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篇兒童電影觀後感
小孩不笨2》觀後感 今天受朋友邀請看了一場地地道道的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2》,沒想到,效果卻大大超出預期。 故事情節其實非常簡單,甚至有些俗套,無非是描寫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從「因為忙而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溝通的橋梁」,最後終於找回「曾經茫然、失落的心靈」!但導演「賺人眼淚」的手法實在是天下一流,連我這等「鐵石心腸」的人居然也稀里嘩啦了好幾次,實在是佩服得緊! 鏡頭一:9歲的Tom在學校商店裡偷了阿姨的錢,想不到商店的監控錄像告訴了警察真相,當Tom的父母氣急敗壞的回家拿起藤鞭就要教訓Tom時,Tom哭著說出了真相:學校馬上有一個演出,他是主演,當所有其他的小朋友都可以邀請到自己的父母參加時,他的父母卻因為要賺錢,不僅不聽他的請求,而且一次次把自己的「邀請信」丟進了垃圾筒……偶然一次在飯桌上,他聽到有人邀請爸爸演講,一小時別人要付500元,他就賣掉自己所有心愛的卡片,卻仍然湊不夠錢,而演出時間已經越來越臨近了,他實在沒有其他的辦法……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悔恨的淚,高興的淚,愛的淚…… 鏡頭二:成才因為違反校規而被學校開除,當他加入「黑社會」之後,因搶劫而被毆打,正好被爸爸撞見,爸爸為營救兒子而從過街天橋的台階上摔下來,頭狠狠的撞在水泥柱上……當爸爸被推進急救室,雜貨店的胖阿姨告訴成才:「你知道你爸爸有多愛你嗎?為了找到一所學校收留你,只會寫ABC的他,把我替他寫的英文求救信抄寫了163份,並且用殘疾的腿跑遍了新加坡一百多所中學……他太愛你了,他實在不知道該怎樣愛你……」成才的爸爸在彌留之際,希望當面感謝終於肯「收留」成才的胖校長,成才去學校哭著求校長「騙」爸爸……當大家圍在病床前送成才爸爸時,爸爸對成才說:「我一輩子是在棍棒和仇恨中長大的,我不知道愛,更不懂得如何向你表達愛……」然後他攢足最後的力氣說出自己剛剛學來的「I love you」跟兒子作最後的告別…… 這個世界,當越來越的人會說兩種語言(甚至更多),卻越來越不會最基本的「愛」的表達;當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奢侈時,卻越來越沒有時間關注「愛」,表達「愛」……在走向「文明和繁榮」歷程中,我們的心靈漸漸枯萎。兄弟之間,姐妹之間,母子之間,父子之間,夫妻之間,師生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我們越來越無法真正走進彼此的心靈;在一切「正常、普通、世俗」的浸染中,我們的靈性慢慢變得冷漠、麻木,進而視一切「夢想、崇高和真誠」為「迷幻、虛假和偽裝」! 生命、愛、關懷、靈性……在哪一個黑夜滋養?在哪一個凌晨萌發?又在哪一個時刻開花?!
請採納。
B. 影片《奔跑吧!孩子》影評
《奔跑吧,孩子》觀後感 當看完這部《跑吧,孩子》的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被深深感動了。耳旁時刻回響著電影的那段插曲:我們什麼也沒有,也沒有輕易的低頭,我們什麼也沒有,也沒有放棄的念頭……腦海里不停的回放著那些感人的畫面。 故事裡講了一對生活在非常貧寒家庭里的兄妹,為了一雙對於別人來說很普通,而對於他們來說卻非常珍貴的鞋子,勇於面對所用困難。每天早上,哥哥和妹妹一起拚命奔跑在約定的地方換鞋上學,在學校里被有些人嘲笑和挨罵;哥哥為了能幫妹妹在比賽中贏得一雙鞋子,光腳在泥漿和碎石里奔跑;妹妹也為了給快生的媽媽找接生婆,光著腳丫在有碎玻璃片的路上忍痛奔跑……看著他們在遇到這么多的困難時卻還是那麼堅強,始終沒有放棄尋回鞋子的意念,這時我恨不得自己可以馬上送給他們兄妹倆一雙新鞋。想想我現在的生活,要什麼有什麼,還經常纏著爸爸媽媽買許多的玩具,玩一兩次就丟一旁不理睬了,和他們兄妹相比,我感到好慚愧啊!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在他們不懈的努力奮斗下,最終都有了屬於自己的新鞋子。 通過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深深明白了一個道理:盡管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但是我們都要懂得珍惜已經擁有的生活,學會在逆境中變得更堅強,不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堅持努力往前跑,一定可以看到成功的!
C. 電影《孩子的心願》觀後感
從影片結構上來看,小小的願望片方為了過審、為了偷一番,把一部好片剪成了爛抹布,拼拼湊湊的簡直就是小品的串燒。三位主演全靠彭昱暢提升了電影的質感,魏大勛的表現有驚喜,作為搞笑擔當非常合格,王大陸同學還是扮演著「徐太宇」,4年間演技毫無變化,可能是想一條道走到黑吧。
那麼從幾個經典場面來分析一下幾位演員的演技吧。
首先,彭昱暢在本片中可以說是看得到演技明顯的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給我的驚喜是每次的作品都能看到顯著的提升,說明他有在研究有琢磨而且有悟性。演員的演技可以在多方面去體現,針對本片彭昱暢的表現我只談眼神戲以及台詞部分。
原因是作為演一個漸凍症患者,他除了頭部以上,沒有其他表現餘地。本片最抓人的就是彭彭的哭戲,當他第一次跟兄弟們探討死亡的時候,他的眼神和緩緩流下的眼淚,有著在絕望中壓抑自己到最後對待自己的死亡釋然的心情,是的你沒聽錯,他的眼神戲就是這么的富有層次感,這就是他最大的進步。
同時,搭配這段戲的台詞,台詞的內容並沒有多麼華麗多麼煽情,但是當他用高遠的語氣和狀態說出來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事情真實地發生了,不是在表演,而是真實地發生在你眼前。這就是體驗派演員的演戲方式,你會覺得他把自己就當成了高遠。這段台詞沒有撕心裂肺的吶喊,也沒有抑揚頓挫的煽情,他就是高遠在安慰關心自己的朋友,並且對自己的經歷感到絕望,最有趣的是這兩種情感的表達不是在分開的兩段台詞中表現出來的,而是同時在一句台詞中的同一個語氣表達出來,很想知道這樣的表達方式彭昱暢是怎麼琢磨出來的。但是鏡頭突然一轉,轉向兩兄弟,我情緒立馬散了,剛剛製造出來的電影質感瞬間支離破碎。
D. 勇敢拼搏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影片中的女主角梅麗達是一個公主,不過她不像自己的母後那樣氣質端莊,她的射技高超,不喜歡被約束。而她媽媽卻要為她徵婚,梅麗達不想這樣,於是她與媽媽關系一直不好,她覺得她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她不想讓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媽媽的手中。
其他三個國家的國王帶著自己的孩子來競爭,在弓箭比賽的時候,梅麗達對他們的表現真是失望極了,於是向自己上,給他們展示展示自己的劍術,梅麗達每個靶子都射中了中心,她的媽媽不希望她這樣,因為公主就要有個公主的樣子,媽媽很生氣。晚上的時候梅麗達發脾氣把牆上掛的一幅畫用斧子切開了,剛好從她和媽媽之間切過去,梅麗達也從城堡中逃了出去。
她意外的來到一個石陣中,被一種叫做呢喃精靈的東西帶到了一個木雕屋裡,這個屋裡的店主是個女巫,梅麗達拜託她幫她調制一種魔葯可以改變他的媽媽,於是女巫給梅麗達做了一塊點心,梅麗達把這塊點心帶回了城堡並給他媽媽吃了一小塊,沒想到媽媽卻變成了一頭熊,這就危險了,梅麗達的爸爸很討厭熊,他爸爸是個屠熊高手,因為傳說有一個國家有四個王子,其中有一個王子為了爭奪王位,找一個女巫給他調制了一種葯水讓他擁有十個人的力量,可他卻變成了一頭熊,雖然力量是強大了,但卻再也變不回來了,那隻熊叫魔度。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她的爸爸才想獵熊的吧。
在梅麗達三個弟弟的幫助下,他和媽媽逃了出去,在野外梅麗達教媽媽怎麼捕魚,她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好了,可媽媽卻越來越變得像一隻熊了,於是她趕緊去找女巫,女巫只告訴了他一串咒語,還有就是在第二個日出之前還沒解開咒語就再也變不回來了,梅麗達先開始不懂這串咒語,後來她們被呢喃精靈帶到了那個傳說中滅亡的國家,在那裡梅麗達看到了四個王子的雕像,它被分開了,於是想到了那個傳說中的大王子,然後又想到了自己,她和媽媽吵架的時候用斧頭把牆上的那塊畫劈開了,她想到女巫咒語中的一句話,她終於知道怎麼把媽媽變回去了,只要把那塊畫縫起來就可以了。於是梅麗達決定回到城堡里,這時城堡里正在打架,因為女王一直不出現,他們等得不耐煩了,感覺女王在騙他們似的。這時梅麗達走到他們中間,阻止了他們的爭論,也在幫媽媽爭取上樓的時間,她在通過媽媽手勢的幫助下完美的陳述了自己的想法,其他三個國家的王子也贊同她的想法,這四個國家的國王也被說服和好了。
女王對梅麗達剛才的表現感到高興,後來媽媽被爸爸發現了,梅麗達想解釋可爸爸不聽,媽媽逃了出去,爸爸也追了出去,梅麗達卻被關了起來,後來又是在她的弟弟的幫助下逃出去了,梅麗達在馬上抓緊得縫著,看到媽媽被爸爸包圍了,梅麗達趕緊沖過去與爸爸抗衡,爸爸被女兒這樣的舉動驚嚇了,他終於知道那隻熊是他的妻子,可這時魔度出現了,他與媽媽打了起來,女兒肯定要幫助媽媽,可女兒的力量太弱小了,打不過魔度,媽媽很氣憤,與魔度死磕起來,在這場戰爭中媽媽和女兒和好了,梅麗達變成了一個勇敢的女孩,後來魔度被打敗了,媽媽也終於變回來了。
E. 看《孩子'夢想》電影觀後感
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是什麼?是七色的彩虹,是幽深的大海,還是無垠的天空?不,都不是,是夢想.夢想比彩虹更絢麗,比大海更深沉,比天空更廣闊;它擁有夢幻般的華美、純潔和甜蜜;它是每個人心中最崇高的凈土.
夢想如清風,在你迷茫時吹醒你昏睡的大腦,將遠航的船兒吹向成功的彼岸;夢想似烈火,在你無助時給予你無限的溫暖,將智慧燃燒化作成功的種子;夢想若甘露,在你絕望時滋潤你乾燥的咽喉,將汗水融化為成功的源泉.夢想是一把鑰匙,用心把握,便可開啟成功的大門;夢想是一盞明燈,用心點燃,便可照亮成功的大道;夢想是最忠誠的朋友,用心呵護,便可了解成功的奧秘.
擁有了夢想,就擁有了成功的一半.夢想是前進的動力,山因為有了夢想,而擁有了生機,擁有了植物和動物;水因為有了夢想,而擁有了活力,擁有了魚兒和波浪;人因為有了夢想,而擁有了生活,擁有了親人和朋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充滿艱辛,是夢想在我們摔倒時告訴我們趕快爬起;是夢想在我們遇到風雨時告訴我們勇往直前;是夢想在我們失敗時告訴我們永不言棄.夢想讓我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學會了努力,就擁有了成功的另一半.為了心中的夢想,我們不畏艱險地向前沖,付出了汗水、淚水、血水,讓我們的夢想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偉大.為了實現心中那永恆的夢想,我們用智慧點燃火把,用辛勤開鑿道路,用認真描繪藍圖,用刻苦積累材料,用真心築城堡.城堡里是正在成長的夢想和將要實現夢想的我.追逐著夢想的我們,除了辛苦,更多的是幸福和甜蜜,是充實生活的快樂.
一個人,若沒有了夢想,就沒有了為之奮斗的目標,沒有了前進的動力.那就像生活在峽谷底層一般,整日地在黑暗中度過,在無奈之中苦惱,在絕望之中掙扎,在迷茫之中看不到一絲希望.望著不同的人匆匆地從自己身邊擦過,追逐夢想,而自己卻在盲目地奔跑,最終依舊只能在原地默默地守望,等待著死神帶走這個孤獨的靈魂.沒有了夢想,就得不到任何希望,孤獨、恐懼、絕望占據了整個心靈,每一絲風都會沉重地打擊著這個弱小的心靈,只能以自暴自棄、隨波逐流的方法度日,在充滿悲傷的情況下,打發著平庸、無味、沒有意義的歲月.
當人們猛然間尋求到自己的夢想,明白了自己的追求時,眼前便會豁然開朗,在遠方浮現出自己的夢想,雖然渺小、模糊,但卻是真真切切的.就像是在黑夜中迷了路,猛然抬頭,發現在雲層中顯現出來了璀璨的星光,微弱但卻柔和,給人帶來了明媚的希望.
夢想是位絕代佳人,她擁有幽深的眼眸,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她擁有甜美的聲音,告訴我們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她擁有纖巧的雙手,給予我們無私的幫助;她擁有博愛的心靈,永遠含笑相伴你身旁.請你也尋到一位屬於你的佳人,將她擁在懷中,在月色下回憶她的美妙,承諾對她的付出,在她的指引下走向成功.
擁抱夢想,擁抱我心愛的佳人
F. 電影 留守孩子 觀後感
今天我和爸爸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留守孩子》。
電影講的是許多小孩的爸爸媽媽都去了廣東打工,只有爺爺奶奶帶,很可憐。其中有幾個人很頑皮,沒有父母管,經常犯事。也有的人學習好,可是,一回到家就要做許多事家務活,還經常要挨爺爺奶奶的打罵。他們真的很可憐!
有一次,王小福偷了錢和朋友一起去網吧玩游戲,因為搶位子跟別人打了架,所以游戲就沒玩成。後來他們找老闆還他們錢,老闆就是不還,然後王小福他們就把老闆打了一頓,後面事情就更糟糕了。
看完了這篇故事,我很感動,都哭起來了。我覺得他們真是既可憐,又可愛。不像我們城裡的小朋友,爸爸媽媽在身邊,可以成天粘著爸爸媽媽,不愁吃不愁喝,不用做家務,很幸福。他們農村這些小朋友,家裡窮,爸爸媽媽必須去外面打工。這些小朋友留在家中,成了留守孩子,沒人管,沒爹媽疼,還有成天做不完的家務。
我想,他們這些孩子的生活是那麼苦,那麼可憐,他們內心一定非常需要父母、老師和社會的關愛。我很喜歡電影裡面的方老師和大陽警察,因為他們為孩子做了許多好事。為了幫助孩子們,他們還成立了「留守孩子之家」,專門照顧留守兒童,給他們家的溫暖。
有了老師和社會的關愛,小朋友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生活才不至於那麼苦,那麼可憐。我們應該感謝方老師、感謝大陽警察、感謝所有關愛留守兒童生活的人。
G. 看電影小男孩寫影評
看過很多關於二戰的電影,甚至做過一篇盤點文章,危難中也是鑒證了很多人性閃光點的時刻。在戰爭中,如果不論輸贏和既定利益方,戰爭中不管從那一方來說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這部二戰電影以美國為視角,片名little boy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的核武器同名,而被投到長崎的原子彈就被命名為「胖子」,《小男孩》中還真的有個小霸王「胖子」小朋友。撇開美式主旋律來講,電影觀賞性很強,用童話的方式來講述關於戰爭的故事,真的挺贊的。 選擇相信是需要勇氣的,愛和信念最終可以創造奇跡。這是電影的主題,足夠強大的信念也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從被魔術師的「魔法」幫助實現了第一次隔空移動物品,後來小男孩就堅信自己也是有魔法的。父親是小男孩心目中最好的「夥伴」,片頭用了幾段來陳述父子關系,導演將孩子幻想中的情節展現出來,生動有趣。因為長子是扁平足不能參戰,所以父親上了戰場,然而在菲律賓,父親成了日軍的戰俘,生死未卜。後來,小男孩遇到善良的神父,他給了男孩一個聖經里的清單,並且告訴他,要按照清單里的任務一條一條完成,那麼在戰爭中失聯的父親就會回來。 小男孩堅定不移的去相信如果完成了清單所有的任務,爸爸一定會回來。雖然連哥哥都嘲笑他,但他卻不在乎,在異國朋友橋本的幫助下,最終完成了清單中的任務。移山的那段充滿魔性,巧合讓小男孩出了名,後來的原子彈也是神巧合。 個人認為日本大叔橋本這個角色設定的非常好,作為一個生活在美國的日本人,因為戰爭的關系要受到各種排斥,我們的主人公小男孩也從一開始排斥他到後來和他成為了好朋友,這中間除了互相理解和互相交流之外,也從側面體現出了美國這個國家大包容的感覺,雖然有一些過度偏激的人會把仇恨發泄在平民百姓身上,但大部分還是理智的。 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上戰場的戰士,戰爭都是殘酷的,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核武器的威力巨大,對日本造成了重創,戰爭也接近尾聲了。站在日本的角度,對他們的打擊是慘重的,多少普通民眾都被這場災難牽連到,但侵略方在某種層面確實不值得同情。今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希望人類可以痛定思痛,不再有這樣大規模的戰爭,生活在和平的世界裡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看完電影你會有滿滿充盈正能量的感覺。在戰爭的陰影下人們惶恐不安,小男孩選擇了相信,而他贏了。這樣的勇氣是很多大人都不曾擁有的,因為人越長大顧慮越多,失去了單純的念想,而孩子的眼裡,是非黑白很分明,他用他小小的信念創造奇跡,最終一家人終於團聚。
H. 堅強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堅強不是博取同情,而是贏得尊重。」這是《堅強的小孩》這部電影中最經典之一。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讓我一直在不斷進步。
這是一部感人的電影,它講述了一位在農村貧困區的留守兒童劉自強,他十分熱愛音樂,在妹妹雪飛和爺爺面前經常唱歌。他的爸爸媽媽在城裡打工掙錢,想把劉自強接到城裡上學。
終於,劉自強在城裡上學有了著落,劉自強的爸爸媽媽來接他時,他又喜又泣——喜的是他可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生活了;泣的是他馬上要和爺爺、妹妹雪飛、好哥們小傑分離了。看到這兒時,我的心情被劇情緊緊牽動著。
這部電影有許多觸動人心的劇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幕:那是一個晚上,只有妹妹雪飛在照顧爺爺,雪飛給爺爺喝葯,爺爺為了不讓雪飛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便說:「雪飛,我想睡會兒,等爺爺起來了再給你做飯。」
天真的雪飛說:「好的。」可過了一會兒,自強回來看爺爺了,他做好飯去叫爺爺時,發現不對勁就去叫醫生。可已經來不及了,爺爺去世了……看到這時,我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看完這部電影,我久久不能平息心裡的情緒,是啊,堅強起來吧!孩子。我相信:「讓你難過的事情,總有一天,你會笑著把它說出來。」
電影主要的故事內容是劉自強和李雨欣同學都是留守兒童,一個是來自農村的男孩,一個是來自城市的小提琴女孩,他們一樣非常喜歡音樂。
李雨欣雖家庭富裕卻缺少家庭溫暖,父母常年在外忙於工作,劉自強也因為父母外出務工無暇顧家、不支持他參加音樂比賽而與父母產生隔閡,兩人在學校受到了同學們的排斥,經常受同學欺負。
經過堅持不懈的刻苦學習,在學校的音樂大賽上,獲得了老師以及父母的認可,全場掌聲雷動。他們的青春獲得了成長和溫暖。
I. 黃石的孩子影評
《黃石的孩子》集合了一部成功的商業大片所要具備的所有因素:頂尖的幕後製作班底;具有號召力的國際一線明星;充滿危難艱險驚心動魄的逃亡之旅的精彩故事;取自中國的綺麗少見的奇觀風景。
這是一部好萊塢導演拍的中國抗戰年代的電影,如果要苛求會有很多不足。然而比起眾多惡俗而蒼白的影片,本片絕對是一部好電影。一部好電影的標准其實很簡單,它實實在在打動了你——哪怕是一個鏡頭一句台詞一段旋律。這就夠了。
影片不但帶給我們感動,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在南京日軍對平民的屠殺,這是任何中國人應該銘記的歷史。何克既是當事人,也是見證者。好久不見的發哥再出江湖,一口流利的英語讓人見識了不一樣的共產黨同志。楊紫瓊演的王老闆,依然高貴內斂,她對何克的欣賞實質有一種復雜的感情。所以,她為了幫助何克可以忍辱負重。其實是沒有選擇。當然少不了孩子。60個戰爭孤兒,集聚在一所老式大宅。這是他們的學校。戰火紛飛的年代,一群孩子的生存與健康給人的承擔與考驗,要大大超過獨自走上戰場。而且這個孩子王還是一個外國人。他的職業是要求他在戰地報道新聞,而他卻成為60個中國孩子的守護神。他教孩子們學英語,他跟孩子們一道種田,他為孩子們帶來光明,他和孩子們拉起了木籃筐打籃球。在風光秀麗的村落里,這是一個可以吃得飽睡得香的世外桃源。盡管時常有敵機從學校上空掠過,他們的恐懼卻在何克的照顧下漸漸減少。可是,戰爭給他們稚嫩的心靈帶來的創傷也許只有和平才能夠慢慢癒合。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形勢,何克帶領孩子們沿著古絲綢之路開始了「長征」……
30歲的何克長眠在河西走廊的小城山丹,從此他的墓碑又將成為我們在路上的必經之處。墓前那些滿懷奠念的鮮花,其中一束是我的。
J. 電影《孩子的心聲》觀後感
五年級學生白露說要和甘小華做筆友,甘小華給她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
衢州日報12月26日訊 日報16日5版三個孩子的故事,講出了庫區孩子的心聲——如果我有一個可以寫信的朋友。
短短一個星期,這個心聲引起了一片熱烈的回應——初一年級的孩子打來電話,說不但要和他們做筆友,還要請他們來家裡做客;剛邁入職場的哥哥姐姐發來簡訊,說要給孩子們寫信,陪著孩子一起成長;許多家長和老師打來電話,說願意和孩子們交朋友,無論多忙也會聽孩子說話,給孩子回信……這些充滿愛意的反饋,讓這個寒冷的冬季涌動著暖意。
同齡人:
讓我們一起分享學習的快樂
最先給記者熱線打來電話的是衢州華茂外國語學校初一(3)班的班主任姚老師。他告訴記者,班裡的許多學生看了報道,都想和大山裡面的孩子交筆友。
19日,周日的晚自習時間,記者在姚老師的辦公室,見到了其中的兩名學生。是兩個女生,一個叫陳其器,一個叫洪曉晨。兩人都瘦瘦高高的,很文靜的樣子。
洪曉晨說報道中的小珍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外婆家就在舉村鄉,每年過年的時候會去。山裡的條件苦,沒有玩伴,可是小珍卻那麼懂事,那麼愛學習。陳其器是班長,姚老師誇她沉穩懂事,開學時間不長,就和每一個新同學都成了朋友。陳其器說,她曾經有書信來往的朋友,這在同齡人中可是為數不多的。兩個女生都說,想和舉村鄉的小同學們交筆友,彼此介紹自己的學習、生活,放假了還要請他們到家裡來做客,一起看書寫作業。而且,她倆的想法還都得到了家長的支持。采訪中,她們認真地寫下了自己的家庭地址,還提醒記者說:「如果留學校的地址,寒暑假就收不到信了。」
姚老師說,其實班裡想交筆友的學生有十來個。陳其器和洪曉晨是這些學生中綜合表現最突出的,如交際能力、文字水平等。希望她倆作為初一(3)班的代表,和庫區孩子成為好朋友。
職場新人:
讓我陪伴他們成長
1987年出生的余涵,是今年7月剛參加工作的職場新人。她說看到報道的第一感覺是不可思議,因為之前並不知道在自己的身邊還有這樣一群苦孩子。但她很快就被山裡孩子的淳樸和懂事給打動了。「我覺得像他們這樣大的孩子,一定有許多問題要問,我願意做他們的朋友,聽他們講貓狗打架的故事,回答他們各種各樣的問題。」余涵說。
余涵還給記者講了一段她的親身經歷。在她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結對了一個農村裡的同齡女孩。她們平時書信往來,寒暑假的時候會被家長接到一起學習生活。女孩的成績很不錯,常常將自己的獎狀寄給余涵。余涵每次收到獎狀都既高興又暗暗較勁兒,兩人在學習上你追我趕。直到高三那年,女孩的成績突然下滑,沒能考上好的大學。家裡考慮到上三流大學的經濟負擔太大,女孩只能外出打工。
當時,余涵還有一位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女同學。高考成績和余涵不相上下,也是因為經濟原因,打算放棄上大學。余涵的父母得知情況後,給這位女同學交了學費。她後來大學畢業,現在成了一名老師。「人生最關鍵的那麼幾步,如果有一個人可以給自己正確的引導,或許一切就能更好。」余涵說,她和這位結對的朋友至今保持著密切地聯系。
家長和老師:
把他們看作自己的孩子
在衢江區衛生局工作的張愛珍向記者報名參加交筆友活動時說,她曾經也是庫區里的孩子。
張愛珍的老家在嶺洋鄉,在上大學之前,她一直生活在那裡。「小時候,我可能比現在的孩子還要苦,但是那時候並不覺得。」張愛珍說,如今看到那些孩子,叫人心裡陡然一酸。特別是有自己的孩子作對比,讓她更加心疼那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庫區孩子。
張愛珍說,她想交個小筆友,也想盡力給予小筆友一些物質上的幫助,把他(她)當做自己的孩子來心疼。同時,也給自己8歲的兒子找個夥伴和榜樣。山裡的孩子大多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而城市裡的孩子卻大多在蜜罐泡大,難免嬌氣。
衢江區團委:
為孩子送去首批信封和郵票
12月21日,記者陪同衢江區團委副書記甘小華,再次來到了學校。甘小華將首批500個信封和380張郵票交到校長徐志標手中。
在記者拿出熱心讀者名單時,甘小華也拿出了一份名單。她告訴記者,在報紙上讀到孩子們的心聲後,衢江區團委非常關注,將報道在各工作QQ群中作了轉發。結果引來了許多人的響應。有一位老師已經調去杭州工作,也要求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團委的工作人員就一一作了登記。「我們想把交筆友活動作為衢江區春泥計劃的一項活動,長期地開展下去。」甘小華說。
校長徐志標表示,他將把熱心讀者的名單交到班主任和大隊輔導員的手中,讓孩子們自己選擇筆友。
記者手記
截止到22日,記者共接到20多名熱心讀者的電話和簡訊。22日晚上9點,還有一名初三的學生晚自習下課後,給記者打來電話,請記者一定要記下自己的姓名和地址,還保證不影響學習。一名高三學生多次給記者發來簡訊,要求和庫區孩子交筆友,並說給孩子准備了許多書籍作為禮物。
另外,在網上,衢州市心理健康志願者協會的許多會員都要求報名,給記者列了一份長長的名單……
許許多多的關愛,來不及一一記錄,所以只能大致概括為同齡人、職場新人、家長和老師三個群體,有請代表發言。
或許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收到孩子的信,成為孩子的筆友。但仍要感謝,感謝你們的熱心反饋,感謝你們無私無求的愛。
報道延伸
怎樣和孩子交朋友,專家有話說
熱心讀者:我該怎麼和孩子交朋友?
來自常山的熱心市民方水生是日報的老讀者。看到報道的第二天,他就打來了電話,希望能和庫區的孩子交朋友。
方先生簡單介紹自己說,他曾經當過兵,現在常山縣供電局上班。一家三口,女兒在上海讀大學。他自己平時喜歡寫寫畫畫,特別想和庫區孩子結對交筆友。急切表達的心願得到記者的答復後,方先生又有些擔憂起來:「我該怎麼跟孩子交流,第一次寫信和他(她)說點什麼好呢?」
在記者接到了20多個熱心反饋中,許多讀者都表現出了這種擔憂和疑慮,生怕自己做得不妥帖,讓孩子覺得不自在或不舒服。讀者的擔憂和疑慮大概有以下幾類:
第一,第一次的自我介紹之後,我和孩子聊些什麼?我說的話孩子會願意聽嗎?
有這類疑慮的讀者基本上已經參加工作,或是沒有孩子,或是孩子已經長大,平時缺乏和孩子打交道的經驗。他們擔心和孩子找不到共同話題,時間長了,雙方都失去興趣,疲於應付。
第二,我想給我的筆友送些東西,比如衣褲鞋襪、學慣用品,可以嗎?
提出這類問題的讀者有孩子,也有家長。如陳其器和洪曉晨,就都想送學慣用品和書籍給庫區的孩子。而一些家長則希望將自家孩子富餘的生活用品、學慣用品、玩具等送給筆友。但是他們又擔心,這種贈予會不會被視作施捨,讓孩子覺得不自在。
第三,我想在寒暑假的時候,把筆友請到我家來玩,這樣做合適嗎?
有這類想法的讀者以孩子和家長居多。除了想給孩子們提供好一些的生活環境,他們也希望庫區孩子能和他們真正熟悉並親近起來,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向庫區的孩子學習,懂得珍惜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專家建議:用心交友,讓愛細水長流
針對讀者的這些擔憂和疑慮,記者請教了我市青少年教育心理方面的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建英。她結合自身的教育經歷和讀者的疑慮,給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物質上的資助能夠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庫區孩子的物質條件相對差一些,這是無法迴避,也不用刻意迴避的現實。想吃好吃的,想玩好玩的,這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有條件的話,給孩子送一些零食、玩具,哪怕是舊的衣物,生活和學慣用品,只要是孩子需要的,都可以。而且,這種富有愛心的贈予和資助,能夠獲得孩子的好感,容易讓原本陌生的雙方變得親近。
其次,書籍、電視節目等相同的關注點讓交流有載體。
很多人在選擇給孩子的禮物時,會想到書籍。這確實是非常好的禮物,不但贈給孩子知識,其實也為彼此的交流提供了載體。在和孩子寫信的時候,聊聊你們共同看過的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個電視節目,或者你們都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一個時尚明星,可以讓彼此的交流變得有話可說。
當然,在孩子們與你寫信交流這些讀後感、觀後感時,作為大人,最好能細心體察孩子的情感和思想,適時地給予一些積極而樂觀地引導。
再次,讓兩個家庭都熟悉起來。
有的讀者想在寒暑假的時候,將孩子請到家裡來玩。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庫區孩子家在大山裡,環境相對封閉,如果能夠給孩子機會接觸和感受外面的世界,可以豐富孩子的見識,也讓孩子對未來的憧憬和計劃變得豐富而真實。
在這之前,有個建議,讓你的家庭成員也給孩子寫信。比如,在媽媽和孩子交筆友寫信的時候,偶爾也讓爸爸和孩子加入,給孩子寫信。這樣,孩子和家裡的每個人都有了交流,熟悉了,再到家中做客,也就不會拘束了。
另外,也要讓孩子的父母熟悉你,熟悉你的家庭,在讓家長放心的同時,也利於形成合力,共同關心和教育孩子。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有的孩子對父母在外打工或父母打罵流露出抱怨的情緒時,我們要為父母說話,讓孩子諒解父母的苦心。事後可再與孩子的父母就教育方式進行溝通。
最後,用溫暖的心,讓愛細水長流。
和孩子交朋友,需要緣分,更需要持久的愛心和耐心,不能僅憑一時興趣和熱情。充滿著溫情的書信會被視作珍寶般保留,被反復回味。
希望所有的筆友,能將鼓勵的話語鋪滿信紙,能將溫暖的情誼傳遞下去,讓愛的細水長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