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邵氏電影的武俠是什麼風格

邵氏電影的武俠是什麼風格

發布時間:2023-06-13 04:43:51

1. 39年前邵氏武俠片:元素多到離譜,劇情超前絕後,被禁理所當然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

邵氏電影,曾經是亞洲電影的一面旗幟;自1958年成立,累計出品超過1000部影片。

其中,武俠片的數量占據了近五分之一。

80年代初,隨著新浪潮的影響以及多家影視公司林立,邵氏的影響力逐漸下降,但其在題材上的大膽 探索 從未停止。

1981年,邵氏出品了一部影片《血鸚鵡》,改編自古龍的同名小說,「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編劇,華山執導,武生白彪、顧冠忠、劉永領銜主演;梁珍妮飾演女主血奴,可謂不惜犧牲身體的大膽演出。

此外,這部戲聚集了當時邵氏一眾金牌配角,詹森、井淼、高雄、張炳燦等悉數登場,可謂群星璀璨。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部影片「五毒俱全」,集武俠、玄幻、愛情、動作、恐怖、懸疑、神秘等題材於一身,涉及懸案、巫術、法醫解剖、情色、魔穴等眾多元素,蛆蟲膿漿、蚯蚓毒蛇、人體內臟,尺度無畏。

故事一開場,便是一隻漸漸展開羽翼的血鸚鵡,同時,還有背景文字介紹,幽冥中諸魔群鬼為了慶賀九天十地第一神魔的十萬歲壽辰,用它們的九萬八千六百八十七滴化身為一隻血色的鸚鵡。

剩下的一千三百滴化身為血奴;最後剩下十三滴,凝結為血紅色的石頭,可以一瞬間奪人性命。

血鸚鵡不但通曉天上地下所有的秘密,還可以滿足人的三個願望。

滇王府進貢的十三箱珠寶一夜消失不見,滇王爺聞訊焦急萬分,命令總管郭繁徹夜搜查,郭繁在林中偶遇血鸚鵡。

血鸚鵡承諾會滿足他的三個願望,前提是他有命享受。

郭繁的第一個願望是找到失竊的珠寶,果然,珠寶就出現在了滇王府;就在他得意之時,他的兒子墜馬而死。

白發人送黑發人,郭繁傷心欲絕;而他把希望寄託於血鸚鵡。

在兒子的靈堂,他想讓兒子復活。棺槨中突然響動,郭繁欲撬棺,滇王妃一劍殺死郭繁,隨後自盡。

同時,府中有人大喊「珠寶不見了」,滇王爺驚恐過度去世。

一夜之間,滇王府成了死地,珠寶再次不翼而飛。

而看到這里, 十足十以為這是一部恐怖片,但後面的劇情發展告訴你,錯了!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十三箱絕世珍寶,足以引起江湖上的腥風血雨,所有人都在追尋寶藏的下落。

此時,江湖傳言,大俠葉停風奪走了寶藏。

為了洗清冤屈,查明真相,葉停風來到了破落的滇王府;而來到滇王府的還有一個人,四大名捕之一的「鐵手無情」鐵恨,他為了尋找失落的貢品而來。

兩人不打不相識,但彼此對對方信任,決定一同找出真相,找回珠寶。

不料,林中血鸚鵡突然襲擊,鐵恨中招,奄奄一息之際拜託葉停風把自己的棺槨送回原籍。

於是,江湖上多了一個帶著棺槨的俠客,無論住店、吃飯還是趕路,寸步不離。

同時,他還在沿著線索追查真相。

在一個酒家,血鸚鵡突然現身,除了葉停風,所有人均遭到血鸚鵡的毒手,現場留下了一塊血紅色石頭。

而沿著唯一的線索,他來到鸚鵡樓,依舊帶著鐵恨的棺槨,找到這里的名妓血奴。


血奴的登場就很驚艷,眉心血鸚鵡的美妝十分奪目,身上更是少得可憐,別人是「猶抱琵琶半遮面」,血奴是「 猶穿絲巾半遮身 」。

葉停風是個男人,自然抵擋不了這樣的女子。

但就在即將鴛鴦相對之時,牆壁上突然出現了兩隻眼睛。

而血奴的房間的牆壁,確實很不一般。四周的壁畫,畫著十萬妖魔;十萬妖魔的頂端,是一隻血色的鸚鵡。

血奴向葉停風講述了「血鸚鵡」的傳說,而自己就是魔王的僕人。

當葉停風拿出那塊紅色的石頭,血奴如蚊子見血一樣吞下,瞬間變得瘋狂,一會兒男人的聲音,如故事裡的魔王;一會兒又女人的聲音,魔王的僕人血奴。

這個牆有古怪,那就——刷牆!

葉停風就自作主張決定把血奴滿滿一屋子壁畫全部刷上白灰。

因為四大名捕鐵恨之死,朝廷又派出了四大名捕之一的「毒劍」常笑來調查此案。

常笑和鐵恨相比,少了幾分人情味,多了幾分固執。一言堂的上司,他說什麼就是什麼。

葉停風所到之處,遍布殺機;常笑和他合作,兩人發現了血奴隔壁房間的古怪,一舉搗破;但常笑的手下全部戰死。

終於,來到了地下魔窟。

縱觀香港類型片,惡心程度超過魔窟的鏡頭也不多;《力王》里的場景和這里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


地下的迷宮里,有一段鏡子戲,多個鏡子林立出現,鏡中出現無數的影子;這個鏡頭自然而然模仿1947年奧遜·威爾斯的《上海小姐》,後來梁朝偉、劉青雲主演的《暗花》也用了這個設定。

常笑戰死;終於在魔窟的底層,葉停風見到了幕後黑手。就當面臨敗局之時,反派終於吐出了最終陰謀以及實施的全過程。

血鸚鵡不過是一個騙人的把戲,而那隻紅色的會發光的鸚鵡不過是一隻會閃光的燈而已。

「反派死於話多」早早就有了,這部影片就是最好的註解。

葉停風一個突然登場的幫手出現改變戰局。

血奴的一根繩子讓葉停風逃出生天,繩子上,一隻鸚鵡栩栩如生,不過不是血色的,而是翠羽紅唇真真切切的鸚鵡。

血奴,依舊「猶穿絲巾半遮身」……

《血鸚鵡》是邵氏在走下坡路上一次大膽的嘗試,影片頗有古龍懸疑的神韻;而影片雜糅的眾多元素也是十分超前的;相比之下,香港九十年代恐怖片里出現的惡心鏡頭也不過如此吧。

影片也因為尺度太大被禁,而現在這種鏡頭也幾乎過不了審核。

這部血鸚鵡,誕生在新浪潮的初期,可謂「超前絕後」。

其實,電影新浪潮最大的革新是 視聽語言的革新 ,無論徐克的「混亂三部曲」還是許鞍華的《瘋劫》、章國明的《點指兵兵》都是在視聽語言上的進步。

而《血鸚鵡》只是在鏡頭上增加了沖擊力,而依舊沒有走出攝影棚,工廠流水線的產物,沒有太大的反響。

但這部「超前絕後」的實驗作品,確實是華語電影史上一次大膽的嘗試;雖然失敗了,依舊可以留下一筆。

2. 為什麼邵氏拍的古龍武俠片很好看,拍的金庸

古龍的書很多地方都是從電影裡面借鑒出來的,情節較為簡單和緊湊,節奏快,布局簡單,這些都是適合電影的手法來表現,而金庸的作品節奏較慢,布局宏大,人物關系錯綜復雜,這樣的作品僅僅用電影的那2-3個小時是無法講述清楚的,所以金庸的作品更適合改編成電視劇。

3. 邵氏武俠作品有哪些

以下電影基本都是邵氏武俠作品

值得收藏的邵氏電影
《江山美人》
《何日君再來》
《紅菱淚》
《愛情的代價》
《哪吒》
《少林寺》
《鐵扇公主》
《傾城之戀》
《花團錦簇》
《妲己》
《西遊記》
《花街時代》
《梁山伯與祝英台》
《七十二家房客》
《人皮燈籠》
《愛奴》
《大刀王五》
《流星蝴蝶劍》
《風流韻事》
《城市之光》
《金菩薩》
《萬古流芳》
《保鏢》
《方世玉與洪熙宮》
《十三太保》
《香江花月夜》
《盤絲洞》
《楚留香》
《大醉俠》
《書劍恩仇錄》
《無名英雄》
《緣分》
《小雜種》
《刺馬》
《藍與黑續集》
《花田錯》
《如來神掌》

邵氏武俠電影介紹
在世界華語影壇上,邵氏電影曾經紅極一時。我心儀很久,卻一直無緣見面。如今,被天映娛樂公司買斷邵氏電影760部,用2億多元人民幣以數字方式整理和修復,令這批珍貴華語電影化石煥發出「青春」的光彩。在令人感到興奮的同時,迫不及待地把這來之不易「寶石」,好好欣賞品味。

真正的武俠電影早已經死亡,這點深有感受。當年看《英雄》、《十面埋伏》等作品時,就聽說了哪全然是模仿之作,看過三十年前的邵氏武俠,更得以證實。邵氏的武俠,是武俠片的巔峰時期,從《大醉俠》到《獨臂刀》,從《大刺客》到《金燕子》,從《盜劍》到《奪魂鈴》,從《馬永貞》到《刺馬》,從到《俠女》到《長輩》,從《少林三十六房》到《天下第一拳》等等,高潮迭起。

古龍的作品為這一時期的武俠片,添上一抹瑰麗的色彩。古龍的作品是七十年代武俠電影的寵兒。當時重量級的導演楚原、王羽、羅維等也都非常熱衷於拍攝古龍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還活著的古龍也不時地為電影公司編寫劇本,《蕭十一郎》就是先寫成劇本,後改成小說的。也許,只有這個時候才能拍出古龍想抒發出的意境。

電影是屬於古龍的,電視劇是屬於金庸的。一部電影未必能把金老爺子的作品表達出來,但一部電影能把古龍的意境發揮的淋漓盡致。《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多情劍客無情劍》、《三少爺的劍》、《陸小鳳》、《英雄無淚》、《蕭十一郎》、《絕代雙驕》、《浣花洗劍》、《孔雀王朝》等等,就是那盛世留給懂得品味的人去體會的真正寶藏。

童年,看的第一本武俠書就是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又名《風雲第一刀》),至今依舊覺得它是古龍作品的最佳代表之一,而主人公李尋歡和阿飛,是武俠虛擬人物中經典人物。原著三卷,七十餘萬字,它的問世,奠定了古龍在新派武俠小說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對金庸之後武俠小說不可讀的定論作了一次有力的沖擊。邵氏把原著《多情劍客無情劍》分成二部電影來拍攝的,1977年出品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主題是梅花盜,幾年後拍攝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之魔劍俠情》是以金錢幫事件為主軸。導演楚原拍攝此片,開創新派武俠片潮流,勇奪第15屆金馬獎攝制技術優良特別獎。

邵氏電影的服裝、布景、道具、造型等等絕對是沒有話說,尤其是古裝片、武俠片,那才是正宗。古色古香,看著就舒服,尤其是現在「亂穿」的時代,格外令人懷念。記得「魏君子」在《邵氏作品41部小評》文章里說:「導演李翰祥的美術造詣在華語導演中堪稱後無來者,對服裝、造型、布景、道具,莫不精心考據,務求逼真實感,營造情境更是體現中國文化底蘊。比如燕赤霞身披虎皮的造型,今人以為可笑,實則中國古小說綉像圖畫中的俠客均做如此打扮,反而後來午馬版的才是不倫不類。」(1960年《倩女幽魂》)

《多情劍客無情劍》里也是如此,每每看見漂亮的屏風,精緻的桌椅被打鬥時劃破、損壞,還真有點不捨得。雖然很多是室內景,但是真實度比現在200萬元打造的「海棠金舍」,來得正宗多。楚原為了拍李尋歡從關外入關、與林詩音梅園重逢那一幕,遠赴韓國拍攝。片中的很多道具細節處理的相當不錯。

情節上,前後二部對原著都有改動,似乎預料之外,轉念一想卻在情理之中。其實,改動不是很大,還能接受。全劇塑造的原著氣氛,更是「小李飛刀」系列影視作品中最上乘之作,只怕後無來者。也許是該片表達出了江湖、名、利、情、俠,恩怨情仇,對白、意境、氣氛,完全是古龍的原味風格。雖然看第一遍的時候,不能接受這樣的結局,但是事後想來其實也可以這樣的詮釋。

1977年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狄龍飾李尋歡、余安安飾林詩音、爾東升飾阿飛、岳華飾龍嘯雲、井莉飾林仙兒。影片中,李尋歡蕭然走在雪中,埋下林詩音人像,李尋歡一滴眼淚沒掉,一句話沒說,凄楚心境卻表露無遺。狄龍飾演的李尋歡有評論者以為「活脫脫從小說中走出來一般」,被稱為「永遠的小李飛刀」。個人認為,如果去掉那把扇子,一定給滿分。對於角色的改編,井莉飾林仙兒傳統些,樸素些,還好在下一部時,轉變過來。余安安飾林詩音,的確漂亮,居然被改死了。當然在《魔劍俠情》改活過來了。爾東升飾阿飛,戲份並不多,但抓住了原著的精華部分,我給他打滿分。

邵氏武俠電影介紹
在世界華語影壇上,邵氏電影曾經紅極一時。我心儀很久,卻一直無緣見面。如今,被天映娛樂公司買斷邵氏電影760部,用2億多元人民幣以數字方式整理和修復,令這批珍貴華語電影化石煥發出「青春」的光彩。在令人感到興奮的同時,迫不及待地把這來之不易「寶石」,好好欣賞品味。

真正的武俠電影早已經死亡,這點深有感受。當年看《英雄》、《十面埋伏》等作品時,就聽說了哪全然是模仿之作,看過三十年前的邵氏武俠,更得以證實。邵氏的武俠,是武俠片的巔峰時期,從《大醉俠》到《獨臂刀》,從《大刺客》到《金燕子》,從《盜劍》到《奪魂鈴》,從《馬永貞》到《刺馬》,從到《俠女》到《長輩》,從《少林三十六房》到《天下第一拳》等等,高潮迭起。

古龍的作品為這一時期的武俠片,添上一抹瑰麗的色彩。古龍的作品是七十年代武俠電影的寵兒。當時重量級的導演楚原、王羽、羅維等也都非常熱衷於拍攝古龍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還活著的古龍也不時地為電影公司編寫劇本,《蕭十一郎》就是先寫成劇本,後改成小說的。也許,只有這個時候才能拍出古龍想抒發出的意境。

電影是屬於古龍的,電視劇是屬於金庸的。一部電影未必能把金老爺子的作品表達出來,但一部電影能把古龍的意境發揮的淋漓盡致。《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多情劍客無情劍》、《三少爺的劍》、《陸小鳳》、《英雄無淚》、《蕭十一郎》、《絕代雙驕》、《浣花洗劍》、《孔雀王朝》等等,就是那盛世留給懂得品味的人去體會的真正寶藏。

童年,看的第一本武俠書就是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又名《風雲第一刀》),至今依舊覺得它是古龍作品的最佳代表之一,而主人公李尋歡和阿飛,是武俠虛擬人物中經典人物。原著三卷,七十餘萬字,它的問世,奠定了古龍在新派武俠小說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對金庸之後武俠小說不可讀的定論作了一次有力的沖擊。邵氏把原著《多情劍客無情劍》分成二部電影來拍攝的,1977年出品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主題是梅花盜,幾年後拍攝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之魔劍俠情》是以金錢幫事件為主軸。導演楚原拍攝此片,開創新派武俠片潮流,勇奪第15屆金馬獎攝制技術優良特別獎。

邵氏電影的服裝、布景、道具、造型等等絕對是沒有話說,尤其是古裝片、武俠片,那才是正宗。古色古香,看著就舒服,尤其是現在「亂穿」的時代,格外令人懷念。記得「魏君子」在《邵氏作品41部小評》文章里說:「導演李翰祥的美術造詣在華語導演中堪稱後無來者,對服裝、造型、布景、道具,莫不精心考據,務求逼真實感,營造情境更是體現中國文化底蘊。比如燕赤霞身披虎皮的造型,今人以為可笑,實則中國古小說綉像圖畫中的俠客均做如此打扮,反而後來午馬版的才是不倫不類。」(1960年《倩女幽魂》)

《多情劍客無情劍》里也是如此,每每看見漂亮的屏風,精緻的桌椅被打鬥時劃破、損壞,還真有點不捨得。雖然很多是室內景,但是真實度比現在200萬元打造的「海棠金舍」,來得正宗多。楚原為了拍李尋歡從關外入關、與林詩音梅園重逢那一幕,遠赴韓國拍攝。片中的很多道具細節處理的相當不錯。

情節上,前後二部對原著都有改動,似乎預料之外,轉念一想卻在情理之中。其實,改動不是很大,還能接受。全劇塑造的原著氣氛,更是「小李飛刀」系列影視作品中最上乘之作,只怕後無來者。也許是該片表達出了江湖、名、利、情、俠,恩怨情仇,對白、意境、氣氛,完全是古龍的原味風格。雖然看第一遍的時候,不能接受這樣的結局,但是事後想來其實也可以這樣的詮釋。

1977年的《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狄龍飾李尋歡、余安安飾林詩音、爾東升飾阿飛、岳華飾龍嘯雲、井莉飾林仙兒。影片中,李尋歡蕭然走在雪中,埋下林詩音人像,李尋歡一滴眼淚沒掉,一句話沒說,凄楚心境卻表露無遺。狄龍飾演的李尋歡有評論者以為「活脫脫從小說中走出來一般」,被稱為「永遠的小李飛刀」。個人認為,如果去掉那把扇子,一定給滿分。對於角色的改編,井莉飾林仙兒傳統些,樸素些,還好在下一部時,轉變過來。余安安飾林詩音,的確漂亮,居然被改死了。當然在《魔劍俠情》改活過來了。爾東升飾阿飛,戲份並不多,但抓住了原著的精華部分,我給他打滿分。

作者: cyp19821029 2006-11-5 14:08 回復此發言

--------------------------------------------------------------------------------

2 邵氏武俠電影介紹

1981年拍攝《多情劍客無情劍之魔劍俠情》時,邵氏旗下精銳盡出,即使連僅有二個鏡頭的孫小紅也找來惠英紅客串,光看明星就非常精彩。可惜,愛情方面的劇情沒有按照原著發展,小紅跟小李一點感情戲都沒有。李尋歡與阿飛角色未變,林詩音復活由井莉扮演味道就很好,有大戶人家的氣派,有滄桑歷盡的無奈,將古龍筆下這位氣質美女演的恰如其分。這里的阿飛情節要比上部多,很考演技,還好爾東升沒有令觀眾失望。有時候,真的能感覺到他在林仙兒面前乖的像個孩子。當他染上酒癮的時候,去撿那隻酒杯時,李尋歡出現的一場戲,令人心中流過一陣暖意。較前部,此部漸入佳境。他們之間的友誼在患難中逐漸升華,令觀者為之動容。

谷峰扮上官金虹、岳華的郭嵩陽、劉永的呂鳳仙、顧冠忠的上官金虹之子,各個氣質獨特,很有風格。最勁爆的角色是由英年早逝影星傅聲演出的荊無命。當看到傅聲演的荊無命出場時候,我很意外,讓他來演小說「酷」如死人色的荊無命,感覺有點不妥當。但看過他的演出後,感覺還不錯,我沒有如別人所言會笑場。因為我看的時候,是第一次接觸他的電影,當時還沒有看過他演的小魚兒和小高等其他角色,沒有對他定性。不過傅聲是挺可愛的。演林仙兒的角色選的不錯,在我的想像中原著里的林仙兒就該是那樣的,就是不知道她叫什麼。

值得一提的還有元華和元彬,當時他們演很小的配角。其實,元華在元家班中地位很高,是香港老一輩的武術指導和功夫巨星,洪金寶、成龍等人都是他培養出來的。可惜長相實在有點兇悍,只能成為幕後的英雄。他的「包租公」,得了05年金像獎。元彬成名始於和徐克合作黃飛鴻系列,以及《斷刀客》。

邵氏武俠電影,一個被人遺忘的精彩世界。我推開了大門,走了進去,你呢?

多情劍客無情劍是我接觸的第一篇武俠小說,也是我第一仰慕的虛擬英雄。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李尋歡,認為他太完美。
過了!就有點假了,但是我不這樣認為,我依舊覺得他是偉大的。也有人認為他是害人害己,但誰又能在做出決定前預測出最後的結果?
對於虛構的人物,不能用現實去衡量的。
對於現在爛片飛揚的時代,能見識一下,以前的舊作,也是一種榮幸。
看過邵氏的全劇,多少帶著一種欣慰,至少曾經有人懂,什麼是江湖,什麼是古龍的風格。
但一切都不會很完美,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的品位吧!

4. 誰知道香港電影公司邵氏電影的資料

2樓的,這種問題不用賞我也會回答,並且很樂意。
金像得主我就不太清楚,不過我知道第一屆的香港影帝是許冠文,憑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摩登保鏢》,第二屆的就是洪金寶,憑《提防小子》。
說起嘉禾,就先說嘉禾的老闆吧!嘉禾的老闆就說當年幫邵逸夫的邵氏電影公司打天下的主要功臣,是一位製片經理,叫鄒文懷。由於鄒文還知道邵逸夫和獨食,跟著他最終還是一位製片經理,所以他背叛了邵逸夫,並帶領著何冠昌(也是幫邵氏打天下的功臣之一)等人創辦了「嘉禾」公司。但由於當時的邵氏力量大,有狄龍,姜大衛,王羽等大牌武打明星,嘉禾很難與邵氏對抗。後來還是由於邵逸夫的獨食,失去了兩位人才:許冠文,李小龍,兩人被嘉禾簽約,都拍下了幾部在香港創下最高票房的電影,從此嘉禾名聲大氣,後來又擁有了成龍,洪金寶等武打明星。就這樣,嘉禾與邵氏齊名,最後還成為了香港三大電影公司(邵氏,嘉禾,新藝城)的其中一員!

5. 以風月片而著稱,香港邵氏系列電影,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李氏風月片對後世的港片影響深遠,像後來邵氏的《唐朝豪放女》、《愛奴》都是延續了他的情色風格。這一類型也一度成為香港影壇的特色題材,要知道,很多影迷的性啟蒙都是來自於邵氏的風月片。

6. 什麼是邵氏功夫電影誰能給我介紹一下。

邵氏功夫片,這個大名許多人都是如雷貫耳,但是還真沒人能系統的介紹一下,我也只能大概跟你說下。簡單地說,邵氏就是邵逸夫(國內很多大學都有他捐贈的教學樓和圖書館)和他兄弟,邵氏電影就是他們創辦的電影公司所拍的電影,因為他們出品的功夫片數量足夠多,質量足夠上乘,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開創了一個電影的時代。可以說沒有邵氏電影,就沒有今天香港電影在世界上的地位,香港電影屆也就不可能發掘出後來的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等,他們的功夫片都是延續了邵氏功夫片的血脈並且突破創新發揚光大了。

不看邵氏電影,不能說了解香港電影;不看邵氏電影,研究香港電影歷史的朋友,研究也會出現斷層。邵氏電影記載的不僅僅是它在香港最輝煌的10年歷史(60年中代到70年代末),也是記錄了香港電影50年發展史的一個方面。

1930年,邵逸夫與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先後購入多間戲院;更到歐美搜羅西方的先進電影及器材。發展到1961年,邵氏已經是世界上擁有最大私人電影製作室的電影公司。

邵氏的掌門人--邵逸夫和鄒文懷

邵逸夫1907年生於上海,浙江寧波鎮海人,父親是漂染業商人,家中排行第六,故有「六叔」的稱號。1924年,他與兄弟成立上海「天一影片」,並負責外埠發行工作。1926年他從上海青年會中學輟學,往新加坡協助三哥邵仁枚管理電影業務。

在新加坡,他結識了南洋華僑富豪余東璇及其女友黃美珍,及後更與黃美珍情投意合,可幸余東璇不但沒有動怒,而且成人之美,並送了數十萬元給邵逸夫創業,邵逸夫遂於1937年與黃美珍在新加坡結婚,並誕下2子2女。這段婚姻維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黃美珍85歲時於美國病逝。這一年,邵氏公司也宣布停產,同時,邵逸夫的4個子女陸續淡出邵氏的管理層。

邵氏由盛而衰,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邵逸夫的舊部鄒文懷另立爐灶,成立嘉禾影業公司。

現在是嘉禾影業公司老闆的鄒文懷,是香港乃至世界電影圈無人不知的人物,在電影圈內,他的知名度甚至比邵逸夫還要高。

鄒文懷在邵氏工作了12年,由宣傳部主任干起,直至升任總經理,他因與邵逸夫意見不合,遂帶同何冠昌、蔡永昌等部下,另謀出路。

在電影圈流傳最廣的一段故事,是說鄒文懷一邊給邵逸夫打工,一邊將以《獨臂刀》而出名的邵氏影星王羽撬過檔,為了避過禁制令,把《獨臂刀大戰盲俠》安排在台灣拍攝。邵逸夫知道後大怒,該片上映時,邵逸夫指「嘉禾」侵犯版權,兩人都是親自上法庭對簿公堂,官司打了足足一年,花掉的律師費超過100萬港元,直到電影映期結束還未完結,足見兩人的水火之勢。

鄒文懷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他施行的獨立製片制度,他把與演員的僱傭關系改為合作關系,電影的利潤與演員分賬,從而網羅了大量的優秀演員。許冠文的《鬼馬雙星》創下香港電影史625萬元票房空前紀錄,與鄒文懷的用人政策不無關系。80年代,鄒文懷發掘出成龍,為嘉禾創造了另一個高峰。但令嘉禾名利雙收的,其實是一套西片——《忍者龜》,該片破了2億美元的票房紀錄,4隻可愛的會打中國功夫的小龜在小孩子中得以風靡。鄒文懷在國際影業市場的地位,從此奠定。

邵氏功夫片的大師們

香港功夫片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些開拓者,又很多來自於邵氏。那麼讓我們看看這些功臣的名字——

導演:張徹、胡金銓、程剛、楚原、劉家良、劉家榮、鮑學禮、王羽、孫仲、午馬、張曾澤、桂治洪、徐增宏等等。

武指:劉家良、韓英傑、唐佳等等。

演員:鄭佩佩、王羽、姜大衛、狄龍、劉家輝、傅聲、李修賢、王龍威、白彪、戚冠軍、陳觀泰、汪禹、谷峰、詹森、爾東升、岳華、宗華、劉永、鹿豐、羅烈、鄭雷、楊志卿等等。

以上這些功臣都是邵氏功夫電影的中堅力量,他們代表邵氏功夫電影的最高成就,在邵氏經典的功夫電影之中,幾乎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這些人或已仙去,或者是退休已久,只有少數人活躍在影壇。狄龍大家都很熟悉,最近有些印象的是他在《還珠格格3》中演乾隆皇帝,都認不出來了,老了,真是歲月不饒人。往日玉樹臨風的姜大衛和秦沛、爾東升是哥兒三個,他們是同母異父。姜大衛最近的一次表演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雛菊》,在裡面演鄭雨盛的老大,那個扮演殺手組織老闆的就是他。從1967年《獨臂刀》上映之後,張徹就帶領著他的夥伴和干兒子們一起在功夫片領域打天下,張徹一生拍攝過100多部電影,今天看到的很多電影的題材,都是他首先發掘的,他的電影代表作品有:

《金燕子》、《雙俠》、《大刺客》、《新獨臂刀》、《保鏢》、《獨臂刀王》、《刺馬》、《水滸傳》、《盪寇志》、《報仇》、《八國聯軍》、《方世玉與胡惠乾》、《少林寺》、《少林五祖》、《殘缺》、《馬永貞》、《惡客》、《拳擊》、《十三太保》、《叛逆》、《年輕人》、《射鵰英雄傳》三部曲、《雪山飛狐》、《仇連環》等等。反正是今天的人能想到的功夫題材,張徹幾乎是拍光了,他也夠狠的,都沒給後人留下什麼發展空間,後人之後模仿他走過的路,翻拍他的作品了。作品多了自然參差不齊,有好有壞。張徹的作品個人認為有珍藏價值的是——《獨臂刀》、《新獨臂刀》、《獨臂拳王》、《十三太保》、《馬永貞》、《報仇》、《雙俠》、《少林五祖》、《殘缺》。當然,這只是個人意見。我最喜歡的是《新獨臂刀》和《雙俠》還有《十三太保》,姜大衛的表演是絕了!這三部電影都是他與狄龍搭檔演出,兩人號稱張徹電影的「雙角」,是和張徹並稱「鐵三角」的組合,三人創造了華語功夫片的神話。狄龍那時可真夠帥的,尤其是《刺馬》和《新獨臂刀》中的扮相,集陽剛與溫文爾雅於一身,是個不可多得的演技派明星。這些電影就不詳細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觀看,畢竟還是那句老話「百聞不如一見」。

張徹下面就要說說楚原,張徹是邵氏首席功夫片大師是沒錯,但是張徹不可能永遠吸引觀眾,邵氏這樣巨大的電影製片廠還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導演來加入,楚原就是另一位引起廣泛關注的武俠片導演。楚原的武俠片基本都是改編自古龍的小說,這里也有個鐵三角——楚原、古龍、狄龍。楚原導演,古龍原著,狄龍主演,在後期的邵氏是票房的保證。楚原導演的古龍武俠片有《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劍》、《決戰前後》、《綉花大盜》、《蕭十一郎》、《多情劍客無情劍》、《三少爺的劍》、《楚留香》等等,部部精彩,都值得一看。看到這些名字,也不用我多說了吧,武俠小說迷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的了。

最後要說說劉家良,這一位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成龍的《醉拳Ⅱ》他扮演那個滿洲最後一個武舉,在《七劍》中扮演付青主的就是他。他是邵氏最後一位台柱級導演,邵氏後期的經典功夫片幾乎都是出自他的手,《少林三十六房》、《神打》、《十八般武藝》、《陸阿采於黃飛鴻》都是他的代表作,片中展示的都是他硬橋硬馬的真功夫。他的父親劉湛就是他的師父,他父親是林世榮的弟子,林世榮大家該知道是誰了吧?論武術的賞心悅目而言,劉家良的武打設計是最好的,他有真功夫,曉得怎麼樣在鏡頭前面表現的最好,各位看看他在《醉拳Ⅱ》中的表現,就可以知道他的身手不凡。

可以說邵氏的成功不是一兩個人的功績,而是在那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集中了無數具有開創精神和天賦以及孜孜不倦的投資人、製片、導演、編劇、演員、幕後工作人員等,再趕上香港經濟的騰飛,電影市場的繁榮,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才給我們留下了至今堪稱經典的好片子,時至今日,還在影響著包括好萊塢在內的世界電影,眾所周知對邵氏功夫最崇拜的就是昆廷達倫蒂諾,他的很多片子都有向邵氏致敬的影子。

邵氏top10
1. 大醉俠(1966)
2. 十三太保(1970)*
3. 星際鈍胎(1983)
4. 流星蝴蝶劍(1976)*
5. 香江花月夜(1966)
6. 江山美人(1959)*
7. 成記茶樓(1974)
8. 傾城之戀(1984)
9. 大軍閥(1972)*
10. 愛情的代價(1970)

7. 邵氏電影公司的產品特點

「邵氏兄弟」遵循的則是一條更為純粹的商業製片路線。邵逸夫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經營理念中,原天一公司的「觀眾至上」論是其中心內容。邵逸夫很了解一般市民觀眾的心理,以及觀賞習慣和興趣,他審閱編導提供的故事劇本,以是否具有票房為取捨,因此「邵氏兄弟」在選材時都切准了市民觀眾的喜愛和情趣,選擇通俗性和娛樂性較強的題材。「邵氏兄弟」的導演與明星是否受重用,也是以票房紀錄為依據。1957年,中國大陸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香港公映引起轟動,香港觀眾對黃梅調音樂如痴如醉。這一現象更是引起了對市場高度敏感的香港影人的重視,邵逸夫於是重用導演李翰祥拍攝了多部古裝題材的黃梅調電影,如江山美人 (1959)和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片以古裝武俠片、功夫片、宮闈片居多,有些影片影響較大。它的《江山美人》、《後門》、《萬古流芳》、《藍與黑》和《珊珊》曾先後獲得第6屆、第7屆、第12屆、第13屆和第14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獲得第7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優秀獎和第2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功夫片《少林三十六房》和《中華丈夫》分別在第24屆、第25屆亞洲影展上獲獎;古裝武俠片《大醉俠》、《獨臂刀》、《英雄無淚》和宮闈片《傾國傾城》、《武則天》、《楊貴妃》等都受到觀眾的歡迎。80年代中期起,影片產量減少,但創作上重視現代題材,代表作有《男與女》、《傾城之戀》、《表錯七日情》和《女人心》等。80年代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年產量在20—30部之間。之後,電視節目越來越精彩,搶走了大批電影觀眾。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人們都沒有餘暇和閑情逸致上電影院。以前的邵氏導演,一個一個的離開影城,然後,減產,甚至下來是停頓生產。而邵氏大規模拍片的年代,代表了一個電影王國的美麗的記憶。

8. 香港「邵氏電影」指的是什麼

【邵氏電影·昨日】

1958年,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在香港成立,此後30年間,邵氏電影漸漸長成華語影壇的一支奇葩,無論什麼時候,提起華語電影,絕對繞不過去的話題就是邵氏電影。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邵氏電影的黃金期,它在香港影壇處於霸主地位,無人能出其右。要緊的是,它的影響力絕不僅僅局限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邵氏電影的影迷群遍及東南亞一帶的華人社區。

[b]昔日輝煌{/b]

邵氏的歷史,其實是脈絡清晰的: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創業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黃梅派影片成為邵氏的主打類型;60年代中期往後,在張徹的極力倡導下,邵氏把武俠片帶入了輝煌期,其中,又分成兩個支派,一個是張徹力主的新武俠電影;另一個則是楚原,他擅長和古龍合作拍攝那些超現實主義的武俠作品。可惜的是,李翰祥、張徹已經分別於1996年和2002年離我們而去了。

不過,上面說的還只是狹義中的邵氏電影,要說邵氏最早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邵家兄弟1925年在上海成立天一製片廠拍片的時候。

邵氏在80年代中期停止影片的製作,邵氏的光環開始層層隱去,當然,誰也不會否認,邵氏電影是影迷心底一塊永遠割捨不掉的珍藏,我們期待著它再回來,或者僅僅是老片的修復重新上映,或者是邵氏風格在新時代的發展創新,總之是在等待它再次散射耀眼的光芒。———編者按

李翰祥

黃梅派電影

在邵氏電影中,中國古裝片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李翰祥則是拍攝古裝風月片的高手。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這一成功,讓邵氏的老闆堅定了對李翰祥的信心,在公司的鼓勵下,李翰祥隨後拍出了《江山美人》,此片在第六屆亞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獎,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的影片中的一大支。

60年代中之前,黃梅派都是邵氏電影的主流,李翰祥更是當時邵氏的皇牌導演。黃梅派影片的故事大多取材於民間故事,深受東南亞那些身在異鄉的華人喜愛。

張徹 胡金銓

新派武俠電影

與李翰祥的風格不同,胡金銓和張徹則以拍攝武俠片聞名,他們的風格被人定義為新派武俠電影,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所拍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影片,張徹「百萬導演」的名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在張徹的電影中,男性演員才真正贏得了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黃梅派作品,男性演員在其中更多地只是起到一個陪襯的作用,張徹則不同,在他的影片中,男主角大多是性格剛烈的俠客,他們個性獨立,有自己的一套為人處事的標准,他們最看重的是男人間的情義,兒女情長卻往往退居二線,成為影片主線的一個陪襯。

胡金銓與張徹同屬於一個時期的導演,同樣是新派武俠片的開山鼻祖級別的人物,不過,他和張徹還是有些不同,胡金銓更強調動作在畫面上的美感,不像張徹那樣追求殘酷美和動作的利索和真實,而且,胡金銓塑造的人物不像張徹的人物那麼強硬,性格大多比較含蓄。

超現實詭異武俠片

同樣是武俠影片,楚原的風格與胡金銓和張徹的都不同,相比之下,胡金銓和張徹更現實一些,楚原則屬於超現實主義,這和他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有關,他的《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這類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大多風流倜儻、放盪不羈、他們浪跡天涯,時不時還會出現一些不大合乎情理的情節,這也正是古龍小說的特點了。

經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現的演員是狄龍,當年,人們習慣地把楚原、古龍和狄龍三人稱為鐵三角。

【邵氏文武女頭牌】
文:林黛
這個四屆亞洲影後,在30歲的年紀上自行結束了生命,留住了輝煌也帶給了影迷無限的唏噓感慨。她出生於1934年,廣西人,15歲的時候到香港定居,16歲開始進入演藝圈。她在邵氏期間拍攝的《貂禪》《千嬌百媚》《不了情》都為她帶來的影後的殊榮(她另外一次當影後是因為在電懋拍的《金蓮花》)。1964年,她為情自殺身亡,留下《藍與黑》和《寶蓮燈》兩部未完的作品。她的古裝扮相特別嫵媚,是邵氏風月片盛行時期的頭牌女星。

武:鄭佩佩
與林黛不同的是,鄭佩佩是邵氏的武俠女星,她在邵氏一共拍了23部電影,不算太多,但因為幾乎部部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讓人感覺她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奉獻給了邵氏。她剛剛出道的時候,接拍了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由此而以「俠女」之稱聞名。1970年,她息影和丈夫一起到美國生活。當李安拍攝《卧虎藏龍》的時候,身手依舊了得的鄭佩佩就成了其中的「碧眼狐狸」。現在,她正在籌拍《大醉俠》的續集。她現在有3個女兒1個兒子,大女兒原麗淇目前正在娛樂圈發展,她希望在《大醉俠》的續集中,原麗淇和她的三女兒原子鏸能和她一起合作。

【他們來自邵氏】
吳思遠
吳思遠當年是從邵氏南國編導組培訓出來的,在他的身上難免帶上邵氏的影子。
吳思遠素有「香港影壇教父」的稱號,他1944年出生於上海,1966年加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編導科學習,畢業後留在邵氏公司工作,在場記、副導演這些崗位上都工作過。在離開邵氏之後,他並沒有忘記邵氏功夫片的精髓,他後來創辦自己的思遠影片公司,繼續導演《羅馬大綁票》、《香港小教父》等功夫片。現在,吳思遠除了自己做導演,還發揮自己的社會威望,為整個香港電影的工作大環境而奔走。

吳宇森
像吳思遠一樣,吳宇森也是從南國實驗劇團編導科畢業的,他是張徹的得意門生,張徹在臨死前非常希望能見吳宇森一面,只可惜吳宇森最終都沒能趕得上。
1946年,吳宇森出生於廣東省,4歲時遷往香港居住。他25歲起在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以助理導演的身份開始拍片。不過,他在邵氏的時間並不長,後來陸續加入了嘉禾和新藝城公司。《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喋血街頭》、《英雄本色Ⅱ》、《辣手神探》等影片都是他的代表作。
吳宇森向好萊塢進軍之後,執導了《終極標靶》、《斷箭》、《變臉》、《風語者》,把東方的動作片風格帶到好萊塢。
重放異彩

邵氏電影於80年代停止製作影片,其電影城也轉到電視台下用作拍攝電視劇集之用,邵氏漸漸在華人的電影圈中隱去了昔日的鋒芒,但無論如何,沒有人懷疑邵氏電影是華人影壇的一塊瑰寶。

1999年,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馬來西亞的Usaha Tegas Sdn Bhd財團購買了邵氏760多套電影的版權,隨後在藉助邵氏資源豐富的片庫在香港設立了天映娛樂公司。天映娛樂成立3年來,一直致力於恢復邵氏電影昔日的光彩,先是花巨資通過數碼技術修復了電影的舊底片;接著是把這些修復過的作品推向市場,讓人們再次看到邵氏的光輝歲月;明年,邵氏與中國星合資近10億港元的將軍澳影城將會竣工,到了那個時候,邵氏會重新簽藝員投拍新片。

天映娛樂大打邵氏牌

根據記者的調查了解,天映娛樂分為四大部分:邵氏片庫、天映頻道、天映製作和天映娛樂音像。在這四大板塊中,有三大板塊和邵氏電影有著密切聯系。
首先自然是邵氏片庫這個部分。這個片庫的資源就來自1999年被馬來西亞財團收購的760套邵氏電影的版權。這些影片被收購之後,天映娛樂投入了大量資金來恢復這些影片的影像。此片庫為天映娛樂提供了強大的內容支持。天映娛樂的中國首席代表汪之雄先生向記者介紹說:「我們現在所擁有的這些電影,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公映過的,有些雖然公映過,但卻沒有電視台取得它們在電視網路上的播放權,對邵氏這些經典的作品,我們一定會很好地加以利用,對於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可能會以35毫米膠片讓它們重現銀幕,其他的我們也會通過家庭影視產品、收費電視等平台推出,以饗邵氏影迷。」

此外,天映頻道和天映娛樂音像也和邵氏電影有著很深的淵源。天映頻道是一個收費電影頻道,現在,在這個頻道中播放的影片絕大部分都直接來源於邵氏片庫。天映娛樂音像現在主攻的方向同樣也是邵氏電影,汪之雄先生說:「我們將通過VCD、DVD和錄像帶的形式在市場上發行邵氏電影,我們現在一共有760套邵氏的作品,計劃中是每月推出10到20套,預計到2007年,我們手上所有的影片就全部發完了。」

經修復 影片煥然一新

經過歲月的洗禮,邵氏電影在底片上已經漸漸模糊,對天映娛樂來說,他們在成立之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復這些褪色的底片。據說,天映娛樂用了最先進的數碼器材和技術來修復這些邵氏老片,具體的工作包括色彩調校、清除污跡、修補破損和刮痕等等。

那麼,經過修復的邵氏電影的效果怎麼樣呢,鄭佩佩對修復之後的影片效果的評價非常高,她說過去想看自己的電影,只能買到那些槍碟版的錄像帶,畫面極其模糊,有很多畫面還不完整,但現在好了,她在看到經過修復的《大醉俠》之後興奮地說:「修復過的版本,就跟新的一樣,連衣服上的顏色都看得很真切,說真的,如果不是看到這個修復過的版本,我已經不記得自己當年穿得是什麼顏色的衣服了。」原來,邵氏那時拍的已經是彩色電影了,而不像我們想像中都是黑白的作品。

東南亞觀眾先有眼福

這樣一來,電影迷們就有兩個渠道可以欣賞到邵氏的經典影片,一個是收看天映頻道,一個是看音像製品。

天映頻道從今年3月開始已經在東南亞地區啟播,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印尼國家的觀眾都能收看到這個頻道。據說,邵氏老牌演員鄭佩佩還會在這個頻道主持一個《邵氏大牌檔》的訪談節目,她的工作就是訪問一些曾經在邵氏工作的人,包括導演、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她已經訪問過的人有凌波、金漢、蔡瀾等,因為鄭佩佩本人曾經是邵氏的紅人,所以她做起這樣的采訪會相對就比較容易,盡管如此,她也透露出一點做這檔節目的難處,「因為過去了太長時間,有一些人已經不大願意再出來了露面了。」不過,鄭佩佩說她不會太勉強老同事,她也只是盡量去多訪問一些人物,節目本身並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訪問多少人,能做多少期「一切都看緣分了」,鄭佩佩說。

據汪之雄先生透露,他們已經向中國廣電總局申請天映頻道在內地落地,但結果還沒有出來,「截至9月份,今年內在內地落戶的頻道申請已經停止,我們已經遞交了申請,但我們現在正在等廣電總局的批復,還不知道結果怎麼樣。」

內地觀眾看碟解饞

雖然內地觀眾暫時還沒有機會在電視上看到邵氏電影,但是卻能通過音像製品來彌補這個缺憾。記者從廣州鴻翔音像製作有限公司處獲悉,天映娛樂已經與該公司達成了協議,鴻翔公司負責以DVD和VCD的形式在中國內地獨家發行邵氏影片。

因為邵氏片庫的儲量極為豐富,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影片同時推出,到底先出什麼,後出什麼,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選擇標准呢?對此,汪之雄先生表示:「內地地區的第一批音像製品已經在7月份投放市場,第二批的正在申請當中,基本上我們選片的標准就是每次選一些武打片再選一些言情片,邵氏的電影很多,有好有壞,我們會先發行好的影片。」

我們知道,邵氏電影出有很多傑出的導演,他們的影片都自成一個風格,而且在邵氏發展的不同時期里,邵氏也形成了自己主打的幾個風格,比如說黃梅派、新武俠派等等。不知道天映娛樂會不會按照這些導演和派別進行歸類而推出音像製品呢,汪之雄回答:「我們暫時還沒有這個想法,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推出了100部左右,等到超過150部之後,我們可能會考慮用這種方式。」

值得收藏的邵氏電影
《江山美人》
《何日君再來》
《紅菱淚》
《愛情的代價》
《哪吒》
《少林寺》
《鐵扇公主》
《傾城之戀》
《花團錦簇》
《妲己》
《西遊記》
《花街時代》
《梁山伯與祝英台》
《七十二家房客》
《人皮燈籠》
《愛奴》
《大刀王五》
《流星蝴蝶劍》
《風流韻事》
《城市之光》
《金菩薩》
《萬古流芳》
《保鏢》
《方世玉與洪熙宮》
《十三太保》
《香江花月夜》
《盤絲洞》
《楚留香》
《大醉俠》
《書劍恩仇錄》
《無名英雄》
《緣分》
《小雜種》
《刺馬》
《藍與黑續集》
《花田錯》
《如來神掌》

閱讀全文

與邵氏電影的武俠是什麼風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親愛的老師5韓國電影BD 瀏覽:340
韓國電影味道mp4中文字幕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516
燒餅演的古裝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74
君心難測香港老電影 瀏覽:42
學生訓斥老師的電影 瀏覽:240
中國蠅藝電影 瀏覽:413
電影長城裡人物 瀏覽:737
電影古裝鏡頭花絮 瀏覽:326
學生過年必看電影 瀏覽:677
17歲電影演員表 瀏覽:72
熱門電影韓國倫理片 瀏覽:565
8k看電影 瀏覽:381
聖徒老電影 瀏覽:28
楊迪說的電影是哪個 瀏覽:299
董驃沈殿霞曾志偉粵語電影全集 瀏覽:491
電影暹羅之戀裡面最後的一句台詞 瀏覽:827
滾滾紅塵電影粵語 瀏覽:360
劉亦菲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09
日本電影有個外國人的 瀏覽:101
花木蘭劉亦菲版國語電影版免費觀看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