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師留作業電影《鬥牛》所表現出來的現代特徵和風格要求1000字,求助~謝謝
20世紀中期後現代主義興起,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它從建築波及到了文學、經濟、政治、電影等多個領域,從西方蔓延到了東方,直到現在,後現代主義仍然是一個開放的、未完成的思潮,特別是在中國的電影領域。在此,借前人對後現代主義文學的研究來分析該片所具有後現代主義特徵。
《鬥牛》的後現代主義特徵首先表現在其對傳統文學意義的消解上,影片既沒有宣揚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也缺少鮮明的捨生取義的民族大義。這本身就是對傳統抗日題材電影文本的所推崇的崇高意義的消解,影片的內容集中在對奶牛的爭奪上,主流文化所弘揚的崇高意義被擱置一旁,幾乎所有的人都圍著牛轉,而他們的行為只是原始生存慾望在特定條件下的一種反映而已。
其次表現在對「英雄」人物的消解上,影片中擔負著保護「八路牛」重任的人物既不是工農子弟兵,也不是有進步思想的知識青年。甚至牛兒肩負起這個重任並不是因為他自告奮勇,而僅僅是因為抓鬮的偶然性以及在字據上被迫簽字畫押,而這種偶然性被導演放大到是別人幫他抓的。牛兒的所作所為只是因為他在契約上畫了押,也是為了他的「九兒」。此外,牛二挪用奶牛公糧以及狙擊、射箭行為的失敗也不失對英雄形象的又一次消解。主人公沒有抗擊民族侵略者、推翻舊社會崇高理想。他有的只是想跟九兒老老實實、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但這種理想恰恰是最世俗化的、最朴實的,也是最符合大眾文化的。牛兒的形象是對長期以來傳統主流文化與精英文化中的「英雄」意義的一次正面消解,是從後現代主義文化視角中對文學形象的審美內涵的一次拓展。
再次,《鬥牛》在不少地方運用了反諷手段,顛覆了既有的秩序和法則,也解構了主流話語覆蓋下的價值觀念與文化傳統。這主要表現在對社會倫理道德的反諷上,影片中有一出戲,為了救難民,奶牛最後病倒了,而以郎中為典型代表的難民為了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竟然採取了「以怨報德」的行為。用牛二的話說,應該是「你娘喂你奶,然後你就要把你娘吃了」,實際上這是一個暗喻,這從側面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中家庭倫理關系破裂和道德淪喪的現實,而郎中等人的行為恰恰反映了當代啃老族以及子女不盡孝道的現象,這樣的描繪是對傳統意義上中國家庭生活中「孝」的倫理道德一種顛覆。
最後,《鬥牛》具有模仿的痕跡,反應了「文本間互相模仿和復制」的後現代主義特徵,當然影片沒有採用簡單復制,而是採用了融合的方式,這種融合表現在對《無間道3》、《瘋狂的石頭》、《鬼子來了》等影片的敘事結構、背景、題材、語言特色等方面的融合。
❷ 有一部韓國射箭的電影請問這部電影叫什麼
韓國射箭的電影《最終兵器:弓》。
《最終兵器:弓》是由金韓民執導,朴海日、文彩元、柳承龍主演的韓國古裝動作電影。
影片以滿族後金政權入侵朝鮮(韓國史稱「丙子胡亂」)為歷史背景,講述了為了救出被俘虜的妹妹,身背一副弓箭便獨闖滿軍大營的朝鮮神箭手「南一」的故事。
該片於2011年8月10日在韓國上映,創下了超過700萬人的觀影成績,成為了2011年韓國本土最賣座影片。 朴海日接連獲得大鍾獎和青龍獎的最佳男主角,文彩元獲大鍾獎和青龍獎最佳女子新人獎。
劇情簡介
1636年至1637年,清朝入侵朝鮮,這是滿族人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第二次大規模入侵朝鮮的戰爭,韓國史書稱之為「丙子胡亂」。
神箭手南伊(朴海日飾)和妹妹子仁(文彩元飾)相依為命,在妹妹婚禮上,遭遇清朝軍隊突襲,子仁和新郎都被擄走。南伊拿起父親留下的弓箭向清軍大營的中心挺進,勢如破竹。清軍名將(柳承龍飾)看出南伊「一箭雙雕」的神功內心惶恐難安。
為了保衛親王多爾袞和部下們,清將決心與南伊一決高下。然而,南伊那難以預料的曲射神功破壞力驚人,一場驚心動魄的爭斗一觸即發。
❸ 一部2018年的外語片,主角會射箭的動作電影叫什麼名字
射箭的電影,應該是《飢餓游戲》吧
影片《飢餓游戲》改編於美國作家蘇珊·柯林斯的同名小說,由加里·羅斯執導,詹妮弗·勞倫斯、喬什·哈切森和利亞姆·海姆斯沃斯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2年3月23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講述了北美洲在一場大戰中被摧毀,人們建立了新的家園,但是新的家園也有新的政策,在管轄區下的12個區必須選出一男一女共24名選手參加「飢餓游戲」,在「飢餓游戲」中不僅要在游戲中與各種野獸對抗,而且必須要殺死其他選手,最後一名生存下來的可以獲得巨額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