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於電影版的《悟空傳》應該如何進行評價
我個人覺得這部劇相當不錯
孫悟空我想是每個孩子的童年,其實更是我的童年,因為我想的時候基本每個暑假都會西遊記,最崇拜的一直也是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其實後來好多翻拍孫悟空角色的電視劇還有電影,我感覺都不好看,甚至說我覺得看著都很爛。
在這個雄偉的世界裡看得清楚,和盲人摸大象沒什麼兩樣。不過,我們還是要繼續尋找,不管「這是堅強還是倔強」。整個劇情給人一種很緊湊的感覺,不不銜接的也很到位。其實我最覺得贊賞的應該是特效,感覺《悟空傳》的特效真的很贊,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㈡ 《悟空傳》:小說與電影都值得一看,它會告訴你人生最終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電影《悟空傳》是根據小說《悟空傳》改編的,目前根據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小說不在少數,而《悟空傳》這部小說的確是難得的一本好書,小說《悟空傳》之所以能夠吸引成千上萬的讀者,是因為書中真實貼切的少年情懷,師徒四人在冰冷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前行,卻懷著一顆炙熱的心,想要改變世界,消滅剝削以及渴望自由。這種少年情懷感染了絕大多數的年輕讀者,一些老年讀者也回憶起當年的理想而熱淚盈眶,《 悟空傳》作為一本通俗小說,對少年情況作出了最好的詮釋,細細品味,其中真令人回味無窮,思緒萬千。
其實相對於小說而言,電影還是有所不同的。 電影《悟空傳》拋棄小說原作中鬆散的結構方式,採用線性的時間敘事,以孫悟空的「三生三世」為主線;空間主要涉及天界與人界兩個空間,把小說敘事結構改造得極為規整。
孫悟空的第一世是「魔王的故事」,第二世是失去記憶的齊天大聖時期,花果山被天庭視為「規訓與懲罰」之地,對於生存在花果山的普通人來說是黑暗、恐懼彌漫的異質空間,但對於悟空、阿紫、卷簾、楊戩、天蓬等人來說卻是象徵愛情、親情、友情存在的「烏托邦」。
但「烏托邦」終究是一場夢幻,很快慘遭覆滅,他們為所謂「反抗」付出了死亡的代價。卷簾、阿月為救村民被殺,孫悟空帶著怨恨與絕望化為灰燼。第三世孫悟空還原本貌重生,這次的「重生」是拋棄了天界的石心,他得到成長,學會了愛,再次揮動金箍棒是自我覺醒後的勇敢反抗天命,但這反抗的代價是更多的死亡與更大的浩劫,所謂的「反抗」行動帶給他的終究是傲視天地的輕狂亦或是天命難違的無奈絕望,這些情緒加身的孫悟空讓其第三世的形象顯得無比悲局槐壯。
當然最吸引觀眾的可能還是他的個人英雄主義,菩提祖師羨圓告訴他,石心終究是天界之物,要反抗必須要靠自己的力量,這大概也是影片最終所要傳達的思想主題。
影片中無論是對於文化的重釋,還是對於束縛的掙脫等,都以一種具象化與表象化,詮解了文化所具有著的遠超單純臆想的復雜性。 而這其中即包括了刻骨銘心的愛與只能依靠自我救贖方能獲得暫時性解脫的如影相隨般的命運。 而處在極度邊緣化處境中的孫悟空,唯有在針對天機處權威的挑戰中,方能獲得一種邊緣性的逆天改命的象徵性的自我救贖。
實際上,電影《悟空傳》即是充斥著這種不確定性、懷疑、反叛影響的後現代作品。同時,影片還擁有著遠超後現代性的更加強烈的青年亞文化性。該片以中國傳統文學作品《西遊記》為基礎藍本,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人物邊緣性、情節顛覆性、隱喻批判性等非主流文化的闡揚。
這部電影除了結構與主題,最讓人感動應該是悟空這個形象了!
即便面對諸天神魔,孫悟空也沒有退縮過半步,他思索過,回憶過,恐懼過,卻沒有退縮過,以一人之力戰斗著,即便無法實現自身的理想,即便歷盡千辛萬苦最終無所收獲,他也不後悔,這片天地,他來過,愛過,戰斗過。這是戰斗精神淋漓盡致的一種體現,即便努力不能改變一切,也毫無保留地付出,一直到生命的盡頭,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絕望中恰逢生機桐派友,細細思索,仍然令人潸然淚下。
《悟空傳》的少年情懷與戰斗精神在一些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不畏強權,勇於反抗命運,在斗爭中前進,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這便是作者告訴讀者,人生的最終意義。
㈢ 《悟空傳》影評,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這是一部很熱血,製作效果也不錯的《孫悟空》系列電影,對於一個不挑剔的觀眾,我買這個帳,我覺得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
故事簡單點說就是不服天命的孫悟空與掌管天命的天機處的敏棗斗爭,有真性情的阿紫,卷簾,和醒悟前後的天蓬,還有楊戩。從電影開始就圍繞著在天空學藝的悟空展開,那時的他們像極了年少輕狂的叛逆少年,有著自己的無奈,驕傲,孤獨與堅持。
悟空一心要復仇,恢復花果山的生機。悟空在劇中有一個醒悟的過程,最初的他像個叛逆少年,為復仇而活,就是別人眼裡高調的屌絲一枚。經歷了花果山村民死亡的失敗後,他醒悟了,明白復仇的無力,而另一種信念被喚醒,他要逆天改命,為花果山的生機而戰,為枉死的村民而戰,從個人復仇的角度提升了高度。他的封印也解除了,殺回天機處的他酷炫狂拽,看的觀眾熱血沸騰,這是眾人喜歡的逆襲。還有阿紫死在他懷里時,他的傷心和孤獨更是擄獲了觀眾的淚水……這也豐滿了悟空的感情,此時此刻他就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反抗者,他說:天要壓我,我劈開這天,地要擋我,我踏碎這地,老子的名字叫孫悟空。在面對天庭力量的代表者:被開天眼的楊戩時,悟空是那樣無畏,勇敢,那份堅持深深觸動了我。經歷了種種困難,他也打敗了天庭的力量,到達了天機儀所在的位置,在這里他卻沒有再去破壞天機儀,他說:我來過,我戰斗過,我不在乎結局!這個轉機說明了他個人成長的圓滿,他已經逆了天,他已經成熟了,將來的路,他會走的更堅定。
阿紫一個真性情的公主一樣的單純和善良;卷簾一個真實的自己,追隨著阿紫。
天蓬一個被訓化的機器一樣的存在,制度大於一切,甚至大過純真的愛戀。醒悟後的天蓬說:他不能像俞飛鴻一樣孤獨的活著,所以他要為愛而戰。
楊戩是舉足輕重的存在,首先他的出身一直是人生的污點,所以他追求無敵的法力,天機處老大的提攜之恩,對阿紫的感情一直讓他左右為難……他想反抗天命,在墜落花果山的日子他也這么做了,但是當俞飛鴻帶著天兵殺下來後,他又認命了:我們都錯了 ,沒有天庭允許 ,種子是不會開花的!這句話說明了他的放棄和認命,棗亂而且他還利用阿紫和悟空的感情幫助老大得到了悟空的石心。最終在劇中高潮時,花果山村民被滅,悟空,天蓬重生,阿紫心橋岩拆死,卷簾被殺後楊戩被認定功臣,老大幫助他打開天眼,終於他的法力足以媲美魔王轉世孫悟空,而開天眼後的他更像一個機器,眼睛始終閉著,就像他開了天眼,卻失去了自己一樣。但是他始終在對阿紫的感情中醒悟,最後時刻幫助悟空戰勝俞飛鴻。結局是他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悟空是魔,他也到達了他想要的高度,得到了天庭的重用。
上神天尊是劇中的王者,擁有不可置疑的權利和法力,她操控生殺大權,操控人生軌跡,也是悟空的最大仇敵。當然她是一個註定要失敗的人,因為角色設定,因為她的冷漠無情,因為她痴迷法力和權利……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像年少輕狂的悟空和天蓬,也會遇到很多「上神天尊」,這些困難或許可權操控我們,願我們能夠活的像悟空一樣:我若成佛,天下無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為自己的生活而不畏艱難的奮斗。
有人說《悟空傳》少年看他的熱血,青年看他的抗爭,中年看他的無奈,希望我們看到的是悟空的熱血和抗戰。
新的一年開始了,希望讀者好好放鬆自己,規劃生活,2019年開始做更好的自己。
㈣ 《悟空傳》:不要死,也不要孤獨的活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這是新片《悟空傳》結束時出現在熒幕上的一句數租老話,也是這部電影以及小說原著的思想內核。
相比較原著,電影改動比較大,以致於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過於情緒化,「一星論」比比皆是。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它們都是在原本的基礎之上創作出來另一個作品。薯升雖然小說原著是一個脫離了西遊的故事,但是孫悟空這個人物卻是來自於西遊之中。那麼《悟空傳》電影有何嘗不能這樣呢?希望大家不要過於情緒化的去評價一部電影。
我們回歸到電影的本身,這是一個屬於孫悟空的故事,一個向天命斗爭的故事。此時的孫悟空還不是震撼天地的齊天大聖,他只是只桀傲不馴的猴子。天庭毀掉他的花果山以掌控他的命運。他便決心跟天庭對抗,毀掉一切天機儀。在天庭,孫悟空遇到了阿紫,一生的宿敵楊戩,思念昔日愛人阿月的天蓬,打醬油的卷簾。他們都有著命運型搏的不公,不甘命運擺布的也不止孫悟空一人,卻沒想到反抗卻帶來更大的浩劫······
神的虛偽。 神因人而存在,神是權力與地位的代表。 他們制定規則,決定世人命運,人要生存在這些定數之下。長久以來,人因自身的痛苦而祈求神的庇護與開悟。 他們習慣了人們虔誠供奉的香火,卻不曾對這種卑微的生命流露半分憐憫, 神不會去救任何人,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如果你死了,改變不了任何事情。但只要你活著,就可以改變一切。
但是當有一個石猴妄圖改變規則,他卻被妖魔化。因為眾神已經習慣了服從,他們容不得絲毫的反抗,哪怕是一個一閃而過的念頭都不可以。 神不貪,為何容不得一點對其不敬?神不惡,為何要將地上千萬生靈命運,握於手中? 他們自以為自己為了天下蒼生而放棄自己的七情六慾已是高貴,但卻註定一個神孤獨地活著。 或許他們並沒有忘記一切,但是他們卻是一無所有。
如果有人要拿答案灌輸給你,那不是為了讓你聰明,更可能是想讓你變傻。 楊戩在天尊的眼中就是天庭統治世間的工具,得到孫悟空的石心,也是為了助楊戩開天眼。若是不悟,千里萬里也是枉然,若是悟了,腳下便是靈山。楊戩凡間游歷三百年,卻遲遲沒有開啟自己的天眼。原因或許是在於他的母親還被壓在桃山之下。他對於神權有著一種敬畏。在凡間,楊戩又經歷了一次感情上的劫難。他向一個失去了兒子的老婦人袒露自己的心聲,最後老婦人卻被天界殘殺。他一度向命運服從。
不知道神仙為什麼這么喜歡用山壓人, 楊戩或許也會這么想吧。那麼多座山,像一座座墓碑,每座山下也許都壓著一個曾自由的魂靈。但沒有什麼是永遠的。不論是華山,還是五行山······滄海桑田,不過是一瞬間,楊戩也在等著那一天。願那五百年後出個天命也管束不了的人物,打上天庭使眾神魂飛魄散,那時天下的冤屈都要報償,那時的天下眾生都會狂笑! 另一種意義上來說,孫悟空是楊戩的一個精神寄託。
「天蓬,你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嗎?」
「知道,因為我扶起了自己的愛人。」
天蓬與阿月的愛情故事也是整個劇情中的一條感情走線。一次的生離死別不夠,老天爺非得讓你再經歷一次。或許這就是天尊想讓所有的人,所有的神都記住,你們自己沒有掌握命運的權力。
第一次的失去,天蓬沒有做出抵抗,默默承受了這樣的結果。但是第二次看到自己喜歡的阿月死在自己眼前時,他選擇了反抗,反抗那個自己曾經捍衛過的天庭。 心中無愛,怎麼會懂珍惜二字。 就像天蓬對天尊說得,「我不像你,沒有辦法一個人孤獨地活著。」天蓬代表著一種反抗意識的覺醒,他終於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世界上只有一種人不會迷路,那就是不知道方向的人。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悟空就像是他手中的金箍棒一樣,頂天立地。他一直試圖將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悟空因為勇敢的堅持自我而成為悟空,一個三界之中五行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字,令神佛聞風喪膽,使妖魔肅然起敬。
這不僅僅是因為孫悟空發力高強。 更重要的是,孫悟空成為了一個象徵,象徵著自由,勇敢,堅韌,還有一點叛逆。 這或許是我們一直喜歡他的原因。如果說天蓬是為了愛情而反抗,悟空則是一個完完全全為自由抗爭的鬥士。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命運自由,也是為了天下生靈的命運抗爭。「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
「鴻蒙初辟本無性,打破冥頑須悟空。」這或許是一種哲學的 思考。「冥頑」的世界是「無形」的,而悟空的世界是更像是一種自我的表達。 「我一直在想,天下萬物,皆來於空,可這眾生愛痴,從何而來?天下萬物,又終歸於空,那人來到塵世浮沉,為的又是什麼?」規則不應殘殺自由,自由也不應藐視規則。或許在悟空的眼中,「萬類霜天競自由」才是應該有的規則。
《悟空傳》讓我想起了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一首小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不管是電影,還是小說,自由都是最重要的內容。「我有一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眾神諸仙,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我戰不勝之物。」
我相信這也是每一個人的夢。 世上有什麼比玩過家家更幸福的事?你想要的生活,你想得到的一切,都可以得到。 但是我們的生活不是過家家,我們雖然操控著自己的生活,但也不得不向命運抗爭。你跳不出世界,所以你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一旦你知道了,你就超出了它。 不要死,也不要孤獨的活。
㈤ 電影《悟空傳》主要演的是什麼
我覺得《悟空傳》主要演的悲劇英雄孫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對命運的抗爭。講述了彼時的孫悟空還不是齊天大聖,二郎神也只是一個長著三隻眼名叫楊戩的熱血青年,他們來到神仙學院習武修德,在此收獲友誼,經歷愛情,卻又面臨兄弟反目。一條荊棘的成長之路才剛剛開始。
我覺得《悟空傳》是在《西遊記》和《大話西遊》的結合中進行改編而形成的,保留了《西遊記》中「取經」的故事和人物師徒四人,在此基礎上突出了愛情故事。愛情成為唯一神聖的東西,它取代了去西天取經的神聖地位。
㈥ 如何評價《悟空傳》這部電影
我覺得《悟空傳》這部電影很好看!《悟空傳》表面上寫的是西遊,其實寫的是你我的人生。《悟空傳》這部電影是一部由郭子健執導,彭於晏、倪妮、余文樂等主演的奇幻、劇情、動作類型的電影,在2017年7月13日在中國上映,也得到了大家的喜歡。
說到這部劇《悟空傳》,天蓬與阿月的愛情故事,重建愛情是俗,是平庸也好我覺得合情合理。還有就是我認為彭於晏還是比較適合來演叛逆的悟空,這也是為這部劇增加了很多色彩。也是的得到了大家的一直好評。孫悟空的服裝是以正色為主,也是更能凸顯這個角色的叛逆。《悟空傳》之所以為悟空傳,就是以悟空這個角色來驅動整部電影,而且這部劇的特效做得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