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功夫俠的觀後感100字
虎大自己在微博里提到《功夫俠》的時候,總是用的「兒童電影」這個詞。開始覺得是對黑歷史的自嘲,但是看完電影之後想起我在鋼鐵俠三的觀影報告里寫到一段關於孩子的。「真正認同超級英雄,無關政治威懾作用,無關商業價值,無關其他的,單單崇敬他們的精神,崇敬勇敢和奉獻的,總是那些孩子,總是那些有天真單純心靈的人們。」這個故事從小朋友的角度入手講述,覺得至少在這一點上著實挺棒的。
而功夫方面的表現力可能就要弱於《太極俠》一些了,或者也不是說弱,外行如我是感覺有點飄,鏡頭比較碎,覺得看得不太舒服,音效上也有些違和。片子里虎大的腳上功夫展現得更多,對於喜歡看這個的我真是覺得很棒嘿嘿!大都是多打一,少數幾場一打一和二打一(打女孩子也是毫不留情啊噗,不過那個姐姐身手漂亮得很> <)都很精彩,竹竿打大刀那段好棒的啊啊!!大個兒一出場我們幾個都忍不住喊起來:「大個兒~」場景破壞力真是驚人啊哈……
❷ 觀影報告是什麼
網頁鏈接
其實一回事 ,就是電影的觀後感,只不過叫法不一樣罷了
不曉得這么多賀歲檔,你打算寫哪一篇呢,流浪地球嗎
❸ 觀看巴黎淘氣包觀後感350字
觀看巴黎淘氣包觀後感
《淘氣包小尼古拉》是近期上映的一部電影,是關於兒童題材的電影,看來這部電影之後,讓我有了很多的感受。洛朗·迪哈德也是這么一個具有幽默感和觀察力的導演,這份性格,可以從他成名的處女作《謊言與背叛》中看出來。或許在他編劇導演的作品中,結構稍微有些疏散,線索也會隨著劇情偏離,但總的主題還是能夠把握圓滿,人物的性格在幽默的對白中尚可樹立起來,這就是完成《小尼古拉》電影版的一個保證了。因為兒童故事本身就沒有確定的方向,每一天的校園瑣事,看似平常,卻都藏著孩子們的機警和狡黠。既要串起一個大致的劇情走向,又不能像成人商業片那樣刻意的鋪墊推陳,丟失了桑貝和柯西內的一份「閑趣」, 迪哈德要把握住這個度,才能讓挑剔的法國觀眾們會心大笑。
所幸導演做到了這一點,他找來了一班可愛,個性鮮明,自有嗜好的孩子們來扮演小尼古拉的夥伴(就連導演的小兒子維吉,也在片中出演了若奇同學)。每一個小學生都有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點:阿桑是個貪吃的大胖,每時每刻都在填肚子;熱福家裡巨有錢,總能弄來好東西;魯飛老爸是警察,他也常搞怪出歪點子;科豆是班上最後一名,但很仗義勇敢;第一名的小眼鏡阿囊最不招同學們待見,他還老給班主任打小報告…最後別忘了淘氣又善良的大主角小尼古拉,他可是整個計劃的決策者。這些孩子就像是每一個小學班級里都會有的活寶們,從書中走上銀幕,做著大人們看起來無足輕重,孩子們卻一本正經的舉動,影片彷彿在和記憶中的童年打招呼,勾起無限的感慨。
這真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影片,小時候我們是不是都是這樣的天真無邪呢?
❹ 污力寶寶們,最近想寫一篇關於同性題材電影的觀影報告,求充滿智慧的
我有了解過
❺ 看電影《神筆馬良》觀後感怎麼寫'
本人比較業余,雖然看過了,但不知道怎麼描述,只感覺還行。所以幫你找了幾篇影評,望採納。
《神筆馬良》是一個原點,一個蘊藏著無限可能的原點。你可以想像當神筆筆下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生命時那種唯屬於想像力的波瀾壯闊感。
這個題材簡直是天生為動畫准備的。我的腦海中已經浮現出,如果是宮崎駿或者是迪士尼來拍攝這一題材會呈現出怎樣的一種想像力盛宴。不可否認,當我們自己的動畫人駕馭這種擁有極大拓展空間、極豐富可能性的題材時,還是稍顯出一種稚嫩。這種稚嫩就是缺乏對神筆這一題材真正有深度的挖掘。
我們不免要對今天的《神筆馬良》電影和當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木偶動畫《神筆》做一點對比。
《神筆》顯然是一部在馬克思主義美學指導下的作品,神筆是為階級斗爭的主題服務的,它具有的更多是一種現實主義的拘謹,即有些東西馬良是不能畫的。比如這部電影中的貓和鼠等等。他筆下的每一件作品都必須要為工農階層服務。相比之下,今天的《神筆馬良》電影就可以超脫於這種階級性之外,顯現出一種浪漫主義的灑脫。其實這恰恰是更符合馬良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徵的。一個孩子,拿到這樣一支畫筆,他當然首先要「為所欲為」一番的,這不是人之常情嘛?
而神筆的價值就應改體現在主人公從這種為所欲為轉化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從一種造物主的新奇轉化到造物主的責任感。可惜影片中的馬良始終沒有這一清晰的認知弧線轉變。
我當然不希望新馬良像木偶馬良那樣背負上「為誰而畫」(藝術為誰服務)的沉重包袱,但他是否也應該經受從好奇的忘乎所以到失去的迷茫再到重獲的感悟的轉變呢,是否也應該經歷從製造麻煩到製造幸福的轉變呢,是否也應該經過從不知道該畫什麼到終於知道該畫什麼的轉變呢?正所謂美麗的心靈才能畫出美好的畫。但是影片中的馬良顯然忘卻了這些轉變,哪怕從軍車上的逃脫,他都想不到要去救自己的拉麵兄弟呢。他在變成墨水後與墨仙的一番對白,沒有太多令人振奮的點睛發言,而他最終依然要靠別人才能逃脫墨水(而不是靠自身的能力與智慧),讓人感到他本應完成的「心智」成人禮自始至終從未完成。
影片結尾的金山及其崩塌,很有儀式感,而馬良和小夥伴通過象徵友誼的紙飛馬成功獲救,也讓人感到很有味道。但村長最後仍要用天上掉下來的金子請村民吃飯的表態,卻讓人無法高興起來,這種金錢觀作為結尾難道真的是影片想要宣傳的東西嗎?比錢更重要的是什麼這點,影片從未予以正面回應。
墨仙想要改變世界,採用了選擇人類代言人的方式,這很有宗教主義色彩。這裡面涉及一個很深刻的話題,就是代言人究竟是在完成墨仙的意願還是自己的意願。兩者會永遠保持一致嗎?另一方面,作為造物主的馬良,他所創造出的事物被默認為要跟隨其左右,這是在道德牽絆的基礎上出現的行為准則,但這種牽絆真的牢固嗎?馬良有沒有可能畫出代表惡的東西——畢竟神筆是封印了兩只兇殘的神獸所煉制出的事物,如果畫出了怎麼辦?造物主與被造之物不會和諧,這是影視劇中一個慣例性的主題,就像魔人布歐終究要把魔法師巴菲迪消滅,畢竟影視劇不是和諧社會。
所以你看,從神筆馬良文本的原點上,我們其實真的是可以生長出很多有趣的東西來的。
❻ 《X戰警天啟》觀影報告!
當著最得力的手下的面,揍手下的兒子、初戀之類的重要的人這種事,不遭遇叛變都怪了...
看完《X戰警:天啟》之後,哥深深地體會到了,每一寸在我們身上流逝的時光都是偉大的財富!情商這種東西才是領導力的關鍵!快銀的尋父之路漫長無比!並且!一定!還有!下一部!
- END -
分享轉發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喲!
劇透,讓你更懂電影!
關注劇透社訂閱號(Jutou321)
劇透社內容插畫皆為原創
其餘配圖來自網路
歡迎註明來源的轉載 盜用者必究責
編輯:末末醬
插畫:痂禾
❼ 電影功夫俠觀後感500字左右
雖然拍攝在先,但是《功夫俠》既然遲於較為多知的《太極俠》上映,類似的名字和同一個主演,就不可能不被拿出來作比較。只說這個「俠」字,《太極俠》的Man of
TaiChi我感覺是林虎在地下搏擊真人秀裡面的一個Title,所以一直覺得電影名應該和片中一樣翻成「太極之子」會比較順口而且大氣……而《功夫俠》的Kungfu
Man就和我們平時說的鋼鐵俠蝙蝠俠一個意思。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我是個超級英雄粉兒。各路有超能力有裝備有技術的英雄們,出沒在人間,用他們的能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打敗反派,拯救世界。這樣的故事百看不厭,當然不僅是因為酷炫的動作場面,而多半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所以大都在翻譯上使用了「俠」字。查不到最早這個用法是在哪位的身上,但是古語說俠者善德仁勇,終歸都是配得上這個字型大小。(不過超人並沒有這么翻……)
虎大自己在微博里提到《功夫俠》的時候,總是用的「兒童電影」這個詞。開始覺得是對黑歷史的自嘲,但是看完電影之後想起我在鋼鐵俠三的觀影報告里寫到一段關於孩子的。「真正認同超級英雄,無關政治威懾作用,無關商業價值,無關其他的,單單崇敬他們的精神,崇敬勇敢和奉獻的,總是那些孩子,總是那些有天真單純心靈的人們。」這個故事從小朋友的角度入手講述,覺得至少在這一點上著實挺棒的。
陳平說自己的時候,「平是平常的平。」就只是個平常的人,雖然會功夫,但不是超級英雄。他怕高,怕讓父親失望,看店的時候玩兒游戲機,但是雖然普普通通,遇到事兒的時候終究會站出來,該做的事情總是要做;懷著簡單堅定的心,雖然沒有SuperMan,但我是你的KungfuMan。
開頭一氣兒說了這么多有點接不下去……乾脆直接開始不客觀得了。我怎麼會覺得這個片「略黑」呢!在粉還是黑上《功夫俠》簡直走的是兩個極端啊?!鏡頭萌的能萌翻,黑的能黑得底兒掉。09年沒減肥的虎大大,臉上還是有點兒肉的,但是絕對真是剛好啊?!這個形象對小孩子來說更有親和力不是嗎!(對底下看電影的這仨人也更有親和力啊簡直……)(什麼)給了好多近景大臉鏡頭真是……而且福利也杠杠的不是嗎……格子襯衫真可愛啊………………(這段掐了別發出來啊喂)而功夫方面的表現力可能就要弱於《太極俠》一些了,或者也不是說弱,外行如我是感覺有點飄,鏡頭比較碎,覺得看得不太舒服,音效上也有些違和。片子里虎大的腳上功夫展現得更多,對於喜歡看這個的我真是覺得很棒嘿嘿!大都是多打一,少數幾場一打一和二打一(打女孩子也是毫不留情啊噗,不過那個姐姐身手漂亮得很>
<)都很精彩,竹竿打大刀那段好棒的啊啊!!大個兒一出場我們幾個都忍不住喊起來:「大個兒~」場景破壞力真是驚人啊哈……
虎大沒有用原聲感到有些可惜,不過終究有其考慮沒有辦法。片中夾帶的《不死鳥》響起來的時候心情也歡快起來,片尾漫畫風格的圖都點贊!順便取景基本都是在雲南對吧,作為半個雲南人看到那些個去過的地方,看到紅土地也覺得好開心啊~小Chris非常可愛,腦內的動畫化場景也非常可愛!小孩子容易篤信英雄,跟著父親在海上漂來漂去,沒有漂成個1900,天真的心裡活著超人那樣的英雄。摔倒在地的時候有高大的身影向他伸出手,擦背的時候會小心避開傷口,什麼時候都照顧著他,對他來說,就是我起的這個半通不通的標題啦,——
Su不super,都是好man啊。
❽ 急!!!!!!!!<<長江七號>>觀後感
========數百片原創長江七號觀後感都在這里=========
http://tieba..com/f?ct=318767104&tn=KeywordSearch&sc=270&pn=0&rn=50&lm=4&rs4=1&rs3=5&word=%D6%DC%D0%C7%B3%DB
《長江七號》周生又一座高峰 作者: 四眼崽
任何一部電影都會有負面的評價,而且周星馳先生應該非常喜歡傾聽這些負面的評價。我覺得有反面的聲音很好,甚至我一直也在的「周星馳貼吧」裡面轉一些負面報道。「星迷」也非常大度,容納除了謾罵之外的任何聲音。甚至有人鼓勵繼續把反面的評價拿過來一起研究一下。但是,看了一些評論之後,我只用「失望」這個詞形容發表評論的人,尤其是對那些號稱「資深影迷」的評論者。於是心裏面一直盤算著寫一篇文章,算是作為一個所謂「資深」影迷對這些反對聲音的一個答復,同時也把我們絕大多一直在真正關心、敬仰周星馳先生的新作《長江七號》觀後的一些淺顯感受與大家一同分享一下,或許大家也有興趣看看我們內心既與褒獎不同又與貶低不同的聲音。構思了一陣子,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再回去找那些負面的評價作為參考的時候,那些帖子卻不知道沉到哪兒去了。
下面我從電影的主要元素幾個方面逐一做一點點評價,算是一點淺顯的總結,當然這其中不都是我一個人的感受,可能更加代表了很多看過多次《長江七號》影迷的內心獨白。
(一)真正有誠意兒童商業電影
(1)誰是未來的希望?
我想如果我從小都沒看過一部讓我記憶深刻的電影,或者說讓我精神振奮同時又能感動的電影,或許我這輩子都只能在童真泯滅之後不斷通過追憶來懷戀童年。我們這個時代不缺乏像《哈利·波特》這樣驚險刺激的奇幻兒童大片,也不缺乏像《變形金剛》這樣的充滿工業氣息的狂想科幻電影。但是,他們都那麼適合兒童么?很多暴力和驚悚成分,加之還未成形的電影分級制度,我們的兒童他們在看什麼樣的影片?或許是我的理解有問題,或許他們根本就還沒有認真正有誠意創作一部適合兒童觀看的電影。當我們的孩子在家裡對著電視看《家有兒女》的時候,我們電影工作者也不知道作何感想,或許也在羨慕情景喜劇的魅力吧。
孩子們從小就沒有電影夢,孩子們從小就只有暴力打鬥的電影熏陶,那未來的電影誰來做,還能做好么?我斗膽猜測,周星馳9歲在電影院因為李小龍的電影激動不已,而今天,他也需要電影院的黑暗中有幾顆如同當年自己一樣激盪的幼小心靈。這似乎正是他拍攝「兒童商業電影」所要達到的真正目的。他知道李小龍的電影其實並不適合兒童觀看,而且從上一部《功夫》當中,這個受李小龍啟發的成功導演已經完全超越了李小龍的境界。《功夫》體現了人性掙扎的真正意義在於,你是否能正視自己。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周星馳在不停的掙扎後,在藍天白雲之間暢游,悟到了「人」的渺小與真諦,終於戰勝了自己,以無限的胸懷化解了火雲邪神的暴虐,這比打得他無力還擊更厲害,因為星馳徹底瓦解了他的惡,那兩掌極具摧毀性的如來神掌,沒有打在他身體上,而是將如來神掌外在的有限力量轉化為內在的無限寬容:「想學啊?我教你啊!」 在功夫的勇氣和不息精神中已經融入李小龍年輕生命里不具有的寬容情懷。李小龍,得此弟子,夫復何求啊?
(2)誰在填補這個缺口?
周星馳在自己的巔峰時刻,有勇氣做出各種題材上的探索,放棄過去自己所熟悉的和擅長駕馭的題材,不是因為他覺得這樣的片子多麼有商業價值。而是他覺得,在華語電影圈,好像沒有人有勇氣拍攝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兒童商業電影」。他說:你們都覺得麻煩不願意碰的題材,我來。過去的幾年裡面華語電影圈真正站到兒童視角的作品微乎其微,無論是題材、角度、製作水準、包裝能力……無一令人滿意之作。幸好還有《長江七號》,但是的確是發行公司出於營銷的考慮,定位成了「科幻+溫情+喜劇」的電影。其實這是一部十足的兒童商業電影,周星馳的主力影迷並不是兒童,而且營銷的重點也不是兒童,因此可能會令許多孩子錯過這部優秀的商業電影,另一方面反而招致了很多還沒有成家有孩子年輕影迷的討伐之聲。對於一個成年的影迷來說《長江七號》只能說是意猶未盡,充滿期待的3年等待,等來的卻一部周星馳式的兒童電影。世間只有一個周星馳,我們已經「霸佔」他這么多年,暫且把他讓給我們的孩子,那些未來能夠承載電影夢想的人?況且,《長江7號》能提醒更多電影人,原來兒童片可以這么拍滴。
《長江七號》的純凈電影,放棄了哪怕是花哨的暴力鏡頭,放棄了哪怕是生活化的臟話,放棄了哪怕一點點血腥的死亡……孩子們的打鬥和嘲笑,說到底不如說是游戲,而且在面對大人的時候一切都化解了;唯一一句「你大爺的」,也巧妙的省去了一個關鍵的動詞,變得妙趣橫生;周鐵的死也只用一個象徵性的下墜動作和一群蜂擁而至的工友以及在醫院隔著玻璃門聽不清對白的話語表達了所謂的死亡,「七仔」的死亡也是通過了變成公仔的方式宣告出來,最後又都死而復生。他們的所謂「死亡」,更像是一場歸期難料的離別。它讓孩子經歷生命里最初的憂傷,又能對奇跡發生充滿著期待。精煉出來的「不要偷、不要搶、不說臟話、不吹牛、不打架、有骨氣……」這些是每一個孩子需要保持一生的最初道德。可愛的七仔、貧窮善良的父親、美麗溫柔的女老師、與小夥伴們握手言和……這是一個孩子能擁有的最美好的夢。20年前我們都很窮,那其實就是我們的童年,《長江七號》可以窺見每個窮苦孩子的童年。
從他和記者的訪談中我們可以看出,拍攝別人不選擇的題材需要莫大的勇氣,因為需要對投資人的資金負責,但是每一次他都做好判斷失敗的准備。在這個心態上製作電影,這樣的誠意,誰人與之比肩。盡管這部《長江七號》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完美,也許在未來的幾年裡就會有超過這部電影製作水準的兒童電影。但是我相信就目前的這票人,想弄出一個《長江七號》來,我看沒有個5年還真有點難為他們。周星馳說:「不代表題材好就一定反響好。做不好,一樣會失敗。我每一次都做好失敗的准備。」我相信,他所做好的失敗准備,只留給了「判斷失誤」而不是「做不好」。
(二)簡單的情節能不能制勝?
(1)非同一般的簡單
絕大部分反對聲音都在詬病這部電影的情節簡單,倉促,鋪墊不足。這些聲音和《功夫》上映之後幾乎是一樣的。其實,電影表現主題的方式非常多,有通過豐富復雜的情節表現的、有通過完美的畫面表現的、有通過交叉的線索表現的。電影界唯獨缺乏依靠簡單制勝的案例。要說有也只有之前的《功夫》和《少林足球》。說道情節的鋪陳和設計,大家可能忽略了周星馳的電影史。在周星馳自己作者化的作品裡面(《國產零零漆》、《破壞王》、《食神》、《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等)我們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他只中意簡單的東西,他玩深沉么,玩概念么,玩花活么?而好萊塢電影工業也昭示著超級商業片的成功模式與周星馳的電影主張殊途同歸。在台灣,周星馳接收訪問的時候曾經說過:「《長江7號》比以往的電影困難許多,因為想要搞笑卻又不能教壞小朋友,要讓他們看得懂又要好笑,還得兼顧到大人,不能讓大人覺得太過幼稚卻也要覺得好笑。給小朋友看的,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一直想拍簡單的電影。可能是年紀大了,往往是最簡單的電影,越覺得好看。其實,越簡單的劇本越難拍。」我把這個稱之為「簡單主義」,而且相信簡單主義才是一個電影創作人認真研究的事情。
早在三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周星馳電影和京劇藝術》,其中有一段文字應該較好的闡述了「簡單主義」為什麼勝出的原因:「戲劇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常見和熟知的橋段下表現不尋常的多樣的角色經歷。也就是說受眾對情節和人物背景爛熟於胸,他們期待的不是故事而是演員的演繹過程,這樣的表演才是表演藝術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說大家明明知道這是個夢,但是都非常投入地和這個造夢人一起分享這個夢想。這就是娛樂,也是我們需要藝術的最大理由。任何一個劇種的核心魅力不是劇情、技術而是演員的表演。他們不同的人對相同的橋段進行無數次的演繹,不同演員的表演都有不同的視聽感受和藝術效果,這就是我們很多戲劇愛好者為什麼喜歡反復揣摩同一出戲的緣故。也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戲劇形式吸引受眾的根本原因。」
長期以來周星馳的表演已經絕對凌駕於電影本身之上,因為周星馳電影其實一直在重復相同或者相似的橋段,但是每一次他的表演都讓人過目不忘,都能引起每一個市井小民的共鳴。受眾對周星馳的期待已經絕對超越的電影本身,大家都在等待他以同一種姿態出現讓自己找到自我解嘲的理由和實現夢想的期待。所以他的電影我們反復觀摩,但卻每次都能樂在其中、屢試不爽、高潮迭起、念念不忘。但是,最近幾年周星馳的作品中,他把自己進行了分解,把一切交給了其他角色(這在《看電影》的一篇專題裡面可以得到明顯的驗證),來表現大家喜歡的那個「周星馳」。因此,大家紛紛抱怨星爺表演無突破,沒勁極了。其實,真正研究周星馳的人應該發現,這個人的表演基本上已經羽化成仙了,相信學表演的人應該深有體會,這一點我下面的段落再和大家慢慢分享。
我們再說回「情節簡單」上來,簡單意味著通俗,在通俗的題材上做文章,可能是目前大部分電影創作人所迴避的,我們可以回望這些年的「商業大片」無一不是冠以「情仇生死」等等大的不能再大,復雜到不能在復雜的主題,而結果是什麼,他們給華語電影工業的發展貢獻了什麼,高票房並不是治癒百姓審美疲勞的良葯。有人評價《集結號》是一部有「人味」的電影,後來我才發現,原來只有「喜劇導演」才能真正靜下心來關心人。大片導演把「人味」都消滅掉了,剩下了一堆暴力、情色以及無聊的陰謀斗爭。說到底一部電影的魅力根本是來自對那個核心「人」的關心,有這一點鋪底的作品才有資格稱之為好作品。著名學者魏明倫說:「周星馳的戲自成體系、簡約精闢、一針見血,他一定能把更多電影人帶進更為高尚的人文境界。」我想這三個詞基本上點明了兩個奇才內心默默相通的部分。那麼我想看過《長江七號》的觀眾應該明白了,簡單是從哪兒來的,為什麼要簡單。這部糅合了勵志、兒童、科幻、溫情的作品,讓那麼多成年人失望,讓那麼多期待復雜搞笑情節和人失望,讓那麼多期待展現全新世界觀、宇宙觀的科幻迷失望,其實、科幻特效和搞笑情節只是一個造夢的載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作品充滿了對「人」的關懷,它飽含悲憫之心,有了這些加上周星馳這些年的積淀,一定會讓你在簡單之外領略到《長江七號》可以照進很多人的夢想與人生的力量。
(2)與部分影評人商榷
昨天,我就在期待一份屬於《新京報》自己形式獨特的觀影報告,在北京的各大報紙當中,《新京報》評論的水準是眾多報紙中最令人欣賞的。但是,早晨我打開報箱看到的卻是幾篇令人失望的評論,譬如《勝在導演,敗在編劇》。所幸的這幾篇文章並不是出自我一向敬仰的星迷師兄「谷峪」之手。原來一直以為只有他們還不會讓我覺得孤單,現在我只能扼腕,痛失「良師益友」了。文中列出了兩座高峰:李安和杜琪峰,並且指出周星馳不能和他們並列。我斗膽從這「李杜」二人對周星馳的評價當中猜測一點線索,那就是在他們心目中周星馳的能力都高過了自己,雖然有一點點謙虛的成分,但至少應該並不是這篇文章中周星馳低人幾等的結論吧。
另外,一個在編劇上毫無造詣的人,在這里評價編劇。不是我對你有偏見,也不是說我就做過編劇。我記得「周家班」成員林子聰寫過一篇文章裡面說道:「作為一個觀眾或者影評人,你要評論的就是好不好看的問題,而不是導演功力和編劇的問題,你一天都沒干過,有什麼水準保證你發言的客觀性?」的確,不了解或者研究不夠的情況發言很容易影響你的判斷。下面我談談關於「劇情張力,情感緊張度」的一點自己個人的看法,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我非常驚嘆周星馳怎麼又能想出這樣一個劇情模式,在超現實主義題材的基礎上附著了太多想像力的東西。超現實主義需要精煉簡約,需要深入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想像力除了那隻「太空垃圾狗」之外,最主要的還是人,就是一群孩子,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著各自的精神屬性。如果沒有想像力的靈魂,特技做得再入微、再細膩也只是技術,做出來的外星生物也同樣沒有生命,沒有感情,沒有愛,而周星馳賦予了這個外星生物完整的感情、性格和靈魂。在這部電影裡面有太多反差,幻想與現實的反差,男孩和女孩的反差,快樂和憂傷的反差,窮和富的反差,美與丑的反差,得意與落魄的反差,善良與惡毒的反差,周星馳把每一個地方的反差用到極致,這就是戲劇性,又是超現實主義,整部戲的所有的劇情轉折銜接、情感張力都是在一個個反差中精準的表現出來。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電影裡面令人心碎的場景和情節:建築工地工頭在時下造城運動中所表現的老鄉式對白與肢體語言是最典型的「建設者嘴臉」和底層草根沉寂善良的反差對比;新聞媒體對所謂飛碟事件目擊者采訪時所表現出來的急切表情和那個「無厘頭」大叔的漫不經心的反差對比;富家同學那種「暴發戶」子女在校園種種飛揚跋扈的表現和誠實本分富有愛心的「窮孩子」的反差對比;「精英知識階層」善惡的反差對比;周鐵的住所是一座已拆但並未拆完卻又隨時可能被拆掉的貧民窟與遠處高樓大廈的對比;周小狄所表現出「小強」式的對白與時下兒童那成人般的心境的反差對比;一個「太空超人狗」和「太空垃圾狗」的反差對比,一段歡快的音樂與一個充滿悲情的畫面的反差對比……都是時下這個時代的多棱鏡,似萬花筒般地在片中展現開來,我想,如果你看不到周星馳的心,你就等於沒有看過《長江七號》。這部電影用父子情感線、小人物內心渴望實現被時代社會所尊重以及那種心懷傳遞夢想的願望,將一切反差對比串接起來,使整部片子盡顯出小人物在時代背景下命運的無根與飄泊,狠狠地楔入了影迷那顆善良的心,實現了星爺在片中所宣揚的人間溫情與奮發圖強的文化主題。
很多評論者喜歡將自己不喜歡的故事歸結為「編劇有問題」,因為故事不是他所想看到的,然而這並不能說明編劇是有問題的,除非絕大多數人都這么看。但即便絕大多數人都這么看,也要看是從什麼角度出發的,因此沒有可能只言片語就可以否定掉一個編劇的能力的。其實只有故事的整體才是編劇的表現,而看到的電影始終不是編劇一個人打造出來的。那麼有人要說導演這個角色的不是了,你導演了一部我不愛看的片子,就是你的不是,這種說法很主觀,完全是蘿卜青菜的問題,絲毫沒有可探討性的。而對於《長江七號》的故事,編劇做到了讓故事順利發展,笑淚參合又完整動人,有亮點也不乏新意。情節簡單,當然不能跟那種有著離奇曲折的線索的影片相比,因為這是一個反映底層勞動人民的故事,他們沒有那許多誇張的經歷,沒有受過特殊的教育,沒有顯赫的背景更沒有過多值得炫耀和誇張的地方。然而周星馳能從這個「小」處切入,挖掘深層的含義,小中見大,告訴我們做人的基本。或許以他一個億萬富翁的角度去理解這個現狀,有人始終覺得會有出入,但他之所以受到大眾追捧那麼多年,就是因為他這種關注小人物的精神。所以簡單中看出不簡單,平凡中見證非凡,他做到了。
周星馳的高明就是他避開了那些依靠奇幻或者近乎常理的度橋手法,找到了在這部電影裡面既能推動情節發展又不至於落入思維俗套的編劇手法。或許評論者也並不知道周星馳在編劇上付出了什麼,他們的工作方法又是怎樣?因此斗膽判斷,「王惠玲、詹姆斯·夏木斯以及游乃海、韋家輝」的水準高過了「周家班」團隊。很顯然在華語商業片領域,「周家班」的商業號召力要遠遠高過以上兩位,當然,這個團隊不是沒有不足。只是我想,編劇導演這些我們都不熟悉的領域,我們還是不要批評為妙。周星馳說:你想?什麼時候輪到我想啊?
(三)高屋建瓴的導演功力
(1)導演視角的寬廣和深入
《長江七號》的拍攝背景不再局限於香港,其實自從《少林足球》開始,周星馳就已經逐漸淡化港片色彩了,他不僅僅是站到了華語片的視角和立場,而且影片更多的深入到作為一切核心的「人」的關懷當中。因此,影片的港片氣質也幾乎在一夕之間盪然無存,這一點對於注重周星馳作品香港地域特色的觀眾來說也許難以接受,但是從影片的效果來看,周星馳在「模糊化人物背景」這一點上表現得既不生硬,也不造作。他所要抓住的只是那些極具代表性的符號。勞作的手、盛飯的鋁飯盒、賓士的蟑螂、飯後的水果、破舊的鞋子、蒼勁有力的背影、成績單、玩具、寵物狗、貴族學校、美麗女老師、單親家庭、重復的教誨、美好的幻想……這些元素完全談不上任何地域背景的表現,與以往以香港為拍攝地時注重的生活化細節截然不同,但是《長江7號》勝在以情動人,父子之間感情脈絡的扎實描寫彌補了整體生活背景的缺乏。《長江7號》也許表現出一個訊息,那就是周星馳在有意識地減少港式特色的電影語言,而謀求更大眾化、更世界化、更加人本化的表現方式。這也許能解釋《長江7號》的故事是何等簡單,它就是一個童話,加上了周星馳一貫的小人物信念,是一部傾注了周星馳堪稱大師心血的作品。周星馳作品的終極價值觀顯示出他多年如一日的這種悲憫和濟世的情懷,難道沒有人為此感動。
❾ 抖音上窮小伙路邊收留一個小女孩洗洗成了小蘿莉是什麼電影
抖音上窮小伙六收留一個女孩形象小蘿莉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