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電影演員反串樣板戲

電影演員反串樣板戲

發布時間:2024-01-06 00:39:47

㈠ 影史十大經典反串,安能辨TA是雄雌

黃才倫在《李茶的姑媽》里頭戴金色假發,身穿白色洋裝,腳踩高跟鞋,拔高聲音,假扮了一次姑媽唬過了所有人。在《花木蘭》中,木蘭替父從軍穿上戎裝,連同寢戰友都認不出來,而仙氣十足的劉亦菲就要挑戰這個角色。



 

女扮男裝可能會很俏皮、很英氣,套上女人行頭的男人會有點可笑甚至怪異,不過還是有很多男演員和女演員敢於突破性別界限,在電影里玩一次「雌雄莫辨」。原來男人若是嫵媚起來,當真連女人都遜色,就算只是幽他一默,也詼諧得相當別致。反串,要麼傾城,要麼不朽。



 

Part 1:男扮女


1、傑克·萊蒙、托尼·柯蒂斯《熱情似火》 1959年

 

可以說,除了沒有刮腿毛的鏡頭,《熱情似火》涵蓋了日後非異裝癖電影的全部重要元素:對異性生活方式的種種不適、裝女生的閨蜜來揩油、被好色男人騷擾、路人都患有性別識別障礙、身份被發現時的驚爆點……《李茶的姑媽》里有的,《熱情似火》一個都不少,而且傑克·萊蒙和托尼·柯蒂斯還樹立了反串角色的兩種風格:搞笑型和端莊型。它的結尾也很特別,換成別的男人,得知自己喜歡的女人是男人假扮的,都會從愛河裡自拔,唯獨這部電影里的菲爾丁三世堅持認為:「沒有人是完美的。」



 

2、達斯汀·霍夫曼《窈窕淑男》 1982年

 

好萊塢向來對反串情有獨鍾,但真正將其發揚光大的始作俑者卻是相貌平平、個子也不高的達斯汀·霍夫曼。在《寶貝》中,他男扮女裝去電視台應聘,結果成為紅極一時的「女明星」。霍夫曼全身心融入角色,不僅反串揮灑自如,就連聲音也變成了高八度,甚至他最親密的朋友都沒有認出他,而霍夫曼身上同時具備的剛毅和陰柔,還有略帶陰郁的眼神,更使得他的反串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雖然有人說他這么「糟蹋自己」是在自毀名聲,但對於一個身高只有1.63米的男人來說,在巨星雲集的好萊塢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靠的就是這種為藝術犧牲的精神。




3、尊龍《蝴蝶君》 1993年


柯南伯格曾拍過超現實主義的《裸體午餐》,但其實他最荒誕的電影應該是這部《蝴蝶君》。雖然尊龍的柔美在女裝的包裹下展露無疑,但是伽利馬跟他雲雨那麼多次,愣是沒發現他是男人,著實讓吃瓜群眾費解不已。曾有專家解讀過這種詭異現象:這是西方男人對東方女人的幻想。如果這話是真的,那隻能說人類的想像力還真是難以捉摸。不過,尊龍反串溫婉哀怨的宋麗玲的確體現出了一種東方式的美感,他臉部的線條有稜角又不失溫和,一如伽利馬心心念念的「蝴蝶夫人」,難怪《霸王別姬》曾考慮讓尊龍出演程蝶衣。



 

 4、羅賓·威廉姆斯《窈窕奶爸》 1993年


一個與妻子離婚後被剝奪三個孩子撫養權的男人,唯一能想到接觸孩子的辦法,就是假扮成保姆道菲爾太太。影片搞笑又溫情,很值得花一個下午好好大笑一場,而羅賓·威廉姆斯那驚人的反串功力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他每天光是化妝就要4個半小時,假面具、假頭套和加肥加大的外衣,將他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據說他為了檢驗自己扮成老太太到底有多像,還在拍片期間以道菲爾太太的造型去商店買東西,竟然沒有人識破。只是像這樣教科書級的反串,隨著羅賓的去世,已成人間絕版。



 

5、埃迪·雷德梅恩《丹麥女孩》 2015年

 

「跨性別」固然是反串電影的一大主要類型,但要想演的能被大多數人接受,也並非易事。「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能挑戰世界上最早有記錄的變性人之一、丹麥畫家莉莉·艾爾比,本身就已經勇氣可嘉了,而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准確把握了角色在兩性之間的游移的敏感和脆弱,從表情到肢體動作,都挖到了角色的內心深處。比如女主角將裙子蓋在他身上的時候,他嘴角的抽搐和慌亂的眼神都自然流露,當觸摸到裙子後,又發自內心的一笑,如同找到了真正的歸屬。有人說,是埃迪的演技撐起了整部電影,的確,此後再也沒有人懷疑小雀斑會不會演戲這回事了。

  


 


Part 2 :女扮男


1、林青霞《金玉良緣紅樓夢》 1977年

 

誰也不會想到,瓊瑤電影里那個如夢似幻的女主角,在80年代進軍香港影壇後,憑借英姿颯爽的男兒郎形象,重登事業的巔峰,林青霞用女扮男裝演繹了一出「顛倒眾生」。但其實早在1977年,她就曾在《金玉良緣紅樓夢》中首次上演古裝反串,這與越劇版的反串異曲同工。林青霞飾演的賈寶玉「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就連導演李翰祥都評價道:「林青霞穿古裝的模樣,臉部稜角比較多,更形神俱備,俊朗迷人。」或許正因為如此才會啟發了徐克,在《刀馬旦》、《東方不敗》等電影中不遺餘力地發掘她的中性美。



 

2、袁詠儀《金枝玉葉》 1994年

 

明明是頂著「香港最上鏡小姐」的光環進入演藝圈,但讓袁詠儀捧得金像獎影後獎杯的,卻是一個假小子角色林子穎。片中這個出身九龍城寨的窮女孩,參加了歌唱大賽,雖然長相平凡,歌喉普通,但眼裡的純真和對音樂的狂熱,讓她得到了大明星家明的青睞。她其實是與女人味十足的玫瑰站在對立面,但卻最終贏得了家明的愛。看來,不僅僅是美得不可方物才能打動人心,袁詠儀的男裝造型依然很性感,讓人怦然心動。此後這樣的角色就把袁詠儀給「定位「了,連進軍電視劇領域能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同樣女扮男裝的花木蘭。



 

3、希拉里·斯萬克《男孩別哭》 1999年

 

誰說演員定型就沒出路?希拉里·斯萬克用事實證明,堅持走中性風格也能走上一線巨星之路。演《男孩別哭》時,她還籍籍無名,但為了詮釋片中有「性別角色危機「的女孩布蘭頓,她剪短了頭發、壓低聲音、減輕體重,用布條束起胸部,還把襪子塞進褲襠,把自己變成一個帥小伙。作為異性戀的斯萬克,最大的難點就是表現出對女孩拉娜的脈脈深情,她的表現沒有技術痕跡,完全模糊了性別界限,而她本身就不女性化的面孔,讓她在一群男人中都難以被察覺。因此,憑借這個角色她年僅25歲就成為奧斯卡影後,而5年後又以《百萬美元寶貝》里那個練出一身肌肉的女拳擊手,她又體驗了一次得獎的滋味。

 


 

4、梅艷芳《鍾無艷》 2001年

 

齊宣王是個男人,但是由梅艷芳女扮男裝;狐狸精還沒有定性,因此張柏芝在片中既扮男人也扮女人,只有鄭秀文飾演的鍾無艷堅守女性陣地,對朝三暮四的齊宣王一往情深。雖然演的是「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的渣男,但梅艷芳的無厘頭演技,卻又讓人怎麼也恨不起來,這或許也是導演杜琪峰的有心安排。梅艷芳不僅分飾兩角,飾演齊宣王和他的曾曾曾曾曾祖父齊桓公,更有意思的是她演的齊宣王還在片中假扮成女人,又被叛變的吳起一見鍾情。「性別倒錯」在這部電影里真是被當作了一個「核心梗」,源源不斷製造著笑料。張柏芝也不遑多讓,兩年後又在《老鼠愛上貓》里反串起了白玉堂。



 

 5、徐嬌《長江7號》 2008年

 

如果真有哪個反串可以稱得上「以假亂真」,那麼徐嬌在《長江7號》里演的小男孩小狄一定逃不掉。別的女演員演的都是「假小子」,到了她這里,就可以把「假」字刪去了。由於小男孩還沒到變聲期,所以徐嬌在電影里跟老爸抬杠扯皮也絲毫不見違和感。年僅10歲的徐嬌表現出超出同齡人的成熟,上節目時魯豫問她當初反串男孩是否有猶豫,她回答曾因剪短發而大哭了一場,但是頭發一年就可以長回來,可機會要多等一天就會沒了。如今的徐嬌以二次元少女形象回到觀眾面前,但她說了,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女孩,《長江7號》只是她「一次偶然的突變」。



㈡ 杜鵑山演柯香是楊春霞,請問演李石堅的是哪位

京劇電影《杜鵑山》雖然相比較八個樣板戲問世晚一些,但由於其精良的製作、演員高水準的演出,在當時也稱得上是家喻戶曉,毫不遜色八個樣板戲。

《杜鵑山》誕生於1963年,當時寧夏京劇團趕赴東北演出,觀看了沈陽評劇院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的《杜鵑山》。感覺更適合用京劇的形式來表演,不久,李鳴盛、李麗芳主演了《杜鵑山》。

於此同時,北京京劇團也對它產生了興趣,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裘盛戎、趙燕俠聯袂出演,隆重推出《杜鵑山》。就連「四大須生」之一的京劇泰斗馬連良大師,也在劇中配演了「鄭老萬」一角,可見其陣容強大。

後來,文化部指示長春電影製片廠派員赴寧夏,將《杜鵑山》搬上銀幕。決定由北京上海合作,成立了由王樹元、黎中城、汪曾祺、楊毓敏4人組成的創作小組,負責《杜鵑山》劇本的創作。後來多方招選演員,主演都基本確定,唯獨女一號柯湘一角久懸不決。

後來上海京劇團的楊春霞被通知「星期一立即去北京報到」,並要她作好長期離開上海的准備。楊春霞一頭霧水,但又不敢問,當然問也白問。後來時任國務院文化組成員的於會泳(後任文化部長)告知她被確定為《杜鵑山》柯湘的主演。

1972年,《杜鵑山》正式推出,風靡全國。導演謝鐵驪,楊春霞、馬永安、李詠、劉桂欣等主演。

其中李石堅的扮演者為李寶春先生,祖父李桂春,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京劇老生李少春大師,也是本人最喜歡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李寶春九歲在祖父李桂春指導下練功,十歲進入京劇泰斗馬連良任校長的北京市戲曲學校學習,攻文武老生。坐科八年,受到很多的京劇名家的教導,1969年畢業。1972年,在樣板戲《杜鵑山》中飾演李石堅。

1980年代中期後移民美國,1990年代初到台灣工作,直到現在。

我是雪中風車來回答這個問題。京劇大師李少春先生的兒子李寶春扮演的李石堅。不過他在《杜鵑山》這部戲里演員表裡所用的名字叫「李詠」。

李詠這個名字可是有來頭的,是Jq給改的。 後來李寶春又將原來的名字恢復了過來。

上世紀80年代末期李寶春先生去了美國,由於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在街上賣冰淇淋。 是台灣著名實業家辜振甫先生的女兒慕名專程到美國將其接到了台灣繼續從事京劇藝術。現在李寶春先生的兩個兒子也在台灣,專門從事京劇藝術。

楊春霞版本的《杜鵑山》並非是舞台劇,而是電影版本的樣板戲,是於1974年元旦上映的。在電影中,楊春霞主要柯湘,馬永安飾演雷剛,而李石堅這個角色則是由著名京劇大師李少春的兒子李寶春飾演的。

李寶春是京劇老生演員,1950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經68歲了。李寶春出身於梨園世家,他的祖父李桂春、外祖父侯月亭、父親李少春、母親侯玉蘭全都是京劇演員。

李寶春自幼就接受京劇藝術的熏陶,10歲進去北京市戲曲學院學習李派老生,兼學武生。除了祖父、父親的傾心教導外,他還經常受馬連良、王少樓、楊菊芬、馬長禮等名師的指點。

在上世紀70年代,李寶春參與樣板戲電影《杜鵑山》的拍攝,當時他以「李詠」這個名字出現在演職員表上。樣板戲電影的力量何其強大,一點也不亞於樣板戲現場,因為電影的傳播力更廣。

很快,李寶春飾演的李石堅這一人物形象,就傳遍了大江南北,因為那幾年就這么幾出電影,只能來回的看。

當然,由於樣板戲是繼承京劇和引進歐洲藝術的精髓,其唱腔唱段以及故事劇情都是頂尖級的,所以大家也都是百看不厭。

李寶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加入中國京劇院,經常與袁世海、楊春霞等名家合作演出。在八十年代中期因某些事情移居美國,到了1990年至台灣工作至今。

在1997年的時候,李寶春找到一家基金會成立了台北新劇團,是民間京劇團體,目前李寶春在團里擔任團長,也經常與大陸的很多京劇演員合作演出。

叫李永還。後來江青給改名叫李永孩。演技很好。

㈢ 《智取威虎山》電影中座山雕是誰演的

《智取威虎山》電影中座山雕的扮演者是梁家輝。

梁家輝,1958年2月1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中國香港男演員、歌手。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

拓展資料

《智取威虎山3D》是徐克執導的一部3D諜戰動作電影,改編自曲波小說《林海雪原》,由張涵予、梁家輝、林更新、余男、佟麗婭主演,由博納影業集團、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八一電影製片廠、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優酷土豆影業有限公司、藍色星空影業有限公司、上海三次元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

影片於2014年12月2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講述的是解放軍一支驍勇善戰的小分隊與在東北山林盤踞多年的數股土匪鬥志斗勇的故事。

㈣ 八個樣板戲究竟指的是哪八個

八大樣板戲分別是京劇《智取威虎山》《海港》《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浜》。

1、《紅燈記》

革命現代京劇之一;《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它的原創作者是黃泳江。《自有後來人》是一部以東北抗日聯軍為背景、反映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電影。上世紀60年代,電影在全國上映,不久,該劇便由上海滬劇團改編為滬劇,接著由哈爾濱京劇院率先搬上京劇舞台,當時名叫《革命自有後來人》。

此劇是中國京劇院的優秀保留劇目,六十年代至今,眾多藝術家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錢浩梁、劉長瑜、李維康、馮志孝、孫岳、王晶華、杜富珍、張嵐等都曾先後參加演出。近幾年來,青年團排演此劇,得到老藝術家們的指導,演出取得成功。

2、《智取威虎山》

編劇陶雄、李桐森、黃正勤、曹壽春、申陽生(執筆);導演以陶雄為主,李仲林、李桐協助;樂隊主要成員為王燮元、趙濟羹等;舞台美術設計有幸熙、周凡等;主要演員有李仲林(飾楊子榮)、紀玉良(飾少劍波)、王正屏(飾李勇奇)、賀水華(飾坐山雕)等。

1958年8月首演於南京中華劇場,其後又在蘇州、上海等地公演,廣受觀眾歡迎。 這一稿《智取威虎山)的劇本曾於195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在上海京劇院以後的演出中,由沈金波飾少劍波,童祥苓飾楊子榮,唱做繁重。

3、《海港》

1963年,江青插手上海的京劇現代戲創作,以需要一出寫工人題材的戲為由,決定改編李曉民創作的淮劇《海港的早晨》為京劇。1964年由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石西民、市文化局副局長李太成具體負責。郭炎生、何慢、楊村彬編劇,取名《海港早晨》,楊兼導演,舞美設計幸熙等。

童芷苓飾金樹英,小王桂卿飾劉大江,趙文奎飾老娘舅,童祥苓飾俞寶昌。劇中主要寫了人民內部矛盾,並無暗 藏敵人。1965年2月1日首演於人民大舞台。

江青看後,認為此本突出中間人物,要求修改為突出英雄人物和海港工人的國際主義精神,並對「風雨追舟」一場運用追光造成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大為反感,決定重組創作班子,改由聞捷、鄭拾風、李曉民、郭炎生、何慢五人參加改編,要求用新詩樣式代替老唱詞。

1965年4月2日完成試演本,將童芷苓換成蔡瑤銑,導演章琴,音樂設計於會泳。江青看後又指責「無沖突論」。此後,反復修改,於1966年5月又完成一稿,定名《海港》。劇中人物名字全作了改動,馬科導演,李麗芳飾方海珍。1966年10月1日演於滬東工人文化宮。

1967年春,該劇赴京參加《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紀念演出,於6月22日在中南海請中央領導審看。毛澤東看後說:「《海港》可以成為樣板戲,但要改成敵我矛盾。」創作組又先後調張士敏、王煉、黎中城、劉夢德進一步反復修改,強調了階級斗爭,塑造了階級敵人錢守維的形象。

導演張鳴義,伴奏採取中西混合樂隊。1971年12月該劇在京定稿。《紅旗》雜志1972年第二期發表了此劇1972年1月演出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隨即播送了全劇錄音。1971~1973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先後拍了兩次彩色戲曲片。

導演傅超武、謝晉、謝鐵驪。李麗芳飾方海珍,趙文奎飾高志楊(李長春配唱),朱文虎飾馬洪亮,郭仲欽飾趙震山,周卓然飾韓小強,艾世菊飾錢守維。人民出版社1975年10月出版劇本主旋律曲譜、總譜。

4、《奇襲白虎團》

該劇由李師斌、方榮翔、李貴華根據中國人民志願軍偵察兵副排長楊育才在金城戰役中的英雄事跡編寫,參照的是《志願軍英雄傳》中《奇襲》一文,後經孫秋潮執筆加工。此劇的初創是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京劇團早在1955年就進行了首演,1958年志願軍回國後,該團與山東省京劇團合並,遂修改上演此劇。

1964年,為參加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進行復排,尚之四導演,孫樟、曲志剛等舞台美術設計。宋玉慶扮演嚴偉才,邢玉民扮演韓大年,方榮翔扮演志願軍團長,殷寶忠扮演志願軍政委,俞硯霞扮演崔大嫂,栗敏扮演崔大娘。 「文革」期間,《奇襲白虎團》被封為「樣板戲」,該劇的導演尚之四和編劇之一孫秋潮卻成為「反動學術權威」、「牛鬼蛇神」橫遭批鬥。

山東省京劇團曾一度調往北京,編入中國京劇團。1972年,該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藝術片,基本保留了該劇的風貌。近來,山東京劇院青年團劉建傑等復排了這出戲,同樣非常成功。

5、《紅色娘子軍》

本劇是六十年代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懷下創作演出的;是我國芭蕾舞按照周總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進行改革的首次嘗試。1964年9月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首演時,周總理出席並邀請了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觀看。

1964年10月8日毛主席觀看,稱贊《紅》劇的改革:「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對頭的,藝術上也是好的。」此後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觀看,並屢屢招待來訪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等。1964年由編導蔣祖慧等赴阿爾巴尼亞為地拉那歌舞劇院排演本劇。

周總理在當地觀看了演出。日本松山芭蕾舞團也排演了本劇,由松下洋子飾瓊花。1986年中央芭蕾舞劇團去英國、蘇聯和1979年中國藝術團訪美時都演出了《紅》劇第一場。1994年被評為「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

在國內演出《紅》劇的藝術單位遍及全國。《紅》劇在中央芭蕾舞劇團曾復排多次。先後飾演瓊花的有白淑湘、鍾潤良、趙汝衡、薛菁華、郁蕾娣、張丹丹、馮英、王珊等;飾演洪常青的有劉慶棠、王國華、孫正延、王才軍、孫傑等。

6、《白毛女》

1964年上海舞蹈學校根據同名歌劇改編 。藝術指導黃佐臨,編導胡蓉蓉等。主要演員有顧峽美、蔡國英和凌桂明。後逐漸發展成大型舞劇。1965年首演。舞劇塑造了喜兒、大春、楊白勞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礎上,融匯了豐富的中國民間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結合的典範。

7、《沙家浜》

《沙家浜》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蘆盪火種》是由上海市人民滬團於1958年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一個抗日傳奇,講的是1939年秋,在江陰縣顧山鎮對「忠義救國軍」的戰斗中,時任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劉飛,在戰斗關鍵時刻,親自率領警衛班向敵人發起沖鋒,打退敵人進攻,但自己也身受重傷。

戰斗結束後,面對日偽頑匪相互勾結、下鄉「掃盪」的險惡環境,在地方黨組織和群眾的支持幫助下,帶領數十名傷員,不畏艱險,重建武裝、堅持抗日的斗爭事跡。滬劇《蘆盪火種》上演後,在戲劇界和觀眾中引起了廣泛興趣和強烈反響,僅上海一地,就有不同劇種的9個劇團對《蘆盪火種》進行移植,而在全國演出《蘆》劇的竟有31個劇團之多。

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作為主要執筆者,在改編過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劇本的文學性上。改編後的《蘆盪火種》的京劇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

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批准對外公演。劇名最後由毛澤東主席一錘定音,他幽默地說:「蘆盪里都是水,革命火種怎麼能燎原呢?再說,那時抗日革命形勢已經不是火種而是火焰了嘛……戲是好的,劇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發生在這里。」於是劇名定為《沙家浜》。

(4)電影演員反串樣板戲擴展閱讀

「八個樣板戲」之誤

難以置信的是,雖然樣板戲紅極一時,倍受推崇,人們卻普遍不知道它實際上至少有二十多個。因為,「八個樣板戲」和「八大樣板戲」等詞,甚至比「樣板戲」一詞更加流行。眾口鑠金,這兩個當年的口頭詞語,終於演變為習焉不察,以假亂真的偽歷史名詞。

換言之,從文革時期開始,很多人,包括一些高層人士,都流傳「八個樣板戲」或「八大樣板戲」的說法,並且對其具體所指或不甚清楚,或認識不一。例如有的人,包括一些樣板戲劇組成員,認為只有最早的八個樣板戲才是樣板戲。

再如更多的人認為,只有包括《龍江頌》或者還包括《杜鵑山》在內的,影響最大的八個樣板戲才是樣板戲。

「八個樣板戲」之說容易流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從1967年5月到1970年上半年,樣板戲中的戲劇作品只有五個京劇和兩個芭蕾舞劇。這個階段,京劇劇名的前綴有「革命現代京劇(1966年始)」「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芭蕾舞劇劇名的前綴有「革命芭蕾舞劇(1966年始)」「革命現代芭蕾舞劇」「革命現代舞劇(1969年始)」。

此外,本是泛稱的「革命樣板戲」也常被當作劇名前綴,尤其是京劇劇名的前綴出現在報刊文章中。1970年下半年,樣板戲真正得到普及,稱呼自然變得規范。從此開始,作為劇名前綴,只稱「革命現代京劇」「革命現代舞劇」,例如《(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

(另外,「革命現代」也是文革時期非樣板劇目的屬性,所以有「革命現代越劇《半籃花生》」「革命現代京劇《鐵流戰士》」之類的稱呼。)總之,當時並不強調各相關作品的「樣板戲」名義,有的作品甚至從來沒有冠稱過「樣板戲」。

所以,實際上人們普遍不能清楚地知道樣板戲都有哪些,更想不到《(革命交響音樂)沙家浜》等音樂作品也是樣板「戲」。

除了有心於文藝的人外,實際上人們並不熟悉所有的樣板戲。例如,很多經歷過文革的人,居然根本不知道唱了五年之久的《(京劇)紅色娘子軍》的存在。

人們普遍比較熟悉,並且容易回憶起來的樣板戲,最多是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龍江頌》《杜鵑山》,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八個左右的最優秀的作品。

文革時期,樣板戲大都被拍成電影,而非樣板的京劇劇目卻無一被拍攝。廣播電台播出的戲劇節目主要是樣板戲,到文革末期,才播出了一部分地方戲劇目和非樣板的京劇劇目。

失衡的宣傳,使大多數人不知道,文革時期還存在非「樣板團」創作演出的大量非樣板的京劇劇目,如《鐵流戰士》《蘆花淀》《瑤山春》。這樣,即使是熟悉更多劇目的人,也容易把一部分樣板戲劇目誤以為是非樣板戲劇目。

㈤ 八個樣板戲中的反面人物都是由誰扮演的

八個樣板戲只有《紅燈記》、《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沙家浜》《海港》等五齣京劇;另外是《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兩部芭蕾舞劇和一部交響音樂《沙家浜》。多少年來許多年輕人都以為像《杜鵑山》、《龍江頌》等也屬樣板戲之列。其實,包括前面七出現代戲連同後面的《紅色娘子軍》、《平原作戰》、《磐石灣》、《紅雲崗》等共計11部戲,在當時統稱為「革命現代京劇」。並且在70年代都拍成了電影,因此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這11出現代京劇都曾有著「十年磨一個戲」之說。
京劇藝術片《紅燈記》,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八大樣板戲之一,八一電影製片廠1970年攝制。 影片根據中國京劇團的現場演出拍攝,片中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為向游擊隊轉送密電碼而前仆後繼、與日寇不屈不撓斗爭的英雄故事。 本片導演成蔭,編劇阿甲,監制李燕,製作人畢建平,出品人王曉棠。中國京劇團《紅燈記》劇組演出。 主要演員:浩亮飾李玉和,高玉倩飾李奶奶,劉長瑜飾李鐵梅,谷春章飾磨刀人,夏美珍飾慧蓮,杜福珍飾田大嬸,袁世海飾鳩山,孫洪勛飾王連舉。
智取威虎山 編劇陶雄、李桐森、黃正勤、曹壽春、申陽生(執筆);導演以陶雄為主,李仲林、李桐森協助;樂隊主要成員為王燮元、趙濟羹等;舞台美術設計有幸熙、周凡等;主要演員有李仲林(飾楊子榮)、紀玉良(飾少劍波)、王正屏(飾李勇奇)、賀永華(飾座山雕)等。1958年8月首演於南京中華劇場,其後又在蘇州、上海等地公演,廣受觀眾歡迎。
奇襲白虎團 講述1953年,我軍某團偵察排長嚴偉才率領尖刀班,在朝鮮民眾的幫助下,沖破重重難關,直插敵人王牌軍"白虎團"心臟,搗毀團部,為我抗美援朝志願軍全線反擊美、韓侵略者創造有利條件的故事。後被多次改編成快板書和樣板戲。是我黨的光榮驕傲。
現代京劇《沙家浜》是八大樣板戲之一。它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為主要執筆者。在改編過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劇本的文學性上。改編後《蘆盪火種》的京劇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提出了修改意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京劇《海港》創作於"文革"期間,即八個革命樣板戲之一。劇情描寫某裝卸隊黨支部書記方海珍、組長高志揚和工人們將一批出國稻種裝上駁船轉運外輪,又將堆在露天的出國小麥運進倉庫。青年工人韓小強輕視裝卸工作。暗藏階級敵人、調度員錢守維乘機將玻璃纖維裝進包內以破壞我國聲譽。方海珍發現事故連夜翻倉,馬洪亮又對韓小強進行階級教育,從而揪出階級敵人,完成了援外任務。演出:上海京劇團,主演:李麗芳、趙文奎、朱文虎、艾世菊。
現代京劇《紅色娘子軍》由同名芭蕾舞劇移植改編而成,由中國京劇團《紅色娘子軍》劇組集體創作編排,唱腔設計李少春。該劇由馮志効、杜近芳、曲素英等首演。並於1972年搬上銀幕在全國上映。該劇講的是海南島奴隸出身的吳清華投身革命,最終消滅惡霸地主南霸天的故事。
馬少波 、范鈞宏1958年根據歌劇《白毛女》改編。中國京劇院演出。李少春飾楊白勞,杜近芳飾喜兒,葉盛蘭飾王大春,袁世海飾黃世仁。除運用京劇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傳統程式,還根據內容需要,在劇本、表演、音樂、舞台美術等方面做了革新的嘗試。

音樂《沙家浜》是中央交響樂團根據現代京劇《沙家浜》改編而成。在當時,它的沙家浜意義不僅僅是用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豐富了舞台,更在於它響應了毛主席所提出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口號。

閱讀全文

與電影演員反串樣板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還珠格格粵語電影 瀏覽:41
孔侑尋找女兒的電影叫什麼片名 瀏覽:485
六十年代老電影農村 瀏覽:831
青春電影時空游戲 瀏覽:860
怪談新耳袋百物語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51
科幻電影中大型宇宙戰艦 瀏覽:462
香港經典電影餐廳 瀏覽:181
一呼一吸電影英文版 瀏覽:825
海王都是在哪個電影 瀏覽:692
情人節進電影院怎麼發圈 瀏覽:549
如何在家自己製作電影放映機 瀏覽:186
電影推薦國產犯罪片被困山洞 瀏覽:856
電影光棍演的什麼意思 瀏覽:407
2021年新孫悟空大電影 瀏覽:130
日本中日雙語字幕電影 瀏覽:829
2017中國新電影大全 瀏覽:611
國語配音視頻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776
可以給電影配字幕的軟體是什麼軟體下載 瀏覽:26
第三次世界大戰電影中文版全部 瀏覽:9
關於大學生家庭教育的電影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