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抗日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1、《紫日》- 抗日戰爭末期(中國) :
《集結號》是一部由馮小剛執導,張涵予、王寶強、廖凡等主演的傳記、歷史、劇情類型的電影,於2007年12月20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為九連犧牲的戰友們爭取榮譽的故事。
2008年,張涵予憑借該片獲得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劉恆憑借該片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2009年,該片獲得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獎;同年,該片獲得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馮小剛憑借該片獲得最佳導演獎,呂樂憑借該片獲得最佳攝影獎,王黎光憑借該片獲得最佳音樂獎。
❷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吐槽《江湖兒女》故事平庸,《江湖兒女》想表達的是什麼
1.
首先要致敬導演,看電影之前有幸參加了科長的映前交流會,聽主持人說起科長時用的一句話特別好,大意是:也許賈樟柯並非是拍這些東西拍得最好的,但是現在中國只有他還在拍這些東西,所以他就是最好的。我非常認同。
看完電影之後我和朋友交流心得,一致認為是好看的,確實是江湖式的好看,但不是那種波濤洶涌的好看,而是涓涓細流的好看。只是朋友認為結尾還差了那麼一點意思,少了一口氣,我卻覺得結尾處理得非常好。
電影的故事,按科長的話說,這個故事就是十八年前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說我是江湖中的人,女人回答我不是江湖中的人備陸,十八年後這個女人對這個男人說我是江湖中的人,男人卻回答我不是江湖中的人。就這么簡單個故事。
電影、朋友的舍友與我,三個不同地方成長起來的人身邊卻有著類似的環境和故事,這就說明了這就是「中國現實」,不是小鎮的,不是農村的,不是城市的,而是中國的。
究其原因,在同一片國土成長起來的子孫經歷的是同一個時代,所謂的江湖兩個字正是泛指古時不接受當權控制指揮和法律約束而適性所為的社會環境,而到了近幾十年的中國,我們剛剛跨過了那個動盪的不穩定的年代,那個年代就是江湖,而我們就是江湖的兒女。
所以科長有在醜化中國嗎?問出這個問題之前,不妨走到街上看看同胞的臉,丑嗎?
同樣的例子還有日本的是枝裕和導演,上個月他的作品《小偷家族》也在國內上映了,講的是現代都市背景下沒有血緣卻依靠選擇走在一起的一家人,這一家人平日里就喜歡到超市裡偷東西,但是有人說他們丑嗎,有人說是枝裕和在醜化日本嗎?沒有。因為真正深入理解電影的人就會知道,一個沒有深刻地去反思本現代社會本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人,定不可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一個敢於直面現實真實的模樣的人,才能是一個真正關心現實的人,是枝裕和是,賈樟柯也是。順帶一提,這兩個位關系很好,可能就是因為創作理念的相同而惺惺相惜,兩人被並列作亞洲電影之光。
4.
最後,想說幾句愛情。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結婚視頻,是新郎新娘對唱《友情歲月》。
在熟悉的前奏響起後,新郎款款地走出來,英俊而豪氣地開嗓唱著「消失的光陰散在風里,彷佛想不起再面對」,另一邊新娘也堅定地接唱「流浪日子,你在伴隨,有緣再聚」。
我在想,巧巧始終是愛斌斌的。
有時候愛情的模樣並非是多麼甜蜜多麼開心,維持愛情走到最後的往往不是激情,可能正是義氣。
兩個人之間有義氣,才能真的在共度患難日子後總有樂趣。
只不過,巧巧知道這一點,斌斌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電影的最後巧巧才會在監控器的畫面里模糊地停留。
也許這就像江湖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莊子·大宗師》說的那樣: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❸ 《江湖兒女》:不願再看到趙濤那張寡淡的臉
當知名導演們都開始走向商業時,賈樟柯還堅持著自己的文藝夢。將手中的鏡頭聚焦在故鄉山西,將時間拉回到21世紀初,而女主還是唯一不變的妻子趙濤。
名導演和夫人之間在作品上的依賴,和相互成就已經很多見了。像姜文之於周韻,馮小剛之於徐帆,顧長衛之於蔣雯麗……但這些女性的存在總歸是為作品增色的,而趙濤的存在絕對是個例外,她讓賈科長的作品減分不少。
《江湖兒女》一開場,公交車上那些面部滄桑的底層人就被鏡頭一一掃過。耳朵上戴著小小的銀耳環的小女孩,臉上紅紅的,藍色背帶褲下是黃色起球毛衣。身後的巧巧(趙濤)留著齊眉的劉海,一口朴實的山西話,穿著入時。
巧巧在地下麻將館和斌哥(廖凡)打情罵俏,斌哥此時混得風生水起,底下的一幫小兄弟唯他馬首是瞻。處理同夥們的借錢風波,看借錢者是否敢對著關二爺發誓。在KTV里喝的都是「五湖四海」酒,各種洋酒、白酒、啤酒通通提起瓶子倒進洋瓷盆里,混合後弟兄們再輪流從裡面用杯子舀酒。
唱著粵語歌的巧巧雲淡風輕,臉孔扁平,手上碩大的鑽戒閃閃發光,四十多的趙濤演二十多歲的模特真是吃力。
直到二勇被捅死,斌哥被仇人打傷後,說了一句:「咱們這種人,遲早會被幹掉的。」一語成讖。斌哥在車里被圍堵,下車後被仇人腦袋開花,巧巧震驚後拔槍射擊,最終因為保護斌哥而服刑5年,斌哥一年後刑滿出獄,從未和巧巧聯系過。
可巧巧一直惦念著男朋友斌哥,坐著橫穿三峽的船去奉節找斌哥,不幸在船上被偷走錢和身份證。三番五次去找斌哥,可是電話永遠打不通,去曾經認識的大學生公司也沒看見躲在辦公室的斌哥。無奈下,自己被強奸未遂後讓警察打電話通知斌哥來接她。兩人的對話隔著五年的青春,隔著錢財悉數散去、兄弟轉瞬陌生、曾經一起整日廝守的人相對無言。郭斌早已不是從前的斌哥了。他沒有固定的居所,他不願再和巧巧在一起。
這部電影平淡如水,波瀾不驚,只是消逝。沒有苦大仇深,只有歲月神偷後的低眉順眼。
趙濤普通的長相,卻有些完美的鄉土氣息,這份寡淡確實很適合演鄉鎮電影,可總覺得她的表演太過表層,缺少了一種內涵,人物的性格沒有立起來,不夠鮮活。舞蹈老師的她演起戲來卻肢體僵硬,臉上的表情也沒有那麼自然。
❹ 《江湖兒女》想表達的是什麼
《江湖兒女》想表達的是什麼叫做江湖的問題。
這部電影記錄了一個印記著江湖義氣信仰的時代,在社會的變革中,隨著人們逐漸轉變成對財富信仰中落幕,就像曾經流連忘返的三峽風光一樣,隨著大壩的建成逐漸沉沒到了歷史的湖底。
江湖已遠,故事還在,任何人無法逃離時代的滾滾洪流,都會被時代無情地翻來覆去地玩弄著,我們在時代面前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4)廖凡被一群人捅死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該片取材於真實的人物,電影原來的名字叫《金錢與愛情》,因為「斌哥」追求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有錢有權。後改名為《江湖兒女》,中文片名引自費穆導演籌拍的最後一部影片 。而劇本是賈樟柯寫完後才告訴趙濤的,中間劇本的討論是他跟攝影師、副導演等人談起的 。
影片通過一個女人的好時光與壞時光,通過她對一個男人的無以寄託,訴說著這個時代的虛妄與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