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李玲君的電影作品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波斯貓在行動 (1986) .... 柳嫂
乾杯,女兵們 (1985) .... 薛母
清水灣,淡水灣(1984) .... 大嬸
海盜的女兒(1983) .... 海蘭
妻子的信(1983) .... 王榴英
飛來的女婿 (1982) .... 小蘭娘
紅柳綠柳(1982) .... 紅柳
顧此失彼 (1981) .... 李素珍
賣大餅的姑 (1981)
405謀殺案(1980) .... 林素琴
藍光閃過之後 (1979) .... 盛母
春苗 (1975) .... 阿芳嫂
火紅的年代 (1974) .... 劉大姐
這是我應該做的(1965) .... 劉小妹
小康人家 (1958) .... 水仙
平凡的事業(1958) .... 方芳
典型報告(1958) .... 金芳
鋼人鐵馬 (1958) .... 張小梅
不夜城 (1957) .... 沈銀娣
閩江桔子紅 (1955) .... 李銀花
渡江偵察記 (1954) .... 劉四姐
金銀灘 (1953) .... 扎喜
女司機 (1951) .... 宋桂香
農家樂(1950) .... 大凌
『貳』 老版本渡江偵察記的男主角是誰
老版本的就是孫道臨演的,這個是1954年的,還有一個是1974年的是新的,那個是王惠演的
『叄』 渡江偵察記的幕後製作
香煙洋火桂花糖,不是一聲普通的買賣吆喝,而是電影當中一個專有的軍用暗號。這個暗號運用在了影片《渡江偵察記》裡面偵察兵的軍事行動中。江南遊擊隊女隊長劉四姐化妝當成了提籃小販,拿著這句順口的香煙洋火桂花糖沿江叫賣,跟江北來的大軍偵察兵做聯系暗號。這顯然屬於非常富於生活化的一筆。(對於影片《渡江偵察記》裡面香煙洋火桂花糖的價格,有人感到費解,一包香煙居然需要六萬元!其實這是符合實際的,當時因為通貨膨脹的緣故,六萬元法幣並不值多少錢。)電影里這樣的生活化描寫,是出自一天沒有當過解放軍偵察員的湯曉丹導演之手。在中國影壇,湯曉丹號稱屬於編外八一電影廠的人。中國影壇上許多著名的戰爭故事片都是出自湯曉丹之手,比如《南征北戰》、《怒海輕騎》、《水手長的故事》、《紅日》和《沙漠里的戰斗》等。
身為一名不穿軍裝的軍人故事片導演,湯曉丹先生執導的黑白故事影片《渡江偵察記》花花了整整一年的創作時間,終於在1954年底拍攝成功並與觀眾見面了。做為一個新中國的電影導演,當年44歲的湯曉丹拍攝《渡江偵察記》的勞務費是八百元人民幣,湯曉丹在自己的回憶錄里講,電影剪輯師妻子藍為潔用這筆錢用的很有意義,她給他們的小兒子湯沐海買了一架鋼琴。湯沐海不負母親,今天巳然成為國際樂壇富有卓名的音樂大家了。
按照這部軍事題材影片編劇沈默君的原創意圖,本來《渡江偵察記》里還有為數不少的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場面描寫。比如電影在描繪男主人公李連長再次巧遇女主人公劉四姐的文戲,總是那麼的親舒可人。經過八年戰事離分,當年的偵察員,今天己是偵察兵的李連長,還是隱約認出來了,當年冒著生命危險救過自己的劉四姐,正站在眼前。劉四姐急切地問:「你就是那個同志?」李連長也長夢如醒問:「你就是那個小姑娘?」湯曉丹導演的電影相當善於用曲托景,這時電影音樂升起,男女戰友四手相握。電影這里掩伏了多少情愛的花火在言語里頭。在一些描繪中國人民革命戰爭題材的故事影片當中,擁有為數難得的那些愛情的描寫,全都展示得那麼神聖和干凈。比如影片《戰火中的青春》、《野火春風鬥鬥古城》、《紅色娘子軍》、《柳堡的故事》和《渡江偵察記》等等。影片《渡江偵察記》裡面,還有一個寫情的細節,是劉四姐摘了一把山裡紅,擱在李連長辦公桌上的細節,這場戲應當是比較耐人尋味的。不過這個電影細節並沒有順勢生發下去。可能這也許是導演刻意而為的結果?
甚至想像不出來,拍攝過國產戰爭大片《南征北戰》的湯曉丹先生,居然能夠在此類紅色電影里萌生出這樣細膩的情戲份。恰好看過湯曉丹出版的《渡江偵察記》紀實,回憶的書裡面,對於劉四姐在電影里的情戲描寫,當時就有人提出了文靜有餘剛毅不夠的說辭。湯曉丹導演回憶說,起先影片表演劉四姐的人選想用秦怡,不巧秦怡懷孕了,這才又找了李玲君還有李明兩個女主角,分別飾演八年前後的劉四姐。最後劉四姐的角色人選拿到了當時國家電影局,由名導蔡楚生先生看過試片決定,蔡導以為劉四姐還是最好只由李玲君一人扮演。蔡楚生當時以為,一切畫面效果都應當從觀眾視角出發,劉四姐跟李連長相見別離前後一共八年時間,換用兩個演員觀眾心裡不容易接受。影壇前輩的這個想法也是咱們觀看電影的老百姓的念頭。
影片《渡江偵察記》的人情是平實和質朴的,沒有什麼花花哨哨的東西。八年前的離散再次重遇,也顯得十分得體與耐看。拍攝電影那年,三十三歲的孫道臨當時是帶著四十度高燒奔赴南京拍攝外景戲的。陳述先生表演的敵人情報處長的模樣確實比較好看,別看他扮的是一個頂級的銀幕壞蛋,但他壞得還算是頗有計謀。水淮也高。陳處長的問話也屬於老謀深算,同時相當老道。他對化裝成民工的我軍偵察員質尋:干莊稼活的肩膀上哪裡來的紅印子?接著不久,這位敵人的情報處長在沿江炮火工事區,又一次撞到了化裝偵察的我軍人員,冤家路窄,這次他問得愈發專業和刁鑽。「你們師長姓什麼叫什麼?」「李國棟。」「參謀長呢?」「何思凱。」「工兵營長呢?」「江鵬飛。」「你呢?」「第二連連副江彪。」
當敵人情報處長發現了我軍偵察兵的閃電行動時,已經實實在在挨了李連長一老拳。接下來敵我展開了殊死搏鬥。戰斗當中偵察勇士周長喜與敵人撞車同歸於盡了。山上的戰友們注視著自己戰友的犧性場景,默默地脫帽敬致,為戰友哀悼。軍事影片裡面廣泛而大面積凸顯人情,這是湯曉丹先生執導的軍事片中的一個特色。記得在《紅日》裡面,也有同類的情境出現銀幕。那是張伐扮飾的軍長一再叮囑58團政委陳堅,命令想盡辦法搶救並且致哀劉勝團長的場面。影片《渡江偵察記》的故事緊張有序,尤其來到了偵察兵要拚死游江遞送情報故事的最急場面時候, 我們觀眾面對的臨江場面那麼肅穆庄嚴, 那麼熱血沸動。偵察勇士們的臉龐借著敵人的槍彈閃光。李連長命令吳老貴和小馬:象保護自己生命一樣保護這份江岸敵人火炮陣地情報。
老班長吳老貴在突破敵人江岸封鎖時中彈了,老班長吳老貴生命最後, 給小馬命令的一份戰場遺言是珍貴又動情的。 吳老貴班長堅定說:小馬我掩護你,記著寫封信給我老婆,告訴她我沒有白穿她給我做的布鞋。接下來的電影畫面是生死相搏。吳老貴開槍送走戰友小馬,吞下一口水壺里的酒,拚命扔出命敵的手榴彈,然後壯烈殉國。永遠都會記著,吳老貴那純厚的戰場遺言:記著小馬,寫一封信給我老婆,告訴她,我沒有白穿她給我做的布鞋…… 沒有白穿她給我做的布鞋…… 這就是人民戰士的心內聲音。這是渡江偵察記的忠勇聲音。這也是愛的聲音。吳老貴穿著實芯大麻線縫做的布鞋,英勇犧性去了。可惜銀幕上面,連那一位為丈夫手紉布鞋的大嫂的形象都沒有出現過。酒和江水染紅了那雙實芯大麻線縫做的老布鞋。
影片《渡江偵察記》結尾的最後一幕是動人的,也是十分牽扯著人心的。記得有一段情景,李連長和劉四姐為了爭奪掩護戰友權利的對話時候,相互都是那麼固執,寧肯寄情於體貼,堅決中含有柔意。李連長對四姐剛毅地講:你們先撤。我打仗經驗比你多。不要爭了,這是命令。說完然後,李連長頭也不回迎敵戰斗去了。這個場景表面上盡管顯得不那麼纏綿緋惻,但確實讓我們觀眾看得心裡一陣一陣揪得很。這就是戰爭。戰爭殘酷的讓人戰死。可是這里,有愛情的人可愛的讓人想到生。劉四姐和李連長相互,用保護對方而戰死的情,示意愛。能夠發現湯曉丹導演的戰爭電影都是那麼的激越人心的。鋪樂講究進行曲式,比興屬於浩大排場。《渡江偵察記》里的情是含蓄和嫵媚的。
『肆』 李玲君的介紹
有兩位李玲君。均為女性。第一位: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成就:曾在電影《渡江偵察記》《紅柳綠柳》《海盜的女兒》、電視劇《猜黨員》及呂劇《雙玉蟬》《青山梅》等二十多出戲中擔任主要角色,成功地塑造了各種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形象。第二位:煙台市呂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專工青衣、兼花旦。系中國戲劇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
『伍』 紅色電影有哪些,內容是什麼
1,《洪湖赤衛隊》
《洪湖赤衛隊》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武漢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的革命戰爭題材歌劇藝術片,由謝添執導,王玉珍主演,於1961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同名歌劇,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韓英帶領洪湖赤衛隊與敵人展開艱苦鬥爭,保衛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的故事。
2,《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史文熾執導,高保成、李力、李長華、張懷志、霍德集主演的劇情片。於1958年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是根據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事件寫作的。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和日軍作戰到彈盡糧絕後跳下山崖的悲壯故事。
3,《渡江偵察記》
《渡江偵察記》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湯曉丹執導的戰爭片,由孫道臨、李玲君主演,於1954年上映。該片講述了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偵察班探明敵人江防部署,協助大部隊取得戰役成功的故事。
4,《閃閃的紅星》
《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5,《地雷戰》
《地雷戰》是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等人主演的戰爭片。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掃盪勝利的故事。
『陸』 電影《紅色娘子軍》軍長扮演者是誰
上影廠老影人中,不少是演員夫妻。隨意說幾個,如趙丹與黃宗英、秦怡與金焰、劉瓊與狄梵、董霖與胖姐林榛,汪漪與穆宏,凌之浩與沙莉,張鶯與李緯等等,這類知名度較高的夫婦(或夫或妻),大家經常提到,而有些知名度不高的演員夫婦,被提及的則不多。比如史淑桂、史久峰這對演員夫婦,資深影迷自然知道,一般影迷不一定會關注他們。
史淑桂(1936年出生,她不是網上寫的黑龍江哈爾濱人,而是山東萊州人)是「半路出家」的電影演員。她原是上海市總工會文工團(工聯文工團)舞蹈演員,跟徐才根、周志清那批人同一單位。史淑桂早年在哈爾濱生活,是哈爾濱一中學生,後來考上哈爾濱建築工程學校,學的是建築管道專業。但她業余喜歡文體活動,在學校里受過體操隊、舞蹈隊培訓,尤其對跳舞非常有興趣,那時候時興前蘇舞蹈,當時上海工聯文工團正需要這樣一批演員,史淑桂就棄工從藝了,可以說完全是出於對藝術的愛好和迷戀。50年代末,那個文工團並入到上影,她就成為電影演員了。
史淑桂從1959年天馬廠湯曉丹導演的《鋼鐵世家》(飾技術員劉桂蘭)第一部片子開始,拍過大約40部左右影片,除了1979年長影片子《誰戴這朵花》演一個油田縫補廠廠長主角外,其他都是配角。如影片《紅日》解放軍軍部中,一個不肯上繳精巧手槍,聽到軍長只給她三天時間玩玩時,嘟嘴不甘心的機要員,三天就三天,今天不算,哈。影片《紅色娘子軍》中她沒管住陳強,南霸天以方便為由偷偷從暗道逃掉了,最後與敵決戰時一臉堅毅的娘子軍連旗手。
七、八十年代片子大都也是小角色,如《戰船台》中客串一個揭露吳文倫演的技術組長、實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青工;《春苗》中演一個扶助春苗醫生,揭發馮奇那個錢醫生下毒害老農「高保成」的陰謀;《大橋下面》一個賣餛飩的個體戶大媽;《湖畔》中的街道廠廠長、宋春麗主演的《姐姐》中的老尼姑,還有《泉水叮咚》《子夜》等片中的母親等等,《大刀記》跟楊在葆演一對夫妻,那部電影戲比較多。
我覺得,史淑桂是被導演定位了的演員。她扮演的角色幾乎全是正角,就算《石榴花》石榴花養母、《月亮灣的風波》中的大嬸,這類帶有小市民習氣的角色,也算不上反角。她基本上演那些外表賢淑、內心堅強的婦女,影片《代號213》還是《開槍為他送行》,具體哪一部我忘記了,她演一個被捕後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地下黨,只有幾個鏡頭,那堅毅的眼神給我印象很深。這類角色是她擅長之處,同時又是遺憾之處,限制了她的戲路開拓。
史久峰比史淑桂大3年,是我父輩級老鄉。早年是華東革大文工團演員,跟馮笑、於明德那批人,1952年一起轉業到上影當演員的。他從1955年鄭君里導演的《宋景詩》開始,大約拍過30部片子,80年代初轉行從事電視導演工作。除了《閩江桔子紅》跟李玲君演一對戀人(還有《蘭蘭和冬冬》列車長)等少數影片主角外,基本上也是配角。扮演的角色也是正角為主,少量反角。
50年代演的電影全是正角,好幾部片子,目前為止無法看到,如《前方來信》志願軍、《海上紅旗》舵工、《20天革個命》《「英雄」趕「派克」》《新安江上》《她們的心願》青工、《香飄萬里》邊防軍等。從60年代初《英雄小八路》特務後,有演反角的,比如《舞台姐妹》中客串的流氓,《405謀殺案》壞公安局長、《子夜》資本家等。尤其是《法庭內外》《雷雨》中的兩個阿諛奉承、拍馬溜須秘書形象,大家印象較深吧。
就我看到的而言,夫婦同片演出約有5、6部。前些年在網上曾看到過《鋼鐵世家》那部片子,但很不清晰,夫婦都演工人。《紅日》中都是我軍戰士、機要員,《英雄小八路》史淑桂客串一個民兵女隊長,史久峰演一個特務,跟另一個冒充小朋友舅舅的特務一起窺測、偷拍炮兵陣地方位時,被民兵們捉住了。80年代片子《七月流火》中,倆人角色也是針鋒相對,史久峰演一個租界巡捕房警官,巡捕房把婦女俱樂部舉辦的義賣會禁止後,史淑桂那些婦女前去交涉,倆人有同框畫面鏡頭,史久峰好像對史淑桂說,你不是當事人,沒有資格來交涉,史淑桂生氣地看著他。還有一部《405謀殺案》也很有意思,史淑桂客串公安局長妻子,晚上睡在一起、一秒不到鏡頭,盡管那是個壞局長,總得有個老婆吧。換別的演員演,估計還不太自然,銀幕上下皆夫妻,她客串自然是最合適了,哈。 夫婦後來去了澳大利亞,不知現在情況如何?
『柒』 《渡江偵察記》故事,老電影也有浪漫愛情,兩位元帥親自指導什麼
《南征北戰》《紅日》等電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電影的代表,這兩部影片包括那個時代的其他大部分戰爭題材電影,在感情戲上都是著墨不多或者乾脆沒有,像《南征北戰》里稍微有那麼一點兒苗頭,《鐵道游擊隊》里進了一步但還不完整,也不是很浪漫。
相對來說,誕生在1954年的《渡江偵察記》里卻擁有一段比較完整也比較浪漫的感情戲,這在當時的戰爭電影里是極少見的。
在《渡江偵察記》拍攝完樣片去接受上級審查時,有一部分人就提出了片中這樣的感情戲是否合適,是否需要刪掉或者刪一部分的問題。
參與審查的羅榮桓元帥對本片給予了肯定,他認為片中的感情戲應該存在,只要不過分造成喧賓奪主就行。
陳毅元帥則提出,影片結尾的感情戲可以再豐富一些,氣氛甚至可以再浪漫一些。
在兩位元帥的指導下,湯曉丹修改了結尾,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他讓劉四姐和李連長告別戲的情感更為豐富,但在語言上則含蓄很多,「我們就會再見面的」和「我一定會等你」其實是一語雙關的,這也符合當時的現實。而影片最後一個鏡頭並不是大軍出發,而是劉四姐站在坡上遠望著李連長遠去的背影。
最後,用一句什麼話來結束本文呢?
還是用陳老總那句話吧:我們的創作,需要革命的現實主義,也需要革命的浪漫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