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再見18班,一個不只有關於青春的故事
《再見18班》影評
一個好老師足以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
《再見18班》,作為小成本製作,在飽受詬病的青春題材類電影中獲得了豆瓣8.2的高分。因為它,不同於以往同類電影對青春叛逆簡單粗暴的表現,這部電影對於青春期孩子情感、情緒的描寫更為細膩與真誠,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在這部電影中找到自己青春時期的影子。
正如電影名所體現的一樣,這部講述青春期故事電影將鏡頭聚焦於一個不學無術的班級18班,與一位「特別」的老師上。
在昏暗的色調中,一群黑衣少年、少女將一個裝有信封的漂流瓶放於大海,並以「如果青春里提前有人把選擇的結果和遺憾告訴了你,你會怎麼做?」的一席話拉開了電影的序幕。
電影剛開始就向我們敘述了主角之一,宋宸的雙重生活方式。
在家是爺爺奶奶心中的懂事孩子、好學生。家門外則成為了他放飛自我的天地,電影中通過宋宸換裝的鏡頭,氣質的變化直接表現了這點。對於這種生活狀態產生的原因,在之後的情節中也做出了解釋。
電影開篇中存有信件的漂流瓶在此處再次出現,並貫穿了後續整個的電影情節。
接下來的畫面直接告訴了我們漂流瓶中信件的內容,一封自稱來自於一年後的信,這時的電影似乎有向奇幻方向發展的趨勢。
和大多電影套路一樣,片中的主人公一開始是決不相信這封所謂的來自於未來的信件的。
信的內容與一個人有關,也就是從1班下放至18班的金牌教師譚睿明,也在此拉開了18班學生與譚老師接下來「相愛相殺」的序幕。
對於譚睿明老師下放到18班的原因,電影中沒有做過多敘述,僅簡單提及與他拒絕為1班第一名學生補課有關系。寥寥幾句,能隱約感覺到譚睿明老師不同於其他老師的特別之處。
電影沒有塑造一個超人般的老師形象,初次接觸18班的譚睿明老師並沒得到好果子吃。在1班屢試不爽的笑話被嫌土氣,對某一女扮男裝學生的詢問被看作為性別歧視,對學生的關心被看作為心懷不軌。
而接下來收到的一封新的帶有18班全體同學簽名的信件又將視線拉回到那封來自於未來的信上。
之後發生的幾件事與信件所預測內容的不謀而合,讓18班開始逐漸相信信件內容的真實性,而信中所預測的那幾件會給帶來嚴重打擊的事件則讓整個18班都惴惴不安。
為了避免信的內容實現,18班逐一去改變信中所預測的事件,當然大多數事件最終都有化險為夷的好結果,但隨著倒數第二件事件改變的失敗,直接將後果引入了最後的,也最為痛心的那一件事上。
再見18班看似圍繞著信件表現了改變過去遺憾、後悔的主題,但實際上,它讓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家人、老師、學校之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意義。
電影中,爺爺奶奶為宋宸慶祝生日,昏暗的燭光下,看不到他一點喜悅的神色,蠟燭還未吹,就落寞的回了房間。也就是在爺爺奶奶的交談和宋宸零星的回憶中我們漸漸明白了這個少年刺頭性格形成的緣由。
一次發現年級第一偷看期末試卷的宋宸,在把試卷放回原位的時候,被老師誤解為偷試卷,任憑自己如何解釋,也無人相信。這件事,成為了父母感情崩塌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宋宸生日這天,兩人發生激烈爭吵,離婚後把宋宸丟棄在了爺爺奶奶家,即使在宋宸生日的當天也無一個問候的電話。
充滿爭吵與不信任的家庭,不公正帶有色眼鏡的老師,給這個孩子帶來的傷害可想而知。而僅存的來自於爺爺奶奶的那份愛成為了宋宸最為珍貴的東西,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宋宸那麼在乎在爺爺奶奶面前維持好學生形象的原因。
影片中段也通過敘述另一主人公秦淼淼的故事,能讓我們了解到這個女孩言詞尖銳犀利的背後所隱藏的秘密。
作為某天王的私生女,秦淼淼背負著倍受指責的罵名,被迫轉了好幾次學。通過零星片段,我們可以隱約知道她在之前的學校遭受霸凌。
正因為飽受來自於家庭、學校的指責與不信任,造成這些孩子性格上的封閉與敏感,對於包括譚老師在內的到18班任課的教師采排斥態度,是對於自己再次受到傷害的恐懼。
但這些排斥、拒絕的背後,卻恰恰反應的是他們對於被愛與被關懷的渴求。譚老師的行為對於他們是難能的珍貴,卻又因他們的自我保護,在初期,一直受到強烈的拒絕與排斥。
個人認為電影最出彩的地方是在於塑造了一個接地氣的好老師形象。從他的身上我們能夠找到自己學生時期所有幸遇到過的那些好老師的身影。
譚老師並非一個完人,即使作為金牌教師,在初期對於18班的管理上也有許多手足無措的地方。
但他可貴在,面對頑劣的學生,他沒有以好學生的標准去約束他們,他願意並能去了解他們的世界,發現他們的優點。為了能減少和學生的代溝,他在直播平台上開了一個賬號,以每天一題數學題的開講內容一躍成為直播平台關注量的榜首。
面對好學生齊天的惡人先告狀,教導主任在全校大會上的指責,他沒有如其他老師一般,認為理所應當的是18班的錯,而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學生,站出來為他們正名,因為他不想讓任何不公正的指責讓這些孩子失去信心,他看到的不是18班學生的成績如何之差,而是在長期的相處中他看到的這些孩子身上寶貴的品質。他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自己學生的正直。
大會結束後,教室門口的那一深深鞠躬,代表著18班對譚老師的認可,也包含著對他給與信任的感激。對於18班全體學生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因為他們的人生因為譚老師的給力而有了不同於以往的光輝。
電影除了聚焦於18班的「不良少年少女」外,還塑造了一個作為對立面角色出現的年級第一,齊天。在塑造譚老師的形象外,還給我們呈現了另一種老師風格。
相較於18班的正直與善良,齊天自我、偏執。而相較於譚老師做事的公正,對待學生的關懷,一班班主任則狹隘、功利。
在錯失流動獎杯後,一班班主任的指責,班長齊天的檢討,這樣的場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並不少出現。
齊天性格的形成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某些部分是和他類似的好學生所共同存在的,比如,害怕失敗,害怕承擔責任。
比之於18班學生的無人問津,好學生的苦惱是在於被過度關注,以及來自於家人、學校、老師的高期望以及高要求。在這樣的期許與壓力下導致他們對於自己錯誤的寬容度非常低。
社會中常爆出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多發生於我們眼中的優秀學校、優秀學生中,很大部分原因來自於這些優秀學生進入才人眾多的大學環境後所產生的落差感與挫敗感。
這部電影它能讓我們看到教育中所存在的嚴重問題,在回顧我們學生時代美好記憶的同時,它值得我們去反思,是什麼扼殺了孩子追尋其人生的自信心?
② 找一部關於老師的國產電影
一、《放牛班的春天》
法國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的一部經典影片,講述了一位懷才不遇卻又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在一所鄉間男子寄宿學校做了助理教師。在這所學校是沒有音樂課的,而且對學生們的管理採用的是高壓手段。在於這群頑皮孩子們的相處中,這位助理教師用音樂和愛溫暖、感化了大家的心靈。
作品獲得了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創歌曲獎,作品暖心的風格也受到了無數觀眾的喜愛。
二、《心靈捕手》
97年上映的一部由格斯·范·桑特執導的一部勵志題材美國電影。性格叛逆的男主威樂有著驚人的數學天賦,但他的職業卻只是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名清潔工。他在打掃樓道衛生的空檔解開了數學教授留在黑板上的數學難題,被教授發現後開始了解並培養這位天才少年。但溝通的過程是曲折的,威爾還因打架被送進少年監獄。最終,通過教授和心理學輔導專家與他不斷的溝通,兩人間建立起了朋友間的友誼,男主最終走出了封閉的內心,接納了這個世界,但他並未聽從教授的安排到國家專業領域發揮自己的數學特長,而是選擇了自由與愛情。
三、《死亡詩社》
彼得·威爾執導的一部勵志題材電影。89年上映,作品獲得62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男主約翰·基廷回到自己的母校出任英文教師,這天剛好是這所貴族學校的百年大慶。慶典上,校長講述著學校的光榮傳統與傳統、榮譽、紀律和卓越四大信條。
但在教學過程中。讓這位教師感受到的卻是老套、沉悶的氛圍,這一切被學生們將學校稱之為地獄學校。偶然的機會中,學生尼爾在學校圖書館的記載里意外發現學校曾經有過一個名為「死亡詩社」的組織。隨著組織的再次成立,優美的詩句、熱情的舞蹈讓學生們釋放出內心被壓抑已久的生命激情,然而故事的結局卻讓觀眾們無限感慨。
曉楓的電影世界
國網河南省供電公司電力工程師 優質影視領域創作者
1927粉絲 · 435贊
搜索
死亡詩社簡介
電影死亡詩社觀後感
十部頂級逃亡大片
關於老師被整的電影
電影死亡詩社深度解析
心靈捕手完整版免費看
③ 老師好電影主要內容
敘述的1個出色的老師和自身所需班集體三班大學生中間互斗以後,另外互相理解,創建起來了濃厚老師學生情感的經典故事,經典故事背景圖設置在80時代,優秀老師苗宛秋接任一大批新生兒以後,3年普通高中職業生涯里,相互之間磨擦相互理解。
於謙扮演苗宛秋教師,是一位嚴肅認真、呆板、唯考試成績論、孤高但善解人意剛正不阿的出色高中教師,性情呆板,可是那位普普通通教師的堅持不懈和恪守,。於謙扮演的徹敬含派底就是說1個社會發展平凡人,飽受了衣食住行的艱難困苦,他本能夠一路老襲上越高越,最終卻落成了1個小縣里的老師,做著最傑出的工作中,卻拿著亮賀甚少的薪水。苗宛秋那麼盡心竭力地看待這種高三沖刺的莘莘學子,由於他了解,錯過一間好學校,之後的人生道路就會錯得天壤之別。
影片中的大學生也都都有各的性情,關婷婷是1個性格開朗的女生。清靜,一名清靜且嫵媚俏麗的一名同學們,高考以全鄉其次高分數趕到了這一班集體,少話的清靜,卻不經意中成為了組長,可是最終由於車禍事故錯過今年高考,以後數次今年高考也未能如願以償考入。洛小乙玩世不恭的性情,剛到授課就身上了一柄斧子。
苗宛秋剛開始就給大學生來啦下馬威,可是大學生也剛開始抵抗,卸教導主任的單車!刮壞教導主任的杯子!大學生拆了擋泥板,將單車全身上下的漆料統統颳去,可是該輛單車也變成了這部影片的這條線,根據大學生對該輛單車的心態,來反映這群大學生內內心對那位教導主任心態的變化,及其對苗宛秋由最開始的不服氣和怨憤,漸漸地轉化成之後的尊重和了解。學生和老師親身經歷了3年的交往,大學生我終於明白教師的嘔心瀝血,相互理解。
④ 於謙主演的電影出乎意料!你認為《老師·好》這部電影亮點在哪裡
電影《老師好》的情節比較老套。從最初師生之間的小誤會和斗爭,通過日常生活,心連心,逐漸發展成堅不可摧的師生關系。我認為《老師·好》這部電影亮點在以下幾個方面:
4、安靜的結局和最終的畢業目的地。首先,安靜帶著考北大的夢想,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高考第一年的機會。同時,電影的結尾解釋說,安靜和兩年的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這是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廣場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的夢想,然後是班上大人物的行蹤和未來,在電影開始的時候,它其實給人一種錯覺:洛小乙未來可能想當兵,劉昊未來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他的頭腦要麼成為一名教師,要麼接受未來管理的暗示。因此,電影結尾沒有提及,突然的結尾恰到好處。仔細想想。人生的成長道路上有許多變化、機遇與打擊、成功與挫折,高中階段只是一小部分,不能決定太多。這部電影只是為觀眾呈現了一段溫馨有趣的高中時期,而觀眾的具體感受都是自己的親身體驗。我的經歷就像電影里說的那樣:因為我遇見了你,所以那段時間成為了最美好的時光。
⑤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怎樣的老師
一:平等的看待每一個學生。Mathieu作為一個過氣的音樂家,生活或許屢遭不順,適逢一群「'問題」兒童和一位體罰成性,暴躁的校長上司。似乎在這時候一個人的命運或者說一群人的命運=現實X現實X現實,灰暗命運的折疊與常人形成難以跨越的鴻溝,被無限次的放大,大到每一個人會被沉甸甸的現實壓的喘不過氣來,然而,平凡之中見證偉大或者奇跡就在這個「放牛班」的唱詩班發生了。要問原因,就要看電影《池塘之底》的孩子們。
⑥ 電影老師好的主要內容,老師好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
1.老師好劇情講述了發生在七八十年代的師生之情,苗宛秋在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襲稿書育人的道路。
2.從此判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拍沖孝化了許多調皮搗蛋的學生。
⑦ 明明就是一個心理素材的電影,為什麼《心靈捕手》卻被奉為經典的教師電影
一看到《心靈捕手》這幾個字時伙哥竟然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一是因為這部經典電影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二是真的很難相信這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作品了。說到這里伙哥最想感慨的一句話就是:時間都去哪兒了?
人生在世一輩子的時間走過,能夠改變我們命運的人真的並不多。而教師絕對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因為有教師這樣一個神聖而又偉大的群體在,才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這個電影在表達了好老師對學生的重要性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在告訴我們要感恩自己的老師呢?
⑧ 做一頭不被騸掉的牛:《老師好》這部電影講了什麼
人家這部電影的導演說了,有感於現在社會上的師生關系跟自己小時候相比已經有了變化,所以想談談自己眼中的老師是什麼樣子。
我倒是覺得,談老師也好,談學生也罷,歸根到底談的是人。一個人抑或一群人的初始、變化和結果,這個輪回構成了一個故事。所以我看這個電影的感受是, 這是一個關於苗宛秋老師自己的故事。
在很多青春片里,常有的是年輕人沉浸在自己的感知世界裡對抗外界的壓力。但《老師好》這部電影呈現的是老師——作為成年人,與學生——未成年人之間的對話和碰撞。然後在這種碰撞中苗宛秋完成了他自己的蛻變。學生當然也有變化,但焦點不在他們身上,至少我自己這么認為。
事情發生在1985年一個叫南宿一中的學校。年年被評為優秀教師的苗宛秋(於謙飾)成為了高一3班的班主任。故事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為線,串起了(其實串的效果還有提升的空間)老師與學生們之間的碰撞、沖突、和解,以及散場。
苗老師本來可以不做老師的,他當年高考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卻因為「出身問題」未被錄取,只得上了師范,成為了一名教師。這是他心底的隱痛,也是他的人生信條之來源。這個人生信條就是讓學生通過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學。為此他兢兢業業,真正做到了為人師表。
但他面對的高一3班,卻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學生們不斷用自己感性的、粗淺的、充滿荷爾蒙氣息的人生哲學去挑戰苗宛秋的人生信條。這些挑戰或者說沖撞表面上看起來壓根算不上激烈,不就是——卸老師自行車嗎,不聽老師勸告非要參加文藝匯演嗎,不好好學習偏要去打架嗎,也真沒出什麼大事。整部影片最大的事——也是被很多觀眾詬病的情節,就是苗宛秋最看重的好學生安靜為了給老師平反昭雪而遭遇車禍,從此與大學失之交臂。這是安靜所能做的所有背離老師人生哲學的事情里,最具正義感和正確性的事情了。
可是在影片一多半時間里並不激烈的沖撞底下,是暗流涌動的兩種價值觀的對壘。這也是電影打動我的一點:在苗宛秋經歷過挫折後形成的成人世界觀里的現實主義與學生們稚嫩青春的不切實際的世界觀之間的對壘。正是這種對壘讓這部電影在我這里具有了非同尋常的普世意義。因為它恰好擊中了我內心一直在試圖解答的一個問題:人在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每一步犯的錯都是必須的?這是不是人類的宿命?以及,這是不是人類的幸運?
我小的時候常常想,如果有一本奇書(後來長大了就想像成晶元),可以在每一個人生下來的時候就隨身攜帶(植入體內),在每一個成長階段都可以給你下達一個讓你絕不會犯錯的指令——比如在電影的情節里可以是,高考前不要幫老師去尋找丟失的自行車,去自習室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才有人生出路;再比如,騎上老師的車,去聽你的講座,不要幫老師伸張什麼正義,就不會遭遇車禍……
如果真的有這樣一本書、一個晶元,有這類指令,有這種永遠不會「誤入歧途」的保障,人的路會不會順一些?我們會不會更幸福一些?
抑或正好相反?
當苗宛秋站在操場上,對著利用學習時間給自己找回自行車的學生們大喊大叫的時候,他所表達的是他過去的失敗經歷鍛造的鐵一般的人生信條——學習、考試、利用好機會,心無旁騖。
可是同樣站在操場上,已經被罵傻了的、滿心委屈的學生們,在當時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為什麼青春熱血、一片赤誠,會換來的是指責和批判?難道憑著良心和情義做事,錯了嗎?
我看著屏幕上對峙的兩類人——苗老師和他的學生們,滿心感慨。這不恰恰就是一副成人和幼崽之間的對峙嗎?這不就是同一族群中成長了和沒有成長完的兩群生物之間的對峙嗎?這不就是一個人的過去和未來嗎?
有一天,這些學生終將成為苗宛秋那樣的經歷傷痛和挫折的「大人」。他們也終將像苗宛秋訓斥他們那樣去訓斥自己的孩子、學生,甚至社會上所有不成熟、不理性的「年輕人」。而那些年輕人也會和他們當年一樣滿心委屈和不理解。
成年人要面對柴米油鹽,工資、房子和一次次的失敗。這些問題沒有緣由,只會不停地往一個成年人肩上堆,直到他適應或倒下。這些問題會慢慢幫助這個成年人梳理出一個清晰的脈絡,就是利用機會,拋棄耗費精力的情感濫用。所以很多成年人不苟言笑,他們彷彿肩上有根纖繩,一直費勁地往前拉。沒有成年的人,他們看不見這根纖繩,他們心中只有火焰。
就像王小波說的,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當然苗宛秋不是一頭普通的被錘的老牛,他心中還有感性和希望。
最後安靜用她的出人意料的決絕的方式,讓苗宛秋驚醒:原來抓住機會,做好那件所謂的「該做的事情」,好像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在命運的十字路口,總有人去做一件看似不那麼合時宜的事情。可能只是因為這件事對這個人非常重要,重要到不需要別人理解。你能說這個人他/她就做錯了嗎?我想苗宛秋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安靜這個好學生為他喊冤,是做錯了的(在這里我無意去討論,為什麼安靜忽然要跑到縣長面前喊冤,為什麼劇本安排她被撞成殘廢,因為在我的認知里,這全部都是為了苗老師的轉變而鋪陳的情節)。
他從最青睞的學生遭遇車禍這件事中體會到了深深的自責和懊悔,當然還有對於所謂優秀教師稱號、分房子、名譽等等的反思。這些一直牽絆自己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用?是否值得繼續留下?
我們常常頌揚教師是蠟燭,「成灰淚始干」,嘔心瀝血只為培養學生。可是在這部電影里,我看到更多的是學生成就了老師。在一路向「上游」爭取的過程中,人到中年,背著房子、票子和孩子重擔的優秀教師苗宛秋,最終選擇離開正式教師崗位,去做鄉村教師。
如果說當年沒有如願進入北大中文系學習的他,是被選擇、被拋棄的,現如今的他,在面對校長遞過來的鑰匙和求和的態度的時候, 是自動選擇、自我放逐的。
與其說是贖罪,不如說是皈依自我。
我願意想像,當年那個意氣風發、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北大的苗宛秋,假如真的讀了北大,畢業後也會是一個出口成章、揮斥方遒的年輕才子,也會有更多感性,用更多自信與與勇敢去擁抱生活。只是,他一樣會面對挫折,一樣會面對不公。但是,如果沒有走上教師這個崗位,沒有這樣一群高中生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他,生活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他又會如何面對受挫的生活,如何面對北大中文系(在這里只是一個代表最高學府和擁有輝煌前途可能性的符號,並不是說北大中文系就怎麼地)畢業的人也要面對的不堪際遇呢?
所以我覺得, 影片從開始到最後,就是苗宛秋在去成人化、去理性化的一個過程。 苗宛秋的青年時代,是一個拚命沖出藩籬又被一鞭子趕回去的小牛,然後他循規蹈矩,任勞任怨地耕地。他也曾試圖做一個安心受錘的老牛,想私下開設補習班賺外快,也想找校長暗地談談分房子的事。可是總有那麼一個外界因素出現在他面前,讓他內心深處的那個未成年人跑出來說,我不能那麼做。苗老師身上具有——不管上不上北大都具有的——知識分子的清高和底線。這種底線也許來自於他未能考上北大的遺憾,以至於他希望有更多的學生通過努力學習考上大學,也許來自於他在教師崗位上享受到的贊譽,但歸根結底,苗老師是一個未被社會徹底馴化的公牛,他不願意接受既定的「錘騸」程序,他終將跳出牛欄,奔向他自己那片青青草地。
那片草地本是一片荒蕪,並不水草豐美。但只有在那裡,苗宛秋才能得到內心的平靜。這不是對安靜同學的懺悔,如果他只是想懺悔,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去補償安靜。但他最後只是將安靜編的鑰匙鏈偷偷還給她,我還是願意把這個動作看成一種隱喻——年老的苗老師完成了非理性化、非成人化的過程, 那個蝴蝶蛻變完了 。
所以苗宛秋的出走,不僅僅是逃避或者悔恨。他終於認可並靠攏了孩子們的方式——感性的、正義的、熱血的,也是自由自在的。
正如《搖滾學校》這部電影里的Ned帶領孩子們拋棄刻板、壓抑的教學方式,勇敢擁抱能夠反映孩子們內心自由情感的搖滾樂一樣(當然我認為Ned說數學壓根不重要就是電影的混扯,只是我們不能要求每一部電影都面面俱到地談及每一種當下被擁躉或拋棄的價值觀),更趨於感性的表達與更趨於理性的自律,到底該選擇哪一個?
我還挺欣賞電影最後的處理——苗宛秋在遠走他鄉之前,沒有跟他的學生們告別,甚至連畢業合照也沒有拍。
在我心裡,那個畢業紀念照,是年輕學生們准備走向這個社會運行所鼓吹的成熟理性的一個節點,在這個節點上,將自己非理性化的苗老師已經不適合出現了。他的缺席是他重新開始自己生活的「出席」。
影片的最後,苗宛秋在黑板上寫下,和你們在一起,是我最好的時光,雖然有刻意煽情的成分,卻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苗宛秋找到了新的生活軌跡,這一警醒、頓悟的過程,又何嘗不是最好的時光。
最後,我覺得這部電影的傳達信息和情感的手段,是比較雜糅的。它既具象又抽象,既寫實又有隱喻。但這樣的手法穿插得有些跳躍,所以在最後二十分鍾里的隱喻,讓觀眾有「這演的是啥,苗宛秋這是想幹啥」的迷茫感。
以上僅僅是我的一個看法。網上罵這部電影的人很多,可能我太喜歡於謙了,所以我的解讀就不怎麼理性。但是在看電影這個事情上,要是人人都做理中客,該多沒意思。
⑨ 教育電影《老師好》精彩影評觀後感精選5篇_觀《老師好》有感
《老師好》這部由張欒執導,於謙、湯夢佳、王廣源等主演的電影,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有史以來,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的不一樣的看法、聲音,但對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能有個正確的選擇,那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老師好》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老師好》觀後感篇一
《老師好》這部電影由老師好執導,於謙、湯夢佳等主演,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但是對於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在今後的道路上一直是正確的方向就足夠了。
於謙在本片中飾演一名八十年代面對「問題班級」的模範高中教師,希望孩子們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總的來說,作為青春片,在劇情上算是基本合格。臉譜化的學生形象,刺頭、學霸、班花……八十年代的兄弟情和閨蜜情都有較好的展現。「自行車」作為全片的線索,「癌症」、「早戀」、「車禍」等橋段雖俗套,但講述完整可信。本片結尾,沒有對「高考」和眾人結局描寫,僅突出苗老師的「不告而別」難道人民教師就不該對妻兒負起責任嗎?覺得有些突兀,沒有驚喜。
於謙老師「相聲皇後」在影視劇上的演技還是遠勝郭老師的。俊男美女的新生代演員演技在線,期待他們今後的發展。吳京、艾倫、張國立、喬杉、孫越等一大批「德雲一家人」的友情客串給本劇平添不少喜劇成分,沖這些,本片還是值得進影院一看的。
藝術基於生活,又超脫於生活。我覺得不必斤斤計較影片中所有細節的可行性。每一個人物,我們身邊都存在相似的原型,而通過「臉譜化」、「戲劇化」的加深,最終在「理想」和「真實」間拿捏尺度,這是戲劇。
老師是平凡人,他們也會追求學校分的福利房,會在意一年又一年評比的「優秀」榮譽,也會在妻兒的落魄中動課外輔導掙錢的心思。我們顯然不能苛求他們,要求他們全知全能。他們在我們之前出生,擁有更加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知識儲備,給青春的我們以指引,已經足夠讓人尊敬了。感謝在最美好的時光,有他們作伴。
於老師提到這是自己的最後一場活動,晚上要回北京,參加「德雲四老」最後一位,邢文昭先生的葬禮。願天下所有教師身體康健,能有幸看到自己的桃李滿天下。
老師好觀後感篇二
看了場電影《老師好》,講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中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故事。隨著電影的放映,也勾起了自己的那段高中時光,一幕一幕在腦中放映。從個人的觀影感受來說,我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熒幕上放映的電影,一部是腦海里放映的電影,能夠做到感同身受與身臨其境,證明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這部講青春學生時代的電影,沒有所謂的談戀愛、懷孕、墮胎、情敵、混社會等狗血的劇情。有的是學生之間的互助、貪玩、嫉妒、小摩擦、師生矛盾等平淡無奇的橋段。自己的高中時代第一要務是學習,在學校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點循環,日復一日,周復一周,月復一月的讀書、鑽研、習題、試卷、模考。每半個月回家一趟,帶足伙食費和干糧,父母叮囑最多的就是好好讀書。那時段平淡如涓涓溪水的時光,連風也吹不起任何波瀾,安靜的汲取知識的養分。
往往電影里演繹的橋段,總覺自己也似曾經歷,然而仔想並無此事,這也許就是電影的魅力吧!
我是一個喜歡回憶的人,往事的酸甜苦辣,經過時間的醞釀變成蜜汁,為如今的生活增添幾份甘甜。一路走來如今已是中年,回憶的甘甜一直沁潤著我努力向前。回憶就如一抹月光,在夜深人靜時安慰你入眠。回憶讓我知道從哪裡來,至於我要到哪裡去,等過了明天就真相大白啦!
個人覺得目前國內的電影,真正算作是好電影的少之又少,而上乘之作更是鳳毛麟角。娛樂至上的電影,越來越讓我對電影失去興趣。
從某種意義上講《老師好》是一部不錯的懷舊電影。
但對於不喜歡懷舊的人來說,這部電影就過於乏味,缺少太多不該缺少的流行因素,只能算作是爛片。
每個人都不同,從不想試著說服別人,只想試著說服自己。讓自己開心些、舒心些、敞亮些,迎接明天從東方升起的太陽!
老師好觀後感篇三
電影《老師好》帶我們重溫學生時代的青澀歷程,勾起了美好的回憶。影片塑造了一位八十年代普通又朴實的「好老師」形象。苗宛秋老師嚴厲、古板、固執,被學生稱為「苗霸天」(霸道威嚴),他那輛榮獲「區級優秀教師」被獎勵的自行車成為了連接他和學生情感的「紐帶」。影片通過懵懂、調皮、富有個性的學生和他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展示了苗老師對學生的真摯熱愛和學生對他的尊敬與愛戴。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被深深感動,幾度熱淚盈眶……
堅定信念 不放棄每個學生
班級學生劉浩家庭困難,患上腦瘤需要住院手術,面對高昂的醫葯費,他號召學生募捐,寄出每月工資和復習資料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學生在派出所被拘留,是他第一個挺身而出,還幫助學生要回被沒收的商品;在學生受到社會上不法人員誘惑,自暴自棄,即將輟學之際,仍然是他不顧及個人安危,讓學生重返校園......苗老師能夠時時刻刻將學生放在心坎,真真切切為學生著想。他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將愛的陽光灑滿學生的心田。師生間真實、真摯的情感如一股暖流充盈心間。他是好老師的「標桿」,被學生稱為是「全世界、全宇宙最優秀的老師。」這是學生對苗老師的嘉獎,更是他付出全部心血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深遠影響改變學生一生
苗老師當年高考時是省狀元,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但由於家庭成分問題,被取消錄取資格。苗老師沒有步入北大校園心中一定是沮喪、遺憾、無奈......這對於他更是不公平的「遭遇」。但他在老師的鼓勵下,從省城到縣里做起了教書匠,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師」的責任。學生王海對苗老師崇拜、羨慕,以苗老師為榜樣,走上了教師崗位。班長安靜自信地對苗老師說:「我要考北大中文系,我一定能考上」時,苗老師特別欣慰、自豪......苗老師給學生深遠的教育影響,就如學生眼中的那束光,指明方向,照亮學生未來的前程!
嚴苛教育深藏教育苦心
高考前夕,苗老師的自行車丟失了,學生們比他還要著急。只要苗老師不在,他們就集體自行發動去尋找自行車。自行車找到了,學生滿心歡喜本以為會得到苗老師一個笑臉或是幾句鼓勵的話,想不到等來的確是苗老師嚴厲地斥責,「一輛自行車值不了幾個錢,時間失去了,去哪裡找呢?」學生尷尬地站在原地......對於高考而言,時間是寶貴的。苗老師為了讓學生樹立時間的緊迫感,全力以赴備戰高考,用自己特有的「狠」方式,懲罰著他認為學生「出格」的行為,這飽含著苗老師的苦心,飽含著對學生滿滿的期望,他期望每位學生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創造自己的精彩!
無私奉獻彰顯育人情懷
苗老師義務幫助貧困學生補課,卻被別有用心的人檢舉、告發到教育局,被停職回家。但他卻不自己洗清「清白」;學校分配福利住房,沒有他的名額;優秀教師表彰,沒有他的名字......當這些「好事」與他無緣,受到這些看似不平等待遇之時,他始終選擇沉默。學生安靜為老師的處境和不公找縣長申訴,卻在回來的路上意外遭遇車禍.....看到這樣的畫面,讓我既心疼苗老師,更為學生的遭遇感到惋惜和遺憾。苗老師是清高的,在他看來這些事情都不重要。他依然滿腔熱忱,不顧及自己的境遇。苗老師心中裝的始終是學生,是責任,是使命!他不僅教書,更是育人,他用自己博愛的情懷幫助每個學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影片最後,在高三畢業合影時,苗老師不辭而別。他留給學生這樣一段話:「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難以磨滅的師生情成為彼此最珍視的記憶。願我們每一位為人師者,都能在學生最好的時光成就他們,在人生中留下最美好、最溫暖、最幸福的情感印記!
《老師好》觀後感篇四
今夜去看了場電影《老師好》,講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中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故事。隨著電影的放映,也勾起了自己的那段高中時光,一幕一幕在腦中放映。從個人的觀影感受來說,我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熒幕上放映的電影,一部是腦海里放映的電影,能夠做到感同身受與身臨其境,證明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這部講青春學生時代的電影,沒有所謂的談戀愛、懷孕、墮胎、情敵、混社會等狗血的劇情。有的是學生之間的互助、貪玩、嫉妒、小摩擦、師生矛盾等平淡無奇的橋段。自己的高中時代第一要務是學習,在學校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點循環,日復一日,周復一周,月復一月的讀書、鑽研、習題、試卷、模考。每半個月回家一趟,帶足伙食費和干糧,父母叮囑最多的就是好好讀書。那時段平淡如涓涓溪水的時光,連風也吹不起任何波瀾,安靜的汲取知識的養分。
往往電影里演繹的橋段,總覺自己也似曾經歷,然而仔想並無此事,這也許就是電影的魅力吧!
我是一個喜歡回憶的人,往事的酸甜苦辣,經過時間的醞釀變成蜜汁,為如今的生活增添幾份甘甜。一路走來如今已是中年,回憶的甘甜一直沁潤著我努力向前。回憶就如一抹月光,在夜深人靜時安慰你入眠。回憶讓我知道從哪裡來,至於我要到哪裡去,等過了明天就真相大白啦!
個人覺得目前國內的電影,真正算作是好電影的少之又少,而上乘之作更是鳳毛麟角。娛樂至上的電影,越來越讓我對電影失去興趣。
從某種意義上講《老師好》是一部不錯的懷舊電影。
但對於不喜歡懷舊的人來說,這部電影就過於乏味,缺少太多不該缺少的流行因素,只能算作是爛片。
每個人都不同,從不想試著說服別人,只想試著說服自己。讓自己開心些、舒心些、敞亮些,迎接明天從東方升起的太陽!
《老師好》觀後感篇五
最近,觀看了電影《老師好》,這部由張欒執導,於謙、湯夢佳、王廣源等主演的電影,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有史以來,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的不一樣的看法、聲音,但對每個老師來說,自己的學生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能有個正確的選擇,那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就由我講講這部電影的觀後感吧,起初,看到主演是於謙,就以為是個喜劇片,因為於老師的身份就是相聲演員,最新認識於謙是在《戰狼2》中的精彩演繹,這次沒想到於老師扮演的苗宛秋讓無數人想起了曾經學生時代的把這樸素的美好時光。
電影《老師·好》以苗宛秋老師(於謙飾)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預告片的配樂時髦動感,辦公室跳disco、背著軍挎包邊走邊喝北冰洋等畫面,還原了八十年代的真實生活。開麥版主題海報中:「憑什麼,就罰我一個」、「有我在,看誰敢搗亂」、「好想念,有你的時光」等金句透露出這些富有個性的學生們與霸道威嚴的苗老師之間的情感走向。
影片《老師·好》體現了三代老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後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
不過當八十年代我們的物質條件還沒有那麼豐富的時候,師生之間這種純粹真摯的情感就顯得尤為突出,而這也正是打動於謙老師並使他最終成為該片主演及監制的主要原因:「我們那個年代,大部分老師都和苗宛秋老師一樣,把傳道授業解惑、教學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第一要義。」
這部電影真的是笑點與淚點同在,真的是一種值得,我不知道什麼技術,什麼情節,我只知道自己彷彿已經參與進去,不枉我丟棄實驗來看一場。演員雖然都是新的,但是演技都挺在線的,不俗的青春片,感受到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