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描寫貧困山區孩子上學的電影

描寫貧困山區孩子上學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8-22 09:06:02

① 電影我要上學詳細劇情

劇情介紹:我要上學講述了一個山村貧困女孩求學的感人故事。贛東柳溪村小學五年級學生趙小蓮,父親因山洪暴發搶救村民不幸身亡,家境十分貧困,欠本村村民趙三寶五千塊錢債,同時又沒有錢交學雜費,因而失學為趙三寶打工還債。

在打工過程中,趙小蓮渴望讀書,又遭到趙三寶的多次責難和阻止,趙小蓮不辭而別走上拾荒之路。為了幫助趙小蓮重回學校,村民二喜叔和學校老師開始了漫長的尋找之路、在教育部門以及全社會的幫助下趙小蓮重回學校。影片反映的是當前千千萬萬貧困孩子艱難求學的一個縮影,也是當前貧困農村義務教育的真實寫照,對改變當前農村教育現狀和促進青少年的教育成長有極大的教育意義。

拓展資料

我要上學

電影《我要上學》由江西省電影家電視家協會、中共撫州市委宣傳部、上海撫州商會、撫州吳氏電梯有限公司、撫州鴻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制。

拍攝故事

在拍攝過程中,他們做到了精益求精,不達要求決不罷休。有時,為完成一個鏡頭的拍攝任務,為力求演員表情到位,導演要求劇組接連拍攝了十多次。這部電影不僅展示了趙小蓮求學的精神,而且展示了撫州城市和黎川農村的美麗自然風景,是一部難得的勵志電影

② 找一部電影,說西部的學校一些孩子要吊著繩索渡過江河去上學的,叫什麼名字急!謝謝

《走路上學》

在電影開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瓦娃的姐姐娜香用溜索上學的畫面,讓人感受到孩子們上學的艱難和環境的險惡。走路上學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對於馬吉鄉的小學生而言,簡直就是難以實現的夢想。

接著就是瓦娃的鏡頭,家裡沒有玩伴,他獨自在屋頂上玩耍,也不喜歡和家人多說話。瓦娃唯一高興的事情就是每天都去接姐姐放學,然後聽姐姐講述學校里的見聞,直到後來,他獨自爬上溜索過江上學。

在這種線性的敘述結構下, 電影從兒童的視角出發,讓全片的基調陽光而又溫暖,就像電影《走路上學》的名字一樣,朴實無華,使人物的感情更能夠自然流露。電影中幾乎沒有刻意製造沖突的設計,這樣很容易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並深深地被瓦娃和娜香的深深的姐弟情誼所感動。

(2)描寫貧困山區孩子上學的電影擴展閱讀

這部劇有著宏大的主題,它關乎到貧窮、教育、希望和夢想,導演通過這樣的敘事方式可以讓娜香和瓦娃姐弟倆的故事緩緩鋪陳,並不動聲色。

比如說瓦娃在房頂上不斷地訓練自己的本領,就是為了能夠獨自溜索去上學,後來隨著姐姐的去世,他備受打擊,幸好最後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長終於可以走路上學,實現了他們共同的夢想。

普通的演員,實實在在的敘事方式,簡單而又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淚下,讓人忍不住引發思考。這部電影不管是和孩子還是成人去看,都很容易進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心情跟著故事中人物的變化跌宕起伏。對於同齡的孩子來說,線性敘述方式沒有任何壓力,就能夠輕松理解。

③ 《走路上學》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走路上學》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走路上學》觀後感1

凡是不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你不和比你慘的人比較,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剛剛看完了《走路上學》這部電影,為怒江上的山區里的孩子而感動,他們雖然物資匱乏,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很充裕,他們渴望上學,為了上學,冒著生命危險,每日溜索過江去上學,他們即便是冬天,也穿著涼拖鞋。

波濤洶涌的怒江之上,渴望學習,走出家門的孩子,每日溜索過江去上學,他們渴望早日建橋過橋走路上學。

和他們比我們幸福多了,有吃有喝,還總是比吃比喝比玩的,相較於他們我們是不缺物資的,我們缺的是充盈的精神世界去支撐我們樂觀積極地生活。

物質匱乏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匱乏。精神匱乏的人你給他再多的物質,他也感受不到快樂,或者說很難感受到快樂。

當下的我就是這樣,我和很多人一樣,追逐名利,或者說我追逐的只是名。

我們討厭學習,不想去和別人去競爭,去搶奪有限的資源。

本質上,我追逐的是快樂,但遺憾的是我用錯了方式,我把我所有的錢用來打扮自己,讓自己變美、用來和別人進行虛假的交流,我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我的問題,讓我自己從思想上充盈,讓我感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坦白說從高三開始到現在,我一直都活在痛苦中,我感受不到快樂,我很痛苦,我折騰自己,折騰家人始終得不到,我想要的。

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我單純的,只是希望我能夠快樂。

我不想成為優秀的人,我只想做一個充實、快樂的人。

《走路上學》觀後感2

有一次,他趁媽媽不在,偷偷的跑去姐姐的學校,剛好被個新老師來學校看見,他立即逃走,第二天,瓦娃又偷來學校,她姐姐在那讀書,被老師看到,瓦娃立即逃跑。第三天,瓦娃的姐姐的老師來他家看到瓦娃,說他是在學校見到的那個同學,他媽媽的臉立刻由晴轉陰,當場大發雷霆。是聶老師送來的那雙紅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裡。他答應媽媽和姐姐:有了這雙鞋,他就不再偷著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漂亮雨鞋還給了姐姐。

後來,瓦娃的姐姐過河時,送給瓦娃的鞋子掉進水裡了,瓦娃的姐姐想用雙手去拿,不幸,她也跟著掉進水裡,自從那件事後,瓦娃從此變成一個獃人。

六個月以後,政府建立了橋,瓦娃在橋上,幻想著瓦娃和姐姐像兩只蝴蝶一樣一起「走路上學」……

瓦娃的好學之心,使我佩服,我們所有學生都要像瓦娃一樣,充滿一顆好學之心去上學,讓天下的老師都滿足。聶老師的愛也是無法比的,她每天下午來瓦娃家給他補課,認真教瓦娃。我們因該像瓦娃一樣,愛學習,不因該痛恨學習。許多人就是不學習,跟社會上的小混混一起混,有些人打劫、有些人搶東西、還有些人去偷買違禁品,後來進了派出所才後悔。

所以我們一定要想瓦娃學習,好好讀書,天天向上。

《走路上學》觀後感3

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走路上學》。從一開始的哈哈大笑,到中間的沉默不語,到最後的潸然淚下,這部電影帶給我許多感觸。

娜香和瓦娃是一對姐弟,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大峽谷。那裡的生活條件很差,走山路需要好幾個小時,於是他們在兩端的山頭之間架起了溜索。過江的人靠一根繩子,一條鐵索,從空中穿過波濤洶涌的大怒江。上三年級的娜香每天都要溜索去上學,悲劇發生了。城裡來的聶老師送了瓦娃一雙鞋子,讓娜香帶回去,可就在溜索過程中,鞋子不慎從包里掉落江中,娜香不顧危險想去抓,就在這一刻,繩子脫落,娜香墜入了江中。還記得她走前的一句「阿媽,我走了……」,可是,這一句話竟成了永別,娜香燦爛的回眸一笑永遠成了家人的回憶。

山裡的孩子一年四季只能穿拖鞋,寒風刺骨的冬天,他們忍著寒冷跋山涉水,卻輕飄飄地丟下一句:「不冷!習慣了。」印象最深的是聶老師給孩子們測量腳長的情景:16個孩子一齊坐在教室門口的台階上,大聲背誦著乘法口訣,陽光沐浴著他們的笑臉。聶老師笑著幫每個人都量了腳的長度……聶老師的善心令人動容。如果每個人在享受著幸福時,還能感受到別人的不幸,我們的心也會悄悄被溫暖。

那條上學路上,有太多的溫情,像水滴一樣在我的心中化開。

《走路上學》觀後感4

今天,我們一家人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一一《走路上學》,看完之後,我從中深受啟發。

故事主要內容講了一個叫娜香的女孩和她的弟弟瓦娃的故事。主人公住在離城市很遙遠的峽谷里,峪谷間有一條很寬很長的江,為了上學,和學校一江相隔的孩子們必須每天冒著生命危險溜索上學。溜索十分危險,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從百米高空掉下去,所以她們每天都十分的小心。可是,悲劇還是發生了,娜香的新老師給瓦娃買了雙鞋,在娜香帶回家的路上發生意外溜索斷裂,娜香從溜索上掉落而死。

六個月後,江上的橋建好了。可是娜香卻不在了,那走路上學的諾言呢?它還在,只不過,只有瓦娃一個人罷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熱淚盈眶,我太慚愧了,比起他們,我們簡直活在天堂。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去上學,而我們每天爸爸媽媽開著轎車、電瓶車把我們安安全全的送到學校。他們家裡有一雙冬天的鞋子,就開心的不得了,可我們有許多鞋子了,還不知足,又買新的。我從中感悟到了,峽谷里的孩子在這么苦的條件下都好好學習,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努力呢!

聽說,這部電影由真實故事改編的,我推薦大家觀看這部電影,看完它,你一定會深有感悟。

《走路上學》觀後感5

今天下午,我和我的同學一起來到深圳戲院觀看電影——走路上學,聽說這是一部感人大戲。我當時一聽,一位電影講述的是山區小學生走路上學的十分艱苦,跋山涉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竟然電影講述的是山區小孩渴望上學和用鐵索上學,這讓我沒有想到,他們竟然連走路都不能夠上學。

今天,我在電影院真正認識到他們上學的不容易,他們溜索去上學。一是危險,而是一個需要勇氣。在這場戲中,拍戲的難度讓電影更加深刻,更加真實。山區小孩的渴望上學,期盼走路上學。使我十分敬佩。

這使我想起了我自己,我們深圳的孩子不可能有他們這么努力學習。

我們學校的小學生有幾個經常曠課、逃課、遲到,甚至有人把堂課當成了家常飯。我知道我們學校有幾個上學很晚的來學校的。我曾經偷偷聽到一個同學的家長問一位同學:「你為什麼這么晚上學?」

「我不要上學。」簡簡單單的五個字和「走路上學」四個字差了十萬八千里。這樣五個字不得不讓我們好好反省,我們是不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們的機會如果讓給他們,他們一定是很珍惜機會。

電影結尾時,一座橋溝通了兩岸,瓦娃背著藍色的`新書包慢慢地走上橋。此時彷彿瓦娃和他姐姐在一起——走路上學。

我給大家推薦一首歌,走路上學主題曲——一路。

《走路上學》觀後感6

《走路上學》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它講的是:在一間破舊的稻草屋裡,生活著一個姐姐和她的弟弟,還有她們的阿爸、阿媽、老奶奶。姐姐每天上學,都會溜一根很長、但又生銹的粗鐵索過去,她為什麼不走正面的路呢?原來,這鐵索下是一條很長、很寬,水很深的大江。姐姐每次都會開心地上學,開心地回家,開心地給家人講學校的知識。

可是,有一天,姐姐遭遇了不幸。那天,姐姐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進了小店,買了一袋鹽,回頭想走的時候,她發現了一雙好看的鞋子,便想把它買下來,給弟弟穿。可是錢不夠,這時,她學校的聶老師走了過來,將這雙鞋子買下送給了姐姐,說:「快把這鞋拿回家,給你弟弟吧!」姐姐謝過老師,急忙趕回家去。她走到鐵索旁,將鉤子鉤在了鐵索上,把繩子綁緊,就滑了出去,就在這時悲劇發生了。給弟弟新買的鞋子從背包里掉了出來,姐姐 一急,伸出雙手去救鞋,不幸的是那鉤子卻脫了出來,姐姐從鐵索上直往下掉,直聽「撲通」一聲,姐姐掉入了滾滾的江水之中......

這部電影讓我非常感動。因為,姐姐為了搶救弟弟的鞋子,竟然不顧自己的安危,可見他們姐弟倆的感情是多麼的深厚啊!

《走路上學》觀後感7

「阿媽,我走了!」帶著口音、嘹亮的聲音在幽靜的大山回盪。電影的開頭,一個戴著紅領巾的小女孩正溜索向對面的江岸滑去,那鼓鼓的花書包很醒目。直到看完電影,我才理解了「走路上學」的意思。

影片講述了娜香(開頭出現的女孩)與弟弟瓦娃的故事,姐姐每天溜索去上學,母親卻擔心瓦娃的安危,不讓他念書。這個小男孩對學習的渴望讓我印象深刻,他不顧媽媽的命令曾偷偷溜索去學校,趴在欄桿外偷看。

「瓦娃,我等會給你一個驚喜。」姐姐拿出一個風車,自豪地說:「這個叫風車,我們學校手工課上做的。」瓦娃眼中透出光芒,目不轉睛地盯著姐姐手中的風車,感嘆:「阿姐,學習真好,有朋友,有玩具,你看我除了你,就明明(小狗)一個朋友!」邊說,邊追著姐姐要風車,一不小心摔倒,把風車壓壞了。夜裡,瓦娃拿著壓壞的風車,漸漸入睡。

沒過多久,他自己就做了一個新風車。他體驗著學習的快樂,似乎又多了更大的渴望。走路上學,這條路對他來說不僅能讓他渡過波濤洶涌的怒江,更是一條通向學習、通向快樂、通向外面世界的路。

《走路上學》觀後感8

今天我們在小桔燈看了一個印象深刻的電影,居住於怒江之上的娜香每天都會滑索去上學,對面的知識天堂自然也成了弟弟瓦娃的嚮往。

有一天,他耐不住好奇心,便隨姐姐去了學校,遇見了新老師。她在家訪時,送了他們一雙紅雨鞋,心系弟弟的娜香不忍心讓弟弟受苦,去小賣部問鞋價,遇見了老師。老師買下了鞋,並囑托她帶給弟弟,心急的娜香滑了回家,弟弟的新鞋卻在半路落下,她兩手去抓,滑索不穩,跌了下去。從此以後,弟弟患上了自閉症。老師周末來補習,看到了他因思念姐姐畫的畫,恍然大悟。六個月後,新橋建成,姐姐走路上學的夢想實現了。弟弟也恢復正常,上了學。

故事不復雜,卻是引人深思。娜香與瓦娃不顧危險,為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知識踏上了滑索,娜香為弟弟的鞋不慎殞命,都含有生命的哲理,在窮苦山區一帶的孩子們,吃不飽穿不暖但對知識很執著,對文化很渴望,高樓大廈之中的孩子們,飲玉瓊著錦袍,但對智慧很不屑,對才能很輕蔑,兩方天地,天差地別,又緣何?

不到失去的時刻是不會感到珍惜的。城裡孩子有條件,知識可有可無,鄉下孩子沒條件,知識彌足珍貴。

所以,東西不要失去擁有它的條件之後痛哭流涕,因為已沒有挽回的餘地了。你得在萬事俱備時接納它,錦上添花,而不是讓它成為附屬品。

《走路上學》觀後感9

我覺得她(他)們那兒很窮,而且那個小女孩很乖,但是她卻在江河中而死亡,接下來我把她的經歷告訴你們吧!

她的媽媽對她很好,可是,她的媽媽對她的弟弟很兇,可是,他媽媽其實很愛他的,那個小女孩叫娜香,小男孩叫瓦娃。

有一次,娜香把在手功課上學到的風車帶給了瓦娃,瓦娃很想要玩兒,娜香就說:「你追到我,我就給你玩。」瓦娃追到以後,娜香借給他玩了,可是,瓦娃把風車給弄會了,娜香並沒有怪他。

還有一次,娜香她們班來了一位實習的教師,是位女的,她看這里連個橋都沒有,就讓政府給這里建個橋,有兩次瓦娃去娜香的學校看他的姐姐,都被新來的老師發現了,瓦娃來的原因是他想陪一個風車給他的姐姐,新來的老師去娜香家家訪了,她認出了瓦娃,還說了出來,瓦娃他媽聽後拿起掃帚就是一頓打,幸好有人保護瓦娃,不然可能會被打的落花流血的。

有一次,娜香去買鹽的'時候看到了一雙很漂亮的鞋子,一問老闆,需要十六塊五,她說了聲謝謝後,剛出門,就看見新來的老師,老師去買了這雙鞋,給了娜香後說:「這雙就送給你弟弟吧,然後娜香把鞋子放進帶子後,就拿起繩子滑索了,到了一半後鞋子快掉了,娜香去拿,突然,繩子斷了,娜香就這樣活活生生的死了,六個月之後,橋終於建好了。

這真是一個悲慘的結局呀!

《走路上學》觀後感10

周末,我和媽媽一起看了一部教育電影,它的名字叫《走路上學》。裡面說的是主人公瓦娃和他姐姐娜美,在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貧困山區生活。

娜美每天上、下學,都要從湍急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那是非常危險的。之後,來了一位深圳的自願者,她是老師,教山區的孩子們讀書。同學們在冬天裡沒有鞋子穿,只有穿拖鞋。老師發現後,將朋友們捐助的第一批貨物——鞋子、襪子和書包發給大家,每人一件物品。看到瓦娃那麼羨慕,娜美非常想給瓦娃買一雙鞋子,但要16。5元,於是老師送給瓦娃,娜美很開心,滑索回家了。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美想去抓住鞋子,可是滑索鬆了,娜美掉進河裡淹死了……政府為了能讓孩子們走路上學,就修了一座橋,實現了瓦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夢想——走路上學。

我覺得:他們很可憐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的去上學他們的學校很小沒有足球場沒有電腦。 而且他們家裡也很平困沒有電腦沒有想我們有美麗的教室又有美麗老師,而我每天5分鍾就到學校了。

當瓦娃看到姐姐的同學都穿上老師給的新鞋,而他的姐姐還穿這一雙拖鞋的時候,瓦娃給姐姐穿上老師給的新鞋。

瓦娃是多麼又愛心,他是那麼關心他姐姐,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

《走路上學》觀後感11

在前幾天,我觀看了電影《走路上學》。

這部電影講述了生活在小山村裡的孩子瓦娃和娜香的故事。因為在山村裡,非常貧窮,孩子們每天只能溜滑索到對面的山嶺里去上學。瓦娃因為渴望上學但無法經過許可去上學而偷偷地在每一天溜索過去學校。但是最終被學校老師發現而被訓斥。姐姐娜香為了安慰他,想送他一雙鞋。可是因為貧窮而不能買。這時城市裡的老師得知並買下這雙鞋叫她帶給瓦娃。可是在溜索途中一場意外,娜香喪失了生命。這反映了山區貧困而帶來的極大的安全隱患。

我們城市裡的孩子,開車上學是家常菜。即使走路上學,也並不困難。而山區里的孩子們呢?他們卻渴望著走路上學。

能走路上學,是他們的一種想像,更是一種願望。一座橋,能讓他們避免山路和溜索;同時在我們城市孩子眼裡平平常常的在一座橋上走去上學,在山區孩子的眼裡,甚至是一種享受般的快樂。

通過影片,我真正感受到了山區孩子說不清的痛苦。而生活在城市中的某些孩子,卻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們上學,穿的都是拖鞋,甚至有些光著腳。在寒冷的冬天,很容易被凍傷。一旦被凍傷,在山區的醫療水平很難醫愈。一旦他們失去了雙腳,在山區中的生活可能會失去一切意義。相比我們,他們就像是生活在災難中啊!!!

《走路上學》以後期的凄慘場面向我們展出了山區孩子的痛苦,使我們感受到——他們的生活是多麼艱難!多麼痛苦!

但是我們可以獻出一份愛心,盡力幫助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走路上學》觀後感12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走路上學》的電影,這是一部公益電影,非常感人。

《走路上學》中有三位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別是:姐姐-娜香,弟弟-瓦娃和聶老師。特別是姐姐娜香,她為了聶老師給弟弟買的鞋子,掉下了怒江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對於娜香的犧牲,全部人都很難過,特別是聶老師。聶老師是從大城市來實習的。她看見學生們光著腳丫,她就給他們量腳,去買鞋給他們穿。她來學校第一個看到的就是瓦娃,他是娜香的弟弟,因為他想上學,所以偷偷溜索過怒江,來到姐姐-娜香的學校,他趴在窗外看姐姐上課,後來被聶老師發現後就逃跑了。後來因為姐姐的不幸去世,弟弟-瓦娃得了壓抑症……再後來,經過聶老師開導瓦娃的媽媽,他終於上了學。為什麼瓦娃的媽媽不讓他上學呢?原來是這樣的:三年前,瓦娃的媽媽溜索,差點跌下怒江,以後再也不敢溜索……要過對岸買東西,都叫娜香去買,後來拆了溜索用的繩子,建了橋,以後再也不用擔心有人會掉下怒江了。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知道幸福是來之不易啊!我要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另外,我計劃將積攢的壓歲錢一半用來買學慣用品,另一半捐給貧窮山區的小朋友們!

《走路上學》觀後感13

9月18日上午9點鍾,我和媽媽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學》的影片。

它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伊娃和他姐姐娜美,在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貧困山區生活。娜美每天上、下學,都要從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那是非常危險的。之後,來了一位深圳的自願者,她是老師,教山區的孩子們讀書。同學們在冬天裡沒有鞋子穿,就穿拖鞋,老師發現後,將朋友們捐助的第一批貨物——鞋子、襪子和書包,便發給大家每人一件物品。看到伊娃那麼羨慕,娜美非常想給伊娃買一雙鞋子,但要16.5元,於是老師送給伊娃,娜美很開心,滑索回家了。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美想去救鞋子,可是滑索鬆了,娜美掉進河裡摔死了……政府為了能讓孩子們走路上學,就修了一座橋,實現了伊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夢想——走路上學。

我覺得,他們雖然是貧困山區的孩子,但是他們的有著遠大的理想,等待著被實現;他們非常懂得珍惜,只要機會在面前他們就不會放棄;他們非常的聰明,當天學習的內容有些聽幾遍就記下來了;他們非常的勇敢,在寒冷的冬天裡能忍受寒冷穿拖鞋來上課;他們非常的……他們有著說不完的優點,雖然非常的貧窮,可是他們能堅持下來,說明他們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在此我呼籲大家:快快伸出援助之手,幫幫這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吧!要像老師一樣去親身體驗一下他們生活的艱難。

④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

這是部十分感人的電影,講的是:在一個很貧窮的村子裡,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課老師,她答應原來的老師,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結果,先後少了兩個學生。在自己帶的28名學生的幫助下,魏老師經過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那兩名學生的故事。

這個代課教師自己只有十三歲,比我們大不了多少,還只能算是個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強甚至固執地遵守著「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農村的孩子也許不如城市的同齡人見多識廣,因而常被一些人認為:「不懂事兒」。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她對這份責任執著的追求,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這種精神和信念在現在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為電影里所展示的農村孩子上學的問題感到難過。魏敏芝老師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覺得還有另一個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師。盡管影片里高老師只在開始時,出現了不到十分鍾的時間,然而:辦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紙包好的教科書、臨時搭起的床鋪、學習委員張明仙的日記

魏敏芝因日記所受到的啟發、孩子們不離嘴邊的「高老師說的」。他的精神彷彿貫穿了整部電影。

魏老師的堅定,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感受到了貧窮家庭的艱難和城市裡好心人的愛。我們能夠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已經算是十分幸運的了,所以,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學習,遵守紀律。

所有的孩子應該都跟我們一樣,有在課堂里接受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也許是影片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愛心。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2

張藝謀將農村教育拍攝得真實,而純朴,映照的是真正的人性——人的本真。我們的教育現狀如何呢?校舍、師資力量、環境的優越性暫且不談,單講課堂授課,我覺得尚且不如電影上魏敏芝的那堂數學課來的更生動,更真誠純朴,很多時候我們都過於講求什麼教法、課堂紀律、教具准備,因此講課講得抽象有餘,而情感吐露不足,課堂成了教師展示「自己高超教學基本功」的舞台,而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需求程度。

為什麼呢?

我覺得,究其原因應該是對於農村的現實沒有更清晰的認識,急於追求向城裡教育看齊,而在個方面造成趕鴨子上架的現狀。結果雖然給豬的鼻子插上蔥,很有些像大象,但怎麼也擺脫不了農村孩子相比城裡孩子缺乏品德教養這一弊端。

沒錯,我們現在的師資力量確實相比過去要上一個大的台階,絕大部分教師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在教法、知識儲備等各方面都高於貧困地區,但我們運用教法的宗旨、目標就是適合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白,真正懂得,正真會算(數學課)。可是我們這樣啟發,那樣規定,如此訓練,如此這般講解,不管學生是否愛聽,不管學生是否能夠理解,強硬地施以我們認為成功的教育,結果是:教師不明就裡,學生如墜雲霧。

我們不妨站在旁觀者的地位來看孩子,將他們向電影里的孩子一樣看。來揣摩他們的心思,來同他們進行真心的對話,共同實踐一個目標。真誠才是高超教學,實現各項教學目標的法寶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3

周三,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一個都不能少》。

電影里,女主角魏老師答應高老師要做到:學生一個都不能少,所以她很盡力履行任務。當村長把張明獻被送去縣里的學校去讀書了,他居然不停地追著那輛載張明獻去城裡的汽車,因為她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一個都不能少」所以她拚命地追,可是人跑不過車。

當張惠科去去城裡打工還債時,她決定去城裡把張惠科找回來。她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去城裡的車票是要多少錢嗎?」同學們一會說1元、一會說2元、一會說3元,到最後問出了3元。就對同學們說:「我們一起去搬磚頭好不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說著,就沖了出去,到了那裡,同學們苦搬了2個半小時,廠長看見了,臭罵了他們,還把他們趕出去,但他們苦苦糾纏,廠長知情後,就給了她15元,他們就紛紛跑到車站去了。到了車站,發現到城裡的票卻要20.5元,他們失落極了。魏老師再建議搬磚,同學們算了一算,結果算出要搬1.3萬多塊磚頭,大約要搬十六個小時,大家都叫苦連天,反對再去搬磚。其中有一個同學提出去混車,但服務員還是把魏老師趕了下車。她居然不分黑夜白晝地走到城裡,歷盡艱辛,吃盡苦頭,終於通過電視台找到了張惠科。

看著那魏敏芝在找張惠科那感人的過程,我禁不住地流淚。心想:「要是我們全世界伸出援手,救救他們,讓沒錢讀書的兒童重新回到校園,去學習知識,那樣,就沒有那麼可憐的兒童了。」在我看的時候太敬佩魏敏芝了,她居然那麼艱辛地去找張惠科,我好感動,我真希望世界上沒有那麼可憐的人了!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4

當我們埋怨家長做的菜不好吃時,你有沒有想過山裡的孩子都吃些什麼;當你把家中舊的筆扔掉時,你有沒有想過山裡的孩子連一根粉筆都捨不得扔掉……

沒錯,這部電影就是講在大山裡發生的故事。

水泉村有座「水泉小學」。這是村裡唯一一家小學。由於唯一的一位高老師要回家探親一個月,於是,村長就招了一位13歲的姑娘做他們的代課老師,工資為50元。這所小學其實就是一間小平房,里頭只有桌椅、黑板,破舊不堪。那位姑娘姓魏,同學們都親切地稱呼她「魏老師」。全班有28個學生,高老師臨走前囑咐過她一個都不能少。可是有一天,班上的張惠科卻不見了。於是魏老師便踏上了艱辛的尋人之路。經過四天不分晝夜的努力,身無分文的魏老師終於找到了他。這事感動了市教育局,教育局不但派車送他們回去,而且還捐獻了不少錢和學習文具。

「一個都不能少」!就因為高老師的一句話,讓魏敏芝為孩子們付出了這么多。這真是一個及有責任心的老師!

一個13歲的小姑娘,就有這么大的責任心和不屈不饒的精神,多麼令人感到欽佩啊!

電影中的魏老師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如果擁有了責任心,你還怕做不成事嗎?如果擁有了不屈不饒的精神,你還怕學習成績不好嗎?讓我一起向魏老師學習,做一個向她一樣的人吧!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5

這天,我為了完成語文作業而觀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影片的開頭真的有些奇怪,只有「一個都不能少」幾個大字。隨後便是正片,第一幕便引出了。學生中也有不少搗亂的,其中一個就是張慧科。他經常和老師對著干,似乎班裡所有的壞事都有他一份。

但是他家非常貧窮,以至於他輟學去城裡打工。他走了之後,學校所有人都想把他找回來。當魏老師呼籲學生搬磚時,全班同學異口同聲的那一個「好」就是最好的證明。但無奈錢還女主角——魏敏芝。她是一位代課老師。這所學校原來的高老師母親有病,所以她才來代課。高老師仔細的叮囑了她,這里原來是有三四十個學生,現在只剩二十八個了。所以「一個都不能少」。還有一些小事,從這些中可以看出兩點,一是高老師是一位認真負責,熱愛學生的老師,學生與他的親密也可以說明這點。二則是這個地區的貧窮與落後,「太陽照到釘子上的時候放學」這里連個鍾表都沒有,只能用這種粗略的方法計時。之後,我了解到高老師能用粉筆頭寫出一個字來,才更加體會到這里的苦。盡管這樣,學生們還是很開心,鄉村人民質朴的特點一覽無余是不夠,只有魏老師一個人去了城裡。她先去找了和張慧科一道來的阿姨,這個片段使我感受到了魏老師的變化:她一開始是為了錢,但現在是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半夜在椅子上寫尋人啟事時我也為之心酸,她居然為了一個差生如此拚命!但使我潸然淚下的還是那一句句「你是台長嗎?」這是多麼無助的呼喊啊!也正是她願意為這個孩子付出一切的證明。

1999年的時代背景,造出了這一部電影。感謝老師為我們的付出!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

我這個星期看了個電影名叫《一個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觸!

我記憶最深的就是魏老師為了找到那個在城裡打工的男孩,找到了電視台的台長,然後出來了個戴眼鏡的,問到:你是不是台長?她為了等到那個台長,等了幾天幾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個電視台的邊上,身體靠在電線桿上,把她自己寫好的尋人啟事放在一邊。

她為了找到那個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過火車站的廣播室,去過超市買筆和墨水,寫了尋人啟事,然後又去了電視台……

還有就是他們在鄉下的學校,很簡陋的,講台是三條腿的,一碰就倒了,他們用的粉筆也很少,我們用的粉筆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們是要用手指甲來抓住它繼續用的,我們睡的床很軟,而他們的,女生和老師的床卻要用椅子墊著,男生的是用幾張桌子拼成的床,我們上課有上課鈴的,下課有下課鈴的,他們呢,上課用手來打鈴,下課又是看太陽到一個東西上才打的下課鈴的,我們升旗有鐵的旗桿,高高的半奏聲,而他們向左右後轉斗不準的,旗桿也是木頭的,升旗的時候音樂也沒有的,多麼簡陋啊!

在大結局的時候,魏老師讓他們每人拿一支粉筆寫字,到了那個要去城裡打工的那個男孩那,他對老師說:「我能不能多寫幾個字?」說完就寫下了三個大字:「魏老師」,這一刻,多麼的讓人感動啊!

我從看過這部電影後,才知道老師是多麼的辛苦,多麼的好,農村的生活多麼苦啊,連教室也那麼簡陋,我們應該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幫助農村,讓他們可以和我們一樣。

我們看完這個電影後才知道老師是多麼的辛苦,還處處為他們自己的學生著想!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7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一個都不能少》,看後不禁生發感嘆:「多麼好的一位老師啊!」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魏敏芝,一個年僅13歲的,小學剛畢業的女孩子,竟然擔當起代課教師一職,因為原村任高老師的母親生病了,需要他回去照料。在臨走時,高老師囑咐她:「全班有28名學生,在我回來之前,一個都不能少。」

不久,他的學生張慧科因家裡欠別人一千塊錢,母親讓他到城裡打工去。魏敏芝知道後,決定去城裡找張慧科回來。

在尋找中,她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一整夜呆在電視台門口外,為了「一個都不能少」的鄭重承諾,她忍耐著。到長途車站,用盡身上所有的錢來買紙和筆墨寫尋人啟示,又走進電視台,做《生活七彩橋》的嘉賓,最終通過電視媒介找回了張慧科。

魏敏芝忍飢挨餓,風餐露宿,四處奔波,是什麼力量在激勵小小年紀的她呢?是對「一個都不能少」這個承諾的較真,是她那信守諾言的品格在支撐著她!

看罷影片,我感到很慚愧。記得在兩年前的暑假裡,我的朋友——芳婷約我下午兩點鍾去她家玩,但是我卻臨時改道去了表哥家,我之輕易失約與魏敏芝相較,真是羞愧難當啊。從此,我立志要成為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曾嘉欣:《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真是讓人感動,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水泉希望小學的代課老師魏敏芝,也永遠不會忘記水泉希望小學里的那群學生。我們要珍惜身邊幸福的生活,還有要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8

今天,我有幸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它主要講述的是關於一個代課老師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個小學畢業的人,今年才十三歲。因為高老師請假回家探病才來到了水泉村小學,這個學校就有一個班,班裡的學生一到四年級的都有,共二十八個學生……

在班裡有一位名叫張慧科的男同學,由於母親生病,輟學到城裡去打工。魏老師知道以後,隻身一人到城裡去找張慧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他,把他帶回了家。

在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魏老師為了找張慧科在街頭上四處尋找,廣播找人,貼尋人啟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沒有找到張慧科。她渴了,就喝街邊的自來水;餓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個好心人,告訴她應該去電視台……可門口的登計人員處處刁難她,不準她進去。她沒有就此放棄,在大門外等了一天一夜,而且她見到每個從裡面走出來的人就問:「你是不是台長?你是不是台長?」最終,她終於見到了台長,並上了電視,在圓圓的鏡頭面前,她流下了眼淚,說了一席讓人感動不已的話:「張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裡?」

最終,魏老師找到了張慧科,一起回到了水泉村希望小學。我希望所有的貧困學子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貧困地區已經輟學的孩子能夠早日重返校園。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9

電影里的細節,刻情的一點一滴也叫我回味,引發我再度的思考。一方面充滿整個腦子只是代課老師魏敏芝找回貧苦學生張慧科的故事情節,感人至深,扣人心弦。另一方面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尤其是當小魏老師面對著鏡頭,流著淚說:「張慧科,你跑到哪裡去了……」的時候,我的心不禁顫抖一下,那種老師對學生的愛一下子湧出來了。

魏教師只有十三歲,還只能算是個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強甚至固執地遵守著「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作為一個「代課」老師,她對這份責任執著的追求,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她的堅定,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我也看到了貧困小村老師的最純潔的責任心和關愛的情節!我成為人民教師,我應該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

魏敏芝老師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覺得還有另一個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師。盡管影片里高老師只在開始時,出現了不到十分鍾的時間,然而:他的精神彷彿貫穿了整部電影。

回到我們《指南》的學習中,它更強調「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兒童現在和今後的學習和發展的質量」。我覺得在影片中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那種想學習、願意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當今社會人重視的關鍵,他們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每天按照時間來分配教學內容,那麼,我們現在這么好的條件下,可千萬不能忘本啊!因此,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才是我們教育任務的核心。

感人至深的真實情節、讓人憂慮的農村教育,可能都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思考的問題。讓所有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愛心去做的事。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0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是人們的思想意識卻越來越差了。本來我也沒有認識到「堅持」這一點,是影片《一個都不能少》是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這部由名導——張藝謀拍攝的電影,它主要記敘了一位13歲的山村小姑娘為了得到50塊錢而來到一個校設施極差的學校當代課老師,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但在這一個月內,發生了一系列不平凡的事情。這其中的一件事情,深深打動了我。

這位老師代了兩天課後,發現班裡那位調皮的男生——張會科不見了。因為高老師臨走前,讓他看好班裡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他就去尋找張會科,張會科的母親告訴這位代課老師會科去城裡打工了。這是,她踏上了尋找會科的道路。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這位女老師卻因為缺少資金而遲遲不能出發。她最後發動全班同學去搬磚,得到了幾塊錢,可這些錢遠遠不夠。她只好步行去城裡。經過一夜的長途跋涉,她終於來到了城裡。她找門路、求領導卻都沒能找到張會科,最後她在電視台門口苦等台長,求得他的同意在電視台播放了由她做嘉賓錄制的節目。張會科找到了,同時也讓社會了解了鄉村簡朴的教學環境。山村女教師帶著張會科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贈回來了。她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的震撼著我。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艱難險阻,但是我們只要堅持不懈、不氣餒、不退縮、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跨越一切障礙!

永遠秉承我們29班的精神——不拋棄、不放棄!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1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

主要寫的是在水泉鄉水泉小學,在這里教書的高老師的媽媽病了,她要回家探親,可是她擔心學生們怎麼辦就請了一個年僅十二歲的魏敏芝,臨走時,高老師千叮嚀萬囑咐,告訴魏敏芝:「敏芝,你要記住,這些孩子都很調皮,一個都不能少,你要看好他們,我會盡快趕回來的!」可是沒過多久,張慧科因為家裡窮,就被潑到城市裡去打工,這可把魏敏芝嚇壞了,他想起高老師對他說過的話,他對學生們說:「老師要去城市裡去找張慧科。」但是那裡太窮了,老師讓每個同學出點錢,大家都去......

可是,不管怎麼辦都不夠,老師決定就讓她一個人去,到了城裡以後,她通過市長的幫忙,找到了張慧科……

雖然都是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可是差距為什麼大呢?像有的孩子買一瓶可樂,沒喝完就給扔了,但是,水泉鄉水泉小學的孩子悶呢,買一瓶可樂,一人只能喝一口,還要留給老師,水泉小學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的家境又那麼貧寒。可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而且成績都很高。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學習更好!

我想要是水泉鄉水泉小學到城裡來,也像我們一樣有那麼好的環境的話,他們是否還能品學兼優呢?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2

這是部十分感人的電影,講的是:在一個很貧窮的村子裡,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課老師,她答應原來的老師,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結果,先後少了兩個學生。在自己帶的28名學生的.幫忙下,魏老師經過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最後找到了那兩名學生的故事。

這個代課教師自己只有十三歲,比我們大不了多少,還只能算是個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強甚至固執地遵守著「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農村的孩子也許不如城市的同齡人見多識廣,因而常被一些人認為:「不懂事兒」。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她對這份職責執著的追求,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這種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公會名字大全霸氣

我為電影里所展示的農村孩子上學的問題感到難過。魏敏芝老師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覺得還有另一個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師。盡管影片里高老師只在開始時,出現了不到十分鍾的時刻,然而:辦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紙包好的教科書、臨時搭起的床鋪、學習委員張明仙的日記、魏敏芝因日記所受到的啟發、孩子們不離嘴邊的「高老師說的」。他的精神彷彿貫穿了整部電影。

魏老師的堅定,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感受到了貧窮家庭的艱難和城市裡好心人的愛。我們能夠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已經算是十分幸運的了,因此,必須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學習,遵守紀律。

所有的孩子就應都跟我們一樣,有在課堂里理解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也許是影片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付出發奮和愛心去做的事。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3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我們都坐在寬敞明亮的課室里,用電腦上課,可是在偏僻的貧困山區,跟我們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這次老師給我們看的電影正是講述一個在貧困山區的代課老師的故事。

13歲,正是和我們差不多的年齡,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說,代課老師竟然可以是13歲,魏敏之就是這個代課老師,其實也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孩子。面對那麼多調皮的小孩子,魏敏之雖然管不住,可她堅持一個信念,孩子們一個也不能少。當張惠科因為家庭貧困,到城裡打工時,魏敏之步行到城裡三天三夜,到處尋找張惠科,她終於感動了電視台台長,最後找到了張惠科。期間,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結果當她知道自己做的純屬徒勞時,她仍然堅持了下來。

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阻撓時,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呢?答案是肯定的。

電影中,還 有個情節觸動了我。

粉筆在課室里甚至可以說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學習委員是個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筆,她印象中的高老師,連一個捏都捏不住的粉筆頭都不肯丟棄,能多寫一個字也是好的,因此當魏敏之教訓調皮搗蛋的學生張惠科時,把本已摔斷的粉筆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後,讓張惠科道歉,並買了一盒新粉筆。

看到這兒,我十分慚愧,因為我有時也背著老師,偷偷用粉筆砸人,如果說電影中的學習委員是個愛惜公共財物的人,我就象個品德低下、沒公德心、不珍惜財物的人,因此我決定以後一定要愛惜粉筆,愛惜一要教學用品。

相比貧困山區的教學條件來說,我們是幸運的,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4

昨日,楠哥給我們放了一部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說實話,這種題材的電影,在我一個人的情景下是不會去全部認真的看完。但在碼神和大家一齊看完之後,異常在大家都分享出自我的看法之後,我有了很多感想。

毫無疑問,我的第一感覺是感動,魏教師從一開始的純粹為了錢去幫忙看管學生,一天被班裡的一個學生的日記感觸到,開始慢慢的對學生有了感情,最終經歷千辛萬苦之後最終找到了跑丟在城裡的學生。而從走丟的小男孩來說,一開始他是最調皮的,刻意的去為難教師,搗亂,當他在電視屏幕看到落淚的魏教師的時候,他也瞬間就落淚了,他明白教師為了他在城裡付出了很多,吃了好多苦。在電影的最終,他在黑板上寫上了魏教師三個字。包括他在內的所有學習心裡都認可了魏教師這個臨時的代課教師。

除了感動以外,我還體會到了堅持的重要性。魏教師一向都在堅持找到那個走丟的小男孩,從一開始讓學生一齊搬磚賺去城裡的車費,然後到城裡的廣播站門口等了一天,然後在車站通宵寫尋人啟事,再到電視台門口等了一天半,最終才等到台長經過節目去找到男孩。如果說魏教師在這隨便一個環節中放棄了,她可能再也不會見到小男孩了。堅持不必須有結果,但不堅持就必須不會有結果。正是這份職責感的促使,魏教師堅持了下來,種因得果才能夠最終大團圓結局。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5

在上星期的電影課上,我們看了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它是著名的導演——張藝謀的作品。

水泉小學的高老師要回家看望娘棉桃,不幸落入土匪劉八爺手中,病重的母親,村裡只有這一個老師,棉桃逃跑的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劇情被追逼無奈跳入村長從鄰村找來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魏敏芝替高老師代一個月的課。高老師嫌她年齡小,怕她上不了課,村長說找個人很不容易,能湊和一個月就行了。一個都不能少介紹水泉小學原有學生三四十人,每年都有學生流失,現在只剩下28個人了,高老師臨走再三囑咐魏敏芝,一定要把學生看住,一個都不能少。不能沒有你劇情介紹魏敏芝每天讓學生抄課文,清點人數,誰要把學生弄走就跟誰急,連村長也不例外。學生們見她人小,又不會上課,一個都不能少故意跟她搗亂,教室里亂哄哄的,魏敏芝只是守在門口,不到時間不讓學生走。十歲的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母親常年卧病在床,一個也不能少家裡欠債無力償還,他不得不到城裡打工掙錢。一個不能少電影魏敏芝牢記高老師的叮囑,決心把張慧科找回來。她隻身一人踏上了進城之路,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歷盡各種艱辛,遇見各式人等,一個都不能少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終於不辱使命,將她的學生找了回來。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發現,如果你經受不了挫折而放棄,最終就會一事無成。

毅力可以改變一切,讓我們現在開始磨練意志,據有和魏老師一樣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我相信毅力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道路,雖然它很坎坷,但我們可以用毅力把坑窪的地方填平,我們要一起加油努力,一起走向美好的未來,勝利的曙光正在迎接我們!

⑤ 《上學路上》觀後感

《上學路上》觀後感匯編1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上學路上》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學路上》觀後感1

在這個暑假裡,我看了一部電影,是方剛亮導演的《上學路上》。

故事發生在寧夏的西海固地區,這里被稱為全國「貧困之冠」,本片的主人公王燕是一個懂事的小女孩,她的年紀和我差不多。她就生活在這樣貧困的小山村。王燕的父親在外地打工,媽媽在村子裡做一些粗活 ,還有兩個調皮的弟弟。學校放暑假了,老師宣布了下學期的學雜費是二十四元五角,可是王燕家交不起。但是她特別想上學,於是她決定自己去打工賺錢!王燕想盡了各種辦法,買羊、餵羊,賣羊,賣雞蛋,攢足了去山裡采枸杞的路費,最終把學費湊夠了,「我又可以上學了!」她高興地喊著。在開學的那一天及時趕到了學校,交了學費。在電影里我還知道了在貧困地區,王燕和她的同學們得到了「希望工程」的幫助。

《上學路上》觀後感2

在寒假裡,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上學路上》。看過以後,深受感動。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叫王燕。由於家裡貧困,她一個高年級小學生,不得不輟學。也是由於貧困,媽媽只好讓她嫁人,來減輕家裡的負擔。但王燕非常渴望上學,為了湊夠學費,她偷偷從家裡拿了十個雞蛋去集市上賣,在賣雞蛋的時候,賣給人家十個雞蛋,人家給兩塊五毛錢,當她在討價還價時,突然,有一個人不小心踩碎了她的雞蛋。又有一次,她去市場上買了一隻羊想賣出去,結果最後只掙了五元錢,她的好媽媽看在眼裡苦在心裡。

王燕是太渴望讀書了,才會想辦法去掙錢,經過艱苦努力,才爭取到返校讀書的機會。

而我們呢,學習、生活條件這么好,可以安心地學習,幸福地生活,什麼都不用擔心,有時還不知道珍惜,不好好學習,真是太不應該了。雖然這部電影是20xx年拍的,但現在這樣的地區還是有的。但是我相信,總有一天那些地區會成為不貧窮的城市的。我也想捐一點錢幫助那些孩子。

王燕好學的精神感動了我,她的吃苦耐勞的精神,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好好學習,奮發努力,學得更多的知識,報效國家。彭向昆

《上學路上》觀後感3

今天下午我觀看了走路上學。

事情發生在波濤滾滾的怒江岸邊上。有一戶人家,姐姐叫娜香,弟弟叫瓦娃。怒江的另一岸是學校。姐姐為了上學而冒著生命危險飛索求學。弟弟瓦娃因為抵擋不住對面的朗朗書聲而冒著家庭風險和現實危險也橫渡怒江。

隨後,被老師看見了。就是老師來送鞋子的時候意外將這件事全盤托出,瓦娃被痛打了一頓。不過後來瓦娃決定了要姐姐的鞋就不飛索過橋。

不過懂事的瓦娃還是把鞋還給了娜香。

娜香在給家裡買鹽時看中了一雙適合弟弟瓦娃穿的鞋,很便宜。但是她只有一塊錢。還是老師付了錢。

最後娜香因為救鞋而墜入江中。

瓦娃她們飛索上學那麼艱難都要上,何況我們呢?

對比他們,我們的環境是多麼的好,學校是多麼的近,大家一定要發奮圖強!!

《上學路上》觀後感4

今天,我們觀看了電影《上學路上》後,卻被那劇中一幕幕感人的情節所感動。我覺得我是多麼的幸福,因為我有一個溫馨的家,有用血汗錢供我讀書的父母,有許多關心、體貼我的老師,還有許許多多和我同甘共苦的好同學、好夥伴、好朋友。我為眼前許多事情而感到特別滿足,因為上蒼把我需要的所有東西都賜給了我。在影片《上學路上》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故事發生在一個貧窮的村莊。貧困使這里的孩子難以求學。主要講了王燕家裡非常窮,她還有兩個弟弟,由於家裡沒有錢,三個人的學雜費對於她的家庭來說,已經是一筆巨大的款數。王燕交不起學費,她只好自己去掙錢,她看見母雞窩里有十個雞蛋,就把這些雞蛋拿出去賣,因為雞蛋太小,所以這些雞蛋只能賣出一點點錢,還不夠交學費。後來,她意外認識了一個小男孩,在小男孩的幫助下,有了交學費的錢。

看完這部電影,我心潮起伏。我不由想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多麼優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難道我們不滿足嗎?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什麼時候想過鄉村裡許許多多的小朋友,還上不起學。我們應該認真學習,不浪費一點時間,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好機會。

《上學路上》觀後感5

今天下午,老師們帶領著我們來到菊城電影院觀看電影《上學路上》。

影片故事發生在寧夏西海固地的農村,它講述的是13歲的小主人王燕,利用暑假的時間為自己掙學雜費的故事。為了24元8角的學雜費,王燕付出了許多辛苦的勞動:她去賣雞蛋、賣圓珠筆、賣小羊,好不容易湊足了去枸杞園的10元車費,最後終於能去枸杞園幫人摘枸杞,終於得到了24元8角的學雜費。在開學哪天,王燕氣喘吁吁的跑到學校,把幾張汗水打濕的錢拿到老師的面前,說:「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

最讓我感到的是王燕跟在賣羊人身後懇求他賣羊時那個情景。「摘一斤枸杞可以得到兩角錢,摘124斤枸杞我就能得到二十四元八角錢,有了這二十四元八角錢,我就可以交學雜費了,我就可以上學了!!」聽了這句話,我的眼淚都快流下來了。

所以,我以後一定會珍惜我擁有的大好時機,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努力學習,改正缺點,爭當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長大了做一名對國家有用的人才,也要做一名堅持和不怕困難的好孩子。

《上學路上》觀後感6

《上學路上》是一部好看的電影,它教導了我們要珍惜此刻的學習。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叫王燕的小女孩,她家境貧窮。學雜費需要二十四塊八角,小王燕不夠錢。為了上學,她只好在暑期賺錢。二十四塊八角,在我們的眼裡,也許只是一個小數目,可對於小王燕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她在暑期賣雞蛋、買圓珠筆、賣小羊,歷盡艱難,最終賺到了二十四塊八角。

《上學路上》這部電影挺讓人感動的,它讓我們看出了西部孩子們熱愛學習。王燕不怕困難,十分勤勞,這一點我需要向她學習。家境雖然貧窮,但王燕仍然不放棄學習,她活得很歡樂。此刻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有著足夠的條件學習,家裡的傢具應有盡有。學校更是美麗,綠樹成蔭。教室里有干凈的'課桌,整齊的凳子,潔白的牆壁。有著十分良好的學習環境。王燕呢?她什麼都沒有,甚至還上不起學。我們要珍惜此刻的學習生活。時間不能夠被浪費,我們能夠用這些時間去學習,珍惜此刻的良好環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辜負教師、父母的期望。

上學路上,王燕是辛苦的,我們是幸福的,讓我們珍惜此刻的大好時光,長大了報效祖國!

《上學路上》觀後感7

我們在學校觀看了走路上學,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瓦娃和娜香姐弟倆的生活。這個故事發生在雲南怒江的一個山區,大山裡住著一對可愛的小姐弟,因為姐姐想上學,所以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溜繩索一次又一次的過江上學。他們常年赤腳,幾乎沒有鞋穿……

正當姐姐心懷激動的抱著城裡老師給弟弟瓦娃買的新鞋准備過江回家時,姐姐大意了,一時失手,不幸墜落在江中……這一片段我非常感動,姐姐不顧自己的生命去保護鞋子,照我看來姐姐對弟弟非常的疼愛。這應該值得我學習。自從瓦娃失去姐姐以後,他那寂寞的眼神拚命回憶和姐姐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姐姐的微笑卻被無情的江水吞沒了……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同時也要伸出你關愛的大手讓貧困山區的孩子過的更好一些!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的更美好。大家快行動起來吧!

《上學路上》觀後感8

故事發生在西部農村,它講述的是13歲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時間為自己掙學雜費的故事。

電影中的王燕為了上五年級,交24.8元錢而去打工。

於是王燕就開始了艱難的掙錢路程。偷自己家的雞蛋去賣,誰知那些雞蛋被別人踩爛了,後來那個人賠她了2.5元錢。她買了一枝筆,賣給王老師掙了5元錢。王燕買了一隻羊打算養大後再去賣,誰知大瓜、二瓜做了手腳,所以不能掙夠去水固的路費。王燕經歷千辛萬苦終於掙夠了去水固的錢。開學那天,王燕掙夠了學費。又高高興興的到學校去上學了。

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24.8元錢,王燕卻掙得很辛苦。開學那天,她氣喘吁吁地跑到學校,把幾張汗水打濕的錢交給了老師,說:「我掙夠了。」

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還要自己能所幫助那些貧困山區的兒童,讓他(她)們也能讀書學習,快樂地成長。但願他(她)們能憑著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飛過大海,過上美好的生活!

我們要向王燕學習。體會失敗和成功,感受童年的陽光的希望,抓緊每分每秒,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珍惜我們良好的條件,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媽媽說:「時間一去不回!」敢於面對困難和失敗,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上學路上》觀後感9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王燕是個13歲的女孩。此電影講的是王燕掙學雜費的故事。

散學之前,王老師說下學期的學雜費要24.8元。同學們的家長都嫌貴。想想,現在我們隨便拿出幾張紙幣都已經超過了。比起他們,我們要幸福得多呀!在那重男輕女而又貧窮的時代,媽媽的錢只花費到兩個弟弟的書包和學雜費上了。於是,她開始了她的賺錢行動最後,她終於掙到了24.8元。

我最欣賞的人是王燕。她吃苦耐勞、又守信,還很好學。更讓人敬佩的是,她還很堅強。不管遇到什麼挫折,她都不放棄。她是個不拋棄、不放棄的人。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有夢想,就得去實現,王燕的夢想是掙到學雜費去上學。哲學家尼采曾說過:「人類因夢想而偉大。」有夢想,是不錯的。但只有夢想,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去實現。一個沒有實現的夢想就不是個完整的夢想。

你有夢想嗎?趕快會實現吧!

《上學路上》觀後感10

我以後一定會珍惜我擁有的大好時機,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努力學習,改正缺點,爭當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長大了做一名對國家有用的人才,也要做一名堅持和不怕困難的好孩子。

今天下午,老師們帶領著我們來到菊城電影院觀看電影《上學路上》。

她去賣雞蛋、賣圓珠筆、賣小羊,好不容易湊足了去枸杞園的10元車費,最後終於能去枸杞園幫人摘枸杞,終於得到了24元8角的學雜費。在開學哪天,王燕氣喘吁吁的跑到學校,把幾張汗水打濕的錢拿到老師的面前,說:「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

最讓我感到的是王燕跟在賣羊人身後懇求他賣羊時那個情景。「摘一斤枸杞可以得到兩角錢,摘124斤枸杞我就能得到二十四元八角錢,有了這二十四元八角錢,我就可以交學雜費了,我就可以上學了!!」聽了這句話,我的眼淚都快流下來了。

所以,我以後一定會珍惜我擁有的大好時機,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努力學習,改正缺點,爭當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長大了做一名對國家有用的人才,也要做一名堅持和不怕困難的好孩子。

《上學路上》觀後感11

電影的內容是王燕和她的兩個弟弟都在上學,兩個弟弟讀書不認真,王燕學習很刻苦。學習成績很好。學校要交學雜費,她媽媽只想讓兩個弟弟上,沒錢給王燕交,讓她嫁人,王燕不肯嫁人,決心上學讀書。她媽媽說:「要想上學自己去掙錢。」

從此,王燕在假期中拚命的去掙錢。她把家裡的十個雞蛋偷偷的拿到城裡去賣。結果被別人給踩碎了。她急哭了,那個人只好給了她兩塊五角錢。她又想辦法買了一隻小羊羔,十幾天後,她又到城裡里去賣小羊羔,卻沒有賺到錢,最後她又和大人一起到山裡去摘枸杞,這樣她終於用自己的雙手掙來了二四元八角錢,交上了學費。她又可以上學啦。

我和王燕比起來,我是多麼幸福啊!我要向王燕學習,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報答老師和家長的培養。

《上學路上》觀後感12

黃土漫天,土地乾涸,影片從這樣一種景象開始了。影片《上學路上》描述了一個關於心靈的一個故事。

在黃土高坡的小學操場里他們進行了許多活動。一陣朗朗的笑聲漸漸入耳,學期的最後一天,王老師也正式宣布暑假開始了,叮囑大家要帶下個學期的學雜費24,8元。故事發生在一個山村裡,一個叫王燕的小女孩,家裡非常貧窮,為了能上學她想出了許多辦法,賣了家裡的東西。想要乘車去枸杞園摘枸杞來賣錢。還賣了一隻小羊羔來賺錢。她還偷偷地把家裡的雞蛋拿出去賣,可是雞蛋又被人踩破了,好不容易才要回了錢。我們應該要學習王燕這種勇敢和堅強的精神,還有她對生活的這種態度。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幸福。我們的學校里有嶄新的課桌,嶄新的講台,嶄新的電腦,嶄新的課本。即使她什麼都沒有,可她上學的決心絲毫沒有動搖,我們這些有好的環境,好的學習條件的人,卻還不懂得珍惜。

走在上學路上,體會奮斗的失敗和成功。走在上學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陽光。

《上學路上》觀後感13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主人公王燕是一個四年級的小女孩,因為她家窮,交不起學雜費,將要面臨輟學的困難。在暑假期間,為了上學,王燕說服她的媽媽要自己掙錢攢學費。她通過偷偷賣自己家的雞蛋、賣鋼筆、喂小羊羔、摘枸杞,最後,終於掙夠了學費——二十四快八毛錢。

影片快結束的時候,王燕滿頭大汗地跑進學校,在老師面前張開了緊握的拳頭,手裡面捏著用自己的辛勤勞 動掙來的學費。看到小小的王燕自己用辛勤和汗水換來的上學機會,我感到有點內疚,我們現在的教學設備很齊全,假如讓我們回到過去,很有可能連生存的能力也沒有。我要向王燕學習。一個與我同齡的孩子竟然自己去掙錢,真讓我敬佩。

我只要遇到難題,就會把求助的目光投向父母,漸漸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

我要學習王燕面對困難不低頭,自強自立的精神。

《上學路上》觀後感14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是《上學路上》,主人公是王燕。在城裡,上學是小孩子們天經地義要做的事,可是對於貧困山區的孩子們來說,這些學費是很難得到的。

主人公王燕是一個女孩子,她的家境貧困,底下還有2個弟弟,所以她的媽媽沒有錢來供她上學,就對她說:「你要是想上學,就自己掙錢!」王燕聽了媽媽的話,下定決心要出去掙錢。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對於貧困山區的人來說,想掙錢是十分不容易的。王燕就每天在自家的母雞窩旁邊,見母雞下蛋了,就趕快拿起來,到城裡去賣,可一個人把雞蛋踩碎了,賠了2元5角,最後回到家還被媽媽追趕著、打著。她買了一支筆,又賣給了老師,這個筆只值8角,老師卻給了5塊錢。又有一個想法在她眼前閃著,她買了一個羊羔,長大了去城裡賣出去。她乘車去摘枸杞,啊,終於掙夠了學雜費,當她跑到學校時,手裡還緊緊握著那24塊8角錢。我看著看著,覺得自己很慚愧,一個鄉下孩子竟然這么愛學習,追求自己的夢想!

此時,王燕肯定在學校里認真的學習,她一定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我一定要向王燕那樣,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上學路上》觀後感15

孩子們在湍急的河流上飛來飛去,只為汲取對岸的知識。

瓦娃不顧母親的阻攔,通過溜索渡過了大江,來到了對岸的希望小學。他趴在窗戶上,踮起雙腳,一雙大眼睛注視著教室里的老師和學生,念叨著「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個小男孩,沒有課本,沒有一件像樣的衣裳,沒有一雙保暖的鞋子,就連去學校也要冒著生命危險。

像瓦娃一樣生活在貧困大山的孩子,單靠希望工程的幫助,是不可能讓所有孩子都有一個好的讀書環境。只有我們一起將目光轉向偏遠的他們,將愛的光輝灑到他們的身上,他們才能盼到一座通向校園的橋。當你看到那些孩子們臉上漾溢著笑容,心裡一定會有波瀾。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並把愛傳遞下去,形成一道愛的「溜索」!

;

⑥ 電影《我要上學》的觀後感

電影《我要上學》講述了一個山村貧困女孩求學的感人故事。以下是我整理的電影《我要上學》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電影《我要上學》的觀後感1

前幾個月,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看電影的活動,我雖然沒有和其他同學一樣,到會議室去看,但是我也聽同學們為我講道,這部電影名叫《我要上學》。

《我要上學》主要講了:山村五年級女生趙小蓮面臨因山洪暴發,父親不幸離世,家中債台高築的狀況,在母親的力勸下,只好輟學與債主三寶邊打工邊復習。在二喜叔和學校田老師的幫助下,她重新得到了自己的權利——回到了學校,開始了新的上學夢。故事情節朴實感人,充滿正能量,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是一部當代青少年催人淚下的勵志電影。

這部電影中,最讓我敬佩的是趙小蓮。她的生活環境那麼艱苦,但她還是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目標——回到學校上學。然而在20世紀,也有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的弱女子,可是,正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她靠的是什麼?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啊!海倫·凱勒雖然有著殘疾的軀體,但是她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同樣,我們求學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就說這部電影的主人公趙小蓮,盡管自己的家庭不好,生活的環境也惡劣,但是她輟了學在外面工作也不肯把自己的學業落下,她還想繼續上學,繼續學習。趙小蓮的熱愛讀書,堅持讀書的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

再看看我們自己,哪一個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皇帝」、「公主」?爸爸媽媽供我們上學,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都用在給我們買好衣服、好吃的上了,自己都不怎麼捨得用錢,而我們卻不好好努力學習,上課做小動作,回家作業不及時完成,導致學習升級下降。父母們是為我們不知操碎了多少心啊。反之,如果我們像電影中的趙小蓮和海倫·凱勒一樣,去勇敢地迎接挑戰,努力學習,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堅實的足跡,那父母就會感到十分欣慰。

看了《我要上學》這部電影,對我的啟發可真大啊!

電影《我要上學》的觀後感2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來到了啞口電影院,去看一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做《我要上學》。

這個電影主要講述了王燕的家裡有三個孩子,王燕是最大的,因為家境貧寒,供不起同時三個孩子上學,只好不讓王燕上學。媽媽對她說,如果想上的話自己掙錢,我們家可供不起三個孩子上學,媽媽說這些話時心裡一定痛如刀絞吧。她當然想讓王燕上學,她學習很好,可是卻因為經濟問題,王燕面臨著被迫輟學的境況。

但她並沒有放棄,她按照媽媽說的話去做,在暑假裡,她賣雞蛋,賣了2.5元,她賣羊,掙了85,還債還了80,還剩五塊,她又用五塊錢賣給了老師一根水筆,終於湊夠了去摘枸杞的車錢,她說,她要去摘好多好多的枸杞,賣好多好多的錢,回來交學費。在開學第一天,她回來了,小小的手心裡捏著被汗浸濕的學費,交給了老師。

啊!王燕還小著呢,她才13歲,她就要出去掙錢,為了那24.8元的學費,吃盡了苦頭,可她還是堅持了下來賺到了學費。再想想我們,我們這里的路是公路,我們每天有爸爸媽媽開車接送,可他們卻沒有,他們那裡的路是土路,她們只能跑著回家;我們有溫馨的家庭,他們的大多數的家人都去城裡打工了,有的親人患了重病,不能照顧自己,他們就要一放學就要回家照顧親人;我們有舒適的大床,有漂亮的玩具,可他們沒有,他們只能睡在硬硬的炕上,他們甚至連一根筆都買不起......

和他們相比,我是多麼幸福啊,所以我更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⑦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集錦15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我整理的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1

星期一下午,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背著爸爸上學》。電影里的人分別有石娃,主角,石娃的姐姐,石娃的爸爸,石大,我看了以後覺得很感動。

石娃出生於一個農村,家裡很窮,一媽一媽一很早就已去世,家裡有姐姐,弟弟,可是家裡的錢只夠一人上學用的,父親只好用轉勺子的辦法,勺子把指向誰,誰就上學,這時正轉到了石娃面前,這真是好運降臨。

偏偏馬蓮河漲水了,一位同班的小女孩不幸落水身亡,石娃害怕極了,嚇得石娃三天沒去上學,最後石娃的父親背著石娃過得河,還說:「河水有漲有落,學是要天天上的,你是個男孩,做啥事都要有個結果。」這時石娃信心十足,往後刻苦學一習一。

爸爸在一次幹活中暈倒,並導致中風,最後爸爸得了半身不遂一轉眼,石娃成了個大孩子了,同時也考上了很好的中學,這時姐姐嫁人了,家裡沒人照顧爸爸,為了爸爸,石娃決定背起爸爸去上學。看到這里我已經淚流滿面,從這個電影里我認識到了,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我們現在有這么美好的學校和學一習一條件,不要覺得老師管得很嚴,在學校里不但要好好學一習一,天天向上。而且在家中還要幫助爸爸一媽一媽一干點力所能及的活,減輕爸爸一媽一媽一的負擔。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2

星期六晚上,我和媽媽去看《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主要寫的是一個字——愛,我覺得這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電影。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石娃,他是一個偏僻的、貧困山區的孩子,他上學的機會是他爸爸(石大)用轉大勺子的方法轉出來的。他逃了三天學,因為有一天下起了暴雨他們班的一位女同學被水淹死了。從那天開始石娃走到河中央就不敢向前走了,他爸爸就背著石娃走過了這條河了。他的成績非常優秀,有一次還拿到了全國奧林匹克化學一等獎。後來他考上了縣城裡的師范學校,他想上學又想照顧癱瘓的爸爸。最後石娃決定背著爸爸上學。

我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很感動:石娃回到家裡還什麼家務活都要做,因為他爸爸癱瘓了姐姐又出嫁,而我們小朋友都一點家務活都不用做;還有我們想上學就有學上,石娃還要用轉勺子的辦法,其實是她姐姐退了學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他,他才能上學;石娃上學還得經過兩個小村子和一條一下雨就可能淹死人的大河才能到學校。而我們不是有摩托車就是有小轎車接送,最少也有爺爺奶奶接送。我覺得我們很幸福,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3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背起爸爸上學》。

這部影片主要說了石娃家很窮,石娃為了得到上學的機會靠轉勺子的方式贏得了上學的機會。有一天因為下大雨,所以河水漲了不少。他走到河中間時發現自己的女同學被河水沖走了,他害怕極了。所以三天都沒有上學。這事讓他爸爸知道了,馬上就是一頓暴打,第二天上學爸爸把他背在身上,過河時對他說:「河水有漲有落,但是你是我們家的男子漢,要勇敢的往前走,戰勝困難。

從此,他發奮預期刻苦學習。在初中得了全國奧林匹克化學競賽甘肅賽區的一等獎。正是由於他的勤奮學習才有他的成功。可是後來由於家裡的變故使他受到了很大打擊,他的爸爸得了中風,生活不能自理,對於很小失去媽媽的石娃來說無形當中心裡增加的很多負擔。為了照顧爸爸又不耽誤學習,於是他每天背起爸爸一起去上學······

看完電影我在想石娃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中都能堅持刻苦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而我生活在衣食無憂的家庭氛圍中。卻不能認真學習,怎能對得起父母的愛和老師的教育。所以從今往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我都要以石娃為學習榜樣。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回報父母和老師。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4

星期四的下午,老師組織我們全班看了《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看了這個題目,就有點迷惑,為什麼是背起爸爸上學呢?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石娃家裡非常窮,他爸爸只能給一個孩子讀書,就決定讓石娃讀。石娃讀中學的時候成績非常好,但他家裡非常貧窮,而且爸爸又重病纏身,石娃一邊要做家務,一邊要照顧他爸爸,還要上學,他感到非常的累。有時,他爸爸發病了,如果要堅持上學的話,就不能很好地照顧他爸爸了,所以他就想了個辦法,背起爸爸上學,這樣既能不讓學習耽誤,又能照顧爸爸。

我想,我的爸爸媽媽的身體這么好,對我又那麼關心,把我送到最好的學校讀書,而石娃的家那麼貧困,靠他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全國化學競賽一等獎,看到這里,我淚流滿面,想想石娃,看看自己,我的學習態度不是很好,常常因遇到難題而退卻,讓爸爸媽媽為我操心,想到這些我感到慚愧,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真應該好好珍惜。

燭光下讀書的石娃讓我感受到了學習的動力,也讓我覺得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吃著可口的飯菜,用著高科技的電腦,坐著舒適的校車回家的感覺等等這些優越的學習生活條件,都是來之不易的,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學習,和石娃一起成長。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5

今天我看了電影《背起爸爸去上學》。

電影的主人公是「石娃」,講述了在一個貧窮落後的山裡村子長大的石娃,在爸爸轉勺子把的時候選擇了讓他上學,他很幸運,也很珍惜學習機會,他學的很好也很認真。有一次,他和學堂的一個小女孩在河邊相遇一起過河去學堂,石娃飛快的先跑到河中間,然後安全的過了河。但是身後的小女孩學著他過河的時候,河水漲了,掉下和淹死了,她的傘、帽子都浮在水面上。石娃很害怕,不敢再去上學,但爸爸打了他,他才肯去上學了。

石娃慢慢長大,成了高中生,學習很好,得了很多第一,而且得到了通知,要去大城市讀碩士,真是喜事連連啊。但就在這個時候,他爸爸不幸把腿跌斷了,接著又得了重病。為了能照顧爸爸,又能上學,於是石娃背起爸爸去上學。

我看完這部電影很感動,也受到很多啟發。石娃家境貧困,生活和學習條件都很苦,但他從小受到爸爸、姐姐的關愛,使他懂得回報、盡孝,孝敬父母,關愛親人,團結友愛,努力學習。

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比石娃要好百倍千百,但我們總是不珍惜自己現實生活中這些珍貴的東西,沒有象石娃那樣努力,成績也沒有他好。我們要向石娃學習,珍惜美好的生活和優越的學習條件,努力學習,爭做第一,孝敬父母,回報祖國。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6

《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是一個感人至深的影片,看完後,我的心如海浪般洶涌,久久不能平靜。

石娃是一個很善良、很淳樸的孩子,他的家庭十分貧窮,能上學是很不容易的。有一天,雨下的很大,石娃和一位女同學一同趟過一條湍急的小河,走到一半,石娃扭頭一看,那個女孩不見了,很害怕,於是連續逃學三天,為的是躲開那條小河。父親知道後,氣憤極了,對石娃說:「河水有漲有落,學是要天天上的。你是一個男娃,做事總得有個結果。」父親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工,說出來的話卻讓石娃變成了一個有所作為的人。

現實將家庭的重擔都壓給了父親與姐姐,姐姐也十分呵護石娃,如母親一樣給予石娃關愛,石娃不負眾望,一年就抱一大堆獎狀回家。在石娃大學期間,父親不幸在工作中摔下山去,左手和雙腿失去知覺,是石娃用它有力的臂膀背起。

我們並不需要背父親去上學,而是要學習石娃的精神。戰勝困難,打敗困難,正是我們這些21世紀的學生所要學習的。生活中所有困難和阻礙,我們都要勇敢的面對它,擊敗它。困難與挫折人人都會遇到,只要堅定信念,就能到達理想的彼岸。成功時也別忘了那些支持我們,鼓勵我們的人,是他們傳遞正能量使我們走向成功。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7

最近我看完了一部電影,名叫背起爸爸上學。

這部電影很感人,講述的是一個農村裡的孩子努力讀書但爸爸為了供他上學,從拖拉機上摔下來,把腿給摔斷了。這個孩子要去城裡讀高中,為了照顧爸爸,他決定每天背起爸爸去上學。

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是真實的,也讓我感受到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有多麼幸福,農村裡的孩子想成才又有多不容易。

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8

銀光,灑滿了屋裡的各個角落,樹葉,落滿了院中的焦黃草地,上學,對於生活在一個貧困山區的家庭來說,

多麼困難!母親英年早逝,留給父親的是一對姐弟,還有昂貴的學費。

父親犯了難,用投擲的方法決出了誰上學,命運的寄託彷彿留給了弟弟,父親把希望,把寄託給予了弟弟,弟弟也彷彿意識到了,在他發奮讀書之時,幾年的時間就如白駒過隙般,化學老師發掘了這個人才,讓他去參加全國化學奧林匹克賽,並取得優良成績。鄰居過來捧場、助興,父親從來沒有這么開心過,這么高興過。

在頒獎台上,他以淚洗面,支吾出幾句話:「我當年上學是投擲出來的,姐姐把機會讓給了我,姐姐還……還……」姐姐在台下淚流滿面。

命運似乎開了個玩笑:爸爸中風了,姐姐出嫁了,把彩禮錢供給他上學。沒有人再護著他,使他成為了這個家的頂樑柱。終於幾年的高中生活眨眼而過,他報考大學,並一舉考中,大學離家很遠,父親離不了人,所以父親似乎不是什麼幫手,而是累贅,父親幾次想自盡都被救出。孩子也想離開求學之路。可是,紙包不住火,那通知書終究是被父親發現了,父親又一次跌倒在地……

終於做出了決定,背著父親去上學。

漫漫求學之路上,一個孩子背著父親在夕陽下緩緩走著,走著……

那個孩子是誰?他叫石娃。

憶昔,我們上課走神,不願上學,對比石娃,我們又有何理由不認真聽講,不願上學呢?當你知道上學重要時,你早已銀光上鬢,晚了。

也許你不是人才,也許你還未發掘,但是相信自己,勝利的光芒永遠照耀著你,一個山區孩子都能幹出的成就,你為啥不可以呢?一個山區孩子都獲得奧林匹克賽一等獎,何況我們呢?

你回到家,誰給你做飯?父親,還是母親?但是石娃呢?他回到家,不但要給自己吃,還要喂父親我們。又有何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夕陽的餘光落在了這對父子身上,希望的種子終於開花結果了,但是,我們又要以怎樣的行動,來讓我們的種子開花結果呢?每個人都應該思考。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9

今天下午,我們懷著急切的心情,來到電影院,觀看影片《背起爸爸上學》。

電影開演了,當屏幕上出現《背起爸爸上學》時,影院里一片寂靜。影片最令我感動的是:石娃品學兼優,經過刻苦努力,考上師范學校。望著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爸爸,他猶躁不定,是伺候爸爸呢?還是去城裡讀書?他決定:放棄學業,照顧爸爸。爸爸知道了,老人真不願意耽誤兒子的學業呀!為了不再連累自己的兒子,就在夜裡跳井自殺,被石娃發現了,他跳下井,把爸爸救了上來。石娃理解爸爸,最後決定:照顧爸爸,完成學業,兩不誤。

第二天早上,石娃把家裡值錢的東西賣了,用卒子推著爸爸踏上了上學的路。走到馬蓮河時,石娃笑了,爸爸也笑了。因為童年時候,是爸爸背石娃過河,現在是石娃背爸爸過河。石娃挽起褲角,背起爸爸,向對岸走去。看到這里,我的眼淚流了出來,石娃呀石娃!你真是好樣的!世上有哪一個兒子能為了癱瘓的父親不惜賣掉家產,背起父親進校門?

電影結束了,在回學校的路上,我的眼前還在晃動著石娃的影子:

為了照顧爸爸,奔跑在學校和家庭之間,為了搞好學習,夜深了還在聚精會神的做題。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10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路途中充滿了種種荊棘,往往會使人痛不欲生。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戈壁灘,而我們一生的事業,就是讓那裡開滿鮮花。影片《背起爸爸上學》中的小主人公「石娃」即要堅強的上學讀書,又要養家中患病的父親,正在面對人生中挫折。

一百次跌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一百零一次爬起的勇氣。這正是影片中主人的志氣,也是中國民族的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需要這種精神。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笑看人生。若王勃沒開郎之性,怎能吟出「海內存知比,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呢?

影片中小主人公石娃,寫了他「堅強」和「孝順」。要說「孝」父母是天下最親密的人了,小時侯父母像養花似的,把我們養大成人,所以我們應該加倍關照他。父母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可敬的,可親的,想起父母對我小時候的關心,照顧,我不禁掉下淚珠。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歷史上的佳話,我們要孝順父母,就要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不會留下一生中的悔恨。

孝心是無價的,做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我看完影片,使我受益終生。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11

看了《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我非常感動。影片主人公的形象,不時在我的腦海中浮現。當看到影片的最後一幕,石娃背這已經半身癱瘓的父親艱難地走向河對岸時,我哭了。石娃意志堅定,永遠奔向前方,永遠也不回頭,這是多麼優秀的品質呀!

石娃上學的機會使用姐姐退學換來的。家裡供不起兩個孩子同時上學,姐姐只好上完小學就退學了。到後來,家裡太困難交不起學費,又只好把姐姐嫁出去。這是多麼偉大的付出啊!石娃不負眾望考上了師范,但擺在面前的是兩條路:要麼照顧父親,不去上學;要麼去上師范,父親讓別人照管。父親不願拖累石娃,跳井自殺,幸虧被石娃及時救起。石娃毅然決定:背起父親上學。這是多麼豪邁的氣概!

與石娃相比,我覺得自己非常渺校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父母非常的疼我,然而,我對父母的回報卻那麼少。我非常悔恨自己以前無知的行為。有一次家裡停水,媽媽提大水桶,我提小水壺一起去打水。回家的路上我感到水壺沉甸甸的,走路很吃力,便讓媽媽替我提著,自己輕松的跑回家看電視去了。二十多分鍾後,媽媽敲響了門。一開門,只見媽媽汗如雨下……石娃知道後一定會怪我:你有這么疼愛你 關心你的媽媽和這么好的生活條件,還不好好珍惜。我知道自己錯了,以後一定幫媽媽分擔家務。不光想自己,一定也要想著媽媽的辛苦。

看過這部電影,我發現自己確實應該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優越條件,石娃的優秀品質會激勵我永遠向前。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12

人活一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數不清的困難與挫折,但不管未來的路有多艱難,我們一定要有戰勝困難的雄心壯志,決不能半途而廢。

《背起爸爸上學》是一部感人肺腑、濃情至深的影片。「爸爸沒本事,只能供你們其中一個上學,還是按老辦法。」說著便拿出一隻特大號的勺子,「看誰運氣好。」勺子轉啊轉,最終指向了石娃。「噢!我能上學嘍!」上學,在我們的眼中如此平常,可石娃卻要通過轉勺子得來的運氣來獲得上學的權利,怎能不讓人心酸?「做啥事都要有個結果」,父親的話觸動著石娃的心靈之弦。

情景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石娃面臨去省城師范學校上學的機會同時還要照顧年邁癱瘓的父親兩者間的抉擇,真令人左右為難。一邊是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父親,一邊是犧牲了姐姐的幸福換來的學業,一番思想斗爭之後,石娃腦海中似乎有浮現出了父親的話語:「做啥事都要有個結果。」於是,石娃毅然決定背起父親去省城上學,走向一條布滿荊棘和坎坷的求學之路,盡管風吹雨打,盡管受苦受累,但石娃卻執著的堅持著心中的目標—求學。雖然挫折的創傷會讓他遍體鱗傷,可我們相信未來會給他一雙夢想的翅膀,因為他有一份做啥事都要堅持到底的信念。

石娃對求學的那份信念讓很多人慚愧和反省。我們有優越的學習環境,先進的教學設施,卻不認真學習,我們要多學習石娃那自強不息、勤學奮進的精神。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很多人都具備這種堅韌不拔、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每每我們贊頌古人、幻想著美好的明天時,可曾想過今天要怎麼做?不能用一生的時間。一生的思想感情去緬懷過去,而應該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繼承古人的智慧,啟發後來者。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們可以正視自己的不足,敢於開拓,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敢於挑起生活中的重擔,以我們對親人的深情為動力,鞭策我們在學習中勇敢前進。

做什麼事,都要持之以恆,始終朝著一個目標努力,只有這樣,心中才能無所遺憾!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13

今天在家中無意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背起爸爸上學》片中講述了一個名叫石娃的平凡孩子卻擁有著無比頑強的意志和奮勇拼搏,自強自力的精神。

石娃和姐姐從小失去母親,與父親相依為命。可是家境的貧寒只能勉強供一個人上學。無奈的父親只能用一把勺子決定倆人的命運,幸運的是勺子把指向了石娃,使他獲得了上學的機會姐姐卻嫁人了。而石娃也十分懂事,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師范大學,面對錄取通知書和已經生活不能自理的父親,石娃並沒有被生活艱辛所擊倒,毫不猶豫毅然背起爸爸上學,他每天都背著父親艱難地消過一條不深但很寬闊的河流面對生活艱難它毫無言棄看到這里我不禁淚流滿面,而我們呢?每天寬敞明亮的教室有著良好的學習環境,回到家,更是「衣來張手,飯來張口。」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可就是這樣,我們當中卻有些人不珍惜這如此好的學習機會,比如說,逃學,上網吧……不聽父母的話,甚至去騙父母的錢來買零食吃.與石娃想比,我們是否感到慚愧?是否應該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奮勇向前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中遇到困難,要像石娃一樣,用頑強的意志來克服,相信風雨之後見彩虹。

看完這部片後,我要講給同班同學聽,我們一樣做個孝順父親,不怕吃苦的好學生.從現在起,我們要對父母多一分愛心,對自己多一分信心。相信石娃的精神,會鞭策我們這一代人不斷在學習和生活中前進!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14

「愛」是什麼?

愛是人間最美麗的字眼。

今天我校組織了全體師生觀看了《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

該影片講述的是發生在甘肅省的一個貧困人家的故事,他叫石娃,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中,從小失去了母親,家中就只有爸爸和姐姐的陪伴,正是由於這樣的環境,他和姐姐都面臨著到了上學的年齡,因此,他父親為了公平對待,用轉勺把子,勺把子轉到誰的跟前,誰就去上學,勺把子轉到了石娃的跟前,從此改變了石娃與姐姐的命運,石娃上學了,姐姐每天在家裡幫父親幹家務活,而且還操心著石娃的生活,姐姐很善良,很懂事,也很疼愛石娃,當石娃犯錯時,父親批評他時,姐姐都會保護弟弟………

時間過得越來越快,石娃漸漸的長大了,學費也越來越貴了,可是家裡的經濟負擔不起昂貴的學費了,因此姐姐為了石娃嫁給了一個矮個子………,看到這些,我心潮翻滾,思緒萬千,我又想我哥了,在我的家庭中,我有一個很疼愛我的哥哥,我現在很想我哥,不知哥哥在外面的生活怎麼樣了?自從爺爺去世後,他一個人在外面生活著,每當哥哥打來電話我都會難過,因為哥哥從小與我的家人生活在一起,一個人在外面也許會很孤單,哥哥從小就很疼愛我,在我受欺受的時候,保護我,在我不開心的時候,總是能逗我笑,哄我開心,所以也可以說在這個世上,我最了解的人也就是我哥哥了,每次看到哥哥笑時,我就覺得好快樂,真覺得看見自己最親的人快樂了,自己也就快樂了,可是如今哥哥不在自己的身邊,我好想念哥哥……….哥哥在別人眼裡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其實並不是那樣的,哥哥每天都很苦,每天從早上幹活到晚上,有時候晚上還不休息, 想到這些,我的眼淚不住的向下流,哥哥如今為了家在努力的拼搏,我呢?我好氣自己,每當哥哥回到家裡時總會故做一份堅強,可是有誰知道他背後的辛酸呢?為了家人,他總是努力的去掩蓋住自己內心的苦,我好心疼哥哥……,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我也相信我哥哥,他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所以我也不會放棄,我要努力的學習,我不要讓哥哥「孤單」,我不要讓哥哥那麼的「累」,我要哥哥從苦中找到「快樂」

自己笑時,哥哥陪著自己笑

自己哭時,哥哥陪著自己哭

哥哥,我心中最好的哥哥!

觀《背起爸爸上學》有感15

看了《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我非常感動。影片中主人公石娃的形象,不時在我腦海中浮現。當看到影片的最後一幕,石娃背著已經半身癱瘓的父親艱難地走向河對岸時,我哭了。他意志堅定、永遠奔向前方、永遠也不再回頭的精神,這是多麼優秀的品質呀!

石娃上學的機會是用姐姐退學換來的。家裡供不起兩個孩子同時上學,姐姐只好上完小學就退學了。到後來,家裡太困難交不起學費,又只好把姐姐嫁出去。這是多麼大的付出啊!石娃不負眾望考上了師范,但擺在面前的是兩條路:要麼照顧父親,不去上學;要麼去上師范,把父親讓別人照管。父親不願拖累石娃,跳井自殺,幸虧被石娃及時救起。石娃毅然決定,背起父親上學。這又是多麼豪邁的氣概!

與石娃相比,我覺得自己很渺小。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父母非常疼我。然而,我對父母的回報卻那麼少。我好悔恨自己以前無知的行為。有一次家裡停水,媽媽提大水桶,我提小水壺一起去打水。回家的路上我感到水壺沉甸甸的,走路很吃力,便讓媽媽替我提著,自己輕松地跑回家看電視去了。20多分鍾後,媽媽敲響了門。一開門,只見媽媽汗如雨下......石娃知道後一定會怪我:你有這樣好的媽媽和生活條件,還不好好珍惜。我知道自己錯了,以後一定幫媽媽分擔家務。

看過這部電影,我發現自己確實應該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優越條件,石娃的優秀品質激勵我永遠向前。

;
閱讀全文

與描寫貧困山區孩子上學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渣男獲取美女信任電影 瀏覽:890
迅雷國語電影下載 瀏覽:380
如何下載第九影院的電影 瀏覽:116
中國的電影票多少錢 瀏覽:25
美國女孩打籃球的一部電影 瀏覽:471
新豪門夜宴電影 瀏覽:323
有關青春期的台灣電影 瀏覽:959
紫日電影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 瀏覽:345
香港真實案件改編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42
看電影怎麼拿停車票 瀏覽:367
周星馳的電影永遠經典語錄 瀏覽:577
都挺好電視劇免費播放新電影天堂 瀏覽:7
微電影正青春 瀏覽:652
有關動物的英文電影搞笑 瀏覽:151
超級青春電影 瀏覽:469
新一眉道人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595
他被那部悲傷的電影弄哭了英語 瀏覽:42
老電影女人生孩子 瀏覽:74
小女孩後背紋身的電影 瀏覽:384
小q電影里為什麼說英語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