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戰高分電影《1917》,一鏡到底的戰爭場面,令人窒息
1917年4月6號,布雷克和斯科費爾德在戰斗的間歇躺在一棵大樹下。一名軍官走來,要帶他們見將軍,兩個小夥子跟在軍官後面走入戰壕。
在一戰期間的英軍,戰壕修得非常精緻,有兩米多高,士兵在戰壕里不用彎曲身體行走。戰壕的走向是左右彎曲,就算炮彈落入戰壕,左右牆體可以遮擋大量彈片,兩邊有整齊的擋土板,上面有沙包堆高。他們來到將軍的指揮室,將軍告訴他們送一封信到前方部隊,命令部隊四月七日停止對德軍進攻。因為德軍故意後退九公里,埋伏在那裡,要殲滅英軍,如果德軍計劃得逞,英軍將有1600名士兵喪命。這個部隊還有布雷克的兄弟。
他們拿到信馬上出發,他們要穿過無人區,德軍的佔領區,穿過一條大河才能到達那支部隊,給他們的時間只有一天。
他們爬出戰壕,來到無人區,看到戰馬的死屍,到處都是蒼蠅,還有沒有清理戰友屍體,鐵絲網,以及巨大的彈坑。斯科費爾德的手被鐵絲網刺破,沒有時間包紮,他們到了德軍的戰壕他才包紮好。德軍的戰壕都是混凝土澆築,沙袋堆得非常高。他們搜尋德軍的營地,鐵床,還看到非常大的老鼠在偷吃食物。他們還找到了狗肉罐頭,狗肉罐頭的另一端是絆雷,一聲巨響,斯特費爾德埋在了破碎的混凝土裡。
布雷格把他的夥伴拖了出來,還好斯特費爾德沒有大礙,就是眼睛裡有很多塵土。他們走出戰壕,看到一大片的櫻桃樹砍了,這都是德軍臨走時乾的。他們來到一個小村莊,一個在前門進入,一個在後門進入,布雷克發現一桶牛奶,他嘗了兩口,還灌了一壺。
外面的天空有兩架飛機對戰一架德軍飛機,德軍飛機被擊中,飛機朝他們的方向墜毀。飛行員著火,他們救出飛行員,斯特費爾德去打水給飛行員降溫,沒想到德軍飛行員刺殺了布雷克,斯特費爾德兩槍打死飛行員。布雷克失血過多死亡,斯特費爾德摘下了好兄弟的戒指和軍牌。
這個時候有一隊友軍經過,友軍的軍官問了斯特費爾德一些情況後,他允許斯特費爾德搭乘他們的軍車。
在一座炸毀的鐵橋前斯特費爾德下了車,他從鐵橋上攀登過去。他受到對面狙擊槍的射擊,斯特費爾德調整位置,向對面射擊,壓制對面火力,向那個掩體沖過去,在關鍵時刻射殺了敵軍。
夜晚降臨,他在這個小鎮上前行,忽明忽暗的探照燈,德軍也發現了他,不停地向他射擊。他躲進了一處教堂,教堂正在燃燒,只剩下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遠處的一個人影朝他射擊,斯特費爾德趕快逃離,他躲進了一個地下室。他看到了一個女人,那個女人抱著一個嬰兒,經他們交談,這個嬰兒是棄嬰,他需要牛奶,他把牛奶倒給了那個女人,嬰兒抓住斯特費爾德的手,女人告訴他,這個孩子喜歡你。
斯特費爾德要盡快完成任務,他沖出教堂。大批的德軍發現了他,他左沖右突,子彈就在身邊飛過。他縱身一躍跳去冰冷的河裡,他隨著河水向下游飄去,一個巨大的瀑布把他沖下去,他抓到了一個大木頭。他慢慢有了意識,他爬過發漲腐爛的屍體來到岸邊。
岸邊有人在唱歌,他循著歌聲走到樹林,樹林里很多軍人,他們馬上就要上前線。他打聽這些軍人,這就是他要找的部隊,然後一路打聽終於找到這里的最高軍官,還有一分鍾他們就要發起總攻,最後時刻,軍官終止了總攻,也保住了這1600名軍人的性命。
完成使命,斯特費爾德去找尋布雷克的兄弟,在戰地醫院找到了他的兄弟,斯特費爾德告訴哥哥布雷克的死訊,哥哥情緒一下子就奔潰了。斯特費爾德把布雷克的戒指歸還給他的哥哥,一個人走到一棵大樹下,四月的陽光照在斯特費爾德的身上,燦爛輝煌。
這是一部一戰電影,一鏡到底,觀眾跟隨主角的視角前行,非常有帶入感,有時候會有窒息感。影片的細節非常到位,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17年英軍德軍的戰壕非常完善完美,感覺非常現代感。戰場上的泥濘,深深的彈坑,鐵絲網,烏鴉,巨大的老鼠,每個細節都非常有還原感。值得觀看的一部好電影。
Ⅱ 王一博《無名》一鏡到底的打戲,王一博打戲怎麼樣
王一博《無名》一鏡到底的打戲,王一博打戲還是挺不錯的,他的動作很利索,也很帶感,小編個人還是非常喜歡的。
王一博能夠接到無名的劇本,相信也對他成長為實力演員是有幫助的,王一博不僅接拍了無名,還拍了關於軍旅題材的電改激影《長空之王》在電影中,他還有駕駛著空軍戰斗機的戲份,可見他的實力還是夠的,不管是打戲還是各種比較激烈的戲份,王一博都能完成的很好,就像是無名中的陳宇一樣,出手利老殲頌落,雖然性格有些中二,但他的槍戰戲份確實帶感。期待王一博的無名,以及熱烈,還有長空之王。
Ⅲ 有哪些一鏡到底的電影
到今天,嚴格意義上的「一鏡到底」的電影其實沒幾部。最近大熱的《1917》看著象,但實際上不是,只是拍攝/剪接手法巧妙到讓人感覺是無縫銜接(當然它每個鏡頭都的確拍得很長)。
什麼是一鏡到底那我們不妨想像一下,為什麼一定要這么做呢?多行不義必自斃,一切打破時間空間的呈現都是不著邊際的,所有的節奏都只能通過現場演出安排來實現。每一位參與拍攝的人都是動態螺絲釘,在正確的節奏下,在合適的位置,正確的動作,正確的節奏下,是多麼困難啊!再說了,電影現在一般都是一百分鍾往上看,你怎麼能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只有一種視角一直無縫進行下去,而且還一直保持著觀看的興趣呢?
形式終歸是為內容服務,一鏡到底只是N+N+N種表現形式里的一種。這種原始的彪悍型的玩法倒是很值得欽佩了,但它的空間其實不大。
Ⅳ 電影《1917》一鏡到底讓人佩服,還有哪些電影是一鏡到底的教科書
《大炮之街》,是日本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動畫《回憶三部曲》其中之一,整部動畫只有幾個淡入淡出的畫面鏡頭,時長在二十分鍾左右,可以說是做到了“一鏡到底”。《大空港2013》,這部電影拍完一共花了六天時間,早上租借松本機場作為拍攝場地,用時四個小時,布景、化妝都要提前進行,之後在拍攝,每天只拍一個鏡頭,一個鏡頭一百分鍾。《奪魂索》,這是希區柯克的第一部彩色電影,採用的是偽一鏡到底,故事情節是在一所房子里發生的,大部分都是依靠黑色背景轉移過渡來給觀眾視覺創造連續的圖像。
《維多利亞》,完全的真實拍攝,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全片都是在一日的時間內完成,盡管只有一個鏡頭,整部影片卻並沒有削弱戲劇的情節。《余命85分》,根據歷史事件改編的有關人體炸彈的實時電影。《寂靜的房子》,這是一部採用了一鏡到底鏡頭拍攝的恐怖電影,實時塑造了真正的恐懼。
Ⅳ 影片《戰狼2》之一鏡到底
影片《戰狼2》開篇部分(下文所指的長鏡頭)講述的是主人公為了解救船員與海盜打鬥的過程。雖然作為一部成功的商業片,但是《戰狼2》作為一部電影本身來講其實沒有什麼好分析的。相比於商業片,個人則更加傾向於選擇藝術片,因為我覺得藝術片的本質上是在不斷地創新和突破,因此它所具備的這些「特色」給電影工作者們開拓了更多探索的可能和研究的空間。不過話說回來,《戰狼2》開頭的那個「一鏡到底」個人還是覺得有點意思,這也是本人接下來進行展開分析的一個原因。
所謂的一鏡到底,顧名思義就是長鏡頭。《戰狼2》就是通過一個長鏡頭進行影片的開端。這一鏡頭技巧的運用不僅交代了故事的開始,而且也真實的把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行了一個整體的概括。採用長鏡頭作為故事的開端在電影界已經不算是新鮮事。縱觀自己所觀看過的影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兩部分別是賈樟柯的《三峽好人》,還有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奧斯卡影片《阿甘正傳》,他們的共同點都是通過開篇的一個長鏡頭來交代故事的開始。相比於以上兩部影片,《戰狼2》在思想上並沒有體現出宏大的一面,因此個人也只能從技術層面進行一番粗淺的剖析。
攝影機從一次開機到這次關機拍攝的內容為一個鏡頭,一般一個時間超過10秒的鏡頭稱為長鏡頭。其長度並無明確的、統一的規定。是相對於『短鏡頭』的講法。正因為長鏡頭本身不僅相對需要持續的時間比較長,而且需要表達一個完整、連續的故事段落。因此長鏡頭內部區別於短鏡頭而言,場面調度是復雜多變和極其困難的,它是導演的一種個人化的藝術構思,它需要體現的是某種思想內容、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環境氛圍、節奏等。勢必需要考驗演員極強的現場默契和節奏的控制,容不得半點差錯,否從頭再來。
1.角色的調度
對於角色姿態的變化、位置的變化、不同角色之間發生交流時的動線等因素宏褲枯,進行獨特的藝術構思,讓角色在立體空間中的運動既符合劇情邏輯,又富有構圖的美感。可分為:角色本身的「動作設計」和「角色環境的互動」。
角色的合理調度不僅表現了客觀空間的真實,更加完整地展現人物動作和事件過程,而且保持了人物動作和事件現實的整體性。角色調度的著眼點,不只在於保持角色和他所處的環境空間關系構圖上的完美,更主要的在於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徵,遵循人物得到在特定情境下必然要進行的動作邏輯。
影片中從第1分零8秒至第6分15秒歷時5分零7秒。角色調度順序依次為:
水面—>小艇(海盜)—>游輪—>小艇—>漁網—>(游輪)螺旋槳—>海盜(持純搏槍掃射)—>船員(慌張)—>黑人(倒下)—>船長(呼喊)—>吳京(跑來)—>吳京(入水)—>海盜1(落水)—>水下打鬥—>海盜n(入水)—>(水下)繼續打鬥—>吳京(出水)—>子彈—>遠處海盜—>炮彈—>影片標題。
A、鏡頭開始到第2分26秒前的畫面均屬於空鏡頭狀態(河流到海面),此時畫面無角色,事態發生前的寂靜。
B、第2分27秒開始小艇入畫,此時的畫面主題為小艇,小艇理所當然也成了畫面中的角色,這是鏡頭中的第一個角色調度,伴隨著小艇快速的入畫,預示著事件發生的開始。
C、第2分38秒隨著兩架小艇的跟拍,游輪也隨之緩緩入畫,游輪幾乎充滿了整個畫面(近景),兩架小艇分叉開去,在視覺上已經被迅速弱化。偌大的視覺沖擊似乎已經迫不及待的告訴觀眾,游輪已陷入一個巨大的危機當中,為接下來游輪上的一番激戰買下了伏筆。此時游輪成了主角,這是鏡頭中的第二次角色調度。
D、第2分58秒隨著游輪漸漸出畫,攝像機繼續跟拍倆小艇,隨著攝像機的推進,畫面主角色回歸為倆小艇,倆海盜蔽洞撒網直到漁網落入水下,這是鏡頭中的第三次角色調度。
E、第3分10秒攝像機繼續向漁網推進,漁網特寫、落入水中,轉場,此時的漁網為畫面中的角色,這是第四次角色調度。
F、第3分18秒直到漁網將游輪的螺旋槳絆住,此時畫面的角色為螺旋槳,鏡頭中的第五次角色調度。
G、第3分27秒攝像機移出水面,畫面中海盜持槍掃射,此時的角色為海盜,鏡頭中的第六次角色調度。
H、第3分45秒攝像機向游輪移去,畫面中慌亂中奔跑的船員,此時的角色為船員,鏡頭中的第七次角色調度。
I、第3分49秒攝像機快速轉向被擊中倒下的黑人,此時的角色為黑人,鏡頭中的第八次角色調度。
J、第3分50秒攝像機快速上移,只見船長在呼喊,船長為畫面中的角色,第九次角色調度。
K、第3分53秒在一船員急忙的應答聲中,畫面中吳京跑來直到跳入水中(解決危機的開始),第十次角色調度。
L、第4分14秒吳京水中掀翻一小艇,畫面中海盜1墜落水下,第十一次角色調度。
M、第4分17秒開始經過一番水下打鬥,此時可視打鬥為一個角色組合(其中有若干次角色調度,這里統一概括為一個),第十二次角色調度。
N、第4分47秒攝像機特寫另外倆海盜入水畫面,第十三次角色調度。
O、第4分53秒開始水下繼續打鬥,此時也可視打鬥為一個角色組合,第十四次角色調度。
P、第5分54秒隨著打鬥的結束,攝像機跟隨吳京出水,畫面中吳京持槍,第十五次角色調度。
Q、第6分03秒特寫子彈,180度環繞鏡頭飛向遠處海盜,此時的子彈可以理解為畫面中的主角,第十六次角色調度。
R、第6分06秒子彈朝向前方海盜,海盜漸入畫面中,第十七次角色調度。
S、第6分14秒海盜開炮,炮彈180度環繞鏡頭向影片標題飛去,第十八次角色調度。
2.鏡頭的調度
鏡頭的調度是指運用各種攝影機的變化,包括運動方式、視角、景別的變化來幫助敘事,表現人物及其關系,或渲染整體氣氛。鏡頭調度是在角色調度的基礎上,依靠一些攝影技巧和手段,使觀眾視線始終注視演員的精彩之處。
鏡頭的調度也叫鏡頭的轉場,它的運動形式有推、拉、搖、移。相對於蒙太奇電影手法而言,雖然長鏡頭在正拍、俯拍、側拍、仰拍等拍攝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戰狼2》中在一個鏡頭拍到底的過程中的轉場效果也實現的相當到位。片中有幾個轉場的地方,分別為:
A、漁網(水上)到水下。通過海盜撒網(以漁網落水作為轉場媒介)到水下漁網絆住游輪螺旋槳。
B、水下到小艇。攝像機通過水下的空鏡頭移動至小艇底部繼而上移出水面,到小艇上海盜們持槍掃射的場景。
C、小艇到游輪的轉場。攝像機通過海盜掃射的方向進行快速移動至游輪上慌忙逃竄的船員景象。
D、游輪到水下。吳京從游輪縱身躍入水下場景。
E、水下到小艇。吳京從水下打鬥結束後到小艇上持槍瞄向遠處海盜的場景。
影片作品中角色調度和鏡頭調度必須有機的結合,兩種調度相輔相成,均要以劇情發展和角色性格、角色關系所處的角色行為邏輯為依據,才能使影片作品的造型具有更強的的藝術感。場面調度可分為三種調度手法:縱深調度、重復調度、對比調度。
縱深調度:
即在多層次的空間,充分運用角色的調度的多種形式,使角色的運動在透視關繫上具有或近或遠的動態感,或在多層次的空間中配合富於變化的角色調度,充分運用攝影機調度的多種運動方式,使鏡頭位置縱深方向(或推或拉)的運動。影片中海盜撒網到漁網進入水下這個過程的景深是由大至小的,即:鏡頭中通過倆小艇的全景快速推進直至漁網特寫。營造出一種海盜迫不及待的攔截游輪的緊張態勢。
重復調度:
相同或相似的角色調度重復出現。在一部影片作品中,相同或相似角色和鏡頭的重復出現會引發觀眾的聯想,使他們在比較之中,領會出其中內在的聯系和內涵,從而增強劇情的感人力量。影片的第4分10秒到地5分38秒,整個過程均是在描述吳京赤手空拳以一對多怎麼與海盜們在水下搏鬥的艱辛過程,這從側面上反映出吳京制服海盜本領的高強。整個過程沒有其他多餘的道具和場景的布置,有的只是幾乎相似的動作,穿著相似的海盜,這在視覺上無不是另一種重復的感官效應。
對比調度:
影片作品中在角色調度和鏡頭的具體處理上,可以運用各種對比形式,如動與靜、快與慢的強烈對比。造型處理上明與暗、大與小、冷色與暖色、黑與白、前景與後景的對比。
影片開始部分水面的空鏡頭的運動比較緩慢,一種靜態的氛圍,烘托後面故事的發生。當故事發生時,小艇進入畫面中時鏡頭的運動節奏隨著加快,當船員們慌亂逃竄的時候鏡頭的運動隨著角色的調度而隨之加快,如游輪上:船員奔跑-黑人倒下-船長呼喊-吳京跑來,這一連串的動作,鏡頭始終處於一種快速移動的狀態當中,營造出一種急促和緊張的氣氛。然而正是這種動靜結合的戲劇性極大的推進了故事的向前發展。
水上場景與水下場景景別大小的對比。影片中水面上的場景大多採用中景、全景來交代故事的事態發展。其目的主要是烘托場景的氛圍,這種氛圍的烘托正是需要一個寬闊的視野來交代當時復雜的場景,以至於為後面更加聚焦的刻畫主人公起到一個強有力的襯托作用。當吳京進入水下打鬥的時候此時的鏡頭景別主要是採用近景和特寫來更加細致的描寫主人公的打鬥情景,真實的反映出主人公制服海盜的堅決、剛毅的性格特徵。同時水上與水下在明與暗的對比手法上也給人兩種不同的感官效果。相比於水上,水下打鬥場景整個畫面呈深藍色調,吳京身處一片幽暗的海水中,四周遊來海盜們的攻擊,畫面所傳達出來的信息彷彿在告訴觀眾吳京已經被一種極大的危機感所包圍。
1.景別的轉換
長鏡頭敘事只是真實、原封不動的記錄著事件發生的經過,這同時也使得長鏡頭產生局限性,畫面鏡頭缺乏活力。在影視作品中運用長鏡頭來進行景別的轉換只能通過鏡頭內部的運動即推、拉、搖、移來實現景別的轉換,它不像蒙太奇手法那樣可以很靈活的運用切入、插入鏡頭來體現一組鏡頭景別的轉換。相對於蒙太奇的這種斷裂、瑣碎、零散式的鏡頭,長鏡頭景別的轉換則保持了鏡頭的完整和真實。
《戰狼2》開篇長鏡頭中景別的轉換也是豐富多彩的,大到遠景,小到大特寫,然而長鏡頭的這一表現手法卻為這些景別轉換的豐富性提供了基礎,此外更加真實和自然的交代了事態的發展。長鏡頭區別於短鏡頭而言就是它的鏡頭延續的時間比較長,他需要有一個轉換的時間過程,傳統蒙太奇景別的轉換卻表現的更加乾脆利落—「一刀切」。所以在景別的轉換過程當中,需要更多的思考長鏡頭所需要承載的信息量。
2.焦點的轉換
焦點就是影視作品中被敘述的對象。
(1)模糊次要對象來突出主要對象。
(2)移動、疏散前景來突出主體。
(3)遮擋主體來置換敘述對象。
(4)角色的出畫入畫來充當焦點。
長鏡頭,作為一種特殊的蒙太奇,一個鏡頭往往就是一個段落。他所要交代、表現的焦點也隨之增多。因此在段落式的長鏡頭里拍攝的焦點往往是復雜多變的,幾個或多個焦點的組合才能交代清楚一個故事片段。它是通過在一個連續的鏡頭完成分切鏡頭蒙太奇所做的鏡頭間接任務。因此保證了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統一性。
《戰狼2》中吳京從游輪上直到水下整個過程的打鬥,整個過程吳京都是出於一個中立的位置,似乎每個鏡頭畫面都少不了他的戲份,然而其他人物的戲份只是為了使吳京這個主人公的性格特徵更加的突出。雖然整體上他們更多的是不斷地游離在畫面當中,充當著「遊客」身份和鋪墊作用。但是當劇情需要時,吳京的焦點也是常常被轉移的。水下打鬥部分就可以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當吳京把前者(海盜1)制服後,後者(海盜n)游過來,此時的焦點被轉移到了海盜身上,焦點的數次來回轉移,主要突出海盜數量的多以及吳京需要去制服(海盜)的難度不斷加大。
3.視角的轉換
視角就是敘述人稱。在影視作品中長鏡頭本身可以通過攝像機的運動來轉換敘述視角。如電影《不夜城》剛開始金城武點著煙的瞬間目光突然朝向路邊走過的一對女性,鏡頭也隨著金城武目光的移動而運動,此時的敘述視角就是金城武本人的第一人稱視角。但隨著鏡頭的移動金城武也不知覺得也進入了畫面中而變成了敘述對象,此時的敘述視角就是觀眾的視角即第三人稱視角。
同樣《戰狼2》開篇鏡頭中前後兩次出現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的轉換。
第一次是吳京水中將海盜捆綁在一起的時候,鏡頭隨即搖向海盜,此時視角充當吳京的視線,即第一人稱視角;而後鏡頭迅速搖回,反向對准吳京視線,此時視角為被捆綁的海盜的視線,即第三人稱視角。
第二次是吳京游輪上持槍,此時的鏡頭對准吳京的槍口,此時視角純粹為攝影機視線,即第三人稱視角;當子彈飛出打向遠處的海盜的過程中,鏡頭隨著子彈180度環繞鏡頭反打,直到鏡頭對準的是遠處的海盜時,此時視角又返回到吳京本人視線,即第一人稱視角。當海盜發射炮彈直到打中影片標題時,此時視角又巧妙的回歸到了觀眾視角,第三人稱視角。
長鏡頭的視角的轉換是自然的,它打破了普通鏡頭要想轉換視角就必須給敘述者一個特寫或者交代性鏡頭而後再反打於敘述對象,這樣單純的切換被攝對象形成的視角轉換是既生硬又被動的。
影視作品中長鏡頭所包含的信息價值是非常重要的,而較大信息量的實現,無非是通過長鏡頭自身和長鏡頭與其他方法相結合兩個「途經」來完成。長鏡頭本身,一是主要取決於長鏡頭所截取的事件過程本身的信息價值;二是長鏡頭拍攝中的場面調度,強調長鏡頭的信息價值,並不是說所有的長鏡頭都必須擁有大的信息量,像有些長鏡頭就是為了表現一種情緒,或感情、或節奏、或氛圍, 這個長鏡頭的信息量同樣很小,但卻突出了現場感和緊張、激烈的戰斗氣氛。在一些探索、揭秘的紀錄片中,長鏡頭用得很多,其目的也不在信息量,而主要是製造一種真實、參與、懸念、探知的心理感覺,激發受眾的興趣點和注意力。信息提供現象,思想才提供本質,藝術作品的思想含量較之信息含量顯得越來越重要,所以長鏡頭中所蘊含的信息也應有更高的美學追求,使受眾在獲知信息的同時得到理性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愉悅。
然而長鏡頭本身囊括的信息量也是有極限的,它不像單個短鏡頭那樣預先設計好的豐富飽滿、視覺沖擊很強的畫面效果。區別於這些經過藝術加工的單個短鏡頭而言,長鏡頭追求的是一種真實、感人的信息的傳達。然而,與傳統的蒙太奇剪輯手法不同的是長鏡頭敘事恰好遵循了時間、空間的連貫性而毫無保留地再現了真實。
《戰狼2》開篇的長鏡頭主要講的是主人公(吳京)與海盜們的一場打鬥的過程,整個過程畫面中的信息量並不多,簡單概括為兩艘小艇加幾個海盜,一艘郵輪加幾個船員。對於一個歷時5分多種的鏡頭而言,這個信息量的安排可以用「極少」來回答,至少相比於接下來的正片內容中單個鏡頭的單位時間內信息量佔比而言,這樣的概括是合理的。但這個鏡頭所製造的緊張氣氛和傳達出來的視覺感受無疑不讓觀眾們的精神緊綳,激情頓時油燃(影片的基調)而生。它不僅極其快速的讓觀眾了解到主人公(吳京)是一個具備什麼性格特徵的人。而且,至少它已經省了在正片中再重新過多的刻畫和塑造主角的形象。這也是我個人覺得這個長鏡頭運用的比較有意思的地方。長鏡頭所呈現出來的這種「真實性」,既拉近了觀眾的距離,又讓觀眾更加陶醉於影片的內容當中來,使影片與觀眾建立了一種真實的信息交流的渠道。
(本文僅代表個人的觀點,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