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眼睛論的蘇聯電影的崛起
蘇聯電影在開始時曾遭遇到嚴重的物質困難。有外國支持的白衛軍曾得到暫時的勝利,他們每天都在宣稱:「布爾什維克已面臨末日」。戰爭破壞了國民經濟,使蘇維埃電影工作者缺乏電力和膠卷,甚至缺乏足夠的糧食。電影導演人數大為減少,只剩下加爾金、查爾迪寧、比列斯基阿尼、柴可夫斯基等人,從事製片工作。在前線則有庫里肖夫、吉加·維爾托夫和基賽拍攝新聞紀錄片。但就在內戰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蘇聯的導演也曾攝制了幾部故事片。庫里肖夫首先拍攝了《普雷特工程師的計劃》一片;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編寫和演出了影片《不是為金錢而生》和《小姐與無賴》。而熱里雅布日斯基所導演、由演員莫斯克文主演的《包里庫什卡》一片則是此時期第一部獲得顯著成功的作品。1922年和平恢復以後,國民經濟開始重建。列寧發出了這樣的號召:「在所有的藝術中電影對於我們是最重要的。」這一號召立即成為行動的綱領。製片廠開始恢復生產。戰前的技術家和藝術家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了一部巨大的作品《阿艾里塔》,這部影片由普洛塔占諾夫導演,在「構成主義」式的奇特布景中拍成。但未來的蘇聯電影已在一些由政府支持的、青年人所組成的先鋒派團體中逐漸形成,其中有庫里肖夫的「實驗工作室」,柯靜采夫、特拉烏別爾格、尤特凱維奇、格拉西莫夫組織的「奇異演員養成所」和吉加·維爾托夫組織的、最早出現的「電影眼睛派」。
❷ 永生羊的電影
中文片名:《永生羊》
國家/地區:中國·新疆
類型:哈薩克語同期聲彩色故事片/劇情 烏庫芭拉 瑪爾江·巴依吐肯
凱斯泰爾 阿布都瓦依提·艾比包
莎 拉 再依乃莆·艾勒木塔依阿赫泰 努爾蘭·阿里木江(哈薩克)
哈力(小) 艾孜麥提·哈山
哈力(大) 別克包拉提·朱瑪汗
紅臉老人 海拉提·哈力木
瑪爾吉婭 麗娜·夏侃
小個子 夏力卡爾·吐斯甫汗
烏庫芭拉父親 賈吾達提·海沙
烏庫芭拉母親 瑪依拉·烏馬爾哈力
烏庫芭拉哥哥 加爾斯汗·托哈爾
哈力父親 吾鐵甫·葉斯木汗
哈力母親 庫麗吉肯·卡白
托 海 葉爾布蘭·沙赫杜拉
族 長 胡賽因
親 家 阿扎提·沙合江
阿赫泰姑姑 馬肯·阿斯木汗 出 品 人 高峰 管岩總 監 制 蘇偉 艾斯海提·克里木拜
監 制 張偉緒 施生田
制 片 人 陳則君 李曼
發行製片人 李曼
編 劇 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
導 演 高廠
執行導演 梁碧波
攝影指導 李雄
攝 影 何沛
美 術 潘捷 馬大地
錄 音 林臨
作 曲 吳詠梅
剪 輯 張慧敏 趙晨旭
副 導 演 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
副 攝 影 楊曉童
攝影助理 陳 超 楊 淞
劇照攝影 張梓宸
副 美 術 賈吾達提·海沙
導演助理 林 杉
場 記 夏 孟
剪 輯 張慧敏 趙晨旭
照 明 李興全 顏嘉偉
照明助理 彭長嶺 張文磊 王志成 王振
副 錄 音 莫國寧 王振 白偉
聲音編輯 陳丹丹 胡靚
化 妝 李玉祥
化妝助理 王曉林 丁少龍
服 裝 查漢·克文 古力夏提·扎太
服裝助理 查汗·巴伊爾
道 具 加爾斯汗·托哈爾 康巴別克·阿力滿 阿斯哈爾·哈德爾
置 景 波拉提·阿勒騰別克 賽力克·吾馬勒汗
現場製片 黛盤峰
劇 務 徐穎楠 白家楊
會 計 張愛玲
場 務 候玉臣 劉浩 李逵 藤兆鋼
製片主任 陳則君
民俗顧問 賈賀甫·米爾扎汗
哈文翻譯 馬丹尼雅特·木哈泰
旁 白 巴拉盼?6?1熱巴托夫
字幕翻譯 高亦可
音樂監制 吳知言
音樂錄音 張小安
錄制統籌 姜濤
主 題 歌 《愛的凝望》
作 詞 阿 拜
作 曲 阿 拜
演 唱 葉爾波拉提
插 曲 《塔里旦》
冬 不 拉 依曼那列
庫 姆 孜 木哈買提汗·努爾木汗
排 簫 丁曉逵
首 席 黃立傑
演 奏 亞洲愛樂樂團 蒙特卡里爾電影節
《永生羊》由新疆作家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編劇並擔任副導演的新疆題材哈薩克語同期聲彩色故事片《永生羊》參加了9月份第34屆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The Montreal World Film Festival)電影處女作競賽單元角逐,成為5部參賽影片中唯一一部入圍,並進入競賽單元的中國電影,還在加拿大展演了四場。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始於1977年,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也是北美唯一被國際電影製片人聯合會承認的競賽性電影節。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在選片時注重民族性、多樣性和藝術性。我們經常能看到中國電影的身影。本屆電影節,由中國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投資、高廠導演的故事片《永生羊》將參加電影處女作競賽。胡玫導演的《孔子》和張藝謀導演的《三槍拍案驚奇》將在電影節期間放映。同時,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執行副秘書長唐麗君應邀擔任本屆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本屆電影節從8月26日持續到9月6日。
「北京放映」
在2010年的第14屆「北京放映」活動中,《永生羊》和《碧羅雪山》受到了最高的關注度,新疆電影本土電影邁向市場化的歷史性的一步,該片也受到中外片商的關注。影片在風景如畫的喀納斯選景,講述了發生在上世紀初一位哈薩克女孩美麗而凄涼的愛情故事,同時也全景展示哈薩克族游牧生活的風貌。曾在《美麗家園》中有過出色表現的阿勒泰地區歌舞團演員瑪爾江·巴依吐肯擔任女主角,男主角由哈薩克演員努爾蘭·阿里木江擔任,演員全部都是哈薩克族,基本都是非職業演員,並有哈薩克演員加盟演出,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區特色。本片於2010年10月29日在新疆人民劇場首映,獲得了各界觀眾好評。
在《永生羊》的首映式上,導演高峰表示,這部影片將哈薩克族獨特的語言、文字、生活習慣、心理素質融在一起,拍出了一部真正的哈薩克的電影。
《永生羊》編劇葉爾克西說:「我的這篇散文之所以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關鍵是找到了我想表達的對新疆這片熱土的理解。影片保留了原散文30%的內容,大部分是新加進去的故事。我認為,影片只有真正突出了思想性、民族性、地理性、文學性和傳奇性,才能更好地闡述一個地方的民族文化。」
拍攝歷程
《永生羊》2006年由中央電視副台長高峰點題,進行電影劇本的創作改變。葉爾克西在電影拍攝中,全程跟隨劇組,參與導演工作。《永生羊》2009年夏天在風景如畫的國家5A景區喀納斯開機,並輾轉張北草原,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和北京清景無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影片總投資800萬元,拍攝過程歷時一年多,期間經歷了2009年新疆阿勒泰地區百年不遇的暴風雪天氣。該片是國內首部用哈薩克語同期聲拍攝的故事片。
價值意義
《永生羊》在風景如畫的喀納斯選景,講述了發生在上世紀初一位哈薩克族女孩美麗而凄涼的愛情故事,同時也全景展示哈薩克族游牧生活的風貌,這部電影是我國首部用哈薩克語同期聲拍攝的彩色故事片,演員全部都是哈薩克族非職業演員,並首次啟用國外演員加盟。具有濃郁的哈薩克民族特色和阿勒泰地區特色。
《永生羊》通過藝術的手段,對新疆這塊土地的精神內涵進行了深入挖掘,不僅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山川風光博大而優美的新疆,更給我們展示了一個質地深厚凝重的人文新疆,完成了一次畫面和文化優良的結合,是新疆題材電影中,一部創作成功並有所創新的影片。
《永生羊》在運作方式上,進行了十分可貴的嘗試:通過新疆少數民族藝術家進行劇本原創,與疆外電影創作者攜手,通過社會融資的方式,進行藝術生產,並已經取得初步成功,這在新疆民族題材電影的創作中,並不多見。《永生羊》編劇是新疆作協副主席、哈薩克族女作家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曾經獲得天山文藝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她根據自己的同名散文改編,散文《永生羊》獲2003年自治區首屆天山文藝獎,並為國內多家國家級省級文學雜志轉發,並收入由中國散文家協會主編的《三十年散文觀止》。
《永生羊》通過藝術的手段,對新疆這塊土地的精神內涵進行了深入挖掘,不僅展示了山川風光博大而優美的新疆,而且展現了質地深厚凝重的人文新疆,是新疆題材電影中一部創作成功並有所創新的影片。
《永生羊》是一部我國游牧民族哈薩克人的生活畫卷,充滿了東方意韻。電影講述了哈薩克族牧人的生活,通過兩個女人莎拉和烏庫芭拉的愛情和生活,演繹了哈薩克族女人的一生,她們為了追求純潔的愛情,不惜沖破世俗,也為了承擔起撫育的責任而放棄自己的幸福。
《永生羊》的編劇是哈薩克族女作家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永生羊》是她根據自己的同名散文改編而成的。她告訴記者,在運作方式上,這部電影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嘗試。少數民族藝術家攜手疆外電影創作者,通過社會融資方式進行藝術生產,這在新疆民族題材電影創作中都不多見。
《永生羊》首映之後將在新疆各地和我國一些重要城市放映,目前出品方已經製作了電影的英、法、俄語拷貝,還計劃製作阿拉伯語拷貝,准備將這部藝術電影推向歐美、新疆周邊國家和阿拉伯語觀眾市場。 第二十八屆電影金雞獎導演處女獎提名-高廠(《永生羊》)
第二十八屆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再依乃莆-艾勒木塔依(《永生羊》中飾莎拉)
第二十八屆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提名-吳詠梅(《永生羊》)
❸ 《牛虻》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牛虻》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56 彩色片 100分鍾
蘇聯列寧格勒電影製片廠攝制
導演:阿·法因齊梅爾 編劇:葉·格布里羅維奇(根據斗襲艾麗·伏尼契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阿·莫斯克文 主要演員:奧·斯特里仁諾夫(飾亞瑟) 娜·斯特里仁諾娃(飾瓊瑪) 尼·西蒙諾夫 (飾蒙泰里尼)
【劇情簡介】
19世紀40年代,義大利在奧地利侵略者的奴役下,人民處於遭受深重苦難的時期。熱那亞的海邊,青年義大利黨黨員陀米尼欽諾、波拉等人,與起義者們一起隔海眺望祖國。波拉要從熱那亞回到義大利去,喚醒人民覺悟起來同侵略者戰斗。
波拉到凡羅那後,立即召集了一個秘密會議。凡羅那神學院蒙泰里尼神父的家裡,准備去參加會議的年輕而虔誠的天主教徒亞瑟正在看書。亞瑟沒有父親,母親死後,他與他不喜歡的哥哥嫂子一起生活,他把神父當做惟一的親人,蒙泰里尼則把亞瑟當做兒子。他們之間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當亞瑟要去參加波拉召開的秘密會議時,蒙泰里尼格外擔心,囑咐他:「亞瑟,為了我,為了你死去的母親,你無論決定什麼事,都必須好好思考。」亞瑟來到會議地下室,他和他的女友瓊瑪同所有到會的人都被波拉的演講吸引了,他們庄嚴宣誓:「把一切獻給為義大利的自由斗爭,決不出賣黨的秘密,而且一定要追究叛徒。」會議結束了,亞瑟和瓊瑪這對相愛的年輕人還在談著未來的理想,亞瑟問瓊瑪:「為了義大利共和國的自由,在沒有完成這個斗爭理想之前,你是不是能等我?」瓊瑪深情地回答:「是的。」
會後,作為天主教信徒的亞瑟和波拉爭執起來。波拉激烈地抨擊教皇和教會對義大利帶來的危害,亞瑟卻認為如果沒有上帝,自由是不會有的。波拉尖銳指出:「一個人要是纏住神父不放,他就不是我們的同路人。」波拉走了,瓊瑪還在回憶波拉說過的話,她情不自禁說道:「他說得多好啊!用烈士的鮮血滋養,我們的思想會成熟得世盯更快。」亞瑟頓時心生嫉妒,轉身走了。回到家裡,亞瑟還是被搜銷和波拉所散發的書中的真理所深深吸引,他為人民生活的痛苦而感到強烈不安。他問僕人吉安:「你想過人民的生活有多痛苦嗎?」吉安回答說:「我們這個時代就是要拿生命去冒險!」亞瑟同父異母的哥哥詹姆斯和嫂子裘麗亞知道他出去參加會議,認為亞瑟不該在外面和一些人鬼混。裘麗亞厲聲對亞瑟說:「大哥是你的監護人,要對你的未來負責!」亞瑟反駁說:「我們的未來掌握在上帝手裡!」
蒙泰里尼傳教出色得到教皇賞識,被召到羅馬去,新任院長卡爾狄溫和關切地對亞瑟說:「我來代替他吧,就是說,他不在的時候,讓我來關心你的靈魂。」亞瑟也像信任蒙泰里尼一樣信任卡爾狄神父,他哪裡知道卡爾狄是來破獲青年義大利黨的。一天亞瑟來到教堂作懺悔。卡爾狄十分注意地觀察著亞瑟,以無比關心的口吻說:「你快說吧,我的孩子!要知道青年總是追求幸福和真理的,為了上帝和人民,始終不渝。」聽到卡爾狄出於巧合說出的「為了上帝和人民,始終不渝」這句口號,亞瑟完全把他當做了自己人。在懺悔中,他說自己不應該對偉大事業中的同志有嫉妒心,還說出青年義大利黨,以及波拉的名字……
很快,亞瑟和波拉被抓進警察局。亞瑟首先受到審訊。在追問禁書的來源和誰介紹他加入青年義大利黨時,警察什麼也沒得到。在審訊波拉時,同樣遭到波拉的嘲笑,上校似乎不在意嘲笑,他對波拉說:「我們十分清楚,你秘密到這兒來,向青年發表暴動演說,散發禁書。」波拉說:「這都是你們警察的幻想。」上校說:「幻想?幸虧你們忠實的同黨中間有這樣的人,他們認為教會和上帝高於一切。」上校的話,引起波拉的沉思,他意識到這次被捕是由於有人出賣。一天放風時,波拉問亞瑟:「你沒有告訴別人?」亞瑟在回憶中,突然想起向神父卡爾狄懺悔時的情景,他不由自語道:「難道就在懺悔的時候……」波拉最初的猜測得到證實,他充滿仇視的感情說:「懺悔的時候?!你這個叛徒!」亞瑟痛苦極了,他意識到是自己出賣了同志和自己。幾天後,亞瑟被釋放了。他心情沉重,他悔恨,羞愧,也為自己無意識的行動感到委屈,他多麼想向同志們說清楚,得到諒解啊!
瓊瑪來迎接亞瑟出獄,她不相信波拉傳出的消息:亞瑟出賣了同志。她相信他們共同的理想和誓言,可當她聽到亞瑟沉痛地說:「這一切都是真的」時,她的心被擊碎了,她狠狠打了亞瑟一耳光,不聽他任何解釋,走了。亞瑟回到家裡,哥哥詹姆斯和嫂子裘麗亞怒氣沖沖走進他的房間。裘麗亞惡狠狠地說:「他到底是什麼人哪?是一個混在我們家裡的不合法的私生子罷了,我們憑什麼要照顧一個神父的兒子?該讓他知道他母親是什麼樣人!」邊說邊把一張紙扔給亞瑟:「看看吧!」這是他出生的前四個月,他母親寫給自己丈夫的一份懺悔書。在他母親的簽名旁邊就是神父羅倫梭·蒙泰里尼的簽字。看完這份懺悔書,亞瑟像泥塑一樣的呆躺著,沒有一點表情。他萬萬沒有想到蒙泰里尼是他的生父,恰恰是自己的生父把他推向毀滅的道路。受著巨大折磨的他突然狂笑起來,笑聲中充滿著怨恨和痛苦。瘋狂的笑聲消失了,他抬頭看見桌上的十字架,好像看見上面寫滿虛偽、欺騙和謊言,他把十字架摔碎在地上,就像摔掉恥辱和痛苦。他決心開始新的生活,向虛偽、邪惡和欺騙進攻。他給神父留下一張條子:蒙泰里尼主教,到河裡去尋找我的屍體。第二天,人們在達森納碼頭河面上,看到漂浮著的亞瑟的帽子。
從那以後,過去了13年,義大利的革命風起雲涌。羅馬教皇為了撲滅革命的烈火,又請來奧地利皇帝的軍隊,這只能激起人們更大的義憤。署名「牛虻」的傳單傳遞在人民中。牛虻了解人民的痛苦,為了義大利的自由,他號召人們一定要趕走奧地利人。牛虻就是當年的亞瑟,他化名列瓦雷士,在各種場合活動,出其不意地出現,成為起義者和人民信賴的朋友。這天,他又出現在一個酒館里,解救了一批和憲兵對抗的人們。一天,他來到佛羅倫薩名流格拉西尼家的客廳,瓊瑪和馬梯尼及一些自由黨人為了運傳單正等待他到來。牛虻完全知道對面的波拉夫人就是13年前的女友瓊瑪,而瓊瑪已完全認不出列瓦雷士就是當年的亞瑟了。波拉夫人代表青年義大利黨組織向列瓦雷士提出委託他把傳單秘密運到教皇區去的使命,列瓦雷士答應完成,同時他提出現在急需的不是傳單而是行動。格拉西尼卻認為義大利需要一位新教皇來統一,而不是牛虻在小冊子里寫的號召內戰。列瓦雷士打斷格拉西尼的話說:「你們今天想叫新教皇來,明天你們就將會感謝奧地利的刺刀!」他走向瓊瑪大聲說:「夫人,義大利好像是個醉漢,他靠在扒手的肩膀上傷心地哭著,可扒手正在摸他的口袋呢!」
這天,已成為紅衣主教的蒙泰里尼來到佛羅倫薩廣場,蒙泰里尼的車駛來時,牛虻也在廣場。他在看到父親的剎那,仇恨的心理戰勝了一切。他們對話了,蒙泰里尼:「你是誰?我的朋友,我能幫助你做點什麼嗎?」列瓦雷士:「主教大人,難道你願意幫助一個殺死了親生兒子的罪人?!」「在天主面前,我們都是罪人。」「你怎麼會有罪呢?在天主面前你的生命和靈魂是聖潔的,……」牛虻的話刺痛了蒙泰里尼,在教堂里,他語無倫次,祈禱無法進行了,這種情景也深深 *** 了列瓦雷士,他舊創復發,昏倒在地。瓊瑪望著在床上 *** 的列瓦雷士,看著他的眼睛和細微的神態,簡直太像她曾經愛過的亞瑟了。神智漸漸清醒的列瓦雷士望著牆上的一幅照片問瓊瑪:「那是誰?」瓊瑪告訴他:「那是我丈夫喬萬尼·波拉,九年前死在監獄里了。」
起義又一次失敗,許多同志被捕,列瓦雷士又一次採取行動,營救了一批即將被處決的同志,並且執行了領導人陀米尼欽諾布置的任務把傳單運到了教皇區。任務完成後,列瓦雷士來到格拉西尼家,一針見血戳穿了一向高談闊論的格拉西尼的虛偽。然後,他希望和瓊瑪單獨談一次話。他和瓊瑪來到花園,坦率地說:「難道你真願意永遠跟這些青年義大利黨的空談家坐在一起?依靠一小堆記者、大學生、律師幻想起義?這不等於行動!」瓊瑪覺得列瓦雷士不是義大利人,她說他不理解他們過去和現在所作的一切事業。瓊瑪的話刺痛了亞瑟的心,他激動地說:「我是義大利人,我的名字叫牛虻。」瓊瑪望著列瓦雷士的那雙眼睛,又想起她曾熱愛過的亞瑟。自從她第一次見到列瓦雷士,就一下子喚起了她的許多記憶,她沉思著坐在椅子上,反復回憶著剛才的談話。瓊瑪決定去參加起義。她和茹席賓來到邊境,因為奧地利士兵出動搜捕一個臉上有傷疤的人,他們被留在哨所過夜。瓊瑪十分擔心牛虻的安全,可茹席賓並不著急,他說: 「他們是找他,可多少年來他們從來也沒找到過,放心吧,到處都是他的朋友。」茹席賓還告訴他,所有的窮苦人雖然都不知道牛虻的真名實姓,但全認識他,雖然不知道他從哪來,但都把他當成好朋友,無比地信任他,願意跟著他走。茹席賓的話,深深打動了瓊瑪,她敬仰這樣的人,心頭的迷霧也更加重了。夜深了,雨下個不停,她走到窗前,默默地想:他——當年的亞瑟現在在哪裡?此時,列瓦雷士已經來到哨所,他指揮殺死哨兵,當他正要離開時,瓊瑪推開窗戶喊:「列瓦雷士!」瓊瑪告訴他自己已經決定到他那裡去,牛虻高興地望著瓊瑪說:「我太幸福了!」他告訴瓊瑪,下次在布列西蓋城一間掛著獅子招牌的小飯店裡見面。瓊瑪喊住轉身離去的列瓦雷士,她真想馬上解開心裡的謎。牛虻轉身對她說:「我們再見面的時候,我把一切都告訴你。」他們愛情的火焰將重新燃燒。
奧地利人得到牛虻到達布列西蓋城的消息,派出大批憲兵和間諜到處搜索。在集市的小飯店裡,牛虻和同伴在喝酒,麥康尼告訴大家:「陀米尼欽被捕了,被捕前,他命令牛虻代替他指揮。」牛虻接受了命令,向大家安排了武器運送的事和起義的事。一個間諜發現了牛虻,通知軍隊悄悄包圍了他們。一個乞丐來到小飯店告訴牛虻:「你被包圍了,他們封鎖了廣場,你快跑!」牛虻和起義者離開飯店時對麥康尼說:「必須沖出去,無論發生了什麼也不準停止前進。」突然,他發現蒙泰里尼出現在廣場,遲疑了一會兒。蒙泰里尼望著持槍准備射擊的牛虻大喊:「放下武器!」瞬間,憲兵和間諜一窩蜂撲向牛虻,捉住了他。牛虻盯著蒙泰里尼說: 「我恭賀你,主教大人!」
馬梯尼通過內部關系送給牛虻一把銼刀。牛虻因為酷刑折磨和過度疲勞,鋸完鐵窗上的欄桿後頭痛病又發作了。他忍著疼痛艱難行動,終於爬到地下道的鐵門旁時,精疲力盡,他再也無法支持,抓住鐵門的手一松,鐵門哐當一聲關上了,聲音使巡守的士兵發現了他。
牛虻越獄未成,將被處以死刑。蒙泰里尼出於虛偽和好奇心來到牢房,他要和牛虻單獨談一次話。他問牛虻私運軍火干什麼?牛虻說;「殺老鼠,殺義大利的封建暴君和天主教的教士這些老鼠。」蒙泰里尼望著牛虻:「如果能夠出去,你將來要做什麼?」牛虻毫不猶豫地回答:「我要殺老鼠!」蒙泰里尼完全明白了牛虻是想利用恢復自由以便重新組織暴動,他威脅說:「就是說你還要用血來玷污你的雙手?」牛虻面對蒙泰里尼虛偽的面孔厲聲責問:「難道你沒有被血和謊話玷污過嗎?我的主教大人!」蒙泰里尼說:「我一生都是在反對暴行和欺騙的。」牛虻繼續揭露他:「又是謊話。你對人撒謊說在天主面前暴露秘密是可以永遠保留的,你對天主撒過謊,你又曾起過誓,可是你違背了……」蒙泰里尼仍以主教身份來掩飾他的罪過,他說:「列瓦雷士先生,凡是有生命的東西,不可能在這點上來責備我。」他向牢門走去。牛虻轉身大喊道:「我就可以責備你,我,是亞瑟!」蒙泰里尼驚呆了,他恍若在夢中,他輕聲叫著亞瑟的名字走過來。牛虻猛地撲向蒙泰里尼,喊出:「爸爸!」蒙泰里尼痛苦地驚叫:「亞……亞瑟!」牛虻像當年在蒙泰里尼的懷抱里,撫摸著他的手說:「你看見了,我沒淹死!」蒙泰里尼跪在他面前說:「亞瑟,難道你是死而復活嗎?我還以為我把你殺死了!」牛虻滿懷希望說:「爸爸,跟我們走吧!」蒙泰里尼立刻像陌生人一樣望著他:「跟你們走?」牛虻看著遲疑的蒙泰里尼說:「如果你真愛我的話,就脫掉你的神袍跟我們走吧!」蒙泰里尼搖搖頭說:「你是想讓我放棄天主跟你走?我不能。」牛虻完全清楚了,他厲聲說:「那麼你就去告訴上校,說你完全同意對我處以死刑。」蒙泰里尼還想以慈悲換取他的諒解:「亞瑟,讓我來救你,我可以幫助你逃跑。」「不!我決不接受神父的恩賜。」他最後問蒙泰里尼:「你要我還是要上帝。」不願意拋棄虛偽和上帝的蒙泰里尼,在兒子和上帝之間,終於選擇了上帝。他默默走出牢房,在監獄的甬道里越走越遠。
秘密行刑開始了。牛虻拒絕了神父為他懺悔。士兵們不忍心向他開槍,上校一再強迫士兵向他開槍,但仍沒打中。牛虻自豪地說:「朋友們,要像對你們上校開槍一樣,我決不發抖!槍舉高點,你們面前是義大利和自由的兒子!」終於,在一片射擊聲中,牛虻倒下了。蒙泰里尼來到刑場,跪在亞瑟的屍體前,他哭喊著:「我的兒子!這是對我罪孽的報應呀!」他站起來向天空瘋狂喊叫:「你在哪兒——天主?在哪兒呀!你,是沒有的!」
幾天後,瓊瑪收到一封由朋友轉交給她的信,信中寫道:「親愛的瓊瑪,我答應過,把一切都告訴你……亞瑟。」看到這里,她終於控制不住,驚叫了一聲「亞瑟」,昏過去了。信中,有充滿深切的回憶和思念,洋溢著熱烈的激勵和鼓舞:「如果你們留下來的人能夠堅定地團結起來,給他們以猛烈地打擊,你們就要看到偉大的成就了。」瓊瑪拿出亞瑟留給她的照片看著,耳邊又響起亞瑟當年的聲音:「無論我活,或是我死,我永遠是一個快樂的大蒼蠅!」
熱那亞海邊,又聚集著一群義大利的起義者,他們決心像牛虻一樣,繼續奮戰下去,直到祖國實現獨立和自由。
【鑒賞】
前蘇聯影片《牛虻》改編自愛爾蘭女作家艾·麗·伏尼契(1864~1960)1897年出版的同名長篇小說。這部小說是一部有世界影響的作品。小說所描寫的牛虻的故事很早就流傳到中國。從那時起,牛虻這個形象至少激勵和影響了中國兩代人。50年代中期,影片《牛虻》在我國上映,擴大了《牛虻》這部作品的影響,在中國許多觀眾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牛虻》堪稱為一部英雄題材影片。每個時代都會產生有著自己時代特質的英雄。《牛虻》就是一部關於上個世紀一位資產階級革命英雄成長的影片。19世紀40年代的義大利,正處於世界資本主義有了空前發展的歷史階段,同時,這是一個為理想而高歌和戰斗的時代,自由是一個最響亮的口號,「不自由,毋寧死」成為萬千革命者的強烈的時代心聲。因而,這也是一個培育和產生英雄的時代。影片塑造了眾多英雄形象,青年義大利黨領導人之一的波拉就是突出的一位。但影片沒有濃墨重彩刻畫這位有著堅定信念和堅強意志的英雄,影片只以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他代表著的一種革命者的既定性格:懷抱信仰,堅韌不拔。影片著重塑造的主人公亞瑟形象不是一個既定性格,而是處於性格轉變過程中。影片刻畫這個從幼稚到成熟的英雄形象,給無數成長中的人們以啟示和教育。每個時代的先進人物都有自己明確的人生目標,每個時代和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這種追求在近代達到了 *** 充沛的時期。為了進步理想的實現和民族解放而斗爭高於一切。從這個意義上說,《牛虻》是一部永久的書。今天仍能啟人思考:人活著究竟為什麼?將物慾追求作為個體人生的終極目標是否值得?缺少先進理想的人,以個體私慾和追求金錢為最高理想的人算是真正的人嗎?正是這些方面的深度蘊涵使小說《牛虻》和影片《牛虻》曾經影響了幾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道路的選擇。牛虻和其他革命者那種為實現祖國自由解放而自我犧牲、奮斗不息的精神,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 *** 和理想的光彩。
影片對觀眾產生的影響深蘊於它充分表現了革命黨人的意志力,表現了革命黨人的神經的堅強和斗爭的韌性,表現了他們甘願為信仰、為事業吃苦和義無反顧的犧牲精神。牛虻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確立信仰和為民族解放事業甘願付出一切的過程。影片沒有用大量篇幅表現這個過程本身,而是以他臉上的傷疤「刻印」著他無畏斗爭的經歷,有代表性地刻畫了他走向成熟的生命光彩和最後階段的斗爭。他在一些流於空談的義大利黨人面前顯現的堅定性、尖銳性和時勢洞察力,他在群眾中的影響和號召力,他在獄中忍受巨大病痛用銼刀鋸斷鐵窗的苦鬥,甚至他特立獨行的斗爭方式,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影片最後牛虻就義那場戲,更是充滿正義 *** 的一頁,具有崇高的性質。影片片頭和片尾都是起義者們在熱那亞海邊的岩石上佇立,表達愛國熱情和斗爭的決心,這種首尾呼應頗富寓意——他們的愛國心潮像海水那樣洶涌,永遠 *** 澎湃。他們的斗爭意志像山岩那樣堅強,永遠不屈不撓。
影片觸動人心處還在於它揭示了人物的靈魂的搏鬥,揭示了人物的隱微之情。這種靈魂的搏鬥和隱微之情的揭示表現了不同的情感取向。神父蒙泰里尼是一個十分復雜的人物,他既愛他的兒子,也愛他的上帝,愛上帝是他的信仰,是一種時代的風尚,他可以堂而皇之的表現出來,兒子是他的不光彩的愛情的產物,是對上帝不敬的標志,因此他對亞瑟的愛只能隱蔽不能公開。這種隱蔽的愛使他萬分痛苦。他終日生活在虛偽的氛圍里,愛子之心被自己虛偽丑惡的言行所踐踏著,等到他的信仰所支持的權力奪去了他兒子的生命時,這長期深深隱蔽著的愛便像地火一樣進發出來,他整個的精神世界都為之崩潰了,世界上的一切甚至連同上帝在他看來都變得虛妄了。這樣一個真實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心靈矛盾,使我們得以透視宗教泯滅人性的黑暗和虛偽的一面。曾經篤信上帝的亞瑟(牛虻)也經歷了痛苦的靈魂分裂,結果是他拋棄了虛偽的上帝,成為人民的兒子。這種人物靈魂的裂變和不同的情感取向是非常能打動觀眾的心靈的,也是影片獲得的又一個思想深刻之處。
影片《牛虻》為什麼取「牛虻」這樣一個富有寓意耐人尋味的片名?這不能不說到原著作者伏尼契的經歷。伏尼契出生於愛爾蘭一個學者家庭,她在青年時代就與流亡倫敦的各國革命者有過廣泛接觸,從中吸取了許多思想養料和創作素材。她深受俄國民粹派作家克拉甫欽斯基的思想和創作影響。僑居俄國期間,她接觸過彼得堡革命團體,結識了馬克思主義者普列漢諾夫,並曾為沙皇牢獄中的革命志士傳遞信件。回國後,她與從沙皇所判流刑中逃亡的波蘭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結為夫妻。她擔任過俄國流亡者創辦的《自由俄羅斯》雜志編輯,翻譯介紹了果戈理、奧斯特羅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並創作反映革命斗爭的小說,晚年移居美國直至逝世。這些都為她創作自己這部最為著名的作品《牛虻》奠定了思想基礎。她為什麼將這部小說取名牛虻?其直接來源是伏尼契從小時候就非常喜歡的英國著名詩人布萊克的一首自諭性小詩,詩中寫道:「不論我活著,或者我死掉,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虻!」飛虻就是牛虻,它到處飛,專吸牛馬的血,是害蟲。布萊克為什麼要用這個形象自喻呢?在歐洲,牛虻的來路有這樣一個典故。希臘神話上說,天神宙斯偷偷愛上少女安蛾,後來被宙斯的妻子赫拉知道了。赫拉要懲罰安蛾,安蛾化為一頭牛逃跑,赫拉便搞了許多牛虻日夜追逐,咬得安蛾幾乎發瘋。一隻小小的牛虻,敢於用尖利的嘴狠狠叮住龐然大物的牛馬,咬得它們毫無辦法,是何等勇敢!而最早以牛虻自喻的又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他說,他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對當時社會不斷實行針砭,以求督促社會不斷改革,即使為此而死,也在所不辭。後來,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在刑場上他宣布:「我被神派到這個城市裡來,好比是馬身上的一隻牛虻,職責就是 *** 它趕快前進!」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艾麗·伏尼契給她熱愛的主人公亞瑟取了牛虻這個綽號。片中還套用布萊克的詩句,以重復手法讓青年亞瑟和中年「牛虻」兩次對他所深愛的瓊瑪說:「無論我活,或是我死,我都永遠是一隻快樂的大蒼蠅!」 意味深長。
看這部影片,還需要對片中那種「牛虻式的愛情」做一點辨析。牛虻式的愛情的確曾被一些人深深迷醉——當牛虻知道波拉太太就是他少年時的戀人瓊瑪而波拉早已犧牲時,他卻不與她相認,還是將全部心思放在斗爭生活中,在愛情上苦苦折磨自己,實際上也折磨著她,似乎這才是革命者對待愛情的態度。這種頗具古典「範式」的英雄行為影響著不少後來的革命者。其實,這種愛情觀的表現並不一定是牛虻的性格邏輯必然,它主要出自作者伏尼契所受的俄國民粹派英雄觀的影響。我們知道《牛虻》的背景是19世紀30~40年代義大利資產階級革命,艾麗·伏尼契出生於19世紀60年代中葉,她並不是這次革命的同時代人。為了創作需要,她除了閱讀歷史資料外,她還必須從當代革命者那裡吸取詩情和原型,不能不緊密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年輕時起,伏尼契就與流亡在英國的一些俄國民粹派革命家交往甚密,甚至後來還在彼得堡參加了民粹派的革命冒險活動,民粹派的英雄觀影響著她,並通過她的創作思想,在她所塑造的牛虻身上打下深深的印記。例如她筆下的一些人物除了在革命方式上嚴重脫離群眾,主張採用暗殺等個人恐怖手段外,在個人性格上,牛虻也像民粹派革命家那樣有盲目追求英雄意志的傾向,甚至將革命與愛情人為地對立起來,在對愛情的抑制中追求一種自我折磨式的錘煉。從革命者個人意志和毅力的角度說,牛虻確有可令人驚嘆處,但他對待愛情的方式並不應提倡和無條件效仿。
片中牛虻的演員斯特里仁諾夫是60年代蘇聯最著名的影星之一,也是我國觀眾曾經很熟悉的演員。他主演的多部影片在我國上映過,如《上尉的女兒》、《黑桃皇後》、《生命在你手中》、《墨西哥人》、《三海旅行記》、《第四十一》、《白夜》、《莫斯科之戀》等。80年代初期,他在系列劇《牛虻》中再次飾演主人公牛虻。他傑出的表演才華使牛虻形象銀幕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