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七宗罪」講的是什麼
《七宗罪》以罪犯約翰·杜製造的連環殺人案件為線索,從警員沙摩塞和米爾斯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七宗罪」系列謀殺案的故事。
劇情介紹:「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這是天主教教義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城市中發生的連壞殺人案,死者恰好都是犯有這些教義的人。
兇手故弄玄虛的作案手法,令資深冷靜的警員沙摩塞(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飾)和血氣方賣悄剛的新紮警員米爾斯(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飾)都陷入了破案的謎團中。
他們去圖書館研讀但丁的《神曲》,企圖從人間地獄的描繪中找到線索,最後從宗教文學哲學的世界中找到了兇手作案計劃和手段的蛛絲馬跡。
兇手前來投案自首,這令眾人都鬆了一口氣,以為案件就此結束,怎料還是逃不出七宗罪的殺人邏輯,這次兇手瞄準的目標,是那個犯了「憤怒」罪的人。
(1)七宗罪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七旅鏈宗罪》角色介紹:
1,大衛·密爾斯
密爾斯是一位從外地轉調而來的警官,但是對於他所看到的社會亂象,心中仍然保留一絲的正義感,希望能一盡己力,來改善人們的罪惡以及黑暗面,但是他火爆、耐不住性子的急躁個性卻是他的致命傷。
2,威廉·沙摩塞
任職幾十年,擁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對於人性的罪惡,他卻感覺使不上力,多年來的執法,讓他感到對於人們的冷漠與犯罪毫無改善,甚至日趨惡化,在面臨退休的日子裡,他只想盡快離開這個罪惡都市。
3,翠茜·密爾斯
她是密爾斯的妻子。跟密爾斯在高中時期相戀、交往,隨著密爾斯的調職,對於中鎮渣新生活從一開始的期待轉變為失望及沮喪,更甚至因為懷孕而害怕將來小孩子會受到環境影響。
⑵ 《七宗罪》是什麼類型的電影恐怖嗎
屬於 懸疑 類影片情節介紹:「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這是天主教教義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城市中發生的連壞殺人案,死者恰好都是犯有這些教義的人。兇手故弄玄虛的作案手法,令資深冷靜的警員沙摩塞(摩根�6�1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飾)和血氣方剛的新紮警員米爾斯(布拉德�6�1皮特 Brad Pitt 飾)都陷入了破案的謎團中。他們去圖書館研讀但丁的《神曲》,企圖從人間地獄的描繪中找到線索,最後從宗教文學哲學的世界中找到了兇手作案計劃和手段的蛛絲馬跡。兇手前來投案自首,這令眾人都鬆了一口氣,以為案件就此結束,怎料還是逃不出七宗罪的殺人邏輯,這次兇手瞄準的目標,是那個犯了「憤怒」罪的人……
⑶ 《七宗罪》深度解析是什麼
《七宗罪》具備所有一流電影的必備要素,精妙的故事、流暢的結構、復雜的藝術、深刻的哲思,當然,那個石破天驚的結尾使得它超過一流,當之無愧地成為真正的經典。具體如下:
七宗罪的完成,意味著兩次身份的轉變。第一次,約翰的身份,從懲罰者轉變為了犯罪者。第二次,米爾斯的身份,當約翰成為了犯罪者以後,米爾斯也按照約翰所設計地成為了新的懲罰者。當米爾斯實施完懲罰的一瞬間,他也自動變為了犯罪者,而法律背後的公眾則成了新的懲罰者。
暴食,貪婪,懶惰,色慾,驕傲,嫉妒,憤怒。這七種罪行如同跗骨之蛆,存在於每一個人的身上,並不是後天染上的惡習,而是與生俱來的品性。約翰不怕死,甚至渴望死在米爾斯的手裡,他也只想要證明一件事: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的罪過是一樣多的。
在某種程度上,米爾斯和薩默賽特是一個人。米爾斯就像一個人的青年時期,稚嫩無知、沖動莽撞,但是心有理想,堅信正義。薩摩薩特就像一個人的老年時期,經驗豐富、不急不躁,但是認清現實,承認黑暗。
在影片結尾,約翰殺死了翠西的同時,也殺死了這個還沒來到世界的生命。而這個沒來到世界的生命,米爾斯,薩默賽特才構成了完整的生與死的循環。你可以理解為成這樣一種邏輯:對一切無知(未出生的孩子)→相信理想(米爾斯)→屈服現實(薩默賽特)。
也可以理解為這樣的邏輯:熱愛世界(米爾斯)→認清世界(薩默賽特)→放棄世界(未出生的孩子),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這兩對父母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沒有讓他們的後代來到人間。
簡介
《七宗罪》是一部由大衛·芬奇執導,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格溫妮絲·帕特洛、凱文·史派西等人主演的驚悚懸疑片。該片以罪犯約翰·杜製造的連環殺人案件為線索,從警員沙摩塞和米爾斯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七宗罪」系列謀殺案的故事。
1995年該片在美國上映。1996年該片獲得了第5屆MTV電影獎最佳影片等獎項。
⑷ 七宗罪的電影結構是什麼
說到好萊塢電影,多採用經典的三幕式模式。而說到三幕式電影的經典代表,無疑首先會想到由布拉德·皮特(飾Detective David Mills)、摩根·弗里曼(飾Detective Lt. William Somerset)、凱文·史派西(飾John Doe)和格溫妮絲·帕特洛(飾Tracy Mills)主演的電影《七宗罪》。整部電影時長126分鍾,環環相接,扣人心弦。
第三幕,應該是從跟隨John去尋找屍體開始的,兩位偵探荷槍實彈,隨著兇手的指引、駕駛著汽車在空曠的郊外前行。路途中Mills逐漸被瘋狂的John所激怒。
高潮應當是顯而易見的。John讓人七點整送來一個包裹,而包裹里是Mills愛妻Tracy的頭。Mills被兇手激怒,並得知自己懷孕的妻子被殺,極度悲憤。最終他不顧警察的規定,一怒之下殺死了兇手John Doe。在這七宗罪中,John Doe犯了「嫉妒」的罪誡,而Mills觸犯的是「憤怒」。
電影的結局是平靜的,老偵探看著被帶走的Mills,不知道能做什麼。他想到海明威的一句話:「世界是美好的,值得人們為之奮斗。」但他只贊同後半句。
影片中不能忽視的是Tracy這個角色,雖然整部影片中戲份不多,但是幾個鏡頭,就足以展現Mills和Tracy的深厚感情。John正是利用Tracy這個角色,完成了「嫉妒」「憤怒」兩宗罪。John最後告訴Mills他的妻子還懷有身孕,最終擊破了Mills的情緒底線,讓他殺死了John。因此,Tracy正是John的重要工具,在七宗罪的完成中起著極大的作用。
的實例。《七宗罪》採用典型的好萊塢模式——三幕式,不同的是,到達某一點,就毫無先兆地打破了原有的故事結構,讓影片更加撲朔迷離,從而引發了觀眾的不安、好奇和震驚。不得不說,《七宗罪》是三幕式結構電影中的經典之作,也為三幕式電影提供了良好實例。
⑸ 電影七宗罪講了什麼故事
這是一部有濃厚宗教色彩的片子,看到片名,就想起與之相似的《第七封印》。如果說伯格曼在《第七封印》中對信仰的根源和上帝的存在進行了追問和探討,那麼《七宗罪》展示的就是如果丟掉信仰,世界將會怎樣。
影片中的紐約,灰暗、潮濕、骯臟、混亂,接連不斷的命案,簡直就是人間地獄。
開頭是老少兩代警官追查殺人兇手,感覺好像一部偵探片。被殺者的慘象和陰森的作案現場在影片開頭就讓人心理緊張。在案子進行到第三個時,他們突然領悟到兇手是以殺戮的方式進行傳道,在以上帝之名懲罰被天主教認為遭永劫的七種大罪:暴食、貪婪、懶惰、憤怒、驕傲、淫慾、嫉妒。片子的宗教意義也就從這里開始顯現,並在劇情行進中愈加強調,特別是將近影片最後,兇手極力控訴的一段話,他說自己是被上帝選中的,來懲罰那些有罪的人。
影片似乎只是在向世人展示:人性墮落,有罪之人會遭懲罰。這樣片子就有種道德勸誡的警世意味,讓人看後可能反省自身是否有罪。然而,什麼原因讓這些人產生罪惡,讓兇手不可忍受而以上帝之名以殺戮的方式來進行懲戒,影片好像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解釋。是因為信仰的缺失嗎?在西方,啟蒙運動發現了理性,自此,理性被逐漸推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人們的自我意識不斷膨脹,充分肯定了人類的理智,開始蔑視上帝。到了近代,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理性摧毀了宗教信仰精神,認為科學技術萬能的人類覺得理性可以實現一切。不錯,以科學為代表的理性的確推動了西方社會的飛速進步,促其完成了現代化的過程。可是,理性也越來越成為人們束縛自身的枷鎖。依照齊美爾的看法,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諸如效率、計算、守時這些「理性化」的東西,這樣的理性化其實就是一種「物化」,金錢和商業價值成為衡量一切價值的唯一尺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由於金錢的厲害變得日益冷漠。影片中,對現代城市的冷漠現實不斷被展示。比如威廉提到遇到強奸犯的女士不要喊救命要喊救火才會有人關注;受到房東欺騙的大衛和tracy住著一棟不斷受地鐵震顫的房子;房東把被折磨成活鬼的房客當做最好的房客,因為他會定期收到放在郵箱的房租.
老威廉的態度其實就是現代城市人的代表,他對這個世界很是厭惡,在目睹一場街邊的搶劫案後鑽進計程車,司機問他去哪裡,他說:「far far away…I don't know this place any more……。」他選擇的態度是逃避。他這種心理在一次和大衛的酒吧談話中被大衛揭穿,大衛還表示自己不會如此,知道這個世界的罪惡,但仍然堅持下去與它斗爭。威廉沒有反對,他的想法的確如此,他意識到自己也應該積極面對這個世界,不能再逃避,所以他回家後砸掉了那個讓他更感孤獨的鬧表。並且最後警官問他退休後將要去哪裡時,他說:「around,I』ll be around。」可是,大衛的堅持不是盲目樂觀,是因為他有動力有信念,那就是對妻子的愛。片子中,可以看到大衛結束和威廉的內心對話回到家後,抱著妻子說:I love you,very much…但是威廉的堅持就有些不得已,而且僅僅是種個人行為。
這是部絕望的片子,它向人們展示了世界的罪惡和冷漠,但是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避免這種境況的惡化。是保持人性的善和對上帝的皈依嗎?可是片子塑造的擁有美好人性的tracy最後也被兇手殘忍殺害。片中展示的是世界最為陰暗的一面,對於美好光明溫暖的一面完全遮蔽,大衛與tracy的愛情尚且算作這個黑暗底色的一束光線,最後也由於tracy的被殺而消逝。人的出路在哪裡?影片最後老警官威廉援引了海明威的一句話: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and worth fighting for。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這個結尾太沒有說服力,這個世界不是個好世界,如何值得人們去奮斗?
此外,在這個片子中還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波茲曼在《娛樂至死》和《童年的消逝》中反復論述的觀點,新媒介的出現對人們認知世界方式的改變。老少警官威廉和大衛,代表了受不同媒介影響的兩代人。老威廉是在印刷媒介的環境里成長的,他應該出生在20,30年代,那個時代電視還沒有普及。而大衛顯然是看電視長大的一代。所以他們處理案件時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兩種方式。印刷品是有字元構成的,閱讀時需要大腦不斷的解碼、記憶、呼應、總結、抽象,是一個典型的邏輯思維過程,老威廉正是秉承印刷媒介造就的邏輯的、縝密的、深刻的思維方式,善於發現細節,並以此為線索進行邏輯推理,遇到問題甚至會翻閱古典著作,表現了沉著謹慎的偵案風格。電視是光影和聲音組合物,看電視不需要動腦子,人們不費任何力氣就能理解電視上的通俗語言和畫面,從小就看慣圖像偏向視覺體驗的大衛的表現是狂噪、沖動、易怒、油腔滑調、滿嘴臟話,偵案時也是對著幾副現場圖片翻來覆去沒完沒了的看個不停。老威廉給他的幾本但丁的書,被他詛咒並扔進抽屜里。
另外,老威廉去圖書館查資料時,遭遇一撥無所事事的同事。他們整年呆在圖書館,只知道喝酒、打牌,威廉責問他們為什麼不學習知識時,他們自嘲自己有文化,隨即打開唱機,播出的曲子是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在靜謐平和的旋律中,老威廉在思考,他們繼續打牌取樂。先賢的知識高雅的音樂被人們漠視,在這樣的情節中,這個曲子就像文明退化的哀樂。
還有,就是morgan freeman這個老黑人演技實在太棒了,尤其最後回答警官提問退休後將去哪裡,他說「「around,I』ll be around」時的表情和聲音。第一次看見他是在《肖申克的救贖》,當時就覺得他演的那個黑人犯人真特別好。聽說他還演過《冒牌天神》,以後一定找機會看。再有就是pitt啦,狠帥,雖然扮演的年輕警官沖動魯莽。
⑹ 解剖人性電影《七宗罪》,讓警方束手無策的連環殺人案背後真相是什麼
大衛芬奇拍攝的七宗罪,這部電影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影史百部偉大電影中的之一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在這部電影當中的幾大影帝的演技都是非常令人折服的,皮特把一個年輕幹探的英俊瀟灑,狂傲不羈,演繹的十分到位,而著名黑人演員,摩根弗里曼在這部電影當中飾演一位老而迷奸運籌帷幄,又相當有工作經驗的馬上就要退休的幹探,還有就是裡面連環殺手的扮演者,也是一位演技十分出眾的演員,那就是凱文斯派西。
第3個真相就是什麼呢?如果是我們現在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第3個真相其實就是那個時候警方的科技手段太過簡陋,如果像現在這樣警方擁有高科技的偵破手段的話,也許這件連環殺人案早就被輕松的破獲。
⑺ 七宗罪的電影資源,要百度雲的,中文字幕,謝謝
分享鏈接:https://pan..com/share/init?surl=nwVeLdH921-yIWJf9etIIQ
作品相關介紹:《七宗罪》是一部由大衛·芬奇執導,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格溫妮絲·帕特洛、凱文·史派西等人主演的驚悚懸疑片。
該片以罪犯約翰·杜製造的連環殺人案件為線索,從警員沙摩塞和米爾斯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七宗罪」系列謀殺案的故事。1995年該片在美國上映。1996年該片獲得了第5屆MTV電影獎最佳影片等獎項。
⑻ 七宗罪電影有何寓意,結尾有些看不懂啊
最後的畫面:黃昏,威廉獨自站立。對應最後的台詞,就算世界永遠不是美好的,也都值得為之奮斗。黃昏以後的黑暗和必然到來的黎明,必然永久對立。正是如此,威廉在黃昏中的身影,猶如黑暗中的守護者,讓人可以安心在黑暗中奮斗,前行。這也是《七宗罪》最後的精華所在,雖然陰郁充斥全片,希望之光在最後一刻卻如此的溫暖。
七宗罪,其最初是由希臘神學修道士龐義伐草撰出8種損害個人靈性的惡行,包括暴食、色慾、貪婪、傷悲、憤怒、懶惰、妒忌和傲慢。六世紀後期,天主教將8項罪行減至7項,以對愛的違背程度為准則,將自負並歸於傲慢,傷悲歸於懶惰,並加入妒忌,將其順序改為:傲慢、妒忌、憤怒、懶惰、貪婪、暴食及色,欲。
(8)七宗罪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但丁在《神曲》里根據惡行的嚴重性順序排列七宗罪,其次序為:
一)淫慾-不合法禮的性慾,例如通姦。(但丁的標準是「過分愛慕對方」,而這樣便會貶低了神對人們的愛)
二)暴食-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慾、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但丁的觀點是「過分貪圖逸樂」)
三)貪婪-希望佔有比所需更多為之貪婪。(或是以但丁的觀點,貪婪是「過度熱衷於尋求金錢上或權力上的優越」)
四)懶惰-懶惰及浪費時間。(懶惰被宣告為有罪是因為: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補缺失,但應該的事情還沒有做好,對自己是百害而無一利)
均衡:一方比另一方付出更多。(從但丁的神學觀念上去看,懶惰是「未能全心愛上帝,未能全副精神愛上帝,未能全人之心靈愛上帝」-具體來說包括懶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滿足及無責任心)
五)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適當(邪惡的)感覺,復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賦予的權力以外,行使懲罰他人的意欲亦被歸作憤怒。
六)嫉妒-因對方所擁有的資產比自己豐富而心懷怨怒(對自己資產的喜愛變質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擁有者的慾望)
七)傲慢-期望他人注視自己或過度愛好自己。因擁有而感到比其他人優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優秀的存在。
四世紀當時的埃及僧侶伊瓦格里厄斯·泊恩太格司(Evagrius Ponticus),把這些罪行定為八種「致命的激情」(8 deadly passions),而在東正教方面,這些沖動仍然被描述為「致命的激情」,而不是深藏在他們體內的罪孽。而主動迎接這些「激情」或拒絕與這些「激情」對抗的人在正統基督徒道德神學(Orthodox Christian moral theology)方面是被定位成有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