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张国富的人物履历
1973.12——1980.12,步兵73师218团战士、排长、政治处干事;
1980.12——1983.08,城西湖农场政治部组织科干事;
1983.08——1986.06,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秘书;
1986.06——1988.01,安徽省委老干部局办公室干部;
1988.01——1990.04,安徽省委老干部局办公室副科级巡视员;
1990.04——1991.01,安徽省委老干部局办公室正科级巡视员;
1991.01——1992.11,安徽省委老干部局办公室副主任;
1992.11——1994.08,安徽省委老干部局办公室主任;
1994.08——1999.02,安徽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正处级);
1999.02——2002.07,安徽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副厅级);
2002.07——2002.09,安徽省宿州市委副书记;
2002.09——2008.04,安徽省宿州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其间:2004.09—2007.07,在省委党校研究生班政治学专业学习);
2008.04——2015.12,安徽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
❷ 关于平津战役的故事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使古都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
【平津战役的小故事】
老英雄隐姓埋名40年真实身份震惊总参。
1998年7月11日,解放军301医院,一个身患肺癌的病人在昏迷中不停地喊着:“首长,我被包围了,向我开炮。”“连长牺牲了,战士们全牺牲了,请求支援。”“报告首长,我突围了……”见此情景,围在他身边的亲人和总政的领导都哭了。
病人叫张国福,40年前,他是全军闻名的特级战斗英雄。他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进军四川”、 “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等众多战役,因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张国福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并荣获“四野”授予的“孤胆英雄”、“开路先锋”、“青年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他曾获得东北人民解放军英雄奖章两枚、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纪念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一枚……1950年9月,张国福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当时19岁的他是众多英雄中最年轻的一位。会议期间,张国福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亲切接见。
但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复员回到地方,对赫赫战功只字不提,甚至连他的家人也无从知晓。他甚至将原名“张国富”中的“富”改为“福”,在地方一家火药厂默默埋头工作40载,直到女儿一次路过西安,顺道到父亲所在的47军军部打探父亲的过去,才发觉她的父亲非同一般的经历。
参军仅半年,16岁的张国福就在一次战役中孤身活捉了国民党军队一名中将
张国福是吉林榆树县新立镇人。1946年,他从家乡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948年入了党,先后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参军仅半年,16岁的张国福就在一次战役中孤身活捉了国民党军队一名中将。
那是1947年5月,我军向东北国民党部队发起夏季攻势,张国福所在的独立三师九团负责攻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双方激战到下午3点多,还有345.6高地难以拿下。此时,一营长、三营长、一连长和三连指导员都牺牲了,战友们也成批地倒下,张国福也打红了眼,趁我军炮火暂时压住对方火力,突地从掩体里跃起,不顾一切地冲到了对方指挥所面前,举着手榴弹,大喊一声:“投降不杀”!国民党指挥所里的人都吓傻了,乖乖地当了这个16岁的小战士的俘虏,这其中就包括国民党中将赵伯昭。指挥所被占,剩下的敌人乱了阵脚,我军则一鼓作气攻上山头,全歼江密峰守敌。战后,《猛进报》以《16岁放牛娃张国富活捉国民党中将赵伯昭》为题,报道了这段传奇的战斗故事,一下子使张国福成了独立三师的名人,并且被记大功一次。
“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不然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
张国福最大的一次战功是在解放东北全境的辽沈战役中攻打胡家窝棚廖耀湘司令部的战斗中。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发动,在毛泽东“这次决战不能让蒋军出东北”的指示下,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野战军连克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义县、锦州等地,蒋介石急调廖耀湘指挥5个军12个师共10万人的“西进兵团”前来助战,被我军拦截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双方短兵相接,又一场恶战开始了。
战斗打到“胶着”状态时,张国福所在的部队知道敌军司令部就在他们战斗的一带,但会不会碰上,能不能拿下,他们也无法预测。在攻打一个叫“胡家窝棚”的地方时,敌人的阻击炮火十分猛烈,几十次的冲锋,都因战士伤亡惨重,进攻无果。又一次冲锋被敌炮火挡住后,张国福假装被击中,伏在一片阵亡的战友身旁,没有退回阵地。当部队再一次吹响冲锋号,距离敌人最近的张国福投出一颗手榴弹后,借着手榴弹爆炸的短暂片刻,手持爆破筒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敌指挥所,向敌指挥官大喊:“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不然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就在敌指挥官被吓得不知所措的时候,身后的战友们已经冲了上来,敌指挥官一看大势已去,当即命令士兵停止抵抗。
“胡家窝棚”战斗一举摧毁了廖耀湘的司令部,使廖耀湘的指挥部失去指挥能力,大大加快了整个战役的前进速度。张国福手持爆破筒冲入敌人阵地被指挥战斗的师领导在望远镜中看得清清楚楚,战后,师长夸张国福是个“小英雄”。评功时,张国福被评为了特等功臣。
辽沈战役是我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一举解放东北全境。这一胜利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多年以后,在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他们没有忘记那场对辽沈战役胜利起到特殊作用的“胡家窝棚”战斗;而在那场战斗中,只有张国福的战友们才知道,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张国福。
全国解放以后,张国福作为全军78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9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挨个与英雄们敬酒,亲切勉励他们“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再立新功。”张国福的战友回忆说,会议期间,毛泽东还接了张国福、郭俊卿等四位英雄到他住处去吃饭呢。
1951年,张国福随47军入朝作战,正值敌军发动大规模的“秋季攻势”,在临津江一带向我军进攻。当时参加进攻的“联合国军”有美骑一师、美三师、美二十五师,英联邦师、李承晚军第九师、泰国团、土耳其旅及希腊营,还有200余辆坦克,300余门火炮。每一场战斗都像“上甘岭”一样残酷。张国福所在的连在345.6高地上坚守七天八夜,在敌人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下,全连战士除了张国福,全部阵亡,但就在张国福一人坚守的阵地上,也未让敌人攻上高地。
这次战斗中,胸部负重伤的张国福被转回国内,在长春疗伤。
几十年间,不要说单位的同事,就连他的儿女,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别的都一无所知
从长春治疗康复后,张国福回到部队后就被送到湖南衡阳军校深造,但培训还没结束,张国福就提前结束了军校的深造,复员回了地方。
张国福回到原籍吉林榆树后,当地政府对家乡的战斗英雄非常重视,经常请他作报告,讲述战斗经历,还准备安排他到县机关领导岗位工作。张国福却一心只想在家务农,不想做官,看看每天都生活光环中,在家乡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他就将原名“张国富”改为“张国福”,到了需要工人的鹤岗,在矿务局消防队干起了消防员。消防队解散后,他便留在矿务局所属的火药厂当了20多年的火药工,不是制造火药,就是坐闷罐车押运火药,再不就是装卸火药,直到1986年退休。
张国福到鹤岗时,档案、户口什么都没带,更别提复员证、立功证了。正是“悄悄合上功劳簿,隐瞒了累累战功”,做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劳动者。几十年间,不要说单位的同事,就连他的儿女,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别的都一无所知。
后来他对儿子解释说他回来的动机,他说曾经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都不在了,他不想借牺牲的战友们的光留在部队享受他们给我带来的荣誉。战争的胜利不是一人之功,合上功劳簿,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和平生活。
在军校深造时,张国福收到许多各地的女大学生给他写的信,表达了对英雄的爱慕之情,但朴实的张国福还是与同一村的邻家漂亮姑娘任宝莲结了婚,过起了平凡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张国福一家7口挤在12平米的平房里,从进厂到退休,他都是四级工,从未涨过。5个儿女大多自谋职业,最困难的时候,张国福就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天不亮捡煤矸子,省下班上发的饭拿回家给孩子吃。
张国福说,他哭,是因为他怕那些舍生忘死的战友打下的江山就这么被贪官蚀空、糟毁啊
一直觉得父亲有着不平凡的经历的四女儿一次路过西安,听父亲说47军军部驻扎在那里,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西安47军军部探访,了解一下父亲的过去。在 47军部的荣誉室里,当讲解员向他讲起“孤胆英雄”张国富时,她惊呆了,墙上光荣榜那张照片那么熟悉,多么像父亲年轻时的照片。讲解员告诉她,张国富的英雄事迹不光47军史上有记载,还以《孤胆英雄张国富》为题上过小学课本呢。女儿经过仔细辨认,最后确认英模榜上的张国富就是自己默默无闻的父亲张国福。
从朝鲜战场回来的张国福只所以再也不向人提起他的过去、他的经历,实在是那场战斗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记忆。儿女们知道了他的辉煌过去,他再也不能隐瞒了,但他一提在朝鲜的那次战斗就哭,身边的人全没有了,枪林弹雨中,尸肉横飞,全连战友都牺牲了,他爬着回来向师长报告,说他们连基本完成了任务,师长指挥员们都哭了。
再后来,儿女们也就知道每次看到电影电视中战士牺牲的场面时父亲为什么哭了;看到贺龙、陈毅等军队高级将领挨整遭辱时父亲为什么哭了;但张国福看到高级干部贪赃枉法受处理时他也哭,儿女们就不明白了。最终,女婿忍不住去问他。张国福说,他哭,是因为他怕那些舍生忘死的战友打下的江山就这么被贪官蚀空、糟毁啊。
张国福的多年军人生涯,即使当了百姓,也没有泯灭他对国家、对军队的热爱,对军人的关心。退休后,有一段时间他在山东生活,有一次过年时逛农贸市场,发现一个采购的战士的车不小心碰到菜堆上,菜场上人一看是个当兵的,觉得有油水可捞,纠缠着他,要他赔整摊子的菜,张国福大喝一声:“干嘛,你们想干嘛?孩子出来当兵,大年三十回不了家,为的是什么?你们谁敢动一下看看。让他走,你们有什么损失我替他陪。”人们一看是个威武的老者,也不敢再存非份之想,都散了。那名士兵很感激,看一身正气非同一般的张国福,忙问:“大爷,你是?”“甭问,跟你吃过一碗饭。”张国福自豪地说。
张国福住院期间,部队领导多次问他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张国福回答只有一句话:“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好”
1997年,张国福经常咳嗽不止,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胸部已有积水。当时他的几个子女都已下岗,家庭经济拮据,很难拿出一笔钱为父亲治病。这时,儿女偷偷瞒着张国福找到父亲原部队的老上级、老战友,而40年间,张国福原团政治部主任、国家核工业部总公司核动力研究室设计院原党委副书记穆建华和老团长、基建工程兵副主任黎原以及47军编写军史的同志也都在苦苦地寻找这位战功卓著、却突然消失了的战斗英雄。
穆建华、黎原闻讯后,迅速将张国福接到北京,安排他住进解放军301医院。专家打开张国福的胸腔后很是吃惊,张国福的肺由于长年在火药厂工作,再加上多年战场上炮火熏染以及朝鲜战场上那七天八夜弹火下战斗,吸入大量的火药烟尘,他的肺膜厚得难以想像。
总政的领导来了,总参的领导来了,他们多次前来看望这位高风亮节、不居功、不自傲的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流着泪说:“40年了,我就是想让大家忘了我,可你们还是没有忘记我。领导还记住我,我十分感激。”别的,他像从前一样,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张国福住院期间,部队领导多次问他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张国福回答只有一句话:“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好。”
1998年7月11日,享受副师级待遇没多久的张国福在301医院永远合上了双眼。
张国福去世后,部队领导把他5个子女找到一起,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和帮助。英雄的儿女像他们父亲一样,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甚至把部队写给当地政府请求对张国福子女予以照顾的信函也压了下来,没给各级政府添加任何负担。
张国福的骨灰按照解放军三总部的意见,准备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张国福临终时说:“我在鹤岗搞了一辈子火药,还是让我回鹤岗吧。”他的骨灰被放到了第二故乡鹤岗殡仪馆烈士陵堂。
张国福身上有中国人最朴实的本质,成为特级战斗英雄后,每次接受记者采访就脸红,作报告,站起来敬个礼就完了。去作报告时,因山路崎岖,部队给他配一匹马,前面有个领马人,但张国福让领马人坐,他跟着走。他说他腿快,“不能让腿闲着,多练它,我还指望它以后打仗呢。”张国福对领马人说。
正是这不灭的英雄情怀,在张国福弥留之际,他仿佛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军号响了,奋不顾身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喊出“向我开炮”的可歌可泣感人场景。
张国富,一个属于战争年代的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一个在和平年代所作所为并不逊色于他在战争时期壮举的英雄。
一个顶天立地的真英雄!
❸ 中国有哪些革命烈士的故事名
他杀敌无数,曾立特等功,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解放后却又不慕名利,隐姓埋名,晚年宁愿借钱治病也不麻烦组织。他就是顶天立地真英雄,隐姓埋名40载的战斗英雄张国富!
16岁,花一样的年纪,16岁的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16岁的他,单枪孤身入虎穴,俘敌中将立头功;从此,参战无数,屡建奇功。抗美援朝战役中,他在全连牺牲的情况下誓死坚守阵地7天8夜;胡家窝棚战斗中,他又以过人的胆识一举捣毁敌指挥部。这一仗,张国富崭露头角,成为特等功臣!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在辽沈战役中起特殊作用的是胡家窝棚战斗,而在这场战斗中起关键作用的则是特级战斗英雄——张国富。
“黑土地做根,长白山为魂,冰雪铸风骨,江河融精神。”这便是我的家乡——吉林。我可以很骄傲地说这位张国富同志是我的同乡。1931年12月,他出生在吉林省榆树县一个农民家庭,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抗美援朝”等诸多战役。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在毛泽东同志“这次决战,不能让蒋介石的军队走出东北”的指示下,我东北野战军捷报频传。蒋介石急调廖耀湘率领10万余人的“西进兵团”前来助战,却被我军拦截在黑山一带。战斗一触即发,张国富所在连奉命执行攻打胡家窝棚的任务。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经过几十次冲锋后,战友们接连倒在敌人的炮火之下。而张国富毫不畏惧,他左手拎着爆破筒,右手紧握着手榴弹,等待着再一次发起冲锋。
“嘟嘟嘟嘟……”冲锋号角夹杂着火炮声、嘶吼声再一次响起。顿时火光漫天,浓雾迅速遮蔽了敌人的视线。敌慌乱之际,张国富假装被击中,伏在一片阵亡的战友们身旁,一点点儿地靠近敌军指挥所。他像一只埋伏许久,伺机出动的猎豹,紧紧盯住猎物的方向,猛然间,张国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跃而起,准确无误地向敌军指挥所投进一枚手榴弹。“砰”的一声,手榴弹爆炸的一刹那,他手持爆破筒冲进指挥所,向敌指挥官大声断喝:“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不然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话音刚落,张国富身后的战友们冲进了指挥所。无奈之下,敌指挥官命令士兵们停止抵抗,缴械投降!
张国富只身一人手持爆破筒冲进敌军指挥所的举动,得到了师首长的高度赞扬。 评功时,张国富被评为特等功臣。胡家窝棚战斗一举摧毁了廖耀湘的司令部,大大地加快了辽沈战役的前进步伐。有西方军事专家评价说:“胡家棚战斗是上帝之手为东野送来的神来之笔。” 其实哪有什么上帝之手,不过是数万万张国富们以自己的流血牺牲书写了军事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篇章。这便是特级英雄张国富,临危不惧,有着超于常人的胆识与勇气,令人敬佩。勇于为国家牺牲奉献的精神可歌可泣,这不正是和平年代的我们所缺失的勇敢么?作为军人,学习和培养“勇担当、甘奉献”的血性与胆魄将是我们终生的必修课题!一个国家拥有这样一支忠诚的军队,国将立于不败之地。吾辈忠勇,国强民安!为了低调生活,他不惜改名为张国福,过着自食其力,清贫劳苦的日子。先后从事消防、火药运送等危险的行业。他用命悬一线的方式继续为人民服务。然而劳苦功高却入不敷出,晚年患病只能借钱治疗。即便如此他也不让儿女麻烦组织,若不是女儿偶然探访他的部队,这一段英雄事迹或许将永远埋藏在他心里,我们也将永远寻不到特级英雄张国富了! 而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张国福烈士为什么隐姓埋名?为什么宁愿没钱治病,也坚决不麻烦组织?
可是如果,我是张国富呢?
作为一名历经战乱的老兵,我的生命是数万万为革命牺牲的战友们用鲜血换来的,能够活着已经是我的幸运。
我又怎么忍心 用革命者的鲜血去邀功请赏?
当我呼吸着和平解放的气息时,又有多少同样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友们早已与世长辞?
当我品味着象征富足的稻米时,又有多少为之奋斗过的战友们生前吃过的最后一口饭竟是树皮树根?
当我脚踏着新时代的土地,我又怎能忘记345.6高地上,副连长和全连战士用生命架起我回去的路呢?
全连都牺牲了,只有我背负着众人的希望,把“阵地坚守住了”这个好消息带回师部。可是“全连都牺牲了”却是我实在不忍说出的噩耗啊!
如今河山一统,物是人非,独自享受这份安宁和平,我的良心何以安?“有幸共苦,无缘同甘”是我最大的遗憾啊!我想,我终于理解了张国福老人了。
一生战功显赫,不慕功名利禄的张老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后人:
冲锋陷阵我来,封官加爵我走。
保家卫国我来,享乐安宁我走。
………我要更杨根思啦,希望这次不会违规
根思精神永流传
❹ 吉林战斗英雄张国富隐藏在农村,看病时院方才发现他英雄的过往,后来怎样
1997年,吉林省当地的医院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老人的身体健康虽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可是病痛也难以掩盖老人身上威武的气势。
从老人的退休情况来看,这位名叫张国富的老人早年当兵从军,退伍之后回到当地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火药工人,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档案里面也没有任何的功勋,可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在入院之后不久便被解放军三零一医院接走进行治疗。
当医院来接人的时候,当地的很多人其实都难以理解。毕竟从老人本身的家庭情况来讲,其实也就是当地非常普通的工人家庭,就连在当地治疗的费用都支付得非常的吃力,又是如何进入北京进行治疗的呢?
事实上,如果不是老人的这一次的生病,说不定隐藏在老人身上的秘密永远也不会被世人所知道。
而这些英雄的子女就跟他们英雄的父亲一样,同样是没有对组织提出任何的要求,党和组织给他们准备了要求地方进行优待的信件,这些信件也被他们全部压下,没有给地方造成的特殊跟额外的负担。
纵观张国富老人的一生,他都无愧于英雄之名。年轻的时候为国家出生入死,建立奇功,可是在建立奇功之后却选择了悄然立场,没有让国家产生任何的负担。
张国富老人曾经解释过自己这种放弃索取的行为,他的解释也非常的简单,他不希望用自己的功勋去换取任何实质性的照顾,毕竟这些功勋都建立在自己战友的牺牲之上,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❺ 张国富的遭遇病魔
1997年,张国福经常咳嗽不止,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胸部已有积水。当时他的几个子女都已下岗,家庭经济拮据,很难拿出一笔钱为父亲治病。这时,儿女偷偷瞒着张国福找到父亲原部队的老上级、老战友,而40年间,张国福原团政治部主任、国家核工业部总公司核动力研究室设计院原党委副书记穆建华和老团长、基建工程兵副主任黎原以及47军编写军史的同志也都在苦苦地寻找这位战功卓著、却突然消失了的战斗英雄。
穆建华、黎原闻讯后,迅速将张国福接到北京,安排他住进解放军301医院。专家打开张国福的胸腔后很是吃惊,张国福的肺由于长年在火药厂工作,再加上多年战场上炮火熏染以及朝鲜战场上那七天八夜弹火下战斗,吸入大量的火药烟尘,他的肺膜厚得难以想像。住院期间,部队领导多次问他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张国福回答只有一句话:“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好。”
1998年7月11日,享受副师级待遇没多久的张国福在301医院永远合上了双眼。张国福去世后,部队领导把他5个子女找到一起,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和帮助。英雄的儿女像他们父亲一样,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甚至把部队写给当地政府请求对张国福子女予以照顾的信函也压了下来,没给各级政府添加任何负担。
张国福的骨灰按照解放军三总部的意见,准备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张国福临终时说:“我在鹤岗搞了一辈子火药,还是让我回鹤岗吧。”他的骨灰被放到了第二故乡鹤岗殡仪馆烈士陵堂
❻ 老人隐姓埋名40多年,多年来儿女都不知道身份,为何突然惊动了警方
因为这位老人是一位战斗英雄,他回国以后不想到处受邀请去演讲他们的光辉事迹,他觉得这对不起他死去的战友们,后来他就隐姓埋名平淡的生活,后来因重病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他的子女只好找出他的功劳簿去寻求地方的帮助,结果后来他的身份暴露出来了,直接惊动了军方。
❼ 这是什么电影啊
电影名字不知道可能叫做《勋章》 张国福,40年前,他是全军闻名的特级战斗英雄。他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进军四川”、“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等众多战役,因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张国福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并荣获“四野”授予的“孤胆英雄”、“开路先锋”、“青年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他曾获得东北人民解放军英雄奖章两枚、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纪念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一枚。1950年9月,张国福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当时19岁的他是众多英雄中最年轻的一位。会议期间,张国福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亲切接见。
但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复员回到地方,对赫赫战功只字不提,甚至连他的家人也无从知晓。他甚至将原名“张国富”中的“富”改为“福”,在地方一家火药厂默默埋头工作40载,直到女儿一次路过西安,顺道到父亲所在的47军军部打探父亲的过去,才发觉她的父亲非同一般的经历。
❽ 1998年七月虎是什么命,1998年属虎男几月出生好
1998年,西安的部忽然来了一个憔悴的中年妇女,她向反映自己是英雄的后代,如今因为家庭贫困,特意申请上的帮助。十分疑惑,曾经的英雄们大都享受着补贴,生病了也能得到医补助,怎么会因为家庭贫困看不起病呢?得知了这个妇女家中病人的姓名后,却大吃一惊,这个曾经被写到课本上还被记入47军军史的特级战斗英雄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呢?
1931年12月,侵华的脚步已经悍然我国东北境内,整个东三省都被残暴的握在手心里,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东北风声鹤唳的紧张话凝重,吉林省榆树县新立镇的一个小家庭中却迎来了新的成员。
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古英雄出少年
这个出生于“九一八事变”那年的孩子叫张国富,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还给了取了一个十分朴素的小名——虎子。
张国富从小就生长在日本的殖民之下,一直怀着赶走、参军的希望,不过他十四岁那年,这些日本侵略者就被英勇的中民赶出了中国,张国富没能实现的理想。1946年,张国富满了14周岁,便毅然加入了中国,成为东北联军第359旅的一个新兵。
后排右一为张国富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党的队伍中向来不乏年幼而勇敢的优秀士兵,张国富也是其中一员。1947年5月,东北联军359旅早已被改编为中国第10纵队,张国富所在的独立三师第九团攻打吉林江密峰镇的军。
江密峰镇是一个典型的易守难攻地形,在此地盘踞一年的早已筑起牢固的工事,将江密峰镇围得铁桶一般。第九团的攻坚任务异常艰难,部队中的两个营长接连牺牲,张国富的连长和指战员也倒在了敌人的炮火之下。
张国富眼见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倒在冲锋途中,咬牙切齿地拿起一捆就冲了出去。他抱着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念头竟然冲过了敌人的炮火,顺利到达了敌军指挥所。张国富拉着的引线,对着指挥所内的五个喊:“优待俘虏,缴枪不杀!”
指挥所内的将领都被孤军深入的张国富惊到了,张国富成功俘虏了五个人,其中一个是赵伯昭。有张国富俘虏指挥官在前,九团士气大振,成功拿下了江密峰镇。张国富被记了大功,我军的《猛进报》还专门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一篇题为《16岁放牛娃张国富活捉赵伯昭》的 传阅全军。
这一次的大功好像开启了张国富在战场上的幸运助力,1948年的辽沈战役,张国富又立了一项大功,还是特等功。
辽沈战役打响后,张国富所在部队在胡家窝棚一带发现了廖耀湘部的踪迹。部队大受鼓舞,坚决要拿下胡家窝棚,活捉廖耀湘。奈何敌人的火力实在太猛,各种美式军械死死挡住了我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张国富和几个战友一起拿着筒冲向敌人的前沿阵地,当战友们都被击中倒下时,张国富急中生智,也一起趴下装死。直到后面的战友吹起冲锋号,敌人的火力都集中到那边去的时候,张国富迅速爬起来跑到了敌人的指挥所中,再一次用俘虏了胡家窝棚的指挥官。
虽然胡家窝棚之战在整个辽沈战役中并不算什么,在全国战争中更加不起眼,但它摧毁了廖耀湘的部,对取得辽沈战役的全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很多都说这一战是“上帝之手为东野部队送来的生来之笔。”
全国后,在1950年9月召开了全国之一次战斗英雄。张国富以19岁的年龄成为全军78位特级战斗英雄中的一位,不仅是最年轻的战斗英雄,还是400万劳更大的78个人之一。
左二张国富
大会上,毛 还特意和张国富说了话,并让他 在身边,为他们一起合了影。根据张国富的回忆,毛 还邀请他和另外的三个特级战斗英雄一起到住处吃饭,勉励他们“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再立新功。”
1951年4月,张国富跟随47军一起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正赶上美军发动“秋季攻势”。张国富和连队一起坚守在345.6高地上,面对敌人堪比上甘岭战役的猛烈炮火,顽强地坚守了七天八夜。除了张国富被打成重伤,全士全体阵亡。
张国富的伤情实在太重,被部队转回长春治疗,之后也没有机会再回到战场上。1952年张国富伤愈出院,被送到湖南衡阳军事院校深造,年轻有为又相貌堂堂的张国富赢得了不少女学生的青睐。
但是张国富没等军校毕业,就申请了回家,不顾的挽留,坚持要回乡务农。回到家乡后,县委想把张国富这个特级战斗英雄安排到县委机关的位子上,张国富却拒绝了,面对的不解,张国富解释:“我的战友们都牺牲在了战场上,我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我不能借战友们的牺牲享福。”
由于“张国富”这个名字的光环太大,张国富不能过上自己想象中的平凡生活,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张国福,起了自己所有的军功章和表彰,以普通退伍军人的身份到黑龙江鹤岗矿务局当了一名消防员。
张国富还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和同乡的姑娘任宝莲结了婚,两人还生育了五个孩子,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
三年后,解散,队员们都各自找关系另谋高就,只有人生地不熟的张国富无处可去,矿务局的就安排他做厂里的工。开煤矿时经常需要用去炸开缺口,张国富就负责运送,危险性特别高。但张国富依然没想过利用自己曾经的荣誉争取什么,只安心地做这个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
一开始,直到张国富的功勋的人都笑他傻,但张国富不申辩也不反驳,依然踏踏实实地呆在自己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干着这个危险的工作。
在张国富的心中,他是在战场上打过仗流过血的军人,工这种危险的工作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而且旁人的危险由他来承担,这是他作为军人该有的担当。这25年中,张国富遇到过大大小小十几次的,多次徘徊在危险边缘,都看不下去,想为他调换工作,但张国富统统拒绝了。
这一做,就是25年。因为不是技术工种,张国富直到退休都没有升过一次级,始终是四级工人,他的妻子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张四级”。因为薪资微薄,张国富时常把厂里发的午饭省下来带回家给孩子吃。直到1986年,张国富从工的岗位上退休,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清贫。
右一为张国富和他的女儿一家
张国富一家七口人住在厂里分配的12小房子里,全家人一起睡大通铺。孩子长大后,张国富自己动手在房子后面搭了一个简陋的房间,还因此欠下了60块钱的债。他每天带着小儿子出去捡煤核,用了大半年才把这60块钱还清。
他依然对自己曾经的荣誉闭口不提,他的儿女们只知道当过兵,却不知道立过功。张国富的女儿长大后想要参军,妻子任宝莲想让张国富找找关系,但张国富不为所动,只让女儿靠自己争取。最后两个女儿也没能进入部队,只在镇上找了一份平凡的工作,嫁人生子。
后来张国富的女儿出差路过西安,听说原先所在的部队47军就驻扎在这里,好奇心驱使她去军部进行了参观。在荣誉室里,她听着讲解员介绍的“孤胆英雄”张国富的故事,看到了墙上挂着的光荣战士照片,这让她无比,因为那张照片郝然就是她的张国福。
回到家里后,女儿就问起了张国富事情的原委,张国富知道自己隐瞒不了,只能慢慢地回忆曾经的往事。但他依然不允许自己的五个孩子对外泄露自己曾是战斗英雄的事迹,一个字都不能提,面对张国富的严厉要求,他们只好答应。
那之后,张国富的儿女们才知道为什么看到电视里战士牺牲的场面时会哭得那么伤心,看到有关的片段都会难过。然而张国富看到电视里污吏被处决时还会哭,这就让几个孩子十分不解。有一次,张国富的女婿实在没忍住好奇,就问了他原因,张国富说,他哭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战友们用命打下来的就这么被糟蹋、腐蚀了,他心痛啊。
1997年,张国富经常咳嗽不止,有时还会咳来。他的家人担心不已,把他带到医院进行检查,才发现张国富得了肺癌,肺部的大量积水让他的身体状况堪忧。张国富被送到鹤岗市医院进行治疗,医生却说张国富的病情太重,需要转到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张国富在厂的帮助下转到了医院,然而昂贵的治疗费用确认一家人作了难。张国富几十年来清贫如一,他的儿女们也都是普通的工人,根本没有钱给张国富治病。
张国富的几个儿女商量了一下,决定瞒着他去向张国富原先的部队上级和战友求助。恰逢这四十多年来,47军的部和们一直都在寻找张国富的下落,如今得知他得了肺癌,却没钱治病。
在医张国富和四个女婿
当即申请为张国富申请了副师级待遇,还把他转到301总医院,请专家为他做手术。手术过程中,专家们都被张国富肺部厚厚的肺膜惊呆了,他原先在战场上就伤到了胸腔,在厂工作的这些年又了大量的硝烟,如今这个年龄和状况已经无法治疗了。
张国富原先的老团长黎原和部的穆建华一起到医院看望张国富,当他们得知张国富这几十年来都隐姓埋名从事危险又挣不到钱的工后,眼睛都湿润了。
这个曾经的特级战斗英雄再次出现在世人眼前,总部也派了人来看望张国富。他们询问这个躺在病床上的老英雄,对自己如今的情况包括孩子们又没有什么要求,张国富摇了摇头,说“我希望党和好啊”,这说得在场众人都忍不住流下泪来。
张国富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还乐观地安慰自己的老伴儿和孩子们,在战场上见惯了牺牲的他不怕死,在他心里,比曾经牺牲的战友们多活了这么些年,他已经很幸福了。
总政的对张国富的子女说,会把他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公墓,让后人铭记他的英雄事迹。张国富知道后依然拒绝了给予的荣誉,选择了回到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鹤岗。
张国富的墓碑
1998年7月11日,张国富因为肺癌停止了呼吸和心脏跳动,彻底离开了他守护一生的,享年67岁。他的骨灰按照生前遗愿被安放在鹤岗殡仪馆的烈士陵堂。
以上就是与1998年七月虎是什么命相关内容,是关于张国富的分享。看完1998年属虎男几月出生好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❾ 徐光宇除了演电视剧《红高粱》花脖子,还有哪些代表作品
电视剧作品
《红高粱》饰:花脖子 导演:郑晓龙
《奠基者》饰:万大年 导演:康洪雷
《八路军》饰:张黑白 导演:宋业明
《白云飘飘的年代》饰:川口 导演:宋海波
《兵变1938》饰:耿杰 导演:张玉中
《船政风云》饰:张成 导演:宋业明
《雄关漫道》饰:罗松林 导演:张玉中
《孤军英雄》饰:刘达 导演:孟凡
《大宅院的女人》饰:钱贵 导演:刘伟明
《大营救》饰:韩起功 导演:游江雄
《盘龙卧虎高山顶》饰:老孟 导演:延艺
《家有一老》饰:连大国 导演:沈燕林
电影作品
《一九四二》饰:火车站站长 导演:冯小刚
《八月一日》饰:陈毅导演:宋业明
《同心》饰:马十三 导演:和小江
《朱程浴血冀鲁豫》饰:乔建山 导演:安澜
《扎西1935》饰:薛岳 导演:张夷非
《承德好人》饰:张国富(男一号) 导演:刘国权
配音作品
电视剧
《八大豪侠》平常、平凡(陆毅 饰)
《汉武大帝》卫青(陆剑民 饰)
《少年包青天》沈良(何中华 饰)
(韩剧)《顺风妇产科》
电影
译制片
《雷神2》雷神
《肖申克的救赎》郝德利
《拯救大兵瑞恩》
《U571》
《黑郁金香》
《铁面人》
《急诊室1》
《海底总动员》
《兄弟连》
《迈阿密风云》
《复仇者联盟》雷神
❿ 张国富的怀念战友
张国福说,他哭,是因为他怕那些舍生忘死的战友打下的江山就这。么被贪官蚀空、糟毁啊。一直觉得父亲有着不平凡的经历的四女儿一次路过西安,听父亲说47军军部驻扎在那里,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西安47军军部探访,了解一下父亲的过去。在 47军部的荣誉室里,当讲解员向他讲起“孤胆英雄”张国富时,她惊呆了,墙上光荣榜那张照片那么熟悉,多么像父亲年轻时的照片。讲解员告诉她,张国富的英雄事迹不光47军史上有记载,还以《孤胆英雄张国富》为题上过小学课本呢。女儿经过仔细辨认,最后确认英模榜上的张国富就是自己默默无闻的父亲张国福。
从朝鲜战场回来的张国福之所以再也不向人提起他的过去、他的经历,实在是那场战斗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记忆。儿女们知道了他的辉煌过去,他再也不能隐瞒了,但他一提在朝鲜的那次战斗就哭,身边的人全没有了,枪林弹雨中,尸肉横飞,全连战友都牺牲了,他爬着回来向师长报告,说他们连基本完成了任务,师长指挥员们都哭了。
再后来,儿女们也就知道每次看到电影电视中战士牺牲的场面时父亲为什么哭了;看到贺龙、陈毅等军队高级将领挨整遭辱时父亲为什么哭了;但张国福看到高级干部贪赃枉法受处理时他也哭,儿女们就不明白了。最终,女婿忍不住去问他。
张国福的多年军人生涯,即使当了百姓,也没有泯灭他对国家、对军队的热爱,对军人的关心。退休后,有一段时间他在山东生活,有一次过年时逛农贸市场,发现一个采购的战士的车不小心碰到菜堆上,菜场上人一看是个当兵的,觉得有油水可捞,纠缠着他,要他赔整摊子的菜,张国福大喝一声:“干嘛,你们想干嘛?孩子出来当兵,大年三十回不了家,为的是什么?你们谁敢动一下看看。让他走,你们有什么损失我替他陪。”人们一看是个威武的老者,也不敢再存非份之想,都散了。那名士兵很感激,看一身正气非同一般的张国福,忙问:“大爷,你是?”“甭问,跟你吃过一碗饭。”张国福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