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這個星期有幸觀看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有著這樣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的少年學校。而這個學校里的學生,並沒有因為這樣的嚴厲管制而變得乖巧,反而成為了一群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而誰也不會知道,在這樣似乎無可救葯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個美妙的夢想正在悄然升華。懷著這樣天真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一個可以說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
有些遺憾的是,我還有點沒反應過來,影片就結束了,馬修就那樣走了,孩子們依舊在"河底"上著課。
但是,雖然孩子們依然叛逆,依然被關在"監獄"中,但是他們的結局一定是美好的,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好孩子,在離開馬修後依然是,因為任何人心底里都有一塊善良的凈土,馬修只不過用特殊的方式走進了那凈土而已。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是孟丹,他叛逆、暴力、邪惡,在來到學校時就已經被戴上了這樣的帽子,其實這頂帽子在很早以前就被戴上並狠狠禁錮了他,他只好去順著發展,甚至扭曲。他又何嘗不想做一個好孩子呢?他被冤枉偷了錢,但無力辯解,遭受校長的毒打,一個孩子的心靈怎麼能承受得起這樣的委屈呢?他生活的環境、他的家庭,他所受的遭遇像壓力鍋一樣將他的心靈扭曲、變形。
影片中最後看似孟丹的結局是不堪的,無可救葯的,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馬修對他的.影響不小,馬修堅信他心中有一篇凈土,並發現了他的優點,這一切改變著孟丹,當馬修訓斥孟丹欺負佩皮諾時他垂下眼瞼,最後對馬修的微笑,那是一種真誠的尊敬。他心中的凈土僅對馬修一人開放。
我們其實都不是壞孩子,有的貪玩僅僅因為天性;有的吸煙僅僅因為扮酷;有的早戀僅僅因為荷爾蒙分泌過剩。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片凈土,每個人身上都有著金子一樣的地方,只不過不能面對著所有人開放,時間久了就會不再開放,真心希望老師父母們能夠去發現去探尋那片凈土,開拓它們!
我們都是好孩子,真的!
音樂無所不在,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敞開心扉,豎起耳朵去聆聽。音樂是什麼?音樂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音樂更是人們將心之所想譜上旋律或吟唱或彈奏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音樂往往是人們內心的真實寫照,是人性本真的傳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就是一部感人肺腑的音樂電影。這部電影巧妙地將劇情與動人的歌詞和旋律相結合,譜寫出了一組體現人性善良的樂章。
電影採用倒敘的敘事手法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懷才不遇的音樂人克萊蒙馬修在事業屢屢碰壁後,內心困窘的他被分配到一所叫做「池塘之底」的專門接收不良少年的寄宿學校當學監。細心的克萊蒙馬修體會到了每一位孩子內心的善良與天真,他發現了每一位孩子的獨特潛質。他希望通過音樂感化孩子們的心靈,於是他建立了「池塘之底」合唱團,漸漸地,孩子們通過音樂變得更加隨和,更加能融入社會生活,同時也與克萊蒙馬修產生了難以割捨的師生情。
電影以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朗傑的一場音樂會拉開序幕,音樂會前莫朗傑得知了母親去世的噩耗,但他忍著內心的劇痛,堅持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場完美的視聽盛宴。母親的葬禮似乎與電影主要表達的故事相脫節,但是仔細琢磨會發現,母親的葬禮為回憶中莫朗傑與母親的關系,學監克萊蒙馬修與母親的關系做了鋪墊,在莫朗傑與克萊蒙馬修的故事裡母親是一個重要線索。這一噩耗使莫朗傑的人生再一次跌入谷底,就像童年時的低谷——他被遣送到不良兒童寄宿學校「池塘之底」。在「池塘之底」學監克萊蒙馬修給予了處於人生低潮時期的莫朗傑溫暖,就像佩皮諾現在來到處於人生谷底的莫朗傑身邊講述童年的回憶,童年中與克萊蒙馬修相處的一幕一幕又浮現在了莫朗傑眼前,這對現在的他也起到了撫慰作用。
指揮家皮埃爾莫朗傑
雨夜,窗外的狂風驟雨如同莫朗傑的內心,悲痛無奈,童年舊友佩皮諾來到莫朗傑家中與莫朗傑共同回憶起童年的「池塘之底」,一本克萊蒙馬修的日記打開了一段塵封的回憶。
最開始聽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感覺很熟悉,但是不知道講的啥,看到最開始的鏡頭,小男孩在門口的等待,我知道了我曾經看過,但太久遠,記不清了。猶如小時候的記憶,記不太清,只留下了那些因為不聽話而被罰的事情,然而每個人的童年都有著調皮的時候,因為家長的觀念,會判斷孩子的這種做法是否正確,然後一棍子拍死,不給解釋、也不想溝通,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頭,生活壓力所帶來的問題讓我們覺得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對於懷有童真的孩子們來說,並不是這樣,他們看著電視里的警察、醫生、科學家等,就會想到我以後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們是有夢想的,成年人被生活壓住了,他們沒有。
記得初中那會兒,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班級,再細想一下,班主任並沒有這么說過,老班姓王,有一個別稱「王奶奶」,不是說她老,而是真的心地善良,我承認我初中班級有很多搗蛋鬧事的,也對我們處罰過,但是我們乃至至今我們都不曾記恨,想起來就是對我們的好,無論是誰都一視同仁,該罰的時候就罰,上初中的孩子都是在叛逆期,「王奶奶」確實就像一位奶奶一樣慈祥,三年來,我們大大小小的錯誤都有過,懲罰是循循善導,讓我們不至於過早走彎路,失去讀書的機會。
一位好的教師就如爺爺奶奶般慈祥、可愛,不會因調皮或者犯過而對學生失去耐心,他們會去發覺學生潛力,用雙手助他們飛翔。
這是一個令人痛心又感到溫暖的故事,被社會拋棄的老師和孩子們,他們的相遇使彼此都重拾了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感激。法式浪漫並不僅僅專屬於愛情,在那名為"池塘之底"的校園,老師馬修用寬容和善良融化著一群問題孩子被冰封的心靈,更令這些被定義的"標簽"學生唱出了那令人難忘的天籟之歌。
這不僅是一部好看的電影,這也是一部好聽的電影,如天籟的童聲每次都能讓人陶醉並感動。一個落魄、失意的音樂愛好者在一群問題少年身上重新找回了自我,數個問題少年因為音樂的啟蒙重新走上了正確的人生道路。天籟般的童聲,定是最接近上帝的存在。最令人動容的是伴隨著孩子們的歌聲,一架架紙飛機從幽暗、深邃的窗子中競相飛出,這一刻他們真的懂了。
要說遺憾的是,那個有暴力傾向的男孩子沒有被領到正確的道路上。可見每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都有心中自己無法解開的那個結。遇到了幫我們解開心結,指引前進方向的老師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啊!那一雙雙揮動的小手,一架架飛舞的紙飛機,是我對您最大的敬意。影片最後,小不點帶著小熊玩偶提著行李勇敢的說走就走,世俗的校長被檢舉。放牛班的春天,來的不算晚……
㈡ 有什麼關於懲罰,體罰的電影或電視劇
平安是福,梅婷、馮遠征主演。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日劇,推薦女王的教室,天海祐希主演,在香港播出的收視率也很高哦
懲罰游戲,日本電影,屬於有點恐怖的~~~~~~
㈢ 孩子不壞這部電影的觀後感350字
㈣ 怎麼評價韓國電影《女兒》
畫面和故事都很乾凈的電影《女兒》,像大多數韓國倫理電影一樣,都有著殘酷的社會現實,但《女兒》卻有著很多韓國現實主義題材所沒有的溫情。
作為具惠善演員轉型導演的作品,《女兒》算是很不錯的作品了,也很值得每一個人去感受這部影片想帶給我們的思考。
㈤ 外國體罰電影都有哪些
下面兩個電影都是根據1965年發生在印第安納州的真實事件改編的。我感覺後者要比前者好看。
《鄰家女孩》
本片根據Jack Ketchum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故事的背景設定在1958年,一對剛剛成為孤兒的兩姐妹被安置到她們的姑媽魯斯家。魯斯有慢性精神病,她認為女孩們應該被嚴格教育,於是對她們進行了可怕的虐待,魯斯甚至還鼓勵自己的三個兒子一起參與這種虐待行為。12歲的鄰家小男孩,是魯斯兒子們的好朋友,他無意中目睹了他們對女孩的虐待,對此十分反感,於是決定揭露可怕的事實,但是他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大人們相信他所說的話……
斯帝芬·金恐怖大師親自評價:「這是我自20年前《連續殺人犯的一生》(Henry:Portrait of a Serial Killer)後看到的第一部真正令人震驚的美國電影. 如果你很容易受到驚恐,你就不該觀看本片. 而相反,如果你有心理准備去審視地獄的深處,《The Girl Next Door》不會令你失望.」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0640.htm#sub8342697
《美國式犯罪》
故事中十六歲的西爾維亞(艾蓮·佩奇)和妹妹詹尼被外出做工的父母寄養在印地安娜主婦格特魯德(凱瑟琳·基納)的家中,原本只打算呆的幾個星期很過去之後他們的父母仍然沒有現身,並且從前每周寄來的20美元撫養費也斷了。情緒一直不太穩定的格特魯德共有六個孩子,五個是與前夫的孩子,最小的兒子則是她同鄰里中22歲的安迪(詹姆斯·弗蘭科)所生。
最大的女兒寶拉只有十九歲卻懷上了男友的孩子,寶拉同西爾維亞分享了這個秘密,但是西爾維亞卻為了保護寶拉而不小心說了出來,結果寶拉開始向深愛她的母親控訴西爾維亞的種種不實「罪證」,格特魯德決定必須懲罰這個「壞女孩」。等到西爾維亞的父母前來接她們時一切都晚了,西爾維亞被關在黑暗的地下室里被施以各種難以想像的暴行,而且折磨她的不僅僅是格特魯德一個人,還有她的五個大孩子以及鄰居家一位認識西爾維亞的男孩。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257648.htm
㈥ 有個外國電影是兩對家長因為孩子犯錯聚在一起商討,之後忍不下去互相打起來了。有沒有知道是啥電影的
【譯名】殺戮/會客廳殺戮 /文明的野蠻人(原名)/屠殺之神/文明的野蠻人
【年代】2011
【國家】法國/德國/波蘭/西班牙
影片以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為舞台,講述了兩對父母因為孩子在學校打架而見面,由於雙方都在指責對方的家庭教育方法,結果發生爭執不歡而散,而這也觸發了各自的婚姻矛盾。
兩個大概十一歲的孩子在當地的公園里「一決雌雄」。其中比較壯的那個用一根棍子武裝了自己,把另一個孩子打得嘴角出血、牙齒松動。隨後,受害者的父母,潘羅普和米歇爾找到了「行凶者」的家裡,與他們見面的是行凶者的父母,南希和埃蘭。兩對父母坐了下來,要把這件事情做個了結。
㈦ 鏈夊叧瀛╁瓙琚瀹墮暱鎴栨暀甯堟墦灞佽偂鐨勭數褰
灝忓╀笉絎2(瀛︾敓琚鑰佸笀鎵)
椴佸啺鑺(鍎垮瓙琚鐖朵翰鎵)
鑿滃垁涓庡叚涓鏈嬪弸(瀛︾敓琚鑰佸笀鎵,瀛︾敓琚灞嬩富鎵)
鏈堟湨鑳ч笩鏈﹁儳(濂沖効琚鐖朵翰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