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勵志電影《小孩不笨》觀後感
導語:《小孩不笨》里的每一個故事都那麼平凡卻往往又更能觸動內心的那份感動。下面是其觀後感,歡迎參考:
當你說一個孩子很笨的時候,是否想過他的感受?大人不可以自私,不可以讓孩子還沒說清就打罵他。當然,大人生氣時急躁也是有道理的,可是應該選擇和孩子溝通,並給他講道理。當你說一個孩子什麼都不會的時候,是否讀懂他的心靈?大人可以給孩子說:「你其實進步了很多,你上次還很笨拙呢!這次已經不錯了。」可是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難道什麼都不會做嗎?你只知道給我添麻煩!」這樣只會摧殘孩子那愛的心靈,會讓他失去理智,跟一群狐朋狗友一起「探索人生」,「浪盪江湖」。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就像在說《小孩不笨》一樣,很多孩子善良,慷慨,可被爸爸媽媽無視或討厭後就會做各種各樣的壞事。大人的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誤會,使孩子走入歧途,到時想後悔都來不及了。
一個人擁有了一個孩子,就要把精力花到他身上去,讓他快樂,自信,善良,一切的一切都會變得美好,一切都會變得幸福美滿。他也會如你所願:彬彬有禮,考上一個好大學,和美麗的妻子,可愛的小孩過一生。
一個孩子的人生道路有很多:地位,財富,尊嚴,智慧......大人們不用苦逼孩子學這學那,孩子喜歡什麼就讓他學什麼吧!但是記得經常贊揚他們。
孩子不要責罵,他們要關心,贊揚,溝通,愛和自由,當然,最重要的是——一顆守護,喜歡他的心!
前些天同學聚會的時候,聊到學生和孩子,汪老師建議我們觀看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回到家在網路上搜到電影之後我就細細的看了起來。片中的三個小男孩兒的經歷給了我教育我的孩子們極大的動力。說到這個電影,要先介紹一下新加坡的教育制度。
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由三名學生的遭遇講述其教育制度的流弊。現今的制度是以學生的母語、數學和科學程度,個別選修擇適合自己的源流課程。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是基礎教育階段,所有課程為必修課,有4門主課,包括英語、數學、科學和母語,其他課程還包括音樂、美術、公民教育、健康教育、社會以及體育。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科學。
1991年至2003年,在小學四年級末有分流考試,將學生分為三個源流。大多數學生進入EM2源流,大約10%成績優異的學生能夠進入EM1源流,還有一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進入EM3源流。對於新加坡這種小學分流制度,有很多人批評過早對學生分類,可能影響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但是新加坡政府稱,這么做是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分開教育,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小學六年級末所有小學生必須參加小學離校考試,考試包括4門主課,根據考試成績學生將可以進入不同的學校,選修不同的課程。
背景知識就介紹到這里,說幾個給我印象比較深的幾個電影鏡頭吧:
鏡頭一:文福他們放學後在等車的時候,過來了一個上EM1的小男孩過來挑釁他們三個,還說「沒想到EM3的人也會說這樣的成語啊」這無疑是給他們的奇恥大辱。無論什麼樣的孩子都需要老師的鼓勵與贊揚的。
鏡頭二:文福他們換了一個新的班主任李老師。孩子們對於更換班主任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由於他們不同於EM1和EM2的學生,他們多的是調皮和惹事,多數老師都是被他們氣走的。但是李老師不同,她一進教室就說我上學的時候我的成績也不好,但是我發現了一個好的方法就是沉下心來,去把它們的底兒摸清楚,最後我就把他們打敗了,同學們也可以試試這個方法。這說明李老師對於教好這幫孩子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值得高興的是有幾個孩子在課下真的在試李老師的這個方法。
鏡頭三:李老師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偶然一次機會,她發現國彬在畫畫,而且畫的非常好,她就給國彬說「請你畫一張最好的畫兒送給老師好不好?」也許是從來沒有老師求過國彬送過畫,國彬使勁兒地點點頭。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李老師拿著國彬的畫去參加全國小學生繪畫比賽了。最後國彬的畫獲得了全國二等獎。這對於國彬來說是多麼大的鼓勵啊,如果我們都像平常一樣看見有人在上課的時候畫畫就一律沒收的話,那麼我們會葬送多少個小畫家啊!
鏡頭四:當文福和TERRY被綁架後,吃早餐的時候,terry說自己不會沖咖啡,不會在麵包上抹果醬,不會自己倒熱水。他說平時這些都是媽媽幫忙做的或者是他們家的菲律賓女傭做的,自己都不會做。我想我們這里也應該有這樣的孩子,這也不會那也不會,有什麼事情都是父母代勞了,結果把孩子培養成了「二等殘廢」。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後會有競爭力么?我們到底是在愛孩子還是害孩子呢?
鏡頭五:國彬的媽媽很不幸患上了血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骨髓源。但是國彬的學校的班主任李老師就發動本班的同學動員自己的家人去醫院做配型檢查,到最後學校的領導和所有的老師都參與進來了,這說明學校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愛、交換愛的地方,這讓國彬一家人很是感激,也給了他們一家人「做善事」的機會。
我從這個電影里學到的東西不僅僅是這些,更多的是教育人的態度,只要我們教育者都能夠用心地去關注孩子,他們能回報給我們的就不僅僅是優異的成績,更多的是看待事物以及他人的積極態度。
今天我觀看了《小孩不笨》,這部電影主要描述了兩個家庭的父母因為忙而無法溝通使孩子的心靈慢慢墜落,電影中的學謙和傑利為了得到父母的贊揚而一直努力,可是他們的父母不但不贊揚他還批評他,就這樣他們的孩子感受不到母愛父愛,認為他們的父母總是覺得自己很差。「
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他們沒意識到他們的父母是愛他的只是不知道怎麼表達,使他們兩個走錯了道路,他倆學會了喝酒,吸煙,偷東西。
直到最後他們去頭一部手機正在跑的時候他撞住住一個人那個人就是他們的老師,但是他們一會兒被假警察抓住,假警察讓他們一天之內上交2000元,他們有沒有錢只好去偷老奶奶的金項鏈,偷走之後怕被警察抓住又回去給老奶奶,老奶奶說:「那就是偷我東西的人,」有人就開始打他們倆一會兒學謙的爸爸看到有人在打自己的兒子,就馬上就去欄架,但是很不幸的是再攔架中自己的從樓梯上摔下來不幸身亡這時他才感受到父愛,爸爸臨死前說:「你要再上學,長大有本事」但是校長怎麼也不同意,他的老師說:「把爛蘋果爛的部分削掉,剩下的還是能吃的。」
這是校長才明白再好好教育他他也是個好學生。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天下沒有誰的爸媽不疼孩子的,那隻不過是你沒有發現!
《小孩不笨》是一部新加坡電影,當年也是叫好又叫座的一部佳作。看了以後,我心裡涌動著一股熱流,不吐不快。
Tom的父母是大眾眼中的金領,忙於事業,忙於賺錢養家,沒有時間,於是忽略了和兩個兒子之間的交流溝通。大人就是這樣,他以為只要他和你說話,就是在和你溝通,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意見,忽略孩子心裡的疑惑和想法。
成才只有父親,父親很愛兒子,可是不知如何表達,由於水平的限制,表現出來的往往只有氣急敗壞的大吼和責打。
我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平凡人,沒有Tom父母那般能幹,自然也沒有他們那麼忙碌,和我溝通的時間還是有的。我父母比成才的父親又要好一些。從小到大,我當然被打被罵過,甚至也有被打得慘兮兮的時候,但是誰又不是這樣呢?除此以外,他們對我的關心愛護,我也是感覺到了,並深有體會的。
Tom和成才是同班同學,也是關系很好的朋友,正處於15歲的青春期,自然會有很多「青春的煩惱」……於是,Tom會因為帶成人碟到學校而被校長判處在全校學生面前公開接收鞭刑。成才會因為和老師打架而被開除。Tom、成才會因為在家裡感受不到溫暖而加入小混混的幫派,並因偷竊而被勒索,又會因湊不到那要命的2000塊而「打搶」……
這些都是出於青春叛逆期的男孩子能惹出來的事,只不過與父母溝通不良助長了他們的無助,使得他們惹的事比我們當年還要大,還要勁爆而已。
父母的教育方式能一定程度上造就一個孩子,這是我的想法。
我的父母,從小對我採取的就是「打壓式」教育方式,有點像Tom的媽媽,我總是受到打擊和批評,導致我現在敏感、自卑的個性。而我的一個室友,她的父母從小就經常鼓勵她,並不吝贊美,現在的她,很是自信與陽光。真是個讓人羨慕的孩子……
誰的青春沒有痛過?但我們只是平凡的普通人,我們的青春沒能像《致青春》那般激盪,也沒有如Tom、成才那般糟糕,我們的青春只是寂寞著,孤獨了春夏秋冬,辜負了風花雪月,在可以接收的范圍內小小的別扭著,走到了今天。
這部《小孩不壞2》只告訴了我兩個字:真實!
它真實地反映了父母的教育方式與青春期孩子的矛盾與碰撞,總讓人想起自己那青澀的青春印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朋友與夥伴,家庭教育方式的好壞,是真的能影響孩子的未來。世事在變幻,時代在進步,不管父母還是孩子都必須在與時俱進中更多地體諒對方,成長自己。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收獲欣慰,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少一份傷痛,多一點溫暖。這就是我看這部電影的所有收獲。
今天看了一部新加坡的電影——《小孩不笨》。看了,感觸很多。不同的人看了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小孩子看了可能會找到共鳴,老師看了可能從中得到啟示,家長看了可能會引起反思。
我想如果這部電影能給我們帶來以上任何一種感受,就稱得上是一本好電影了。
電影有搞笑也有感動,有深思也有反思。湯姆和傑瑞的父母只忙著工作賺錢,缺少了孩子的溝通,以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就足夠了,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賞識。另一方面,湯姆的同學成才也和他的父親同樣有著溝通的問題。出身卑微的成才父親,由於自己曾經誤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後塵,對成才寄於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讀書,可是成才的成績偏偏差強人意,令他極為心痛。他是個沒學識的粗人,以為對成才拳打腳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結果讓成才對父親更加抗拒。
我剛開始看的時候也覺得很搞笑,看著看著就覺得挺悲哀的。從中我們彷彿看到了我們自己:小的時候,永遠都是父母叫我們應該要怎麼做,而不是我們想怎樣做;父母永遠都是對的,而我們都是錯的;我們所認為對的,父母卻永遠不會理解。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代溝。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我們很理解,但是教育的方式不對,就會事倍功半。看了這電影後,感觸甚深的,就是父母真的需要與孩子多溝通,教育孩子不是靠打和罵就能教育好的的,也不是有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家長不該一味地強迫孩子,讓孩子的童年蒙上陰影;不該自以為是地對待孩子,不該不以為然地忽視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將孩子陪養成「死書呆」。雖說那是愛孩子,但不一定能被孩子接受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所以說父母好的的教育很重要。
同時我也看到了一個老師的教育對學生的成長也很重要,一個好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深刻的、深遠的。甚至可以影響到學生的一生。賞析孩子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即使是一顆爛蘋果,它還是有好的地方的,就這樣把它丟掉,怪可惜了。電影中的老師說得很有道理,我們需要一把鑰匙,而這把鑰匙就是「多看學生的優點,少看學生的缺點」。
看了《小孩不笨》,在電影結束的一剎那,彷彿冥冥之中我受到了點拔。
作為一名老師,自己有一天也會為人母,以後怎樣教育和引導孩子,相信《小孩不笨》會給我一些啟發。
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值得我們一看。
B. 電影小黃人的觀後感一年級怎麼寫
星期天,我和媽媽到電影院觀看了新上映的影片《小黃人大眼萌》。
影片中的小黃人呆萌可愛,它們一直在尋找自己的主人,它們曾經服務過的主人包括霸王龍、原始人、吸血鬼等壞蛋。到了上世紀60年代,凱文、斯圖爾特、鮑勃三個小黃人組合又開始賣萌犯傻,它們搭上了銀行搶劫犯的順風車,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坎坷之後,小黃人終於成為女魔頭斯嘉麗的助手,這個女魔頭能耐很大,擁有超級機器裝備,她很想成為女王,她讓三個小黃人為她盜竊英國女王的皇冠。
當三個小黃人盜竊皇冠並打鬧了倫敦城市後,脫離險境的招數竟然是拔出「石中劍」!——當鮑勃被眾人圍攻時,它將「石中劍」使勁一拔,面對手握「石中劍」的鮑勃,所有的人瞬間臣服,鮑勃便成為英國國王了。後來,女魔頭找到三個小黃人,她拿著「岩漿槍」那麼一嚇唬,三個小黃人便立即讓賢,變成了女魔頭的階下囚。盡管小黃人它們一直渴望為真正的壞蛋服務,但當它們遇到正真卑鄙的新主人後,它們似乎又不想那麼壞了!
後來,小黃人凱文變成了巨人,上演了《金剛》版惡搞大戰:凱文抱著女魔頭一起被炸彈炸飛,再一轉身,小黃人縮小了;再一回頭,女魔頭被格魯凍成了冰雕,一下子就不能動彈了,終於,格魯成為了小黃人新一季的主人……
這部充滿了童趣和歡樂氣氛的電影結束了,呆萌可愛的小黃人形象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和媽媽一邊談論著電影里的精彩片段,一邊高高興興地走出了影院!
C. 一年級學生觀看小王子電影觀後感
《小王子》,這是一個憂傷而神秘的童話,世人眾說紛紜,我卻看不懂那些太過於深奧的道理。我只能悄悄地跟著小王子的腳步,去探索他內心那個純潔無暇的世界。
人生路漫漫,我們一直在成長。而在成長過程中最難得的,就是保持一顆始終不變的心。不會忘了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成長的,正如小王子一樣,不會忘了那五十三分鍾是應該用來干什麼的。他,小王子,始終有一顆純潔的童心,他認為肉眼看不見事物的本質,只有用心靈才能洞察一切。他,是一個超凡脫俗的仙童。
難道為了忘記自己有酗酒的壞習慣而拚命喝酒的人就是長大了嗎?不,不是的。這不是真正的長大,這只是自欺欺人,這只是為了生活而長大的人,他們早已忘記了原來的自己,而深深迷醉於這個虛偽的世界。飛行員說:「他們會認為一棟值兩萬法郎的房子很漂亮,卻想像不到用玫瑰色紅磚蓋的漂亮房子,窗邊長滿天竺葵,鴿子在那個屋頂上棲息。」
我們不可能永遠停留在童年,但我們可以始終保留著一顆純真的心,盡情地去享受生活的饋贈,不管你多大年齡,時刻擁有著一份美好的心情。我們沒有權利去改變別人對虛假浮華的社會的沉醉,卻可以改變自己,不被外表所蒙蔽,始終保留著對最初的夢想的信仰。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要忘記最初的意願,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