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師利用節假日免費給學生補課,會遭有關方面禁止嗎
不但不會遭到有關方面禁止,還會受到有關方面表揚!
國家明令禁止的是「在職教師利用節假日有償給學生補課」,也就是贏利性的補課;現在你說的是老師犧牲節假日休息時間,為學生無償補課,這完全是「學雷鋒」,無私奉獻,助人為樂,是共產主義精神大發揚!
所以,不但不會被禁止,還會被提倡、鼓勵、表揚;說不定這位老師還能被「有關方面」評為「師德標兵」或者「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等等光榮稱號呢。
說真的,在「一切向錢看」、「拜金主義」氣氛還很嚴重的情況下,能夠免費為學生補課的老師不多了。因此,這位老師的做法尤其難能可貴,值得肯定、值得表揚、值薯歲得學習、值得推廣!
但我提醒這位老師,「節假日」主要是供老師們休息的,不是工作的。
所以,老師給學生補課,就一定要量力而行,勞逸結合,不要太疲勞了,「無私奉獻」不是「無度奉獻」,不要透支生命,損害 健康 。
那樣得不償失,因小失大,等到開學了,需要老師真正發揮力量、教好所帶班級全體學生功課時,老師卻力不從心,沒有精力,這樣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大多數學生。
教師利用節假日免費給學生補課,一定會遭到有關部門制止和批評。 (1)、 學生除了接受學校教育以外,還要接受家庭和 社會 上的教育。假期里正是學生們參加 社會 實踐鍛煉和教育的大好時機。暑假裡,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們參加一些親子活動,只要看住孩子,完全放手讓孩子和小夥伴一齊共同完成任務,培養孩子與同伴們團結友愛的感情,讓孩子學會分享取得成績的樂趣。也可以陪著孩子學游泳,既強身健體,又鍛煉孩子的吃苦耐勞、頑強勇敢的性格。也可以帶領孩子逛逛公園、商場,參觀紅色革命根據地,對孩子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也可以帶著孩子到書城買些孩子們自己喜歡的書籍,有計劃地讓孩子讀書,並且寫讀書筆記。有條件的家長讓孩子玩玩 游戲 ,開發孩子智力,以及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寒假裡可以帶著孩子走走親戚,學學待人接物的常規禮儀教育,既增加了孩子與親人之間的親情,也提高了對 社會 美與丑、對與錯的鑒賞能力。讓孩子過一個快樂而又辛福的假期生活。
(2)、現在實行素質教育,學生放假教師並不放假。在假期里教師還要參加業務學習、教材培訓,年輕有為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上級還要安排他們到外地學習和培訓,甚至到國外學習。在假期里還要對立項課題的研究,寫專業論文發表。這些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外,學校一定會安排教師到校輪流值班。學校保安負責學校的安全保衛工作,教師要做好迎接假期中上級教育部門的檢查和調研工作,處理與教育有關的偶發事情。因此,教師沒有多餘的能力和時間來給學生補課。
(3)、有正常智力和能力的學生,在學校里只要認真聽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完全有能力取得好成績,一定不要補課。經常參加補課的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中很容易偷懶,不能積極發言和思考,把應該學習的知識放到了補習班中。久而久之,學習成績一定會退步。教師應該公平公正對待每位學生,既使免費給學生補課,也不會給全體學生補課。這樣,沒有參加補課的學生對教師留下不好的印象,學生的家長也會有怨言, 社會 上也會對補課的教師有看法。 總之,教師在假期里一定不要給學生補課。
首先肯定這樣的老師甘於奉獻。但是不保證人人都知團者道他是免費補課的,就怕有人舉報數或睜說是有償家教。
教師免費補課真的好嗎?除了贊美老師具有奉獻精神之外,我們還要考慮到哪些影響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第一,不是每一個老師都願意給學生補課,甚至有償的有些老師也不情願。因為節假日老師也有自己的家庭,需要和陪伴家人,陪伴自己的孩子,或者做其他感興趣的事情。教師也有自己生活空間和個人興趣,所以節假日補課未免太單調。
第二,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
如果你所在的學校平時就比較累、比較忙碌,我建議你好好休息。
愛護自己的身體才是最大的奉獻! 在學校發揮的價值遠遠大於在家教育的這幾個學生。你的身體狀態會大大影響你工作日的教學效果,所以建議先自己休息好,保證自己有充足的精力。
第三,免費補課不容易得到信任。
我相信每個老師都會簽訂不違規補課、不進行有償家教的責任書。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會時不時舉行師德師風學習、教學廉潔教育。從目前的形勢上來看,利用老師節假日補課是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免費」這兩個字你自己背書,無法保證可信度,無法讓其他老師和學校領導信任你。學校也無法監督你是否真正在家教中收取報酬,一旦被人舉報或者產生問題,你會顯得很尷尬,說不清搞不明白。
第四,不要以愛的名義剝奪學生休息的權利。
在提高孩子學習成績上,家長們和老師們往往以「我是為了你好」進行補課。老師奉獻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免費補課,學生家長特別歡迎老師。
但是我們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學生真的願意接受節假日補課嗎?我們是否侵佔了他們的課余時間?是否會剝奪了他們個人發展的空間?我們要從學生生長的發展規律出發,特別是小學生,不能僅僅關注學習成績。
家長和老師要明白:教育要培養的是一個人,而不是考試機器!
免費補課,真的有這么高尚的老師么?即使有,如果說有學生舉報了,必然受懲罰的還是教師,所以現在很多教師不願意去當這種高尚的人,人心是最難揣摩的,誰也不知道是不是會有家長背後捅刀子來毀了自己的一輩子教育生涯!
幾十年前,會有這樣的新聞「某學校老師利用節假日免費給學生補習,收到有關部門表揚和家長稱贊。」
現在,可能有這樣的新聞「某學校老師利用假期給孩子免費補課,是老師課堂效率不高嗎?」
不言而喻。
一個星期上下來,每一位老師都已經很疲憊了,需要利用周末的時間休息。每天不僅要上課,還要批改作業,還要備課。備課的時間常常是上課時間的幾倍。老教師,相對來說備課的時間可能少一點,年輕的要是沒有幾個輪次下來,備課的任務很艱巨。
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其補課,不如認真的去備課,備學生,精心設計教案,認真組織教學,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這點上,我覺得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課外時間去消化鞏固,去拓寬知識面,去思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荀子在《勸學》中就強調: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常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學生正處於成長、成熟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定型。在這一過程中,要給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拓寬知識面,去思考人生,去 探索 科學。而不是一味的補課、補課、還是補課,補來補去,就是書本上那一點知識,是無法應對中考、高考所考到的知識點和知識面。
因為你佔用了學生的時間,影響了他的經濟收入,賺不到錢了。他舉報的理由冠冕堂皇,你免費補課,說你上課不認真講,佔用學生課外時間,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你收費補課更不得了,舉報你違背教育部、教育廳、教育局相關規定,屬於違規操作,屬於犯罪行為。
在這樣的形勢下,最好不要去補課,可以適當的布置一些課本外的作業,讓學生去思考,去查找資料,去討論,去 探索 研究。如果有學生在教育培訓機構補課,就讓這些機構去幫助你輔導學生做好課外作業。
有人說學生的潛力挖一挖就可以迸發出來,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分層次實際教學,讓後進生跳一跳,就能夠夠得著、吃得好;讓先進生能夠更多的去 探索 更深層次的問題,能夠吃得飽。當然,這也需要我們老師在備課時,根據學生情況,精心設計,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去研究。
有些家長,一方面,強烈要求老師關心自己的孩子,最好是天天幫自己的孩子免費補課;一方面,又花大價錢到教育培訓機構去補課,這些家長常常就是間諜。很容易就將老師的一言一行通報給培訓機構。再加上現在的家長文化素質很高,通過孩子回來反饋就知道你在課堂上面,哪些該講,哪些沒有講。他們本身就會舉報你。
教師無償補給學補課不僅不禁,反而鼓勵。教師為 社會 無私奉獻給學生樹立好榜榜樣!
現在的老師很難當,利用假期給學生免費補課,是老師自己的一種付出。為什麼會被有關方面禁止,因為收費還是因為舉報?
誰舉報?沒有參加的學生?還是看不慣的其他人?老師給補課的學生,也是願意去學習的,這個時候是個雙贏的事情。
如果是收費,現在是明命禁止老師收費補課的。
《老師好》電影里,那個免費給學生補課的老師,被舉報了。他對孩子的好孩子會記得的。
老師是個憑良心的工作,有的人只把它當成8小時的一份工作,而有人把它當成事業。10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是最希望自己的學生成材的。
所以,別讓那些願意為教育付出的人寒心。
Ⅱ 關於印發《第25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的通知教基一廳函[2010]28號
各位省級、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教育廳(教委),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教育局和廣播電視局:
我們很高興地通知您,教育部辦公廳和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辦公廳已經聯合審定了《第25批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這份目錄包含了精心挑選的優秀電影,旨在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教育素材。
我們懇請您們積極組織放映和安排觀看這些影片,以支持和促進中小學生的影視教育。這不僅是對學生個人成長的有益補充,也有助於提升他們的藝術素養和文化認知。
附件中詳細列出了推薦的影片清單,我們期待您們能夠充分利用,為學生們帶來一場豐富而有意義的視覺盛宴。如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的指導,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
此致,
教育部辦公廳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辦公廳
日期:二○一○年六月七日
教育部辦公廳 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關於印發《第25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的通知
Ⅲ 《老師,你別走!》觀後感
教師好觀後感300字(一):
《教師好》這部講青春學生時代的電影,有的是學生之間的互助、貪玩、嫉妒、小摩擦、師生矛盾等平淡無奇的橋段。自我的高中時代第一要務是學習,在學校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點循環,日復一日,周復一周,月復一月的讀書、鑽研、習題、試卷、模考。每半個月回家一趟,帶足伙食費和干糧,父母叮囑最多的就是好好讀書。那時段平淡如涓涓溪水的時光,連風也吹不起任何波瀾,安靜的汲取知識的養分。
往往電影里演繹的橋段,總覺自我也似以往歷,然而仔想並無此事,這也許就是電影的魅力吧!
個人覺得目前國內的電影,真正算作是好電影的少之又少,而上乘之作更是鳳毛麟角。娛樂至上的電影,越來越讓我對電影失去興趣。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好》是一部不錯的懷舊電影。每個人都不一樣,從不想試著說服別人,只想試著說服自我。讓自我開心些、舒心些、敞亮些,迎接明天從東方升起的太陽!
教師好觀後感300字(二):
《教師好》這部電影由於謙、湯夢佳等主演,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可是對於每個教師來說,自我的學生在能今後的道路上能選擇正確的方向就足夠了。
藝術基於生活,又超脫於生活。我覺得不必斤斤計較影片中所有細節的可行性。每一個人物,我們身邊都存在相似的原型,而經過「臉譜化」、「戲劇化」的加深,最終在「夢想」和「真實」間拿捏尺度,這是戲劇。
教師是平凡人,他們也會追求學校分的福利房,會在意一年又一年評比的「優秀」榮譽,也會在妻兒的落魄中動課外輔導掙錢的心思。我們顯然不能苛求他們,要求他們全知全能。他們在我們之前出生,擁有更加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知識儲備,給青春的我們以指引,已經足夠讓人尊敬了。感激在最完美的時光,有他們作伴。
願天下所有教師身體康健,能有幸看到自我的桃李滿天下。
教師好觀後感300字(三):
在《教師·好》這部電影中,於謙飾演的苗宛秋是一位緊抓學習的班主任,他把「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那種教師形象演繹的淋漓盡致,演技實在是沒得說。可是,他飾演的這位班主任還是比較悲哀的,這一點還是從他考上北大文學系被取消資格說起,當時也是因為家庭緣故,而取消成績後,他只能選擇做一名教師,可是他的杯具還是伴隨著它,電影中的苗宛秋是一位優秀教師,獲得過很多的獎項,不僅僅為學校,還有為孩子做出的貢獻都十分的多,可每年的分房,都沒有他的,對此他也只是無奈,並沒有放在心上;除了這些事情呢,那就是他的班級了,本是一身殊榮的他,遇到這個班級後,好像他的政治前途就受到了影響,校長的批評,教育局的處分,被停課的危機等,最終因一件事背負了一生的愧疚,他的命運實在是坎坷,他是這部電影中最大的悲慘劇情所在,令人不禁落淚。
這是一部以1985年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教師為核心人物,以苗教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學校日常為線索,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的懷舊學校的電影。
電影講述了苗宛球教師與三班學生高中三年內發生的事情。學生高一剛接觸苗教師時對他是怕,之後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教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當影片里的插曲《讓世界充滿愛》和《誰》響起的一剎那,我瞬間熱淚盈眶……當看到苗教師臨走時在黑板上寫下「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我控制不住淚如雨下……
教師好觀後感300字(四):
身為教師,影片中的許多鏡頭在我的育人歷程中也真實出現過,我與學生間也發生過「自行車」故事,我也有過如苗霸天般的強勢、專制,也憑借一己之力努力為貧困生拉資助,也與學生上演過聚聚散散的故事。這些,不是一兩個詞,就能夠平面化概括的。
影片是首尾呼應的。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當然也有離別的痛苦......」(大意如此,記不準了)開頭、結尾。
影片最讓我感動之處,是片尾將所有參演人員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沒有一句台詞的演員。這應當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
影片另一亮點是吳京、張國立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這些明星加入,除了商業研究外,還有對教師這一群體的尊重吧。正如影片所傳達的:不是幸運遇到好學生,而是與學生相遇,讓彼此完美。如果師生的每一個相遇,都是幸福的,那麼當教師,真好!
教師好觀後感300字(五):
於謙主演的《教師好》這部電影,體現了三代教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教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後他又以自我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一樣,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
片中苗教師一出場就展示了一個嚴師的形象。痛斥化妝、燙發的學生,與問題學生正面剛,一言不合就沒收……這怕是每個學生都似曾相識的場景。影片以這樣一個說一不二的形象為矛盾的起點,講述了一個畢業班的學生三年來與這位班主任間發生的往事。
這個故事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能讓所有的觀者於歲月的不一樣時點產生共情,於別人的故事中完整自我的過往。正如故事的最終回憶了苗教師身為學生時的場景,師生情是一代傳於一代的,時代會變、故事會變,但那份無以為報的情分卻生生世世不曾有變。
教師好觀後感300字(六):
《教師·好》這部電影中,苗宛秋愛護學生,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他走遍大街小巷,就是想讓洛小乙回來上課;為了讓替同學補習的安靜不耽誤個人復習時間,他晚上免費替同學們補習;在安靜面臨保送和參加高考的抉擇時,他沒有代替她做決定,而是告訴她「人生有好多個十字路口,重要的就那麼一兩條,要選一個最適合你自我的」。苗宛秋無私奉獻也最終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
「教師好」,這三個字,簡單、平凡,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的絢爛與奢華,我每一天都會聽見學生對我說無數遍,但我從來沒有像今日這樣覺得它是如此神聖與高級。
「教師好」,這三個字,不僅僅是學生對教師的一種禮貌和一聲問候,更是一個教師付出畢生心血和代價之後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教師好觀後感300字(七):
《教師好》的整體敘事並沒有禁錮在感情層面,而是在劇情上緊緊圍繞著師生們日常發生的瑣事而展開,影片呈現出的人物也都幾乎來源於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典型」,桀驁不馴的洛小乙、人如其名的安靜、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痴兄弟禮貌建設、愛八卦的海燕、奸商耗子……真實的人物刻畫讓觀影現場的不少觀眾連連贊嘆:「我們那時就是這樣」。
你有過教師嗎我說是真正的教師,前不久,「學術圈的師生關系」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頻頻被人討論,什麼樣的教師才算是好教師好教師不僅僅要傳授文化知識,還應當「育人」,而好教師的教育應隨風入夜,潛移默化地留在每個學生的心裡。應對如今逐漸淡薄的師生關系,《教師好》逐漸喚起了人們對80年代師生情誼的回憶與渴望。
教師好觀後感300字(八):
《教師好》這部電影猶如歲月凝成的珍珠偶爾放在地上是冰冷的,拿在手裡卻炙熱燙手,那份溫度里有你,有我,有他,有記憶串聯的每一個故事。
《教師好》是學校青春片中少有的以「教師」為視角展開的故事,講述了由於謙飾演的教師苗宛秋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趣味故事,再現了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整部電影對刻意的戲劇沖突進行了消解,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教師好》中於謙飾演的教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錶,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教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
Ⅳ 《無手老師》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我整理的《無手老師》觀後感8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看完這部電影時,一股莫名的力量湧入我的心頭,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個接著一個涌進我的腦海,頓時,腦海里一片空白,慢慢地從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許永遠也揮之不去。我知道這是一個屬於你的真實故事,因為導演並沒有多用華麗而炫目的手法來修飾。朴實而沉穩的「角色」也略顯生澀,甚至可以說無任何「表演的天分」。是啊,誰又是人生舞台上天生的「演說家」呢?我沒有離開,而是在淚眼婆娑間與你共同歷經了一回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厚德載物的精神境遇。究竟是什麼,讓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堅強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堅守的信仰——「做祖國有用的人」,讓你成為強者,讓你戰勝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與痛苦,讓你歷經重重矛盾與糾結,仍能在夢想的路上揚帆遠航。
你沒有雙手,卻寫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沒有雙手,卻畫得一手精湛好畫;你沒有雙手,卻給貧苦的孩子們描繪出一幅美好藍圖;你沒有雙手,卻給孩子們插上了希望的翅膀。是你,讓他們懂得知識的可貴、學會展翅高飛的本領,想要去做祖國有用的人。
你常常會將那一句:「無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掛在嘴邊。這是你前進的方向也是動力,更是一種強烈地奉獻意識與事業心,無手並不等同於無為,奮進路上,你那艱難的身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感染與激勵著更多有手之人要敢於承擔起時代賦於我們的責任,敢於承擔、樂於奉獻,只有這樣,才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與價值、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同事、親友的信任與尊重。
而今,在實現民族偉大的復興夢------中國夢的征程帆擾中,我們時常會將愛崗敬業掛在嘴邊。愛崗敬業不是誇誇其談、盡心盡職也不是紙上談兵,夢想不是那一瞬間的智慧與激情,它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懈與執著的行動力來實現。
這時候,我想起了音樂大師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張海迪……雨果曾經說過,人在逆境里比在順境里更能堅強不態桐旦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全身心。是的,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的眷顧某些人,卻教會某些人面對撲面而來的困難,決不低頭屈服。解救自己的機會,就是自強不息,就是奮斗不止。
電影「無手老師」根據馬復興的故事改編,真實講述了馬復興由一名殘疾少年成長為一名優秀鄉村教師的人生經歷。這位自幼失去雙手卻勤奮好學、身殘志堅的下麻爾村小學教師,用他的堅韌執著和對孩子們的無私大愛,獻身教育事業三十多年,被譽為最美鄉村老師。
馬老師的幾個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銀幕形象豐滿真實。主人公馬復興和趙玉花第一次在花會上邂遇,馬復興和趙玉花新婚之夜的那一段調笑對白,馬復興在趙玉花轉正後的發脾氣鬧離婚和後來的和解復合,還有面對那位愛慕他的女同事冒失的表白而驚慌失措,雖然都是點到即止,卻也很好的表現了主人公幹凈的靈魂和真摯善良的情感。
影片的重點,還是在講述馬復興和孩子們之間的故事。馬復興初上講台的第一堂課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消除了人們對其能力的疑慮;為幫助貧困學生,他為孩子們買紙筆買書包買鞋子,花光工資還常在供銷社賒賬;為了勸回輟學的孩子,馬老師挨家挨戶的動員,四處奔走,受盡屈辱和誤解;為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險些丟了性命。
馬復興的事跡其實也發生我們身邊,只是不那麼典型,或許更平凡一些。
馬老師資助貧困學生,為孩子們買筆紙和買書包的片段,讓我想起了代過我一個學期初中化學課的王老師,王老師大約跟主人公差不多年齡吧,那一次我因繳不起3塊錢的學費,被校長擋在了大門外幾天,是王老師為我墊付了學費才得以重返教室,王老師其實長我並沒有幾歲,做代課老師也只有很短暫的時間,可惜我竟沒能再見面道聲謝啊。
由趙玉花老師民辦轉正與故事主人公鬧矛盾離婚的一場戲,忽然想起我的舅舅,一輪配個先後做了十七年民辦教師卻沒有轉正的老人,年輕時為了他教書育人的理想也沒少跟舅媽吵過,白天教書備課,早晚田間勞作,早早地佝僂了腰背,如今八十多歲仍在鄉下務農的老舅,當每個月領到那三百多塊錢的民辦特補時的知足和自豪,常令我心生隱痛和愧意。
由馬復興的事跡,還想起同樣是身殘志堅典範的張海迪、史鐵生,想起靠撿破爛資助近百名貧困學生的劉盛蘭老人,想起貴州鄉村支教卻最終選擇留下的徐本禹,等等。電影中的故事有一些藝術的加工,真實版的馬復興從教三十多年,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得多的艱辛……
《無手老師》根據青海省湟中縣小學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影片講述了馬復興小時候因為一次大火造成雙手截肢,從此成了無手的人,在孩童時被小朋友取笑,欺負;高考時,成績全班第一的他卻被班主任告知,不能填報志願!理由是就是考上大學,將來也沒有單位接收!因此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也讓馬復興的生活希望破滅了,一個無手的人在大山中,在土地上他能幹什麼,他實在不知道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想輕生,去自殺,被及時救起。只能到山中放羊!
村支書找到他,缺一個代課老師,問他是否願意,他因為無手猶豫,村支書又加以誘導:以後可以轉正的哦!馬復興的心活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積極准備,臨行前,媽媽囑咐他:我們無手要強過那些有手的!多麼朴實的話語,也是母親的殷殷希望!
馬復興來到學校,校長把他帶到班級,學生們、村民們都很好奇,不知無手的他怎麼寫字?只見他兩手抱著粉筆寫下了自己的簡介,又告訴學生這一節是美術課,接著在黑板上畫出了一隻振翅高飛的山鷹!這征服了學生也征服了村民!也再一次騰飛了自己的希望!
教學中他經常聽其它老師的課,因此結識了同是老師的妻子,收獲了愛情。山村的家長並不重視孩子上學,他們覺得孩子出去打工,一個月能掙上千元,而在學校里還要交學費!不僅生活貧窮,理念也極其落後!馬復興一個個去找回失學兒童,還要無償為他們墊上學費,買學慣用品,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在了學生身上,一心為學生著想!他告訴學生,只有學習知識,才能走出大山,得到更好的工作!
影片並沒有過多的鋪陳,而是選取幾個事例,以生動細致的情節和特定視角講述他與學生間的深情厚誼,讓我們感悟出什麼是真誠奉獻,因此改變了山村孩子的命運!他也收獲了美麗的人生:被評為奧運火炬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作為一個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理念讓孩子們上學,要用自己的工資維持學生上學,要改變村民們現實的生存觀念!在當今的物質社會是多麼難能可貴!令人敬佩的是,這名鄉村殘疾教師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復興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後,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
用一種情節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對家鄉、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說,朴實及其朴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徵,那麼,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採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朴實、沉穩.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餘的,只能用最朴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有意義價值的人文影片,畢竟馬復興是個活生生的時代典型人物.這部劇作以及未來影片的出現,不光是教育人們如何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向困難挑戰,也不是純粹反映了一個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會發展對文化知識的重要依賴,也反映了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加強民族團結的正確性和必須性,更進一步表現了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後,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
用一種情節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對家鄉、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說,朴實及其朴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徵,那麼,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採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朴實、沉穩。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餘的,只能用最朴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有意義價值的人文影片,畢竟馬復興是個活生生的時代典型人物。這部劇作以及未來影片的出現,不光是教育人們如何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向困難挑戰,也不是純粹反映了一個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會發展對文化知識的重要依賴,也反映了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加強民族團結的正確性和必須性,更進一步表現了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句話是人人都知道的,遇到福報大家自然喜不自勝,但如果遇到禍事,自暴自棄也是常有的。但如果萬人中有一強者。便如指路明燈,使不幸的入朝著光明的路上走去。馬復興便是其中之一。
馬復興誕生在甘肅青海大山的一戶貧農家庭,幼年時不慎跌入火坑,造成雙手大面積燒傷,被迫截肢。當時,唯一幾歲的馬復興不知道,此刻,他截去的不但是雙手,更是他今後的前程與機遇。
由於沒有手,他從小被人嘲笑是怪物,由於沒有手,他沒法像同齡孩子那樣上學……但這些,都沒能摧垮她渴望知識,改變命運的堅定意志。他開始發了瘋般,不分晝夜的練慣用殘損的雙臂寫字,工夫不負有心人,他終究完成了他的上學夢。可這就結束了嗎?不!他知道,他與命運的角逐才剛剛開始,為了在班級里能夠生存下來,能夠少受異常的眼光,少挨些嘲笑。他不能不用更優良的學習成績去贏得尊重,贏得喝彩。他再次墮入了通宵達旦,通宵達旦的學習中。終究,在經歷了九年的寒窗苦讀,在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後,他終究迎來了第一次證明自己,改寫命運的機會——高考,可造化弄人,他被老師以考上大學也找不到工作的荒唐名義,謝絕他填報志願。他的夢再次被無情的現實打敗,這一度令他意志低沉,上吊輕生!
或許是上天垂憐,由於縣教育局無人。
可用,村裡急需一位代課老師。平日里踏實肯干,人緣又好的馬復興成了人選。工作之初,他飽受各方質疑,還被孩子們譏笑為「無臂大王」但他沒有就此畏縮,反而大方承認本身缺點,並迎難而上,以平易近人的態度,無所不至的關懷,贏得了學生們的推戴,用一次次的悉心教導,一趟趟的聽課訪問。證明了自己的教學能力,並收獲了愛情。身為代課老師的他,每月的工資不過20塊,可他為了踐行對老支書的許諾,一直默默資助貧困學生,從未中斷。天道酬勤,在一次大雨中,他為了保護學生課本不被淋濕,被脫落的梁木砸中,住進了醫院。後經教育局批准,成了一位公辦教師。在爾後的30多年間,他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在教育一線。後來,還當選為十大三農人物。奧運聖火傳遞手。」
看完《無手老師》我突然想起美國作明威寫的「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可就是打不敗他!」馬復興的一生曲折跌宕,但正是這類用於抗爭的 精神,使他得以扼住命運的咽喉,具有精彩人生。
今天,我觀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思潮翻滾,被無手老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所震撼。
馬老師出生在青海省一個偏僻的農村,童年時代的一場意外使他失去了雙手,改寫了他的命運。失去了雙手,給他今後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給他稚嫩的心靈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失去了雙手,好比鳥兒失去了羽翼,他也曾經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苦悶的彷徨之中。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和生活的重壓,他也曾經想過早早地去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但每個人來到世上走一遭都挺不容易的,必須完成自己的使命後才能圓滿地謝幕。馬復興就是母親的命根子,在媽媽苦口婆心的勸慰下,他又重新揚起理想的風帆。人活著必須有理想,有追求,才能不在黑夜裡迷失方向。他人生中有三個重大的企盼:第一大願望是能和小夥伴們一起走入學堂,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看著他用腳夾著小棍兒在地上練習書寫,使人久久不能忘懷;看著他用斷臂夾著筆在紙上反復地練習書寫,直到鮮血從斷臂上慢慢地滲出後,終於學會了寫字時,使人潸然淚下。有時候殘缺何嘗不是一種美麗,斷臂維納斯卻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更耐人尋味。他的第二大願望是能有一份工作,在村支書的鼎力支持下,他榮獲了當鄉村教師的職業。他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把自己滿腔的愛都撲在工作上,愛生如子,得到了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最後終於轉為公辦教師。人在做,天在看,苦心人,天不負,人只有在豪無功利之心的基礎上,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事時,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饋贈。他的第三大願望是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能有一個完美的家,好對好,賴對賴,彎刀對著瓢切菜,在好心人的張羅下,他找到了一個跛腳姑娘,但卻因為志不同、道不合,而沒有能走得更長遠。他大公無私的精神卻博得到了一個健全姑娘的芳心,丘比特的箭射中了他,最後愛情終修正果,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道不合不足為謀,強扭的瓜不甜,在一起生活必須有共同的追求才行。
好人總會有好夢!馬復興一個平凡的鄉村老師憑著頑強的意志,戰勝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在為別人的孩子著想成全別人的基礎上,最後也成就了自己。正是這份大愛之心,使人們對他投來無比欽佩的目光,愛是人類正大無私的奉獻,萬事互相效力,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正是這份大愛之心,使他書寫出大寫的人字,激勵著無數人前進!
馬復興是一位愛崗敬業,一心一意抓教學的園丁,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在下麻爾村民的心目中樹起了一座豐碑,他是中國教師中的優秀代表,也是民族團結的橋梁紐帶,他獨特的人生體驗和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不但影響和激勵著他的學生,也激勵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每一位建設者。若要拍攝好這樣一個人物,我們編導者不深入這個行業之中,不懂得這個行業規律性的東西那是天方夜譚。我們曾觀摩了許多不同小學教師的課堂,但最能感動我們編導的還是馬復興老師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用樸素的語言告訴人們一個不凡的人生經歷……在我們尋找最適合的外景地、本片主場景的.選擇就成了一大難題。
前期籌備之初,我就帶領劇組主創人員踏遍了青海境內的淺山和腦山地區,最後在湟中縣西堡鄉的鮑家溝村找到了本片較為合適的小學場景。同時,采訪過馬復興的家人、同事、學生,拜讀了馬復興老師精心設計的教案,只有這樣才能夠和馬復興老師對話,你才能夠在對話中找到你所需要的東西。經過一年多的深入體驗,劇作家和導演對劇中所有人物的刻畫找到了一種生命的元素,較為准確的設計了劇中人物的性格,沒有受到紀實新聞材料的羈絆和束縛,在原有的事跡基礎上能捭闔隨意地發揮和取悅人心的想像,使創作出來的作品讓人有如鯁在喉的同情和令人慚愧的震顫。
若說所謂的身殘志堅,馬復興的志向卻不是那麼有遠大的抱負,他的思想抱負只是讓貧困的山區孩子不能輟學,希望通過自己的知識傳授讓家鄉不再如此貧瘠下去而已,另也只是想讓村民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沒有文化就沒有出路,全片沒有華而不實的走秀。馬復興這個人物是平凡的,所做的事情也是平凡的,但是在這么多平凡的事件中所折射的意義卻不是平凡普通的,那就是弱小的一方向根深強大的世俗和偏見的另一方的較量,是一種對意志的歌頌,對真情的禮贊。馬復興的敦厚、老支書的質朴、趙玉花的賢惠、周局長的務實、麻二蛋的懶散、陶娟子的善良,等等人物無不在觀眾面前得以淋漓盡致地呈現。想像導演及劇作家可能對該劇人物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剖析,換句話說,你要拍攝這種行業性較強的影視作品,你就必須是半個專家,我想這就是規律、創作就是需要這樣的過程,這樣的體驗,這樣的經歷;就如同施耐庵在創作《水滸傳》時,把每個人物都進行了前期定性,心裡有了堅實的概念。
《無手教師》是根據 「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稱號獲得者馬復興的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電影。馬復興是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教師。
1958年的深冬,馬復興降生在下麻爾村一個普通的回族農家。不幸的是,他誕生四個月後的一天,在火炕上爬動玩耍的他,不幸掉進了嗤嗤燃燒的炕洞里。由於沒有及時發現,他的兩只手被燒焦了,還有後背、胸部……從此,馬復興失去了雙手。
很巧合的是我工作的前十年是在甘肅的臨夏,甘肅臨夏和青海湟中從地理區劃上講都屬於河湟地區,有著相近的民族構成、自然風貌和文化,所以,對馬復興工作的地方應該有更深的了解。
電影首先感動我們的當然是馬復興這個人。馬復興首先是一個朴實的人,這種朴實,首要地當然是來自於馬復興這個人,與其他正常人相比,馬復興沒有手,他是個殘疾人,這種殘疾讓他有了不一樣的經歷,體味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其次來自於他所成長的這個環境,在青海湟水流域,多民族雜居,主要有回族、藏族、保安族,當地以花兒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這一方貧瘠、高寒的土地,滋養了他朴實的居民。劇中的馬復興也好,村支書也好,鄉上的書記也好,還有村裡的鄉親也好,甚至於石灰廠的不可一世的老闆也好,其實都是這方土地上卑微的生命,這種卑微最是能打動人。
然而電影畢竟是電影,需要在影視的角度審視。但如果從影視的角度去審視的話,這部影片其實很難算一部優秀的影片。
首先,故事不是好故事,整個電影下來,所選取的故事並不具有一個明確的主線索,各個故事之間是散的,聚合得並不好,給人感覺就像是小學生作文一樣,整個故事並不能夠打動人。
其次,從演員的演技上看,演技也是不合格的,好多鏡頭都給人一種小學生背誦課文的感覺,不是在演戲,而是在背台詞。
再次,服裝道具方面似乎也不合格。馬復興頭上戴的帽子和戴法,以及小學翻新落成儀式上趙玉華頭上所帶的紗,都不合適,道具師還需要再下點功夫才行。
最後,劇中的語言,那一聲一聲的普通話念出來的「尕娃」和老校長純正地道的地方音之間,產生的那種強烈的對比,對一個會用純正地方音說「尕娃」的人來說,聽起來真的很不是滋味。要麼你就全部用普通話,把「尕娃」換成「孩子」或者「娃兒」,要麼你就用地道的地方音來說「尕娃」,用普通話來念「尕娃」實在別扭得很。
最終總結起來說的話,人的事跡是好的,但是在影視表現方面還需下工夫,電影實在不是一個好電影。
Ⅳ 求一些學生電影的電影梗概,很急啊!!!
生命的托舉
影片講述了向陽小學的校長、老師捨身救助學生和相互依存、互助生存,維護寶貴生命的故事。常校長:一位為了救其他孩子的生命,而犧牲了自己孩子。一名年輕女教師袁婧,地震發生時,袁婧和學生被埋在了廢墟下,她用歌聲鼓舞學生們堅強起來。後在援救人員的協助下,她把學生全部救出廢墟。在救出最後一名學生時,強烈的餘震發生了,這位女教師壯烈犧牲了。在廢墟里,尚老師用雙手拚命地挖著,終於挖出一個可以逃生的洞口,學生們一個一個地從這里出去了。最後一個學生被卡在洞口了,尚老師用全身的力氣蹬出了學生,就在這一瞬間,洞口坍方,尚老師被埋,當救援人員找到尚老師時,尚老師已經去世
復仇的子彈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群由"阿虎"帶領的少年們在新四軍戰士"阿惠姐"的領導下組成了一支"少年抗日彈弓隊"去保衛白蓮鎮的父老鄉親,他們的武器就是普通至極的玩具"彈弓",可他們卻用這個小玩意兒打出了大名堂!少年彈弓隊的成員個個智勇兼備,有勇有謀,他們從不逃避,遇到困難冷靜面對,和游擊隊們一起K日本鬼子,小日本被少年彈弓隊K得屁滾尿流,頭破血流啊,真是太爽了!!阿惠姐和阿虎更是用自己的勇氣,智慧用特大號彈弓把手雷射進了軍火堆里,把軍火燒的是一干二凈啊!最後電影接近尾聲時當然也是最精彩的時刻了!那時小日本已經曉得了少年彈弓隊的窩藏地點,於是他們闖了進去,就在少年彈弓隊快要頂不住時,就在阿惠姐快要死翹翹時,千鈞一發之既,帥得不能再帥的游擊隊出現了,把日本軍官的左腿打傷了,他們終於反敗為勝了!
葉問
一九三零年代,中國武術之都的佛山,武風頂盛,各門各派為廣納門徒,經常集體比斗以顯實力。葉問習得一身武藝但為人低調,故未有設館授徒,只待在家中與友人閉門切磋、鑽研武術。
好景不常,中日戰爭爆發,佛山淪陷,葉家大宅被日軍強占,葉問被迫帶著妻兒移居廢屋。葉問一家生活艱苦,但葉問仍積極面對,一改闊少的態度,到煤炭廠當苦力,自力更生。眾中國人默默耕耘之際,一批日軍卻前來生事,陪伴著日軍主任佐騰旁邊的翻譯官,竟是昔日的佛山巡警李釗!
日本將軍三蒲是一名武痴,故以白米作獎賞,邀請中國人到打鬥場與日軍切磋,藉以觀摩中國武術。葉問的好友武痴林於打鬥場內侮辱三蒲,被活生生擊斃!葉問為尋找武痴林,到打鬥場查看,甫一進場即見廖師傅被佐騰無理射殺!葉問遂把心中悲憤於打鬥場上發泄出來,以一敵十,痛擊日本人!三蒲對葉問的身手大為欣賞,並表示期待與葉問一戰。
三蒲帶兵至棉花廠捉拿葉問,要求葉問向日軍傳授中國武術。葉問不甘作漢奸,且欲替中國人挽回尊嚴,遂公然挑戰三蒲,要以雙拳喚起中國人的團結心。三蒲自視甚高,為保名聲毅然應戰。佐騰為保三蒲勝出竟暗設埋伏,葉問未知已身陷危機,以詠春力戰三蒲的空手道,二人在擂台上展開激烈生死決戰……
小小心願
五年級11歲的小學生李小媛是個獨生女,爸爸因病早逝,媽媽下肢癱瘓。母女倆靠社會低保金維持生計。
在殘聯,街道居委會的協助下,小媛媽還干點手工加工活.李小媛喜歡畫畫,她經常把外面的新生事物畫給不能出門的媽媽看。每當媽媽看著這一幅幅生動畫時,也是她最開心的時候。
時間一長,李小媛的畫是全年級畫得最好的,還得過市裡的獎勵。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使正在教室里學習的小媛再也無心聽課。因為她的媽媽此時正在院子里加工玩具!
老師誤以為她上課不認真聽講,就批評了她!終於捱到放學!她急跑出校門,冒著雨向她家的方向跑去。當渾身濕透的小媛推開家門時,院子里,媽媽倒在房門口!
第二天是周六。一大早,小媛忙完家務就開始畫畫,在外窗檯上面小媛發現了一隻蝸牛。小媛問媽媽,為什麼蝸牛總是背著又重又硬的殼?媽媽告訴她,因為蝸牛身體沒有骨骼。小媛說,毛毛蟲也沒骨骼,怎麼沒有背著殼?媽媽說,因為毛毛蟲早晚變成蝴蝶,能飛到天上,天可以保護它。小媛又問,那蚯蚓為什麼也沒有殼?媽媽說,蚯蚓會鑽土,地可以保護它,而蝸牛沒有天地保護只能背著殼來保護自己。小媛傷感地把這只蝸牛收養起來。
小媛辦了一個畫屋,她給自己的畫屋起名『小蝸牛畫屋』。她用畫筆寫了許多招生簡章並到處散發和張貼。好不容易招到了6個小學生,『小蝸牛畫屋』克服種種困難總算開辦起來了!其中有淚水也不乏歡笑……
教育局的工作人員來檢查,發現『小蝸牛畫屋』沒有營業手續。小媛未成年也不具備教學資格,他們只好把『小蝸牛畫屋』關停。後來電視台知道了這事,對『小蝸牛畫屋』進行報道。節目播出後,引起社會各界重視。人民悄悄給她送來了一把嶄新的輪椅,完成了小媛的小小心願.鮮花簇擁中,小媛趴在地上畫畫,她的媽媽坐在輪椅里露出幸福的微笑!
Ⅵ 從《誰的青春不迷茫》里,我們能看到哪些現實
4月22號是《誰的青春不迷茫》上映的日子,首映當天和室友去看了這部由劉同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說實話,對電影本身倒是沒有多大的期待,不過是因為喜歡劉同,喜歡他的文字,所以才決定去看看這部電影。
看完電影回來後,閨蜜問我電影怎麼樣,我不知道如何評價,我只說了一句,看著電影的很多片段,想起了以前讀高中的時候。那種對大學的憧憬,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以及來自父母和老師的對自己的期望,甚至對自己以後的人生道路產生的迷茫。在電影里都一一呈現了岀來。
這電影有兩個地方讓我看完特別難受。一個是班主任郝老師問及大家的夢想。不得不承認,很多老師在安排座位時,無一例外是以成績為參照物的,那些學霸則穩坐前幾排,而那些學渣,則在倒數最後幾排。
在影片里,也一樣。班主任甚至毫不客氣的說到,「你們這些坐在最後兩排的,將來進入社會了,都是社會的底層渣子」!一陣唏噓。當班主任點名問一個也是坐在後兩排的男同學的夢想時,被點名的男孩子小心翼翼的站起來。
「我只要考到三本就夠了」。男同學口音很重,普通話不標准。
「三本?你先把你的普通話練好再說吧。」
班主任回過頭問班上當之無愧的第一名,「林天驕,告訴他們什麼才叫做理想」。
林天驕慢慢的站起來,鄭重的說了句「我想考清華大學的金融專業。」班主任對此回答很是滿意,大家也一陣熱烈鼓掌。繼而又問另一名女孩子,女孩子站起來弱弱的說了一句,「我想當演員」。
班主任又禁不住一陣諷刺,「你長成那樣還想當演員,你的自信心是從哪來的?人家林天驕那叫理想,你不好好學習,整天臭美,你那叫痴心妄想!」被批評的女孩子一下子就哭了岀來。
不得不承認,在學校,老師們總喜歡把成績好的跟成績差的學生放在一起作比較,那些優等生,老師視為掌中寶,關懷備至。而那些差等生,剛看作為眼中釘,肉中刺,眼不見心不煩。不可否認,很難有老師能做到一視同仁。
看吧,當我們的能力還不足以匹配我們的夢想時,那些嘲笑和諷刺,都顯的那麼理所當然。
在影片中,還有一個地方讓我看完特別難受。
教育局的領導來檢查工作,問到學校的作業安排情況。其實我們也都經歷過,讀小學的時候市裡的領導來檢查,老師都會提交代好,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記得那時候班上有個男同學在領導來檢查的時候因為說錯了話,結果被老師罰站一節課,整整一節課,那位同學都沒有抬起頭,聾拉著腦袋,下課後大家都跑到他座位去安慰他,他一聲不吭,一句話都沒說。
在影片中,領導看著牆上的排名表,隨手點了一名同學,和善的問到,「同學,你覺得現在作業多不多?」被點名的同學看了眼班主任,班主任沖他使了個眼色,他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連忙說「不多不多。」並且還說到,「我們學校是注重全面發展,很注意素質教育。」
班主任微笑的點了點頭,對回答很滿意。領導轉而又點名,意料之外的點到了高翔。
班主任趕忙說到,「高翔他請假了。今天沒來,沒來。」可這時候,高翔卻『騰』地一下站起來,嘻皮笑臉的說到「老師,我來了。」
當領導問到高翔時,他卻不像其他同學那樣回答「現在學校有沒有補課或是延長晚自習的情況?」
「有啊!」
「那你們現在還有體育跟音樂課嗎?」
「沒有,都改成了數學和語文。」
高翔全然不顧班主任在一旁的提醒和示意。領導走後,高翔自然而然的被班主任叫到外面,「你知道你這樣回答對學校有多麼大的影響嗎?,我每天費心撥力的是為了什麼,我工資難道能多拿一百塊錢嗎?!」
說實話,當聽到這話的時候,心裡並不是沒有難過,好像從前的某些時刻又得到了重演。
以前讀書的時候,同學們總是喜歡給稍微凶點和相較嚴格的老師起外號,那時候不理解老師所說的,「我是把你們當做我的孩子,你們這樣不學習浪費時間我看著就心痛,為你們心痛,等你們以後就明白會有多後悔,你們以為老師不管你們就是對你們好嗎?要是老師哪天真的不管你們了,那才是真正的放棄你們了!」以前小時候父母對自己說「要好好讀書,不然以後長大了後悔」。
後來上了大學才明白,那些對你恨你不成鋼的老師們也只停留在大學以前,沒人會管你上課有沒有認真聽講,沒人在意你考試有沒有進步,功課有沒有復習。也是後來才明白,其實父母和老師所說的那些話,都是對的。現在想想,心裡一陣心酸。
考試作弊,一直以來都被老師和家長認為是一件特別不光彩的事,也被那些好學生所不恥。大家都認為作弊這種事只有壞學生才會做,好學生才不會做這些「旁門左道」之事。
可在影片中,那個拿獎狀拿到手發軟,被老師當做重點培育對象,座位和名次都穩坐第一,絕不可能犯錯的好學生林天驕,竟也在一次重要的考試中作了弊。並且很不幸的,在作弊的過程中,不小心把練習試卷給掉了下來,被發現了。
為了考試能拿第一名,為了能不影響自己得到省里的三好學生名額,為了能高考加分二十,為了不辜負老師和父母對自己的期望。竟也做了件不光彩的事。
在此之前,她的人生從沒岀過差錯。更不湊巧的,當時還被班上不學無術,吊兒郎當的高翔給看見了。「完了,完了,我的人生,完了。」這是當時林天驕心裡最真實的想法。可她沒想到的是,當老師走到面前,撿起了作弊的試卷,第一反應竟然理所當然的懷疑高翔。
那個老師眼裡不學無術,吊兒郎當的高翔。這讓林天驕和高翔都很意外。
林天驕以為高翔一定會當眾戳穿她好學生下的「真面目」,可讓林天驕意外的是,高翔看了她一眼,轉而對老師說「對,是我。」林天驕難以置信的看著他。
毫無意外,這場考試,高翔判零分,在老師眼裡也印象更差,而林天驕依然還是曾經的那個林天驕。省三好學生,也非她莫屬,學校為此舉辦了表彰大會。
也是在那次,她突然就明白了,比拿省三好學生更重要的是什麼。她主動承認的自己的錯誤,開始認識到自己失去了什麼。
「我忽視了我最好朋友的感受,我看不起她喜歡的男生,我甚至不曾真正的了解我弟弟」。「為了拿到省三好學生,我竟然在一次考試中作弊」。「所以,我放棄這個省三好學生的名額」。很意外的,她的一番話沒有讓大家鄙視,反而得到一陣喝彩。
犯錯誤並不要緊,也不能光憑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抹殺他的全部。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不知悔改,錯上加錯。
「如果你喜歡某樣東西,那你就不停的朝它靠近,總有一天,你會成功。」之前看過劉同的一個視頻,講的都是「光線人」的故事,有從農村岀來,被目不識丁毫無一技之長的父親供上大學辛苦拼搏後來終成光線影業視頻組總監的劉洪賓。也有高考失利三四次沒考到重點大學失望挫敗看不到未來後決定去其他學校旁聽最後成了光線工作室總經理的吳洋。這些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身邊人的支持和鼓勵固然不可少,但更多的是自身的努力堅持和不放棄。
就像電影里,林天驕一直都對天文學感興趣,一直都喜歡天文,但為了父母,選擇了金融專業為目標,但她並沒有放棄對天文的熱愛,每期有關天文學的雜志都會看,有關天文方面的新聞也會關注。後來,她認清了自己的心,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最後,她終於實現了自己真正的夢想,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也從事了自己喜歡的工作 。
如果你真的喜歡一樣東西,那你就一定能實現,如果不能,是因為信念不夠,在你追逐夢想的過程中,身邊的人都會被你感動。 還記得北大的那個《星空日記》嗎?「再見,星空,你好,現實」。當何曉冬說岀這句話的時候,心裡著實痛了一下,但最後,那個男孩子,也是放棄了大多數人認為體面的工作,而選擇了自己一直以來追求和嚮往的東西。慢慢地我們才會明白,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也並不是不可以。
電影中還有一個亮點,就是陸田甜和歐小洋。早戀這個話題,怕是在老師和父母眼中都是個禁忌。大多數的早戀都是沒有結果的,都會被老師和家長集體並且及時的扼殺掉。
「整天不好好讀書,就知道摟摟抱抱!」「你要是再敢跟他來往,看我不打斷你的腿!」諸如此類的話語,數不勝數。電影中有個片段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也很震撼。
陸田甜和歐小洋早戀被發現後,父母和老師禁止他們倆再來往,可誰也想不到,在有天去上學的時候,同學們竟發現歐小洋剪了個光頭,正當大家都摸不著頭腦的時候,調侃他「新發型的時候」發現身為女生陸田甜也頂著個光頭來上課。大家一頓震驚,深深的佩服起來。兩個人相視一笑,所有的話盡在不言中。歐小洋的眼中有淚光在閃爍,眼裡,盡是感動。
或許我們都曾為了愛而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曾為了愛而奮不顧身,那是愛最純真的歲月,那段歲月,被叫做青春,當我們逐漸成熟,日漸蒼老,再也不會有當初那樣的義無反顧和奮不顧身。
《大魚海棠》里說,「每個人都是一條魚,每條魚都會相遇」。在《誰的青春不迷茫》里,林天驕最後抬頭望著天空說「宇宙那麼大,地球那麼小,我們總會相遇」。人生就像一個摩天輪,兜兜轉轉,最後還會回到原點。
所以啊,短暫的分離是為了更好的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