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沒有蘇聯進攻柏林的二戰電影
蘇聯的:攻克柏林(就是樓上說的《解放》的一部分)
德國的:帝國的陷落
印象中就這兩部
『貳』 有沒有關於2戰中最後攻打柏林的電影
中文名:《攻克柏林》(2部)
英文名:The Battle of Berlin
出品國:蘇聯
導演:莫·齊阿烏列里
主演:波·巴甫連柯、莫·齊阿烏列里
上映年份:1949/1950年
· 免費用QQ打電話超清晰
· 銀行卡 安全快捷換Q幣
· 溝通無極限手機Q時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變心情
· 管中窺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個性真自我
攻克柏林》與後來攝制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被統稱為《解放三部曲》。影片以國家名義調用了雄厚資金與大量軍隊,故此片場景異常壯觀真實。描寫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後期,紅軍紅過頑強的激戰,擊潰了法西斯駐柏林守軍,一舉攻下希特勒老巢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的故事。導演莫·齊阿烏列里原先是喬治亞的雕刻家,他一方面繼承了俄國前輩創作嚴謹的體驗派電影理論,同時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人性美好的一面。影片風格既帶有歌頌英雄與戰爭勛跡的吟唱詩人那種奔放的熱情,也呈現了中古民間藝匠那種與原始時代畫家相類似的驚人簡潔手法。雖然多年以後,這部影片被視為斯大林故世前持續好多年過度個人崇拜的一個鮮明例子,但影片本身仍不失為一部偉大的史詩巨片。
『叄』 關於蘇聯攻打德國柏林的電影
1949《攻克柏林》《攻克柏林2》,相似題材的還有《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
『肆』 戰斗民族出品:前蘇聯拍攝,10部精彩的戰爭巨片(排名不分先後)
戰斗民族出品:前蘇聯拍攝,10部精彩的戰爭巨片(排名不分先後)
1、解放(485分鍾,5部分)為紀念蘇聯衛國戰爭30周年,前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於1970—1972年,拍攝了一部堪稱前蘇聯電影史上耗資最巨、規模最大、場面最為壯觀的戰爭題材影片———《解放》。影片從1943年蘇聯紅軍反攻(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到強渡涅伯河,解放基輔,最後攻克柏林。分為五集,片長將近8個小時。導演尤里·奧澤洛夫為強調「」紀實性」、「」史詩性」,在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的真實歷史文獻鏡頭。影片還出現了不少歷史人物,如斯大林、朱可夫、羅斯福、丘吉爾、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此外,影片還蘊涵豐富感人的故事情節,從蘇、德兩軍統帥到普通士兵,從蘇軍反攻到德軍覆沒,成功地表現了一種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莫斯科保衛戰(358分鍾,4部分)本片是蘇聯為紀念二戰中蘇聯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偉大勝利所拍攝的一部史詩性多集寬銀幕巨片。全片分為《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因准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雙方在莫斯科展開了殊死決戰。該片拍攝歷時兩年,耗資約六百萬盧布,拍攝場面宏大壯觀,約有五千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加。這部場面宏偉的戰爭和導演其他幾部類似的戰爭片一樣,都在前蘇聯政府的支持下,拍攝的具有很強政治性目的的電影。影片宣揚的正義戰勝侵略今天看來也是正當的,可是一些宣傳國家領袖的場景明顯是一種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對宏觀戰爭場面的描寫,依然是出色的。3、斯大林格勒大血戰(196分鍾)本片反映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一部極具歷料及欣賞價值的巨作.是導演尤.奧澤洛夫的衛國戰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1942年夏季,德軍大舉進攻蘇聯,蘇軍撒退到斯大林格勒進行頑強地抵抗雙動用200多萬能兵力,2千多輛坦克、大炮、飛機。最後蘇軍奪得了控制權,拖住了德軍主力,11月19日,1萬5千門大炮發出了震撼世界的吼聲:"蘇聯紅軍開始了偉大的反攻"這也成了二次大戰歷史的轉折點。濃烈悲壯氣氛破真實地記載宏偉輝煌的場面.本片塑造了斯大林,崔可夫,古洛夫,朱可夫,赫魯曉夫,葉廖緬科,羅克索夫斯基,希特勒,馮.博克,保盧斯等多個歷史人物的歷史形象的同時也塑造了西班牙共產黨人以及德國紅色合唱團等反法西斯英雄的英勇形象。4、戰爭與和平本片改編自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同名作品《戰爭與和平》,圍繞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以貴族小姐娜塔莎(柳德米拉·薩維里耶娃LyudmilaSavelyeva飾)、貴族青年皮埃爾(謝爾蓋·邦達爾丘克SergeiBondarchuk飾)和安德烈公爵(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VyacheslavTikhonov飾)三人的情感故事為線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本部1968年前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耗時五年完成,耗資高達5億6000萬美元,堪稱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在蘇聯電影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為動用臨時演員最多的影片之一。這部長達六個半小時的宏偉巨制,以其宏大的場面和史詩般的鏡頭語言,完美地呈現了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歷史畫卷,也極其忠實地...5、自己去看這是一部很特殊的戰爭題材電影,它真實地描寫了德佔區人民的悲慘遭遇和場面,以及人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的恐懼,反映了戰爭的真實面目。它既不同於《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攻佔柏林》這些正面戰場的血肉橫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也不同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星》所描寫的局部戰斗中體現的平凡悲壯,更不是戰地浪漫曲,而是降臨在平民百姓頭上血淋淋的殘酷。影片的事件和恐怖場面遠超過任何一部描寫德軍集中營的電影,令人毛骨悚然,提醒膽小和心軟者慎看。6、士兵之歌二戰期間,19歲的通訊兵阿廖沙(弗拉迪米爾·伊瓦紹夫VladimirIvashov飾)在衛國戰爭中用反坦克槍擊毀了德軍的兩輛坦克而受到嘉獎。但阿廖沙請求將軍不必為他授獎,只希望給他幾天假回家探望一次母親(安東尼娜·馬克西莫娃AntoninaMaksimova飾)。於是阿廖沙踏上了為期只有六天的歸家旅程。途中,阿廖沙邂逅了天真無邪的少女舒拉(讓娜·普羅霍蓮柯ZhannaProkhorenko飾),兩人一見鍾情。然而他們乘坐的火車被炸,他救死扶傷耽擱了不少時間。當阿廖沙終於回到家鄉時,只來得及和母親在田邊說幾句話就要返回前線。可這一去,阿廖沙就再沒有回來。由著名導演格利高利·丘赫萊依執導的蘇聯現實主義電影傑作《士兵之歌》,榮獲1962年第3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入圍1960年第13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並獲得1962年第1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7、潰逃獲得了莫斯科電影節金獎,前蘇聯電影學院獎列寧獎金。等多項獎項.可謂前蘇聯戰爭電影的史詩巨作.//影片拍攝於1970年,作品改編自前蘇聯著名作家麥克哈克.布格科夫的小說.影片拍攝完成後,由於影片對白軍的人性描述,差點遭到前蘇聯政府的禁映,經過導演的不斷努力,和政府內部分高官的支持,終於使得影片得以上映,影片一經上映便大獲好評!!8、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本片根據鮑瓦西里耶夫於小說《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改編。影片獲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1975年又獲列寧獎金。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帶領一個排的四聯裝高射炮的炮手駐扎在一個靠近小車站的村子裡。一天,班長麗達在不遠的樹林里發現了空降的德軍。瓦斯柯夫帶領一支小分隊去搜查敵軍,成員包括麗薩、迦爾卡、麗達、索妮婭、冉妮婭、等五個姑娘。隊員們英勇犧牲了,受重傷的麗達不願連累准尉把兒子託付給他後飲彈自盡。悲憤的瓦斯柯夫一舉殲滅敵軍營,光榮完成了任務獲得援救。多年後,瓦斯柯夫帶著麗達那個現在是軍官的兒子來到當年他母親犧牲的小樹林,對所有的女兵們表示了深深的敬意。9、德黑蘭43年《德黑蘭43年》是一部二戰題材的影片,1980年由俄法瑞(士)三國合拍,片中幾乎運用了所有的電影語言,堪稱經典中的經典,1981年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獎。導演是前蘇聯的阿·阿洛夫和弗·納鳥莫夫,法國影星阿蘭德隆領銜主演。1988年由央視譯制並播放過該片。影片以真實歷史為背景,以跨時空的手法記述1943年羅斯福、邱吉爾和斯大林三巨頭在德黑蘭會晤期間,德國特工策劃的暗殺計劃被以安德列為首的蘇聯情報人員及時發現而遭失敗,然而協助安德列粉碎暗殺陰謀的瑪莉卻在35年後在法國被神秘殺害...影片題材宏大卻無跌宕起伏的情節,蘇德特工鬥智斗勇的主線始終是淡淡地展開,沒有美國好萊烏大片的矯柔造作和嘩眾取寵。但同時導演卻運用各種手法渲染男女主人公悲劇性愛情,使影片透著一股凝重的傷感,給人強烈的壓迫感。影片的主題歌UnevieD'amour是當時法國歌壇鼎極人物CharlesAznavour的作品,歌聲悠揚而有充滿了傷感,而這也正是整個影片的基調。劉歡也曾唱過該主題曲,它的中文歌名是「」讓愛情長留人間」。10、一個士兵的父親農民格奧爾基·馬哈拉什維里收到了兒子高傑爾基在部隊的來信,說他因負傷住進了後方醫院。故決定去探望兒子,當趕到軍醫院時,兒子已經返回部隊。老頭子決定前往兒子所在部隊,就在尋找兒子的過程中,他不由自主的參加了戰斗,最終打消了回家的念頭,參加了部隊。當蘇軍戰士消滅了敵人沖入大樓時,兒子已經倒在血泊中,他抱著奄奄一息的兒子,父子終於見到了最後一面……本片曾獲第四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與1966年度列寧獎金。
『伍』 求1945柏林保衛戰的情節
柏林會戰
[url=http://ke..com/image/0fb505d5d17998d751da4b0f]
[img]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0fb505d5d17998d751da4b0f.jpg[/img]
[/url]Berlin,Battle of
[[url=http://ke..com/view/552668.htm?fr=ala0_1_1#]編輯本段[/url]]概述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162個師共250萬部隊,另配屬7500架飛機、4.2萬門火炮、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當面之敵為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共100萬人。戰役於1945年4月16日發起,先後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線。25日又對柏林形成包圍。蘇軍在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經激烈巷戰,於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29日開始強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5月2日柏林衛戍司令H.魏德林將軍率部投降。8 日德軍統帥部代表W.凱特爾元帥在柏林簽署向蘇軍和盟國遠征軍無條件投降書。整個戰役,蘇軍共消滅德軍93個師,殲滅德軍近100萬人,其中俘獲官兵約48萬人,繳獲火炮86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餘輛、飛機4500架。蘇軍傷亡30.4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輛、火炮 1220門和飛機527架。柏林戰役的結局,標志著法西斯德國的滅亡、蘇德戰爭和歐洲戰爭的終結。
[[url=http://ke..com/view/552668.htm?fr=ala0_1_1#]編輯本段[/url]]戰役經過 1945年春,蘇、美、英、法四國軍隊已在德國本土作戰。蘇軍距柏林僅60公里,准備給德軍以最後殲滅性打擊。美、英軍的先頭部隊則已前出到易北河,距德國首都100—120公里。4月中旬,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戈沃羅夫)在同德軍庫爾蘭集團作戰;白俄羅斯第3方(司令為巴格拉米揚大將)面軍肅清了東普魯士集團(參見東普魯士戰役);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徹底殲滅了格丁尼亞地域德軍集團殘部,其一部兵力在但澤(格但斯克)西北前出到波羅的海沿岸;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抵達奧得河,在屈斯特林地域奪占數個登陸場,並於粉碎德軍波美拉尼亞集團後著手變更部署,以佔領施韋特至大加斯特羅澤一線,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大加斯特羅澤至彭齊希間逼近尼斯河,並在諾伊施塔特、拉蒂博爾地段逼近捷克斯洛伐克邊境;烏克蘭第4方面軍(司令為葉廖緬科大將)進抵拉蒂博爾、日利那一線,烏克蘭第3(司令為蘇聯元帥托爾布欣)、第2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馬利諾夫斯基)於4月13日攻佔了維也納(參見維也納戰役)。
德軍主力此時仍集中對付蘇軍。至4月16日前,在蘇德戰場作戰的共有214個師(其中34個坦克師,15個摩托化師),又14個旅。而當時對美、英軍作戰的只有60個人員裝備不齊的德國師,包括5個坦克師,僅有約200輛坦克。防守柏林方向的是G.海因里希上將指揮的「維斯瓦」集團軍群(轄坦克第3集團軍、第9集團軍),舍爾納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所屬坦克第4集團軍、第17集團軍(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坦克師,以及許多其他部隊和兵團,共約100萬人、火炮和追擊炮104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500輛、作戰飛機3300架)。陸軍總部預備隊有8個師。此外,在柏林市還組建了200多個國民突擊隊營,守軍總兵力超過20萬人。德軍在柏林方向的防禦是重兵密集的縱深防禦,包括奧得河——尼斯河地區及柏林防禦地域:奧得河——尼斯河地區構築三道防禦地帶,縱深20—40公里;柏林防禦地域包括外層、內層和市區三道環形圍郭。在屈斯特林登陸場之前和科特布斯方向,防禦工事尤為堅固,這里集中了最強的軍隊集團。屈斯特林登陸場當面之德每3公里正面1個師,每1公里正面60門火炮、17輛坦克。德軍統帥部採取了各種措施,阻止蘇軍奪取柏林。而盟國也想搶占柏林,盡管反希特勒同盟各大國就柏林劃歸蘇軍作戰區已達成有協議。英、美兩國政治軍事首腦急欲使其軍隊先於蘇軍進占柏林。但英、美軍要完成此項任務卻力不從心,於是盟軍統帥部放棄了這項行動計劃。
蘇軍最高統帥部在准備對德軍的最後一戰——強擊柏林時,嚴守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商定和宣布的迫使德國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無條件投降的政策。參加柏林戰役的有: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為特裡布茨海軍上將)一部,空軍遠程航空兵第18集團軍(飛機800架,司令為空軍主帥戈洛瓦諾夫),國土防空軍及第聶伯河區艦隊。此外,還有波蘭第1、2集團軍。蘇軍集團共有162個步兵師和騎兵師,21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4個空軍集團軍,250萬人,火炮和追擊炮約4.2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餘輛、作戰飛機7500架。這樣就造成了數倍於德軍的優勢:人員比德軍多1.5倍,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1倍,飛機多1.3倍。各方面軍主要突擊方向的對德軍優勢更大。柏林戰役目的是,粉碎防守柏林方向的德軍集團,攻佔德國首都柏林,並於戰役結束前使蘇軍前出易北河與盟軍會師。戰役企圖規定,在寬大正面實施數個猛烈突擊,合圍柏林集團,同時予以分割,逐一消滅。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特別重視時間這一因素,要求戰役高速度進行,在12—15晝夜內結束。各方面軍司令根據大本營的企圖定下了決心。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朱可夫)奉命以第47集團軍(司令為佩爾霍羅維奇少將)、突擊第3集團軍(加強有坦克第9軍,司令為庫茲涅佐夫上將)、突擊第5集團軍(司令為別爾扎林上將)和近衛第8集團軍(司令為崔可夫上將)的兵力從屈斯特林登陸場實施主要突擊,於戰役第一日突破第一、第二防禦地帶,保障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加強有坦克第11軍,司令為卡圖科夫坦克兵上將)、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司令為拉濟耶夫斯基少將)進入交戰(在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攻佔塞洛高地支撐點後)。至戰役第六日,方面軍主要集團應攻佔柏林,爾後,突擊第3集團軍轄坦克第9軍務於第八晝夜進至柏林以西地域;第47集團軍則於第十一日前出易北河一線。第61集團軍(司令為別洛夫上將)和波蘭第1集團軍的兵力在屈斯特林以北,而第69(司令為科爾帕克奇上將)、第33集團軍(司令為茨韋塔耶夫上將)和近衛騎兵第2軍的兵力在屈斯特林以南分別實施輔助突擊。第3集團軍(司令為戈爾巴托夫上將)為方面軍第二梯隊。近衛騎兵第7軍擔任預備隊。步兵和坦克應利用夜暗於拂曉前1.5—2小時,在30分鍾炮火准備之後發起沖擊。為了沖擊時對地面照明,共准備了140多部探照燈。
蘇軍計劃以三路進擊柏林:以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作為最強大的集團和攻擊的先頭部隊突破奧德河東、西兩岸防線和附近若乾地段,從東面攻擊。 以科涅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前出到尼斯河東岸的南部直到蘇台德山麓,從南面攻擊。以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前進到奧德河下游,從北面攻擊。
進逼柏林
4月16日凌晨5時整,朱可夫下達了攻擊命令,蘇軍的炮彈呼嘯著傾泄到德軍的防禦陣地上,轟炸機轟鳴著向德軍頭頂投擲下大量炸彈,整個大地都在可怕的顫抖之中。20分鍾後,140多個探照燈一下子全部亮了起來,把德軍陣地照得通明,德軍士兵們目旋眼花,蘇軍乘機向對方陣地沖去。很快,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破了德軍在柏林外圍的第一道防禦地帶。與此同時,南面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亦於4月16日晨在尼斯河畔發起進攻,迅速渡過了尼斯河。
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破了德軍第一道防禦地帶後,當天中午即進抵到德軍第二道防禦地帶,但是,當蘇軍推進到該防禦地帶的樞紐澤洛夫高地時,卻遭到德軍的頑強抵抗,德軍憑借有利地形,頑強扼守每一條戰壕,每一個散兵坑,給予蘇軍很大的殺傷。朱可夫不斷增加突擊力量,並將兩個坦克集團軍投入戰斗,但幾次進攻都被德軍打退。4月17日晨,朱可夫集中了方面軍的幾乎所有炮火,在猛烈的炮火准備後,近千輛坦克排成一列縱隊向前推進,前面的一批坦克被擊中起火,後面的頂走它繼續前進。蘇軍士兵高喊著口號向前沖擊,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接著往上沖。此時防守在高地上的數師德軍已是傷痕累累,最終經受不住蘇軍狂潮般的沖擊,開始向柏林市區方向退卻,4月18日晨,蘇軍終於攻佔了澤洛夫高地,殲滅守敵近3萬人,並繼續向柏林城挺進。20日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先頭部隊第3突擊集團軍在庫茲涅佐夫上將的率領下,抵達柏林近郊,使整個柏林城市區處於其榴彈炮和加農炮的射程之內。20日下午1時30分,蘇軍的地面炮兵群首次向柏林城內轟擊。
南面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強渡了尼斯河後,突破了德軍在尼斯河的防禦地帶,爾後強渡了斯普雷河,前進了30公里。當朱可夫的部隊在澤洛夫高地受阻時,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各坦克集團軍首先從南面向柏林突擊,至4月20日夜間,第3坦克集團軍突入了柏林市南郊,第4坦克集團軍也突進到柏林市西南郊。北面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於4月18日發起進攻,至19日強渡了東奧德河,牽制住了柏林以北地區的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的兵力。
至此,德軍在奧德河——尼斯河的防禦體系被蘇軍突破,蘇軍3個方面軍晝夜不停地向前突進,開始對柏林實施合圍。至4月24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左翼部隊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柏林東南會合,切斷了德軍第9集團軍與柏林的聯系,並合圍了該集團軍。4月25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從北面迂迴柏林的部隊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第4坦克集團軍在柏林以西會合,從而完成了對柏林的合圍。柏林以北地區的德軍集團,也遭到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右翼部隊的夾擊,處境十分困難。同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所屬近衛第5集團軍西進到易北河,在托爾高地與西線美軍第1集團軍會師。
市區激戰
鑒於蘇軍已兵臨柏林城下,希特勒決定德軍統帥部撤離柏林,他本人則留下「與柏林共存亡」。他下令軍事機關的所有參謀和文職人員都毫無例外地參加戰斗,並決定對按兵不動的指揮官要在5小時內處決,對退卻的官兵不僅要處死,還要在他們的屍體上掛起「逃兵」、「膽小鬼」、「他背叛了國家、玷污了德意志民族」的牌子示眾。
4月20日下午3點,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編制內的第3突擊集團軍第79軍的遠程炮兵首先向柏林開炮。經過近一天的戰斗,柏林接近地的德軍防線被突破。德軍防禦部隊在先前的戰斗中遭到慘重損失,已極度疲憊,無法阻擋占據優勢的蘇聯紅軍的強大突擊。
4月21日,近衛第2坦克集團軍和第47集團軍突破到柏林城下,由於道路狹窄,蘇軍調整戰術,將坦克集團軍和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協同起來准備肅清殘敵。同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坦克部隊也接近柏林防禦圈。科涅夫將炮兵第10軍、突擊第25師、高射炮第23師加強給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殲擊航空兵第2軍擔任空中掩護。同日,蘇軍從後方調來了大口徑要塞炮用於摧毀德軍堅固據點,每發炮彈重量達到500公斤,在後面13天的戰斗中,要塞炮共發射約180萬發炮彈,戰斗到了空前慘烈的地步。
4月26日清晨,在柏林上空,蘇軍數千架飛機再一次投下了成千上萬噸的炸彈和汽油彈。在地上,平均每英里已部署到近千門的各種火炮集中射擊,柏林轉眼間成了一個昏暗的世界。轟炸和射擊結束後,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派出無數個突擊群和突擊分隊,從四面八方向市區突進。由於有了斯大林格勒的經驗,蘇軍戰士們知道如何去攻佔一個城市。蘇軍在進攻前首先用火炮和飛機對目標地域進行轟擊,步兵在坦克和配有噴火器和爆破器材的工兵掩護下,一小段一小段的前進,從後院、地下室甚至地下鐵道和下水道滲透進去,攻佔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樓房。但柏林是德軍精心設防的城市,防禦體系完整,工事非常堅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蘇軍前進越艱難。堅固的樓房、隱蔽的地下室、地下鐵道、排水溝壕等等,都為德軍提供了發揚火力的支撐點。因此,蘇軍不得不逐棟樓房爭奪,逐條街道攻取,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此時希特勒仍在做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對柏林守備司令魏德林說「局勢會好轉的,我們的第9集團軍即將到達柏林,同第12集團軍一起,對敵人實施反突擊,俄國人將在柏林遭到最慘重的失敗。」一向對希特勒「報喜不報憂」的德軍將領,使他們的元首不了解,部署在柏林東南的布施將軍指揮的第9集團軍已被蘇軍分割包圍了,無法向柏林運動。在柏林西南防守易北河的第12集團軍,由溫克將軍率領拚命向柏林靠近,但終因受到美軍的牽制和蘇軍的阻擊,在進至費爾希地域後就再也前進不了了。幾乎與世隔絕的希特勒,呆在總理府的地下暗堡里不清楚上述情況,仍不斷地發出由他簽署的無線電報,調兵譴將。實際上,一些將領已不再那麼堅決地執行他的命令了。
4月27日,蘇軍已攻入柏林市的第9區,凱特爾才給柏林打來一個道出實情的電報,電報承認第12集團軍不能繼續前進,第9集團軍也無法突出合圍。希特勒最後一線希望破滅了。柏林守備司令魏德林向希特勒提出了守軍從首都突圍的計劃,並保證「國家元首安全撤離柏林」,他還報告說,彈葯只夠2晝夜了,糧食和葯品幾乎告罄。陸軍總參謀長克萊勃斯將軍支持魏德林的突圍建議,認為從軍事的觀點看,這個計劃是有可能實現的。但是,希特勒意識到他已徹底輸掉了到這場由他發動的戰爭,他拒絕離開柏林,他要在這里堅持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4月28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所屬的第3突擊集團軍和近衛第8集團軍逼進了柏林的蒂爾花園區,這個花園區是柏林守軍最後一處支撐點,由於該陣地有政府辦公廳、國會大廈、最高統帥部等象徵第三帝國權力的最高首腦機關,所以,柏林守備司令部把黨衛軍最精銳的部隊部署在這里。崔可夫上將指揮的近衛第8集團軍首先向該陣地發起了進攻,當天下午跨過了蘭德維爾運河,佔領了德軍的通訊樞紐,掐斷了柏林與外界的主要通訊聯絡。深夜,第3突擊集團軍在庫茲涅佐夫上將的指揮下向國會大廈外圍的內務部大樓發起強攻,德軍進行著絕望卻又是最頑固的抵抗,戰斗一直持續到29日深夜,在守敵幾乎全部陣亡的情況下,這座大樓才被蘇軍攻佔。
29日凌晨1時,希特勒宣布與等了他12年的愛娃.布勞恩舉行婚禮。婚禮之後,希特勒口述了他的遺囑,指定海軍元帥鄧尼茨為他的接班人,他決定自殺並希望他們夫婦的遺體在總理府進行火化。30日下午3點30分,希特勒與結婚才一天的妻子在地下暗堡的寢室里雙雙服毒自殺,並且,希特勒在服毒的同時,還舉槍對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接著,戈培爾等人將希特勒和愛娃的遺體抬到總理府花園的一個彈坑裡,澆上汽油進行火化。
4月30日21時50分,蘇軍戰士將勝利的紅旗插上柏林國會大廈圓頂
蘇軍攻佔國會大廈的戰斗還在激烈地進行著,第3突擊集團軍第150步兵師是最接近國會大廈的部隊。30日下午6時,蘇軍士兵又一次向這座大廈發起沖擊。盤踞在這里的近2000名德軍,不愧是第三帝國的「御林軍」,他們的頑強抵抗,使蘇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血戰中,即使蘇軍佔領了大廈下面的樓層,在上面樓層守備的德軍也不肯投降,蘇軍只好一層樓一層樓地與守敵搏鬥,在大廈的任何一角,都在進行激戰。蘇軍靠著源源不斷涌進大廈內的強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敵的抵抗。21時50分,蘇聯英雄米哈伊爾.耶果羅夫中士和麥利唐.坎塔里亞下士將蘇聯的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主樓的圓頂。
30日深夜,德軍通過廣播請求臨時停火,要求與蘇軍進行談判。5月1日凌晨3時55分,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克萊勃斯將軍打著白旗鑽出帝國辦公廳的地下掩蔽部,前往蘇近衛第8集團軍的前線指揮所談判,克萊勃斯對崔可夫說:「我想告訴您一件絕對機密的事,您是我通報此事的第一位外國人,希特勒已於昨天自殺了」。克萊勃斯接著要求蘇軍先停戰,然後等到德國組成新的政府後再進行談判。崔可夫立即用電話將情況向朱可夫做了報告。十幾分鍾後,斯大林從莫斯科發來了最高指令:「德軍只能無條件投降,不進行任何談判,不同克萊勃斯談,也不同任何其他法西斯分子談」。9時45分,朱可夫根據斯大林的指示精神,代表蘇軍向柏林德軍發出最後通牒:德軍必須徹底投降,否則蘇軍將在10時40分對德軍實施最後強攻。崔可夫讓克萊勃斯把這份通牒帶回給戈培爾等人,戈培爾見到通牒後,知道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了,傍晚便與妻子及六個孩子自殺了。
5月2日7時,德軍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將前往崔可夫的前沿指揮所,簽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時分,柏林剩餘守軍約15萬人全部投降。至此,蘇德戰爭最後一次決戰——柏林會戰結束。此役蘇軍共殲滅德軍100萬人,俘虜48餘萬人,摧毀和繳獲坦克和自行火炮1.2萬余輛,摧毀和繳獲飛機6000餘架,摧毀和繳獲各種火炮2.3萬門。而蘇軍也付出了30萬人傷亡的代價。
1945年5月9日,受希特勒繼承人鄧尼茨的委託,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什圖姆普弗上將、弗雷德堡海軍上將在柏林軍事工程學院的食堂大廳內,向蘇聯及其盟國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3個月後,隨著日本的戰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以同盟國的徹底勝利而告結束。
柏林會戰
1945年4月16日,蘇軍為盡快結束歐洲戰爭發起了柏林戰役。經過近 二十天的激烈戰斗,蘇軍擊潰德國100萬大軍,佔領柏林,希特勒被迫自殺身亡,法西斯德國宣告滅 戰役也是.希特勒自殺身亡。與此同時,蘇軍在進攻國會大廈時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盤踞在這里的近2000名德軍不愧是第三帝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次重大戰役。蘇軍在以巨大的代價進入柏林市區後,30日下午3點30分,眼看無望翻盤的「御林軍」,他們使蘇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大廈的任何一角,都在進行激戰。蘇軍靠著源源不斷涌進大廈內的強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敵的抵抗。21時50分,蘇軍將勝利的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主樓的圓 5月2日7時,德軍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將前往朱可夫的前沿指揮所,簽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時分,柏林守軍全部投降。至此,蘇德戰爭最後一次決戰———柏林會戰結束。此役蘇軍俘虜德軍38萬人,而蘇軍也付出了30萬人傷亡的代價。
=================================================================
[b]電影《攻克柏林》1949年[/b]
[url=http://ke..com/image/bbe0d3117490ec30b9127b18]
[img]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bbe0d3117490ec30b9127b18.jpg[/img]
[/url]外文名稱:The Battle of Berlin
更多中文片名: 攻克柏林 第1部
更多外文片名:
Padeniye Berlina
The Fall of Berlin, Part One[i].....(literal English title)[/i]
The Fall of Berlin
導演: Mikheil Chiaureli
編劇:
Mikheil Chiaureli
Pyotr Pavlenko
主演:
Mikheil Gelovani [i]....Marshal Iosef Stalin[/i]
V. Savelyev [i]....Adolf Hitler[/i]
鮑里斯·安德列耶夫 Andreyev Boris [i]....Alexei Ivanov[/i]
影片類型: 劇情 / 戰爭
國家/地區: 蘇聯
對白語言: 俄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級別:Finland:K-16 / Sweden:15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劇情:
反法西斯的最後戰場。
該片描寫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後期,紅軍經過頑強的激戰,擊潰了法西斯駐柏林守軍,一舉攻下希特勒老巢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的故事。
1941年,德軍佔領了煉鋼工人伊凡洛夫的故鄉,掠走了他的愛人娜塔莎。曾經受過斯大林接見的伊凡洛夫參加了紅軍,走上了戰場……
影片以點帶面,從一個普通人物遭逢戰爭的磨練開始講起。1941年,德軍佔領了煉鋼工人伊凡洛夫的故鄉,掠走他的愛人娜塔莎。伊凡洛夫參加了紅軍,走上戰場。從此影片由點轉向面,以大規模和大氣勢來描述蘇聯紅軍衛國戰爭的全景以及斯大林的高大形象。
幕後製作:
本片與後來攝制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被統稱為《解放三部曲》。影片分為上下兩集,以國家名義調用雄厚資金與大量軍隊,故場景異常壯觀。導演齊阿烏列里原是喬治亞的雕刻家,他繼承俄國前輩創作嚴謹的體驗派電影理論,同時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人性美好的一面。風格既帶有歌頌英雄的奔放熱情,也呈現了中古民間藝匠那種與原始時代畫家相類似的簡潔手法。當然影片帶有當年蘇聯意識形態的烙印,可視為對二戰的蘇聯觀點。片中塑造的希特勒形象在當時的中國內地是第一次,他狂放傲慢、瘋狂而歇斯底里的表演給那一代人留下最深刻的回憶印象。本片音樂由肖斯塔科維奇創作。
=====================================
[b]攻克柏林 第2部 1949年[/b]
[url=http://ke..com/image/a75fb6d31730f514970a16f5]
[img]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a75fb6d31730f514970a16f5.jpg[/img]
[/url]外文片名: The Fall of Berlin, Part Two[i].....(literal English title)[/i]
導演: Mikheil Chiaureli
編劇:
Mikheil Chiaureli
Pyotr Pavlenko
主演:
Mikheil Gelovani [i]....Iosef Stalin[/i]
V. Savelyev [i]....Adolf Hitler[/i]
M. Petrunkin [i]....Joseph Goebbels[/i]
影片類型: 劇情 / 戰爭
國家/地區: 蘇聯
上映:1949年
對白語言: 俄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級別:Finland:K-16 / Sweden:15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製作公司:Gosudarstvenii Komitet po Kinematografii (Goskino
發行公司:Artkino Pictures Inc.[美國][i](1952) (USA) (subtitled)[/i]
『陸』 關於蘇軍進攻柏林的電影有嗎
《攻克柏林》1949年 外文名稱:The Battle of Berl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片與後來攝制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被統稱為《解放三部曲》。影片分為上下兩集,以國家名義調用雄厚資金與大量軍隊,故場景異常壯觀。導演齊阿烏列里原是喬治亞的雕刻家,他繼承俄國前輩創作嚴謹的體驗派電影理論,同時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人性美好的一面。風格既帶有歌頌英雄的奔放熱情,也呈現了中古民間藝匠那種與原始時代畫家相類似的簡潔手法。當然影片帶有當年蘇聯意識形態的烙印,可視為對二戰的蘇聯觀點。片中塑造的希特勒形象在當時的中國內地是第一次,他狂放傲慢、瘋狂而歇斯底里的表演給那一代人留下最深刻的回憶印象。本片音樂由肖斯塔科維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