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個電影的演員陣容是由誰來決定
當然是導演啊,而且導演也會親自去尋找演員,像《山楂樹之戀》裡面的主演周冬雨,就是張藝謀親自去學校挑人的,後來網路上都是這么說的,由此可見,角色的決定都是由導演決定的啦。
『貳』 一個標準的電影劇組包含哪些成員
1.導演組:導演、副導演、執行導演、場記。
2.製片組:製片主任、現場製片、生活製片、外聯製片、監制、統籌、財務。
3.劇務組:劇務主任、劇務助理、劇務。
4..攝影組:攝影指導、攝影師、副攝影師、攝影助理、機械員、燈光師、燈光助理。
5.美工組:總美術師、副美術師、美術助理及服裝、道具、化妝等小組。
6.錄音組:設錄音師和錄音員。
(2)一部電影需要幾個主要演員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導演是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
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製片主任和製片人是僱傭關系,製片主任代表製片人行使影視作品生產期間的行政管理權利。他的職責主要是八個字督促、檢查、指導、協調。他要調動和安排好製片班子的工作,發揮各部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劇組
『叄』 拍一部電影需要哪些人員(請回答完整,不要出現「等等」)
製片人,監制,編劇,導演,副導演,製片,攝影師,燈光師,場記,製片,劇務,美工師,化妝師,道具師,置景師,演員,另武術指導等特殊職位,基本就這個標配,還有升級版豪華版的看個人需求
『肆』 拍一部電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員
1、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這部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2、製片人: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協助導演保質保量早點完成拍攝。
3、顧問:為專業題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
4、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5、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6、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7、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8、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9、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
10、燈光師: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燈光效果。
11、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造型。
12、化妝師: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13、後期處理:按照導演的要求,對後期選擇的鏡頭進行編輯和特效製作。
14、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
15、剪輯:負責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16、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4)一部電影需要幾個主要演員擴展閱讀:
電影構成:
技術
視覺滯留
「使一塊燃燒著的木炭在被揮動時變成一條火帶,這種現象曾被古時的人們發現過」但是,將這種視覺現象同電影的發明聯系起來,卻是19世紀的事情。
1829年,比利時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為了進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他曾一次長時間對著強烈的日光凝目而視,結果雙目失明。
但他發現太陽的影子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裡,他終於發現了「視覺滯留」的原理,即:當人們眼前的物體被移走之後,該物體反映在視網膜上的物象不會立即消失,會繼續短暫滯留一段時間。實驗證明,物象滯留的時間一般為0.1-0.4秒。
與此同時,在歐洲的物理學教科書和物理實驗室中,也開始採用「法拉第輪」的原理和圖畫「幻盤」旋轉的視覺研究。它們向人類表明,人眼視覺的生理功能可以將一系列獨立的畫面組合起來,成為連續運動的視象。
19世紀30年代,詭盤、走馬盤、輪車盤、活動視鏡和頻閃觀察器等視覺玩具相繼出現。其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即在能夠轉動的活動視盤上畫上一連串的圖像,而當視盤轉動起來時那些呆滯的、無生命的圖象便運動起來,活靈活現。
此後,奧地利人又將幻燈和活動視盤相結合,使繪制的靜止的圖畫投影在銀幕上,製作出活動幻燈,形成了早期動畫。
然而,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電影理論家和教育家對「視覺滯留」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疑義,他們發現銀幕上的全部運動現象實際上是跳躍的、不連貫的,但觀眾卻意識到那是一個統一、完整的動作連續。由此證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視覺滯留」,而是「心理認可」。
拍攝技術
攝影術同樣產生於19世紀的歐洲。1839 年,法國人達蓋爾根據文藝復興以後在繪畫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並使用化學方法,將形象永久地固定下來,「達蓋爾照相法」產生。1872 年,最先將「照相法」運用於連續拍攝的,是攝影師愛德華·幕布里奇。
他曾在5年的時間里,多次運用多架照相機給一匹正在奔跑的馬進行連續拍攝的實驗,並於1878年獲得成功。1882年,法國人馬萊利用左輪手槍的間歇原理,研製了一種可以進行連續拍攝的「攝影槍」。此後他又發明了「軟片式連續攝影機」。
終於以一架攝影機開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組照相機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在歐洲,許多國家中的科學家、發明家們也都研製了不同類型的攝影機。
其中,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機械師狄克為了使膠片在攝影機中以同樣間隔進行移動,而發明了在膠片兩邊打上孔洞的牽引方法,解決了機械傳動的技術問題。「活動照相」的「攝影術」得以完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影
『伍』 拍攝一部電影需要的工作人員及職務都有哪些
拍攝電視劇的工作人員:從介入劇組開始一般為製片人、製片主任、製片、策劃、編劇、導演、監制、出品人、製作人、攝影師、攝影(呵呵,一般有師就有無師的)、男女演員、場記、副導演、導演助理、有的還有執行導演、美術師、美術、錄音師、燈光師、道具師、化妝師、服裝師、煙火師、置景師、劇務主任、劇務、場務、司機、視頻技術、前面說到的每個職務根據不同都有無師的職務和助理職務,一般20集現代劇的工作人員(不含演員,因為沒有定稿的劇本是無法確定演員人數的)在40-60人,像《笑傲江湖》這部電視劇的劇組單純的工作人員就超過200人,演員幾千上萬人次,這個也是根據劇情的場面大小來定的。像現代韓劇,就那幾個人能演幾十上百集,劇組工作人員也是40人左右。
『陸』 一個標準的電影劇組包含哪些成員
前期後期以及加上拍攝期間的人員,正常的話也是一兩百人至少。
製片
也有的監制實際是給新晉導演提供保障的,包括經驗、人脈、資金等,實際就是解決麻煩的人。
其實製片人和監制都來源於英文單詞:procer,在香港監制就是製片人,只不過大陸電影行業起步晚,相關標准不完善,專業人才不齊備,才有了現在製片人和監制的區分,所以他們的職責既有交叉也有不同。
導演
這個不難理解,就是影片拍攝的leader,組織不同專業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共同生產出高質量的影片。
在國外,導演只對藝術負責,把劇本用自己的理解付諸於拍攝,成為影像。但在國內,導演往往是攝制組甚至是劇組的老大。(攝制組是劇組中的一個工種單位)
執行導演
指在有兩名導演共同指導的情況下,負責具體導演工作的人。
打個比方,總導演是軍委主席,負責戰略構想,執行導演是總參謀長,負責將戰略意圖變為現實以及具體戰術的執行。
副導演
還是那句話,誰都有管不過來的事兒,導演也一樣,於是就是了副導演,專門負責某一領域內的工作,比如選角副導演,這是個吃香的工作。
編劇
顧名思義,劇本的創作者。
在國外,編劇是權利很大的,可以決定角色走向,導演要根據編劇的意圖來。我們看的美劇,很多都是拍一集播一集,邊寫邊拍。這樣可以很好的參考市場反響和觀眾意見,所以為什麼美劇好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主角還能活幾集,比如《權力的游戲》。
但在國內,劇本要全部寫完過審,片子拍完也要過審,導演權利往往至高無上。
當然一個劇組的組成還不止以上的人員,還有很多人。
『柒』 一部電影的劇組需要幾部分人組成
24,分別是導演、演員、攝影、美術、音樂、錄音、剪輯、副導演、場記、化妝、服裝、道具、置景、照明、製片主任、製片、劇務、場務、會計、出納、要特技攝影、特技美術、特技煙火、特技工藝。劇組的核心是導演。
導演,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
導演就好比軍隊的最高指引者,一部影視作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
(7)一部電影需要幾個主要演員擴展閱讀
劇組其他職務
1、演員
專職演出活動,或在表演藝術中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演員也是指參加戲曲、戲劇、電視劇、電影、舞蹈、曲藝、等表演的人員。在創作風格上,一般可分本色演員和性格演員兩種。
2、場務
劇務主任領導下的幾名劇務,場務各有分工。有的人負責車輛調配,有人負責食物、飲料的采購供應,有的人負責財經與會計共同解決經濟帳目問題。還有人負責全組人員的車、船、機票、開具各種證明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