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追凶者也》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犯罪題材的一直是電影里最好的一種表現題材之一,而近期(這一兩年)的國產電影,犯罪題材電影因為各種原因被松動後,開始在導演和電影人努力下,讓國產電影在青春片愛情片公路片恐怖片的一堆題材中突破而出,奮起楊威,成為中國電影百花園綻放里的一隻小小的奇葩,成為國產電影最喜聞樂見的一種電影題材,票房口碑雙豐收,《冰河追凶》,《東北偏北》,《心迷宮》,和曹保平導演的《烈日灼心》和《追凶者也》。
曹保平導演的這兩部犯罪片成為其中的代表,而馬上下線的《追凶者也》更由犯罪片向曹導演比較得心應手的黑色幽默片過度,我們能聽到影院里更多的哈哈大笑,成為黑色的喜劇片,這尤為難得,沒看的觀眾,完全可以在自發的走進影院,讓這部電影如大聖歸來般票房口碑逆襲。
中國電影就缺我這樣只向觀眾負責的影評人。
雖然這次百花獎,曹保平導演的《烈日灼心》的「三黃蛋」主演沒有再獲獎,但還是收獲了一個最佳影片,看來觀眾的眼睛,偶爾也是雪亮的,再看《追凶者也》,電影最出彩的地方還是男演員的演技,在諸多外國評委評獎下,《追凶者也》讓劉燁摘下金爵獎影帝桂冠,劉燁在該片中首次嘗試用雲南方言演出。在拍戲前的一個半月時間里,他一直在跟曹保平的一個雲南學生學習方言。雖然法國味雲南方言很讓很多正宗雲南人詬病,但就憑片中劉燁的自毀形象邋遢造型,破爛棉襖黃毛衣,鬍子拉碴還有高原紅,真正讓人絕不出戲,就是一個農村修車工形象,演技確實讓人佩服。
仔細看曹導的電影,曹導調教男演員的功力老道,大屏幕里總是演員表情的特寫,表演到位,在電視劇領域頗有建樹的曹保平對自己的幾部電影都是認真之作,質量上乘,確實成為良心的保證,能讓觀眾安心買票走進電影院。
但電影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來自東北的夜總會領班董小鳳,張譯的扮演如此打動人心,表面文質彬彬,對舞女女朋友不離不棄,那斯文的眼鏡後面,卻是一雙邪惡的眼睛。得體入時的西裝底下,是一顆極度殘暴的心。一個內心極度矛盾的「五星殺手」,張譯從《士兵突擊》起家,憑借電影《親愛的》獲得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這次《追凶者也》的表演,離獲獎又不遠矣。
再說電影的劇本,這應該是自《瘋狂的石頭》後,設計最巧妙的一個劇本,影片節奏緊湊,懸念十足,反轉有力,最後的結局震撼。三個男人一台戲(又是三個男人),高超的互動游戲,採取分段落的章節體,以有限視角,熱情洋溢、歡快跳脫嬉笑怒罵中給觀眾意外的體驗,五個用雲南方言命名分段故事,從一的普通,到二的暗轉,到三的高潮,到四五巧妙守宮,電影一直保持著巧妙、機警和懸念混雜的節奏張力,這是近期國產電影難得一見的好敘事劇本,導演控制能力也在,短短90分鍾,讓人一直處於一種觀影興奮中,電影打高分,也是順利成章。
但我還是說說電影的不足,電影在導演的聰明下演繹了一種黑色幽默的荒誕喜劇,一個「無巧不成」的故事因為太多的巧合而讓人有一種假戲真做的感覺,兇手本來是殘暴的,但電影後半部分,表演過狠,成為一部卓別林般動作喜劇片,也許是《烈日灼心》太過「灼心」,曹保平導演想讓觀眾更輕松一些,於是便有了這部混搭片《追凶者也》,但電影後半部分男主從追凶過度成為凶追,幾個主演半路失蹤,結尾安排不夠巧妙,雖然符合邏輯,但始終不如《瘋狂的石頭》和《三桿大煙槍》這樣結尾升華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讓觀眾恍然大悟。一聲槍響驚醒夢中人,唉,離精品就差一步之遙。
電影過於強調隱喻和象徵,這是我們這些有層次心比天高文化人的通病,導演毫不掩飾影片對社會底層的關注,對一些丑惡現象的諷刺。犯罪分子最恨的人,居然是「奸商」;打劫來的金項鏈,扔水裡居然有一半能浮起來;買個水岸花園,發現這個水,居然是「臭水溝」。這是電影題材的得分項卻是電影的失分項,影片擺脫了非此即彼、非正既邪的臉譜化敘事,比如對殺人者對女人的愛與關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奸商的痛恨,黑色寓意下,卻很難服眾。電影向現實生活靠攏,但真正生活中的壞人可要比電影中的壞人聰明十倍凶惡萬分,失去里電影的表現力,也就失去對現實生活的鞭撻。這種感覺非常像看周星馳先生的《美人魚》,電影情懷表述下一定要加個環保的帽子,也讓電影失去了周先生風格,才有《喜劇之王》和《美人魚》的差別,成為敗筆。
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我們也知道電影人和導演的良苦用心,但格局和局限在此,功力不夠,很難著墨,也有可能拖累電影,有時候,簡單一些,讓觀眾在笑聲中再體會小人物在當世的艱難生存,多有犯罪之所憫,人生之所悲,感嘆唏噓後,才知道電影中所有人物都是悲劇,真正的真凶是誰?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做起來很難,就當我這個專業影評人對《追凶者也》吹毛求疵吧。
電影有幾段刪節戲,比如劉燁到豬圈裡抓豬的細節化描寫和兩端情色描寫,但因為各種原因被刪除,實際上會嚴重干擾我們隊電影主題和人物個性的了解。非常可惜。但即便如此,《追凶者也》還是今年迄今為止最好的一部國產電影。沒有之一。
② 求一部老電影名字~~~!!!!
電影:五更寒
《五更寒》是嚴寄洲執導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楊威、李雪紅、曹櫻、史可夫主演,於1957年上映。
該片講述1946年,蔣介石調集二十萬人馬進攻中原解放區,解放軍主力部隊實施戰略轉移後,大別山區一支游擊隊在縣委劉書記領導下,堅持同敵人進行斗爭的故事。
影片爭議
該片上映後,關於影片中「巧鳳」一角的階級性、真實性,引起電影界內外的爭議,《中國電影》雜志專門開辟欄目,一連數期發表多篇文章,對巧鳳這一人物的塑造及評價進行探討。一派意見認為,作者錯誤地偏愛了和歌頌了一個沒有階級覺悟的農村破鞋式人物,損害了影片的思想性、藝術價值和真實性,歪曲了革命歷史的真實。
而另一派認為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同情並支持革命的人們中有一些是沒有階級覺悟的,其支持革命的根源各有不同,編導可以予以反映,不能用人為的教條去套活生生的現實。巧鳳的扮演者曹櫻也參加了這次討論,她提及巧鳳這一形象是根據大別山當地三個不同類型婦女概括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