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一個女孩能看見孕婦肚子里的孩子求救是什麼電影
這個電影是《擁抱太陽的月亮》。
《擁抱太陽的月亮》是韓國MBC電視台於2012年初播出的水木劇,根據韓國同名小說改編,由金道勛導演,陳秀完編劇,金秀賢、韓佳人主演。講述的是朝鮮王李暄和巫女月兩人之間的艱辛但浪漫的愛情史。
Ⅱ 看過的一部日本電影片段,說一群孕婦待產坐在一起,肚子里的孩子在聊天,請問叫什麼名字
我們都是超能力者
導演: 園子溫
編劇: 園子溫
主演: 染谷將太、池田依來沙、真野惠里菜
類型: 劇情
地區: 日 本
語言: 日 語
上映: 2015-09-04
時長: 114分鍾
Ⅲ 帶1歲半的小朋友去看電影結果太過鬧騰也管教了小朋友可就是不聽還遭到工作人員的謾罵
這種情況就是家長平時太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不聽話,一切以自己為中心,不懂顧及別人的感受。這種情況應該把孩子領出電影院 然後找員工領導投訴,畢竟你是花錢了。
Ⅳ 孕媽媽看電影的時候,胎孩子為什麼一直動不停
胎兒聽覺發育一般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8周:胚胎學研究表明胎兒神經系統開始形成,聽神經開始發育;母親被告知:當你看電影或唱卡拉OK的時候,寶寶的胃在不停地動,胎動的次數比平時要多,寶寶也感受到了媽媽的幸福,還是他在抗議?多少胎動是指胎兒在子宮腔中的活動影響子宮壁。懷孕四個月後,即從第五個月開始,母親可以明顯感覺到胎兒的活動。胎兒在懷孕期間被禁止進入非常嘈雜的環境,但電影的SOM聲音不是很大,通常不會影響胎兒的聽力。
認為胎兒是宮內缺氧或外界刺激所致,懷孕期間,如果孕婦感覺胎動頻繁、間歇,休息後不能好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用B超觀察持續的運動。繼續走。嬰兒被電影打擾了?我肚子里的小跳躍一般都很興奮。我喜歡動我的手和腳,抓撓我的媽媽,但我今天看電影的次數比現在少了。
Ⅳ 把孩子塞回肚子里回爐重造的電影的名字
無人區。把孩子塞回肚子里回爐重造是電影無派歲人區中的片段,把孩子塞回肚子里回爐重造旦羨困是電影無人區。《無人區》(英語:No Man『s Land)是寧浩執導的中國國內首部大西北公模念路片,由徐崢、黃渤、余男主演。
Ⅵ 小朋友看電影時鬧騰怎麼辦
首先,用你的雙眼看著他,不要讓孩子感覺害怕。孩子會意識到你,是你在看著他,然後,你用認真的話問問他,或者和他講道理。多聽聽孩子的心聲,沒毛病。也有很多家長不是打就是罵,打出來的孩子,是叛逆,教出來的孩子是聰明。
Ⅶ 美國片有哪些電影敘述爸爸在觀察媽媽肚子的時候寶寶在肚子里亂蹦亂跳,出生後,行為誇張、搞笑、有趣
變相怪傑2 添美·艾弗瑞(傑米·肯尼迪飾)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漫畫家,他與妻子杜雅(泰勒·霍華德飾)住在一個卡通味十足的小房子里。杜雅十分想要一個孩子,但是一心想要事業成功的蒂姆卻認為操之過急。一天,他的狗狗發現了一個綠色的面具。一天晚上,蒂姆在去公司舉辦的萬聖節派對前戴上了那個醜陋的面具,戴上之後的他完全變了一個人,具有了神奇的魔力和無法自控的瘋狂,原來這個面具是整蠱之神洛基的道具。在舞會上,所有人都被他的「裝扮」所吸引,而他那些怪異的舉動在一幫動畫師眼裡看來也是絕對正常的,在場的人都認為他在試圖創造一個新的卡通角色。老闆則立即下放權利,讓他去獨自創作。當回到家後,妻子躺在床上,也許是因為他一直壓抑的感情被面具釋放出來,或者是他還在為剛剛的奇跡而興奮不已,此時的他極其想要一個孩子…… 九個月後,孩子威仔出生了,並且具有變相怪傑的超能力。這立即引起了「惡作劇之神」洛基(即面具的主人,艾倫·卡明飾)的注意,他的父親——獨眼的奧丁神(羅伯·哈斯金斯飾)命他將面具奪回來,所以洛基開始查詢所有在那天出生的孩子。因為如果惹毛了父親的話,那後果就無法想像了。 此時,添美也在找面具,因為他的狗狗把面具給藏了起來。添美不知道為何他的孩子具有如此超強的能力,他只想盡快找到面具,來完成老闆要求的卡通人物的創作。此時洛基離他們越來越近,杜雅也因商務出差離開了小鎮,只留下添美扮演全職父親的角色。當威仔已能漸漸掌握這股超能力時,洛基也終於找到了這家人。
Ⅷ 微電影《鄰居的窗》觀後觀
序:人生的苦惱,源於對生活的錯位認知和盲目較勁,生活不在別處,幸福始於關注自身而不是他人。重要的不是看到了什麼,而是我們心裡裝著什麼。
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由馬歇爾·庫瑞導演的《鄰居的窗》,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真人短片提名。
短片只有20分鍾的時間,劇中有兩條線。一條明線:一對中年夫婦的瑣碎生活;一條暗線:一對年輕夫婦的甜蜜時光。
家庭主婦艾麗,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現在她又懷孕了。
和每天圍著老公、孩子忙得團團轉的全職媽媽們一樣。
艾麗每天挺著大肚子,全身心照顧倆鬧騰又精力無限的娃,操持著永遠也干不完的家務,時常累得想發火,老公卻大大咧咧……
一天,艾麗趴到桌子底下,收拾倆娃扔一地的玩具和零食碎屑,一起身卻撞到頭……
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陪孩子們鬧騰……艾麗一臉憔悴,日子過得疲憊又枯燥,好像一眼能望到盡頭。
不久後,艾麗和老公意外發現,對面公寓新搬來了一對年輕小夫妻。
他們嘩歷正在卧室忘情親熱,卻沒有拉窗簾,這邊看得一清二楚……
逐漸,艾麗和老公習慣了「偷窺」這對鄰居的私密生活。
不久後,艾麗生下了第三個孩子,她變敬缺得更加忙碌疲憊了。
周六,艾麗帶孩子們出去玩,老公以忙工作為由推脫在家。
回家後,艾麗卻發現老公正喝著啤酒,舒舒服服躺在椅子上,和朋友們開心地視頻通話,旁邊還擺著望遠鏡……
為3個孩子忙得焦頭爛額的艾麗,有點壓不住火氣。
老公卻覺得她莫名其妙脾氣差,責備她說:
「你今天怎麼回事?我整個周六都在工作,你們都在出去玩!」
艾麗滿肚子委屈無處訴說:「我寧願一天都在工作;
我今天一整天要一個人應付三個孩子,那是在動物園,還下著雪;
孩子們不是在流鼻涕,就是拉了、餓了,或者一直摔跤擦到膝蓋;
我昨晚只睡了4個小時,因為我要起來照顧孩子,還被吐了一身……」
自己過得一地雞毛,可再看對面小夫妻呢?
他們沒有孩子,經常辦舞會,盡情享樂,然後一覺睡到中午,醒來就瘋狂親熱……
他們好像永遠不用為生活所煩惱,日子過得熱烈歡快,令人嚮往,抑或令人痛恨眼下自己的生活。
生完3個孩子,艾麗已經很少和老公親熱了,看到對面小夫妻,她內心酸楚又失落……
看到老公拿望遠鏡「偷窺」對面小夫妻,艾麗更難過了,她說:
「我知道我已經不年輕了,一直以來我都很累,我的乳頭就像是一直被食人魚咬著;
不過我就是有點難過亮蘆辯,你被他們迷成這樣,他們既年輕好看又性感……」
可生活能上哪兒說理去呢?
晚上,艾麗要起床給小嬰兒餵奶,換尿布,睡個整覺根本不可能。
聖誕節,她想簡單裝飾一下家裡,可孩子的哭聲立即把她拉回現實,3個孩子讓她操碎了心……
可對面小夫妻,卻完全不用為孩子所困。
他們通宵唱歌、跳舞、喝酒,盡情擁抱、親吻,盡情大笑、享樂……
僅是一棟樓之隔,生活卻好像隔著兩個世界。
為什麼別人都過得那麼好,只有我自己一個人糟糕的不像話?
有時候,你也有這樣的感覺嗎?
熱鬧和快樂好像都是別人的,自己的生活全是心酸和無奈。
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
直到有一天,艾麗突然發現,對面消失了一段時間的男鄰居,剃了光頭,虛弱地躺在床上。
不久後,家人朋友們一一和他告別,這個男鄰居竟然突然去世了,有人來抬走了他……
艾麗慌忙跑下樓,看到傷心哭泣的女鄰居。
她正試圖安慰,沒想到,女鄰居一眼認出了艾麗:
「你是住在對面那棟樓對嗎?
你有一個小女兒,一個小兒子,還有個小嬰兒,但願這不會讓你覺得被冒犯了,你的孩子們真的好可愛,也很搞笑;
我丈夫一直病的很重,我丈夫和我,就會望過去,看看你的孩子,應該還有你的丈夫,夜裡坐在那裡喂那個小嬰兒,真的……」
女鄰居話語里全是羨慕,隨後傷心痛哭到說不出話……
原來,艾麗和老公偷窺到的,並不是對面鄰居生活的全部。
對面年輕的丈夫,一直病的很重,他們看似盡情享樂的生活,不過是妻子想給丈夫多留下一些快樂回憶……
而這邊艾麗覺得雞飛狗跳的生活,卻是鄰居夫妻倆最羨慕,卻又最遙不可及的幸福。
他們羨慕艾麗有3個可愛的孩子,羨慕艾麗和老公結婚多年相伴相守,因為他們這輩子都沒這種機會了……
原來,那些你羨慕的人,也都在羨慕著你。
短片最後,艾麗才突然醒悟——
原來,之前自己一直把目光聚焦在生活的苦澀和委屈上,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一直都被忽視了……
她可以為老公和孩子做一日三餐,把他們照顧得健健康康。
她可以每天陪孩子玩鬧、畫畫、學習,不錯過孩子每一步成長。
老公心疼她辛苦,一個人帶3個孩子出門一整天,讓她在家泡個熱水澡好好放個假。
她和老公吵架後,老公會主動擁抱她、親吻她,努力安慰她。
老公會主動哄孩子們睡覺,陪孩子們玩。
老公也確實一直在努力賺錢養家,讓她和孩子們生活得更好……
原來他們在別人眼裡,也一直過著最讓人艷羨的幸福生活……
20分鍾的短片,卻蘊含著生活的大智慧。
我們所羨慕的別人的生活,真的只是我們幻想的別人的生活。
多「看見」自己生活的美好一面並加以珍惜,才是最為重要的。
透過窗,也許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也許只能看到一堵牆,也許可以透視到人性的善惡。但今天討論的這扇「窗」,卻折射出了關於生活的哲思。
《鄰居的窗》是美國導演馬歇爾·庫瑞執導的短片,2020年2月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真人短片獎。這部20分鍾的短片講述的是一個溫暖而又有些心酸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透過對面鄰居的窗,窺探到鄰居充滿激情的生活,嚮往不已,從而對自己繁瑣而勞累的生活更加不滿。但當她在望遠鏡中發現對面的男主人病逝,而對面的女主人也同樣通過窗戶,嚮往著自己一家活色生香的生活時,她感到很震驚,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生活原來也很溫暖。
許多網友認為,短片情節簡單,故事波瀾不驚毫無懸念,甚至有些平鋪直敘述,獲得奧斯卡多像獎最佳真人短片有些讓人失望。但我卻認為,短片正是通過一個尋常的故事,從普遍存在於人們生活中的現象入手,探討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戳中了觀眾的痛點,從而賦予了影片深刻的含義。
在我看來,影片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榮譽,是因為它蘊含著關於生活的三重哲學思考:
人生的苦惱源於對生活的錯位認知和盲目較勁;
生活不在別處,幸福始於關注自身而不是他人;
重要的不是看到了什麼,而是我們心裡裝著什麼。
下面,我將從這三個方面由淺入深地來解讀這部電影,並在分析過程中談談我的思考和見解。
男女主角第一次透過鄰居的窗,看到對面年輕夫婦充滿激情的夫妻生活,倆人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艷羨的神色,男主甚至發出贊嘆。接下來是女主幾近自慚形穢的不滿:抱怨激情不再,抱怨自己半夜餵奶只睡四個小時的艱辛,甚至抱怨自己年華已逝,不如對面的女主人年輕。
殊不知,她抱怨的,正是別人夢寐以求的。女主下樓安慰失去丈夫的女鄰居,女鄰居同樣羨慕地描述著她透過窗戶看到的一切:鄰居有三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而自己的丈夫病得很重,他們沒有孩子。不言而喻,她的描述正與她剛失去丈夫的凄涼心境形成鮮明對比。
不難看出,兩個女人之所以苦惱甚至痛苦,是因為她們只看到別人光鮮的一面,而沒有看到別人光鮮外表下的辛酸,更忽視了自己擁有的也一樣會令別人羨慕。不僅如此,她們還把別人擁有的和自己沒有的做對比,這樣一來,結果當然是「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失望和抱怨在所難免。在相互羨慕的背後,其實是對自己擁有的無視。忽視擁有,就意味著無法享受所擁有的快樂和幸福,更談不上珍惜。
這樣的情形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清明節期間,看到一句讓人淚目的話:
「你只是在家困了兩個月,而有的人卻永遠困在了這個春天。」
是啊,疫情期間,許多人抱怨宅在家哪兒也去不了,卻不曾想,對於那些與病魔抗爭和忙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們來說,你呆膩了的家是他們最渴望的幸福所在,甚至,那是一些人永遠也回不去了的地方。
為什麼人們總是悶悶不樂?總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如意,那是因為他們總在盲目較勁。在影片中,女主從窗戶看到對面年輕夫婦的幸福生活後,向自己的丈夫抱怨了三件事:夫妻激情不再;自己老了;別人在狂歡,自己卻在為瑣事勞累。兩人甚至還為此發生了爭吵。
你也許會覺得這很正常,那是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情景再熟悉不過,所以習以為常,甚至根本不會去考慮有哪裡不對勁兒。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女主人的抱怨充滿了情緒化,很不理智。
從表面看來,她的抱怨是因為看到鄰居浪漫而休閑的生活而發生的,其實,她所抱怨的生活與鄰居毫無關系,只是她長期積累的負面情緒集中爆發。
因為:「中年夫妻激情不再」、「衰老」和「為家庭瑣事勞累」,這些要麼是自然規律所致,要麼是無法改變的日常,平心靜氣接納就好,而女主人卻怨天尤人。
這樣看來,是不是覺得女主在無理取鬧?她其實是在和自己較勁,和老公較勁,和自己的生活較勁。而且這種較勁是盲目的,為什麼呢?因為較勁無法改變她的生活狀態,只會讓她自己執拗於心靈漩渦無法自拔,更加疲憊和勞累。
作家周國平說:
所謂「人生不較勁」,就是不和自己、他人、老天較勁。
學會放下,不再和自己較勁、不再和生活較勁,才能把精力和能量用在正確的方向上,也才能得到幸福的眷顧。
女主角擁抱了傷心的女鄰居後回到家,看到丈夫帶著三個孩子回來,感到無比溫暖。一切都沒有變,只因為看到了別人的不幸,更因為了解了自己也是別人羨慕的對象,家還是那個家,卻讓她覺得比從前更幸福了。為什麼?因為她開始關注自己的生活了。
英國哲學家朱爾斯•埃文斯通過《生活的哲學》一書告訴我們:
生活中大量的苦難源於兩個錯誤,總是試圖去改變那些根本不在我們控制范圍內的東西,卻放棄了原本應該承擔起的思考與信念的責任。
將心力放在別人身上是毫無意義的,只有將注意力的焦點回歸自身,才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
雖然電影對女鄰居著墨不多,但我們仍然可以想像,如果她回到家,每天隔窗觀望和羨慕著對面的幸福,自己的生活必定一直黯然失色。但如果她看到別人的幸福時,心裡也充滿溫暖地回憶著自己曾經擁有的過往,那麼她的心裡一定是幸福的,因為那些美好的回憶多少可以點亮她因失去丈夫而暫時黯淡的人生。
現實生活的我們也應該明白這個道理:生活不在別處,從別人那裡無法尋找到自己的生活。當你開始關注自身,幸福也就不遠了。
影片的開頭和片尾都有一個這樣一個鏡頭:窗外,是無數個亮著燈的窗戶。在我看來, 影片中的「窗」有著深刻的寓意,無數個窗口寓示的是無數種冷暖人生,而透過生活這扇窗,你看到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由此想到了什麼。
影片中反復出現「窗」這一意象。主人公的窗、鄰居的窗和千家萬戶的窗,無時無刻在提醒觀眾通過這扇窗,去思考自己生活里的「窗」。
那麼,透過這扇窗,你想到了什麼呢?在我看來,短片《鄰居的窗》至少給了我們以下三點現實感悟: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他們關於事物的看法所困擾。
就是說,事情本身不是問題,如何看待這件事情才是問題。這個思想至今仍然被推崇,成為認知行為療法ABC理論的核心。ABC理論是什麼?舉個例子,我們與朋友約好周末一起看電影,結果他沒來,這是事件A;然後你非常惱火,甚至想和他絕交,這是行為結果C。
看起來這是因為事件A導致了情緒和行為結果C,然而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卻不這么認為。雖然事件A直接導致了我們的憤怒,但這並不是憤怒產生的真正原因。實際上,在A與C之間還存在著一個B,那就是我們的信念。這個信念決定了我們最終的反應:
如果我們的信念是「我的朋友應該重視我,他臨時改變主意就是不在乎我」,那麼我們當然就會憤怒。
如果我們的信念是「朋友不會無故不來,他一定有很重要的事」,那麼,我們的反應就可能是「沒事,一個人看電影也挺好」。
以此類推,短片中的女主在窺探了鄰居的幸福生活後,如果她的信念是積極的,那麼導致的結果就不是抱怨和爭吵,而極有可能是「怎樣讓自己更幸福」的畫面了吧。
所以,我們對同一件事情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是因為心中有不同的信念。負面、消極的信念與理性、積極的信念導致的結果會截然不同。
那麼,怎樣避免上述的負面和消極情緒呢?認知行為療法認為,關鍵在於將非理性的信念轉化成理性的信念,將消極的信念轉化為積極的信念。
怎樣糾正錯誤信念,回歸理性?我們可以借鑒一下蘇格拉底關於追求幸福的生活哲學。
首先要認識自己,去覺察自己無意識的信念和價值;
然後,通過理性思維去改變非理性的信念和價值觀;
接著,通過實踐與刻意練習,讓理性思維成為慣性思維;
最後,用理性的慣性思維作為指引,在生活中修行。
有句話說得好:
不經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理性思考可以避免許多盲目行為,從而減少生活中的困擾。
古羅馬哲人愛比克泰德認為:
改變你能改變的,接納你不能改變的。
歷經近兩千年,愛比克泰德的思想成為了今天很受歡迎的人生哲學。對於那些超出我們能力范圍的事情,我們不必較勁,接納就好。
如果我們對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焦慮、恐懼,只會讓我們更加脆弱無力,陷入情緒的怪圈。就如短片中的女主角為變老而焦慮,不接納自然規律而又無力改變它,其結果只能抱怨。當我們可以用理性的視角去反觀,我們究竟能做些什麼時,我們就從失控的狀態中反轉,去控制那些我們可以控制的東西,改變能改變的,接納不能改變的。
這部20分鍾的短片《鄰居的窗》,用一個簡單而平凡的故事,生活不在別處,幸福始於關注自身而不是他人。透過這扇「窗」,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世界,看到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懷何種信念。
同時,短片也給予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的智慧,就藏在最平常的日子裡,我們需要打開心靈之窗,去發現它的真諦。
《鄰居的窗》由Marshall curry導演,該片榮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故事講述的是居住在密集樓群中的一家人看到了對面男女兩個人親熱的場景從而引起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故事由此展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所看見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心理好奇心和心理強迫,這些引起人興趣的事物喚起了人生心中的一種渴望,或許這種渴望是自己生命中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才更加的渴望和好奇,也充分表達了人們的一種窺探欲。當女主在做家務的同時,心裏面好像總是期待著對面會發生什麼,此時的窺視已經成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電影中的鏡頭語言分別對他白天和夜晚的窺視進行了表述。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看到過類似的事情發生。我記得很多年以前讀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裡就講大學生的男生宿舍對面就是女生宿舍,男生們晚上都拿望遠鏡,望向女生宿舍。有一天老師發現了這個事情,把他們的望遠鏡都給沒收了。他們也因此感到很沮喪,十分的掃興。後來這些男同學又買瞭望遠鏡向對面的女生宿舍望去,突然間有一天,一個男生拿著望遠鏡望向對面的女生宿舍的時候,嚇了他一跳,他嚇得把望遠鏡丟在地上,他萬萬沒有想到,對面有一個女同學同樣也拿著望遠鏡在看向他。更可笑的是,後來老師也從女生宿舍里也沒收了一大堆的望遠鏡,沒當想到這個故事的時候都讓人不禁的發笑:看來偷窺的慾望乃人之常情。
電影中這個故事男主和女主坐在家中的桌子上無意間發現了對面沒有拉窗簾的一家人,男人和女人在親熱,就在那一次無意間勾起了他們的好奇心,他們開始用望遠鏡注視對面女人家的生活,最後,當女人的丈夫去世,被救護車拉走,這家的女主雅各布下樓去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倆家的女主在樓下相見,互相都說出了,看到了對方的家庭生活。得知女人的丈夫得了病去世,雅各布對他表示極度的同情將她抱在了懷里,對她表示同情和安慰。她也知道自己和丈夫還有三個孩子也是她們生活中的樂趣。讓我想起了卞之琳在《斷章》中說過的一句話:「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最有深意的一個鏡頭,是在夜晚喪失了丈夫的妻子從對面的窗戶看向雅各布一家五口人美好生活的圖景。視角的轉換,表達了此時此刻女子的內心世界和渴望,電影音樂響起,加深了他內心的孤獨與對自己丈夫的懷念,同時她渴望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空曠的房間此時刻卻只剩下她孤單單的一人。思念丈夫的情感從她深心的蔓延開來……
生命中有太多的突然和不確定性,我們還年輕勇敢的去愛吧,愛在任何年齡和任何時期都不過期,看了這部短片讓我不由得又想起了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時光荏苒,生命短暫,別將時光浪費在爭吵、道歉,傷心和責備上,用時間去愛吧,哪怕只有一瞬間也不要辜負。」
當然,如果影片的內容僅限於此的話,是不可能得奧斯卡獎的,「偷窺」只是《鄰居的窗》的講故事的方法,本片最後的落腳點在於講人生。
本片雖然片長僅有20分鍾,但所講述的故事的時間跨度卻是比較大的,這對中年夫婦透過窗戶,目睹了鄰居的生老病死、家庭的離合悲歡。
透過窗戶,看鄰居的生活,好像看電影一樣,但又與電影有很大的不同。
電影本身是虛假的,而透過窗戶看到的都是真實發生的;
電影中的故事都是演員的表演,而從窗戶中看到的都是鄰居的現實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陷入到自己生活的問題當中,無法輕易走出來,是因為我們不知該怎樣辦,很多事情我們之前沒經歷過,也不知道別人是如何應對的。
而這對中年夫婦能夠透過鄰居的窗,看鄰居的生活,反思自己的人生。
《鄰居的窗》最妙的地方在於結尾的反轉,當這對中年夫婦非常羨慕鄰居夫妻的年輕、懊惱自己逐漸衰老的時候,得知鄰居其實也在羨慕自己家庭擁有三個子女的幸福美滿。
《鄰居的窗》告訴我們,當你羨慕別人的生活的時候,可能那個人也同樣在羨慕你的生活。
我們應該做的,不應該是羨慕別人的生活,渴望那些我們無法得到的東西,而是珍惜當下、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的幸福。
《鄰居的窗》就像「鄰居的窗」一樣,讓我們能夠透過別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