是團結互助的精神,片中也可以看到,幾個小夥伴們一起,群策群力攻克了一道道難關,不僅是這幫「熊孩子」,包括寵物小可,包括那沖天的螢火蟲群,他們都是被團結的力量,在這一程中,各施所長,精心布局,完美搭檔,成長為最強大的團隊。
所以,本片看似一幫玩鬧的小孩子,其實講述的大道理淺顯易見:每個孩子都是英雄,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英雄,也是整個人類的英雄,當一干「熊孩子」拯救了大人,拯救了部落,拯救了世界的時候,相信再也沒有人小看這群「熊孩子」。對當下的家長而言,並不一定非要等等自己的「熊孩子」拯救自己,甚至拯救地球,才開始發現他的勇敢和智慧,而是從現在開始,就放平視線,放下態度,放低角度,來感知並接受來自孩子的每一份美好與成長,因為世界是由一代又一代的熊孩子們在維系更新的。
《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單從片名,就可以簡單窺見影片有趣的故事梗概。猿人,就是我們的祖先,所以故事發生在新石器時代的北京猿人後代身上。「猿創世界」的諧音同「原創世界」,所以故事是有關一個原創、想法、動腦子的.故事。在人類的進化演變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對未知的探索以及沖破陳規的勇氣,So,主人公小猿必定是個與眾不同的帶點別人無法理解的闖禍氣質的孩子。我們叫這樣的孩子,熊孩子。
可是,無數有趣的偉人們告訴我們,熊孩子的世界充滿了無限的想像力和神奇的力量——小時候盯著開水壺發呆的瓦特發明了蒸汽機,開啟了影響深遠的工業大革命;在樹下休息的牛頓被蘋果砸到,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而世界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也曾做過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實驗。就如同善於動腦筋,卻不為部落所理解的主人公小猿。動畫影片《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就把溫暖的鏡頭對准了調皮搗蛋又頭腦靈活的熊孩子小猿。他是猿人部落中的另類,生活在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崇尚武力,而小猿這個跑也跑不快,吃也吃不多,更別說有力氣的小男孩,卻滿腦子稀奇古怪的想法。他總是想著,一定有辦法用簡單的工具,去解脫蠻力的時代。可是,他就是那個時期,人們無法理解的改革者,就如同在大人眼中,永遠無法理解孩子的世界裡是多麼的無拘無束、充滿奇幻的想像。但當他用自己的智慧繞過石頭、芋頭、蝦頭這些小夥伴的阻礙,帶著鈴鐺通往大森林,開啟冒險之旅,鈴鐺終於解開了小猿的困局。
什麼才是小猿的「困局」?是溝通,當這些熊孩子只顧自己玩鬧的時候,卻缺少了與部落長老們溝通。要知道,熊孩子頭腦靈活,但好辦法的實施卻需要部落的人們一起完善、實施。
很喜歡影片中那些好玩搞笑的小夥伴,帶著現代網路語言的幽默,很接地氣。影片中對於大森林深處的特效製作也很贊,打開大森林裡入口,就彷彿進入的了另外的神秘世界,五彩斑斕的植物和暗藏著的危機四伏都讓人進入了別樣的感官體驗。尤其是復仇的大鳥來到布滿野獸頭骨和象牙的谷底,美好而肅殺的對沖讓小朋友們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這部好玩的「合家歡」動畫電影,也許是寒假檔最合適家長和孩子一起交流的影片之一了。畫面精良,但沒有一般動畫電影的低幼感。影片主題直切成人世界中最頭腦風暴的話題—原創。創新。
或許我們的創新帶著很強的功利目的,但在孩子們眼中,他們的世界充滿了好奇。無論什麼時候,都請尊重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讓每個孩子都在課堂之外「熊」起來。熊孩子才能創造五彩斑斕的新未來。
《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是一部充滿勇氣以及奇幻想像力的動畫電影,很適合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去影院來場寒假「合家歡」,讓大人們明白尊重孩子的創意多麼重要,因為那些看似遙遠到不可思議的「怪點子」有可能就蘊涵著改變未來世界的力量。
所以,熊孩子的世界你別猜,反正猜來猜去你也猜不明白!
新年伊始,製作精良的國產動畫片可謂是一部接一部,而近期最值得一看的非《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莫屬。氛圍歡騰熱鬧,絕無冷場,相信會令大人愛看,小孩喜歡。
這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它是以石器時代的原始人中的幾個熊孩子為主角,以他們為尋找其中一個孩子鈴鐺的父親而深入森林探險的經歷為主線,講述了一個關於尋回勇氣和愛的成長歷險故事。全片的風格可以視為國產動畫版的《瘋狂原始人》,主角的人物設置又有點像《馴龍高手》,不過故事卻是絕對的原創,而且在題材的選擇和背景的設置上也令人眼前一亮。
近幾年國產動畫片製作發展迅猛,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勝前些年,題材也豐富多樣,不過像《猿創世界》這般正式以熊孩子為主角的動畫片還是首部。而且雖然背景是石器時代,但是人物的思維方式以及言行舉止和當代人沒有太大分別,尤其是小男主人公小猿,他總有些腦洞大開的奇思妙想,又喜歡創造發明,平日里最不屑循規蹈矩,故而經常惹事生非,闖禍不斷,是個讓人頭疼不已的熊孩子的典型代表。片頭他設計誘捕野豬群的過程就令他調皮搗蛋、不愛按常理出牌的鬼馬性格初現端倪,之後煽動小女漢子鈴鐺同他一起前往森林尋父以及後續的森林探險等一連串事情更是讓他「熊孩子」的形象鮮活飽滿、呼之欲出。而身手敏捷、內心柔弱的鈴鐺、吃貨芋頭、大力士石頭、飛毛腿蝦頭雖然看似比起小猿相對聽話,實則一個個也都不是省油的燈,莽撞冒失起來,也頗令人頭疼。然而正是這一群熊孩子,在部落陷入危機時,與小猿等人一起組成小英雄團隊並各展所長,並結合團隊的力量拯救了部落。
由此可見,只要教育引導得宜,昔日令人頭疼、使人抓狂的熊孩子也能成為令家長驕傲、令親朋誇贊的「別人家的孩子」。而這一啟示,無疑是給所有觀影的熊孩子的家長的一劑強心針,而該如何教育引導,則正是這部堪稱熊孩子成長啟示錄的動畫電影寓教於樂之處。換句話說,小朋友們看此片,多是圖個熱鬧新鮮,未必會深思多慮;而成人家長看此片,每次看到小猿闖禍之時,其實都值得深思:小猿的惹事生非固然讓人頭疼,可是他一系列的行為背後,亦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其實值得肯定。還是以他設計誘捕野豬群的事情為例,因為他的小發明選材用料上的疏忽和擅自行動,導致整個部落都陷入了食物危機,這一事件他難辭其咎,但他的發明以及誘敵深入、請君入瓮的捕獵戰略卻頗有可取之處。只要運用得宜,不費一兵一卒,僅憑一隻寵物「大可」,便可輕松完成整個部落一個冬天的狩獵任務。
說到「大可」,就不得不誇贊此片幕後製作團隊的製作功力。雖然小猿、鈴鐺等其他角色都非常生動可愛,但全片最吸引人眼球的「萌主」卻是小猿身邊那隻名叫「大可」的寵物。其外形本就足以我見猶憐,再加上他有諸如變身巨頭怪、能駕駛簡易飛船、快速啃噬物品等多種特殊技能,更是令人眼界大開!回頭片方若推出片中主要角色的玩具公仔衍生品,相信它這款絕對最令人愛不釋手!
每一個熊孩子都會長大,而他們的成長道路是否健康正確,則主要依靠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引導。看一部《猿創世界》也許改變不了太多事情,但是如果能讓家長和老師意識到需要更多挖掘孩子們身上的優點和長處,感受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點滴美好,那麼這部電影就值得一看。
「我是不會丟下我的朋友的!」
這句話是熊孩子小猿說的。此時,來自史前猿人部落自以為是的天才小猿正施實一場史無前例的營救計劃。當然,在這場深入未知森林尋找族人的探險之旅中,小猿和他的熊孩子同伴們會遇到會發光的蟲子,會遇到可怕的大鳥,會深入死亡谷底,面對險途,他們真的能創造奇跡嗎?
作為一部反映熊孩子友誼與親情陪伴的3D原創動畫片,《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以勵志、溫情為主基調,用2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部落生活,講述了原始人在冒險中尋找勇氣和愛的故事。之所謂,愛意滿懷,親情無限。
就本質而言,《猿創世界》其實是一部有關愛與成長的動畫片。影片中共涉及5個生活在舊石器時代的奇葩熊孩子。故事的男主角小猿是整個部落中最弱小的男孩,他骨子裡討厭所謂的規矩或約定俗成的規則,熱愛發明,喜歡新生事物。不過,也正由於他的發明無形中打破了所在部落的狩豬計劃,讓好友鈴鐺的父親與整個部落失聯。所在,為了尋找親人,在小猿的策劃下,5個熊孩子和一隻叫大可的原始貓,還有一隻莫名其妙似乎總也吃不飽到處管人叫媽媽的小怪鳥,集體踏上了冒險之旅。
影片中,無時不刻彌漫著輕快活潑的氣氛,在豐富且不乏想像力的劇情中,既有俏皮話又汪乏格言警句。譬如,影片剛一開始,無論是吸前猿人部落那個白鬍子老酋長,還是女主角鈴鐺,都有意無意地嘴裡蹦出一句台詞「我們是北京猿人的後代!」這種感覺,乍聽起來,讓人會心一笑,似乎,這種語境很有「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的意思。似乎,在影片中,創作者總有意無意地提點觀眾:這部影片本就是一部原創作品,而且,絕對中國製造!
身為片中男主,小猿本人比較偏愛以下這句勵志名言:「一個人,就算力量再強,也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團結合作,一起努力,奇跡才會發生!」所以,每次遇到危險,眾人孤立無援時,小猿總會用這句話鼓舞士氣,當然,如你所料,歷經一系列險境之後,他們終於創造了奇跡,成為族人心中的英雄。
就色調來說,整部影片不乏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天空之城》、《螢火蟲之墓》森林動畫的風格,但更多的還是中國原創動畫的特質。憑心而論,這部動畫劇情並不復雜,無外乎一群熊孩子穿越叢林尋找親人的故事,不過,如果你用心看的話,就不難發現這部動畫很有力量性。影片節奏、場景設置甚至音樂的插入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可以說,每一楨都還情誼滿懷,讓人內心倍感溫暖。
更有趣的是,細數影片中的人物,無論是小猿、鈴鐺、大可,還是芋頭、石頭和蝦頭,盡管這些熊孩子或原始貓有的任性、有的自以為是、有的內心柔弱,但這些角色里沒有人是壞蛋。到了故事最後,面對重重磨難,他們義無反顧地站在了一起。而之於親人和每一個介入者,最後都得到了挽救。甚至,那隻從蛋殼中蹦出來很有「吃貨」精神的小怪鳥,它最終也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綜上,就影片主題來說,《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其實是一部與親情和愛有關的熊孩子成長史。這部成長史旨在告訴我們兩個顛撲不破愛的真理:其一,有一種溫暖叫陪伴,此外就是每個孩子都是超級英雄。
當《瘋狂原始人》上映時,我們感嘆外國人做動畫真的是要技術有技術,要故事有故事,是真正的合家歡;當《大聖歸來》上映時,我們更加感嘆國漫雄起,中國人自己的動畫片也可以媲美老外。好的動畫片永遠不止是炫技術,故事才是根本,技術只是輔助。筆者日前看了動畫片《猿創世界》的首映,再次印證動畫片成功之根本——故事為主,技術為輔。
《猿創世界之熊孩子部落》可稱為中國版的「瘋狂原始人」,它直擊中國人由猿而來的進化之根本,以勵志、溫情為主基調,故事背景為20萬年前的原始部落,講述了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在冒險中找回勇氣和愛的故事。自以為是的天才小猿,擾亂了部落一年一度的狩獵。為了部落的生計,爸爸們不得不深入未知的森林追捕獵物。然而傳說中可怕的蟲子,讓爸爸們潰不成軍,女漢子鈴鐺的爸爸甚至未能回到部落。為了證明自己,小猿不顧部落的禁令、長老的嚴規、夥伴們的阻撓,毅然決然帶著鈴鐺沖向了森林。這樣的故事無論孩童還是大人都會找到吸引點,這樣就擺脫國產動畫低齡化的通病。
技術為動畫添彩:
《猿創世界》從技術上講,它代表著國產動畫技術的最前沿,出品方福州神畫時代數碼有限公司是一個擁有超過四百名員工的多元化、多領域的文化產業集團,技術是他們的強項。而從影片故事來講,劇本曾獲得杭州國際動漫節金猴獎「最具潛力劇本」提名以及「最具潛力動畫電影提名」。
影片中奇妙的森林,美麗的風景,神秘的動物,珍稀的植物,同時也有兇猛的野獸,以及光怪陸離的奇怪事件,再加上近身感極強的3D環境營造,能令觀眾恍若置身於石器時代的大森林,迎來一場腦洞大開的原始社會旅行,也是人生的一次美妙經歷。
人物凸顯影片魅力:
電影中人物的造型和藹可親,古靈精怪的男主角小猿,活潑可愛的女主角鈴鐺,以及胖胖的石頭、瘦瘦的芋頭,還有萌爆了的寵物大可,都散發著令人無法拒絕的魅力一群令人愛恨交加的「熊孩子」,他們調皮搗蛋無所不能,卻帶來一系列的爆笑故事,增加了動畫片的娛樂性。
好故事啟迪孩童成長:
電影不是說教,但好故事足夠啟迪人生。《猿創世界》講得是團結互助的精神,幾個爭強好勝的小夥伴們一起,群策群力攻克了一道道難關,片中的寵物小可和那沖天的螢火蟲群,他們都是被團結的力量,在這一程中,各施所長,精心布局,完美搭檔,成長為最強大的團隊。本片並沒有忘記「寓教於樂」的功能性所在,用全片的一個個小的橋段,潛移默化在帶領孩子們明辨是非,探尋人生腳步的一系列正確答案,對於孩子而言,這是一堂生動的成長課。
國產動畫需要像《大聖歸來》和《猿創世界》這樣本土故事再升華的經典之作,更需要動畫人對國漫雄起有著極大的信心和動力。當我們自己的故事和技術能夠完美融合於動畫作品之中,我們何懼皮克斯、迪斯尼?
⑦ 電影看上去很美觀後感1000字作文
電影看上去很美觀後感
一座用美麗的古建築改造成的幼兒園,一群天真活潑可愛的小孩,一些認真負責的漂亮老師,孩子們在陽光下盡情的玩耍……這一切,看上去多美啊!
《看上去很美》這部影片真實地再現了我們的教育,在那樣一種教育體制下,兒童的性格被扭曲,天性被磨滅,一個個都成了成人的附庸,聽話成了好孩子的標准。
看到這部影片,就像看到自己的平時的工作。其實,不應該只是老師,還有大多數的父母們,孩子們都對影片里的鏡頭不陌生。它就發生在我們周圍。影片最讓我感到心痛的是他在幼兒園從未得到過老師的認可和肯定,他和班上的小女孩玩打針的游戲,被老師認為他在占女孩子便宜,不讓其他同學和他玩,他不會穿脫-衣服,不僅得不到老師的幫助,反而被老師嘲笑諷刺,在老師眼裡他是一個沒用的孩子。由於長時間得不到老師的認可和一般小朋友該擁有的友誼,後來導致他變成了一個正真的問題小孩,在學校和同學打架,上課一個人跑出去玩,最後園長對他說:「幼兒園是你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的一段時間,你不珍惜,一旦錯過了就永遠也回不去了。」然後對他的處罰竟然是把它關在一個黑屋子裡不準他出來。
本該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童年,在這部電影里童年卻成了寂寞的表白,用鏡頭語言述說著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成長的無奈。本該是和眾多小朋友一些快樂的度過的童年,到了那裡卻讓童年不再是我們以為的那麼沒煩惱。
小主人公方槍槍是個好可愛的小男孩,他大大的腦袋,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一看就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在那種全方面封閉的幼兒園中,他的天真,好奇,全被幼兒園的制度漸漸毀滅。在幼兒園中,一切都是統一的,甚至連拉屎撒尿都要規定時間。而方槍槍從一開始就游離於制度之外,敢於挑戰老師的權威!
而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雖然小,但他們是獨立的個體的人。他們對長輩們,師長們的話是有篩選和鑒別的。一般來說,每個孩子起先都是有把事做好的良好願望的。像方槍槍,他在剛到幼兒園時,是期望得到小紅花的。那麼我們就應該及時鼓勵,及時強化。要把「小紅花」這個強化物用好。這樣,方槍槍一定會進步。
影片多次有方槍槍想得到小紅花的情節。記得小時候,我也拿到過很多小紅花,那時覺得能拿到小紅花簡直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了,真的很在乎。影片中的方槍槍,也想要得到小紅花,可是他越來越發現,能否得到小紅花,和自己的表現,沒有太大的直接關系。例如:方槍槍問老師「自己穿衣服,沒有尿床,飯前洗手了,我為什麼沒有小紅花?」而領導過問有的孩子為什麼一朵小紅花都沒有時,老師馬上就給方槍槍象徵性的貼了一朵!他明白了,自己能否得到小紅花,和自己的表現,沒有太大的直接關系。後來還把撿到的小紅花送人,那時的他已經失去童真了。當他在幼兒園的集體宿舍醒來,他發現自己又尿床了。方槍槍知道自己將再一次得不到老師獎勵的小紅花,他哭,他鬧,他要造反,他是老師眼裡的壞男孩,對於他來說,幼兒園是他面對的第一個完整的社會,也是第一次,他打算用行動去挑戰這個世界。
所以,方槍槍在接下來實行了一系列的「壞活動」.,老師和同學們對於這種行為,簡單的認為是孩子的品質有問題。試想,如果老師在孩子有進步的時候能給他一朵小紅花,在他孤獨時能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在他惹出一系列的「壞事」的時候加以引導,幫助他,鼓勵其他孩子接納他。我想結尾應該是另一個樣子了。這部影片就試著告訴我們,貌似合理而真實的生活中,存在著很多的矛盾。也許有很多像方槍槍這樣的孩子在默默承受著這樣的壓力而無法解救自己。
影片還揭示了老師的一個卑鄙無恥的行為,就是在小朋友們中間散布「方槍槍是壞小孩」的流言,讓所有小朋友都不要和他玩。無知的小朋友是善良的,因為善良,他們信任老師,認同方槍槍是壞小孩的觀點,不和方槍槍一起玩。這同樣也造成了老師扮猩猩後,方槍槍散播謠言說老師是妖怪會吃人,然後晚上所有的小朋友拿出鞋帶系成一條把老師當妖怪捆起來……試想一下,如果老師可以對方槍槍好一點,公平一點,那麼怎麼會在方槍槍幼小的心裡形成老師是妖怪的幻想呢?
作為幼兒園老師,我覺得我們應該努力的去培養幼兒的開放性思維,懂得換位思考,真正的去了解幼兒內心的想法。而不是把幼兒變成一個個沒有思想的附屬品。
電影看上去很美觀後感
在德州紅纓幼兒園的教研活動中,我再次看了《看上去很美》這部影片。在上大學時代我就曾看過這部電影,當時沒有太多的感觸。當我真正的走進幼兒教育這個領域,越向深處了解孩子是再看這部影片一個詞出現在我的腦海里,規則下的孤獨。
影片開始方槍槍在父親的陪伴下被送到這所由李老師帶班的寄宿學校,導演就從孩子的視角來講述這個與現代教育理念形成鮮明對比的故事。在我們現在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的時代再去看上個世紀90年代大背景下的方槍槍所遭遇的有個性張揚到規則約束之下的孤獨和無奈,使我感覺可悲又可笑。
看上去很美,也許是看上去小紅花很美吧,所有的事情都統一在規則的腳步下開展,排隊吃飯排隊上課就連上廁所脫褲子都排隊,在如此規則的要求下完成的統一確實看上去很美,但孩子內心的苦悶,天性的壓抑又有誰來為這份美麗負責呢?
看完這部影片我很慶幸自己沒有被規則蒙上雙眼,自己班裡的張恩齊,蕭羽凡沒有生活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幼兒園,他們兩個和故事裡的方槍槍很相似,慶幸自己沒有像李老師一樣對孩子進行一刀切,沒有用規則來強化要求孩子,慶幸自己沒有變成一個抹殺孩子天性的殺手,慶幸自己的孩子們沒有變成規則的受害者。
現代化的教育要求我們張揚個性,因材施教。故事裡的方槍槍在進入到幼兒園,就被李老師用大剪刀一剪剪斷了方槍槍這些年來的小辮子,看著大大的剪刀在孩子的內心留下的是什麼?老師美曰其名:這是為了你好。看到這一幕我的內心,疚責而懊悔,想到開學的時候,班裡有一名幼兒,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拿著他的抱抱熊。在開始的兩周里我允許,在第三周時,我從他的手裡拿走了,那個對他來講意義不同的抱抱熊,現在想想,孩子可憐的眼神,我當時還美曰其名:「小熊要睡覺了」。但反思自我這又與故事裡面的李老師有什麼不同呢?都是在規則的要求下。沒有給到孩子安全感,和心靈的慰藉。自己在無形中使孩子因規則而在新環境中孤獨。
這份自責也在要求我要因材施教。根據孩子的個性來進行生活教育和引導。給予孩子釋放的天性。減少我們的過度干預更不可以一刀切,所有的事都統一,是現在的孩子在受規則和教師的壓抑,是我們和孩子平等,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像影片的設計一樣,我們也以孩子的角度來觀察了解孩子,是孩子做規則的主人和老師孩子一起創建規則。讓這種規則下孤獨遠離孩子,營造平等、自由的活動氛圍。
電影看上去很美觀後感
周一晚上觀看了《看上去很美》這部電影,對我感觸很大。熒屏上演員的表現,孩子們的表現在生活中也有所表現,在這個行業中,以前沒有認為自己有多麼偉大,也沒有真正領悟到幼教事業的重要性,通過這部電影,讓我有深刻的反思,在以前的工作中將吸取教訓,防止悲劇的發生,現將電影與實際相結合,做了以下反思:
一、從教師行為禮儀來看,劇中的老師上課抱膀行為不規范,語氣生硬,無法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從道德層面上來看,劇中的教師對家長和幼兒沒有做到公平、公正,以貌取人攀富貴與權勢,從教師精神層面上來看,劇中的老師沒有維護幼兒自尊心,沒有尊重幼兒個性化差異的發展。
二、從教師的教育手段上來看,在處理某一件突發狀況時不問青紅皂白,無憑無據,不問清楚原因便下結論,導致挫敗孩子自尊心。
三、從老師的教育行為上來看,劇中的小男孩因為調皮搗亂,秩序感不強把小男孩關入小黑屋,讓幼兒身心受到恐懼,這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四、從教師的班級管理上來說,要讓所有的幼兒融入集體中,不應該把一位或某幾位幼兒全體孤立,懲罰措施不妥當,應當從問題的根源找答案,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五、要學會贊揚、稱贊小朋友。劇中小男孩一開始只不過是想得到一朵小紅花,而老師只是一味的認為他是壞孩子,沒有在鼓勵中得到個性發展。
六、從教師教育手法上來看,讓幼兒在課堂上記住所學內容,不應該只是死記硬背,機械記憶,應該運用各種教育方法,使課堂合理化,多彩化,提高幼兒學習興趣。
看到劇中結尾,很傷感,也深感壓力責任之大。在以後的工作中,希望自己引以為戒,重視劇中老師犯的錯誤,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用心真真正正的去愛每一位幼兒,希望自己加油!
電影看上去很美觀後感
幼兒園組織老師們看了一部電影《看上去很美》,看完之後,我感到身上的擔子沉重。電影里所呈現的孩子們都很可憐,不管幹什麼事情都要受到老師的束縛,這樣會限制幼兒的思維,讓幼兒喪失自主思考的能力,總是習慣性按照指令去做事,從而全面否定了幼兒的所有思維,對以後幼兒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
電影中的方槍槍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從他的調皮中就能看出來。起初為了一朵小紅花想方設法,經常對著評比欄發呆,後來卻因為某位領導的一句話而得到一朵小紅花。方槍槍在老師的權威下,一步一步走向了迷茫,離開了大家。我覺得這是作為一個老師教育的失敗。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做事風格,我們要學會接納孩子,懂得欣賞孩子,即使他有什麼做的不對的地方,也要用耐心和細心來關注他、幫助他,如果每一個孩子都按照同樣的方式方法去生活,那麼生命也就失去了意義,那麼孩子就不具備創新與想像的能力。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幸福的。老師是一盞指引的明燈,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照亮方向。老師是肥沃的土壤、燦爛的陽光、滋潤的雨露,孩子就是一個小小的種子,這棵小小的種子要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茁壯的成長,必要時要為他遮風擋雨。
老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說話的每一個眼神,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在老師看來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情,可是這件小事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情,甚至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
電影中的老師不顧及孩子的探索空間,執意要求孩子按照那種死板的教學方式來教學,使孩子的心靈受到了創傷,給孩子的成長留下了陰影。
老師與孩子應該平等相處。游戲中可以與孩子們共同玩,使自己融入他們其中的一員,教學中與他們溝通、分享、共同成長。日常的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展示自我的機會,鍛煉幼兒的自信,提升幼兒的創新能力,培養幼兒用腦的習慣。讓我們用愛去呵護、去幫助他們,讓我們的愛不只是看上去很美,更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成長、愛的付出,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真正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
電影看上去很美觀後感
剛剛觀看了《看上去很美》,有一種很想哭的沖動,我們的教育,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教成了一個「壞孩子」,我真的很心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請耐心看看方槍槍,在我們身邊,在我們自己教育中,有沒有方槍槍呢?每一位家長,請耐心看看方槍槍,我們滿懷希望的將孩子送到學校,我們的孩子有沒有被教育成方槍槍呢?
男孩方槍槍!這是他第一次和外面的世界交手——幼兒園。這個令他有點抗拒又有點好奇的地方,有種同一的標准正統治著所有的小夥伴們,那就是貼在每個人名字後面的——小紅花。
方槍槍憤怒了:不會自己穿衣服就得不到小紅花嗎?尿床是我自己能控制的嗎?這是什麼狗屁道理?方槍槍梗起脖子來,沖著世界嚎啕大哭。他孤獨啊,他不懂這世界的規則,然而漸漸的他發現,在周圍的小生命中,有一種忽高忽低卻自有奔放的情感,在那個靈魂主宰的內心世界,他無拘無束。
方槍槍開始散發自己的生命力了,他脫下女孩的褲子給小屁屁打針,把小紅花當成禮物送給她鍾情的女孩……「老師是吃人的妖怪!」方槍槍把這個巨大的秘密告訴了她,她又告訴了他,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沒有睡覺的孩子們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行動……
⑧ 紅崖村的孩子們觀後感怎麼寫
今天,我在學校看了一部《紅岩村的孩子們》的電影,這個故事發生在抗日時期,是一部宣傳愛國教育的電影,看了讓我受益匪淺。
這部電影描寫的故事是這樣的:抗日時期,鐵蛋的媽被日本人害死,讓鐵蛋及他的朋友立下「精忠報國」的信念,為了讓抗日前線的戰士得到武器的補給,鐵蛋製作了三百個紅纓槍頭,想盡千方百計,終於將武器送到戰士們手中,讓反圍剿獲得勝利。
電影中,鐵蛋與他的朋友有著精忠報國的信念,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機智,報效祖國,使得反圍剿勝利,為祖國作出重大貢獻,可以說他們非常熱愛祖國。
現如今,香港頻頻暴亂,是因為什麼呢?就是有許多人不愛國。而據統計,暴亂者一般都是年青人,為什麼年輕人要施暴呢?是因為他們缺少愛國理念,缺少愛國教育,心中沒有國。作為學校、父母應當將他們引入正道。
不過也有好的一面,在澳門濠江中學有一位校長杜嵐,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那天,在學校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
在日後每年的10月1日堅持升國旗,當時澳門尚未回到祖國懷抱,杜嵐扛著別人的冷嘲熱諷,給學生貫徹愛國理念,一位身在異地,卻仍記得祖國的人,可謂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呀!
通過觀看電影,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香港應該在教育學生這一方面必須進行加強教育,教育他們從小熱愛祖國,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祖國不僅要把香港奪回來,更要把香港人民的心奪回來。
我相信,只要愛國人士齊心協力,香港一定能將暴亂平復,讓香港人民過上安穩生活,讓祖國能一直向前邁進,讓一國兩制這門艘戰艦能劈波折浪,勇往直前。
觀後感寫作技巧:
1、簡述原文內容。
可以先交代所讀書或文章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提出自己的觀點作好鋪墊。
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盡量不要大段地敘述所讀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自己的基本觀點。
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觀點句表述的是文章的中心觀點,它在文中的位置是靈活的,可以在篇首開門見山,也可在篇末深化主題。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並注重聯系實際。
讀後感的重點部分是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這樣比較有說服力。
4、把握好「讀」與「感」的關系。
首先,先「讀」而後「感」。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⑨ 中學生教育類電影觀後感
影片給我的感覺來說非常棒,場景真實,情節連貫,全程無尿點。由於電影是真實事件改編,所以在看電影的時候會想這些橋段是不是真的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過。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 教育 類電影 觀後感 ,歡迎查閱。
教育類電影觀後感1
那天去看了《銀河補習班》。
影片中鄧超演的爸爸,是一位橋梁設計師,有妻有子。因為設計了城市大橋,爸爸成為20-- 年奧運會火炬手。就在距離火炬傳遞五分鍾,爸爸還在給兒子用 足球 改做地球儀。父愛,從開始就在蔓延。
爸爸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拿著火炬,自豪感洋溢在臉上。突然,大橋坍塌了!爸爸的設計出了問題,他從城市英雄成為過街老鼠。
爸爸進了監獄,媽媽跟爸爸在獄中辦理離婚手續。兒子跟媽媽和繼父生活,進了寄宿學校。七年後爸爸出獄,得知兒子要被學校開除,他跟校長打賭,不讓兒子住宿,自己給兒子補習,如果兒子成績成為級部第十名,學校就答應不開除兒子學籍。
像所有單身帶孩子的父母一樣,爸爸付出的艱辛有目共睹。只是作為一個出獄人員,生活更多了一些不易。他為了和兒子的生活,去工地做民工,去賣血。甚至,為了保護兒子被不良青年打傷。兒子看到爸爸那麼勇敢,用紙條寫下:爸爸,像你一樣勇敢!不放棄
兒子愛上航天,想去看一場航模展。他不顧教導主任反對,從學校偷偷帶出兒子,一邊旅遊,一邊給兒子補課。航展的最後一天到達現場,卻沒票不能進入。爸爸找了附近山頭,讓兒子從最佳角度看了航展。那一刻,飛機模型呼嘯而過,父子倆歡呼雀躍,滿足幸福。
回來時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爸爸累了,睡在車上。兒子懂得父親累了,下車泡麵時上錯車,父子失散。洪水緊逼,所有人撤退。爸爸哀求武警部隊人員,借用喇叭在風雨中呼喊:兒子,如果你能聽見,請你看看身邊有什麼可以用的東西。動動腦子,爸爸相信你會出來的!爸爸相信你!
兒子聽到了,並且按照爸爸說的做。終於脫險,父子團圓。
爸爸跟主任的打賭贏了,雖然中間有些周折:兒子的 作文 被主任打了零分,爸爸去跟校領導理論,為兒子爭得分數。兒子成績進了前十名。
兒子順利考上熱愛的航天專業。在參加重要項目時被領導提醒不要再有他爸爸上報紙的新聞了。
原來,這些年爸爸一直在為自己的事奔走。當年他的設計沒有問題。是有人偷梁換柱,才出現重大事故。爸爸說過:橋可以坍塌爸爸不能。他幾十次跑法院,被人冷臉冷遇,依然沒有放棄。在兒子入選可以完成航天任務時,他也收到法院的消息,自己的案子有了明路。他一臉的喜悅想跟兒子分享,沒想到兒子卻冷冷地說了一句:爸爸,你的事就那麼重要嗎?這么多年了,還有幾個人記得那件事?咱們可以不折騰了嗎?
爸爸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他說了一句話,刺痛我的心。他說:「這么多年,我的教育是失敗的。」他默默收好行李離開。邊走邊跟兒子說:以後你跟別人說起,就說我從進監獄你就跟我沒有關系了。
我想,影院里也許有人聽到這句話,也許沒人在意。也許有人聽到有感覺,也許聽了心裡沒留下什麼痕跡。我卻為這句話心痛不已。父母與孩子,一路走來的付出總以為孩子能懂,父母傾盡所有為孩子圓夢,可有幾個孩子知道父母的夢想是什麼?父母還有哪些沒有實現的願望?或者,父母還有哪些夢想自己實現不了或許你可以幫他們實現?
所謂的孝順是什麼?只是問寒問暖嗎?只是有心無心地陪伴嗎?
爸爸一生背負罪名,想方設法為自己洗脫。兒子大了,卻把爸爸的心病那麼輕描淡寫地一句話帶過,這世間還有什麼比這個不理解更悲涼的事呢?
什麼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真正的陪伴是你的驕傲也是我的驕傲,你的煩惱也是我的煩惱。你的願望我幫你實現,我的肩膀,你一樣可以依靠!
兒子乘火箭出發時,爸爸沒出現。家屬席位空缺。爸爸不願意打擾兒子,怕兒子受影響。飛行中出現意外,太空艙出現問題。兒子隨身帶去爸爸當年為他改制的地球儀。裡面有一張他當年寫給爸爸的紙條:爸爸:像你一樣勇敢,不放棄。他勇敢出艙,排除故障,順利返航。
回來時,爸爸來了。他的頭發白了,背也有些駝。爸爸用一句玩笑冰釋前嫌,父子擁抱。
不好意思,還是劇透了。雖然國產劇有太多詬病,這部電影也同樣褒貶不一。挑毛病的事我不喜歡,我只是看出一個 故事 里極力表達的父愛。對我來講,父愛母愛都是如此。只要有一點能力,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不止有父親,也有母親。一切為了孩子,幾乎是為人父母以後大部分父母的座右銘。只是,只是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被理解,都被善待。都能有人幫著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像當年父母們為了幫孩子實現夢想不惜一切那樣。
願世間所有真愛,都被溫柔以待!
教育類電影觀後感2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式父與子的故事,但又透著點「非中國特色」的意思。
電影從航天員馬飛(白宇 飾)的回憶說起,時間退回到舉國上下大辦亞運會的那一年。男足沖奧、香港回歸、九八洪水、張國榮去世……一首首老歌串起了整部電影。這些極具年代感的元素,讓《銀河補習班》被打上了懷舊電影的標簽。其實,懷舊只是外殼,喜劇也不過是表現方式,父親形象的建立和對畸形教育制度的批判,才是電影的兩條主線。
因為肢體不協調而被老師封了個「缺根弦」稱號的小馬飛,因為自己設計的大橋在通車前坍塌而淪為階下囚的馬皓文(鄧超 飾),兩個主角從一開場就帶著點悲劇色彩,這也讓觀眾為他們之後跌宕起伏的人生捏著把汗。
而導演也很配合地滿足了觀眾的「願望」,讓馬皓文和馬飛這對父子,總是時不時地被命運玩弄,以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方式遭受著磨難,這讓他們短暫的快樂看上去更加彌足珍貴。
一別七年,妻子帶著兒子馬飛改嫁,出獄的馬皓文被千夫所指。父子倆的重逢是在全校的批判大會上,不巧被批判的主角就是馬飛,而見證了全過程的是馬皓文。
以這樣一種尷尬的方式重逢,讓馬飛的氣惱多過興奮。他氣父親沒有如約回來,也氣他差一點錯過了自己的成長。十幾歲的孩子,自尊心比天大,他更氣自己為何會讓父親看到他不好的哪一面。
盡管他可以站在全校面前被教導主任教訓,並且嬉皮笑臉不以為然,但他不能允許自己在父親面前活得如此不優秀、甚至是糟糕。因為這像是一種食言,父親沒有遵守回家的承諾,而他也沒有做到「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應有的樣子。
都說女生會有戀父情節,其實男生又何嘗不是。馬飛對父親的依戀,從小到大,從始至終,都沒有改變過。
大橋坍塌時,他沒有認為父親失敗;父親坐牢,他被廠子里的小孩追打,他沒有埋怨為何攤上這樣的父親。七年,當再次重逢時,他的第一句話是「為什麼不回家」,而不是「都怪你坐牢」。這大概就是全片的溫暖所在,不煽情,卻潤物無聲,就像父愛本來的樣子。
發射升空前記者會上,那個空缺的位置,就像是馬飛心裡的殘念。無論那個人在與不在,他永遠在心裡占據著最重要的位置。
這次,鄧超在片中塑造的父親形象,拋棄了他在喜劇片里一貫的「不正經」。就算橋坍塌,他的人設也全程不崩塌:
替全廠抗下所有罪,有擔當;面對別人的指責、嘲笑不反駁、不解釋;面對老婆改嫁,不鬧騰。
他好像從來都是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唯一的不讓步,就是在對兒子馬飛的教育上。當所有人,甚至馬飛自己都認為自己不行時,他依舊保持著許三多式不拋棄不放棄的樂觀。
他會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影響馬飛;他總告訴馬飛「你可以」,而不是「我是為了你好」。在他的眼中掌握思考的能力,遠比考高分本身重要。快樂學習,快樂玩耍,真正的散養教育。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劇中「唯分數至上」的教導主任這個角色。他頑固守舊,只看分數,而疏於對學生身心的關心,甚至對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在他的世界中,不允許有不優秀存在。所以,他逼瘋了自己的兒子,又在不知不覺中差點將其他孩子逼瘋。他就像是站在馬皓文對立面的一個反面教材。
片中,插播了一段馬飛作文中虛構場景。而教導主任就像是太後身邊的那個太監總管,堅韌而盲目地維護著他所效忠的主子和早就該分崩離析的封建制度。
馬飛從倒數第一的差生變成了航天員,從一個從小就被老師認為「缺根弦」的孩子變成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航天英雄,這無疑是馬皓文和他散養式教育的成功。
有人說馬皓文就像《阿甘正傳》中阿甘的母親,或許吧,正因為如此,他才成了大多數人眼中的異類。
巧的是,在看完《銀河補習班》後剛好又看了另一部電視劇,劇中男主向妻子保證:我的孩子得接受最好的教育。雖然是愛和責任的提現,但這樣的台詞還是有點觸目驚心。好的教育,什麼是好的教育?在重點學校接受教育,取得高分、考上好大學的孩子,就是好的教育、就是成功嗎?就像馬皓文所說:考上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最終目的。可惜,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可以明白這一點。
難得看到鄧超用很「正經」的方式來演繹喜劇,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中有歡笑也有 反思 ,但電影也不可避免地帶著此類電影的一些通病。
馬皓文用一己之力挑戰唯分數至上的教育制度,這可能表達了很多人的心之所向,但除了套路,也讓他的形象顯得過於高大。加上老孟和教導主任這兩個父親形象的襯托,讓馬皓文這個父親更近乎完美,好像除了坐過牢這個污點幾乎無所不能,甚至連坐牢也是遭人陷害、替人頂罪。
而馬飛又絕壁比阿甘聰明得多,這讓他總能在危難中遇到轉機:被困洪水中靠自己想辦法獲救,航天器出問題靠他的機智果敢得以修復。雖然電影盡可能地讓馬飛這個學渣的逆襲變得合理,但劇情中還是疏於對馬飛努力過程的刻畫。這就很容易讓觀眾在為主角成功而感嘆的同時,潛意識認為逆襲是件很容易的事,甚至產生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錯覺。不過,事實並非如此,至少在《銀河補習班》中,主角除了聰明和努力,還是要命運施捨點運氣的。
教育類電影觀後感3
今天看了電影《少年的你》,感觸良多,醞釀了一個晚上的影評,最終決定還是寫一寫。主要從影片內容和演員演繹兩個方面談一談。
從題材上看,這是一個典型的校園欺凌的故事,混合著青春的活力與壓抑。
先來 說說 校園欺凌,個人認為之所以會出現校園欺凌的現象,最根本也是最大的原因在於 家庭教育 。影片中兩個校園欺凌施暴者的家庭教育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在孩子被發現有欺凌別人的行為時,家長第一時間不是認錯道歉,而且替孩子解釋、掩蓋、求情,甚至自己動手打孩子,本身家庭教育的上樑不正,導致了孩子心理出現問題而做出欺凌同學的下樑歪。孩子思想意識的形成大多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養育出一個心靈健康的孩子,影片的兩位男女主角,也都是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而導致各自的心理都存在問題。
最可悲的是,校園欺凌的帶頭施暴者原本在向受害者認錯道歉,受害者已經決定不追究時,卻因為幾句仍然不知悔改、無形中傷害別人的話(主要源自於家庭教育)而激怒受害人,被失手殺死,在最美好的年紀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不得不說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但是家庭教育的因素雖重,但其他方面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學校教育方面的確也存在一些問題,重視學生學習的同時,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否也得到了關注,如何看待和處理校園欺凌問題,如何正確引導和教育學生來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都是學校應該思考的問題。
感觸很深的一個片段是,受害人報警告發施暴者之後,班主任雖然受到了處分,但他依然堅定的告訴受害者,她的做法是對的,受到了傷害就要說出來,尋求大人的幫助,理性反抗,這是一個老師為人師表該說的話。
除了校方,社會上的大人們也要反思,影片中,受害者回答警方「為什麼不相信大人」的質疑時,字字沉重。大人們通常認為校園欺凌不過是孩子之間吵架,認為受害者們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甚至提出「為什麼就欺負你不欺負別人」的質疑。社會的敷衍與冷漠,讓孩子們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讓他們遇到困難不敢向大人求助,只能自己一個人默默支撐,艱難前行。
他們有多無助,就有多絕望,所以受害人反問審訊的懷孕女警官,「這樣的社會,你敢把你的孩子生下來嗎」,這不得不讓我們深刻反思。
當然,還有那些受害人保持沉默的同學們,膽小怯懦,明明都看到了卻不敢說,甚至同學自殺了也不向警察說出實情,他們失去了伸張正義的勇氣,或許也是助推校園欺凌發生的因素,也應該受到譴責。所以當受害人決定報警的時候,天空是雲開霧散的,這才是同學之間相互幫助,伸張正義的正確選擇。
然後來說說青春,影片的名字是「少年的你」,既有設定了事件發生群體的作用,同時也有對影片後半段兩個少年真誠的彼此依靠、互相信任、甘心犧牲的鋪墊。
影片里審訊的女警官向男警官質疑「誰會為別人扛下-- 罪和殺人罪」,男警官說「你我不能,但是他們是少年」,所以這是少年們最單純、最真誠、最可貴的美好。少年,是個沒有利益紛爭的時期,是個沒有個人私心的時期,是個沒有面具偽裝的時期,所以為了他們共同的理想和未來,他們能扛過分開提審,能偽裝-- 殺人,能見面裝作不認識,也能主動自首,彼此救贖,這是少年最動人的情誼,也是成年人最缺少的東西。
從演員演繹上來看,每個角色都被演繹的真實到位。周冬雨不愧是影後,由最初的膽小懦弱,隱忍無助,到後來的主動尋求幫助,為著未來努力,再到最後對小北為她犧牲的痛苦、審訊室撒謊時的強忍絕情、聽說小北被判死刑的假消息時的絕望、自首前去看小北的釋懷,都被她演繹的入木三分。不管是受欺凌時的哭,還是給媽媽打電話強裝堅強的哭,還是小北為她頂罪被抓時候的哭,還是自首去解救小北的哭都帶有極大的感染力。
當然,最驚艷的是千璽弟弟的演技。一直是他的理智粉,好多年了,但是對他的評價總是客觀的,喜歡他的跳舞才華、人品性格,同情他的成長不易、過早成熟,同時也承認他的 唱歌 並不是很出色,之前的演技還有些稚嫩,然而這次他對小北這個角色的詮釋真的是無可挑剔。
或許小北的有些東西就是他自己,人前冷漠嚴肅,內心卻善良火熱,雖受盡生活的磨難,卻依舊保持著對美好的嚮往。被人打時的倔強,對幫助過他的陳念的回報,對被懷疑進警局的玩世不恭,對看到陳念被欺凌時的憤怒,對替陳念頂罪時的欣慰,對得知陳念為了救他去自首時的心疼,他的每個眼神每個表情都讓人產生共鳴,讓人覺得他不再是個偶像,而是一名演員,他不是易烊千璽,而是劉北山。可能是出於「姐姐粉」的粉絲濾鏡,覺得易烊千璽是影片最出彩的演繹。
當然,施暴者魏萊,把一個看似美麗文靜柔弱的小姑娘演繹成一個心靈扭曲的施暴者,自殺的學生胡小蝶,很可愛的一個小女孩對沉默的同伴的控訴,以及其他所有的角色的塑造和演繹都非常成功,他們都用自己最佳的演技在導演的展示下完成了一個完美的影片,也為影片加分很多。
綜上,個人認為,無論從題材還是演員,這部電影都是一部值得一看、應該深思的電影,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不無道理,最後希望社會各界都要重視校園欺凌的問題,盡早預防遏制,也希望影片票房繼續走高!
教育類電影觀後感4
昨天晚上,我去看了正在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話題,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直擊人心。在揪心痛心之餘,也讓我對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影片中,一場高考前夕的校園意外陳念(周冬雨飾)性格內向,是學校里的優等生,努力復習、考上好大學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頭。同班同學的意外墜樓牽扯出一連串不為人知的故事,陳念也被一點點捲入其中…在她最孤獨的時刻,一個叫小北(易烊千璽飾)的少年闖入了她的世界,大多數人的18歲都是明媚、快樂的,而他們卻在18歲這個夏天提前嘗到了成人世界的漠然。一場秘而不宣的「戰斗」正在上演,他們將一起守護少年的尊嚴。其實,現實發生的案件往往更為殘酷和觸目驚心。這其中,給輿論帶來強烈震驚的莫過於20-- 年留美學生暴力群毆折磨同伴長達5個小時,最終兩名主犯被美國檢方判處終身監禁。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被寄予了治本的厚望。從增加學生欺凌及校園性侵的防控與處置 措施 ,到明確學校應當對教職員工、學生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培訓和教育,再到要求根據欺凌行為的性質和嚴重程度予以教育、矯治或者處罰……法律的修訂完善不僅讓處理校園欺凌案件有法可依,避免了以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的做法,也進一步明確了學校、家庭等各方的責任,為治理這一問題提供有力的抓手。現實中,有的家長要麼過於嚴苛、要麼過於放任;有的學校過度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價值觀引導;有的老師把欺凌行為視作孩子間「過分的玩笑」,重視不夠;還有不少影視作品和網路平台充斥著暴力因素,這些都是校園欺凌和暴力滋生的土壤。因此,既要通過教育引導把「踐踏、侮辱他人的紅線不可逾越,否則必付出代價」的觀念種子種在孩子心底,也要家長、學校、政府、社會形成合力,調試好種子成長的環境、剔除可能存在的風險,讓更多的陽光雨露滋潤孩子的心靈。生活中,每個少年的你都需要被呵護,這份呵護來自於社會關注度不斷提高、教育理念不斷轉變、法律制度日益完善。讓我們共同期待未成年人保護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校園欺凌和暴力這一難題得以徹底解決。
教育類電影觀後感5
近日,由易烊千璽、周冬雨主演的校園電影《少年的你》在過去的這個周末火爆全國。高票房的同時,更是在豆瓣評分上達到了8.5分的炸裂口碑。影片真實又大膽地直面校園霸凌主題,講述了一對背景截然不同的少年如何彼此守護、相伴成長的故事,讓人潸然淚下。
近年來,在國內外,校園霸凌從來都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最讓人難受的是,施暴作惡者、被欺凌對象,都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在影片的刻畫中,同學的沉默、家庭的失育、教育體制的冷漠、司法的無力都是造成校園霸凌的直接原因,太過真實的故事呼籲更多的觀眾了解霸凌、關注霸凌,倡導全社會的力量參與進來,貢獻力量,保護少年,保護世界。
防止校園霸凌,要強化家庭監護。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以身作則,向孩子傳達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與孩子溝通,參與孩子的內心生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讓孩子感受家庭的溫暖。
防止校園霸凌,要夯實學校教育。學校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向青少年教授心理學知識,進行心理健康測試等各項途徑,加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要加大對學生道德宣傳教育的力度,通過觀影等活動去感受校園霸凌帶來的傷害,從而降低霸凌的可能性。要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告訴學生校園霸凌對他人的傷害已經構成了侵權行為,嚴重的還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防止校園霸凌,要集聚社會力量。以法律法規前提,積極動員政府、學校、家長、學生以及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和全方位合作,共同重視校園霸凌、共同參與治理校園霸凌,傳達出「反校園霸凌」的強烈信號,切實形成政府統一引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合力。
「或許欺凌將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學校是世界各國防止校園欺凌最有效最前沿的陣地,但校園欺凌不止於校園,當家庭社會法律以及你我他,每一個人都貢獻力量,我們就能保護少年,保護世界。」
教育類電影觀後感6
近日上映的電影《少年的你》已經上映,就得到了一致的好評,影片講述了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彼此守護、相伴成長的故事。影片將少年情感復雜性與成人世界相結合,立足於真實,展現了不一樣氣質的青春世界。監制許月珍透露:「要做到真實感不容易,除了在造型上要求素顏,甚至不惜把演員們『粗糙化』,加入生活質感和生活印記,在劇本打磨上精益求精、拍攝手法上也強調偏向紀實風格。要讓觀眾相信每一個角色都是身邊可信可觸摸的人物,是不能有任何一點不真實和不真誠的。」
正是由於電影在製作過程中的如此真實才引發了對我們真實的生活中所發生的此類暴力事件的關注。
校園欺凌,關繫到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必須高度重視。這是時代的要求、社會進步與教育進步的反映,也是以人為本理念深入確立的表現。
校園欺凌會使一顆顆天真無邪的童心受到無端的傷害。校園欺凌對於學生造成的通常是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長期難消除的陰影。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身心健康發展都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經常受到校園欺凌和暴力侵害的學生整天生活在暴力的陰影下學習成績下降嚴重。甚至有些學生由於受到嚴重傷害,不得不住院治療或者休學,正常的學習也被迫中斷。孩子在學校長期受到欺凌。容易導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受害者很可能。導致其缺乏信心和勇氣。自卑,逃避人群孤僻,偏激。長期得不到校正,可能會形成反社會的人格,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為了避免這結果的發生,學校和各級的教育管理部門也應該加強管理,關注每個孩子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成長。好在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但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和睦相處。不再有欺凌,都能健康成長。為孩子們打造一個美麗的未來世界。
中學生教育類電影觀後感相關 文章 :
★ 中學生最新的愛電影觀後感
★ 安全教育觀後感中學生五篇
★ 中學生電影觀後感範文:電影中的人性
★ 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中學生觀後感心得體會5篇
★ 中學生看影片寫觀後感
★ 中學生鬼吹燈電影觀後感五篇
★ 中學生過年好電影觀後感
★ 中學生忠犬八公的電影觀後感
★ 《中國機長》電影觀後感
★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精彩5篇
⑩ 讀書孩子的電影觀後感
整篇電影氣氛凝重,鏡像朴實,沒有一丁點喜悅的空間氣息。下面是我整理的讀書孩子的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完影片,我有很多話想跟孩子們說。幸福平安,一帆風順不過是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嚮往罷了。王子不想落難但終歸還是有落難的王子,生活中總免不了風雨相伴。宋代文學家蘇軾就曾感嘆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風雨無法躲避。
當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時,當我們當中的你我也成了留守兒童時,我們要能經受住內心的孤獨,學會堅強,學會自立。人生的溝坎一道又一道,每一道溝溝坎坎我們無法坐等別人的救助。因此,只有心靈的自我救贖才能真正拯救自己,人有時得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活下去。爺爺離世後,年僅九歲的開開為了能繼續念書,獨自留在山村,就著涼水和小膽兒一起吃干饅頭,趴在台階上做練習。
此情此景怎不讓人淚流滿面?生活中,每一個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都令我們感動,那是因為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們沒有倒下,沒有逃避,他們都做出了人生最佳的選擇: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的一份重擔,照顧著比自己更需要照顧的親人,維系著家庭,成為一個個破碎家庭的頂樑柱。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堅忍不拔的精神,勇於擔當的精神,使他們的人生更燦爛,使他們的生命更美麗。也許,這段苦難的人生經歷就是他們一生當中最寶貴的財富。多少年以後,當他們回首這段往事的時候,苦難的經歷會成為他們最美好的回憶。多少年以後,倘使他們再遇到困難時,他們會淡淡一笑:這算什麼!
現在,有許多孩子由於缺少生活的磨礪,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幸福,什麼叫感恩。在他們的思想意識中,爸爸媽媽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一旦哪天爸爸媽媽因為事忙沒為他們盛好飯,拿好換洗衣服,他們就大嚷大叫。試想,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還能指望他們做什麼,他們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獻,他們的肩膀上沒有擔當。他們平時眼高手低,頤指氣使,可一旦遇到一點難事就心灰意冷,甚至做出傻事。最近常有學生跳樓事件見諸報紙網路,其跳樓的原因不過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的心靈太脆弱了。由於缺少生活的磨礪,有些孩子還沒來得及開花就已夭折了,這樣花兒何談燦爛美麗?
現在,我們大多數的的孩子就如溫室中的花兒,他們太脆弱了。開開的經歷也許是一聲春雷,會讓許許多多看過影片的孩子驚醒。日常交談中,我們經常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寒門富教,富門寒教。寒門富教難有成功例子,倒是富門寒教能教出許多勵志的青年。自古英雄多磨難,紈絝從來少偉男。兩千多年前的大哲學家思想家孟子就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磨難是一所最好的大學。生活中當孩子遇到些難事,做父母的不要急著去幫忙解決,要留點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孩子才能堅強起來,成熟起來。長在懸崖上的紅梅無懼天氣嚴寒,雄鷹也要為她獻上最動聽的歌;立在淤泥中的蓮花不懼環境污濁,多少人為之動容折腰。紅梅蓮花,她們的生命何其燦爛。每一個身處困境的人們,請相信只要生命還在,明天一定會有更加美好!願每一個生命都燦爛!
電影里的開開溫良善解人意,這個例子是正面的。留守兒童里,他是問題最少的,他的內心沒有那麼多冷漠,他懂得自律,愛學習,懂得關愛他人,對事物始終保持著積極的一面。爺爺的死對他的打擊很大,那份陪伴和依託沒有了,更確切的說,漫漫的孤獨將更深不見底。父親從外地回來,看著他與狗同食,同寢,內心是愧疚和自責的。現實生活讓我們幾千年的禮儀孝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人在風燭殘年獨自死去,他的臨別贈言里,只有沉痛的牽掛,解不開的心結,這些結盤亘交錯在各個村落,改變了農村的現貌,也改變了傳統觀念里責任替接的順序,他們的死直接沉甸甸地壓在更小的肩膀上,讓他們過早地體驗了生離死別的殘酷。
影片里有個細節,就是開開的媽媽想留下來陪開開,他的爸爸說那城裡那個孩子就沒人照看了,我們要講信用。
為了生活,更多的農村人投身到大城市裡務工,他們可以虧欠自己的雙親,自己的孩子,卻一定要遵守著做人的誠信。這當中既有生活不易的無奈,又有很多農村父母對家庭責任感,對孩子教育重要性的忽略。
電影的結尾是父親在城裡找到學校讓開開得以轉學,但那條狗卻硬生生地被擱置在山村。開開沙啞地喊叫,因為那就是他自己,他知道孤獨寂寞冷清的寒楚,知道被遺棄後無人陪伴的失落。電影以開開追著絕塵而去的客車喊爸爸媽媽開始,以近乎狂暴地抵抗,撕心裂肺地喊小膽結束。兩種分離,都是他內心無法割捨的痛,他甚至願意為了一隻狗繼續留守在家裡,因為在內心最無助的時候,是狗陪伴著他;在缺失愛的時候,是狗給了他心靈上的慰藉;在長夜膽怯的時候,是狗為他壯了膽,他們已經融合在一起,這樣的分離將成為孩子一生的陰影。
看完後,內心很沉重,猶如反復聽見開開爺爺那粗重的咳喘,反復看見開開坐在城裡的教室一次次出神地想著小膽。他的牽掛不會比任何一個成年人少。這部電影真實地再現了「留守」的悲哀,它將成為一個時代的哮喘,只要人一深呼吸就有著胸悶的感覺。電影從人性最渴望的「愛」出發,一點點深入和揭示斷層的愛就像連環,中間一環松動了,愛就松動,心就薄涼。
難道不是嗎?更多的留守問題曝光以後,我們都為之震驚,校園惡性暴力事件,荒村老人屍首風干,我們在震驚之餘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念書的孩子》在呼喚「愛」,父母的愛,老師的愛,鄰里的愛,動物的愛……如果身為父母,身為子女的'人們能夠多從「愛」的角度出發,多一份關心和陪伴,我們定能看見老村新貌,「空村」將不「空心」,「留守」也不再是一個時代的後遺症與象徵詞。
這部電影是講述一個留守兒童的故事。小學生開開的父母都在城裡打工,他在鄉下跟著爺爺生活,但是爺爺年事已高,還是有一天離開了他,因為不想進城,開開開始了一個人面對生活,但是獨自生活哪有那麼簡單呢,他最後還是被爸媽帶到了城市。他必須舍棄掉原本的生活原本的朋友原本的小狗。
我每天中午幾乎都會看今日說法,節目裡面也有一些是留守兒童的故事。鄉下的老人看管小朋友實在是太不容易了,更何況有的是一個老人要看管三個孩子。有的就造成了一些悲劇。還有的雖然安全長大,但是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走上了歪路。對孩子的教育真的是大事,在他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可能這只是家庭的問題,可是在他們長大了以後這就會變成了社會問題。所以在外打工的家長還是要克服困難,陪孩子一起長大給他們足夠的關愛,城市也要給予這些外來務工的人以便利,讓他們的孩子可以比較容易的在城裡上學。
留守兒童確實是個大問題但它絕對不只是這些家長的問題,而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問題。我們要為這些還是更多便利和愛。
電影里講述的是一名叫路開的小男孩和他的爺爺相依為命、路開的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所以路開在鄉下跟著爺爺一起生活、路開有一隻小狗名叫「小膽兒」他們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爺爺生病去世了、路開被爸爸接到城裡去讀書、可路開想把「小膽兒」一起帶去,由於火車上不能攜帶狗狗、路開走的時候沒辦法帶上狗狗、狗狗一路追著路開的車、讓路開非常傷心、哭了一路、到家就發燒了、可嘴裡一直喊著「小膽兒」。
路開來到城裡的學校讀書了、在學校交到了一名叫朱靚的好朋友也是他的同桌。朱靚的爸爸是銀行的行長、朱靚的夢想就是長大了要當上世界銀行行長!路開很想念家裡的狗狗、被朱靚發現了、朱靚問路開是不是沒錢?表示自己可以借錢給他、但是要收取百分之一的利息、路開想了想最後找朱靚借了10塊錢、每天一毛錢的利息、接下來路開把借來的10塊錢拿去買了一張電話卡、每天早上、晚上都要打電話給鄰居艷子叫「小膽兒」接電話給「它」念書。爸爸告訴路開過年帶他回老家看「小膽兒」路開高興的跳了起來。終於到了寒假爸爸帶路開回老家了、路開打電話告訴艷子自己馬上要回家了、艷子和「小膽兒」聽到路開要回來了、早早的來到村口等待、路開下車看見了「小膽兒」飛奔的跑過去深深地把「小膽兒」緊緊的抱在懷里留下眼淚、那一刻我已經知道「小膽兒」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員。時間過得真快、又到了回城的時候、朱靚打電話給路開、說可以把「小膽兒」帶到城裡來、路開好不容易說服了爸爸、爸爸給狗狗做了一個籠子、帶上「小膽兒」一起回到了城裡、朱靚和小胖看見路開和「小膽兒」回來了、高興地一起玩耍起來。路開的夥伴聽說「小膽兒」有學問、跟普通的小狗不一樣。他們每天放學做完作業就帶上好吃的來到路開家帶上「小膽兒」一起玩起來、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小膽兒為了撿一個瓶子跑到馬路中間被車撞了、夥伴們一起把狗狗送到了寵物醫院、醫生告訴路開小狗內臟受損嚴重無法醫治了、路開傷心地大哭起來、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小膽兒是世界上最棒的狗狗!
通過電影我了解到留守兒童和城市孩子的區別、他們有著明顯的對比、農村的孩子純真、善良、朴實。城市的孩子從小就受父母的影響、有自己的思想和夢想!敢做敢當、敢於追求自己的夢想!我最喜歡電影里的朱靚、因為他從小就有夢想、敢於追求夢想。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朱靚這樣的人。
這是一個貧困的家庭,由於爺爺的病,把家裡的積蓄全部花光,讓這個家寒交迫的家庭,雪上加霜。
主人公叫路開,一個普通的小男孩。他有一條忠誠的狗,名叫小膽兒。小膽兒的膽子特小,平時不敢叫喚,但它很聰明,每到交不起電視費而和爺爺讀書的主人讀書時,它便拿起爺爺的鞋子,墊在下面,聽著琅琅達旦的讀書聲。
路開同學讀書錯字連篇,把夫差(chai)讀成了夫差(cha),把許多的正確字給讀錯。可爺爺並不在意,他只和寶貝孫子鞏固再鞏固。
偶爾會響起電話,是被迫在外打工的爸爸,爸爸很欣慰,因為他總能聽到一聲聲「爸爸,我和爺爺在復習」、「爸爸我想你了」、「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
爺爺的病重如泰山,只剩下沒多長時間的爺爺住院了。路開天天往醫院跑,送葯、送水、送飯……他沒有嫌累。但一條晴天霹靂的消息,讓他精神失措——爺爺去世了。
爸爸和媽媽得到消息後,迅速趕回家裡,並帶著路開回到城裡。但那個小膽兒,終於喊了一聲「汪。」它不停的追著車,天真的以為——我一定能找回我的主人!
小時候,跟你關系最好的可能不是你的爸爸媽媽,而是你的爺爺奶奶。小時候,當你摔跤時,他們會過來扶你一把;當你獲得榮耀時他們會以微笑去面對它;當你做錯事情時,他們會以嚴厲的批評來教導你。所以要關愛那些老人們啊!
除了家人,那麼朋友就排在第二位了,朋友可能是你的同學,也有可能是你的小寵物,但是,不管是誰,他們!在你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墮落時,會陪伴你一起走出困境,重拾信心;當你忙碌時,他們會幫你分擔一點勞動!
總之,無論是誰,在他們離開之時,你會傷心難過,甚至掉入萬丈深淵永遠無法出去!
主人公路開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活潑開朗,但有點調皮。開始的時候,主人公路開因為家裡電視機里沒有動畫片,所以厚著臉皮去了鄰居家。因為自己搗亂,所以自己才不好意思的回家了。回到家,爺爺叫開開讀書給他聽,在其中的過程中,開開故意讀錯了幾個多音字,爺爺給他糾錯了他,但是他執意要讀錯,爺爺也束手無策。有一次,小膽兒把開開叫到房間里來,開開看見爺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開開著急了,他立刻撥打了120,幸好挽救了爺爺的生命,這足以證明開開對爺爺的感情!但是死神早已附身在爺爺的身上,又是相同的情景,但是爺爺已經在劫難逃了,爺爺的名字被閻王爺無情的劃了一杠!開開跪在爺爺的墳墓面前,痛哭流涕傷心不已。又再一次說明了開開跟爺爺的感情之深!爺爺死後,家裡只有開開和小膽兒,兩人從此相依為命。他刻苦讀書,成績很好,一直被老師表揚,但是他從來沒有驕傲過。一天,他的父母要把開開接到城裡去讀書。他立馬就和同學,老師道別了,還有那死去的爺爺。車上有規定不允許帶寵物上車,但是開開執意要帶小膽兒走,但是被父親一把攆上了車。車開了,出人意料的是小膽兒一直跟著車跑,跑啊跑啊,但是小膽兒漸漸消失在朦朧的霧中,開開流下了分別痛苦之淚。所以人和動物的感情是外人無法理解的,因此父母應該嘗試著去理解這個奇怪的關系,要不然他們會互相記惦著!
《讀書的孩子》告訴我們要刻苦學習,而且要關心身邊的親人,朋友們,要珍惜與他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今天,我和媽媽去看了一場電影,名叫《孩子·讀書》。
開開進城上學被迫與流浪狗「小膽兒」分離,但這條通人性的小狗與善良的小主人之間的情誼跨越地域阻隔,始終由一根細細的電話線連著。為了讓小膽兒吃飯,開開悄悄地撿廢品湊話費給小膽兒打長途電話。開開可真講情義!春節過後,開開和城裡結識的新朋友終於迎來了進城探親的小膽兒。小膽兒學會了撿廢品,卻不幸出了車禍。開開流著淚給瀕死的小膽兒念起書來……看到這里,我的眼眶也不覺濕潤了。
我養了幾天的倉鼠跑了,我非常難過。開開和陪伴了他多年的小狗分離了,開開一定比我更傷心。我覺得,人和動物之間是有感情的,我們一旦和動物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分離的那一刻,總是非常傷心。當開開乘車離開鄉村時,小膽兒在車後拚命地追著客車;當小膽兒和開開分離時,開開也聲嘶力竭的呼喚著小膽兒,想讓車停下來。
開開的同學們都對他說:「你給狗念書,說明你是一個重情義的人,交朋友就交你這樣的!」於是,開開就有了許多新朋友。這一個情節讓我知道:我們平常也要重情重義,這樣才能交到朋友。
開開的成績很好。老師表揚他,說:「雖然開開才入城不久,但他的成績已經和其他同學差不多了。」開開在背後一定付出了不知多少的艱辛與努力,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在查閱資料;別人玩的時候他在看書;別人睡覺的時候他在讀課文……
我們現在的條件比開開好多了,而人家都那麼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