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說《甜蜜蜜》是最特別的一部表現在港大陸人形象的電影
《甜蜜蜜》是天後歌星鄧麗君的代表歌曲,同時也是鮮肉時期的黎明與張曼玉的經典電影。《甜蜜蜜》是90年代最成功抓住兩岸三地中國人共通感情的愛情文藝片之一,曾獲金馬獎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通過時代的背景,講述了兩個人在命運車輪下分分合合的愛情,同時讓人們了解了香港回歸前的歷史場景。
本以為此情不再,黎小軍忠厚老實,善良勤懇,從不主動突出自己的存在,但他絕不懦弱,從不逃避擔當。但命運又安排他們在鄧麗君死訊傳出的那一天重聚。陳可辛的導演手法流暢而富有感情,張曼玉與曾志偉都演出極佳,連黎明的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電影里沒有讓人失望的人,也沒有讓人失望的世界。就像真實的世界,永遠不完美,卻永遠有美好。
⑵ 電影《甜蜜蜜》的結局為何令人如此難忘
《甜蜜蜜》的結局為何令人如此難忘?答案在於導演陳可辛精心設計的「催眠」式鏡頭語言和演員們的出色演繹。影片結尾那場「人海重逢」的戲,通過一系列巧妙的場景設計和鏡頭轉換,將觀眾帶入了主人公李翹和黎小軍的內心世界,引發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在李翹離開唐人街的場景中,導演巧妙地埋下了一個隱藏彩蛋:唐人街旅行社外的藍衣男子是黎小軍的背影。這一細節不僅增加了故事的懸念,也暗示了兩人命運的交織。隨著李翹離開的鏡頭推進,導演使用了從遠景到中景再到近景的鏡頭轉換,展現了她孤獨而復雜的內心世界。觀眾跟隨鏡頭,感受到李翹內心的失落與迷茫,彷彿親自體驗了她漂泊在外的遊子心境。
而當鏡頭切換到黎小軍在紐約的理發店時,導演精心設計的場景和鏡頭語言更是達到了高潮。理發店的中文招牌「請進」不僅巧妙地與前文的暗示相呼應,還進一步深化了觀眾對兩人命運交織的期待。通過不斷交織的鏡頭、鄧麗君的音樂和場景暗示,導演將觀眾的情感逐漸引導至高潮,最終在人海中實現重逢。
整場戲中,導演巧妙運用了不斷變換的視角和鏡頭技巧,如特寫、中景、近景等,不僅展現了李翹和黎小軍復雜的內心世界,還通過鄧麗君的音樂《月亮代表我的心》和畫面中的細節暗示,營造出一種深深的共鳴。這樣的敘事手法,讓觀眾彷彿置身於李翹和黎小軍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他們在人海中重逢的那份驚喜與感動。
《甜蜜蜜》的成功,不僅在於它感人至深的結局,更在於它通過獨特的電影語言,將觀眾的情感引向高潮,讓人在觀影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共鳴。這部影片不僅獲得了多項大獎的認可,還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廣泛贊譽,成為了華語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展現了導演陳可辛獨特的電影風格,更是愛情電影藝術的一次成功探索。
⑶ 《甜蜜蜜》這部影片哪裡好為何它成為了難以復制的經典
我覺得《甜蜜蜜》之所以會成為難以復制的經典是因為,沒有過度講究道德政治的正確愛情,原本我多麼討厭這樣子輕易愛人的怯懦的黎小軍,但總歸現實是這樣的,在那樣一個語言都不通,沒有歸屬感的地方,對於情感的萌生,是一種特殊處境下的必然。
兩人的際遇是錯誤,還是正確也無法輕易下判斷。當那場婚禮,那場下雨天的分離,還有紐約街頭的追逐,直到最後又回到黑白沒有認識彼此的時候,兩人頭靠頭的睡著,我無法說出這樣的安排是狗血的,反而我被打動,斷斷續續不經意的交集,還是很心動的,人物也如此真實細膩的。
一種註定又是一種不經意,但正因此才讓人無法忘卻和捨不得,到頭來一切過去放下的時候,只能發笑的傻傻站在街頭看著對方,好像命運和自己開玩笑。但很奇妙的一點是,我明明感覺到了兩個人之間關系大致的走向,卻依然會被兜兜轉轉的可預見的故事所打動,可能它不止講愛情,我也看到了更多。
當年黎明演個又土又愣的小夥子演得多好,張曼玉多漂亮同時演得又是多好,這片子現在拿出來看仍然會讓當初那個少年已成不惑之年滿頭白發的我,盯著屏幕一動不動,內心翻湧。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那時還沒有混成琛哥的豹哥雖然在黑社會,也沒有表現社會人的腥風血雨,可就是好看,黎小軍和李翹的內心戲是那麼自然讓人提防不了,雖然放了很多內地人來香港的一些土笑話,但這片子怎麼看著看著就想流淚了。
⑷ 電影甜蜜蜜刪了哪裡
電影《甜蜜蜜》在內地播放平台被刪減的主要是部分暴力片段。這些片段可能因為過於暴力,不符合某些播放平台的審核標准或觀眾接受度,因此在進行播放時被刪減。
詳細來說,雖然具體的刪減內容和時長可能因平台和版本而異,但通常這類刪減是出於對觀眾接受度和社會影響的考慮。刪減暴力片段可以使電影更加適合廣大觀眾觀看,特別是年輕觀眾或是對暴力內容較為敏感的觀眾。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電影版本和播放平台的不同,觀眾在觀看時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刪減版本。因此,對於想要完整體驗電影劇情的觀眾,可以選擇尋找未刪減的版本進行觀看。
總的來說,電影《甜蜜蜜》在內地播放平台被刪減的部分主要是暴力片段,這樣的刪減可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播放平台的審核要求和觀眾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