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拍電影時常用的「殺青」表示拍攝完成,「殺青」原來指什麼
1. 殺青這個詞的來源非常古老,最初指的是製作竹簡的最後一道程序。
2. 在先秦時代,人們習慣在竹簡上刻字,製作竹簡的過程非常復雜。為了使竹簡表面光滑,便於刻字,並防止油漬污垢和蟲蛀,人們會將竹簡放到火上炙烤,這個過程稱為「汗青」。
3.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使用毛筆寫字,這時需要削去竹子外面的青皮,在竹白上寫字,這一道手續被稱為「殺青」。
4. 另外,在綠茶加工過程中,將摘下的嫩葉通過高溫抑制發酵,使茶葉保持固有的綠色,減少葉中水分,這一步驟也稱為「殺青」。
5.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完成最後一道工序,尤其是在很多事情歷經困難最終完成的時候,稱之為「殺青」,後來這一詞彙泛指完成一件藝術作品。
6. 因此,書的定稿、電影的拍攝成功、把一鍋茶炒完等,都可以稱為完成了「殺青」,意味著完成了一件藝術作品。
7. 在現代電影拍攝中,「殺青」指的是拍好的底片已經放到片盒中封存起來,准備送去沖洗,然後舉辦一場殺青儀式。這實際上是一部影視作品完成了前期的拍攝工作,開始步入後期製作階段的一個說法。
8. 將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蘊運用到影視製作中,為影視行業帶來一絲韻味和文化氣息,因此,殺青也有了更加豐富的意義。
⑵ 拍電影時常用的「殺青」來表示拍攝完成,「殺青」原指什麼
拍電影時表示拍攝完成的「殺青」最初是指古代竹簡製作過程中處理的一道工序,後來用來指文章等定稿,現代人借用這一名詞的含義來代指影視作品拍攝完成也是非常契合的。
古代沒有發明紙張的時候,古人使用竹簡來記錄文字,在製作竹簡的過程中,需要用小火慢拷,來去除竹子表面的竹青,這層竹青含有油脂,讓竹簡刻字變得更困難,而且還容易被蟲蛀,去掉竹青的工藝就被稱為「殺青」。這是「殺青」一詞最初的含義,不過對著書寫載體的更新,竹簡已經很少出現,所以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一層含義。
現代影視創造傳播到中國之後,我國的第一批導演都是從文人轉變而來,他們創作劇本和組織拍攝,將很多文學作品中的詞彙就帶到了電影的創作過程中,「殺青」就是這樣被引入的,這一片語簡略並且含義豐富,而且能夠體現作者的文學素養,所以被一直沿用至今,也體現了藝術來源於生活的特徵,較之「結束」、「完成」等詞彙更具內含,不得不說這兩字用得十分巧妙。
⑶ 殺青原指什麼意思
殺青原指拍攝電影、電視劇等影視作品時,完成所有拍攝工作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所有鏡頭都拍攝完畢,並且演員和劇組成員的工作也結束了。在拍攝過程中,一般會用綠幕(也叫青幕)來模擬場景或效果,當綠幕的拍攝工作全部完成後,就稱為「殺青」,意味著電影或電視劇的主要拍攝任務已經完成。
⑷ 精銳老師留的國學作業:拍電影時常用的「殺青」原意是指什麼
殺青(IN THE CAN),原意指拍好的底片,已經放在片盒中,准備送去沖洗。
現在大多是指電影或電視劇拍攝部分已經完成。
其中個別的演員拍完他個人的戲的時候也會說他殺青了。
「殺青」一詞源於先秦時代。那時,書大都用竹簡(稱「簡」)、木簡(稱「牘」)製成。先在簡和牘上刻字,接著在它們一邊打孔,然後用絲繩或牛皮帶編聯起來,形成了形狀像「冊」字的書,又因為竹竿的表面有一層竹青,含有油水成分,不易刻字,而且竹容易被蟲蛀,所以古人就想出了火烤的辦法,把竹簡放到火上炙烤。經過火烤處理的竹簡刻字方便且防蟲蛀所以火烤是竹簡製作的重要工序。當時人們把這個工序叫做「殺青」,也叫「汗青」「汗簡」。「殺青」一詞就是這樣來的。 到了秦朝,有了筆,於是,簡牘上的字可以不用刀刻而用筆寫了。那時候,人們寫文章常常用毛筆把初稿寫在竹青上因為竹青光滑,要修改只須揩去就行了,初稿改定後,就削去竹青,把定稿寫在竹白上。這一道手續也叫「殺青」。殺青「殺青」一詞最早見於漢代劉向的《戰國策敘》:「其事繼春秋以後,訖楚漢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間之事,皆立以殺青。」關於殺青有兩種學說,一是認為「殺青」即「汗青」,如《後漢書·吳祐傳》:「恢(吳祐之父)欲殺青簡以寫書。」李賢注釋說:「以火炙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青,亦為汗簡。」一是認為「殺青」是指「書籍定稿」而言,因古時殺字有削、剮之意,當將初稿草擬於青竹上後,定稿時再將竹削去青皮,書於竹白之上,字跡吃於竹後,再改就難了,故後世就用「殺青」泛指「書籍定稿」,如宋代陸游就有「《三巷》奇字已殺青,九澤旁行方著錄」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