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有1937年胡蓉蓉主演《壓歲錢》電影資源,重金酬謝
這年的除夕夜,何老先生和兒媳、孫女融融、另兩位客人——融融表姐江秀霞、她的未婚夫孫家明一起過年。何老先生在融融的枕頭下放了一個貼著「喜」字的銀元。年初一,融融用這塊銀元在煙紙店買炮,於是煙紙店老闆拿到了這塊銀元,後來,銀元到了交際花的手中。又轉到一個小姨娘、汽車夫和白相人手中。
❷ 老上海的歌星
周璇
(1920.8.1—1957.9.22)女演員、歌唱家。原名蘇璞。江蘇常州人。童年被賣為周家養女。1931年參加上海明月歌舞團,因主演歌舞《特別快車》而嶄露頭角。後入新華歌舞社。1934年在上海各電台聯合舉辦的歌星比賽中名列前茅,成為十大歌星之一,被譽為「金嗓子」。1935年從影,在天一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美人恩》中扮演角色。1936年入藝華影業公司,主演《喜臨門》、《滿園春色》等影片,並在新華影業公司拍攝的影片《狂歡之夜》中扮演角色。1937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紅,成功地塑造了在舊社會受盡侮辱和損害,但對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為其表演藝術的代表作。八一三事變後參加大型話劇《保衛蘆溝橋》的演出。後隨上海劇藝社赴罪律賓宣傳抗日救亡。1938年任上海國華影業公司演員,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廂記》等近二十部影片。1943年在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漁家女)、《紅樓夢》等影片。抗戰勝利後赴香港,相繼主演《長相思》、《各有千秋》、《憶江南》、《清宮秘史》等影片,並在文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影片《夜店》中扮演角色。1950年回上海,參加影片《和平鴿》的拍攝,因患病而未竟。
龔秋霞
(1918.12.4-)原名龔莎莎、龔秋香。江蘇崇明(今屬上海市)人,是國語流行曲最前輩的歌手之一。她在上海長大,出道比周璇和白虹還要早一些,但跟周璇和白虹遺言,年紀很小便參加了歌舞團,也透過了歌舞團的關系,晉身歌唱界及電影界,在這兩方面有所成就。
龔秋霞幼年時即對歌舞有著濃厚興趣,在舅舅的鼓勵和支持下,參加了歌舞學校的訓練,十四歲那年正式加入了「梅花歌舞團」,並於三十年代初期開始參與電影工作。在文化影片公司攝制的《父母子女》中扮演角色。1937年起任明星影片公司演員。因在影片《壓歲錢》中的表演而知名。後主演影片《古塔奇案》,在其中主唱的插曲《秋水伊人》,曾流行一時。因其能歌善舞,後成為影歌雙棲演員。抗日戰爭期間在上海民光、新華、國華等影片公司主演《歌兒救母記》、《歌聲淚痕》等影片。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拍攝影片。1946年赴香港,加入大中華影片公司。1949年後在長城、鳳凰等影片公司拍攝近六十部影片,多扮演賢妻良母類型的角色,主要有《花街》、《兒女經》、《寸草心》、《中秋月》、《豆蔻年華》、《雷雨》、《三笑》等。
在歌舞團表演的同時,她通過當時通行的歌舞團承包唱片錄音,灌錄歌舞團表演的歌曲節目的制度,初次灌錄唱片,其中一部分由當時百代公司的副牌「麗歌」發行。進入電影圈以後,她正式與百代簽約,灌錄了不少她主演的電影的插曲。其中如《古塔奇案》的插曲「秋水伊人」、《薔薇處處開》的電影主題曲及《浮雲掩月》的插曲「莫忘今宵」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曲。四十年代後期她到香港後,為大長城唱片公司灌錄了她參加演出的《血染海棠紅》的插曲「祝福」,也成為了她的代表名曲之一。
在銀幕上,龔秋霞以扮演溫柔善良的女性和慈祥的母親見稱。在歌唱方面,她那溫婉純朴的歌聲吸引了不少當時的名家為她作曲,其中不乏正統學院出身的音樂人才,如陳歌辛及賀綠汀,因此龔秋霞的歌曲不少都帶有濃厚的藝術歌曲風味,如「船歌」、「女神」、「春風野草」、「搖媽媽」、「秋水伊人」和「夢中人」。但純粹的流行歌曲,她亦能處理得恰到好處,為歌迷所欣賞。
龔秋霞從事唱片錄音以來,大部分歌曲都由百代公司錄音出版。南下到香港後,仍跟百代保持密切關系,且與也是電影演員和歌手的陳娟娟成為搭擋,灌錄了多首二部合唱歌曲。1953年以後,因為專著於電影演出,逐漸減少了歌唱和灌片,終於在1956年完全停止了灌片活動。龔秋霞現居香港,安享晚年。
白虹
原名白麗珠,北平人。她十三歲那年考取了明月歌舞團,當時和她在「明月」共同習藝的有王人美、黎莉莉、徐來、周璇、英茵等人,她們後來都步入影壇,成為光芒四射的明星。
1934年,上海《大晚報》發起「評選三大歌星」活動,白虹和「金嗓子」周玻璇過激烈的角逐,終於奪得了冠軍(周璇名列第二)。
白虹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人間仙子》,她在片中扮演了一名歌舞女郎,能歌善舞,演得非常好。抗戰爆發後,白虹留在上海演出了很多話劇,並拍攝了三十多部影片。解放後,白虹回到故鄉北京,參加鐵道部文工團,重新登上了話劇舞台。白虹的戲路廣,她曾在電影《日出》中扮演顧八奶奶,在《王熙鳳大鬧寧國府》中反串賈蓉,在《無花果》中扮演一個弱女子,在《紅樓夢》中扮演王熙鳳……她曾經演唱過數以百計的流行歌曲。其中《郎是春日風》。《重逢》等歌至今還受到海外歌迷的喜愛。
吳鶯音
原名吳劍秋,投身歌壇後,由於原名太肅殺故被慫恿改名。人們覺得她歌聲悅耳美妙如黃鶯出谷故用「鶯音」為名,由於她堅持用回自己「吳」姓,因此沿用「吳鶯音」為藝名。
一九四八年開始灌錄第一張個人唱片:〈我想忘了你〉,其灌錄情意纏綿深情濃郁的〈斷腸紅〉、〈我有一段情〉、〈聽我細訴〉、〈恨不鍾情在當年〉、〈送郎〉、〈依本痴情〉、〈莽莽神州〉……教老歌迷「痴戀」不已。另灌過有關「月」的歌曲如〈紅燈綠酒夜〉、〈江南之夜〉、〈岷江夜曲〉、〈夜鶯曲〉等支支動聽曲曲悅耳全是她的經典名曲。
電影歌唱片全盛時期吳鶯音唱紅了代小夜貓鍾情幕後代唱電影主題曲〈郎是春日風〉,與白虹早期灌唱同曲調的〈郎是春日風〉分庭杭禮不相上下,她在代丁皓主演的電影〈野姑娘〉幕後代唱〈爸爸要我早出嫁〉〈等情人〉,鍾情的〈入室佳人〉幕後代唱的〈小貓咪〉風行一時,一九八一年上海出品影片〈七月流火〉吳鶯音受邀灌錄唱插曲。
多才多藝的吳鶯音在上海時期曾演過越劇,更將演唱〈樓台會〉越劇選段錄成唱片,一九八二年已是祖母級的她到廣州灌唱香港預先灌錄配好音樂的全新歌輯,她在歌聲仍是那麼動聽,令人嘆賞。
姚莉
原籍上海,是演唱國語流行曲資格最老的其中一位歌手,她在三十年代出道,直到六十年代退出歌壇,直到六十年代退出歌壇,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歌唱生涯,灌錄了數百張唱片。
姚莉出道時只有十三歲,起初只是因為興趣偶爾隨舅舅到電台播音表演,豈料一鳴驚人,歌唱才能被周璇和嚴華賞識,介紹加入百代唱片公司。她灌錄的第一張唱片是「賣相思」,與同一唱片中的另一首歌曲「清流映明月」風靡一時,頓時成為紅歌星。
姚莉灌錄的名曲甚多。早年在上海灌錄的《玫瑰玫瑰我愛你》、》風雨交響曲》、《秋的懷念》和《哪個不多情》等曲,至今仍受歌迷歡迎。《玫瑰玫瑰我愛你》一曲更靡聲國際,被改成英文歌曲,由美國男歌手FrankieLaine灌成唱片。五十年代在香港灌錄的唱片中,《春風吻上我的臉》、《雪人不見了》、《月下對口》及中詞西曲《大江東去》等,當年是電台經常被觀眾點唱的歌曲。
除演唱外,姚莉亦曾嘗試作曲。本輯第二片內《你給我迴音》一曲,即為姚莉自譜自唱的作品。
❸ 何冰演出過的一部電視劇是
1994年《三國演義》 飾諸葛恪
1994年《愛情幫你辦》角色不詳
1994年情景喜劇《我愛我家》(續集) 飾胡三
1995年《盛世華衣》 飾周鐵灰
1995年《無悔追蹤》 飾孫煥章
1996年《北京愛情故事》 角色不詳
1997年《東周列國-春秋篇》 飾魯庄公
1998年情景喜劇《中國餐館》 飾張小京
1999年賀歲劇《心想事成》(1998年末) 角色不詳
1999年情景喜劇《閑人馬大姐》 飾朱孔陽
1999年《南方有嘉木》 飾吳升
1999年《玩是一陣風》 角色不詳
2000年賀歲劇《稱心如意》(1999年末) 角色不詳
2000年《找不著北》(又名《真情如夢》) 飾張樺林
2000年《紫氣東來》 飾畫三兒
2000年《緣分的天空》 飾賀乾熙
2001年賀歲劇《美麗的家》(2000年末) 角色不詳
2001年《我這一輩子》 飾趙二
2001年《空鏡子》 飾翟志剛
2001年《交鋒》 飾丘武
2001年《筒子樓》 飾白五
2001年《沉浮》 飾林希亮
2002年情景喜劇《東北一家人》 飾侯文傑
2003年賀歲劇《張燈結綵之好事多磨》(2002年末) 飾大郭
2003年情景喜劇《售樓處的故事》 角色不詳
2002年《真情到永遠》 飾楚亞軍
2002年《蟋蟀宰相》 飾賈似道
2002年《愛如風過》 飾丁鋒
2002年《隱姓埋名》 飾孔立帥
2002年《各就各位》 角色不詳
2003年《探長歐光慈》 角色不詳
2003年《書香門第》 飾顏璞
2003年《浪漫的事》 飾吳德利 合作演員:朱媛媛 倪萍 張延
2003年《神捕十三娘》 飾王大友
2003年《在一起》 飾羅建凡
2003年《生命烈火》飾蔡志誠
2004年賀歲劇《張燈結綵之歡歡樂樂》(又名《張燈結綵之人狗情緣》(2003年末) 飾金天樂
2004年賀歲劇《壓歲錢》(2003年末) 飾何隊
2004年《西部熱土》 飾楊海潮
2004年《金錢本色》 飾烏偉峰
2004年《我的兄弟姐妹》 飾齊憶苦
2004年《兄弟如手足》(又名《手足》) 飾石金河
2005年賀歲劇《萍水相逢過大年》(2004年末) 飾駱陽
2005年情景喜劇《巴哥正傳》 角色不詳
????年情景喜劇 《候車大廳》 飾張某
2005年《黑魔》 角色不詳
2005年《大宋提刑官》 飾宋慈 合作演員:羅海瓊 郭達
2005年《敵後武工隊》新版 飾魏強
2005年《酒後吐真言》(又名《潛在本性》) 飾張海樂
2005年《王爺到》 飾五王爺
2007年《生死十日》 飾劉亮 合作演員:吳越
年份不詳《亂世子民》 飾何五
年份不詳《嘉慶皇帝》 飾和珅
年份不詳《夜深沉》 飾丁二和
年份不詳《幸福陷阱》 飾吳侗
編輯本段〖電影作品〗
1993年《英雄劫》 飾李彪
1994年《家醜》 飾田七
1994年《天生膽小》 飾劉冬
1996年《紅棉襖·紅棉褲》 飾周穆區長
1998年《甲方乙方》(1997年末) 飾梁子
1998年《金婚》 飾長子
1998年《黑眼睛》 飾劉義
1999年《洗澡》 飾何壯
1999年《沒完沒了》 飾朋友
2004年《讓我們記住》角色不詳
2004年《危情雪夜》 飾警察
編輯本段〖電視電影〗
2000年《車事兒總多磨》 角色不詳
2003年《說聲對不起》 飾常有禮
2006年《生死搭檔》 飾馬關
編輯本段〖所獲獎項〗
《鳥人》黃毛一角獲北京文藝調演優秀表演獎
《雨過天晴》男旦一角獲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趙氏孤兒》程嬰一角獲二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❹ 過年發紅包是的歷史什麼時候開始的
紅包所承載的是一種祝福,代表著大人對孩子們的一份關愛,而祝福和關愛顯然不能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 過年紅包,又叫「壓歲錢」,在我們家鄉廣州,叫過年「利市」(按照讀音是「利是」)。 小時候,過年「利市」,是孩子一年裡最集中、最大的進項。記得讀小學的時候,還遠遠未到過年,心裡已經在盤算,平日逛書店看中喜歡的一套什麼書,無論如何得等到過年「解決」 ,於是早早就盼望著過年。不比現在的孩子富可敵國,個別的例子,還聽說有家長周轉不靈的時候要動腦筋挪用孩子的儲蓄調頭寸的呢。 說起「壓歲錢」,看過一部龔秋霞主演的「中國早期電影」, 名字就叫「壓歲錢」。還記得裡面一個小演員,唱歌跳舞演得很好,人稱中國的秀蘭。鄧波兒。故事背景是舊上海,電影插曲也蠻好聽。我還收藏了這部電影的VCD。扯遠了。 過年發紅包,粵語叫「逗」 「利是」。 「逗」,就是「給」。 粵語叫爸爸叫「老逗」,不知是不是和過去總是父親承擔家庭支出有關。 過年發紅包,孩子有自己的一本帳。某些大人是「大戶」,按歷史記錄,他們給的「壓歲錢」比較多,叫「大利是」。給「利是」的人,則自己謙稱:給你一張「紅紙」。在東莞,要好朋友結婚邀請參加婚宴,自己走來,靦腆地說一句:我媽讓我請你某時過來「吃條菜」。 「謙稱」的道理是一樣的。 過年發紅包,各地的習俗不一樣。在上海,聽說凡是已經工作的人就得不到過年紅包。我們家鄉可不同。長輩一定會給晚輩紅包,哪怕這晚輩早已兒孫成行。還有,即便春節過了好久,只要是今年第一次見面,照樣得給「利是」。也許是受此影響,元旦過後,我在這里見到今年第一次遇見的書友還會說:「新年好!」人家愕然:怎麼?新年都過這么久啦? 過年發紅包,最溫馨的鏡頭,是大年夜,孩子匆匆吃完年夜飯出去玩了,夫妻攜著手走進孩子的房間,把兩個紅包放到孩子的枕頭底下,然後相視一笑。想起這是打從孩子出生就年年如是,兩顆心,沖著孩子,甜到一起,甜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