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過一部叫做《美國麗人》的電影,誰知道到底是講的什麼主題啊
1、主題:體現美國家庭倫理生活矛盾的黑色喜劇,揭示了美國日常生活的「眾生相」。 它以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為例,展示了隱藏在美國社會肌膚內的種種「癌症」。
2、劇情簡介:
萊斯特(凱文•史派西KevinSpacey飾)跟許多中年男人一樣,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生難題.。他在一個廣告公司工作,成績平平,但是妻子卻比他混得出色,一派女強人作風。這個橋告陪平凡的男人還有一個未成年的女兒珍妮(索拉•伯奇ThoraBirch飾)。
珍妮性格叛逆,被鄰居偷拍裸照還覺得很好玩,滿不在乎。她有一個要好的同學安吉拉(米娜•蘇瓦麗MenaSuvari),當萊斯特在拉拉隊的人群中看到了充滿青春活力的安吉拉,一切都改變了。萊斯特陷入了阿安吉拉年輕鮮活的氣息當中。他死氣沉沉的心境有了燃燒的感覺。
而此時,他的妻子,也和另外一個富商有了私情。當萊斯特得到了他心目中的年輕女神,槍聲也隨之響。
(1)肌膚電影講的什麼擴展閱讀:
片中角色介紹:
1、敏蠢萊斯特--演員凱文·史派西
萊斯特,一直受平庸的社會地位,拜金主義妻子的壓迫,內心壓抑卻找不到適當出口。來自女兒的鄙夷更讓他萎頓--像一具行屍走肉。
女兒同學的青春氣息和她表象的誘惑,讓他的男性自尊得到復甦。無論是她沒有閃躲的眼神還是那些年少女孩之間關於性的討論,都像友嘩一種暗示,一束火花,點燃他熄滅的自尊和生活。他不僅僅要活,還要生活……Ricky和安吉拉都是喚醒他生命的火花,他們的出現讓他回憶起青春的模樣。
2、珍妮--演員索拉·伯奇
(萊斯特的女兒)在壓抑的環境中長大,有角色錯位的父母親,從父母身上看到毫無收斂的人性的醜陋。
對生活的看法,人生,難免灰暗。在遇到Ricky後,她的濃重黑眼影沒有了,她還感受到愛,因為有個人和她在一起,相互支撐。對於生活,她有些麻木。她和她父親一樣,被人忽略,甚至被父母忽略。內心的敏感、變化,沒有人關心的孤獨,只有一個作伴的安吉拉。她一直是傾聽的角色,但是誰來傾聽她的內心。
3、安吉拉--演員米娜·蘇瓦麗
萊斯特女兒的好朋友Angela,校籃球隊的拉拉隊長,用自以為是的「成熟」的來讓自己「不同」。她是誘惑,不成熟賣弄,引誘同學的父親--對她來說,感官刺激的誘惑,還有這是自我價值、魅力的證明。小可憐,但是其實也是單純,無知,所以無畏的挑戰社會的倫理。
Ⅱ 《神秘肌膚》:一部令人心碎的殘酷青春愛情電影,誰的青春不荒誕
《神秘肌膚》,本片是改編於斯科特·海姆的同名小說。其中所探討的議題相當驚駭,包括戀童癖、同性戀、男妓等等;另外還加入幽浮、外星人的科幻情節,讓整部片更顯得神秘。
人與人最緊密的接觸是碰觸到彼此的肌膚,當肌膚被神秘的人所碰觸到,又是如何反應?整部片雖然敘事以如詩似畫般的安靜、沉穩,隨之的沖擊卻又如浪濤般的侵襲觀眾,捲入一場神秘風暴里。
「The summer I was eight years old, five hours disappeared from my life. Five hours, lost, gone without a trace…」青年布萊恩(布拉迪•科貝特飾)曾在八歲那年經歷了五小時的失蹤。
此後,他開始不斷地做惡夢、尿床、流鼻血甚至突然昏倒。一直到長大後,他依舊搞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一直以為當時他是被外星人給帶走;所以他沉迷於超自然的現象和報道。
尼爾(約瑟夫•高登-萊維特 飾)小時候和棒球教練發生了關系,長大之後成為到處找人做生意的男妓、荒唐無度的生活。兩個看似不相關的人,卻因為布萊恩失蹤的真相而有所牽連……。
我覺得整部片以寫實的手法呈現出既殘酷又美好的青春時光。背景時代由保守的80年代跨越十年,到開放的90年代;場景也從偏僻的小鎮到繁榮的紐約。整個故事就是一段在如夢似幻的夢境里尋求真相的過程。
我最喜歡片中的一場尼爾和其好友溫迪聽著收音機的聲音靠在一起,夜晚天空開始飄起雪、整個畫面黑白色調分明、配樂環繞;簡直像畫中的風景一樣,透露出縹緲的美感。
另外在男主角和朋友之間的情誼描述也很細致,尤其是尼爾和溫迪(同性戀男和女生)之間那種特殊 情感 ,而布萊恩和阿瓦林那段則蠻幽默、有趣。
至於片中男主角尼爾的破尺度場面非常的多,也有被殘忍施暴的鏡頭;不過好在床戲部分沒有很大膽地裸露,而是恰到好處地點到為止。值得一提是整部片的配樂相當的出色,更加突顯出傷感的氣氛。
在劇情中所提及的戀童癖也因此造成了他們心理和生理的極度創傷和影響,對於兩個男主角而言,他們因此體驗了青春年少里的苦澀與甜美。布萊恩就有嚴重的短暫失憶和昏厥;尼爾卻感受到愛情的美好。
我個人覺得布萊恩這個角色很可愛,他只是個一心想找出當年失蹤真相的單純少年;也因此結識了自稱也曾被外星人拐走的少女阿瓦林。當他知道真相後的徹底崩潰、瓦解,真的很殘酷。
相較之下,尼爾這個角色就相當復雜,他一次次地和陌生男人發生關系,似乎想找回當年教練帶給他的熟悉感;抑或只是放縱自己空洞、虛無卻存在的肉體。
盡管從頭到尾就看他的放盪和迷失,還是會對他給予同情的眼光「he has a bottomless black hole」。我認為兩人最後的相遇,則是為了解開謎底後得到心靈的釋放。
本片是日裔導演格雷格·阿拉基的作品,他之前好像都是拍攝一些獨立製片;感覺他在執導這部片是相當認真,每個小細節都十分著重。
男主角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表現得十分突出,特別是在眼神上;他悲傷和迷惑的眼神都傳遞出他內心的掙扎,一些表情的展現也很成熟。另一個男主角布拉迪科貝特也演得不錯,他把一個內向、害羞的角色詮釋得很真實;在責怪父親那段卻又爆發出外放的能量。
女角方面有青春偶像米歇爾·崔切伯格飾演溫迪,她的叛逆少女的打扮和氣質也蠻相符。伊麗莎白·蘇演的母親角色就沒有什麼發揮。雖然沒有大牌明星演出,這部片演員還是有水平以上的演出。
關於這部片的爭議應該是在於片中對戀童癖的探討,我個人覺得有戀童癖、對那些懵懂無知的小孩加以性侵的人真的很變態。那些人只為了一時的私慾和快感,卻無視對於受害者將來的傷害和影響。
這部片通過男主角的荒誕行為對 社會 、家庭提出了最強烈的控訴。我們是否更應該關懷自己身邊的人,不讓他們受到傷害。
Ⅲ 電影肌膚的紋理講的什麼故事啊
肌膚的紋理
導演: 李成康
主演: 金允泰 / 金珠靈 / 崔寶英
地區: 韓國
類型: 戀愛言情
肌膚的紋理劇情概述
夜晚的街道,攝影師民宇(金允泰)目睹了一場車禍,並且在車禍中喪生的少女(崔寶英)死在了民宇的懷里。當女孩的溫度逐漸在自己的懷抱里消失時,民宇發現到少女冰涼的肌膚與自己溫熱的皮膚被觸摸的感覺是如此不同。他意識到兩人的肌膚接觸時突然產生了一種奇異的感覺,當少女離開人世的那一刻,她的靈魂似乎進入了自己的體內。不過那僅僅是一瞬間的感覺,民宇並沒有預料到自己將要展開兩段不同的旅程,一段屬於自己,一段則屬於那……
Ⅳ 誰有 肌膚 電影百度雲資源阿,跪求
網頁鏈接跳轉資源 下載TXT打開後 有網路網盤資源鏈接 有效期30天
Ⅳ 有一部韓國電影叫什麼肌膚
肌膚的紋理?
Ⅵ 電影絹講了什麼~~求詳細~~
這是一部由日本、加拿大和義大利三國合拍的唯美愛情片,它講述了一個男人一生中的浪漫邂逅,其中一些邂逅改變了他的命運。
影片改編自義大利小說家亞歷桑德羅·巴瑞科10年前的同名舊作。年輕的法國商人哈維帶著妻子海琳漂洋過海,去日本購買蠶卵,但當時日本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能暗地裡進行這項買賣。哈維邂逅一位正在療養的女人,她沒有東方女子的鳳眼,因為生病無法說話,卻有別樣的風情。他們不曾交談,目光掠過內心有種細微的碰觸,悄悄燃起了火花,發芽,滋長,直到一夜纏綿,女人不葯而愈。海琳發現自己逐漸輸給一個不曾謀面的對手,丈夫已經漸行漸遠……
霧氣蒸騰的河水中,佇立著一個少女。她回過頭來,烏黑的眼睛將目光投向這里。風吹過樹葉的聲音,孩子們的笑聲。遙遠縹緲的幽玄世界。為什麼這段記憶的碎片一再浮現?或許我一直想要向別人訴說。
在十九世紀的法國,青年艾爾維從戰場返回故鄉的小村,他遇見了美麗的艾萊奈,兩人雙雙墜入情網,很快結了婚。不久後,村裡來了個叫巴爾達比約的人,他開辦絲廠,讓村子富裕了起來。不料,蠶兒得了病。為了解救危機,巴爾達比約請新婚的艾爾維去遙遠的日本,尋求能吐出世界上最美的絲的蠶卵。日本究竟有多遠,去那裡究竟要多久?雖然滿懷忐忑,但在艾萊奈的鼓勵下,艾爾維毅然踏上了前往遙遠異國的旅程。
日本正值幕末,原十兵衛把艾爾維帶到了一座被大雪覆蓋的小村落里。艾爾維在那裡遇見了十兵衛的妻子——一個肌膚如絹絲般美好的神秘少女。少女強烈地吸引了艾爾維。
回國之後,艾爾維對少女依然念念不忘。他不顧生命危險再度赴日。十兵衛熱情地把老朋友迎入了家中。雖然艾爾維沒和少女交談半句,沒有半點接觸,但他的目光傳達了內心的熱意。第二天,十兵衛帶著少女離開了村子。
艾爾維在失意中歸國。他把少女秘密留給他的書信交給日本人布朗修女士翻譯。信上說:「請一定回來,否則我將死去。」艾爾維的心動搖了,妻子艾萊奈察覺了丈夫的異樣,卻不動聲色。
艾爾維終於又來到日本,然而小村已經被人燒毀成了一片荒野,他沒能找到日夜牽掛的少女。回國後不久,艾爾維突然收到了一封信:「為了你的幸福,請忘記我吧。」
幾年後,隨著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到日本只需二十多天,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艾爾維和艾萊奈膝下無子,兩人相伴過著平穩的生活。艾萊奈先於丈夫辭世,從此艾爾維獨自生活在憂愁之中。有一天,他突然得知了那封信的真相……
耳邊傳來艾萊奈溫暖的聲音,妻子浸在水中慢慢下沉。這幅圖景和水中少女的記憶片段交錯在一起。我一直想找人訴說。其實從初次遇到艾萊奈那一刻,故事就開始了。
Ⅶ 「講訴一種古老的植物,只要碰到肌膚就會在人體內生長」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譯名惡魔的廢墟
◎片名The Ruins
◎年代2008
◎國家美國
◎類別恐怖/驚悚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英文
◎IMDB評分 6.4/10 (3,954 votes)
◎片長91 min
劇情簡介
這算是一個忠告,尤其是對那些出國旅遊的年輕人: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不要遠離大道,盡量待在人多的地方……艾米和斯黛西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兩人計劃在假期的時候來一場墨西哥之旅,於是她們帶上了各自的男朋友,4個人結伴而行,也方便互相照顧。途中,艾米等人遇到了來自於德國的馬蒂亞斯以及他的朋友迪米特里,他們這次來的目的與遊玩無關,而是為了尋找馬蒂亞斯失蹤的弟弟。
禁不住馬蒂亞斯的苦苦哀求,艾米、斯黛西等人決定與他一起尋找,於是他們遠離了人來人往的高速公路,一頭扎進了墨西哥一處頗為偏遠、荒涼的叢林地帶,並在這里發現了一處巨大的廢墟。然而就在眾人嘖嘖稱奇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意識到一種圍繞著廢墟生存的食人爬藤正在蠢蠢欲動,這些因為看到可口的食物而興奮異常的植物慢慢形成了包圍圈,伺機發起進攻,爭取一招斃命……
Ⅷ 比命運更殘酷的是人心——西班牙電影《肌膚》影評
一、不談畸形,先談談畸形背後的孤獨。
聽同學談到這部電影的人設時,覺得應該是為搏眼球的怪誕恐怖片。菊花和嘴調換?沒有眼睛?但真正看了之後,心情卻很壓抑,好像沒有看懂,好像有點觸動卻不知道為什麼觸動。
這部電影的腦洞之清奇,配色之夢幻,配樂之傷感,加上有點跳躍,信息量巨大的情節,果然符合它重口味小清新的標簽。
電影劇情看過的朋友都知道,不再贅述。其中最戳中我淚點的是無眼女勞拉。她天生沒有眼睛,眉骨之下就是一塊平坦的皮膚。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存在的,被稱為先天性隱眼畸形,俗稱隱眼症。
因為勞拉沒有眼睛,反倒讓她「看到」 了世上更多的人情冷暖。勞拉迫於生計從小生活在妓院中,從兒童時代便開始接客。她在收到客人送的一對寶石之眼後,便每每在工作時佩戴上,使自己的與眾不同得以遮掩。寶石之眼於她,好比一件薄薄的鎧甲,穿上了就遮掩了弱點,就不會那麼害怕他人的注視。
勞拉的客人們從不讓她觸碰他們,只是單方面地發泄慾望。人們懷著獵奇或癖好(如片頭的男子有戀童癖),走向她的床榻,又在慾望得以滿足之後轉身離開。她是妓院包裝的一個怪異娃娃,芭比娃娃似的裝扮,迷人的卷發,華麗的指甲,充滿桃色意味的房間。她彷彿作為一個不需要生命的玩偶而存在著,盈利就是她唯一的價值,沒有人在乎她的內心。
好幾幕拍到勞拉時,她或是一個人坐在桌邊出神,或是一個人從床上爬起熟練地點一支煙。她太孤獨了,和這部電影當中所有的畸形人一樣,他們面臨的最大悲哀是畸形,更是因畸形而帶來的孤獨。這種孤獨太過強大,強大到讓屁屁女孩鼓起難以置信的勇氣在網路上傳照片、不加遮掩走出門去,試圖融入這個世界。她被拒絕,被嘲笑,被傷害,卻依然心懷渴望;這種孤獨也強大到讓先天軟骨發育不全的演員明知孩子也會遺傳疾病,也毅然要生下這個孩子(拋開這個行為是否對孩子來說不公平),當孤獨太過深重,這個過程不僅是她在賦予孩子生命,更是孩子救贖她。
當勞拉小心翼翼地觸摸偷走她寶石之眼的胖姑娘時,臉上露出了孩童般純真的笑容,她說「你很柔軟。」這是第一次有人願意讓勞拉觸摸,也是第一次勞拉感覺不那麼孤獨了。兩個受俗世鄙夷的姑娘彼此治癒著對方的靈魂。
在這里突然想到羅傑斯的積極關注,他認為對求助者的無條件積極關注是治癒人心理問題的關鍵。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得到的關注往往是有條件的。人們得到的友善是有條件的,關心是有條件的,愛也是有條件的。相信這點很多健全人也有所體驗,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由丑變美是一種什麼體驗」的高票回答。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體驗過,或者體驗著孤獨,自卑。但這一切在勞拉,在畸形人身上卻更為殘酷。
勞拉深諳自己所得到一切的都是有條件的,所以在提出想要觸摸胖姑娘時,也主動地表示將寶石饋贈給胖姑娘。
對於這一對姑娘的結合,我倒覺得她們倆不一定原本就是同性戀。她們的結合並不是基於性沖動而產生的,而是兩個孤獨的靈魂彼此擁抱,彼此接納的更深層的情感。
令人高興的是,故事的最後,勞拉走出了那間小小的房間,也不再需要那一對寶石之眼 ,她可以泰然自若地坐在人群中,微笑著拉起愛人的手。
願所有孤獨的靈魂都得以慰藉。
(以下為後續補充,深夜思緒萬千)
二、「病」的肉身,「病」的人心
這部電影中的人物對畸形人,大致有四種態度
1.親人的「遮醜」態度。屁屁女孩的父親十分警惕女兒出門,他希望女兒永遠躲在暗處。父親的擔憂與警惕固然是出於保護心態,可是,往往這種不給予情感支持,只一味阻攔的保護,只會對女兒造成傷害。這個世界對她不友善,甚至連至親也並不覺得她是「好的」「值得愛的」。有時候,這種打擊比來自陌生人的嘲笑更加殘酷。
2.陌生人的鄙夷,嘲笑,傷害。相信這個情況在生活中還是有的,所幸應該不在多數。有些人有種「香草美人」的情結,覺得善的事物就必然得有一個美的軀殼,從而將畸形人(或者殘疾人)妖魔化,或者置於一個不屬於和我們平等的位置。他們變成可取樂的,可玩弄的對象。畸形人的悲慘境地在歷史早期更加糟糕,比如在美國流行於1840-1940年代的freak show.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獲得了收入,但這種以撕開自己的傷口來換取利益的方式在溫飽了他們肉身的同時,又怎樣地傷害了他們的內心呢?
命運是殘酷的,比命運更加殘酷的是人心。這個特殊的群體的確有著肉體的缺失,但反觀健全人,有一些卻有著人性的缺失。畸形人病在身,健全人卻病在心。
3.家人的「不理解」。在與家人的親密關系中,給予物質上的支持容易,給予心靈上的支持則困難重重。不想要雙腿的紫發少年,愛慕畸形女孩的男子,都遭到了來自家人不理解的憤怒與決裂。自知有戀童癖的中年男人,無法對家人開口,在妓院聽無眼女孩的一曲歌聲便痛哭不已。特殊的群體,註定得到的理解少之又少,病在身,痛在心。
4.一些溫暖的力量,所幸依舊有一些善良的人能夠尊重,能夠溫暖他們。從女心理醫生到救下自殺屁屁女的男子,都讓人如釋重負,感到一絲慰藉。
周國平有一句話說得好,「上帝眼中無殘疾。」
這不是空洞的安慰,而是一種真正的人性關懷。世人肉身,皆有傷痛,但在上帝面前,這並不重要,他只看見我們赤誠的靈魂,而非殘缺的肉身。
三、為「變態」正名
這個電影有一個好的點在於,它讓常人眼中標簽化了的人群有血有肉了起來。電影中出現了戀童癖者,一般提起戀童癖,人們腦海中就會不由自主浮現出一個隨時准備侵犯兒童的猥瑣中年男子形象。
戀童癖是一種性變態,但不能說所有的戀童癖者都是變態。(但那些殘忍傷害兒童的就是變態,原地爆炸!)電影中的戀童癖父親為了不傷害孩子而選擇離開家庭,在妓院希望得到滿足時內心卻充滿矛盾,他進一步,是傷害親人,退一步也是傷害親人。判斷較高層次道德感往往採用兩難問題,正因兩難,需要取捨,才見一個人的內心。在這個父親自知有戀童癖,並且客觀上這是不受控制,難以改變的情況下,他選擇了背負愧疚,離開家庭。不能說這個選擇完全政治正確,但也是對家人的一種保全了。
有心理障礙,或者性取向異常的人群常常會被冠上變態的標簽,從而在人們眼中就是一塊扁平的人形立牌,沒有其他性格,沒有血肉,沒有感情,甚至思維都是混亂的。這種想法太不拿人當人了。
存在心理障礙和異常性取向的人,如果因此觸犯法律,傷害了他人,這個必須受到法律和輿論的懲罰。但如果他們沒有觸犯法律,不曾傷害他人,那麼也沒有人有資格高高在上地還以惡意的評判。
最後,不論是畸形人,殘疾人,或者心理障礙患者,他都和我們一樣,不論社會給他們貼上什麼樣的標簽,請記住,他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其他的身份。
四、對待特殊人群的態度
曾經認識一位特有同情心的姑娘,每逢在路上遇到一瘸一拐的,或者拿著盲人手杖的路人,勢必要行一番注目禮,然後唏噓一番,啊,那個人好可憐啊,感覺好同情他。
我覺得同情其實不是一個很好的詞,它帶有一種雙方不平等的意味,一種俯視的意味。同情往往是帶著優越感的憐憫,它會讓你覺得自己很善良,但這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很多人倡導同情,認為同情是美德,是人性之光。不是的,共情才是。同情是帶有先入為主色彩的感情,意味著「我看到你的苦難了,我知道你多不容易,我能理解你什麼感覺」,而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人類不是阿凡達,無法實現這種層面的通感。而共情則是建立在尊重對方經歷的基礎上的,「我不是你,我沒有體驗過你經歷的一切,我不認為我能對你的感受有完全切身的體會,但我願意盡我的努力從你的角度理解你」。
另外,我並不認為特殊人群想要被浸泡在群眾的同情中。刻意的關注,只會讓人覺得難受。對待他們,不要有歧視,也不要有泛濫的同情,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幫一把就好。把他們當做和我們一樣的平常人,就是最好的尊重。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