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真愛》觀後感
電影《真愛》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電影《真愛》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觀看了電影真愛,我的內心久久難以平靜,淚水幾次無聲的流淌,我深深的感動、感慨?
影片是真人真事,講述的是新疆維吾爾族大娘阿尼帕和她的丈夫阿力馬洪,在那個極度艱難的歲月里,收養了來自六個民族,十九個孩子的感人事跡。
影片從三個空間展開情節,第一個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時,糧食是那樣的短缺,人們無法吃飽肚子。而善良的阿尼帕大娘,只要看見流浪的孩子,就一定把他們領回家來,用她的話說:「就是每人少吃點,也比讓他們在外挨餓受凍強。」多麼感人的話語,多麼質朴的情懷,多麼偉大的母愛!
為了給孩子們多吃一口飯,她在刺骨的冰水中洗羊下水,丈夫不分黑夜白天的打鐵,用微薄的收入維持著一大家人的生活,但遠遠不夠,畫面幾次出現,阿尼帕和丈夫把食物分給孩子們後,而他們兩個所剩無幾。為了給孩子們穿衣服,夫妻兩個不斷地把自己的衣服去改成小孩的衣服?
八十年代,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一大家人終於不住氈房,搬進大一點的房子,但孩子們大了,需要的口糧也更多了。阿尼帕大娘和丈夫還是不停地去洗羊下水,干各種各樣的活,常年的勞累,讓他們蒼老了,腳步蹣跚,白發耀眼,皺紋縱橫,阿尼帕終於病倒了。但他們沒有放棄一個孩子,一直堅持下來。
到了二十一世紀,孩子們都遠走高飛,到各處去謀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阿尼帕夫婦依然守護著他們的那個家,守護著那口大鍋,就像丈夫阿力馬洪所說:「鍋在,家就在」。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阿尼帕的親生孩子阿爾曼為了保護那口大鍋,永遠的離開了人間?看到這兒,我的淚水再次涌了下來,這種超越親情,跨越民族的大愛是人間真愛,是最無私的母愛!
對於這位最善良、最偉大的母親,我的所有語言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我還是用給她的頒獎詞來贊美她吧!「不是她的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風霜飢寒,全都擋住,清貧苦累,一肩擋當。在她的家裡,水濃過了血,善良超越了親情。泉水最清,母愛最真!」
最後,向這位母親致以深深的敬意!
;『貳』 尋找母愛的小女孩——電影《布蘭卡》有感
我喜歡在電視上看電影,去年家裡新買了大屏智能電視,可以把手機上的電影在大電視上投放,頗有在影院看電影的感覺。
前段日子喜歡上日本影片,陸陸續續看了很多部日本電影,每部都讓我回味一番。比如《小森林》(上下兩部)、《小偷家族》、《步履不停》、《海街日記》、《比海更深》、《東京物語》、《記我的母親》、《情書》、《菊次郎的夏天》、《人生果實》、《墊底辣妹》、《花火》、《橫道世之介》、《無人知曉》、《無父無母》、《天才少女》、《奇跡》、《壞孩子的天空》、《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深夜食堂》……不羅列出來不知道,一寫嚇一跳,我不知不覺間已看了這么多日本電影,這些電影所表達的一些東西,正是我們已經丟失的東西,而我們現在正勢圖尋找回來。
也許是這些電影改變了我的觀影口味,我越來越喜歡那種充滿東方文化色彩的、細膩的、淡淡的,慢悠悠的格調,那些電影的故事情節和畫面總有觸動人心之處。
看了一段後,把喜歡看的都看了,很長一段日子找不出想看的電影了,不知道要看什麼,網上推薦的那些經典電影,喜歡的早已看過,不喜歡的還是不想看。我使用幾個影視APP的搜索功能,不停的查詢,尋找那些高評分、點播次數多的電影。
我不停的尋找,先在智能電視自帶的資源內查找,然後在手機上的APP查找,有時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片子,打開後先熬過廣告,但看幾眼就關了。這些影片有的劇情太狗血;有的演員演技慘不忍睹;有的太套路,看個開頭就能猜出劇情發展;有的電影簡直就是胡拼亂湊,胡侃一氣……
茫茫片海,找一部好電影,真難。
還是搜日本電影吧,無意間搜到一個電影《布蘭卡》,電影海報是一個生動的小女孩,她生動的笑容打動了我。遂打開觀看,一看便沒放下,一氣看完。
《布蘭卡》很容易讓人想起鼎鼎有名的電影《卡薩布蘭卡》,但它倆卻毫無關聯。
《布蘭卡》是一部小眾電影,由日本著名導演長谷井宏紀執導,菲律賓、日本、義大利聯合製作。這個電影拍的非常細膩,故事情節雖簡單,卻讓人感動和發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佳片。
該片主要講述一個菲律賓小女孩布蘭卡尋找母愛的經歷。在菲律賓一個貧民窟里,住著一個無父無母的小女孩,她叫布蘭卡。她很小就被父母遺棄,流浪街頭,依靠著街頭乞討、扒竊手段頑強地生存。這個電影讓我想起另一部比較有名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也是拍貧民窟里的孩子故事,不過那個影片的主角是個男孩子,父母生了他卻不養育他,只把他當做賺錢謀生的工具,他受盡折磨,一天把親生父母告上法庭,成為新聞。
同是貧民窟兒童題材,兩個導演選擇了不同的視角,但卻都反映了貧民窟兒童的悲慘命運,只是這個布蘭卡的命運比那個男孩子還可憐。
布蘭卡曾經有過父母,父親早早拋棄了她們母女。而她媽媽卻是一個酒鬼,一次酒醉後也跟別的男人跑了,狠心遺棄了布蘭卡。可憐的小布蘭卡,流落街頭,這個孤獨的小女孩能在混亂不堪的街頭活下來真是奇跡。
電影開頭就是布蘭卡與幾個孩子合作在街頭偷盜,她偷竊得手後,與其他孩子打架分贓,並東張西望、小心翼翼的把錢藏在鐵盒中。短短幾個鏡頭,可以看出布蘭卡的街頭生活非常老練,也許這種事情她已經重復了幾百遍,她就是靠這個生存下來的。
孤獨的布蘭卡,每當看到別的孩子被媽媽帶著,媽媽與孩子開心的說笑著,她滿眼羨慕。布蘭卡多麼希望也有個媽媽啊,這樣她就會有人愛,也有個溫暖的家,也不至於每天露宿街頭,受人欺負。
一日,布蘭卡在街頭商店的電視里無意中看到一個新聞,報道一個電影明星花錢收養孩子的事情。她天真以為金錢可以購買一切,缺少母愛的她,當時就想:"成人可以花錢買個孩子,當作自己孩子養,是不是我也可以花錢買個媽媽?"於是萌生了花錢買媽媽的念頭。
花錢買給媽媽,前提是必須有錢。可她的小鐵盒裡只攢了一點點錢,不夠啊!布蘭卡沒有賺錢技能,只會偷,於是更加努力的多偷,一次甚至偷到了盲人歌手皮特的錢罐里。皮特眼雖盲,耳朵卻不盲,皮特發現了布蘭卡在偷他的錢。皮特吉它彈的好,有不少過路人給他打賞,他的心腸很善良,他覺出了布蘭卡有困難,就讓布蘭卡把錢都拿走,只要給他留下早餐錢就行,就這樣兩個人相識了。
這天布蘭卡街頭居住的紙箱小屋被一群孩子搗毀了,她無「家」可歸了,而此時恰好趕上皮特因無錢交管理費而被警察驅趕。於是布蘭卡和皮特這兩個同病相憐的人就走到了一起,他們決定離開貧民窟,去大城市聖費爾南多謀生掙錢,布蘭卡對皮特說:「我可以當你的眼睛」。。
他倆搭乘一輛貨車准備去大城市聖費爾南多,可貨車司機收了他們的錢,還沒到目的地,就把他們丟在另一個城市不管了。雖然這里不是他們想去的城市,但他們只能在這里尋找生路,因為去哪裡對他們並不重要,他們本來就是無家可歸的人,生存下來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這個城市裡,布蘭卡充當了皮特的眼睛,他倆分工合作,開啟了街頭賣藝的生涯。白天皮特在街頭吉它彈唱,布蘭卡就向圍觀的人討錢,晚上他們無家可歸,依然睡在馬路邊。這樣一天天下來,她們活了下來,運氣好時收入還不錯,小鐵罐里攢的錢也一天天增多了。
布蘭卡為實現買媽媽的夢想,她花錢列印了「買媽媽」的告示,到處張貼,內容是:三萬元買一個媽媽。結果可知,肯定是無人售賣。不過這個告示卻讓一個壞女人生出了拐賣布蘭卡的壞主意,幸虧布蘭卡沒上當。
一天,皮特無意中發現布蘭卡唱歌非常動聽,於是皮特鼓勵布蘭卡唱歌。布蘭卡開口唱歌了,好運也來了,幸運女神眷顧了他們,差一點就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布蘭卡在街頭開口唱歌,美妙的歌聲贏得了掌聲,也吸引了一個路過的酒吧老闆的注意。老闆決定請他倆去他的酒吧唱歌,包吃包住給工錢。
新的生活開始了,布蘭卡穿上了美麗的橙色裙子,跟皮特一起表演,她那清純美妙的歌聲,伴著皮特的吉他,贏得了客人們的陣陣掌聲,也給酒吧帶來了生意。老闆十分滿意。
布蘭卡的人生發生了改變,她不再流浪,她體會到了作一名正常人的尊嚴,她倆第一次有了工資收入,他們吃著可口的食物,睡在真正房間里的大床上,皮特還教布蘭卡彈琴和唱歌。
這時的布蘭卡十分開心,對將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和嚮往,她能感覺到皮特對她父親般的愛。此時她對尋找媽媽的事已經不太上心,電影里她把手中一張尋找媽媽的告示丟進了海里,這個鏡頭說明了她的心聲。
但是生活跟他倆開了個玩笑,正當她倆沉浸在生活的幸福時,她們卻被酒吧老闆趕出了酒吧,布蘭卡鐵盒裡的錢也被老闆全部沒收了,那些她千辛萬苦攢的錢轉眼失去,他們又回到了最初的樣子,露宿街頭。
原因是她們進入酒吧,老闆給他們的待遇超過了雜工侏儒,引起了侏儒的妒忌。偶然間,他發現了布蘭卡藏錢於鐵盒的秘密。一天夜晚,侏儒在皮特的眼皮底下,偷了酒吧里的錢(可惜皮特是個盲人,看不見),卻反咬一口,向老闆告狀,誣陷布蘭卡偷了酒吧的錢,藏在鐵盒裡。老闆一搜,果然發現布蘭卡的鐵盒裡有很多錢,其實這些錢是布蘭卡好不容易攢的,是她打算「買媽媽」用的,鐵盒裡有她以前偷過的錢,但這次卻冤枉她了,她有口難辨,酒吧老闆也不相信一個街頭流浪藝人,會有這么多錢,所以不由分說把他們趕出了酒吧,還沒收了她所有的錢。
其實陷害布蘭卡的那個酒吧雜工侏儒,也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員,受盡剝削和白眼,但是殘酷的生活讓他失去愛心,為生存變得冷漠和殘忍,他是一個可憐人,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事後,皮特問布蘭卡:「你是不是偷了酒吧的錢,是不是想買一個媽媽?你知道嗎,不是所有東西都能買,也不是所有東西都能賣。」
布蘭卡說:「我沒有偷酒吧的錢。我只想買個媽媽。為什麼成年人可以給自己買孩子,我就不能給自己買個媽媽?」
唉……真是個天真無邪的孩子。
他們再次露宿街頭,還失去了原有的錢,一切要從頭開始,布蘭卡卻失去了和皮特在一起闖盪生活的勇氣。
她選擇了離開皮特,另謀出路。她在街頭流浪尋找機會,卻遇到了流浪男孩勞爾和塞巴斯蒂安。這倆個男孩生活在一起,互相幫助,他們是一對兒以偷盜為生的街頭混混。他們都沒有家,沒有成人監護,沒有得到過社會的關心,沒有可以選擇的人生,沒有技能,他們只能靠自己,為了生存只有去偷。
殘酷的生活,把布蘭卡推向了罪惡,她為了生存選擇了入伙,跟兩個小混混住到一起,再次開啟了街頭偷盜生涯。
當「老大」勞爾得知布蘭卡想「買媽媽」時,表現出格外憤怒。勞爾說:生你的親媽都不要你、不愛你、不照顧你,買個媽媽回來,又有什麼用呢?買回來的媽媽,能給你愛嗎?
勞爾的話和皮特曾經對她說過的話,讓布蘭卡多少醒悟,幸福是買不來的。
影片同樣沒有交代勞爾和塞巴斯蒂安到底流浪了多久,但是從他們倆熟練的偷盜技術和對社會的仇恨態度,應該能猜出他們已經在街頭混了很久很久,而且在街頭遭受的種種不公平待遇,已讓勞爾變的冷血和殘忍,他對社會和拋棄他的家人充滿了仇恨,他說;「你沒有出生證就等於沒有出生,表明社會上沒有你這個人;你不能在社會上正常生存,就會像垃圾一樣被扔在街頭,你的家人,也只會給你帶來更多痛苦,要他們有什麼用!」
影片對他們的生活狀態用幾個鏡頭進行了描述:一條破舊的船上,三個流浪的孩子,生活在簡陋的破棚子里,電視傳出國際新聞播報:「日本決定殺掉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狗」。導演這是在暗示,他希望通過影片能引起公眾的關注,去關心流浪兒童的命運,他擔心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浪兒童,最終是否也會落的和流浪狗一樣結局?
沒有答案。
小男孩塞巴斯蒂安倒是很喜歡布蘭卡。一天,布蘭卡和塞巴斯蒂安在破船上,兩人望著夕陽,各自說著自己的故事,男孩兒對布蘭卡說:我一直跟著勞爾生活,勞爾像哥哥一樣對我,而布蘭卡,你就像是我的姐姐;你們倆讓我有了家人的感覺。
小男孩還問布蘭卡想買一個什麼樣的媽媽?他還幫布蘭卡在街上攔住路過的女人,如果當媽媽要賣多少錢?
他更天真,覺得有了哥哥姐姐,如果再能買個媽媽,那麼他們就更像一個家了,每個流浪者都有自己心酸啊。
布蘭卡跟著他倆在街頭偷盜,整天提心吊膽,她一點也不快樂,她不久就厭倦了街頭偷盜生活。她開始想念和皮特在一起的時光,想念那些快樂的日子,於是她又逃跑了,離開那兩個流浪男孩去街上尋找皮特去了。
這時那個壞女人出現了,騙布蘭卡說看見了皮特,可以幫她一起去找皮特。實際上壞女人想把布蘭卡拐賣掉,好好的賺一筆錢。還好,壞女人的詭計被機靈布蘭卡及時的發現了,她又幸運的逃了出來。
但是這時勞爾出現了,他一直跟蹤著布蘭卡,他把布蘭卡騙進雞籠,假裝給她錢,卻把她鎖進雞籠,然後去找壞女人,准備與壞女人一起賣掉布蘭卡,再一起分錢。
幸好這時小男孩塞巴斯蒂安趕來了,他在變性人的幫助下找到盲人皮特,一起救出了布蘭卡。嚇破膽的布蘭卡拉著皮特在街上走,恰好遇到了壞女人開車過來,壞女人驚奇的看著這一幕,卻不敢阻止他們的離開。雖然皮特又盲又老、走路蹣跚,也不夠強壯,但他愛著這個孩子,保護著孩子,是布蘭卡的保護傘。
布蘭卡在經歷了酒吧賣唱、被冤枉,被驅趕,被拐賣後,卻不敢和布蘭卡在街頭一起流浪了,她被親身經歷的一系列恐怖事件嚇壞了。她對皮特說:「你送我去孤兒院吧。」
此時的她,可能覺得只有孤兒院可以保護她,呆在那裡最安全,不用再到處漂泊了。
皮特天生就是一個盲人,父母都去世了,他一個人生存不易。有布蘭卡在,她可以做他的眼睛,生活狀況可大為改觀,但是他愛布蘭卡,為了布蘭卡,他滿足了她的要求,准備送她去了孤兒院。他們一路尋找,一路搭車,終於找到了那裡,布蘭卡如願以償的住進了孤兒院。
可布蘭卡在孤兒院里依然是孤獨的,雖然周圍都是人,但這里沒有朋友、沒有家人,而這里的孩子,一個個都渴望被人收養,這樣就開擁有一個幸福的家。一天,聽說有富人要來孤兒院收養孩子,她聽見別的孩子說:「明天我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她就會選我收養了。」
布蘭卡這時卻又想到了皮特,他像父親一樣關心她、愛護她,就像她的家人,而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其實她一直苦苦尋找的親情就在她身邊,就像陽光、空氣一樣珍貴,不用花錢就能獲得。於是她想逃跑,找皮特去。
夜半時分,布蘭卡換上自己的橙色裙子准備溜走,一個孩子問她去哪?她說:「我回家。」
漆黑寂靜的路上,一個穿著橙色裙子的女孩奔跑著。
影片的最後,布蘭卡找到了皮特。小男孩塞巴斯蒂安正跟皮特在一起,小男孩賣煙,皮特彈唱。看到這個情景,布蘭卡含著眼淚笑了,這個鏡頭真是讓人又感動和又心疼。
該電影深刻揭示了菲律賓社會底層人們悲慘的生活狀態,也在影片最後流露溫情。那些生活在邊緣的人們,雖不能選擇人生,但他們卻可以互相慰藉、抱團取暖,生活再艱難,只要跟愛你、關心你的人在一起,就會有家的感覺,生活還是有希望的。
最後本文就以布蘭卡和皮特在酒吧里演唱的歌《Home》結束吧。那些歌詞簡直就是在述說布蘭卡在街頭流浪的故事。
歌詞如下:
『叄』 描寫人性扭曲、陰暗、絕望、壓抑、瘋狂的電影有哪些
人性有時就像這部三觀扭曲的伊朗電影一樣殘酷
從古至今以來,伊朗作為中東和海灣地區乃至全球的伊斯蘭大國。
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油氣資源和非凡的宗教影響力等因素,使其成為了兵家必爭、列強角逐之地。
在如今國際政治中,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不斷,美總統特朗普上任後,便簽署 「穆斯林禁令」。
暫停向七國普通公民發放簽證,伊朗就是其中之一。
電影的結尾,少爺將吉亞拴在了馬廄,他像一匹馬一樣咀嚼著草料。
發出馬一樣的嘶鳴,你看不出吉亞任何的悲傷。
當管家把找遍全村才得來的馬頭模型套在吉亞的頭上。
他好像真的成為了一匹馬,目光呆滯,安靜地站在原地。
這時候,那個要飯的小女熟練地溜進院子里,一頭鑽進少爺的閣樓里。
此時的吉亞眼裡沒有當初見到小女孩的含情脈脈,亦或說,他更習慣以一匹馬的姿態來看待整個世界…
想看原片的同學,B站就有在線視頻呦~
『肆』 蒙古國有個電影幾個流浪孩子
有5個流浪的孩子。
一、簡介
《蒙古國》是由德國、蒙古聯合製片的90分鍾紀錄片。該片由琵亞芭蘇倫·戴娃、Luigi Falorni聯合執導,於2004年1月8日在德國上映。
該片通過講述蒙古南部戈壁一個游牧家庭的普通生活,向人們展示了草原人勤勞、純朴、善良的性格。二、內容
在廣遼無邊的蒙古戈壁灘上生活著一個典型的游牧家庭,他們以養羊、駱駝為生,雖然清貧,卻生活得恬靜、愉悅,一家四代人每天都會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餐桌旁談笑風生,其樂融融。稍大一點的孩子們會在羊群中盡情嬉戲。夜幕降臨的時候,在戈壁上寧靜的月夜下,爺爺會給孩子們講述一個個久遠的神話。
春天來了,這個游牧家庭迎來了一年中駱駝產崽的最繁忙的時期。一隻母駱駝遭遇了難產,牧民憑借著多年的經驗,幫助母駱駝艱難地產下了一隻罕見的白色小駱駝。也許是駱駝母親在妊娠中歷經了太多的煎熬與痛苦,幼子出生後,它拒絕接受這個可憐的新生兒,拒絕讓它分享自己的奶水和母愛。
在風暴肆虐的戈壁灘,得不到母親關愛的小駱駝身體越來越虛弱,日夜不停地發出令人揪心的哀號,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小駱駝隨時都面臨著被餓死的危險。所有人都不知該如何是好。他們想出各種辦法,希望母駱駝能夠哺乳小駱駝,卻都無濟於事。
最後,一家人決定使用草原上最古老的辦法——音樂儀式,來感化駱駝母親。於是牧民決定派兩個兒子穿越危險的沙漠,去百里之外的城裡請琴師來舉行原始儀式。他將是拯救這只小駱駝的唯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