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中国的历史《末代皇帝》这部电影却由外国导演拍摄而不是中国人拍的,你怎末看
这个电影上映于1987,是好莱坞导演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拍摄的。那时的中国导演无法花费这么多的代价,并且这些外国导演又是中国通,拍的时候比较客观,尊重历史。所以配合他们拍是正常的。 之所以是英语版的,是为了适合美国人的口味。试想一下如果是中文版的,那么在中国上映时门收不回来(那时人们穷),在美国上映时观众可能不买账,那么门票更是无着落了。
② 如果美国导演在中国拍电影,演员都是中国人,但美方出全资,电影算哪国的
因为是美国导演,并且美方出资,所以电影是美国的。
③ 推荐几部外国导演在中国拍摄取景的电影!
《面纱》爱德华诺顿
《黄石的孩子》周润发
《庭院里的女人》威廉达福
《古墓丽影》第二部
《木乃伊归来之龙帝之墓》
《大地》
《情人》
还有很多了,比如《末代皇帝》,都是外国导演在中国取景拍的
④ 求片子-国外拍的关于中国的记录片
比较经典的:
安东尼奥尼的《中国》3个半小时
1972年5月,一个名叫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意大利电影导演受中国政府邀请,用22天时间跨越北京、林县(今林州市)、苏州、南京和上海,拍成纪录片《中国》。
伊文思的《寓公移山》共12个小时
《愚公移山》是伊文思于70年代在中国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为了拍摄这部影片,伊文思走遍了中国的土地。他先后到大庆、上海、南京、青岛、新疆等地。《愚公移山》共由12个部分组成,放映长度为12小时。其中最长的《上海电机厂》为131分钟,最短的《秦教授》为12分钟。
⑤ 麻烦告诉我外国人在中国拍摄的电影,电视剧,或者纪录片比较好的名字 谢谢
片名:末代皇帝
英文名:Last Emperor, The
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
主演:彼得·奥图尔 陈冲 Hongxiang Cai 陈凯歌 Shu Chen
类型:剧情
预告片:
上映:1987年01月15日
地区:英国 法国 意大利 对白:英语 日语 普通话
评分:7.7/10(8459)
颜色:彩色 声音:Dolby 70 mm 6-Track
时长:160 分钟
分级:英国:15 芬兰:S 阿根廷:13
《末代皇帝》剧情介绍:
故事从1950年冬天开始讲述起: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
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本片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是一部技巧精湛的史诗巨片。
注:该片获第60届(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九项大奖。
《末代皇帝》演员表:
彼得·奥图尔 .... 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陈冲 .... Empress Wan Jung/Elizabeth
Hongxiang Cai .... Scarface (uncredited)
陈凯歌 .... Captain of Imperial Guard
Shu Chen .... Chang Chinghui
Shuyan Cheng .... Lady Hiro Saga, Pu Chieh's Wife
Xu Chunqing .... Grey Eyes
Jingping Cui .... Lady of the Pen
Xinmin Cui .... Japanese Bodyguard (uncredited)
Jiechen Dong .... Doctor
Zhendong Dong .... Old Doctor
Dennis Dun .... Big Li
Guang Fan .... Pu Chieh, Pu Yi's Brother
Jade Go .... Ar Mo
Constantine Gregory .... Oculist
⑥ 求一部外国电影的名字!全部在中国拍摄的
你说的应该是电影<面纱>
·中文名:面纱
·英文名:The Painted Veil
·导演:约翰·卡兰
·编剧:罗恩·内斯万尼尔
·主演:爱德华·诺顿
娜奥米·沃茨
黄秋生 夏雨
托比·琼斯
·友情出演:吕燕
·摄影指导:斯图尔特·瑞伯
·美术指导:屠居华
·服装设计:鲁斯·麦尔斯
·出品:中影华纳横店影视公司
美国Yari电影集团
·上映日期:2006年12月29日
电影讲述了20年代一对年轻的英国夫妇来到中国乡村生活的故事,在这美丽却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在其英国家乡舒适生活中绝对无法想象和体验的情感波澜,并领悟到了爱与奉献的真谛。
故事以女主角吉蒂开篇,为了逃离20年代伦敦浮华却又空虚的社交圈,也为了防止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吉蒂接受了沉默寡言的医生沃特·费恩的求婚。
费恩在把吉蒂带到上海后,便迅速地投入到了他的细菌学研究中去。孤独的吉蒂和迷人的已婚男子查理·唐森发生了婚外情,当费恩发现时,他羞恨交加。为了报复,也为了重整自己的生活,费恩决定孤注一掷,带着吉蒂远走霍乱肆虐的偏远城镇。沃特从一尘不染的研究室走向了瘟疫流行的最前线,他慢慢地协助控制了当地的疫情。吉蒂则开始在一家由法国修女住持的修道院兼医院中做义工,并逐渐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意义。沃特和吉蒂终于可以互相敞开心扉,但就在他们日渐亲密的同时,沃特染上了霍乱。沃特的生死决定了他们新近迸发出来的激情能否转化为永恒的爱情……
⑦ 有哪些好莱坞的电影是在中国取景的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它是现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很多值得一游的名胜古迹,而且中国境内的很多风景名胜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的。
《2012》是一部非常棒的灾难片,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全球轰动。人们希望看到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部电影的情节中,玛雅人的预言成真了。2012年12月21日真的是世界末日,由于太阳和地球本身的活动导致海平面在全球范围内上升,青藏高原成为人们最后的希望,于是人们在青藏高原建造了三艘诺亚方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设定,影片最后一部分拍摄于青藏高原,也让全世界的人们了解了喜马拉雅山,了解了我们藏传佛教。
⑧ 被好莱坞翻拍的中国电影有哪些
1、竞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经典——《无间道》
说起被外国导演翻拍的经典华语片,《无间道》绝对是广大港片迷们最先想到的一部作品。凭借过硬的质量,《无间道》在2002年上映后,连续拿下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的荣誉。2003年,该片还代表香港电影远征奥斯卡,参与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
在第75届奥斯卡上的亮相,让《无间道》受到了许多好莱坞电影人的关注。2003年,好莱坞“华纳电影”以175万美元拿下了《无间道》的翻拍版权,并将该片的拍摄工作交给了好莱坞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对于马丁·斯科塞斯,喜欢好莱坞电影的观众应该都不陌生。早年的马丁·斯科塞斯凭借《愤怒的公牛》、《好家伙》、《出租车司机》等作品,在好莱坞备受瞩目,还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代表作《侏罗纪公园》、《外星人ET》)、乔治·卢卡斯(代表作《星球大战》系列)、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代表作《教父》三部曲)并称“好莱坞四杰”。
近年来的好莱坞银幕之上,《雨果》、《华尔街之狼》、《禁闭岛》、《沉默》等作品,也都是出自马丁·斯科塞斯之手。
面对《无间道》这个警匪故事,马丁·斯科塞斯弱化了原作中浓重的文艺气息,反而是通过写实的表达方式,讲述这个“卧底”与“黑警”斗智斗勇的故事。在奥斯卡影帝评选中表现活跃的“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分别挑战了梁朝伟、刘德华的角色经典。而奥斯卡影帝杰克·尼克尔森,也一展黑帮大佬风范,塑造了一个美利坚版的“韩琛”。
2006年,好莱坞翻拍版的《无间行者》上映。获得了不少北美观众的喜爱。在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无间行者》获得了最佳影片的荣誉,马丁·斯科塞斯也因为该片,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奖杯。
2、被“痞子”昆汀看中的港片经典——《龙虎风云》
华语影坛的“卧底式警匪片”,似乎一直都十分受好莱坞电影人的喜爱。除了《无间道》,经典的警匪港片《龙虎风云》,也曾以翻拍的形式出现在好莱坞的电影银幕之上。
1987年,香港导演林岭东与自己的老同学周润发,合作了一部卧底警匪片《龙虎风云》。在该片中,林岭东导演用写实的电影镜头,为观众展现了卧底警察复杂的情感世界。在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林岭东导演凭借《龙虎风云》一举拿下“最佳导演”的荣誉。周润发也因为该片中的精彩表现,拿下了“金像影帝”的奖杯。
凭借《低俗小说》、《杀死比尔》、《被解救的姜戈》等作品名震好莱坞的“拿来主义大师”昆汀·塔伦蒂诺,早年也曾是一名忠实的港片迷。1987年的《龙虎风云》,给昆汀·塔伦蒂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昆汀的处女作《落水狗》,就是改编自《龙虎风云》这部经典港片。
同样都是“卧底打入劫匪团伙,抓捕劫匪”的故事。在《落水狗》中,昆汀对《龙虎风云》的故事结构进行了巧妙的改编。《龙虎风云》里以警察为故事主线,用写实的手法讲述了警方安排卧底,抓捕劫匪的经过。而《落水狗》则以劫匪为故事主线,在讲述一伙劫匪打劫失败的同时,通过插叙的方式,引入卧底警察的剧情。
在《龙虎风云》里,周润发饰演的“卧底”被张耀扬饰演的“警察”打死。而《落水狗》的结尾,卧底橙先生也死在了小巡警的枪下。凭借这部《落水狗》,昆汀·塔伦蒂诺在第17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拿下了“国际影评人奖”,而他的导演生涯也因为该作拉开序幕。
3、被“狮门影业”看中的华语恐怖片——《见鬼》
被好莱坞电影人看中的华语电影,不只警匪片这一种题材。华语恐怖片,也曾以翻拍的形式,走入过好莱坞的大银幕。
2002年,香港导演彭顺执导拍摄了恐怖片《见鬼》,该片凭借过硬的质量,获得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3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多项提名。在片中担任女主角的李心洁,也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拿下了“第39届金马影后”的荣誉。
《见鬼》在2002年上映后,获得了许多影迷的好评,也引来了不少好莱坞片商的注意。随后,好莱坞“狮门影业”一举拿下了《见鬼》的翻拍版权。
喜欢恐怖片的观众,对于好莱坞的“狮门影业”应该都不陌生。《美国精神病人》、《电锯惊魂》、《人皮客栈》、《林中小屋》等作品,都是“狮门影业”制作发行的恐怖经典。2008年,“狮门影业”推出了《见鬼》的好莱坞翻拍版《异度见鬼》。
不过这部翻拍版的《异度见鬼》,在上映之后的表现并不理想,口碑、票房双双遇冷。因为出演该片,女主角杰西卡·阿尔芭还被提名了好莱坞第29届金酸莓奖的“最差女主角”。
⑨ 很多外国导演在中国拍的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拍完《纽约,我爱你》就是轮到我们中国的最现代化的上海了,很多名导会来拍《上海,我爱你》
⑩ 外国人最早在华拍摄的电影是什么
外国人来华拍摄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刚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过纪录片,只是这些影片的名称和内容现在已难以考证。
1898年,美国爱迪生电影公司的一名摄影师在周游世界过程中曾在香港和上海拍过一些素材,后来被编入《香港码头》、《上海街景》等6部短纪录片中。4年后,另一家美国电影公司根据其摄影师在北京、天津拍摄的素材编辑发行了《北京前门》和《天津街景》两部短片。
1908年,在上海从事电影放映活动的意大利人劳罗也开始了拍片活动,拍摄了《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上海租界各处风景》、《强行剪辫》等片,而在北京拍摄的《西太后光绪帝大出丧》纪录了一个古老帝国的两位统治者的葬礼。
1909年,法国百代电影公司的摄影师来北京拍摄风光片,也拍摄了纪录一些京剧名角(如杨小楼、何佩亭)的演出片断。同年,美国人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了亚细亚影戏公司,起初拍摄的大多是纪录片,如《西太后》、《不幸儿》等。
1925年,苏联导演史涅伊吉诺夫与一名摄影师随同开辟莫斯科—北京远程航线的苏联飞机来到中国,在张家口、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拍摄了一些素材,被编入纪录片《伟大的飞行与中国的国内战争》,此片后来更名为《东方之光》,作为苏联在国外上映的第一部新闻纪录片在西欧诸国放映。两年之后,另一位苏联导演雅可夫·布里奥赫来中国拍摄了新闻纪录片《上海纪事》,影片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上海的情形,于1928年在苏联上映。
192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一个包括北大学生在内的联合考察队开始对中国的西北部进行了持续8年之久的考察活动,过程中拍摄了大量的电影资料,曾在北京放映。1920年末期,另一位瑞典人,考古学家安特森用电影纪录了自己在中国北方和西北部的见闻,影片对塞外的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服饰等都有所反映。
战争岁月的记录者
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用一台16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1936年,斯诺在访问延安期间拍摄的一些素材,纪录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形象,红军步兵和骑兵的操练、检阅和野战演习,八一运动会的球赛及部队的文娱生活,这些素材也成为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继斯诺之后,美国摄影师哈利·邓海姆也辗转来到陕北革命根据地,拍摄了纪录片《中国要给予反击》。
1938年,又一位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罗曼·卡尔曼来到中国拍摄了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纪录片《中国在战斗中》和《在中国》。同年,荷兰纪录电影工作者尤里斯·伊文思历尽艰险来到中国,他拍摄的《四万万人民》曾在不少国家上映,对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相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来华拍摄的日本纪录片不仅被用作鼓动日本民众和军队进行侵略战争的宣传手段,更成为日本政府推行军国主义的外交手段。1937年8月21日,就在“七七事变”一个多月后,“大日本电影协会”在中国成立了“满洲映画协会”,大肆制作宣扬伪满“国策”的影片。从1937年至1945年,该协会在中国拍摄了600余部影片,其中半数为系列新闻纪录片,如《新闻周报》、《大东亚战争特报》等。
从1938年到1943年,日军曾经对重庆进行过200多次空袭,出动战机9000余架次,投掷炸弹两万多枚,炸死炸伤市民数万人……这段被称为“重庆大轰炸”的史实曾经被纪录在长达6个小时的电影资料片中,摄制者包括日本航空队的随军摄影师、德国驻华大使馆新闻记者以及原国民党中央新闻制片厂的摄影师。这些资料片在二战后曾经被美军缴获,后来几经辗转才流入国内。2001年6月4日,根据这些资料片剪辑而成的51分钟的关于“重庆大轰炸”的纪录片在重庆试播,这是国内第一部反映60年前那场劫难的纪录片。
1949年9月底,25位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来到中国,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两个摄影队拍摄了大量的素材,分别被编入了两部大型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这两部影片于 1950年7月17日全部制作完成,上映后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均获得了“斯大林奖”一等奖。这两部影片大概也是外国人在华拍摄的最早的彩色纪录片。
1955年,法国纪录片导演克里斯·马盖来到中国拍摄了《北京的星期天》,享有法国“新浪潮之母”盛誉的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作为艺术顾问一同前来。1958年,已经定居巴黎的伊文思再次来到中国,拍摄了纪录片《早春》,反映了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江南农村景象。
1971年,伊文思与罗丽丹花费5年时间拍摄了由12部影片组成的大型系列纪录片集《愚公移山》。1976年3月初,这些影片在巴黎的四家艺术影院同时上映。也许是由于满足了西方人了解“封闭锁国”已久的中国的需求,此片仅在法国的映期就长达6个月,后来又在西德、比利时、巴西等国播映,受到广泛好评。1980年代中后期,他们花费同样多的时间在中国拍摄的另一部纪录片《风的故事》更成为纪录电影史上的杰作。1938—1988年,伊文思在中国拍摄纪录片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1972年,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了纪录片《中国》。这部影片让安东尼奥尼和他的电影在中国遭到全国性的批判。一位加拿大纪录片研究者指出的那样:这些影片与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冷淡,从来没有成功地与他们进行过密切的交流,只是一些由观光客拍摄的旅行日记般的有关中国的印象而已。然而这部影片却真实地记录了幸福中国,与现在人们所想象的"史无前例"完全不一样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