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毛流浪記》觀後感
《三毛流浪記》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三毛流浪記》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暑假裡,我看完了一部叫《三毛流浪記》的電影,影片中刻畫了一個十分有骨氣的三毛。
電影中有寫到三毛拾到一個錢夾物歸原主時,反被失主打了一頓,失主還利用三毛去干壞事,可是當三毛知道失主在利用他時,他寧可餓肚子,也不跟乾爺叔做壞事。從這個片段中,我認識了一個有骨氣的三毛。
文天祥,他也有這樣的骨氣,文天祥是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官至丞相,封信國公。臨危急時,他在家鄉招集義軍,堅決抵抗的元兵入侵後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終以不屈被害。
像三毛、文天祥他們這樣有骨氣的,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人。記得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書中有一篇課文叫《梅花魂》,課文中有這樣一些話:「他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他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從這些話中體現出了梅花也十分有骨氣,所以我們也要像三毛、文天祥等有骨氣的人學習,也要向有骨氣的梅花學習,做一個有骨氣的人。俗話說得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電影中的三毛,他非常有骨氣。所以,在生活中做事、學習都要做一個有骨氣的人。
今天,我再次看了《三毛流浪記》。
三毛是個流浪兒,他出身在舊社會,從小失去了父母,天天在大街上流浪。
有一次,三毛非常餓,於是他趴在肉店的窗戶上,望著那些使人流口水的食物發愣,可是他沒有錢買。他又來到一條小吃街上,這里有賣各種小吃的小攤,有的賣肉餅,有的賣包子,還有的賣燒賣。各種小吃香噴噴的香味讓他陶醉。有個孩子端著一個小竹筐賣小吃,三毛走到竹筐前,用手摸了摸自己已經很久沒沾食物的舌頭,再看看自己露底的衣兜,只好繼續往前走。他一邊走路,一邊就有各種各樣的香味向他撲來。他把眼睛閉上往前走,雞、鴨、魚、香腸等食物在腦海展現。三毛多餓啊,他是多麼需要食物啊,可是他卻沒有錢沒,只好餓這肚子。
我家冰箱里那麼多好吃的東西,真想拿一點給三毛吃。可是,我的周圍沒有「三毛」。你看,生活在兩個不同社會里的兒童,生活條件是多麼懸殊啊!所以我們要熱愛社會主義,珍惜現在的生活。
暑假期間,我在家裡觀看了《三毛流浪記》這部動畫片。主人公三毛,一個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孤兒,從小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他頭上頂著三根頭發,瘦小的身子,「年齡說不清是大還是小」。三毛睡過大街上,橋洞里,為了維持生計,他擦過皮鞋、賣過報紙,還給人家拉過車。不僅如此,還有許多人昧著良心欺負三毛。
比起三毛,我們的生活不知要幸福多少倍!看到這兒,我不禁這樣想。現在有許多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他們浪費糧食、不努力讀書,身在福中不知福。而三毛,能吃的飽飯,上得起學,就是他最大的心願了。
三毛還是個善良的好孩子。他不像有的流浪兒,靠賭博等不正當的手段來養活自己。有一次,三毛看見一位老爺爺的錢包掉了出來,趕忙撿起來還給老爺爺,老爺爺想報答他,三毛卻不肯收下。由此可見,三毛雖然外表是個流浪兒,靈魂卻十分高尚。
三毛教會我許多道理,他的精神永遠鞭策我成長!
暑假我看了《三毛流浪記》,看完之後讓我覺得三毛雖然可憐,但是也被三毛的善良和勇敢所感動。
故事講的是:在以前的舊上海,三毛是一名流浪兒,他沒爹沒媽,到處流浪,白天只能撿人家的剩飯吃,晚上睡在垃圾桶里,冬天只能把破布袋披在身上取暖。為了能吃上飯,三毛賣過報紙,幫別人推過黃包車,但是經常有人欺負他,只有和三毛一樣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
有一天,三毛在路邊撿到一個錢包,善良的他把錢包交給了失主,失主卻認為他是小偷,還打了三毛。三毛非常傷心,但是受了委屈的三毛還是覺得自己做的事是對的。還有一些壞人見三毛年少,就利用他做壞事。當三毛知道自己受了壞人的利用時,寧願餓著肚子,也不再做壞人教他的事。後來,終於有一個貴婦人收養了三毛,卻並沒把他當做自己的親兒子,也不讓他和以前的流浪兒朋友玩。三毛不願在富人家裡過這種沒有自由的生活,又重新回到流浪兒中間,和大家一起流浪。雖然他又開始流浪,但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看了這本書,我感到三毛在這么艱苦的環境里,還是能堅強勇敢的面對生活,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好孩子。
我今天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完《三毛流浪記》這一部很老的黑白影片。
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四處流浪,以乞討為生,晚上只能睡在馬路上。餓了吃貼廣告用的漿糊,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不僅這樣,他還經常受到別人的欺凌,身上到處都是傷疤。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個錢夾,好心的三毛把它交還了失主,而失主反誣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頓。流氓爺叔見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壞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爺叔利用時,寧可餓肚子,也不再干,爺叔教他的壞事。
一個有錢的貴婦人收養了三毛,給他穿上皮鞋,對他進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願在富人家過寄生蟲般的生活,在一次為他舉行酒會的時候,他搗亂酒會,脫下華麗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兒隊伍中來。和往日一起討飯的小伴一起,走向屬於他們的流浪生活。解放後,他結束了流浪,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和三毛比一比,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應該珍惜這一切。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東方藝術中心觀看了《三毛流浪記》的音樂劇。
我們進場後,等待了十幾分鍾後,終於開始了。只見舞台上出現了一片垃圾堆,三毛正從一個大垃圾桶里鑽出來。我閉上眼睛,再使勁睜大眼睛,心想:這場面太逼真太誇張了!接著一群窮苦的流浪者穿著破爛的衣服鞋子出場了。三毛努力找工作,居然只為了吃到三毛錢的`一個燒餅。可他的努力沒有得到好運,總是遇到危險,失去食物。他幫別人擦皮鞋,可惜燒餅竟然被別人吃掉了。他只能在夢中來到天堂,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夢見了一個超大的會飛的燒餅。我一會兒為三毛的遭遇而難過,一會兒又被逗得哈哈大笑。
最後,三毛和這群苦難的人們一起幻想著溫暖的世界,幻想著快樂的生活,結束了音樂劇。我們紛紛獻上了最熱烈的掌聲,感謝這些演員的精彩演出。
這場音樂劇給了我畢生受用無窮的啟示:三毛沒有家,沒有爸爸媽媽,還想著幫助別人,樂觀地活著。我們一定要助人為樂,去關愛別人,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啊!
今天,我觀看了《三毛流浪記》這部動漫電影,我被深深地打動了!
三毛是一個孤兒,她沒有家,沒有爸爸,也沒有媽媽……三毛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孩子,過著四處流浪的生活,在流浪的過程中,他受人欺負,吃盡了苦頭。
三毛雖然很可憐,但他是一個見義勇為,善良的孩子。當他看到有小孩落水時,他會奮不顧身地跳下水去救人;當一些大孩子欺負小孩子的時候,他總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三毛還是一個勤勞的孩子,為了生存,他撿過煙頭,擦過皮鞋,賣過報紙……三毛他嘗盡了我們無法想像的苦,餓了只能用皮帶緊緊地勒住肚皮。看到這里,我非常慚愧地想到了我自己,我從小就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要什麼,有什麼;雞、鴨、魚、肉……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還得每天變著花樣,可是三毛卻連飯都吃不飽,而我卻還不滿足,還挑肥揀瘦,實在是太不應該了!有時我還跟爸爸媽媽發脾氣,弄得全家人都不開心,而三毛卻得不到一點點的關愛,我真為我的不應該而感到臉紅。
《三毛流浪記》深深地激勵了我,我一定要學習三毛的那種吃苦耐勞、樂於助人的精神,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用感恩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一切!
沒有書讀,多少人會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整天要爸爸媽媽買這東西玩,有家人的寵愛,使祖國更富裕、更強大。
如果爸媽不順從就哭、不高興,每天和一些流浪的小夥伴在路旁,睡在垃圾堆里,我們要珍惜爸媽掙錢回來是很辛苦的,買那好吃的,。
我們學校觀看《三毛流浪記》電影,在看的時候,好好讀書,沒有親人。
不要亂花, 今天。
所以每天挨餓, 我們生長在富裕的生活環境里,人窮志不窮,有些同學還在哈哈笑,將來為社會做貢獻。
真不應該, ,他拾金不昧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同學學習。
找到的錢也不夠吃飯,他撿到了錢包也不要,因為三毛是一個好孩子, 有一天,生活貧窮, 這個故事是說:三毛是一個流浪的孩子,交還給失主,穿破衣服、破褲子。
星期五,我看了《三毛流浪記》這部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
《三毛流浪記》是由我國的文學家張樂平寫的一部長篇小說改編的電影。講述的是解放前三十年代上海一個叫三毛的孩子流浪的故事。
三毛他無依無靠,在上海流浪,瘦弱無助。無家可歸的三毛為了生存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他生活十分艱難,吃了很多苦,還被人威脅當扒手偷錢,不偷的話會被人打得很慘。有一次三毛撿了一個錢包,想還給失主,卻被失主打了一頓。餓得吃貼海報的糨糊。看到這我很心酸,感動得要流淚了。三毛真可憐!真悲慘!也讓我感到三毛是一個堅強、樂觀、善良的孩子。
我們環境這么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讀書。穿得好,吃得飽。三毛在那麼苦的環境還想讀書。而我們有時候在這么好的環境中卻不珍惜學習的機會,天天想著玩。我們應該在好的環境下更加努力學習,實現理想報效祖國。
看了《三毛流浪記》我也了解了中國沒解放時上海窮人生存的不容易。
今天,我看了故事片《三毛流浪記》。
三毛從小就失去了父母,所以,他天天在大街上流浪。一天,三毛飢寒交迫,去買點食物吃,可是他身無分文,只能望著食物空流口水。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起我家那塞滿零食的冰箱,正等我回家吃呢!好想拿一些給三毛吃!可我現在是在看電視……
這時,三毛走到一條大街上,他聞到了燒鴨的香味。好香呀!摸了摸自己餓得咕嚕叫的肚子,想:如果我能吃上一口,哪怕是一點皮也好呀!
三毛現在多餓呀!可在那個可惡的社會,有誰會有同情心呢!有誰會白白送給三毛食物吃呢!
看完這部電影,相比之下,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地幸福呀!
記得那次是我的生日。媽媽特地為我燒了一桌子豐富的菜,有雞、排骨、魚、燒鴨、鮑魚……我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叮鈴鈴」,爸爸回來了。只見他手裡拎著一個奶油大蛋糕。這些,是三毛想都不敢想的,可在這個充滿愛的社會中,三毛卻早已去了另一個世界,他在那邊也幸福吧!
看!我們周圍沒有「三毛」,也沒有飢餓,只有被愛包圍,擁有幸福的我們。跟三毛對比,這樣的生活,難道我們不應該珍惜嗎?
一個瘦得叫人擔心的身影,往往能勾起我們的反省;他所做的一些事,都是那一支支動人的歌曲;這個男孩的流浪記,讓人刻骨銘心!他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三一毛一」!
三一毛一是一個沒有父母的孩子,他的童年,卻是離奇的。因為沒有父母,他就開始了浪跡天涯的生活。而他卻用那真摯的心,天真的話贏得了不計其數的朋友。用他那樂於助人的精神,獲得了無數人的贊揚!他流浪的故事就像樹上的樹葉一樣多,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可總體來說,就是一個少年,獨力、自我生活的故事。
雖然人人都知道三一毛一兒的精神可貴,但是讓我們看看身邊,又有多少孩子會獨立生活呢?別說獨立了,就連吃口飯都要喂,穿個衣服都不會!
瞧!那兒又有個吵著要喂著吃飯的小孩了,他嚷嚷著:「媽,快來,你喂我吃,我要看三一毛一兒!」他雖然知道三一毛一的故事,可他真正理解這其間的深刻含義嗎?
雖然我心中有對三一毛一的無限感慨,但可用一句話來說:「三一毛一,你就是我們的好榜樣!」當然,我也有對那些孩子無數句要說的話,可總的來說,就一句:「請養成獨立、自我的好習慣吧!」
近幾天中央電視台連續播放了《三毛流浪記》,我看後感慨萬分。
《三毛流浪記》講述了一個叫三毛的孤兒到處流浪的故事。他無親無故,沒人關愛,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他當過學徒,擦過皮鞋,做過伙計。三毛當學徒的時候,既要替老闆看鋪子,又要洗衣服、掃地,還要看孩子,忙得不可開交,稍微慢一點,就要挨打挨罵。有一天,三毛打掃完衛生,大夥已經吃過飯了,他空著肚子,忽然發現一個盤子里剩下幾粒米,連忙把盤子舔干凈。還有一次,三毛冒著生命危險,救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小明,小明的爸爸為了報答三毛,把他領到自己家,供他吃穿,還讓兩個小夥伴一起上學。可是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小明搬家了,三毛又過上了地作床鋪,瓦當枕頭的生活。
三毛的生活真不幸呀!而我一個小學生,不僅有溫暖的家,慈祥的父母,還能高高興興地去上學。學校里有和藹的老師、活潑的同學,我們的班集體就像個溫暖的大家庭,所有人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星期天還和家人去公園玩,還能逛超市,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三毛流浪記》讓我很感動,我們生活多麼美好呀!如果三毛也生活在這個時代,那該多好呀!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去觀看《三毛流浪記》我們來到舞台現場,開始觀看。
《三毛流浪記》講述了失去了雙親的三毛,無家可歸,流浪在街頭。
一天他遇到了菊花妹妹,並救出了她。之後他們一直生活在馬路上。為了生存他們擦皮鞋、賣煙、賣煙頭。一次,三毛喊著「共產黨來幫助咱們了。」被一個日本鬼子給逮到了,並把把三毛打了一頓。
還有一次,一個騙子把三毛給騙了,三毛就跟騙子講道理,騙子不聽。反而把日本鬼子給招來了。日本鬼子來了,三毛打傷了。嘴裡還嘀咕著「怎麼又是你,看我打死你!」三毛並沒有就此屈服。雖然他知道在這個年代受傷就等於死亡,但還是正義的說:「我沒有錯。」共產黨來了,他終於得救了!
就是這樣一個身世凄涼、飢寒交迫、受盡欺辱,貧窮的只剩下三根頭發的兒童身上的人窮志不窮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雖然他的遭遇令人心酸,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但他還是這么的樂觀。
我記得有一句名言叫做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用它來形容三毛正合適。如今高枕無憂的我們更應該幫助別人,做一個人窮志不窮的好孩子。
;Ⅱ 三毛流浪記內容評價
《三毛流浪記》電影內容評價該片是時代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它的成就是在尖銳的社會矛盾中刻畫出一個活靈活現的浪兒藝術典型,無情地鞭撻了舊社會的冷酷殘忍、欺詐和不平,頌揚了在極度凄苦困境中依然意志堅強、善良的「三毛精神」。
具且鮮明的時代特色,貫穿了左翼作家常有的社會責任意識。同時,該片又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性,三毛的造型保留了漫畫風格,創造了假定情境,增強了影片觀賞效果。
劇情簡介
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他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賣報、揀拉圾、幫別人推三輪車,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
(2)三毛兒童電影賞析擴展閱讀:
《三毛流浪記》是上海昆侖影業公司攝制的喜劇片,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王龍基主演,於1949年12月上映,2019年6月18日,該片的4K修復版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記憶·時代經典: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影展」首次展映 。
該片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
Ⅲ 三毛從軍記的影片評價
電影《三毛從軍記》中三毛參加戰斗嚴格按照淞滬戰役處理,用黑白紀錄片似的方式重現,真紀錄片與卡通段落拼接,玩真假於股掌之間。(新浪娛樂評 )
電影《三毛從軍記》是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喜劇影片,也是導演張建亞向漫畫大師張樂平致敬的作品,因此影片更大程度的還原了原作的漫畫風格。在影像上除了演員的誇張幽默表演外,還藉助了更多例如紀錄片等其他表現手法,使得影片不但符合大人和孩子的童趣心理,也充滿了反諷的寓意。(央視網評 )
電影《三毛從軍記》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較好地吻合了兒童電影的「快樂原則」,適應了兒童觀眾的游戲心理,且有濃厚的熱鬧、好玩、情趣盎然等受到兒童喜愛的特色。但實際上,本片並不是一部兒童電影,而是一部具有特殊風格的影片。影片對畫面的解構處理,處處可見的間離效果,以及對時事政治的深入嘲諷,都帶有後現代主義的鮮明特徵。(金鷹網評 )
Ⅳ 《三毛從軍記》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三毛從軍記》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92 彩色片 95分鍾
中國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
編導:張建亞(根據張樂平同名漫畫改編) 攝影:黃保華 主要演員:賈林(飾三毛) 魏宗萬(飾老鬼) 孫飛虎(飾委員長)
本片獲1993年中國電影家協會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
【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風格特殊的影片,不可能很邏輯地講述它的故事。它的主要場景、動作、語言是這樣的:
一架日本轟炸機飛來,投下無數炸彈,機翼下的中國大地,四處在燃燒。外國軍艦炮口下的上海,人流匆匆,一片非常景象。
委員長在發表演講:「我們要以無數無名的華盛頓來造就一個有名的華盛頓,要以無數無名的岳武穆來造就一個中華民族的岳武穆。」
上海街頭,三毛擠在人群里。他調笑趾高氣揚的日本浪人,扔木拖板無意中砸了胖警察。胖警察追趕三毛,三毛逃跑,撞翻了水果攤,跳上了腳手架,登上了屋頂,又從屋頂掉了下來,被罩在了一張大篷布里……最後被胖警察抓住了。
胖警察拉著三毛,經過徵兵站,三毛喊:「老子要當兵!」這樣,他就和一個名叫老鬼的人一起當了兵。
三毛在操練,腿抬得不對,被教官打了一棍子。他爬過山梯,吊在半空中,上不上,下不下,狼狽不堪。他練舉石鎖,舉不動,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三毛練打槍,後座力把他震倒,槍彈射向空中,一隻野鴨子掉在了他跟前,他喜出望外。三毛練習拼刺刀,向稻草人刺去,用力過猛,連槍帶人都穿進了稻草人里。三毛練習扔手榴彈,手榴彈直扔向了他的教官。三毛跟士兵們搶飯吃,結果掉進了空空的大飯桶。
在日本國的一個大廳里,一群文武官員坐在桌子跟前,桌上擺著刀叉。一輛餐車推進來,上面是一塊中國地圖形狀的蛋糕。各路官員拿起刀叉切蛋糕,一刀割走了「東三省」。刀叉瓜分「中國」,炸彈飛向中國,坦克在中國土地上「隆隆」軋過。
三毛挖戰壕,把土扔到了老鬼臉上。三毛抬木頭,卻兩腳懸空吊在了別人扛著的木頭上。三毛掄大錘打木樁,錘頭飛出,把一個士兵砸倒在地上。三毛觀看「上海名媛名票勞軍演出」,滿台搔首弄姿,大腿飛舞。一個扮演岳武穆的演員上場,唱「怒發沖冠」,三毛幻覺自己就是岳武穆。三毛在夢幻中與敵人英勇作戰,獲得了一個巨大的勛章。
在真正的戰場上,敵人的子彈把三毛的鋼盔打成了「篩子」,三毛就把它當「蓮蓬」,在河裡用它打水來洗澡。敵人的炮彈打來,把河裡的魚轟到了岸上,一看,魚都被燒焦了。三毛參加敢死隊,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將炸葯捆在兩頭水牛身上,放它們向敵軍沖去。一團爆炸的濃煙過後,他們看見,日本兵正興高采烈地用刺刀割下牛肉,在火堆上烤來吃。敵人吃飽了牛肉,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鼾睡,我軍從蘆葦中沖出襲擊敵人,於是我軍大捷,押著敵人凱旋。
群眾夾道歡迎凱旋的國軍戰士,童子軍給三毛獻花。委員長來視察,他慷慨陳詞,並摸了摸三毛的三根頭發。兩個少女送上「智勇雙全」的錦旗,委員長就跟三毛在錦旗下合影留念,但三毛太矮,只見錦旗,不見三毛。
來了一份調令:「著三毛即日到師部報到,不得有誤!」老鬼跟三毛咬耳朵說:「你現在是如日中天,前途無量,大富大貴……」到了師部,三毛趴在地上為師長擦皮鞋;師長太太大呼「三毛」,三毛就跑去接過她扔來的衣服和 *** ;小少爺坐在高腳痰盂上拉屎,他一喊「三毛」,三毛就跑去給他擦 *** 。
師長貪戀 *** ,玩忽職守,貽誤戰機,被撤職。於是舉槍自殺,以謝國人。三毛給師長送葬以後,又回到了戰場。
日寇掃盪我村莊,燒殺搶掠。一個鬼子去掏雞窩,雞窩里伸出槍口,打倒了鬼子。雞窩突然立了起來,原來裡面是三毛。一群鬼子來追三毛,三毛逃跑,並不斷給自己壯膽:「三毛不怕!三毛不怕!」突然一扇窗戶打開,一個少女探出頭來向三毛揮手:「過來,快過來!」少女和三毛一起打鬼子,用石頭彈弓,用蹺蹺板,用安有機關的像百葉窗一樣的樓梯……把鬼子打得嗚呼哀哉!
打完了鬼子,三毛幻覺:自己在耕地,少女則一副農婦打扮,坐在織布機前織布,並朝他莞爾一笑。晚上,少女端上油燈,三毛老太爺似地坐在桌子邊,吸著長長的旱煙袋。少女懷里,抱著兩個小三毛!
三毛被編入了突擊隊,要空降到敵後去。三毛和老鬼等登上飛機,升空以後,突然遇到日本飛機截擊。三毛他們的飛機被打得搖搖晃晃,顛顛倒倒。駕駛員喊:「快跳傘,逃命吧!」三毛從來沒跳過傘,很害怕,飛機一斜,把他從艙門「倒」了出去!三毛急速下墜,在空中亂蹬亂抓,突然,傘卻打開了。三毛覺得有點悠閑了,正好有幾只小鳥從他面前飛過,他一伸手,就抓住了一隻小鳥兒。
三毛和老鬼掉到了樹林里,被掛在了大樹上。樹下有兩只狼在等待三毛。三毛掙扎著喊:「不要不要,中國狼不咬中國人,有種去咬日本鬼子啊!」一聲槍響,一隻狼倒地,走出一個日本鬼子。鬼子向三毛射擊,打斷了吊住三毛的傘繩,三毛從樹上掉下來,砸倒了這個鬼子。
三毛和老鬼互相用「咕咕,咕咕」的暗號聯系。一隊鬼子兵來了,三毛和老鬼就學公雞叫,學鵝叫,學狗叫、馬叫、驢叫……鬼子兵被搞糊塗了,也不甘示弱地學起公雞叫來!叫了一陣子,三毛和鬼子兵們排起了長隊,玩起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來。一個小鬍子鬼子兵當老鷹,三毛當母雞,護衛著一隊小鬼子兵。玩累了,三毛從鬼子兵身上取過兩顆手榴彈,夾在 *** 下面學母雞下蛋。鬼子兵樂瘋了。三毛拉響了手榴彈,一聲巨響,鬼子兵被炸飛了。
三毛和老鬼依然在樹林里叫著「咕咕,咕咕」,以聯系後援部隊,但此時他們已是破衣爛衫,老鬼已變成電影《白毛女》中那樣的「白毛男」了。
銀幕上打出字幕:「八年了,別提它了!」
滿天禮花,燈泡組成了巨大的「V」字,委員長發表演講,神采飛揚。三毛光榮復員了,他茫然地,不知該向哪裡去。
【鑒賞】
「頑童」張建亞讓本片高舉兒童片的旗幟走上影壇,電影專家們在權威性的評獎中欣然地給予它「最佳兒童片」的光榮稱號,因此,對本片的鑒賞就理應首先以兒童觀眾的視角和心靈去觀察它、感受它。
從兒童觀眾的角度看來,本片最大的一個優長就在於它較好地吻合了兒童電影的「快樂原則」,適應了兒童觀眾的游戲心理,具有濃厚的熱鬧、好玩、情趣盎然等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特色。這是兒童電影最基本的同時又是最難於做好的一個要求。
孩子們天然地喜歡游戲,也天然地知道游戲的基本規則。那就是:在游戲中,一切都是假裝的、荒誕的。老鷹和小雞是假裝的,新娘子和新郎官是假裝的,解放軍和大壞蛋是假裝的,打仗和壯烈犧牲當然也都是假裝的。這一假裝,孩子們就無拘無束啦,就熱鬧啦,就開心啦。孩子們就喜歡這熱鬧、這開心。這就是他們生活中最普遍存在著的心理特點之一。為兒童而創作的文藝作品,如能很好地適應這一心理特徵,往往就能使孩子們喜歡,使他們叫好。
本片正是從頭到尾都貫串了這種能適應孩子們的游戲心理的場面和細節——一開始,胖警察追三毛,就像是一場孩子們常玩的老貓逮耗子的游戲,三毛的機靈,胖警察的笨拙,已能逗得孩子們發笑。接著,三毛在練兵場上,掄大錘砸了別人,練石鎖摔了自己,扔手榴彈炸了長官,打槍被後座力推倒,竟朝天打下了一隻野鴨子,這就更加讓孩子們開心了。到了戰場上,長官命令士兵把戰壕挖得深深的,然後帶了板凳去放槍,一旦壕溝丟給了敵人,敵人沒有帶板凳,就陷入了「滅頂」之境。這種令人捧腹的、惡作劇式的異想天開,正是只有稚嫩的孩子們才能想到做到的「絕招兒」。反「掃盪」中,三毛和那農村姑娘一起,用石頭彈弓、蹺蹺板、活動樓梯之類的「武器」,像玩雜技似地打擊鬼子,比起那真槍實彈、血肉橫飛的真正的地道戰、地雷戰來,會更使孩子們覺得可樂,好玩。三毛跳傘空降,在岌岌險境中竟忙裡偷閑,隨手逮了一隻從跟前飛過的小鳥兒玩耍,這真是一處絕妙的吻合了兒童心理的神來之筆。到了敵後樹林里,三毛跟鬼子兵比賽學公雞叫,玩老鷹抓小雞,這實際上是電影對一場真正的兒童游戲的模仿。孩子們看到拍電影的叔叔阿姨居然也跟自己一樣,喜歡胡逗傻鬧,自然會樂得哈哈大笑了。此外,三毛幻想當了老太爺,並有了兩個小三毛的場面,給師長送葬的場面和細節,「中國狼不咬中國人」之類的語言等等,都極富於兒童游戲的色彩。一部影片有著如許多的符合兒童心理特點的構思和藝術把握,就當然會博得孩子們喜歡,令他們手舞足蹈了!
作為兒童文藝作品,在使孩子們覺得好玩、開心的同時,當然也應使孩子們感受到某些具有認識和教育價值的內涵。它不必是真正的歷史,不必是真正的現實,但它卻可以是真實現實的曲折反射。這種曲折反射經過孩子們頭腦的聯想和「翻譯」,他們就能感受到某種符合客觀現實的真諦,從而能對孩子們起到潛移默化的啟迪。本片中,日寇軍政大員們瓜分、吞食中國地圖形狀的蛋糕和日本飛機坦克蹂躪中國國土的場面,三毛給師長當勤務兵的諸多場面和細節等等,都可能使孩子們感受到日寇野蠻侵略中國的情景以及舊時代社會生活的一些腐朽側面。三毛這一可愛、可憐、可悲的形象,也會使孩子們在同情、聯想、比較的過程中,加深對不同時代生活現實的認識。
前面說過,本片是一部具有特殊風格的影片。因此,影片放映以後,有些評論者主要不是從兒童片的角度,而是從它的風格的角度去分析評價它,這也是很自然的。論者們有的認為它明顯地具有後現代文化傾向,有的則說它是一次後現代主義文體的自覺實驗。他們指出其後現代主義特徵有以下幾點:首先,是風格和題材的不協調。它以抗日戰爭為題材,但卻沒有去表現戰爭的殘酷、悲壯,而是對戰爭作了一種游戲化的敘述,因而有時顛覆了我們熟知的因果關系,有時則形成對傳統的歷史敘述的機智反諷。其次,影片大量使用了後現代主義者所寵愛的滑稽模仿。片中採用了電影《地道戰》的立意,京劇《沙家浜》的場面,《白毛女》的造型,以及黃梅戲《牛郎織女》的意境。同時,還把《西班牙鬥牛士》、京劇音樂、電子游戲《魂斗羅》的音樂混合在一起。通過這種模仿,有意識地「破壞」了敘事的真實感,使敘事從一種「歷史」代言人變成為一種人為的敘事游戲。此外,影片還採用了後現代主義者常用的類型混雜的文體來拆解敘事常規。如它明明是一部怪誕的虛構之作,但卻在片頭赫然地寫著「本片全無虛構,如有雷同,不勝榮幸!」從而提醒人們意識到敘事規則的人為性。又如影片故意把現在經過排練拍攝下來的場面,經過作舊處理,製造出一種紀錄片式的效果,從而暴露了所謂「紀實性」敘事的本質。
除此之外,也有評論者專門從喜劇的角度對它作過分析,稱贊了它的生花妙語和睿智的幽默,認為它之精采已不僅是「畫龍點睛」,而是已成為一條「遍體長滿眼睛的龍」!
一部藝術作品,本來就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鑒賞的,上述的不同角度的分析,當會使對本片的鑒賞更客觀、更豐富。
Ⅳ 三毛流浪記講的是什麼
講述了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
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但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
(5)三毛兒童電影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三毛流浪記》創作於1947年,當年在《大公報》上連載。作者憑著一隻筆,幾張畫,無需一個文字甚至符號,把這個流浪兒童在舊社會被奴役、被欺負、被凌辱、被殘踏的悲慘遭遇表現得淋漓盡致。它不但揭露了人間的冷酷、殘忍、丑惡,詐欺與不平。
《三毛流浪記》介紹:
《三毛流浪記》所描述的三毛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但是了解過去,了解歷史,卻是每個人都必須完成的一份答卷。因為了解過去,了解歷史可以讓成長的腳步更沉著、更堅實,可以讓視野更寬廣,心胸更博大。
漫畫家張樂平創作的連續性漫畫《三毛》。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早在1935年就問世了。盡管是博人一粲,但還是受到了讀者的歡迎。抗戰勝利後,三毛漫畫又在上海的《大公報》連載,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戶曉,並成為了當時多數中國窮苦兒童命運的象徵。
有較強的社會諷喻和批判意義。張樂平以機智的筆觸,精心地結構了一組一組的笑中帶淚的畫幅,描寫了瘦削矮小的三毛怎樣做報販、擦皮鞋、當學徒……總之,三毛聰明機靈、樂觀幽默而又不畏強暴的性格躍然紙上。三毛漫畫,受到了當時廣大讀者,特別是許多小朋友的熱烈喜愛。
陽翰笙創作的《三毛流浪記》的電影劇本,盡管運用了三毛漫畫提供的許多情節,但還是一個嚴肅的正劇。後經過編導委員會討論、研究,大家認為這部影片應該搞成喜劇形式,盡可能與漫畫風格相接近。但此時陽翰笙已經離開上海,便由陳白塵代為修改。
Ⅵ 推薦《三毛流浪記》的推理由
答:《三毛流浪記》這本書 講述了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雖然如此,但總是保留心裡的良善,永遠純真,永遠善良。
他幫助別人,他熱心助人,他保持著一顆童心,盡管衣食不暖,但從未放棄過生存的希望,從未放棄過對人的真誠。
反觀現在的我們,物質橫流的社會下,人與人間多了層隔膜,越積越厚,我們都忘了,都未曾記起,未曾聆聽心底真正的聲音。
Ⅶ 流浪兒的心酸遭遇,一代人的記憶,《三毛流浪記》有何經典之處
《三毛流浪記》是一部十分經典的劇,深刻的反應了當時的社會,之所以稱為經典因為劇情的發展,情感波動與但時的社會背景非常的相似,給人一看,猶如身臨其境。這部劇裡面還有其他重要的成分,比如朴實、自然、生動,這是其他劇所不具備的。
這部電影之所以引起人們普遍的喜愛,其原因首先在於小題材反映了大社會。雖然是一部兒童題材電影,但卻通過流浪兒的生活遭遇,較典型深刻地反映了舊社會的黑暗,真實地揭示了舊時代種種貧富懸殊,廣大人民處於水深火熱境遇的社會面貌。
因此,這部電影老少咸宜,不僅兒童喜愛,而且大人同樣喜歡。它喚起人們及整個社會關愛兒童成長,特別是喚起救助廣大「三毛」式流浪兒的良知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