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雙重人格電影什麼意思

雙重人格電影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5-01-26 01:10:24

㈠ 2013理查德·阿尤阿德執導電影《雙重人格》什麼意思

觀影兩次,將邏輯梳理清楚後,深深地對這部片子的演繹方式著迷

首先,對光影的運用是我大贊本片的原因之一,它營造出了一種陰森詭秘又不乏荒誕的感覺 --- 從一開始列車行駛在隧道時燈光的忽明忽暗,再到辦公室的昏黃破舊的燈光,最後那暗白色燈光下了無生氣的宿舍走廊。無不讓觀影者對電影中的世界產生了一種壓抑感,這對之後的劇情也有了合理化的解釋。

另外,對於光影的轉換,本片拿捏得恰到好處。有兩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第一個就是當Simon出門准備去舞會。原本昏暗的宿舍走廊伴隨著Simon的舞步閃爍著藍色和紅色的燈光,還配上溫馨的音樂,真得讓我替Simon高興。想著這個唯唯諾諾的老好人終於有了春天,雖然之後的結果卻是那麼地讓人無奈。另一個場景是在片尾,Simon說完I just want to be unique之後,燈光從他的左臉轉換到右臉,再從右臉轉換回到左臉,再重復著。 這種光影的轉換很好地表現了Simon和James兩種人格存在於一副軀體之中那種糾纏,詭秘的感覺。

除了對燈光的運用,聲效在這部電影上也十分完美。列車行駛的噪音,單調而重復,讓人覺得煩躁壓抑。意味著情景轉折的那段小提琴聲,無不讓觀影者對這個電影世界感到一種莫名的焦躁,無奈與心酸。片子很好地利用動與靜的聲效對比,營造出了一種有點像默劇但有不是默劇的感覺

完美的燈光和音樂,定下了這個電影里的世界觀 --- 單調,重復,陰森,壓抑。這些都是把人逼瘋的元素,也給本片中主角的人格分裂有了一個很好的環境鋪墊。

到了故事,我覺得說雙重人格的片子也不少,但本片的故事敘述方式很新穎,同時這個故事讓我覺得很心酸。因為他和我們現今活著的社會有太多的類似。

Simon James,老好人到讓人感到怯懦的那種人。他沒有個性,被動,懦弱。 他不敢向自己想要的東西爭取,他不敢對不公平的事情作抗爭,他甚至不敢大聲地向那個堵在地鐵門口搬貨的人說句請讓開。 就這樣的一個人,他只能默默地承受著社會對他一切的不公待遇,利用偷窺他心儀的女孩來得到一絲的慰藉。他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工作了7年卻不曾被人記住,連最後系統里都找不到他的名字。在餐廳點菜還被服務員欺負,在舞會的時候被攔在了門外。他就是一個個徹頭徹尾的No body

反觀James Simon,這個Simon從舞會的失意衍生出來的人格。他傲慢,不拘小節,風趣,個性。他有著一切讓Simon渴望的但又害怕具備的性格。 所以當Simon和James相遇的時候,從開始的害怕接近,再到見識到James的迷人而感到欣賞與接受。這都表明著Simon對於be unique的追求和渴望。

但同時,Simon的心理是存在掙扎的,因為他的性格就是一個wooden boy,一個不想長大的孩子。他想成為像James一樣的人,受人尊重,生活在焦點之中。但是他又同時排斥著那種成為大人的元素。他天真地相信會有人欣賞他,所以他不願意改變,也害怕改變,甚至對這種改變產生質疑。他不斷地追問著Hanna為什麼她和James沒見過就對James產生著迷,James到底怎麼Unique。再如James讓Simon在和Hanna約會時代替他並給他出了許多交談方式的主意,但最後Simon困惑地問到:But This is NOT me.

現實是殘酷的,就如上段對話中James回答Simon的困惑 --- 「是的,這樣就最好不過了」。我覺得這句話真得像一把刀一樣深深地插在了Simon的心上。影片到了這里,也向觀眾們預示著Simon和James最後會走向割裂。隨著James的得勢,現實一次又一次無情地沖擊著Simon的底線 --- 自己心儀的女孩被搶了還要為別人買單,自己對工作所作的努力被認為是James的成果,自己沒撿到便宜卻被James用自己和將軍的女兒拍的裸照威脅,到了最後甚至還丟了工作。他終於被逼得忍無可忍,他去抗爭,可是一切都為時已晚。因為他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人,沒有人會記得他,更別說相信他的話。所有人都以為他瘋了,此時的他也的確被逼得崩潰了,才會在最後痛苦地吶喊著「He stole my face!」。

此時的Simon被逼到了絕境,以至於不得不以自殺了結自己。更可悲的是,原本寫下遺書想為自己所受屈辱作最後的控訴,最後也只能劃掉並改成悲涼蒼白的只言片語 「I am a ghost」。這種哀莫大於心死的感覺,或許只有經歷過那種奮力呼喊卻聽不到迴音的人,才能感受到吧。

接下來的情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Simon在母親的葬禮中意識到了James和他是同一人,頓然醒悟。他選擇了置諸死地而後生的方式,將James的人格殺死。此時,Simon和James成了同一個人,兩個人格在Simon的肉身得到了並存,並恢復了Simon的身份。在救護車里,他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Hanna的微笑,將軍的對他的贊賞。這是導演給Simon最好的禮物。

看完本片之後,我覺得這片子給了我一些啟發。我覺得,每個人都活在多重的人格當中。對人格的極端割裂會讓人格之間產生矛盾,最終導致人格世界的崩壞,留下來得人格必定是以其他人格的死亡作為條件的。

可是,人格之間是能夠共存和融合的。 Simon在醒悟之後,他既有了James的勇氣,又具備了Simon細膩的情感。所以在這個角度來說,Simon最後殺死的,不僅僅是James,而是Simon和James這兩個舊的極端的自我。最後活下來的,是一個混合了兩個人格特點的,一個較為中性的自我。所以,我覺得個性的平衡很重要。

另外一點啟發在於外部環境對性格的影響。片中的世界觀描繪得很好 --- 十年不變的辦公室,黑暗陰森的走廊,單調無趣的工作等等。無不給人一種壓抑和焦躁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人就會更加渴望去改變,渴望受到關注。所以被一些東西觸發之後(片中是Simon在舞會中被拒之門外,無法和Hanna相會),另一個極端的人格就會滋生。這讓我不禁地想到,現代都市人的心理狀況。之前看一篇報道說92%的都市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讓我不得不覺得環境是有可能逼瘋人的,想到這我不禁地為這種現象感到擔憂。

最後的一點是,片中有意無意地向觀眾描繪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的形象 --- James Simon。 不拘小節,自我,風趣幽默。 這都是在西方人眼中有趣的人的表現。 可是在個性被抹殺的中國,Simon James卻應該比James Simon更加受領導的喜歡。所以國情不同,角度不同,Simon 可能活在中國如魚得水,James 就得承受各種異樣目光最後選擇跳樓還不一定呢。Anyway,這純粹是題外話了。

總結來說,The double是一部很完善的作品,從故事的立意到對燈光聲效的運用,再到故事的敘事節奏,都很成熟。是一部具有黑色幽默風格的的小品劇。本人推薦這部作品。(文/Kz)

㈡ 探索:電影中那些奇怪的「精神病」

周末閑來無事,重溫了一遍杜琪峰的《神探》,這部電影里多重人格的設定非常有意思,確實是一部好片。電影里說:「每個人心裡都有鬼」,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也多多少少說明精神障礙在現代人中是普遍存在的。據統計,地球上的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下面就聊聊電影里的那些奇怪的「精神病」。

多重人格分裂症 (Dissociativeidentity disorder,DID),近年來犯罪電影的熱點。患者將自己的人格分割開來,在一個身體里「居住」著多個不同的人格。這些人格可能有不同的外表、性別、年齡、國籍、性情、智商、世界觀甚至是疾病等等。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外界情緒和心理創傷的影響。美國著名的罪犯比利.米利根(Billy Milligan)就是一個典型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醫生甚至發現他有24種人格。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神探》,較早的《致命ID》(Identity)和近期的《分裂》(Split)都有所描述。

卡普格拉斯妄想 (Capgrasdelusion)或者替身綜合症。患者認為自己的朋友、配偶、親人甚至是寵物已被替換,嚴重者甚至覺得有一個與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這種疾病常伴有偏執性精神分裂的症狀。電影《雙重人格》(The Double)就揭示了這種扭曲的思想。

弗雷格利妄想 (Fregolidelusion),與上述的 卡普格拉斯妄想 相反,感覺上就像看電影《肥佬教授》(The Nutty Professor)一樣,電影里角色都是艾迪.墨菲一個人飾演的。患者認為周圍的人,不管是認識的還是陌生的,實際上都是同一個人偽裝的,為的是要監視迫害自己。這個種症狀在動畫電影《失常》(Anomalisa)中也有部分描述。

情愛妄想症 (Erotomania),患者會陷入與另一個人的戀愛妄想中。妄想的對象一般會是偶像歌手、演員和社會名人等通常有較高社會地位的人,甚至不一定是真實存在的。有研究表明情愛妄想症是變態跟蹤狂或瘋狂粉絲的重要誘因之一。《天使愛過界》(À la folie... pas tout)中女主角安琪就因為這個病被關進精神病院。

愛麗絲夢遊仙境症 (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簡稱AIWS),又稱「視微症」。這種病改變了病人對周圍物體和空間的感知,使物體感覺上更大或者更小,不能正常理解物體的形狀、尺寸和距離維度。就像《愛麗絲漫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電影里一樣,周遭的事物忽然變大或縮小,產生時空扭曲感。

阿黛爾綜合症 (AdeleSyndrome),源自電影《阿黛爾.雨果的故事》(L'histoire d'Adèle H)。症狀類似於深度抑鬱症患者以一種自欺欺人的妄想和不顧一切自我犧牲的沖動,不斷追求自己所喜愛的人或者物,完全忽視他人的意見和看法。最終發展為病態的痴迷或依賴,詳細的情況可以參看電影。

強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disorder,OCD),大家都眾所周知的一種精神障礙。患者會反復檢查、反復執行某些程序(或者稱「儀式」)或者反復思考某些想法。通常伴隨著無法控制和擺脫的強迫性焦慮,被迫反復執行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行動。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在《飛行家》(The Aviator)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典型的強迫症患者。

身體畸形障礙 (bodydysmorphic disorder,BDD)或者叫卡西莫多綜合症。患有這種精神障礙的病人覺得自己的外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哪怕一點小小的問題也會被過分誇大,並且時常尋找方式來隱藏或修復缺陷。例如:不斷地照鏡子,反復檢查自己的外觀,試圖用化妝品或服裝遮掩,甚至過度的修飾、節食或者整容。他們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時常懷疑別人在注意自己的「缺陷」,並嘲笑自己。有研究指出,BDD存在於普通人群的比例約2%,但在尋求整形手術的人群中高達10%。關於整容的電影就很多了比如:《整容日記》、《狼狽》和《吾棲之膚》(La piel que habito)等。

隱性遺忘症 (Cryptomnesia)是一種記憶障礙。表現是無法記住某些特定事件或時間,無法區分夢境和現實。當部分記憶沒有被主體認可時,會選擇性的遺忘。類似於突然間有一種似曾相識感覺,或者突然對周圍人們都熟知的事物產生新鮮感。關於記憶障礙的電影非常多,像講潛意識的《科學睡眠》(La science des rêves),以及比較著名的:《全面回憶》(Total Recall)、《記憶裂痕》(Paycheck)和《記憶碎片》(Memento)等。

我的世界你們不懂!

㈢ 雙重人格的影片評價

《雙重人格》在風格上獨樹一幟,幽閉的空間和昏黃的光線營造出一種你在其他電影里體驗不到的詭異陰森以及荒誕感。盡管影片的故事不是那麼完美,但讓人過目難忘的視覺體驗依然足以成功俘獲你的眼球,讓你進入一場心靈之旅,窺視藏在一個人心「內部」的故事。影片最成功之處是創造了一個壓抑晦暗的世界,實際上它放大了社會的冷漠殘酷、諷刺了公司制度對人格的踐踏,影片對人格分裂的解讀也不賣關子,隱喻和想要表達的東西一目瞭然。(網易網評 )
在理查德·艾歐阿德導演的詮釋下變成了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哲學驚悚片。圍繞著孤獨而自卑的主人公展開,淋漓盡致的展現了近年爆發性增長的孤獨人群的心理狀態。(鳳凰網評 )

㈣ 最近有沒有什麼好看的關於雙重人格的電影

《美國精神病人》和《驚魂記》確實是探討雙重人格的經典之作。這兩部電影不僅展示了雙重人格的復雜心理,還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美國精神病人》中的主角通過不同的身份來應對社會壓力,這種心理掙扎讓人深思。

《驚魂記》中的角色則經歷了從普通人到雙重人格的轉變,這種轉變不僅是心理的,更是生理上的。電影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讓觀眾能夠感受到主角內心的沖突和掙扎。

《美國精神病人》的導演運用獨特的敘事手法,通過主角的不同身份來探討社會和人性的問題。而《驚魂記》則通過緊張的劇情和驚人的轉折,展現了雙重人格帶來的恐怖感。

這兩部電影都值得一看,它們不僅能夠提供視覺上的享受,還能引發觀眾對人性深層次的思考。如果你對雙重人格感興趣,這兩部電影絕對不容錯過。

另外,近年來也有一些新電影嘗試從不同角度探討雙重人格,如《分裂》。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患有20個不同人格的病人,通過精心設計的情節,展現了多重人格如何影響人的生活。

總的來說,探討雙重人格的電影不僅能夠提供驚險刺激的觀影體驗,還能讓觀眾對復雜的人性有更深刻的了解。無論是心理分析還是懸疑元素,這些電影都處理得恰到好處。

㈤ 電影《雙重人格》好看嗎

《雙重人格》是根據19世紀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同名小說改編,由理查德·阿尤阿德擔任導演、編劇,傑西·艾森伯格、米婭·華希科沃斯卡、華萊士·肖恩、諾亞·泰勒主演的驚悚電影。該片於2014年5月9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一名默默無聞的小職員(艾森伯格飾)突然發現生活中闖入了一個與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傢伙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雙重人格》在風格上獨樹一幟,幽閉的空間和昏黃的光線營造出

一種你在其他電影里體驗不到的詭異陰森以及荒誕感。盡管影片的故事不是那麼完美,但讓人過目難忘的視覺體驗依然足以成功俘獲你的眼球,讓你進入一場心靈之旅,窺視藏在一個人心「內部」的故事。影片最成功之處是創造了一個壓抑晦暗的世界,實際上它放大了社會的冷漠殘酷、諷刺了公司制度對人格的踐踏,影片對人格分裂的解讀也不賣關子,隱喻和想要表達的東西一目瞭然。

㈥ 禁閉島解析

《禁閉島》的解析如下:

其實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和當年的《孤島驚魂》(尼克.基德曼演的那部)一樣。

男主角其實是這個精神病院里患病最深的一個患者,因為他有著很明顯的雙重人格,也就是所謂的分裂的人格,這個人格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Andrew Laeddis,就是防火燒了他家,熏死他妻子和孩子的那個人;另外一個是Teddy,也就是他幻想中的那個執法官。

故事的起因是,他戰後回到家鄉,和自己的妻子結婚,並且有了幾個孩子,而他由於有著強烈的戰後精神上的表現,使得自己對於他的妻子,孩子雖然很在於,但是卻疏於關心愛護,這直接使他們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導致了他的妻子在長期服用葯物的情況下精神失常,終於在某一日,她的妻子精神病爆發,親手溺死了自己的幾個孩子,而當他回家目睹這一幕的時候,由於過分的悲傷難過,在精神極度緊張,壓力很大的情況下用手槍結束了自己妻子的命運,並防火燒了自己的房子。

這一點從電影中就可以看出來,有一幕是他摟著自己的妻子,在滿是煙塵的房間里,他妻子的腹部在流血,這足以說明他的妻子並不是被煙熏死,或者被火燒死,而是被他槍殺。

接下來,在這種精神狀況下,主角出現了所謂的人格分裂,並且極度暴力。他的意識分為了兩個部分,上文已經提過。他不斷的站在自己善良的一面而尋找自己兇殘的另一面,這樣的精神狀態使他自己很難分辨出來,到底什麼是真相,自己所尋找的真相是什麼,因為他活在了自己思維所創造出來的世界裡。原因很簡單,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妻子死於自己的槍下。

接下來,他應該是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我們知道,在80年代之前,治療這類精神病的一般方式是利用葯物和外科手術。葯物一般無非是鎮靜劑之類,而外科手術則是前腦葉蛋白切除,這中外科手術一般目的在於讓人失去記憶,失去直覺等等,簡單來說就是成為一個傻子,沒有痛苦,沒有高興,開心等一系列的感情意識(看過影片《飛躍瘋人院》的朋友應該能了解,只是後來這種手術由於缺乏對於人的基本尊重而被廢除了)。

影片里所有的安委會(大概就這個意思了)成員一致認為應該讓男主角進行這種手術,但是他的這家精神病醫院的院長以及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電影中男主角自己想像中的助手,來自於西雅圖的那人,都極力反對,因為他們在嘗試用另外一種辦法治癒這種疾病,也就是角色帶入法,role-play,也就是常說的角色扮演,他們希望創造一個男主角所臆想出的空間,時間,讓男主角在這段幻想中逐漸情形,走出幻想,從而真正的意識到自己,於是,影片的第一幕開始了,也就是所謂的角色扮演治療方式正式啟動。

男主角的幻想中,他性格中邪惡的那一面的具體指代物---Andrew Laeddis,去到了在禁閉島上的那家醫院,而他又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就是溺死自己孩子的那個母親從醫院里跑了,這樣,他人格中善良的那一個人,Teddy,聯邦執法官,便有了去禁閉島調查的理由。

於是,他帶著幻想中的助手chuck,其實就是他的主治醫師(Lester Sheehm),一起來到了禁閉島,而從他在船上時,暈船,不喝酒,就可以看出,他的潛意識里非常的懼怕水,因為他的孩子正是被自己的妻子溺死的,並且他不喝酒,因為正是由於酗酒導致的家庭生活不如意,這點從他一到家先喝酒就能看出來。

來到小島之後,小島上的獄警們如林大敵,而男主角卻對這點嗤之以鼻,因為他認為聯邦法官的到來還不至於如此,其實,獄警們這正防範的其實不是正是主角本人,因為他本身是一個退役的戰士,聯邦調查局的偵探,經歷過人格分裂之後已經成為一個極端暴力和危險的人物。而進入醫院大門之前,有一個繳槍的情節,可以看出,主角卸槍的熟練程度和他的助手是截然不同的,因為那人並不是什麼可配槍的執法官,而是一名醫生而已,而這個所謂的穿幫讓他的「助手」用自己只是文職人員所掩飾過去了。

當男主角在醫院內進行自己臆想中的所謂「調查」的時候,他發現,那個溺死自己孩子的母親「瑞秋」不見了,而在床底下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的是,根據第四條規則,誰是第67號病人。其實這正是男主角在自己潛意識里追尋的目標,到底第67號病人是誰。

其實答案很簡單,正是他自己本人,這一點在後來他的「助手」在懸崖邊給他一張入院檔案的紙上可以看出來,他的醫生希望他自己能夠清醒的意識到這一點,只是男主角自己並不承認罷了。關於第四條規則,後來電影中在燈塔那裡,醫院的那個光頭院長也給他講述了,其實那些名字都是從他名字和他妻子的名字中重新排列字母組合而成的。

電影中失蹤的瑞秋,其實就是照顧他的護士,後來從他在床上躺著,而那個護士則在一邊端著葯盤可以看出來。

之後男主角在他的世界裡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首先是那個用玻璃把給自己父親看病的護士臉劃破的人開始,他問那個病人是否認Andrew Laeddis的時候,那名病人顯得非常害怕,緊張,不敢說話。

其實那個病人是認識男主角的,也深知他的暴力程度,可是男主角卻知道對方不能忍受那種用尖的物體摩擦東西的聲音,卻故意用筆在紙上摩擦以發出聲響來激怒,恐嚇對方,由此可見男主角的恐怖程度,這樣的結果使得後者在極大的憤怒和恐懼之下說出了那個把自己的孩子溺死的人,應該受到極刑,甚至應該被毒氣毒死,而這句話深深的刺激了男主角的潛意識,應該說也是一個讓他治癒的一個開始吧。

而後他「審問」的是一個典型的大媽,那個大媽可能是精神病院里,除了醫生護士警衛之外精神最正常的一個人了,她只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親手結束了自己丈夫的姓名。

她告訴男主角,那個所謂的瑞秋把醫院里的每一個人病人都想像成了自己的鄰居,賦予他們社會的角色,這正是想讓男主句意識到其實他本人就是如此,但是當男主角把Andrew Laeddis是誰這個同樣的問題拋給她時,善良的大媽知道他已經沒救了,估計要被進行那種切除腦葉的外科手術時,支走了他的主治醫師,在紙上給他寫了一個字母「RUN」,意思讓他趕緊從醫院里跑出去,因為不久之後他會變成一個傻子,什麼都不知道。

再後來影片還有一個情節,男主角要求醫院開一個什麼會,討論關於走失的瑞秋以及她本人因為放假而回家的主治醫師的什麼事,結果當他緊張的進來時,發現大家似乎卻並沒有太在意,他很生氣,詢問這是為什麼,而大家卻都覺得可笑,現在想來確實如此,一幫正常人在討論一件沒有的事,沒有走失的瑞秋,而所謂瑞秋的醫生其實就是他的助手,而男主角卻在那裡煞有介事,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啊。

劇情接著發展。男主角讓醫院的警衛們去海邊尋找瑞秋,結果那幫獄警為了配合他不得不去尋找,當他提及為什麼不去燈塔那邊的山上也搜尋時,警衛們的回答是那裡的路不好走,而且馬上要來暴風雨了,改日再說。而之後的電影給我們闡述的確實,他僅僅一個人,在沒有藉助任何登山工具的情況下就可以輕而易舉的爬下岩石,並且還找到了一個因為不滿醫院對病人實施外科手術而逃跑的女醫生的時候,就可以知道,去那裡根本不費什麼力氣,只是警衛們認為他所幻想的一切都是假的,根本就沒有瑞秋,去那裡能找到什麼呢。

之後,「瑞秋」找到了,她其實是一名護士,在和男主角的談話中,不斷的提及溺死的孩子,親手殺死自己的配偶,並不斷的詢問他「你是誰」,就是想通過這些刺激讓主角認識自己,可是依舊,沒有成功。

之後,男主角的醫生,也就是他的助手,只有通過另外一個手段,就是讓他進入他思想中所謂的「C區」,他們安排了一個假停電的情節,讓C區如入無人之境,而讓他相信醫院能夠停電的情節在之前他要求醫院開集體大會的時候,那些人已經透露給他了。而後,他和他的醫生來到了所謂的C區,C區是一個看管有著重度精神病患,而且極其危險的病人的地方。

來到C區,醫生們首先安排了一個病人,對他進行心理暗示,那個病人告訴他,他不願意離開這里是因為他已經在這里太久,而不願意去接受外部世界,他不知道什麼是氫彈等等。。。目的就在於讓他意識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從而與世隔絕,和上面的情況一樣,沒有效果。

後來,醫生借故離開他,讓他自己去找那個叫George Noyce,就是他所說的大學生,試想一下,如果不是George Noyce自己告訴男主角自己放火什麼的事,他又怎麼能從外界得知呢。後來男主角輕易的就找到了後者,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男主角也是生活在C區的一個患者,並且是最重度,最危險的那一個。

男主角和他的談話也是圍繞這Andrew Laeddis是誰而展開的,後者一直在暗示他其實那人就是他自己,告訴他其實這一切只是一個針對他的游戲,他只不過是迷宮里的白鼠,除非他意識到事情的真相,真正放下自己妻子溺死孩子,他殺害妻子的這個事,否則他將永遠離不開這里,也就是永遠無法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

他之後問及Andrew Laeddis到底是誰的時候,後者也似乎指明了就是他,而且他臉上的那些傷也是拜主角所賜,因為後者曾當面指明過他就是自己所苦苦追尋的Andrew Laeddis,結果是主角不信,反而給他了一頓痛打。這一招失敗以後,後者只能把最後的一切線索指向了主角心目中的「燈塔」。

主角在燈塔里,男主角見到了他的「助手」和院長,二人最大程度的向他講明了事實的真相,包括那些字母的組合,那些照片的來歷以及他的真實經歷。主角在這種情況下,變得怒不可褻,甚至准備開槍將二人打死,可是卻發現,其實他的那把槍不過是一個玩具而已。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所謂的那種非常BT的手術室,卻只有區區一個警衛,並且警衛在繳械之後還問他「你該不會殺了我吧」。

結局:一覺醒來,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裡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終於清醒的認識到了自己究竟是誰,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而我們也從他的口中聽到了自己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

這一切的一切彷彿已經說明他已經在這種治療的方法下完全康復了。可是,結局的意外卻將這個影片推向了高潮。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醫師,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卻意外的聽見主角仍舊叫他查克,仍舊跟他討論計劃逃離這個島的事,在醫生和院長眼神的交匯中,可以看出,醫生認為主角的意識還是不清醒的,他們的計劃應該是失敗了。

這個所謂的計劃,院長說過,就是於病人進行溝通,試著去聽他們說話,試著於他們進行交流,從而幫助他們走出自己的陰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術。可是主角的這幾句話,讓他們徹底失望,從而不得不接受讓他進行外科手術的方案。

而後,男主角站起來,慢慢的走向將要帶走他的幾個警衛和醫院工作人員的時候,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樣更差些呢?是像個怪物一樣活著,還是像個人一樣死去」。

當他的醫生聽見這句話的時候,其實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經完全康復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他寧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寧願在自己的世界裡死亡也不願意背負這那樣沉重的思想負擔而生活著。

因此他選擇進行外科手術,去除掉自己的記憶,思維,感官,意識,因為康復前的他不願意去面對,而康復之後的他卻無法面對,而他的醫生,則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選擇。

全劇終。

㈦ 如何評價電影《雙重人格》中演員的表現

這部片子主要的笑點在於:男主花樣倒霉...說起這點也很奇怪,就像趙本山早期的小品一樣,主角明明是一些很可悲的人,但是在特定環境下,你是一邊同情他們一邊剋制不住想笑的。細思極恐。主角在這部片里明明是顏值擔當,但就是成了小透明...還被所有人無視+厭惡,主演Jessy塑造的也挺好,兩個「人」的步伐神態完全不一樣。還有片中兩個人在同一條走廊里走路,只有一個人的腳步聲這個細節也很意味深長 這部片子主要的爭論在於:到底是不是雙重人格,個人認為不是雙重人格,因為雙重人格一般是沒有一個可以把所有遇到的情況歸類的主人格的,不同的人格處理遇到的不同信息。

閱讀全文

與雙重人格電影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極少在電影院看電影的英文 瀏覽:627
韓國電影雛菊主題曲中文諧音歌詞 瀏覽:308
電影人物勁威 瀏覽:663
香港電影動圖gif 瀏覽:903
電影院沒有字幕是什麼原因 瀏覽:97
在哪裡能看高草叢中完整版電影 瀏覽:998
茶花女電影2007中文版 瀏覽:386
英語電影里的經典台詞 瀏覽:877
電影女孩子推薦 瀏覽:634
英文電影劇本射手網 瀏覽:201
偏見微電影中國 瀏覽:892
寶寶電影有警察的有哪些 瀏覽:841
星際寶貝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138
有哪些電影是由電腦特技 瀏覽:966
免費英語字幕版電影下載 瀏覽:230
中央六看電影 瀏覽:59
駐藏大臣電影什麼上映 瀏覽:241
在愛奇藝里看的恐怖科幻電影 瀏覽:363
小兵張嘎電影歌曲的分析 瀏覽:733
芝加哥電影什麼時候拍的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