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觀眾與電影的關系你是怎麼認為的
電影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傳入中國已有百來年了,長久以來浸潤於多彩的影視文化中,人們總能聽到———這個片子太文藝了or這個片子太商業化了的聲音,那麼,何謂文藝何謂商業呢,又與我們觀眾有什麼關系?
文藝片嘛,顧名思義,就是那種看起來高深莫測逼格滿滿的片子,與之相反的,商業片則是那種大多數人都能看的懂,寓教於樂的片子。
一旦草草地區分出兩種片子的類型,就有些文藝青年來站隊了。
比如港派文青,他們奉王家衛為神明,嘴裡叨著語法錯誤的句子,模仿著王家衛早期的電影風格,幻想著自己是這冷漠社會的孤舟一帆。
比如………啥也不懂的自詡文青,這類人比較初級,看了幾部還算那麼回事的電影,開始人生升華了。當然,他們汲取的大概是早幾年內地的狗血青春電影,大概是兩三本無病呻吟的青春傷痛文學,跟著什麼什麼論壇的老哥交流兩番,一種土生土長的憤世嫉俗的青年誕生了。
還有一種,最常見,也最頭疼。他們了解了足夠多的影視作品,也對影視流派如數家珍,他們知道法國新浪潮,他們知道道格瑪95,他們的問題不再是半知半解地愚弄,而是這些人,陷入了文藝怪圈。
在他們眼中,電影越文藝就越能體現他們的技藝高超。
長鏡頭是吧?真實記錄是吧?於是誕生了恨不得從頭到尾不切換鏡頭的文藝片。什麼?你還在用數碼儀器拍電影?不夠味,整個膠片唄………諸如此類。
對他們來說,只有文藝片才能配得上他們的品味,什麼商業片,什麼爆米花電影,全是shit,不值得一看。
甚至到了最高層,文藝電影這個詞都不能體現他們的逼格之高了,這些人喜歡那些更純粹,更哲學,更原始的電影了,他們推崇東歐那些電影哲學家,推崇台灣那些玩黑白的,方言的導演,推崇那些劇情怪誕而毫無邏輯的,並美名曰藝術。
這種人以?各大藝術學院為代表。許多藝術學院的教授都喜歡這些更小眾,常人不想看的東西,而反對那些大眾喜聞樂見的。比如中戲曾有人公開反對過漫威電影。這些學院派推出的人選,多是章明,畢贛這種文藝人,由此,他們的志趣可略知一二。
這些學院派在影視圈位高權重,說話都有分量,似乎就有資格引導電影走向了?
一部電影的產生需要多人參與,投入大量資金,從頭到尾,它都是一場商業活動。商業活動就要盈利,投資方投資電影,目地就是要觀眾買單。投資方出錢,製作方出力,觀眾花錢享受,因此,還輪不到幾個多讀了幾本書的人指引方向。
觀眾需要娛樂。觀眾需要放鬆心情,獲得感官刺激,所以超級英雄電影能夠火爆,觀眾想要思考下人生,升華下心境,所以有了《阿甘正傳》《幸福來敲門》,觀眾想要關注社會話題,所以有了《我不是葯神》|素媛。
綜上,成千上萬的觀眾決定了什麼是電影,電影該如他們發展,而不是少數幾個的學院派。
當然,觀眾的需求千奇百怪,所以有了如此精彩的電影世界。在這個時候,那些追求文藝的,追求哲學理應放入小眾觀眾范疇,正是拜他們所賜,才有了那麼多討論哲學,討論人靈魂的電影問世。
電影的本質在於講故事。任何拍攝手法,任何與敘事方式都是為了這一目的服務。由此,評價一部電影,不是看他文不文藝,而是,有沒有本末倒置,有沒有堅持本心而已。
② 一部好的電影,導演、演員和觀眾三個因素缺一不可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以上三者都缺。
為什麼這么說?因為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好導演、好演員以及好觀眾三者是卜耐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三者是缺一不可。
一部電影的誕生,需要一個好導演來主導完成,演而優則導,一位優秀的導演,能夠把握整部電影的靈魂,就是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部分,如何能讓它以更好的形式展現出來,讓一部電影從最初的文字形式轉化為銀屏上的一幀一秒,讓大眾能夠去更好的理解它,這是一個導演應該做到的。
當然,當一位導演掌握了這部電影的中心,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幾個演員去把這部電影猜弊鋒以及導演內心的想法以恰當的動作、語言與神情去表現出來。
最後,這一切都完成過後,一部電影穗晌就完成了它初期的使命。接下來就是要投放到電影院,去向大眾展示它自己。當然這時候也需要一個好的觀眾,才能去讀懂它,了解它的靈魂,並與之產生共鳴。
這三個角色是缺一不可的,沒有好的導演則不能把握住一部電影的總體,沒有一個好的演員,那則無法以更好的形式去把整部電影表現出來。沒有一個好的觀眾去評判,去感受,去判定這部電影到底是一部優秀的作品還是一部圈錢的爛片,那麼中國電影則很難進步。所以說這三者很重要,缺一不可
③ 什麼是電影觀眾心理學
電影觀眾心理學是研究電影觀眾觀看動機、行為及心理特性的一門學說。為什麼有人喜歡看電影,有人不喜歡看電影。同一部影片,為什麼有人非常喜歡,有人很喜歡,而有人喜歡甚至不喜歡,很不喜歡呢。對於一部電影的評介有截然不同的標准,這不僅是因為人的年齡、職業、民族、地理環境、經歷等方面的差異,還有心理因素的直接參與。 從觀眾看電影的動機來分析,可以分情感動機、理智動機、信任動機三種。 1.情感動機:凡是由於外界刺激,如電影廣告、電影簡介、電影發行人員宣傳或他人影響而促使觀眾感情沖動而產生看電影的動機和由於觀眾本身好奇、好勝、高興、刺激等因素而引起的看電影動機,都是情感動機。2.理智動機:它是建立在人們對電影的客觀認識基礎之上,經過思維分析後產生的動機。在理智動機驅使下去看電影的人,比較注意電影的質量、思想性、知識性等因素。3.信任動機:是由於觀眾對某製片廠、某國的影片或某位演員、某導演的信任程度決定的,有的人去看電影主要是為了看某演員表演而走進影院的。 從觀眾的性格方面來看,觀眾的行為可分為5 種類型: (2)理智型。這種觀眾在看電影前,首先要了解影片節目,理智地有選擇地看電影。 (3)選擇型。這一類觀眾在選擇影片時,十分注意比較,選擇那些自己喜歡的電影看。 (4)沖動型。這一類觀眾情感易沖動,往往受片名、廣告等影響,往往從一時興趣出發。 (5)想像型。多屬於情感反應者,以豐富的聯想力衡量影片的內容。選擇影片時,注意力容易轉移、興趣容易變換、審美感比較靈敏。對影片的內容簡介、導、演、片名等都較重視。 從觀眾欣賞電影的心理特性來看,不論是哪個層次的觀眾,都需要娛樂,都需要某種刺激。這也正是娛樂片大受歡迎的原因。觀眾欣賞電影,不僅是為了娛樂,還有審美性,獲得藝術的審美享受。 另外,還有觀眾的好奇心理、認同心理。好奇心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天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好奇心視為精神健康的一個特徵。雨果說:好奇心是一種食慾,看就是吃。正因如此,那些故事離奇、充滿懸念的偵破片、驚險片,那些具有傳奇色彩的影片,往往更吸引觀眾,更有較高的上座率。除此之外,還有觀眾的逆反心理、求知性、窺視隱秘性等心理特性,都是電影觀眾心理學所研究的范疇。
④ 為什麼說觀眾是電影院的客體
可能是他看待的角度不一樣吧,正常情況下,觀眾應該是電影院的觀看對象的,可能他是從另一個角度揣摩的吧,因為這個也並沒有唯一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