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惡搞馬老師的電影

惡搞馬老師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9-04 13:16:34

A. 有部喜劇電影香港的,寫的馬老師跟他的幾個學生,後面馬老師死了他們還在那裡笑,那邊電影叫什麼

猛男滾死隊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猛男滾死隊《猛男滾死隊》是一部由王晶自編自導自演及監制,曾志偉、杜汶澤和香港多位當紅嫩模主演的喜劇電影。影片講述的是五個同一中學不同時間畢業的校友在一次聚會中遇上了5個年輕貌美、性格極端的模特兒,並與5人發生了關系,最後與各自老婆上演角力的故事。

B. 《起立,老師好》觀後感400字

《老師好》這部電影由於謙、湯夢佳等主演,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但是對於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在能今後的道路上能選擇正確的方向就足夠了。
首先,先感謝一下「教師」這個群體。在劉慈欣筆下的小說中,外星人不理解居然人類會有一大批放棄勞動生產,專業從事「知識的代際傳遞」的群體。(《鄉村教師》)然而,在我們這個弱小的種群發明新的知識學習方法之前,這樣的「犧牲」仍無法避免。於謙在本片中飾演一名八十年代面對「問題班級」的模範高中教師,希望孩子們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聊聊這部片子吧。總的來說,作為青春片,在劇情上算是基本合格。臉譜化的學生形象,刺頭、學霸、班花……八十年代的兄弟情和閨蜜情都有較好的展現。「自行車」作為全片的線索,「癌症」、「早戀」、「車禍」等橋段雖俗套,但講述完整可信。本片結尾,沒有對「高考」和眾人結局描寫,僅突出苗老師的「不告而別」(難道人民教師就不該對妻兒負起責任嗎?)覺得有些突兀。沒有驚喜,7.5分可。
於謙老師「相聲皇後」在影視劇上的演技還是遠勝郭老師的。俊男美女的新生代演員演技在線,期待他們今後的發展。吳京、艾倫、張國立、喬杉、孫越等一大批「德雲一家人」的友情客串給本劇平添不少喜劇成分,沖這些,本片還是值得進影院一看的。
藝術基於生活,又超脫於生活。我覺得不必斤斤計較影片中所有細節的可行性。每一個人物,我們身邊都存在相似的原型,而通過「臉譜化」、「戲劇化」的加深,最終在「理想」和「真實」間拿捏尺度,這是戲劇。
老師是平凡人,他們也會追求學校分的福利房,會在意一年又一年評比的「優秀」榮譽,也會在妻兒的落魄中動課外輔導掙錢的心思。我們顯然不能苛求他們,要求他們全知全能。他們在我們之前出生,擁有更加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知識儲備,給青春的我們以指引,已經足夠讓人尊敬了。感謝在最美好的時光,有他們作伴。
願天下所有教師身體康健,能有幸看到自己的桃李滿天下。
《老師·好》觀後感
最近閑來無事,就與好友相約某達影院,看這一部似乎又一「俗套」的電影。
「八十年代」在近幾年的影視作品中並不鮮見,電影《老師·好》同樣將背景聚焦在1985年的南宿一中,無論是小賣部的無花果、汽水和冰棍兒,還是珍貴的錄音機、自行車,全片的布景和道具陳列無不烘托出一個切實屬於八十年代的氛圍。與以往的青春片不同,電影極其難得地將視角放在「老師」這個身份下,講的是以教師苗宛秋為核心的三班一幹人等的八十年代中國青春。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都聽過高中老師諸如「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等上了大學就幸福了」、「現在還有老師管你們,等上了大學,就算想要被老師管,老師也不來管你們了」的共同訓誡。回想看看,恐怕其他任何國家的教師都不會比中國的高中教師操心更多。
電影中的「苗宛秋」正是這樣一名典型的人民教師。
苗老師並不完美,他有種種缺點。譬如說他有些古板,不夠「民主」,也不擅長學生們打成一片。他多少對成績不好的學生有些偏見,在乎榮譽,相當看重學習成績,偏愛傳統意義上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安靜。
可也正是這樣的苗老師,拮據的他為學生捐出自己的工資;他堅守知識分子的自尊心,不願腆著臉為分房子與校長爭論;彼此不熟悉時,他看見洛小乙給孩子買冰棍會驚恐大呼「丟掉!」,但他也會戰戰兢兢將桀驁不馴的少年從街頭混混的酒局喊回家;他斥責安靜浪費時間為老同學補習,又主動利用晚上的私人時間給不認識的學生免費補課。這樣的苗老師平凡、普通又正派,看似只會將「成績」當作評判標尺,實際又發自內心疼愛學生,希望他們走上正途。想必大多數人的學生時代都碰到過這樣的老師吧。
1965年,苗宛秋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家庭關系,他沒能如願進入心中的神聖殿堂。1966年,高考被廢除。從此這張錄取通知書成為苗宛秋的心病,倘若他當年念了北大,如今還會在某個小鎮某所學校為某套房子摧眉折腰嗎?十年過去,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考上大學幾乎等於改變命運。苗宛秋對於安靜的器重,實際是自身不得志的投射,他將未競的理想放在安靜身上,也深知高考對於這些年輕人的重要性。
直到很多年、很多年以後,他們摔過人生的跟頭,這才慢慢理解老師當年的嚴格、苦口婆心,明白他的嘮叨究竟飽含多少殷切的期望。電影通過安靜的失利完成「苗宛秋」這個人物的成長,他最好的光輝歲月不在過去,而是和那群學生們鬥智斗勇的時光。
於謙老師飾演的苗宛秋,對學生的種種關懷和愛護,在我身上都能找到影子,老師對學生那份永不放棄的執念,才是師生情誼之中最深沉的愛。責之深,愛之切。原來的不能理解,知道現在自己需要獨當一面的時候,才能懂得那份恨鐵不成鋼的愛意。如果能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我想一輩子都置身於那個美好的校園,我的似水流年。洛小乙對安靜的那份純潔的愛,安靜的手足無措,心裡卻是在悸動。青澀,懵懂,恰到好處。只有在那個時代,才能找到柏拉圖式的愛情,真摯,純潔,令人嚮往,心曠神怡。對患病同學的傾心相助也是專屬於那個時代的符號。這個世界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苗宛秋老師在因為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拿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卻無法進入讀書的遺憾,也造就了他對同學們的嚴格要求,希望同學們一心專注於高考,不被其他的事物所困擾,這也正是如今千千萬萬的高中老師的一個最終訴求。原來對教育體制的不理解,甚至有些憤怒。直到身處大學的我才能明白這個世界的一切。也是從那時起,我才能真正的俯下身去填充自己,找到了自己真正愛的事物和所需要的一切。電影中的青澀懵懂的愛慕,對老師暗地裡的反抗,對未來的期待與迷茫,對同學之間那份難以割捨的友情,全部能在這部電影中找到自己高中時代的那份感同身受的情感。一部好的電影,在我的心裡永遠不是人物演技在線,劇情沖突劇烈,情節安排嚴密,邏輯合理,而是真正的能觸動人心,碰到我內心最柔弱的地方。讓已過許久的我有了次灑脫的釋放,讓我的那一刻的青蔥歲月全部留在那似水流年的時代吧。

C. 《無手老師》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我整理的《無手老師》觀後感8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無手老師》觀後感 篇1

看完這部電影時,一股莫名的力量湧入我的心頭,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個接著一個涌進我的腦海,頓時,腦海里一片空白,慢慢地從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許永遠也揮之不去。我知道這是一個屬於你的真實故事,因為導演並沒有多用華麗而炫目的手法來修飾。朴實而沉穩的「角色」也略顯生澀,甚至可以說無任何「表演的天分」。是啊,誰又是人生舞台上天生的「演說家」呢?我沒有離開,而是在淚眼婆娑間與你共同歷經了一回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厚德載物的精神境遇。究竟是什麼,讓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堅強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堅守的信仰——「做祖國有用的人」,讓你成為強者,讓你戰勝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與痛苦,讓你歷經重重矛盾與糾結,仍能在夢想的路上揚帆遠航。

你沒有雙手,卻寫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沒有雙手,卻畫得一手精湛好畫;你沒有雙手,卻給貧苦的孩子們描繪出一幅美好藍圖;你沒有雙手,卻給孩子們插上了希望的翅膀。是你,讓他們懂得知識的可貴、學會展翅高飛的本領,想要去做祖國有用的人。

你常常會將那一句:「無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掛在嘴邊。這是你前進的方向也是動力,更是一種強烈地奉獻意識與事業心,無手並不等同於無為,奮進路上,你那艱難的身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感染與激勵著更多有手之人要敢於承擔起時代賦於我們的責任,敢於承擔、樂於奉獻,只有這樣,才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與價值、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同事、親友的信任與尊重。

而今,在實現民族偉大的復興夢------中國夢的征程帆擾中,我們時常會將愛崗敬業掛在嘴邊。愛崗敬業不是誇誇其談、盡心盡職也不是紙上談兵,夢想不是那一瞬間的智慧與激情,它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懈與執著的行動力來實現。

這時候,我想起了音樂大師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張海迪……雨果曾經說過,人在逆境里比在順境里更能堅強不態桐旦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全身心。是的,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的眷顧某些人,卻教會某些人面對撲面而來的困難,決不低頭屈服。解救自己的機會,就是自強不息,就是奮斗不止。

《無手老師》觀後感 篇2

電影「無手老師」根據馬復興的故事改編,真實講述了馬復興由一名殘疾少年成長為一名優秀鄉村教師的人生經歷。這位自幼失去雙手卻勤奮好學、身殘志堅的下麻爾村小學教師,用他的堅韌執著和對孩子們的無私大愛,獻身教育事業三十多年,被譽為最美鄉村老師。

馬老師的幾個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銀幕形象豐滿真實。主人公馬復興和趙玉花第一次在花會上邂遇,馬復興和趙玉花新婚之夜的那一段調笑對白,馬復興在趙玉花轉正後的發脾氣鬧離婚和後來的和解復合,還有面對那位愛慕他的女同事冒失的表白而驚慌失措,雖然都是點到即止,卻也很好的表現了主人公幹凈的靈魂和真摯善良的情感。

影片的重點,還是在講述馬復興和孩子們之間的故事。馬復興初上講台的第一堂課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消除了人們對其能力的疑慮;為幫助貧困學生,他為孩子們買紙筆買書包買鞋子,花光工資還常在供銷社賒賬;為了勸回輟學的孩子,馬老師挨家挨戶的動員,四處奔走,受盡屈辱和誤解;為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險些丟了性命。

馬復興的事跡其實也發生我們身邊,只是不那麼典型,或許更平凡一些。

馬老師資助貧困學生,為孩子們買筆紙和買書包的片段,讓我想起了代過我一個學期初中化學課的王老師,王老師大約跟主人公差不多年齡吧,那一次我因繳不起3塊錢的學費,被校長擋在了大門外幾天,是王老師為我墊付了學費才得以重返教室,王老師其實長我並沒有幾歲,做代課老師也只有很短暫的時間,可惜我竟沒能再見面道聲謝啊。

由趙玉花老師民辦轉正與故事主人公鬧矛盾離婚的一場戲,忽然想起我的舅舅,一輪配個先後做了十七年民辦教師卻沒有轉正的老人,年輕時為了他教書育人的理想也沒少跟舅媽吵過,白天教書備課,早晚田間勞作,早早地佝僂了腰背,如今八十多歲仍在鄉下務農的老舅,當每個月領到那三百多塊錢的民辦特補時的知足和自豪,常令我心生隱痛和愧意。

由馬復興的事跡,還想起同樣是身殘志堅典範的張海迪、史鐵生,想起靠撿破爛資助近百名貧困學生的劉盛蘭老人,想起貴州鄉村支教卻最終選擇留下的徐本禹,等等。電影中的故事有一些藝術的加工,真實版的馬復興從教三十多年,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得多的艱辛……

《無手老師》觀後感 篇3

《無手老師》根據青海省湟中縣小學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影片講述了馬復興小時候因為一次大火造成雙手截肢,從此成了無手的人,在孩童時被小朋友取笑,欺負;高考時,成績全班第一的他卻被班主任告知,不能填報志願!理由是就是考上大學,將來也沒有單位接收!因此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也讓馬復興的生活希望破滅了,一個無手的人在大山中,在土地上他能幹什麼,他實在不知道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想輕生,去自殺,被及時救起。只能到山中放羊!

村支書找到他,缺一個代課老師,問他是否願意,他因為無手猶豫,村支書又加以誘導:以後可以轉正的哦!馬復興的心活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積極准備,臨行前,媽媽囑咐他:我們無手要強過那些有手的!多麼朴實的話語,也是母親的殷殷希望!

馬復興來到學校,校長把他帶到班級,學生們、村民們都很好奇,不知無手的他怎麼寫字?只見他兩手抱著粉筆寫下了自己的簡介,又告訴學生這一節是美術課,接著在黑板上畫出了一隻振翅高飛的山鷹!這征服了學生也征服了村民!也再一次騰飛了自己的希望!

教學中他經常聽其它老師的課,因此結識了同是老師的妻子,收獲了愛情。山村的家長並不重視孩子上學,他們覺得孩子出去打工,一個月能掙上千元,而在學校里還要交學費!不僅生活貧窮,理念也極其落後!馬復興一個個去找回失學兒童,還要無償為他們墊上學費,買學慣用品,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在了學生身上,一心為學生著想!他告訴學生,只有學習知識,才能走出大山,得到更好的工作!

影片並沒有過多的鋪陳,而是選取幾個事例,以生動細致的情節和特定視角講述他與學生間的深情厚誼,讓我們感悟出什麼是真誠奉獻,因此改變了山村孩子的命運!他也收獲了美麗的人生:被評為奧運火炬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作為一個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理念讓孩子們上學,要用自己的工資維持學生上學,要改變村民們現實的生存觀念!在當今的物質社會是多麼難能可貴!令人敬佩的是,這名鄉村殘疾教師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復興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無手老師》觀後感 篇4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後,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

用一種情節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對家鄉、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說,朴實及其朴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徵,那麼,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採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朴實、沉穩.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餘的,只能用最朴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有意義價值的人文影片,畢竟馬復興是個活生生的時代典型人物.這部劇作以及未來影片的出現,不光是教育人們如何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向困難挑戰,也不是純粹反映了一個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會發展對文化知識的重要依賴,也反映了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加強民族團結的正確性和必須性,更進一步表現了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

《無手老師》觀後感 篇5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後,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

用一種情節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對家鄉、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說,朴實及其朴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徵,那麼,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採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朴實、沉穩。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餘的,只能用最朴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有意義價值的人文影片,畢竟馬復興是個活生生的時代典型人物。這部劇作以及未來影片的出現,不光是教育人們如何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向困難挑戰,也不是純粹反映了一個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會發展對文化知識的重要依賴,也反映了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加強民族團結的正確性和必須性,更進一步表現了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

《無手老師》觀後感 篇6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句話是人人都知道的,遇到福報大家自然喜不自勝,但如果遇到禍事,自暴自棄也是常有的。但如果萬人中有一強者。便如指路明燈,使不幸的入朝著光明的路上走去。馬復興便是其中之一。

馬復興誕生在甘肅青海大山的一戶貧農家庭,幼年時不慎跌入火坑,造成雙手大面積燒傷,被迫截肢。當時,唯一幾歲的馬復興不知道,此刻,他截去的不但是雙手,更是他今後的前程與機遇。

由於沒有手,他從小被人嘲笑是怪物,由於沒有手,他沒法像同齡孩子那樣上學……但這些,都沒能摧垮她渴望知識,改變命運的堅定意志。他開始發了瘋般,不分晝夜的練慣用殘損的雙臂寫字,工夫不負有心人,他終究完成了他的上學夢。可這就結束了嗎?不!他知道,他與命運的角逐才剛剛開始,為了在班級里能夠生存下來,能夠少受異常的眼光,少挨些嘲笑。他不能不用更優良的學習成績去贏得尊重,贏得喝彩。他再次墮入了通宵達旦,通宵達旦的學習中。終究,在經歷了九年的寒窗苦讀,在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後,他終究迎來了第一次證明自己,改寫命運的機會——高考,可造化弄人,他被老師以考上大學也找不到工作的荒唐名義,謝絕他填報志願。他的夢再次被無情的現實打敗,這一度令他意志低沉,上吊輕生!

或許是上天垂憐,由於縣教育局無人。

可用,村裡急需一位代課老師。平日里踏實肯干,人緣又好的馬復興成了人選。工作之初,他飽受各方質疑,還被孩子們譏笑為「無臂大王」但他沒有就此畏縮,反而大方承認本身缺點,並迎難而上,以平易近人的態度,無所不至的關懷,贏得了學生們的推戴,用一次次的悉心教導,一趟趟的聽課訪問。證明了自己的教學能力,並收獲了愛情。身為代課老師的他,每月的工資不過20塊,可他為了踐行對老支書的許諾,一直默默資助貧困學生,從未中斷。天道酬勤,在一次大雨中,他為了保護學生課本不被淋濕,被脫落的梁木砸中,住進了醫院。後經教育局批准,成了一位公辦教師。在爾後的30多年間,他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在教育一線。後來,還當選為十大三農人物。奧運聖火傳遞手。」

看完《無手老師》我突然想起美國作明威寫的「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可就是打不敗他!」馬復興的一生曲折跌宕,但正是這類用於抗爭的 精神,使他得以扼住命運的咽喉,具有精彩人生。

《無手老師》觀後感 篇7

今天,我觀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思潮翻滾,被無手老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所震撼。

馬老師出生在青海省一個偏僻的農村,童年時代的一場意外使他失去了雙手,改寫了他的命運。失去了雙手,給他今後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給他稚嫩的心靈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失去了雙手,好比鳥兒失去了羽翼,他也曾經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苦悶的彷徨之中。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和生活的重壓,他也曾經想過早早地去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但每個人來到世上走一遭都挺不容易的,必須完成自己的使命後才能圓滿地謝幕。馬復興就是母親的命根子,在媽媽苦口婆心的勸慰下,他又重新揚起理想的風帆。人活著必須有理想,有追求,才能不在黑夜裡迷失方向。他人生中有三個重大的企盼:第一大願望是能和小夥伴們一起走入學堂,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看著他用腳夾著小棍兒在地上練習書寫,使人久久不能忘懷;看著他用斷臂夾著筆在紙上反復地練習書寫,直到鮮血從斷臂上慢慢地滲出後,終於學會了寫字時,使人潸然淚下。有時候殘缺何嘗不是一種美麗,斷臂維納斯卻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更耐人尋味。他的第二大願望是能有一份工作,在村支書的鼎力支持下,他榮獲了當鄉村教師的職業。他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把自己滿腔的愛都撲在工作上,愛生如子,得到了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最後終於轉為公辦教師。人在做,天在看,苦心人,天不負,人只有在豪無功利之心的基礎上,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事時,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饋贈。他的第三大願望是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能有一個完美的家,好對好,賴對賴,彎刀對著瓢切菜,在好心人的張羅下,他找到了一個跛腳姑娘,但卻因為志不同、道不合,而沒有能走得更長遠。他大公無私的精神卻博得到了一個健全姑娘的芳心,丘比特的箭射中了他,最後愛情終修正果,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道不合不足為謀,強扭的瓜不甜,在一起生活必須有共同的追求才行。

好人總會有好夢!馬復興一個平凡的鄉村老師憑著頑強的意志,戰勝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在為別人的孩子著想成全別人的基礎上,最後也成就了自己。正是這份大愛之心,使人們對他投來無比欽佩的目光,愛是人類正大無私的奉獻,萬事互相效力,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正是這份大愛之心,使他書寫出大寫的人字,激勵著無數人前進!

《無手老師》觀後感 篇8

馬復興是一位愛崗敬業,一心一意抓教學的園丁,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在下麻爾村民的心目中樹起了一座豐碑,他是中國教師中的優秀代表,也是民族團結的橋梁紐帶,他獨特的人生體驗和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不但影響和激勵著他的學生,也激勵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每一位建設者。若要拍攝好這樣一個人物,我們編導者不深入這個行業之中,不懂得這個行業規律性的東西那是天方夜譚。我們曾觀摩了許多不同小學教師的課堂,但最能感動我們編導的還是馬復興老師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用樸素的語言告訴人們一個不凡的人生經歷……在我們尋找最適合的外景地、本片主場景的.選擇就成了一大難題。

前期籌備之初,我就帶領劇組主創人員踏遍了青海境內的淺山和腦山地區,最後在湟中縣西堡鄉的鮑家溝村找到了本片較為合適的小學場景。同時,采訪過馬復興的家人、同事、學生,拜讀了馬復興老師精心設計的教案,只有這樣才能夠和馬復興老師對話,你才能夠在對話中找到你所需要的東西。經過一年多的深入體驗,劇作家和導演對劇中所有人物的刻畫找到了一種生命的元素,較為准確的設計了劇中人物的性格,沒有受到紀實新聞材料的羈絆和束縛,在原有的事跡基礎上能捭闔隨意地發揮和取悅人心的想像,使創作出來的作品讓人有如鯁在喉的同情和令人慚愧的震顫。

若說所謂的身殘志堅,馬復興的志向卻不是那麼有遠大的抱負,他的思想抱負只是讓貧困的山區孩子不能輟學,希望通過自己的知識傳授讓家鄉不再如此貧瘠下去而已,另也只是想讓村民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沒有文化就沒有出路,全片沒有華而不實的走秀。馬復興這個人物是平凡的,所做的事情也是平凡的,但是在這么多平凡的事件中所折射的意義卻不是平凡普通的,那就是弱小的一方向根深強大的世俗和偏見的另一方的較量,是一種對意志的歌頌,對真情的禮贊。馬復興的敦厚、老支書的質朴、趙玉花的賢惠、周局長的務實、麻二蛋的懶散、陶娟子的善良,等等人物無不在觀眾面前得以淋漓盡致地呈現。想像導演及劇作家可能對該劇人物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剖析,換句話說,你要拍攝這種行業性較強的影視作品,你就必須是半個專家,我想這就是規律、創作就是需要這樣的過程,這樣的體驗,這樣的經歷;就如同施耐庵在創作《水滸傳》時,把每個人物都進行了前期定性,心裡有了堅實的概念。

《無手老師》觀後感 篇9

《無手教師》是根據 「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稱號獲得者馬復興的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電影。馬復興是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教師。

1958年的深冬,馬復興降生在下麻爾村一個普通的回族農家。不幸的是,他誕生四個月後的一天,在火炕上爬動玩耍的他,不幸掉進了嗤嗤燃燒的炕洞里。由於沒有及時發現,他的兩只手被燒焦了,還有後背、胸部……從此,馬復興失去了雙手。

很巧合的是我工作的前十年是在甘肅的臨夏,甘肅臨夏和青海湟中從地理區劃上講都屬於河湟地區,有著相近的民族構成、自然風貌和文化,所以,對馬復興工作的地方應該有更深的了解。

電影首先感動我們的當然是馬復興這個人。馬復興首先是一個朴實的人,這種朴實,首要地當然是來自於馬復興這個人,與其他正常人相比,馬復興沒有手,他是個殘疾人,這種殘疾讓他有了不一樣的經歷,體味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其次來自於他所成長的這個環境,在青海湟水流域,多民族雜居,主要有回族、藏族、保安族,當地以花兒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這一方貧瘠、高寒的土地,滋養了他朴實的居民。劇中的馬復興也好,村支書也好,鄉上的書記也好,還有村裡的鄉親也好,甚至於石灰廠的不可一世的老闆也好,其實都是這方土地上卑微的生命,這種卑微最是能打動人。

然而電影畢竟是電影,需要在影視的角度審視。但如果從影視的角度去審視的話,這部影片其實很難算一部優秀的影片。

首先,故事不是好故事,整個電影下來,所選取的故事並不具有一個明確的主線索,各個故事之間是散的,聚合得並不好,給人感覺就像是小學生作文一樣,整個故事並不能夠打動人。

其次,從演員的演技上看,演技也是不合格的,好多鏡頭都給人一種小學生背誦課文的感覺,不是在演戲,而是在背台詞。

再次,服裝道具方面似乎也不合格。馬復興頭上戴的帽子和戴法,以及小學翻新落成儀式上趙玉華頭上所帶的紗,都不合適,道具師還需要再下點功夫才行。

最後,劇中的語言,那一聲一聲的普通話念出來的「尕娃」和老校長純正地道的地方音之間,產生的那種強烈的對比,對一個會用純正地方音說「尕娃」的人來說,聽起來真的很不是滋味。要麼你就全部用普通話,把「尕娃」換成「孩子」或者「娃兒」,要麼你就用地道的地方音來說「尕娃」,用普通話來念「尕娃」實在別扭得很。

最終總結起來說的話,人的事跡是好的,但是在影視表現方面還需下工夫,電影實在不是一個好電影。

D. 問一部電影關於一個叫周向陽的殘疾人考大學的,還有個馬老師,誰知道這部電影叫什麼

夏天的拉花 (2013)
鄉村中學教師馬長力大學畢業後他選擇來到偏遠的鄉村中學支教。但剛教了一年就經常面臨挑戰:自己的學生不時被父母帶走出去打工,課堂經常坐不滿人。在一次一個學生當場被父親叫走幫助「譙豬」後,他憤然辭職。
馬長力辭職後,到人才市場找工作的他正遇到為兒子找老師的張改花。被張改花「騙」到家中的馬長力得知周向陽是腦癱少年,不免有些喪氣。張改花咬牙用高價留住了馬長力,他要用三個月陪伴周向陽考上大學。這個夏天,是周向陽的成長之夏,也是一名鄉村教師馬長力的成長之夏……

閱讀全文

與惡搞馬老師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致青春粵語電影 瀏覽:968
興安嶺靈異電影有哪些 瀏覽:140
一生拍成電影你會取什麼名字 瀏覽:315
elizabeth電影台詞 瀏覽:872
巴克狗國語版電影普通話 瀏覽:328
鐵猴子完整國語版電影 瀏覽:480
電影台詞我想吻遍你的 瀏覽:860
英語電影聽力訓練 瀏覽:572
汕尾大地影院今天放什麼電影 瀏覽:116
2020不能錯過的國產電影 瀏覽:31
黃渤找老周是哪個電影 瀏覽:180
電影院電影的排片怎麼定的 瀏覽:228
超級搞笑英語電影 瀏覽:350
有個電影什麼什麼車 瀏覽:195
2020年新上映的電影喜劇 瀏覽:994
韓國電影謀殺在線有字幕 瀏覽:921
電影消音自己怎麼配音 瀏覽:393
張震講鬼故事最恐怖的電影 瀏覽:441
陳小春結婚歌曲是什麼電影 瀏覽:866
迪士尼電影泰山粵語 瀏覽: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