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影評
直觀看上去,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好象太是一部比較世俗又比較男性化的視聽藝術作品。我們這么講是有一定依據的。國際影壇往往有一類影片就是這樣子,從男人的視角看待描繪女性故事的電影常常倚俗而立。雖然此言並不見得十分得體,可是確實大有影片可查。冒昧比方名導大衛 里恩的片子,彷彿經常就把握不實銀幕上的女人個性色彩,所以西方影界有論指出,自大衛 里恩的黑白電影《吾土吾民》之後,《阿拉伯的勞倫斯》《桂河大橋》之類銀幕大片就不怎麼以女人為重頭戲了。也是,大名導在戰爭電影《桂河大橋》裡面摻了幾個有女人的銀頭,片子反爾顯得有那麼一點不倫不類。電影里少了些許脂粉塵以後,大衛 里恩的片子也就愈發有了所謂越男人越大氣之說。不知此言有無正理?
盡管同樣拍得也是以世界大戰為背景的電影,但是不過,英國名導演大衛 里恩跟畢竟屬於大號前輩,跟—個義大利初出毛廬的小伙兒朱塞佩 托爾納托雷的出身,生活,教養和藝術手段基本屬於兩檔子事情。銀幕上那些越男人越大氣的玩意,是大衛 里恩大半輩子衷情的東西。至於這愈美麗愈有罪,則專門指的是年輕影人朱塞佩 托爾納托雷的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其實這里所謂的愈美麗愈有罪,也並不只是一種特例。表面上看,朱塞佩 托爾納托雷另外兩部名片《天堂電影院》和《海上鋼琴師》雖然不太怎麼強調所謂愈美麗愈有罪。但是從托爾納托雷在片中也還是可以看得出來,他的電影相當居重的描寫到了女性的美感與女情的重要。只是前兩部沒有這一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這么吃重女色,沒有把女性的美刻意到這么登峰造極。
在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女主人公瑪琳娜的出場幾乎是象—個神女一般,幻視幻聽般地游移銀幕各個角落。當然了,除了這一個絕對的女性主要人物,這部彩色故事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最讓觀眾眼晴—亮的地方是,她的異域風光和島嶼人文。西西里島屬於義大利半島版圖之上的—座別有洞天的獨立陸島,義大利古語裡面的西西里是三海之地。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的西西里總是散發著一種蒙塵的銹色,滿城中的巴洛克式建築紅中帶黃,略含沉鬱的氛圍,讓人不免充分聯想到了許多東方電影里的古裝類型片。影片中的美女主人公瑪琳娜就生活其間。恍惚之下,有那麼一點點飄飄欲仙的味道。記得徐克類型片《倩女幽魂》中的女紅易小倩一襲素衣,眼含冤債,潤著赤腳,纏戀書生的那副狀態就差不多屬於東方版的瑪琳娜了?
生活現實裡面有一位特別直接的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電影迷,他笑稱世界大戰打得越大,影片里的女主人公瑪琳娜就越發漂亮的不可收拾。乍聽起來,他的此言雖然有—些誇張了,可是仔細再一捉磨,又覺得不無道理。好,還是回到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里。本片以義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對英法宣戰開始,少年男主人公維里圖剛剛十二歲。正值少男青春期的萌動即發期。這個時期維里圖遇到了影片的女主人公瑪琳娜。維里圖沖動地去所謂愛情了。其實觀眾都知道,十二歲的維里圖的這種感情並非愛情。它在電影當中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含痛的隱喻。再細致地看那個鏡頭:一群少年用放大鏡在太陽光下燒烤一隻走投無路的螞蟻的場面,足以表明這戰亂期間麻木殘忍的青春心理?同樣道理,西西里小島上的群民也是拿了最最暴戾和恐怖手段對付影片里女主人公瑪琳娜的。
這里需要加以區別的是,十二歲維里圖的感情並不代表小島上的那些丑惡群民。少年維里圖的感情還是單純和干凈的。把一個少年的「初戀」置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環境當中。其實深入一看,《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幾乎書寫了一個帶有神話色彩的求索故事。這裡面的所謂愛情故事除了貼切的理想,更重要的她還是一個動人的傳說。既然屬於傳說,那麼就會擁有可信可無的故事成色。所謂傳說,便有層累的創造歷史與文化的特質。傳說中的情感是一種現實當中不可欲求卻夢里所想的真實。國際影壇許許多多的經典名片在表現樣式上,並不口口聲聲開講心靈美的。比如俄羅斯著名的黑白影片《愛情與理想》僅僅只是用其電影的畫面,用人物的生活,為我們觀眾指出一個精神生活的原理:人不能夠光是依靠黑麵包過生活。朱塞佩 托爾納托雷的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渴望告訴人們的,也正是精神上的正直生活。
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一部詩意的電影。影片收尾部分維里圖把自己那張唱片《我的情意》投入大海的鏡頭,顯然是—個懞懂少年向個人曾經未知的生活作某樣告別的儀式。是的,電影里的年少青春和人初惡行是可以擲向大海毀掉的。但是作為—個人的心間記憶卻永久不能抹殺去的,無論丑與善。成長中的人性是每—個有過少年心的永遠的記痕。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境界不是一般的高。西西里出身的導演居然諳熟一個普通得再不能普的人生道理:所謂人的愛情也要從娃娃抓起。現今世道這么來講愛情彷彿顯得有一些稚嫩了么?恐怕並不見得。從一個孩子的眼光探看愛情,這在世界電影范圍內早己不是什麼新鮮事情,這種類型的電影附拾皆是,比方《乳房與愛情》《教師別戀》《醜八怪》等等。
又比方上海譯文出版社新譯的世界名著版本,著名電影藝術家童自榮先生配音的小說名篇《朗讀者》其實也是,刻骨銘心講述了—段以戰爭期間為大環境背景的姐弟戀情。看這一類電影或藝術作品時候,往往需要遠視,如看油畫那樣才有實效。我們東方觀眾如果把一部完全西西里島生發創作的視聽藝術品放到欣賞水墨線條的視角上來,看點顯然就會有一定偏頗?這樣一來,愈美麗愈有罪的這種說法,就不大可能僅僅局限於人的表象上面了。宗白華前輩在《美學散步》中談到古希臘藝術哲人對於美的闡述時候,表明美首先還應當從心靈開始。具體看到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女主人公瑪琳娜應當是美的。所幸的是,這個瑪琳娜從外表到心靈並未完全污染,還當都是美的。至少表面是美的。愛表及心。
我們在看許多電影的時候,觀眾也許會發現一個差異,幾乎凡是比較不美的人物,尤其女性形象自然而然就會跟著心靈不美起來。這也比較符合人的正常心理狀況。世界文壇對於名篇及電影《簡愛》當中那個閣樓上的瘋女人的評論實在多不勝數,言及中心,無非都是一些容顏不美迫害心靈等論。至於《巴黎聖母院》裡面那個醜陋的敲鍾人心靈的美,大約只是相對女性美而言的。在當代的世界銀幕之上,彷彿那些最紅火最頂級的女演員也常常是最美艷動人的。比如《茜茜公主》女主演羅密 施奈德,比如《維羅尼卡的雙重生活》女主演伊萊娜 雅各布。比如《最後一班地鐵》女主演卡特琳娜 德娜芙。又比如《憂郁的星期天》女主演絲泰法諾 艾麗克等等。
❷ 3部時髦電影:精彩的人生從迷人的衣著開始
看電影是享受、放鬆,雖說電影是一種藝術表達手段,但是在很多電影裡面可以看到人生的一部分,用音效、質感、時間線和服化道具,展現美感。電影不僅僅是將劇本演出來,在這里可以看到一個人的人生、一段 歷史 ,而用服飾點綴,這是常見的手段。
在很多電影中是可以看到 時尚 的,用服飾表現一個人物的性格、身份,而在這些迷人的 時尚 穿搭中,可以找到一條牽動內心的審美。有很多電影裡面的服裝造型簡直就是 時尚 教科書,裡面的服飾還是值得看一看的。3部時髦電影:精彩的人生從迷人的衣著開始,你也可以擁有。
《絕代艷後》——了解真正的洛麗塔
《絕代艷後》是一部極致浪漫的電影,講述了風情萬種的法國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傳奇一生,在電影中的造型都是典型的洛麗塔風格,不管是建築、裝潢還是著裝,都散發出濃濃的洛可可獨有的浪漫奢華情調,而今天就是要從《絕代艷後》這部電影了解真正的洛麗塔風格。
路易十四
18世紀的法國出現了一種風格,叫洛可可風格,開始的時候就是為了反對宮廷的繁文縟節藝術而興起的。洛可可Rococo是由法文Rocaille演化而來,由類似貝殼圖案的建築裝飾, 引申出一種纖巧、華美、富麗的藝術風格。
在電影中隨處可見洛可可獨有的明快色彩,像白色、金色、粉紅、粉綠和粉黃等嬌嫩色調比較常見,而水晶燈和玻璃鏡是洛可可風格常見的裝飾。
貴族女士大量採用洛可可典型的誇張高發髻,並且點綴著羽毛、花朵,奢華而浮誇的裝飾卻是高貴身份的象徵。
瑪麗王後特別鍾愛的珍珠裝飾,也是當時的審美,一直到現在珍珠都是優雅的代名詞。還有寶石項鏈與華美的服飾完美契合。從服裝的設計看,洛可可的服飾設計復雜華麗,多採用明亮的色彩,點綴優雅性感的蕾絲,而且都是束腰的款式,搭配寬大的裙擺,更襯托出女性腰身的纖細,盡顯完美身材曲線。
因為華麗的服飾好看是好看,卻方便,所以一般都在貴族女子之間流行,貧民的穿搭會簡約一點,這也符合了當時法國設計奢華的 社會 風氣。
《藍色茉莉》——學高級配色搭配
這是一個關於拜金女的悲慘故事,在《藍色茉莉》中,凱特扮演了一個穿金戴銀的貴夫人Jasmine,從奢靡的生活到因丈夫被捕自殺後變得一無所有的轉變,她仍然保持了自己的清高,即使淪落到打工為生,也要穿著Karl Lagerfeld專門為她定製的香奈兒外套,拿著愛馬仕,坐頭等艙。
雖說電影女主Jasmine又作又癲,但是不得不說人家的穿搭真的是美得出神入化。雖然凱特已經人到中年了,卻依舊保持少女的身材,身姿挺拔、氣場十足,顏值和衣品也而一直保持超高的水平,難怪在劇中凱特一直都是被追求的對象。
整部電影中,Jasmine的穿搭十分有水準,就像是隨時隨地都在冒著仙氣一樣,看起來既有錢又有品。Jasmine金發雪膚,所以非常適合淡雅的粉色、藍色、金棕色及淺灰色等帶著灰調且飽和度低的顏色。Jasmine很喜歡珠寶,她可以用簡單的搭配襯托出珠寶的色澤,顯得貴氣十足。
Jasmine穿上簡單的白色的襯衫,身上有金項鏈、耳環、戒指以及卡地亞手錶,襯衫的簡潔將手飾產生的壕氣沖淡了不少,突出了珠寶的美感。
就算是落魄後,Jasmine也要穿著Fendi的裙子、Missoni的毛衣開衫和Roger Vivier的平底鞋和姐妹們一起喝著小酒,優雅大方,充滿了氣質感。
淡藍色的Akris襯衫搭配白色的Michael Kors修身褲,襯托出Jasmine的氣質,優雅清新,成熟中又不失少女感,讓人十分心動。
曾經作為一個貴婦,Jasmine有顏值、有身材、也有氣質,這些都是通過衣品襯托出來的。她穿上這件羊毛開衫+各種襯衫或內搭,可以穿出乖巧感、文藝感,顯得可愛或者是性感。有的時候Jasmine的造型也很溫婉迷人。
《 時尚 先鋒香奈兒》——風格永留存
關於香奈兒相信沒有人不知道,可可·香奈兒女士創立了 時尚 品牌香奈兒,至今也是經典。而電影講述的就是香奈兒傳奇的一生,同時也將香奈兒中性、優雅、簡約的風格演繹出來了,再一次將可可·香奈兒的 時尚 穿搭展現在眾人面前。
在影片中,可可·香奈兒這件黑白格紋連衣裙出現了很多次,有表演、宴會、出遊的場景,同樣的一條裙子通過不同的搭配來應對不同的場合。可可·香奈兒也對這條裙子進行了改造,將一件男式襯衫的領子和袖子剪下來縫上去,就變成了中性風的禮裙,這是香奈兒風格的開端。
可可·香奈兒通過巴尚認識了上流 社會 的人,並且開始學習騎馬的時候,她發現女人穿的大長裙極其礙事,於是就自己設計了襯衫+馬甲+領帶+騎馬褲造型,穿上就像女戰士一樣,干凈利落,當時備受被大家的稱贊。
可可·香奈兒穿著一條小黑裙和亞瑟·凱波爾跳舞,由此香奈兒小黑裙的傳奇 歷史 已經有了端倪。
可可·香奈兒從帽子店開始,之後創立了自己的 時尚 品牌,她的 時尚 風格也越來越明朗,中性、簡潔、優雅,後來可可·香奈兒的衣服也成為了優雅的代名詞,而且如今一看到粗花呢套裝+珍珠項鏈,就會想到可可·香奈兒。
❸ 小說《妻妾成群》與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之比較
《妻妾成群》是1990年前後,蘇童在《收獲》雜志上發表的一篇中篇小說,小說一經發表便引起軒然大波。張藝謀拜讀後,將其改編為著名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一上映便造成了萬人空巷的局面。而本文將比較小說與電影在人物、意象和主旨方面的不同。
一、 小說與電影之人物比較(以頌蓮為例)
1.外形差異
在小說《妻妾成群》中,頌蓮是一個「身影單薄纖細,散發出紙人一樣呆板氣息」的瘦弱女學生形象,臉圓圓的,留著一頭短發,不施粉黛所以臉色看上去有一些蒼白。而電影展現給我們的鞏俐式頌蓮卻大不相同了,紅潤豐腴的鵝蛋臉和中國北方女性高大壯實的典型身材顯得她干練而又決絕,胸前兩條又黑又粗的麻花辮帶有濃重的鄉土化氣息,與小說中沒落貴小姐、先進女學生的形象也不符。
總之我認為,導演張藝謀在頌蓮這個人物形象上的改動是不成功的,觀眾非但沒有享受到視覺上的美感而且在觀影時會產生「跳戲」之感。但是,鞏俐身上有一種中國女性莊重典雅的典型特質,且長相大氣沉穩,有利於在電影參與國際大獎評比時,宣揚中國審美,增強競爭力。
2.性格差異
頌蓮原本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父親經營著一家工廠,有能力供她上大學。可天有不測風雲,父親在工廠倒閉後選擇了割脈自殺,繼母讓頌蓮在嫁人與做工之間選擇,她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嫁人;當繼母又問她是嫁給普通人做妻子還是給有錢人做小妾時,她也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做妾。
頌蓮沒有普通女孩子面對家破人亡時表現出的那種悲傷與絕望,更沒有嬌小姐面對繼母刁難時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她表現出了超出年齡的冷靜和現實,她知道自己從來沒有受過苦,在以後的生後中也受不了苦,所以她選擇了一條在物質上繼續富裕的道路。
但是說到底,頌蓮終究是一個剛剛踏出大學校門的青春女孩,率真的個性與鮮明的個性是不能完全被遮掩住的。她和陳府的其他太太們不一樣,她擦汗用的是衣袖而不是手帕,正是這一舉動使陳家的僕人們認為頌蓮是陳家的一個窮親戚,從這一點便可以看出雖然她出身富裕但卻還沒有學會富人或者說成年人那種迂腐而又矯揉造作的行為舉動,她的身上仍然持有孩童般天真直率的特點。
面對雁兒的鄙夷她也給以有力的回擊,她沒有想過自己推搡下人的行為有失風度會引起眾人日後的不滿,她只是逞一時之快,可見在她是一個毫無城府的女孩子。次日,雁兒成為了她的貼身丫頭,當雁兒為自己曾經沖撞四太太而感到害怕時,頌蓮卻全然忘記了這件事。
可電影中卻絲毫沒有表現出頌蓮身上天真率直的這一特點。同樣是頌蓮剛進府的這一情節,在小說中,頌蓮雖然現實的選擇了嫁給陳佐千,但她還保留了中國傳統女性婚前矜持保守的特點,坐著轎子進府。
而電影中的頌蓮,是自己走進陳府的,帶著出人意料的決絕和堅定,甚至堅定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和可怕,她拋卻了自己所有的驕傲和自尊,帶著絕對的物慾走進「地獄」。當她感受到雁兒對自己看不起的態度時,立即表明自己四太太的身份並趾高氣昂的讓雁兒幫自己把箱子提進屋裡,次日當她得知雁兒是自己的貼身丫鬟時,以害怕虱子為由羞辱雁兒,使自己的丫鬟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地步,同樣這也為頌蓮的悲劇結局做了鋪墊。
由這些小事可以看出,電影塑造的頌蓮缺少健全的人格,或者說,電影沒有完全展現出一個人物性格的多面性,而是側重於描繪其性格中陰暗消極的一面。
說到性格差異,不得不提的就是頌蓮的情感生活了。在小說中,有著三次婚姻經歷的陳佐千見到熱情可愛的女大學生頌蓮「心情又新奇又溫馨」,這是他前三次婚姻中前所未有的,當他看見頌蓮打著油紙傘姍姍而來的時候,開心的笑了。我想正是因為頌蓮漂亮整潔的模樣和時代新女性獨立自信的表現吸引了陳佐千。
而電影里因為頌蓮這一性格的缺失使陳佐千對於頌蓮的喜愛顯得毫無根據,或者說在電影里陳佐千對頌蓮一點點真心也沒有,他只是秉持著一種玩弄女性的心理,這使陳佐千封建大家長的形象更深入人心,卻與小說情節少有偏差。而頌蓮為了爭奪陳佐千的喜愛,不擇手段,甚至為了與雁兒賭氣,想出假懷孕的辦法來爭寵,最後偷雞不成蝕把米。這樣的頌蓮,和深宅大院里那些依附於男人生活的女性有什麼分別,她已經徹底淪為封建家庭的犧牲品和陪葬品,並且安於這種墮落,這與她接受過新思想的女學生形象不符。
小說中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就是大少爺飛浦。在飛浦沒有出現之前,頌蓮總是帶著淡淡的哀愁,面對太太們的明爭暗鬥,下人們的拜高踩低,陳佐千的絕對男權主義思想,頌蓮雖然沒有明顯的表現出自己的不滿和憂愁,卻常常坐在紫藤花架下發呆,回憶她學生時代美好的事情。直到飛浦的出現,頌蓮的生活里才重新亮起了光,飛浦叫她頌蓮而不是四太太;一起賞菊的時候頌蓮看見飛浦眼裡有異彩閃過;後來兩個人又一起吹簫,我想彼時的頌蓮對飛浦是動了心的,不能說他們是同一個世界的人,但飛浦身上的青春活力就像大學里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那時頌蓮嚮往的生活,雖然往事早已不可追,但內心的期望總是躍躍欲試。
所以與其說頌蓮是對飛浦動了心,不如說是頌蓮對自由生活和對美好愛情還有嚮往和期盼。而電影中飛浦的出現,並沒有對頌蓮的情感生活產生什麼波動,只是充當了她與陳佐千感情變化的一個導火索而已,而准確的說,也並非是頌蓮與飛浦兩人的感情引起的,只因為陳佐千燒了頌蓮的簫。可見這個頌蓮是冷漠的,消極到了連對生活的期望和追求也沒有了,就像行屍走肉,過一天是一天,我想總有一天,她會活成大太太的模樣,老的像一百歲,其實人啊,老的不是容貌,是心。
綜上,我認為小說中的頌蓮,她是現實的但她也是率真的;她是不幸的但她也是抗爭的;她陷於泥淖卻仍嚮往陽光;她向黑暗低頭可她的人格依然獨立。而在電影中的頌蓮,她墜於深淵且一步步越陷越深,她身上沒有新女性的獨立和自強,她有的只是奴顏和媚骨,她和大院里勾心鬥角的女人沒有什麼差別。
二.小說與電影之意象比較
在《妻妾成群》中,蘇童用舒緩的筆觸,講述了陳家五位性格迥異的太太的悲慘命運,冷靜地描繪陳家花園那口冒著陰森冷氣的古井,它吞噬過幾代不貞女性的生命。在小說中,井是蘇童藉助的,極具象徵意味的載體。井水是藍黑色的,上面漂浮著陳年的落葉,當頌蓮彎腰朝井中看時,她看見自己的臉在水中閃爍不定,連喘息聲都被放大了。這口井的水不是純凈甘甜的,它也不再是萬物的生命之源,即使是投下一顆石子也不會泛起動人的漣漪。這口井,是陳家的象徵,它扼殺生命,摧毀女性的尊嚴,是一夫多妻制度的幫凶。
十九歲的頌蓮,從踏進陳家大門的那一刻到最後受刺激發瘋,都與這口古井有著密切的聯系。頌蓮先後四次出現在井邊,四次的反應各不相同,且恐怖程度逐次加深,這些恐懼的來源不僅僅是這口陰森的古井,更是陳家沉悶的精神折磨。這口井就像惡魔一樣陰魂不散的圍繞在頌蓮身邊,預示著她不可逃避的悲劇結局。
井作為一種意象,不僅有內容上的象徵意義,還有結構上的推動作用,它將一些細碎的小事串聯起來,使小說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它對於頌蓮多愁善感的細膩敏感又受過新式教育的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靈魂的形象刻畫有很好的作用,通過一次次的古井呈現,把頌蓮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一點點飽滿起來,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形象。她執著的查明死人井的秘密,這使得她成為陳家惟一孤零零的浮萍,她想走出這個家庭但最終也沒有走出,她想融入這個家庭可最終也沒有融入,直到她堅守的精神世界被現實的利刃戳穿,最終徹底崩潰。
而電影的意象,從片名就可以看出來,《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一開始,陳家大院就是一片紅彤彤,連床頭也掛滿了紅燈籠。新婚之夜,三太太以自己生病為由騙走了陳佐千。老爺剛踏出門就聽見管家拖著嗓子喊道「三院點燈」這毫無情感波動的一句叫喊聲回盪在陳家死氣沉沉的宅子里,使人汗毛豎立。
第二天一早,頌蓮去拜見各位太太,又以頌蓮的所見來展現紅燈籠的地位。頌蓮來到三院,因為老爺還沒起所以燈就亮著。紅燈籠代表著的不僅是陳佐千這個人,也是老爺的恩寵和在大院里尊貴的地位,只有晚上點了燈的太太才能在第二天的飯桌上點菜。正是這樣的規矩,紅燈籠就成了陳家所有女人的追求,連丫鬟雁兒也不例外。
新太太來的前九天可以不聽「招呼」,可到了第十天就得每天晚上在老爺睡覺之前站在自己院子門口聽「招呼」,紅燈籠點在哪院門口哪院就有了侍寢的機會。這真真比皇帝的綠頭牌還氣派呢。沒點燈的太太門就只能垂頭喪氣的回去。
點燈的另一面就是封燈。頌蓮假孕後房間里就點上了「長明燈」,寓意「長命」。當謊言被識破後,陳佐千發出了封燈的命令。於是下人們從舊箱子里取出黑色的燈籠罩,上面綉著龍紋卻蒙著一層厚厚的灰,想來是很久沒人敢於挑戰老爺的權威了。山西大院,一片白雪皚皚,陰森的黑燈籠罩顯得格外刺眼,整個四院都籠罩著陰霾。而行事的下人們一個個面無表情,他們早已麻木了。
整個影片使我映象最深刻的就是點燈後的敲腳聲。新婚之夜,頌蓮還不習慣敲腳,後來一聽到別的太太的敲腳聲,自己的腳便癢得不行,就像犯了毒癮一樣,閉目享受的樣子就像在抽大煙。敲腳聲響徹整個陳府,或許這把錘子敲得不是太太們的腳,是她們的恩寵,是她們的命。
在小說中,關於大紅燈籠的描述只有一句話,而在影片中燈籠卻被演化成一種主題,一種隨情節變化的儀式,甚者是不可剝離的一部分。我認為這一改動是整個影片最成功之處。大紅燈籠這一富有色彩感的意象,是火焰的象徵,是一種靜態的血腥與暴力,也代表著大院里女人們被壓制的熱情。且大紅色與陳家陰暗昏沉的色調形成鮮明對比,表現出極具諷刺的效果,也照應著大院里所有女性的悲劇。而井這個意象作為電影的主要意象,表現力不夠,且沒有強烈的視覺沖擊。
三.小說與電影之主旨比較
關於《妻妾成群》的主旨,我想分兩組來講。第一組是大太太和二太太。大太太和二太太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年老色衰,她們已經失去了用美色來爭奪寵愛的資本。於是大太太靠吃齋念佛來躲避爭端,她兩耳不聽窗外事,當頌蓮去拜見她的時候她只說「罪過罪過。」而二太太採取的手段則是一味的陪笑和討好,當頌蓮去拜訪她的時候,她就像招待親姐妹一般親熱還送她上好的綢緞做衣裳,可暗地裡卻唆使雁兒扎小人行巫蠱之術詛咒頌蓮。
但是分析著兩人的處境,能發現這兩人的表現有著深層原因。在傳統男權社會,母憑子貴思想深入人心,大太太育有大少爺飛浦,且飛浦已經成年,未來勢必會成為陳家的接班人,且大太太作為老爺明媒正娶的妻子負責陳家所有的大小事務,有一定的權利。因此,大太太作為當家主母選擇明哲保身實在是明智之舉,她是封建男權社會的受益者。
而二太太的情況就不同了,她身為妾室又沒有兒子撐腰,在陳家的地位就只能自己爭取,於是她的笑臉之下就隱藏著比誰都狠毒的禍心,在男權的壓迫下,她變成一個扭曲的形象,表面唯唯諾諾和內心的陰險狠毒造成了她人格的分裂。
雖然兩人表現不同,但她們對於男權的態度都是絕對的維護和服從,對於造成自己本劇命運的根源她們沒有絲毫醒悟,她們把和自己一樣處於壓迫地位的同性當成自己的敵人,試圖通過女性之間的爭斗來得到解放,確立自己牢不可破的地位。她們只會對男權思想搖尾乞憐,她們想像不到甚至從未像想過男女平等的局面。她們兩個是完全不覺醒的形象,是舊思想,舊文化的捍衛者。
第二組是三太太和頌蓮。與大太太和二太太不同,她們表現出的是一種抗爭的態度。她們平等意識的覺醒使她們產生了同病相憐之感。在男權社會實行一夫多妻制,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卻只能從一而終,但是三太太梅珊沒有恪守這種婦德,她用和高醫生偷情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父系社會和男權思想的反抗,但這是對男權主義最嚴重的背叛,於是她也受到了非常慘烈的對待。而頌蓮作為讀過書,受過新思想影響的女性,她具有女性意識的覺醒。能自覺思考女性的命運。
但在殘酷現實的壓迫下,她又選擇討好陳佐千,主動給陳佐千做妾。就這樣,她一方面無法像大太太和二太太那樣成為男權思想的衛道者,一方面又無法像三太太那樣站起來勇敢反抗,於是她在這種心理矛盾的折磨中發瘋了。
陳家大院的女性們在男權思想的壓制下做出了各種努力,或屈服,或反抗,但最終誰也沒有拜託悲劇的命運,小說的最後,五太太進府了,殘酷的爭斗遠遠沒有結束。所以,在男權社會,女性只能淪為男人的附庸和商品,永遠沒有平等的地位。雖然梅珊和頌蓮淪為斗爭的犧牲品,但她們的犧牲值得引起我們的思考。只要女性樹立主體意識,不終止對主體地位的追求,終有一天會擺脫自己的悲劇命運。
而《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電影,以女性的視角,通過女性之間的爭斗來表現女性在男權社會下的悲劇命運。全片圍繞大紅燈籠展開故事,營造了凄涼的氛圍。雁兒這個角色是所有下人的代表,更是社會底層女性的代表。丫鬟相當太太的念頭最終葬送了她,她對於頌蓮的嫉妒和迫害是一種被長期壓制下形成的病態心理。
可見,男權思想對於女性的迫害,不僅僅是陳家的故事,是整個社會的悲劇。可與小說相比,電影中的頌蓮並沒有明顯的反抗意識,她更像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屈於男性勢力的女性。發瘋之後,她仍沉浸在點大紅燈籠的情境之中,諷刺意味不言而喻,讓觀眾唏噓不已,我想頌蓮最後的瘋癲似乎由於內心的矛盾與掙扎,而是由於心裡對不小心說出梅珊偷情事件的愧疚與目睹梅珊被殺死過程的恐懼,這也與影片過度執著於表現表現大紅燈籠這一意象而鮮有涉及「酷刑」有關,使沒有看過小說的觀眾有雲里霧里之感。
而梅珊所謂的反抗也只停留在偷情的層面,她沒有獨立人格的覺醒,就像是在長期壓迫下做出的「跳牆」反應。我想張藝謀想要表現的單純只是制度對於女性的迫害,從而加劇了影片的悲劇色彩,使觀眾產生共鳴和深切的代入感。但是,這樣的表現手法使影片內涵過於單一,教育和啟發意義也不及小說。
我想,小說和電影各有千秋。
《妻妾成群》是一部意蘊非常豐富,主題深刻的優秀小說,而《大紅燈籠高高掛》也是一部技巧精妙,場面宏大,令人驚嘆的優秀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