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八子》的結局是什麼樣的呢
最後的結局是八子全部壯烈犧牲,兩個人沒有活下來。
該片講述了上世紀30年代的贛南老區,一位母親將自己的八個兒子送上戰場,追隨中國共產黨,為了光明的新中國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的感人故事。
《八子》有著國際頂級電影拍攝水平,是結合了歷史、英雄而打造的一部超高水平的中國式戰爭大片,電影的製作水平以及它的完成度都在同類型電影中名列前茅。
在電影中,尤為感人的是楊家八個兄弟中,大牛與弟弟滿崽的親情,還有在面對生死,面臨任務時戰友之間如同親人般的戰友情,這種崇高的精神真的令人為之動容。
在電影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橋段,當劉端端飾演的滿崽與邵兵飾演的大哥大牛在戰場上拚死殺敵時,眼神中胡頃的堅定與殘酷戰爭下兩人的兄弟情深。
這些感人的情節都通拍做穗過演員的出色詮釋讓人物活動了真實,讓故事襲卜真實了起來。
Ⅱ 電影《八子》真實原型是什麼
電影《八子》正是根據江西贛南地區家喻戶曉的「八子參軍」真實歷史改編。
上世紀30年代,一位母親將自己八位兒子先後送上戰場,無情的戰火使六個孩子壯烈犧牲,小弟滿崽穿過滿目瘡痍的戰場找到大哥楊大牛,在一場場鏖戰中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當新的號角吹響,楊大牛帶領弟弟滿崽和戰友們浴血奮戰,直至生命的最後一秒。
(2)小學生觀八子電影讀後感擴展閱讀
電影採用了母子情、兄弟情、戰友情三線並敘的結構,以江西當地家喻戶曉的英雄故事「八子參軍」為原型,以1934年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進入最艱難時期為背景。
為了守護家園故土,33萬贛南壯士踴躍參加紅軍,排長楊大牛帶領全排戰士以寡敵眾,與敵人浴血肉搏拼至最後一刻、最後一人。一位老母親毅然決然把八個兒子送上了戰場,最後全部壯烈犧牲。
Ⅲ 八子參軍永不朽,紅色血脈潤贛南——電影《八子》觀後感
在紅色故土贛南,八子參軍的故事家喻戶曉。「八子參軍去,不見一人歸」是那個戰火硝煙的,殘酷年代的縮影,也是贛南人民群眾投入到支援革命戰爭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的縮影。《八子》這部電影取材於瑞金肖區七堡鄉農民楊榮顯送八個兒子參軍的真實故事。在這部電影中,骨肉相連的母子情、不離不棄的兄弟情、赤膽忠心的家國情.....無數盪氣回腸、難以割捨的情感凝聚一起,共同譜寫了一首可歌可泣、永垂不朽的英雄樂章。
血肉築山河,英雄永不朽
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感觸很深,讓我在感受到強烈的視覺震撼的同時,也被電影中的人物、情節所深深地感動。經歷多次戰斗後,滿崽的七個哥哥僅有大哥存活下來。在戰地醫院兩兄弟相遇了,當大牛將六個弟弟的紅肚兜交給滿崽時,滿崽清楚地知道他的六個哥哥已經長眠於贛南這片紅色熱土之下了,但為了在家的老母親、未婚妻以及像他們一樣的勞苦大眾不再受白匪軍破壞,過上好日子,滿崽毅然要求參加紅軍,像幾位哥哥一樣戰斗。幾場戰斗下來滿崽戰勝了自己內心的恐懼,堅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從一個老百姓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紅軍戰士。在一次掩護大部隊撤離的戰斗中,他們所在的隊伍浴血奮戰,最終在阻止白匪軍追擊大部隊的戰斗中全部犧牲了,而在村頭,他們的母親,還在等待著孩子們的歸來。
離別之際,她叮囑兒子們,「你們一定要活著回來」,她知道沒有人能給她肯定的答復,但這是所有的母親都一定會說的話。英雄的身前,是槍林彈雨的沙場,而在英雄的身後,家鄉的村莊依然寧靜安詳,微風吹過金黃的稻浪簌簌作響,一位年邁的母親正在村頭的小路旁孤獨的守望。她年復一年地在村口張望,希望能看到兒子歸來的身影。她等了35年,最終還是沒有等到兒子,但是她等來了新中國。
傳承紅色血脈,共建美好贛南
在當年的贛南蘇區,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齊上戰場的情景比比皆是,這位母親是贛南千百個母親的縮影。「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我們現在的國泰民安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更沒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們能甘願冒著槍林彈雨,前仆後繼沖鋒陷陣,憑的不僅僅是熱血豪情,更是為了心中的信仰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偉大的「涅槃」,是戰爭年代烙印在蘇區人民內心深處的「舍小家為大家」家國情懷,更是新時代贛南人民的紅色基因,奮進力量。
作為一名在紅色文化中浸潤成長的贛南人,我要把這部電影帶來的感觸和思考融入到工作事業當中,學習贛南革命先輩舍小我為大我的奉獻精神,學習紅軍戰士鋼鐵般的紀律,傳承蘇區紅色血脈,做新時代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青年教師,我要努力站好三寸講台,為贛南的教育事業散發自己的光和熱。
評論
共0條
暫未收到評論
Ⅳ 觀後感觀八子有感
【觀後感】觀《八子》有感8月9日下午,根據總廠工會的通知要求,組織員工前往九江時代大世界影城觀看我省拍攝的贛南紅色電影《八子》,該影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在革命戰爭時期,贛南瑞金楊家將八個兒子送入紅軍當兵,先後為國犧牲的英勇故事。影片中大兒子楊大牛是一個英勇無私,足智多謀,領導有方的排長,小兒子滿崽在大哥的幫助和指引下漸漸從一名少年轉變為一名合格的紅軍戰士。
作為一名青年員工,深切地感受到觀看這部影片非常有意義。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我們也沒有經歷過戰爭,但對於幫助我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使命感、責任感,提升政治素養有著積極的作用。我深深理解革命軍人對中國革命所做出的犧牲和貢獻,我才知道中國紅軍曾經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中國革命不朽的輝煌,我深刻理解我們這一代人所有的幸福都是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從該影片中我也深刻認識到生命是多麼美好,而戰爭是多麼殘酷,很幸運自己生活在和平的時代,願和平常駐人間。我們更應該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努力工作、學習,成為一個合格的企業員工,為祖國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作為一名黨員,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觀看這部愛國巨作,是對心靈的深度凈化,是對靈魂的重新洗滌,是對堅持信念最生動的一堂黨課。有幸生在和平年代,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定要學習先烈們堅持崇高理想、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電影的最後,是母親蒼老的面龐,絲絲白發,形單影只,路很長卻不見孩子們的身影,伴奏聲響起,那一刻,我淚如雨下。還依稀記得母親對滿崽說的一句話:「你一定要回來,帶著哥哥們一塊回來,等著你們回來過好日子。」可以看出母親愛孩子愛得深沉,但是國仇家恨戰勝了她內心的掙扎,她選擇送八個兒子去參加紅軍,盼望著他們都能夠活著回來。她年復一年地在村口張望,希望能看到兒子歸來的身影。她等了35年,最終還是沒有等到兒子,但是等來了兒子們為之獻身的新中國。雖然戰爭是殘酷的,楊家八子都壯烈的犧牲了,但是他們不怕苦、不怕累、敢於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曾經有多少革命先烈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現在和平繁榮的新中國,有些記憶我們註定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