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百故事背景
電影八佰的故事背景是1937年發生在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抗擊外敵浴血奮戰的故事。四行倉庫保衛戰是中日雙方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會戰。
電影八佰的歷史背景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就是歷史上的「八一三事變」。戰役進行到最後階段,10月26日晚,守衛大場防線的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第524團400餘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個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電影《八佰》由管虎執導,是亞洲首部使用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❷ 八佰是真實事件嗎
電影最讓人難過的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八佰》的真實歷史有多悲壯?各位,這個話題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歷史類的話題,屬於社會熱點話題,比較接地氣,也比較能引起大夥兒的共鳴。其次,這個問題具有科普的性質。我們知道,作為文字工作者,其職責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闡述事實,澄清謬誤,引領社會輿論,起到為大眾發聲,為正義吶喊的作用;第二,文字工作者應該宣揚正確的價值導向,弘揚正能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文字工作者應該認識到,自己具有傳道、解惑的職責,為百姓做好科普工作,是我們的應盡職責。今天的話題,正是具有科普價值的,所以是個好問題。小編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最後的沖橋戰是不存在的,真實的歷史是在午夜,趁日軍防備鬆懈之時,用三挺機槍作掩護,打滅了敵軍的探照燈,全營400餘人有秩序地通過新垃圾橋撤入了租界,幾乎無傷亡。只看電影的話,會覺得異常慘烈,中國軍人最終活著過橋的應該沒幾個了。最讓人無語的是,電影中中國軍隊沖橋時,租界的英國士兵不知是何原因開槍射擊日軍的情節。導演和編劇想要表達什麼?是出於對中國軍人的尊敬,還是同情或者只是單純地渲染氣氛?真實的歷史是,謝晉元部進入租界後,立即被英軍收繳武器,送膠州路關押。綜上所述,《八佰》的真實歷史的確很悲壯,但與電視劇演的不一樣。
❸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1、管虎執導的戰爭片《八佰》是全球第三部、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影片已於8月21日正式公映。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抗擊外敵浴血奮戰的故事。《八佰》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導演強調:「戰爭中的人的個體體驗是最重要的,我更關注人。」影片聚焦戰爭中的「小人物」,他們不僅是普通一兵,也是中國人,在殘酷戰爭的面前,每個人都可能會面對驚慌、絕望,但是戰爭也激發了他們的血性,他們用最英勇的行動來抗擊外敵,即使過去70餘年,「八百壯士」也依舊值得記下這濃墨重彩的一筆。
2、《八佰》是群戲,主演包括了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張俊一、歐豪、杜淳、魏晨、張宥浩、唐藝昕、李九霄、李晨、俞灝明等等,電影的人物線是跟隨戰斗時間線走,通過四行倉庫的戰斗串聯人物,導演想要刻畫一幅戰爭群像,他做到了,並且展現了戰爭中的深刻人性。
3、片中的「八百壯士」可以看成一個整體,他們就是影片中的主角,導演管虎將鏡頭對准了普通士兵和連排軍官,他們是戰爭中的「小人物」,但正是這樣數十萬的士兵構成了戰爭的主體。在四行倉庫的戰斗中,人性得到了最直觀的展現。因為倉庫外是源源不斷來攻擊的敵軍,堅守四行倉庫就是一個死局,明知赴死而無畏,是為「八百壯士」。
4、「八百壯士」構成的主題是謝晉元(杜淳飾)率領的524團,在行軍過程中,他們還收留了羊拐(王千源飾)、老鐵(姜武飾)、端午(歐豪飾)、小湖北(張俊一)等一幫雜牌軍,他們有的是被打散的正規軍,有的是文職官員,有的還是少年趕來打掃戰場的,沒想到進入四行倉庫陣地,打出這血性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