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寫實電影演員

寫實電影演員

發布時間:2023-08-29 09:39:26

① 以《桃姐》為例解讀許鞍華影片的現實主義

以《桃姐》為例解讀許鞍華影片的現實主義

從香港新浪潮算起,縱觀許鞍華三十餘年的電影創作生涯,其創作了二十餘部電影,其中包括「奇情推理片、鬼片、殺手片、武俠片、愛情片、半自傳片、紀錄片等」。[1]然而,不管她的電影類型如何多變,電影內容如何更新,始終有一點是一直貫穿於許鞍華電影的創作之中的,那就是她對於現實主義電影創作路線的執著。她始終立足於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關照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命運,悲歡離合。本文將主要以許鞍華2011年的一部新作《桃姐》為例,從許鞍華對於女性的書寫,對於社會現實的關注等方面對影片進行現實主義的解讀。

一、立足香港本土

在香港新浪潮時期,新浪潮電影很重要的一個特徵就在於內容方面的本土化。「這批年輕的影人生長於香港,留學與國外,其成長經驗、學歷背景、文化熏陶及電影觀念已完全不同於朱石麟、李翰祥、胡金銓、張徹等老一代香港影人,他們的影片更加關注本土,通過展示多元化的香港社會現實,表現當下港人在多元化時代的民生狀態而逐步在主題形態上趨於本土化。」[2]然而,進入二十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的不斷開放,電影市場的不斷擴張,香港與大陸之間的電影合作與交流也越來越密切,合拍片已然成為潮流。大批的香港電影工作者紛紛北上尋求與大陸電影的合作(其中包括香港新浪潮時期的另一標志性人物徐克),拍攝了大量港片不港的影片,完全失去了香港電影的本土味道。而這時候的許鞍華卻一直堅守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關照香港本土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命運與悲歡離合。

影片《桃姐》將鏡頭聚焦到香港本土一對毫無血緣關系的主僕身上,輕描淡寫的表現兩人之間那份細膩真摯的情感世界。對於這樣一種主僕的關系設置,相信對於大多數生活於內地的觀眾會比較陌生與遙遠,認為這是封建社會的一種不平等的等級關系。然而,在香港這個資本主義社會,這種主僕關系卻是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這才是屬於香港本土特色的。影片用自然紀實的鏡頭去捕捉現實生活中的情景,桃姐上街買菜,回家炒菜,吃飯,和少爺Roger在街上散步,這些生活化的普通場景將香港市民的市井生活表現得淋漓盡致,香港人的生活習慣,飲食文化在舒緩的鏡頭下極具港味。

就在香港人才與資本大量外流,港片產量年年下滑的現實面前,有學者提出了「港片已死」的言論,而在我看來至少現在還有許鞍華一直堅守在香港這個電影陣地,為觀眾拍攝幾乎絕跡的純正港片。《桃姐》中徐克更借角色之口表達了對許鞍華的敬意「拍電影跟生孩子一樣,最重要守住自己的底線。」或許,許鞍華的底線就是必須立足香港本土,保持港片的純度。

二、對於女性形象的書寫

作為一名華人女性導演,許鞍華在《傾城之戀》、《客途秋恨》、《女人四十》、《阿金》、《半生緣》、《玉觀音》、《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和《天水圍的日與夜》等片中,都將故事的焦點聚集在女性角色身上。許鞍華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從現代視角出發,立足於香港社會關注女性的命運。其作品中的女性大多為人性善良,有著中國傳統女性所恪守的道德標准與倫理規范。

在這部以片中的主人公桃姐來命名的影片中,許鞍華延續了其對於女性形象的深切關注。桃姐是Roger(劉德華飾)家裡的一個僕人,在Roger家族裡工作了整整六十年,伺候了老少五代人,年過古稀的時候突患中風,無奈之下少爺roger將其送入老人院,主僕之間的關系從此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兩人之間的親情慢慢融化了觀眾的心。影片中的桃姐勤勞能幹,淳

朴善良,精心的伺候著少爺Roger的日常生活,飲食起居,對於飲食方面格外挑剔,猶如中國傳統賢妻良母的女性形象。而中風之後的桃姐在老人院里卻也表現得倔強堅強,生活自立,所有事情必親力親為,從來不麻煩老人院的工作人員。在對於親情的渴求方面,桃姐從來都不會有任何奢望。即使心裡希望Roger能來老人院看望自己,嘴裡卻對Roger說沒時間就不要來了,而自己卻天天在老人院坐立不安的探著頭盼望著「兒子」的到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桃姐的好強,替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許鞍華電影中的大多女性在婚姻或是愛情方面幾乎都會遭遇挫折與不幸,其中的婚姻與愛情或是涉及第三者,或是有一方死亡。總之圓滿收場的'不多。而本片中對於婚姻和愛情的描寫則走的更遠。影片中的桃姐直接被設定為一個年過七十還未婚的女人,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Roger的家族。或許,這也與導演的自身經歷有關,影片中桃姐的愛情與婚姻便是導演對待愛情與婚姻的一個真實寫照,只不過許鞍華是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她所鍾愛的電影。

三、對於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

「自《胡越的故事》開始,許鞍華對現實社會中弱勢群體生存狀態的關注就遠遠超過了對於電影形式和電影語言的關注。而縱觀其30多年的電影創作,對弱勢群體的人道主義關懷便是成了她影片的第一主題。」[3]盡管在這期間,許鞍華也對諸如《書劍恩仇錄》、《香香公主》、《極道追蹤》、《幽靈人間》等武俠、驚悚的商業題材影片做了些許嘗試,但許鞍華對於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卻是始終未變的,現實主義創作路線一直貫穿其中。

生老病死是許鞍華電影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命題。《桃姐》便是一部關於探討老年人生命關懷問題的影片。 影片中有很大一部分場景是在香港的一家老人院拍攝的,導演以客觀真實的鏡頭對於老人院里老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行忠實的記錄,讓觀眾了解老人們在生命最後一段路程的真實生活生態。老人院里的生老病死在導演的鏡頭下是那樣的稀鬆平常,沒有將死亡悲情化,而是將它看做很自然的事情。

雖然影片著力描寫了少爺Roger與僕人桃姐之間溫馨動人的親情關系,流露出導演對老年人的人道主義關懷影片,但是導演也以含蓄的鏡頭語言諷刺了社會對於老年人關懷的缺失,或只是流於形式。社會義工在中秋節帶著月餅來到老人院看望老人,臨走時卻又將月餅收回,因為接下來他們還要去另一家老人院。而老人院的老人們也被要求繼續坐在座位上不許走開,因為接下來還有下一波來訪的志願者。當尊愛老人變成一種應付形式與面子工程的時候,可想而知,社會對於老年人生命關懷的缺失是何其嚴重。或許,《桃姐》中所傳遞出的那種久違的親情正是對於如今老年人生命關懷問題的一種回應與呼籲。

四、追求電影形式的簡約化,生活化

香港新浪潮的美學特色表現在導演「注重使用高超的藝術技巧和現代的電影形式,突破了傳統香港電影的敘事模式和電影語言。」[4]而這一時期的許鞍華就是在電影形式上具有突出個性的導演之一。「用現代主義手法代替傳統劇情按時序進行的單線和單一視點敘事方法,改以時空交錯式的多視點敘事則是她電影形式上的最突出特點」。[5]許鞍華在導演初期便開始對於電影敘事方式、手法和功能進行了勇敢的實踐和探討。在其前兩部作品《瘋劫》和《撞到正》中,導演採用多視點敘事和畫外音等表現形式,打破了傳統電影的敘事模式。而自《胡越的故事》開始,許鞍華變基本上放棄了對於電影形式的專注,重新承接寫實主義的創作路線,追求一種更為簡約化、生活化的電影美學形式。

《桃姐》中並沒有很強烈的戲劇沖突,故事的發展也不是靠情節來推動的,而是依靠影片主人公之間的情感來維系,讓觀眾融入到劇中人物的生活,領悟親情的溫馨與感動。影片用一種類似於生活流的敘事方式來講述影片,不過多的炫耀技巧,只是忠實的記錄現實中的生活,看似平實自然,飽含的情感卻生動細膩。桃姐上街買菜,回家做飯,吃飯,照顧Roger的日常生活,這些日常生活的瑣碎串聯在一起,如果沒有任何觀影之前的提示的話,我們肯定會誤以為桃姐與Roger是母子關系。而Roger在大街上攙扶著桃姐,與桃姐聊天開玩笑的普通生活場景讓我們忘記了這是在看電影,而更像是發生在我們周圍日常生活當中非常普通的一對母子的生活寫照。

而對於這段親情關系的處理,導演有意迴避了那種故意煽情,矯揉造作的表現方式,而是採用一種相對含蓄內斂的表現手法來處理這段親情。所以,影片中關於主僕二人之間的那種情感表達都極為含蓄,點到為止,沒有半點用力過猛。即使這樣,我們仍然可以透過自然細膩的生活片段感受到片中兩人那種不是親情卻勝似親情的關系。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桃姐在養老院坐立不安的探著頭盼望著自己的干兒子來看望她,而表面上卻又對自己的干兒子說沒時間就不要來了。這種復雜矛盾的心情正是導演對影片情感含蓄表達的一種表現。影片最後,桃姐病入膏肓,此時導演對於「母子」二人之間的情感處理得也是相當克制,沒有半點煽情,甚至對桃姐的病逝也是點到為止,沒有刻意去渲染死亡的悲情。

其實,將本片處理為一部煽情濫俗的通俗情節劇來賺取觀眾的眼淚與同情很容易,然而,很顯然導演並沒有將主僕二人之間的那種親情關系做廉價處理,而是更為高明的對其進行藝術上的升華,以一種相對隱忍克制的鏡頭語言,還原電影記錄現實生活的本質,還原生活本來的面目,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情感讓觀眾自己去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那份親情與感恩。

而為了符合影片所追求的簡約化、生活化的整體風格,演員們在表演上也做了很大的改變。對於葉德嫻與劉德華這對銀幕上的黃金搭檔,兩人之前曾在十多部電影電視劇中飾演母子。但是大多數影視作品要麼是以在表演上追求誇張做作來博取觀眾一笑的喜劇片(如電視劇《獵鷹》,電影《與龍共舞》、《黑馬王子》等),要麼是以在情感上追求煽情來賺取觀眾眼淚的悲情戲(如電影《法外情》系列)。所以,對於兩人慣常的表演,要在這樣一部既不是喜劇又不是悲劇的文藝小品中表現得與影片整體所追求的簡約風格相符的話,確非易事。所幸,兩位演員做到了,並且很好的詮釋了影片中的角色。葉德嫻所演繹的桃姐真實自然,對於中風之後老年人走路的姿態,神態表情詮釋的恰到好處。而劉德華所飾演的少爺Roger也更加生活化,完全褪去了明星的鉛華,沒有表演痕跡。

五、結語

作為當今華語影壇為數不多的女導演,許鞍華以其特立獨行的作者風格遺世獨立於香港影壇,其對於個人、女性命運的書寫以及社會現實的深切關注都彰顯其厚重的人文主義關懷。而她從早期對於電影形式和現代主義的探索,轉向對於傳統現實主義美學原則的回歸,則體現了她在渾濁不堪的電影圈裡浸染多年之後的一種成熟冷靜與返璞歸真。許鞍華2011年的這部新作《桃姐》則更像是導演多年電影創作中的集大成者,影片中處處散發出的對於生活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那自然真實的情感流露也為如今電影市場上充斥著金錢血腥暴力等內容的商業大片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風,讓觀眾感受到了那久違的人情味。正如影片的英文名《A Simply Life》,平淡之中盡顯真情。

;

② 演員曹茜茜什麼來頭

曹茜茜,中國內地女導演、監制、出品人、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曹茜茜[26],中國內地女導演、監制、出品人、演員[27]。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27]。
代表作品電影《您好,北京》[21][20]、電影《永遠不會走》[23]、電影《請你留下》、電視劇《正道無敵》等。
中文
曹茜茜[1]
外文名
Xixi Cao[12]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1]
出生日期
12月27日[12]
相關視頻
7890播放|00:56
粉絲投稿演員曹茜茜音樂藝人作品合集
星刊娛樂
5051播放|03:10
您好北京今日上映 電影《您好,北京》今日上映,發布「致敬奮斗者」特輯。導演曹茜茜闡述了自己對於奮斗精神的理解,特別出演徐崢也回憶大學畢業後第一次來北京的經歷,表示幸福感比實現夢想更重要。 該片由安澤豪、劉犇、李斐然、海一天、果靖霖等主演,徐崢特別出演,今日全國上映。
1905電影網
2萬播放|00:18
演員曹茜茜最新動態 工作繁忙仍不忘粉絲
秋石海棠
7116播放|01:15
《正道無敵》杜明貞(曹茜茜飾)爐門島項目開啟
星刊娛樂
8573播放|01:57
您好北京終極預告 電影《您好,北京》終極預告發布,三個平凡人在北京這座大都市中堅持拼搏,他們能否獲得人生的成功? 該片由曹茜茜執導並監制,由安澤豪、劉犇、李斐然、海一天、果靖霖等主演,徐崢特別出演,將於11月18日公映。
巴塞電影
1.3萬播放|00:21
演員曹茜茜精心工作,致敬優秀的影視人
少年娛樂說得好
6087播放|02:38
寫實題材再出佳作,曹茜茜《您好,北京》連拿22個國際電影大獎
娛小魔
1.4萬播放|01:06
全能型女明星曹茜茜:獨立勇敢、堅韌自強
panda俊俊
6818播放|01:07
盤點娛樂圈中的敬業女明星:趙麗穎「拚命」,曹茜茜敬業
小晨子講娛樂
7571播放|01:09
國內最有氣質的女明星:宋佳氣質出眾、曹茜茜從東方古畫中走出
小影娛樂講得好
查看更多
相關星圖
曹茜茜參演的電影
共3個詞條
1503閱讀
您好,北京
《您好,北京》是由曹茜茜執導,安澤豪、劉犇、李斐然領銜主演,徐崢特別出演的溫情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於2022年11月18日
鹽湖計劃
《鹽湖計劃》是一部由吳鎮宇、趙子鋅、曹茜茜、盛冠森、許君聰等演員主演的黑色公路悲喜劇電影,電影由天津螢火蟲文化傳媒有限公
天道蒼黃
《天道蒼黃》是2017年汪盛執導的電影,由余典、劉雲虎、蘇儀桐、高果等主演。。
查看更多
曹茜茜填詞的單曲
共3個詞條
948閱讀
您好,北京
《您好,北京》是電影《您好,北京》同名主題曲,由曹茜茜、匯豐填詞,馮十作曲。
逆風
《逆風》是吳采奇演唱的歌曲,發行於2022年10月27日。
期待明天
曹茜茜演唱歌曲《期待明天》。
查看更多
演藝經歷主要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TA說
演藝經歷
2019年聯合主演動作電影《天道蒼黃》在杭州舉行新聞發布會暨開機儀式[3];出席第十五屆中美電影電視節在2019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召開了新聞發布會[1]。2019年7月,推出個人首支單曲《期待明天》全網上線[5][6],8月,同名歌曲《期待明天》MV發布上線[7]。2019年10月,受邀出席第3屆平遙國際電影展[8];2019年10月,亮相韓國第24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推動亞洲電影發展[9];2019年12月,主演先鋒話劇《你問我恨你有多深》在劇中出演女一號韓薇[10];
共2張
最佳導演新人獎
2020年 8月26日,搭檔吳鎮宇主演電影《鹽湖計劃》在德令哈舉行開機儀式。[4]2020年9月30日,搭檔李幼斌、郝平等主演,白永成執導的緝毒題材電視劇《正道無敵》在劇中飾演杜明貞[2];2020年11月,導演並監制溫情現實主義院線電影《您好,北京》[13]。
2021年,監制院線電影《請你留下》、《永遠不會走》。[23]同年,由曹茜茜執導並監制的電影《您好,北京》相繼在國內外電影節斬獲各大獎項。2021年10月,《您好,北京》入圍ARFF環球國際電影節(巴塞羅那)最佳影片[22];2021年11月,《您好,北京》獲得第九屆紐西蘭亞太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24],曹茜茜也一舉斬獲最佳新晉導演、最佳女演員兩項個人榮譽[16][17];2021年12月,曹茜茜攜《您好,北京》主創團隊出席第13屆澳門國際電影節的現場,《您好,北京》共捧得三項金蓮花獎杯(最佳導演新人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新人獎)[14][15]及兩項提名(優秀製片人提名、最佳導演提名)[14][15],成為當屆澳門國際電影節的最大贏家[25]。
2022年1月,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您好,北京》正式發布「追夢人」版海報及定檔預告,曹茜茜擔任導演及監制[18];2月19日,作為唯一入圍的華語電影,《您好,北京》嶄獲莫斯科獨立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19]。4月7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指導,電影藝術雜志社主辦的電影《您好,北京》研討會在京舉行[26][27];4月29日,《您好,北京》獲第55屆休斯頓國際電影節雷米獎[20]。5月7日,電影《您好,北京》入圍提名阿姆斯特丹新視野國際電影節塞普蒂米烏斯獎主競賽單元[32]和日本東京Lift-Off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32],導演曹茜茜提名阿姆斯特丹新視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30]。5月20日,《您好,北京》入圍中加國際電影節。[31]
2022年5月,由北京合鼎星光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額濟納胡楊英雄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千竹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曹茜茜監制的鄉村振興題材電影《請你留下》有望2022年上映。[29]
2022年7月,曹茜茜執導的電影《您好,北京》入圍第十七屆義大利薩蘭托國際電影節[36];2022年7月16日,曹茜茜執導《您好,北京》獲第十四屆芝加哥獨立電影獎最佳劇情長片獎,曹茜茜本人也獲得了最佳導演及最佳女性電影人兩項大獎[37];2022年7月21日,第44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公布首批入圍名單,由曹茜茜監制、導演的溫情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您好,北京》入圍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非競賽單元[38]。11月18日,執導的電影《您好,北京》上映。

③ 細數電影界的現實主義大師,張藝謀只排第八

前段時間看了杜甫的一個專題片,算是真正明白為什麼他可以被稱為「詩聖」,他的詩憑什麼可以成為「詩史」?

因為他的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文學除了文學本身的高度之外,攜帶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更是影響了無數後來者。

電影亦然。

有這么一些導演,他們更願意把鏡頭對准現實,對准底層人物,樂此不疲地拍著專屬普通人的電影。

要想了解美國的種族問題,斯派克·李的電影一定要看。

斯派克·李的電影不像《綠皮書》那樣散發著一股濃濃的雞湯味,他的電影簡直可以用臟亂差來形容。

不要誤會,臟亂差指的是電影里的環境,而不是電影的質量。

斯派克·李從來不避諱黑人的丑與惡。

作為一名黑人導演,他很清楚黑人的性格、受教育程度以及所處的環境。

於是在他的電影里,黑人張揚跋扈、游手好閑、惹是生非。

有人看完他的電影對黑人的態度進一步惡化,但凡事不應該只看錶面。

斯派克·李的電影看似反映的是美國的種族主義,其實,從更深處來講,電影講的是美國的階級對立。

我把美國的黑人比作中國的農村人。

「窮山惡水出刁民」,這是一種現象,那造成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窮山惡水」代表的是什麼?是物質基礎差。

當物質基礎尚且沒有得到保障時,又怎麼能夠「知禮節」呢?

所以說,我們應該講的是「為什麼窮山惡水出刁民」,而不是一味地強調「窮山惡水出刁民」。

達內兄弟是電影界赫赫有名的兄弟搭檔導演, 這倆人分別是讓-皮埃爾·達內和呂克·達內。

達內兄弟曾經兩次獲得金棕櫚大獎,一次是1999年的《羅塞塔》,另外一次是2005年的《孩子》。

我們可以把他們和同樣獲得兩次金棕櫚的肯·洛奇做個比較。

達內兄弟在拍攝手法上和肯·洛奇很接近,比如鏡頭跟拍、近乎紀錄片式的攝影風格,但電影的主題卻是大相徑庭。

肯·洛奇是典型的左派導演,他對於當權者的態度是控訴,對於底層人民是同情。

這哥倆沒有肯·洛奇如此激進。

他們更注重探究人物的內心。

也許他曾經是一個「壞人」,但在之後的經歷中不斷成長,最後變成一個「好人」。

亦或者,電影開始和中間都有著激烈的沖突,可到電影的結尾,這個沖突由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正因如此, 他們的電影鮮有以悲劇收場。

無論是曾經拿下金棕櫚的《孩子》,還是最近的一部《年輕的阿邁德》都是如此。

張藝謀的新作《一秒鍾》正在熱映。

上映前大概對電影有個預測,「上限《山楂樹》」,果不其然猜對了。

作為一部有 歷史 紀實意義的電影,既沒有對 社會 現實的反映,又對人物性格刻畫不深,不可謂不失敗。

但話又說回來,這個責任不能全部歸咎於張藝謀,再想看到國師八九十年代的輝煌著實不大可能,其實何止他,我們所有人都回不到那個年代了(畢竟時光不會倒流)。

那個年代的張藝謀確實是中國電影的脊樑。

張藝謀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他沒有留洋的背景,他拍中國人的故事,說他是最了解中國鄉土的電影導演,一點兒都不為過。

張藝謀的電影里,我最喜歡的有三部 《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和《秋菊打官司》

這三部電影,無一例外都是現實主義的佳作。

三部電影都在控訴,控訴封建禮教、控訴傳統家族、控訴現代官場。

於我而言,這三部電影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菊豆》中的「擋棺材」。

楊金山去世後,菊豆和天青要為他「擋棺材」 ,而且要擋四十九回,別說他倆人日夜盼著這人去死,就算真是孝子賢孫,擋四十九回也多過了頭!完全撕碎了封建傳統虛偽的面具!

時至今日,這種現實意義依舊對人有警醒作用。

台灣電影史上有兩個著名的導演,一個是侯孝賢,一個是楊德昌。

侯孝賢喜歡拍往事,楊德昌則熱衷拍現在。

要想了解八九十年代的台灣,不用親身經歷(你也沒法經歷),可以去看看楊德昌的電影。

我一直覺得 那個時候的台北很像今天的北上廣 ,經濟高速發展,可人與人之間呢?

利益至上,甚至是父子親人之間也是如此。

如果你不信,可以去看看《獨立時代》,裡面有一段「醫鬧」,簡直就是今日的預言。

《一一》作為楊德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裡面的東方人生哲學對於當下的我們依舊有警示意義。

《麻將》里的四個「好哥們」,一起住,一起吃,甚至連女朋友都能一起分享,可大難臨頭各自飛。

我將楊德昌的電影比作手術刀,刀刀見血,他把 社會 當作病人,自己就是醫生,醫病即醫人。

要想了解台灣的過去,侯孝賢的電影不得不看,要想了解台灣的當下以及未來,我推薦你去看楊德昌。

在今年的金馬獎上,一眾「徒子徒孫」向侯孝賢獻獎,當然這是侯導應得的。

但在天堂也有一位與侯導並駕齊驅的大師,我們更不能忘記。

和達內兄弟一樣,肯·洛奇是雙金棕櫚俱樂部的成員。

我對於肯·洛奇有多熱愛呢?我曾經專門為他寫過一篇文章。

肯·洛奇何許人也?一個只為窮人拍電影的導演,一個左派導演。

他電影的主角基本上都是單親媽媽、沒人管教的孩子、酗酒的下崗職工、小混混、外來移民等等,而他所控訴的對象就是「冷酷無情」的資本主義政府。

因為肯·洛奇總是向國際展示英國的黑暗面,他也沒少受英國保守勢力的攻擊。

當然他也不甘示弱,有采訪問他怎麼評價英國政府,他隨口一說: bastards(一群混蛋)

2014年,年近七十的肯·洛奇宣布退休,可在他宣布退休後不久,英國保守黨執政,限制工會權利,忽視底層民眾呼聲。

於是肯·洛奇復出,《我是布萊克》應運而生,緊接著是《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

前段時間在資料館重新觀看了《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

第二次看,依舊嘆息絕望、依舊淚流滿面,但嘆息流淚之後,我們更應該思考。

這個世界的不公到底是因為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做?

這不僅是看肯·洛奇電影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所有現實主義電影帶給我們的啟示。

又一位戛納雙金棕櫚的得主,日本電影大師今村昌平!

提到今村昌平電影,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情色,確實他的電影尺度都很大。

除了情色,當然還有其他。

今村昌平對人性的剖析在電影界堪稱翹楚,他在犯罪題材作品《復仇在我》里刻畫了一個性格復雜的殺人犯形象,而《鰻魚》的主人公則是一個在感情中受挫的中年男人。

同樣他的電影也反映 社會 。

有表現二戰之後日本都市風貌的《豬與軍艦》,有描寫日本農村落後習俗的《楢山節考》,前者代表現代,後者代表傳統。

當傳統和現代發生交匯,那就是《諸神的慾望》的劇情了。

人類個體的悲劇是源於人性的兩極分化,人類群體的悲劇則是因為傳統和現代的激烈碰撞。

這是我對今村昌平電影的總結。

有一個小知識點值得一提,今村昌平曾經是小津安二郎的導演助理,但他本人對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不大感冒。

在任小津安二郎的副導期間,他已經明確表示自己受不了小津大師不動如山的風格。

相反,他視當時另外一位大師黑澤明為偶像。

今村昌平不安於現狀的個性決定了他的電影風格。

要想了解維托里奧·德·西卡,得先知道什麼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義大利興起的一個電影運動,其特點在關懷人類對抗非人 社會 力的奮斗,以非職業演員在外景拍攝,從頭至尾都以尖銳的寫實主義來表達。

而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 維托里奧·德·西卡

二戰結束之後,勝利的背景之下卻是整個歐洲的破爛以及困窘的人民。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因此而誕生。

在形式上,大部分的新寫實主義電影採用實景拍攝與自然光,運用非職業演員表演與講究自然的生活細節描寫,相較於戰前的封閉與偽裝,新寫實主義電影反而比較像紀錄片,帶有不加粉飾的真實感。

這種技術手法影響了後來的無數電影人。

維托里奧·德·西卡最具盛名的電影就是 《偷自行車的人》

一個身處底層的小人物,一個為了生活摸爬在泥沼的打工人,一個希望讓自己的家人和孩子過上好日子的父親。

電影結局十足好評,看似一個非悲劇的結尾,但並沒有將本片的悲劇色彩減少半分,反而讓觀眾更加絕望。這才是最現實的表現手法。

1930年後,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先後成立。

隨著九一八的爆發,人民民族情緒高漲,左翼電影逐漸取代鴛鴦蝴蝶派成為了中國電影的主流。

同時也誕生了一大批現實主義電影導演,蔡楚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提到蔡楚生這個人, 歷史 課上沒有打瞌睡的童鞋一定不陌生。

沒錯,他是被寫進 歷史 書的人物。

中國首部在國際上獲得大獎的電影《漁光曲》就是由他執導的。

同時他還執導過張愛玲主演的《新女性》,和鄭君里共同執導了史詩大作《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多部優秀電影。

都是中國電影史上不朽的經典。

蔡楚生很懂中國人,他有一句著名的「蹲著」理論——

民國時期的好導演不少,蔡楚生、費穆、吳永剛、鄭君里等人,不管是人文情懷還是技巧手法都不遜於同時期的日本導演。

可惜的是,到了五十年代,日本導演們紛紛走出國門,去歐洲摘取大獎;

而我們的導演,大都慘死在了內斗之中。

與蔡楚生同時期的日本影壇,也出現了大師,黑澤明、小津安二郎以及溝口健二。

和小津的小資、黑澤明的西方表達相比,溝口健二可以說是純粹的日本代表。

而他的電影,無一不是現實主義的典範。

溝口健二的主題是反封建,這與他們所處的時代有關,正好是傳統 社會 向現代 社會 的過渡時期。

溝口健二擅長拍悲劇,因為他的電影都是強調不同制度、不同時代對於人性的壓迫。

死亡更能讓人醍醐灌頂,所以他的電影結尾一定要死人。

《近松物語》最後主母與男僕雙雙殉情,溝口健二借用凄美的愛情抨擊封建 社會 對女性的壓迫與不公;

《武藏野夫人》的女主人公為了逃避世俗,服毒自盡。在她自殺不久後,日本廢除「通姦罪」。

同樣是拍女人,溝口和小津安二郎、成瀨巳喜男各有千秋。

小津的家庭,成瀨的 情感 糾葛,而溝口講的是大時代。

不管是溝口健二的現實主義還是他在攝影中開創的「一場一鏡」,都被後世爭相效仿。

同樣是大師的法國導演戈達爾特別崇拜溝口健二,他說: 「溝口健二的藝術在於讓事物呈現它原本的面貌,而這種『簡單』正是他電影里最復雜的部分。」

電影界的第一位現實主義大師,大概就是卓別林!

很多人都知道卓別林是喜劇大師,其實他還是一位現實主義電影大師。

網上流傳著這么一句話: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這句話的出處已無處考證,但我想這句話的發明者一定是卓別林的影迷。

因為他的喜劇電影都可以用這句話來概括。

卓別林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1914年的《謀生》,從他的第二部電影《陣雨之間》開始,他 「穿著松垮褲子、大號鞋子、緊綳上衣、頭戴圓頂禮帽」 的形象就確立了。

他以此形象相繼執導並且出演了《流浪漢》、《摩登時代》、《城市之光》、《馬戲團》等等。

這不僅是卓別林的形象,也是喜劇電影界最偉大的形象,同時也是現實主義電影的代表形象之一。

看《摩登時代》,我們想起了996;

看《尋子遇仙記》,我們會想到《賣火柴的小女孩》;

看卓別林,我們會想到我們自己。

我們笑的是這個荒謬的世界,悲的是自己的人生。

直到今天, 100年過去了,卓別林的電影依舊沒有過時。

除了上面的十位大師,韓國的現實主義電影也經常引發網友觀眾的討論。

不過也有另外的一種聲音,他們這樣調侃韓國電影, 「什麼都能拍,什麼都敢拍,但什麼都改變不了!」

這話說得絕對了。

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中有一段和錢玄同的對話。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錢玄同回答: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現實主義電影的作用大概就是這樣吧!

④ 很多人氣演員都會參演現實題材的影片,像這樣的影片有哪些

很多的演員都會參演一些現實主義的影片,小編本人覺得這是為了能夠讓大家更好的去面對現實的問題。這些人系演員本身自身的影響力就非常的高,所以說參演了這些現實題材的影片,也是能夠給這些影片帶來非常大的熱度,而這些影片就是揭露了生活當中的一些丑態以及生活當中的不容易。作為在社會上討生活的老百姓,我們能夠很明顯的看見生活當中的丑態,和自己的生活當中遇到的一些不容易的事情。

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前搭的生活都是不容易的,以前的人們吃不飽飯,雖然現在的人們可以吃飽飯,但是壓力是非常大的。現實題材的影片也是讓我們能夠看見生活當中的一些常態,人性的醜陋以及各個方面的表現,讓人感覺到這些影片是非常有意義的,對我們的影響也是非常的大。

⑤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藝術主張、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主張:記錄性可斷定盡可能不侵蝕原有物質的全貌,在觀眾腦海中,將銀幕現實的表象與真實的現實合二為一。實景拍攝,攝影機隨人物在實際空間中運動,傳統場面調度理論消失。更為電影化的真實空間形式得以表現,同時避免舞台觀念的戲劇用光。

長鏡頭、景深鏡頭的運用每個鏡頭成為完整一段,體現創作者忠於自然的客觀性,體現巴贊「攝影上嚴守空間的統一」觀點。

代表人物及作品:

1.羅伯特·羅西里尼 :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游擊隊》、《德意志零年》 此三作被譽為"戰爭三部曲",標志著新現實主義進入全盛期,《義大利萬歲》。

2.維斯坎迪:

《沉淪》、《大地在波動》、《受苦的人們》

3.德西卡:

《偷自行車的人》、《溫別爾托·D》

4.德桑蒂斯:

《羅馬十一時》

(5)寫實電影演員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是指20世紀40年代在義大利開始的現實主義電影運動,義大利傑出的電影藝術家,從漫長的法西斯主義的統治下,從戰後的碎磚瓦礫中站立起來,他們想盡辦法籌措資金和膠片來拍攝影片。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是一次從內容到形式徹底的美學革命,是繼先鋒電影運動後出現的第二次電影美學運動,義大利現實主義鮮明的美學特徵,標志有聲電影以來電影趨向現實主義美學追求的最突出成就,改變西方與美國電影力量對比,並向傳統戲劇電影挑戰,創造更為電影的藝術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⑥ 電影《紅紙鶴》上映了,該部劇的演員陣容如何

這部劇的演員陣容其實不太好,因為裡面沒有特別出色的演員,但是每個演員的演技都非常的不錯。

⑦ 余華出演電影《無負今日》,他何時從作家變成演員了

余華出演電影《無負今日》,網友都說他從作家變成演員了,其實這部電影是講述傳承師道的故事,余華和莫言也是其中主要人物,所以莫言親自出演也沒有什麼不適合,這部電影主演是給教師節的獻禮,所以,作為北師大教授的余華老師才會同意出演。

小編覺得余華這次參加電影的發布會就很難得了,這種正面且積極的電影,還是比較適合莫言和余華這種正兒八經的作家出演的,畢竟他們每天的生活只要自己能演的出嘛。

閱讀全文

與寫實電影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圳愛情故事電影主演 瀏覽:55
國產經典電影名稱 瀏覽:131
天師斗僵屍國語版電影百度雲 瀏覽:92
外國人偷襲龍哥電影 瀏覽:130
高智商小孩兒犯罪電影國產 瀏覽:3
賈玲王源演的喜劇電影古裝 瀏覽:43
民基是哪個電影里的角色 瀏覽:765
香港電影後晚娘 瀏覽:455
新垣結衣中文在線電影 瀏覽:361
前傳的美國科幻電影 瀏覽:904
微信哪個軟體上可以免費看電影 瀏覽:535
十大電影催淚歌曲 瀏覽:955
掛了名的英語老師電影 瀏覽:8
電影老演員高田現狀 瀏覽:809
張子楓新電影歌曲 瀏覽:343
傷害不大侮辱極強的搞笑電影 瀏覽:704
古裝肉漫電影 瀏覽:138
魔鏡英文電影 瀏覽:798
成都可以看電影的酒店 瀏覽:384
什麼app看電影最全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