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必看10大經典電影:《流浪地球》、《烈火英雄》、《一生只為一事來》、《奔跑的少年》、《港珠澳大橋》、《第一次的離別》、《哪吒之魔童降世》、《昆蟲總動員2》、《江海漁童之巨龜奇緣》、《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1、《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中這種對家園的情懷和團隊精神在影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父母的陪伴讓孩子無時無刻不感受著愛,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更加溫暖,更加明白愛的含義。
Ⅱ 第一次離別觀後感
第一次離別觀後感2020年的第一步電影。純粹就是看時間段選的,去之前也不知道會是什麼。就看到個2D國語,然後看小圖感覺又像是個國外電影,所以一路很擔心這電影的配音會很奇怪。所幸開場就還蠻驚艷的,畫面很美。後面更開心的是,還是在新疆拍的,一直嚮往去看看的地方。故事的教育意義還蠻大的。
開篇的時候,有人說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有些樓都是純玻璃做的。然後老人問他,那裡有家裡人嗎?去了那裡就開心嗎?像極了我們這些背井離鄉在外討生活的人,雖然不是悲情的苦力勞動者,但是也是一樣的在陌生的城市生活,為的是更好的明天,雖然也不知道明天在哪裡。所以好像真的不值得,城市的繁華,很多時候與自己似乎也沒太多關系。城市很大,我們的圈子也就那麼點。所以離開自己原來的生活圈,去進入一個新的地方是否值得?那些所謂的眼界,更豐富的生活,真的就能比原來的生活更有意義?其實我們就是需要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折騰生活吧。但是又是誰率先把死水般的生活做了貶義處理?
作為外面世界的人,總是動不動就會同情這些尚未「開化」地方的人。然而他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足以讓他們在自己的環境里感覺到充分的幸福和快樂。不曾見過,就不會有比較,所得即是全部。所以還滿能理解,藏區少數民族對自己文化的保護行為的。這些人不斷被漢化的過程,其實並非一種完全意義上的進步。生活的改善,帶來的是精神的摧毀。就是你有機會看人家的生活了,但是你可能有生之年都過不上這樣的日子,所以何必了解?不要說努力就行,這個社會不缺努力,缺的是機遇和資源,而這些都不是努力可以得到的。
看到孩子們認真學普通話的樣子,其實覺得蠻可惜的。一個是普通話跟方言比起來真的太淺薄了。還有就是為了適應這個社會去學一門語言真的不是件太幸福的事。本來好好的人,愣是很挫敗。像極了學英語的我們。多會一門語言對個人是優勢,但是對一種文化是莫大的傷害。最能被傳承下來的好像就是那些可以創造價值的東西,文化也都是優勝劣汰。
故事最大的主題是離別,一共三次,第一次告別哥哥,第二次送走母親,第三次和小夥伴分別。不得不說離別經歷的多了,也真的是能麻木不少。一個朋友的微博簽名是,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如果這樣看,似乎每一次相遇都變的更有意義了。小時候的世界太小,經不起離別,長大了瑣事太多,顧不上離別。而且成年人的離別都沒啥儀式感,就是漸漸疏遠。不像孩子們的,會伴隨著一次搬家或者巨大改變。單純的世界容易崩塌,復雜的世界又叫人心累。這大概就是生活了
很想去新疆看看啊,不管是黃沙還是滿眼的綠,亦或是碩大的饢,總歸要去看看的
Ⅲ 《第一次的離別》中,有哪些精彩的鏡頭
《第一次的離別》受到了許多國際電影節的青睞,但它並沒有一個著名的創作者。故事發生在新疆,這片土地資源豐富,景色壯美。艾薩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新疆男孩,他在這里住了一輩子。艾薩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母親的病對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利,母親的病不僅讓他失去了語言的功能,還經常離家出走,並且失蹤了,所以艾薩格外小心,在什麼學校里隨時會發生要照顧母親的事情,艾薩,深愛著自己的母親,所以他從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從畫面結構來看,影片呈現了兩個場景,一個孩子在背光背景下玩耍,一個孩子在前景中行走。一個在電影的開頭,另一個在電影的結尾,凱凱麗、艾薩以及凱麗的兄弟在夕陽的照耀下談論著生活中的小煩惱。這是現實生活,可能不需要任何邏輯。在兒童行走的視野中,孩子們首先被放置在鏡頭中央的下部,然後他們移動到屏幕的右邊。大場景慢慢移動,孩子們的圖像變得越來越小,逐漸從屏幕中消失。在這個遼闊的世界裡,孩子們的煩惱似乎微不足道的時候,卻有一種淡淡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