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生命是由一系列的瞬間組成是什麼電影

生命是由一系列的瞬間組成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4-12-17 16:59:23

① 關於一部電影 名字好像是什麼一連串不可思議事件之類

Lemony Snicket's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簡體中文名: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編劇: Daniel Handler / Robert Gordon
導演: Brad Silberling
主演: Jim Carrey / Liam Aiken / Emily Browning / Kara Hoffman / Shelby Hoffman

上映年度: 2004
官方網站: http://www.unfortunateeventsmovie.com/
語言: 英語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又名: 尼蒙利斯連環不幸事件 /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遭遇 / 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
劇情簡介:三姐弟在一場大火中失去了父母,繼承了父母留下的一大筆遺產。因為年齡尚小,只能到了法定年齡才能動用這筆錢。於是,三姐弟被暫時帶到遠房親戚奧拉夫(金·凱瑞 Jim Carrey飾)家,由奧拉夫來撫養。
姐姐維奧萊特(艾米莉·布朗寧 Emily Browning飾)是個善於發明創作的小精靈,弟弟克勞斯則博聞強識,是個地道的小博士。最小的孩子有一口鋒利的牙齒,呀呀說些姐姐哥哥才能聽得懂的話。這次三姐弟卻落進了奧拉夫的圈套里,被這個貪婪的親戚盯上了那筆遺產。他們一次次陷入險境,看來奧拉夫非把他們害死不可。
於是,他們逃到了做生物學家的叔叔家裡,然而這里卻滿是蛇類動物,頗為驚悚。更不妙的是,奧拉夫像擺脫不掉的影子跟隨而至。三個孩子繼續出逃,在發現姑媽家也不是去處時,他們決定自力更生,跟邪惡的奧拉夫周旋到底

在電影中,裘德·洛扮演故事講述者雷蒙·斯尼奇。

如果那場大火從沒發生的話,波特萊爾一家聰明活潑的三個孩子,應該會繼續過著他們錦衣玉食、快樂幸福的生活,誰知道,厄運就在那一天降臨了。

一場無情的大火吞噬了他們父母的生命,給姐弟三人留下的只有一筆巨額的遺產。當時,最大的姐姐維奧萊特(艾米麗·勃朗寧飾)才14歲,弟弟克勞斯(萊姆·艾肯飾)12歲,可憐最小的妹妹桑尼(克拉·霍夫曼飾),還是個呀呀學語的嬰兒。因為那筆遺產只有等到「最大的孩子(也就是維奧萊特)成年」才能動用,所以現在三個孤兒就被送到了遠親歐拉夫伯爵(吉姆·凱瑞飾)那裡寄養。

歐拉夫伯爵長的又高又瘦,狡黠的眼神,尖尖的下巴,兩邊茂密中間卻荒蕪的灰白頭發。他住在一間蓋有高塔、既骯臟又殘破還到處刻著眼睛的房子里。作為一個演員,歐拉夫經常帶領劇團巡迴演出,白天幾乎不在家,要不然就呆在高塔上——那個孩子們的禁地。在這個高塔里,一個邪惡但幾乎是天衣無縫的陰謀在醞釀,歐拉夫企圖用各種卑鄙的招數來殺害可憐的三姐弟,以圖謀他們繼承到的大筆遺產,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他實施罪惡的計劃。而同時也在覬覦這筆遺產的,還有孩子們的約瑟芬姑媽(梅麗爾·斯特里普飾)。看來,歐拉夫伯爵和約瑟芬姑媽之間勢必要有一場明爭暗鬥……

不過,三個孩子可並不完全是少不經事、任人宰割的羔羊。維奧萊特很勇敢而且思路清晰,在姐弟三人中她是決策果斷的領導者。克勞斯也非常聰明,雖然他口齒不是很清楚。小的妹妹桑尼,說著只有姐姐和哥哥可以聽懂的語言,而且小孩子還有愛咬人的癖好呢。

三個孩子會有怎樣的命運呢?壞人的陰謀能夠得逞嗎?

--------------------------------------------------------------------------------
◇ 看點:兒童讀物+吉姆·凱瑞

兒童讀物改編的電影,一說起這個話題,可能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哈利·波特》系列了。的確,它應該算是一個最成功的典範了。而這部電影同樣也是改編自系列兒童讀物《Lemony Snicket's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的第九部,它是丹尼爾·漢德勒先生用「雷蒙·斯尼奇」的筆名撰寫的。雖然我們現在還無法預料丹尼爾會不會因這次的改編一事而大富大貴,但是這一套叢書在讀者中影響力卻是勿庸置疑的。相信這次被改編電影的經歷,定會為「波特萊爾」推波助瀾,讓它也火起來。當然了,按好萊塢的慣例,這場孤兒們的「歷險」肯定不會輕易結束的,還會有第二、第三次歷險故事發生的。

吉姆·凱瑞,有了這位喜劇天才的加盟,這部電影也就值得期待了。他扮演的奧拉夫伯爵一角惟妙惟肖,他的喜劇天賦在本片中淋漓盡致得以發揮。他出色地營造了黑色幽默地氛圍,但是在片中凱瑞的大部分台詞都是R級(粗口)台詞。(不過在後期製作過程中,肯定要加以剪輯的。)片中三個小演員的表演是最為本色的,在「殺機」重重的親戚們中間,三個可憐的可愛的孩子們要怎麼樣才可以安然成長呢?

◇ 上映趣聞

說來很是有趣,派拉蒙公司原本在去年打算上映本片,由於種種原因,一拖再拖,就錯過了聖誕檔的黃金上映期了。沒辦法,那就索性延期到本年度上映吧。聖誕檔期通常會有多部重頭戲上映,為了避免沖突,派拉蒙決定將本片提前聖誕節一周放映,也就是12月17日這天與觀眾見面。 派拉蒙有自己的小算盤,避開鋒芒也許可以在票房黃金周大撈一筆呢。
◆特效:桑尼寶寶也瘋狂◆

特效總監湯姆·佩茲曼和同事為影片製作了400多個特效鏡頭,其中大部分涉及小寶貝桑尼。這個角色由一對雙胞胎姐妹輪番飾演,佩茲曼他們拍攝了80%真人鏡頭,但是特殊情況下只能運用特效。這對小姐妹的有趣之處在於,當她們在桌子旁吃晚飯的時候,有時會像只小狗一樣吊起來,就用她那口看起來嫩嫩的小牙,這一點和小寶貝桑尼不謀而合。但是把特效桑尼和真人寶貝合成,並非像其他作品那樣做起來簡單。

製作《綠巨人》只需放個15英尺的綠人就成,可我們大多熟悉嬰兒的樣貌、皮膚、發質、衣著等,若想以假亂真可就沒那麼容易了。佩茲曼團隊決定採用動作捕捉技術,但是另一個難題馬上出現了。通常運用動作捕捉的時候,特效組需要對人物的面部進行建模,然後輸入電腦創作人的面部概貌,利用捕捉的表情數據讓電腦人動起來。要想讓一個嬰兒靜止不動,再按照要求做出表情,不啻於不可能的任務。

因此特效組又採用了工業光魔(ILM)的一項技術,利用帶柔軟橡膠突起的按壓式建模器,多次嘗試後成功地為小寶貝建立電腦面模。然後他們將嬰兒處於自然的狀態下,盡可能地捕捉她們的各種表情,很幸運的是他們進行得空前地順利,從無目的的尖叫到嘿嘿的笑聲,郝夫曼雙胞胎都非常配合。給她們一個藍色的小原棒,他們又獲得了啃咬的動作;給她們最愛吃的乳酪,又獲得了咀嚼時下顎的動作。

導演布萊德·謝爾伯林自然對她們贊不絕口,不過這對雙胞胎中的一個要比另一個更愛現,所以他們給她拍攝了90%的鏡頭,但是誰也說不清到底是哪一個。

◆風格:恐怖搞笑兩手抓◆

影片借用雷蒙·斯尼奇(音:朱迪·勞)口述了整個故事,編劇羅伯特·戈登(代表作《黑超特警組2》)也讓它分外娛樂,而影片的黑色感覺又讓它彷彿一場「恐怖秀」。謝爾伯林早前的《月光旅程》也曾雙管齊下,既苦澀又甜蜜的故事征服了不少觀眾。那麼,他在這出十足的恐怖喜劇後要說些什麼?維奧麗特、克勞斯、桑尼最終結束了噩夢般的生活,他們學會彼此珍惜並讓親情包裹身心,通過自己的努力邁向新生活,也許這才是影片真正要反映的主題。

吉姆·凱利的誇張表演同樣削弱了影片的黑暗色彩,也讓人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對這個角色的憎惡。艾米麗·布朗寧(代表作《黑暗降臨》)和連恩·艾肯(代表作《毀滅之路》)令人信服地飾演了一對姐弟,而郝夫曼雙胞胎的演出更是難得地精彩,桑尼那整蠱的動作和模糊不清的兒語,再配上小字幕屢屢會讓人開懷大笑。梅麗爾·斯特里普對超級恐懼狂約瑟芬的把握也非常到位,表現出一個頂級演員應有的表演功力。

◆簡評:欲與波特試比高◆

JK·羅琳的《哈里·波特》可謂當今兒童文學的頂尖之作,丹尼爾·漢德勒的《雷蒙·斯尼奇》也不輸於此書,不過這一系列(預計將出版11部)明顯要歸類於邪典。《哈里·波特》只不過偶爾才露出一點黑暗色彩,《雷蒙·斯尼奇》則無處不涌動著暗流,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21世紀格林童話。

編導們從這系列的前三部--《厄運降臨》(The Bad Beginning)、《匍匐房間》(The Reptile Room)、《寬闊窗戶》(The Wide Window)中提取了大量素材,將影片的主要觀眾群鎖定在學齡前以上兒童。布萊德·謝爾伯林曾執導過《月光旅程》(Moonlight Mile),盡管這一次改編後的家庭劇涉及了大量黑暗主題--謀財害命、摧殘兒童,但是在富有想像力的美術設計、美麗的異色畫面和搞笑的喜劇場面的掩蓋下,影片順利地獲得了一個老少咸宜的PG定級。

對於那些厭倦了甜膩的合家歡電影的觀眾來說,《雷蒙·斯尼奇的不幸事件》是個不錯的選擇。導演謝爾伯林甚至在電影的開始就借用雷蒙之嘴,勸告那些喜歡打情罵俏、甜蜜無限的電影的觀眾最好退場。攝影師艾曼紐·魯貝基(代表作《戴帽子的貓》)強烈偏好黑、灰、褐三色,美術里克·漢里斯(代表作《綠巨人》)極富想像的設計,無不讓這部電影顯示出另類的品位。但最後還是要請你記住,這部電影的目標是票房。

迅雷下載:上集:http://58.251.57.206/down?cid=&t=4&fmt=flv
下集:http://58.251.57.206/down?cid=&t=4&fmt=flv

② 《生命之樹》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生命之樹》觀後感(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命之樹》觀後感1

我看的是《生命之書》影片裡面講了有兩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這兩個小男孩都喜歡這個小女孩。可惜神明他作弊了,用麵包交換形式把徽章給了他選中的小男孩。華金很愛瑪利亞,但是他更多的想著佔有和擁有,根本不在意瑪利亞的真實想法。所以他沒有拒絕神明給他的徽章,第一次用了徽章,長大後也越來越依賴著,所以他的的勇敢被掩蓋,最後被埋沒了。他在失去勛章的一瞬間變得不知所措,終於感到了恐懼。在最後與土匪頭子戰斗中明白了要成為真正的英雄就要學會無私,找回來他最初的勇敢。

馬諾洛也很愛瑪利亞,他的歌都很好聽,歌詞朗朗上口,但他只會彈琴,就連一頭牛都不肯殺死,但是卻在面對挑戰時卻最終戰勝自我。

影片告訴我們如果在小時候沒有克服困難,依賴著的爸爸媽媽,當時並不會感覺到什麼,直到真正面對的時候,我們還能自己克服嗎?

《生命之樹》觀後感2

萬物所在宏觀世界與人內心的微觀世界並不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它們是並列共存的,《生命之樹》是一部通過萬物之生與內心傾訴所延伸的細部紋理來描述兩種世界的夢囈之詩,泰倫斯馬力克用最唯美瑣碎的向陽鏡頭去詢問生命之意義這一終極問題,脫離了傳統的敘事模式,《生命之樹》插上了詩的翅膀,它飛的太高太遠,讓腳踏泥土的人仰望不到軌跡,但是似有似無的,它留下了些東西。

《生命之樹》博大無邊的主題較難存活於傳統敘事之中的,正如電影所呈現的那樣,終極問題還是用詩歌去表達比較好,表達的清不清楚永遠不是衡量詩歌好壞的標准,不論是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塔可夫斯基的《犧牲》或安哲羅普洛斯的《永恆與一日》,此類設計拷問生命終極意義的電影,寫意是重要於寫形,因為永遠沒有人可以真正的觸及生命的終極答案,而對於藝術家而言,啟迪人去思考是高明於直接給人答案的,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去思考。

對於《生命之樹》這部電影我們很難給予一個衡量標准,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它是一部極具藝術價值的作品,它的電影語言和主題內核實驗性意味很強,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而泰倫斯馬力克對此片的拿捏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電影前半部分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描繪生命的形成歷程,大爆炸之後的星雲、地球初期的岩漿與火山爆發、海的形成與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形成與毀滅,伴著呢喃似的祈禱,這些事關生命終極意義的終極圖景構成了影片的前景,而正是這些萬物宏觀世界部分的引人,使得電影後面關於人內心微觀世界的描繪變得更具深意,這些貌似是脫離於敘事的東西其實正是電影敘事的重要表現部分,人有時候過分關注於人類自身而或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我們並不是這個世界的唯一主角,除了我們細部的微觀世界,還有更大更廣的存在。

電影對於人類微觀世界的描述瑣碎而又具有神諭一般的深意,影片中大兒子傑克的孕育和成長便是描述人類內心微觀世界的過程,從一開始,影片便設下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順從自然(nature)與服從規矩(grace)的抉擇,一者是關於人類的自然本源,第二個是關於人類文明形成之中所產生的道德和社會規則等約束,對於人類來說,這兩者矛盾的存在早已不是一時之事,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這兩者的矛盾一直存在著,當然作為個體的選擇,我們的選項並不多的由得我們去考慮,影片之中,這個五口之家的發展便是一種微觀化的人類世界,孩子一出生,他便開始接觸學習人類文明的各種點滴,從道德、國家、宗教、法律、暴力、紀律、服從、死亡、性等等一切,這些或直接描述,或存在於電影隱喻之中,比如電影之中,父親教兒子如何打鬥和防禦,這便是自然界之中長對幼的一種經驗傳授,使之更容易在這個世界存活,這是生命的延續和繼承,是生命終極意義的組成部分;再譬如影片40餘分鍾時父親對兒子關於花園邊界概念的教育,或是母親夜晚讀故事時對「邊界」的反復提及,結合配樂「我的祖國」(斯美塔那),這明顯是一種關於「國家」概念形成的隱喻。人類的微觀世界之中,各種「細微而龐大」的元素構成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除此之外,影片之中對付「父親」與「母親」的定位也是人類內心世界的組成部分,對於人類而言,母親代表大自然,她的愛是無私無邊無條件的,而父親這個角色代表的是紀律和服從,他的愛是有償的,影片之中關於父親與母親的描繪與德國精神分析學派著名人物愛利希弗洛姆的關於個體成長與的父母角色關系的闡述相差無幾,個人的心理過程與理解社會的心理過程是相互結合的,而在影片之中,這兩種的關系也是非常緊密深入的,這種人類世界細部紋理的描寫也是影片所詢問「生命終極意義」的一部分,影片整體關於「愛」的解讀,是導演關於終極問題解讀的重要線索,而全片彌漫的宗教色彩似乎成為了「愛」的載體。結合泰倫斯馬力克自小接受基督的熏陶,這個個人情結化的表達值得商榷,一方面它使得影片氣質更加濃郁,一方面它似乎限制了影片的發散性。

把人類微觀世界與宇宙宏觀世界關聯起來使得整部片子博大而深沉,在眼花繚亂的剪輯和夢囈式畫外音的作用之下,整片放棄了傳統敘事,代以詩性的表達,從電影語言方面來說,《生命之樹》開創性不大,但是從整體效果而言它是非常成功的,而對於電影內容尚存在爭議,這點爭議主要體現在電影關於泰倫斯馬力克個人關於「愛」的解答上,西恩潘片尾似有似無的微笑出賣了泰倫斯馬力克。其實《生命之樹》這部片子並不難理解,但是它對於每個人口味的「兼容性」是比較差的,爭議多的電影一般會更有價值,就像當年《2001太空漫遊》上映時存在爭議一樣,時間會遺忘一些作品,也會銘記一些作品,而《生命之樹》是前者還是後者其實都並不重要。

對於詩電影來說,超越電影記錄性的局限性是非常重要的,隱喻、象徵等只不過是輔助敘事的手段而已,而現代電影對於詩電影的涉及已經越來越少,所以《生命之樹》的出現顯得彌足珍貴,雖然在電影語言上並沒有太大的突破,但是它卻很好的繼承了詩電影的一些內核,而之前對於「個人情結」之於《生命之樹》的爭議在此不過只是無意義的討論而已,對於詩人而言,限制住了自己的情感,怎麼能寫出好的詩呢?

《生命之樹》觀後感3

這時後悔給以前看過的電影打分太高,這部電影只給五星完全是因為豆瓣上沒有六星的選擇。

片子開頭的話是約伯記里的,「我問你,我在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在那一夭,群星歡唱,眾天使歡呼……」這是一部藝術電影,與許多藝術電影不同的是,這部片子從敘事到抒情沒有任何晦澀的地方,結構一目瞭然,開頭提出問題,後面緊緊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沉思。最牛逼的作品往往是最簡明清晰的。

我時差沒倒過來,片子開頭已經昏昏欲睡,這時開始了一系列被豆瓣上其他觀影人稱為「國家地理」或「人與自然」的鏡頭。很難形容他們是什麼,我沒有足夠的自然科學知識,它們也未必是真實拍攝下來的自然現象,很可能攙了特殊效果。就是這一波一波的鏡頭象千斤頂一樣把我從睜不開眼的狀態中生生舉起,在宗教感很強的音樂停止後畫面的震撼效果更加強大。從那時起到影片結束後四五個小時,我保持欲罷不能的亢奮。

畫面的視覺沖擊力無可否認,但讓我清醒過來的是它們傳遞的感情。第一樣鮮明的感情是恐懼,不是因人或鬼的邪惡陰謀而生的恐懼,是看到宇宙對所有生物一視同仁的不屑而生的恐懼。這恐懼令人絕望而振奮。恐龍出現的那一段非常好,在各樣無機物令人目眩的光影後忽然看到肌肉的紋理,這是絕望里的溫柔史詩中的孩子氣。

這一段奠定全片的視角和感情基調,這視角半浮在人世之外半跨在生死之間,它講述一個男孩子成長的故事一家人漸漸失散的故事。王朔在《和我們的女兒談話》、《千歲寒》和《夢想照進現實》中一直努力要講的`是同一個故事,以我對老王這么多年的感情還是不得不說,Terrence Malick的故事比他講得好,真希望老王能看到這部片子。

論敘事之輕盈靈巧,我看過的任何其他電影不能與這一部相提並論。開頭從布拉德皮特切換到西恩潘,僅憑服裝和場景的變換就寫明了時間,寥寥兩句對話交代了所有人物關系和重大事件。一段開辟鴻蒙的畫面之後回到這幾個主角。我們看到男人和女人的結合孩子們一個個誕生,就象一個人在回憶中看到自己的前世。成長中的事件跳躍式展開,把青蛙綁在小火箭上發射、用小槍打了弟弟的手指頭、小夥伴在游泳池裡淹死,驚恐,悲傷,小哥兒幾個參加了葬禮一轉眼卻穿著黑西服在墓園里開始後滾翻。不完整的情節很少量的對話,只靠一串串細節,眼神動作表情,比任何語言更簡練的刻畫出人的情感的流動變幻和心思的復雜矛盾。布拉德皮特飾演的父親深愛他的孩子們,他撫育他們也監禁他們親吻他們又恐嚇他們,他為音樂著迷彈一手好巴赫,卻又深陷世俗追求的泥沼。一個個外表幸福光鮮的中產家庭里隱藏著怨恨,最無憂無慮的童年有過那一個永世不能忘記的起了殺父念頭的瞬間。然後在某一個時刻,沒有任何旁白也不藉助任何具體情節和對話,我們忽然清清楚楚的知道了影片開頭死去的是三個孩子里的誰,長大成西恩潘的又是誰,一切有如天啟,不勞作者費口舌,這是鏡頭敘事的化境。

語言最密集的部分是教堂里一段牧師佈道「不要以為你沒做過壞事上帝就不會懲罰你……」顯然又回到約伯記。這一段佈道沒有浮淺的安慰虛假的許諾也不威脅不恐嚇,只鄭重告訴這些信眾包括大人和孩子,苦,痛,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怎麼做。

令人驚嘆的是導演怎樣最大程度的利用了電影這種體裁的優勢。在體裁的突破上很多人做過大量努力,有人試圖把電影作為思辨的工具,做出來的東西大多很笨拙,因在這方面影像終究拼不過文字,但電影也不該只是有聲有色的敘事塗脂抹粉的小說。這部片子融合詩意的結構柔韌性極強的鏡頭和有如天籟的音樂完成了一段關於成長痛苦和死亡的沉思。它不是藉助邏輯講述前因後果的argument,它是藉助情感藉助人心之廣博從人生最小處想到宇宙最大處的meditation。

結尾一段一家人在海灘上重逢,年老的兒子見到年少如花的母親。人復活的時候該是什麼樣子年齡幾何?人復活時候的樣子是他們在我們的記憶里最栩栩如生的樣子。看到這里不知為何淚如雨下,好象在這一家裡托生過一世。

電影院里除了我們還有五個人,除了一對唧唧喳喳的老夫妻,另外三人都是獨自來的,一位白頭發先生和兩個年輕女人。字幕向上滾動,他們都坐在原地,眼睛一閃一閃,無人起身。

《生命之樹》觀後感4

很早就在電腦上下載了這部電影,但卻一直沒有時間去看完它。這次乘著坐火車的時間,安靜的看完了。畫面很唯美,可見導演的用心。這是一部與心靈對話的影片,每個人看著,在某個片段,你可能就會發現自己的影子。從現實的生活片段描寫,到心靈的活動及跳開現實展示宇宙的誕生、地球上的發展演變、生命的形成,日常生活的瑣碎。很寫意的描繪了一幅俗事生活的畫面。我想起了我的成長經歷,從蹣跚學步,到伊呀學語,到成長叛逆,到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之事,到思考人生、生命的困惑。我想到了父母由年輕步入年邁,一生的操勞,想到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的爭執與吵鬧。電影中每一片段的鏡頭都很短,但卻如此真實。

我們短短的一生究竟是要追求什麼?如果家人平安健康,生活平淡充實,不就夠了?但為什麼我們卻如此浮躁?匆匆忙忙一生後,我們會後悔哪些?

地球上每天無數的人死去,無數的人誕生。未來的一天,我們也會離去,生命不過短短一個過程,生來之時我們空手而來,離開之時我們也帶不走任何東西,想想我們最該珍視與追求的是什麼?

跳開去看人生,生命偉大而又脆弱。如電影里所說,互相幫助,愛每個人、每片樹葉、每縷陽光,都是我們的禮物。

認真過好每天的生活,做好我們的選擇。關於選擇,影片中有這么句話,我很喜歡:There are two ways in life:the way of nature,and the way of Grace.You must choose which one you will follow.

《生命之樹》觀後感5

《生命之樹》是一部有關於洞悉生命價值的影片。全片通過描述一個美國家庭的生活情態及家庭里三個孩子的成長歷程來表達一種要引起大家對生命的價值與生命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這是一部內容跨學科的作品,它涉及的已不僅僅是生物學或者人類進化學,而且囊括了天體運作學或說天文學,心理學等領域(這里之所以還涉及了天文學,根據某些學科理論,是因為有關於生命的起源與天體運作或是宇宙的誕生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聯系的原因。)不得不說,對於對生命懷有一種尊敬與謙卑態度的人來說,這將會是一部體驗生命價值與探索人類心靈發展的極好的素材。

影片一開頭,在全黑的畫面中間出現一道似火的光影,依照電影的題材背景,我們可以把那視作是宇宙誕生的初始,也是物質(不管有生命或無生命物質)的誕生的開端。而這為影片所要體現與探討的生命的發展與價值埋下了伏筆。影片的開頭旁白是當中那個美國家庭里的那位母親對生命的看法:A man』s heart has heard two ways through life: the way of nature and the way of grace。而整個影片也就在人類通過自然的方式去聆聽生命的大框架下來談人如何通過感恩來聆聽生命。這似乎有點矛盾:人既要通過自然去聆聽生命又要通過感恩去聆聽生命,那到底要通過哪一種方式?還是兩種並用?影片之所以不斷穿插宇宙與大自然的變化進程畫面是一方面要告訴我們,我們作為生存在起源於45億年前的地球的一個生命體,在各種自然環境條件達到允許的條件下,從一個有機細胞的誕生,到生物的誕生直至人類的誕生,將無法逃脫自然的本源,自然是造就一切生命的「母親」,我們人類即便發展到再高級的形式都永遠無法逃脫自己生命的自然本源;另一方面,影片還試圖告訴我們,作為生存在人類社會的我們,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受自然影響的那一面將被掩蓋,以致使我們無法輕易的發現作為人類的我們與大自然的重要聯系。因此生活在人類社會里,被各種社會關系牽連著的人類,在已不能通過自然的方式去聆聽生命的情況下,就應該懂得通過感恩來聆聽生命。

影片里,每一次大自然的千變萬化與天體運作畫面的出現,都試圖通過一種細細的影響來讓我們每一個人開始認識的自己的渺小與燃起一種尋求歸屬的願望。而每一次美國家庭里,那三個男孩(親兄弟)的調皮搗蛋和被父親嚴格管教都同一地突出了一種人與人相處的主題。或許作為孩子,我們應該讓自己學會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包括對幸福、無憂無慮的生活抱持感恩的態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去體驗一種來自人文關懷的生命價值(主要是來自家庭、父母親的關懷)。但是,如果我們能從一個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就能發現,作為父母親,我們同樣應該對擁有來自自然所賦予的孕育生命的能力抱持感恩之心,並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獨立性抱以一種尊重與感恩之心。這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便可避免因父母對小孩給予過大的期望而造成在早期親子關系中發生不愉快經歷的後果。在電影里,那位母親是做到了感恩那一點了。或許有人會說她太溺愛自己的孩子,不僅不管教孩子,還甚至陪他們一起瘋癲。我們不得不承認影片里的那幾個小男孩是非常調皮搗蛋,但是來自父親的嚴格管教的那方面的影響同樣不能被忽視。孩子的調皮必須有一部分要歸因於父親的嚴格管教。但是,當我們了解到,一個女人或者一位母親,在對待小孩的時候,總不可避免地遵循一種生命法則,即她會把孩子看作是一個不僅由血肉還帶有情感所構成的生命體。那麼,她就難以一種對待社會的態度來與之交往。相反,男人或者父親則遵循社會法則。他在對待孩子時,總帶以一種社會態度,因為,孩子也是社會的一員,他需要社會所要求的各種各樣的社會素質。所以,父親總是那麼的嚴厲、那麼的理性。然而還有一種發現在大兒子心理的更深層的心理因素造成了他的調皮搗蛋,我們將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了解到。

影片還有一些片段是,一位生活在已很發達的現代時期的很成功的中年男人,然而他似乎被某些未知的情緒困擾著。在家裡,在工作的時候,他總是很憂郁,很困惑地思索著一些東西。他其實就是那個美國家庭里的大兒子傑克。影片開始有一段穿插上來的片段告訴我們傑克的弟弟,即家中的二兒子,死了。至於他是怎麼死的導演不曾告訴我們。中年的傑克正是陷入了對弟弟以及家人給他所帶來的影響的沉重思考。或者我們可以更為清晰地說,中年的傑克正陷入了對某種生命價值的思考當中。而這種生命價值則源自他的父親(社會法則)、母親(生命法則)以及死去的弟弟(在這兩種法則之間不斷掙扎的個體)。與弟弟相比,傑克似乎並沒有在那兩種法則之間掙扎很久、或者就沒有掙扎過。他似乎成功地度過了某一種時期而進入了人生發展的上坡階段。而他在工作上的成功也似乎反映了他在社會素質的發展方面的卓越。可是,令我們大為不解的是,在如此時候,對生命價值的反思為何突然而來?他的成功不是已印證來自父親的社會准則的正確性了嗎?即使我們不可以這么果斷的判斷社會法則對於他的成功來說是至高無上的,但也將占據重要地位。

我們都很了解人一到中年或者來年退休的時候,總渴望到鄰近大自然的地方過安逸舒適的退休生活或者到有山水的地方旅遊以接受山、水、風等大自然物的洗禮,洗去那已不需要的煩惱和憂慮。然而在同時,我們也將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死亡的畫面接踵而來,連綿不斷。於是,我們回首人生歷程,重新體味屬於我們自己的生命,然後,以一種欣然的狀態迎接死亡的到來。最終,我們又再次回到了那片生我們的土地里去。我們又再一次回到了母親的懷里,那片生我、養我的大地。

相信我們還記得那位母親在影片一開頭所說的那句話:A man』s heart has heard two ways through life: the way of nature and the way of grace。在旁白的同時是那位母親小時候與她的父親快樂相處的畫面。通過畫面,可以得知這位母親小時候是在農場里長大的,在她周圍的是她們全家賴以生存的樹林、草原、向日葵和農場的牛。而通過她父親輕撫她小腦瓜或抱在強壯的懷里都能推斷出父女關系也是愉快融洽的。一種在自然與生命之間的聯系似乎在逐漸凸顯出來,或者說,本附於母親身上的一股自然的生息被延續下來。這種存在於母親身上的自然的生息,一種自然與生命的聯系也似乎被影片中這位母親及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往往是如此地與自然萬物親近所印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都經常的發現有許多人與蝴蝶之類的昆蟲很親近。他們不畏懼這些自然生物,而這些自然生物也不畏懼他們。

不管怎麼樣,觀看整一部影片,不僅僅是一個揭示生命科學的過程,而且在心理影響方面更多的是一個體驗與感知生命的過程。

③ 《蝴蝶效應》電影深度解析是什麼

《蝴蝶效應》電影深度解析如下:

影片的開頭其實已經給觀眾埋下了一個伏筆,「據說,一些微如蝴蝶振翅的小事能引起橫掃報個地球的風暴。」——混沌理論。這句話是理解整部電影劇情的關鍵所在。

電影用了倒敘的手法,一開始便是主人公被追捕,並且寫下一段富有深意的句子,懸疑便開始了。電影開始的半個小時,圍繞著埃文的成長歷程,都還在正常的時空下。這過程中,有兩個時間節點,一個是6年後,一個是7年後。在這段時間里,埃文總共發生了6件失去記憶的事,而這些失憶的空間又為後來的主人公時空穿梭提供了支點。

導演一共安排了四個結尾,可真正用到的結尾只有兩個。一個是導演加長版的結尾,埃文看到的家庭電影是埃文的母親即將產下埃文,進入歷史的埃文決定自己結束這一切,他用雙手掐住了臍帶,結束了自己剛要開始的生命,現實的生活中沒有埃文,凱莉跟湯米被離婚後的一母親監護,遠離了那個BT父親,自然也就沒有了雷管事件。

劇場版的結局是埃文看到的家庭電影是第一次認識凱莉的聚會,回到從前的埃文罵了凱莉,他與凱莉沒有成為好朋友,凱莉跟湯米的監護權也由母親得到。工作後的埃文在街上偶遇凱莉,但卻沒有相認。另兩個結局也是按劇場版的結局設定的,一個是埃文遇到凱利後,返身去追凱利,另一個是兩個相認。

影片意義:

這部電影有著最精妙的一個構思。而這個構思最精妙的設想是: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悔的機會,提供了生命的多種可能性,一個回到過去改變命運的夢。基於一個完美主義者的瘋狂,主人公伊萬在他記憶模糊的那些集結點上建起他應有的記憶。

而這些記憶建起了之後,他之後的記憶將因為蝴蝶效應而全部被改寫,於是他的人生也就跟著不停被改寫。沒有人的人生是完全美好而無缺憾的,所以當認同了現有的缺憾之後,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而不至於不停地祈盼更美好更虛妄的一切。

閱讀全文

與生命是由一系列的瞬間組成是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製作電影視頻題目 瀏覽:521
漂亮外國人出遊被強電影 瀏覽:451
小眾劇情電影推薦 瀏覽:265
孕婦看電影胎動 瀏覽:534
使徒行者演員演的什麼電影 瀏覽:132
周二看電影周三去聽經 瀏覽:634
好看電影分享 瀏覽:536
看高清電影網址 瀏覽:182
看電影的最好軟體 瀏覽:662
兒童人販子電影 瀏覽:697
以前的電影英文翻譯 瀏覽:140
歐美倫理片美亞電影網 瀏覽:750
電影長城高清視頻 瀏覽:735
不需要會員的高清電影網站 瀏覽:985
電影院學生票一般多少錢 瀏覽:68
16歲女孩懟哭老師的港台電影 瀏覽:773
赤尾狐仙電影演員表 瀏覽:261
女孩被三個男子殘忍殺害電影 瀏覽:900
奇逢敵手國語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74
天津哪裡有免費看的電影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