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外的电影为什么不同期或短期内在国内同步上映,而是过半个月或更久才上映
这要从引进片的分类说起。国内的引进片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分账片”,指的是上映之后,发行方要与制片方,要将总票房按一定比例分成;另一种叫做“买断片”。指的是一次性买断播放权,制片方不再享受票房分成。
不管是分账片还是买断片,数量都受到严格限制。每年的分账片有34部的限额,一般都会给大制作的好莱坞影片,其他外来影片都要靠后站。
比如日本动画电影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买断片”引进的。一般分账片上映时间都比较及时,甚至有同步上映的。但买断片不一样,需要给分账片让档期,具体上线时间也都是总局定的,甚至还有买了播不了的情况。间隔半年以上再上映也算是一种规律了。
其实技审主要就是完成电影的译制工作,确保发放到全国影院的拷贝没问题,整个过程只要两周左右。 然而要完成技审的前提是能拿到《复联3》 完整的片源,但迪士尼全球院线发行部门却以「保密」为由拒绝提前将最终片源送到中国。 据说迪士尼中国部门曾向总部争取过,但总部始终不妥协,最终导致赶不上 4 月 27 日的全球首映。
② 关于国外电影在内地上映问题
大片儿可能会全球同步或者差几天,那些一般的电影在全球上映都是不同步的,引进到中国的话一是在制度层面,我国好象每年只引进二十部外国片儿吧,二是还有一个电影审核的问题.不过现在那些热门大片儿还是很快的啊,波西钢铁侠波斯王子什么的还挺快的
③ 外国电影在中国上映的时候是配音版本,还是原版加上字幕是中文字幕还是英文字幕
正式引进公映的电影,大部分是普通话配音的,少部分是配音版、原声中文字幕版同时上映,电影院有多个电影厅,观众可以选择不同的厅观看不同的版本。极少几部电影,因为全球同时首映,首映时只有原声中文字幕版,之后才有配音版。
④ 求第一部在中国上映的外国电影
1924年以前,中国上映的外国影片有659部,第一部在中国上映的外国电影已不可考;
解放后第一部译制片是1948年的苏联影片《普通一兵》;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译制片是1950年的《团的儿子》,原名《小英雄》
新中国第一部引进大片是《亡命天涯》。
⑤ 为什么外国电影在中国上映,基本上都会有很高的票房
因为国内的电影大都不如人意,要剧情没剧情,要特效没特效。
⑥ 为什么国外的电影在中国总要晚上映,是因为中国电影不发达吗
因为中国要上映电影要经过广电总局的审查,只有审查过了才能上映,所以上映的晚。
审查流程,首先是由制片单位“自审”,再由制片单位向电影局递交审查申请书,接着就是电审会看片,正式进入审查流程。电影能否通过审查采“委员意见多寡”决定,提的意见越多代表影片问题越大,若委员们无意见则直接通过。
制片单位必须在三十天内,针对电影局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正并回复结果,影片经复审后若无问题,即取得电影局颁发的“电影公映许可证”,复审未通过需继续修改,除非片商决定不上映,电审会委员掌握电影生杀大权,但审片时却毋须全部到齐,只要大多数到场即可。
(6)外国电影在中国上映扩展阅读:
在《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第十四条中规定
电影片有下列情形,应删剪修改:
1、曲解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严重违背历史史实;曲解他国历史,不尊重他国文明和风俗习惯;贬损革命领袖、英雄人物、重要历史人物形象;篡改中外名著及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的;
2、夹杂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内容,展现淫乱、强奸、卖淫、嫖娼、性行为、性变态等情节及男女性器官等其他隐秘部位;夹杂肮脏低俗的台词、歌曲、背景音乐及声音效果等;
3、宣扬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刻意渲染、夸大民族愚昧落后或社会阴暗面的。
⑦ 为什么外国的电影会在中国放映
中国的电影都不够国际化,而且外国拍的在中国上映的电影,一般都是商业大片,就是为了赚钱的,人家投入的成本也大啊,中国现在少有那种大成本,大制作的商业片,我自己瞎说的,我是这么理解的
⑧ 为什么当外国电影在中国上映会有原声版和国语版之分
目前,有很多国外的电影在中国内地放映,包括像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电影在中国市场都非常火热。但是,一般都会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原声版,一个是国语版。做出这样的区分,也是为了考虑到观影人的习惯。
所以说,还是看大家的喜欢,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去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因此,电影也是在这方面的考虑,因此设置了原声版和国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