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热门电影 > 外国电影史框架

外国电影史框架

发布时间:2022-09-08 04:58:08

A. 北京电影学院的北影渊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电影团摄制了《延安与八路军》的影片后,电影团团长袁牧之奉党中央的指派于1940年夏携带该片的全部底片赴苏联莫斯科进行后期制作。袁牧之在苏联期间考察了莫斯科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后,受到了很大启发,产生了中国要发展人民电影事业也需要办一个“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初衷。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进展,为迎接全国解放培养和积蓄干部,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当时,人民电影事业的唯一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从1947年初开始,先后办了四期电影干部培训班,先后培养了520余名干部,其中440名干部参加了电影工作,70余名参加了部队及地方文化工作。这些训练班坚持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为建立中国自己的电影教育事业积累了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周杨、夏衍以及袁牧之、陈波儿等新中国电影事业的领导人,面对旧中国遗留给电影园地的断壁残垣,规划对它的改造、建设和发展时,感到需要一大批演工农兵、写工农兵的电影专业人才。在一时还没有条件办起“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情况下,委派陈波儿从实际出发规划实施。于是人民电影教育事业开始了它的初创阶段。在陈波儿的领导下,谢铁骊、巴鸿、王赓尧等经过筹划,并经文化部、中宣部和周恩来总理同意,于1950年6月创建了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简称表演艺术研究所)。并于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始招生。 1950年9月14日,第一个大专三年制的演员班38名学生举行了开学典礼。
表演艺术研究所由陈波儿担任所长。所址设在西城区石老娘胡同4号院,后又逐渐发展了三处校舍,即:石老娘胡同9号院、受壁胡同、大成巷等四座四合院,占地面积共3200平方米,房屋使用面积有2000平方米。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支部,隶属电影局总支,为第8支部。
演员一班于1951、1952年招收了两次插班生,毕业时共有55名学生。
1951年新学年开始,又招了演员二班、编剧班,演员二班有24名学生入学,编剧班有37名学生。
1951年5月,表演艺术研究所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简称电影学校)。
在当时,专业教师多是来自解放区、部队和国民党统治区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多年艺术家。任课教师先后有:王逸、严恭、谢铁骊、陈怀恺、巴鸿、李露玲、肖龙、石联星、唐远之、耿西、许之乔、王震之、吴天、林艺等。当时在教学方面,开始学习已经介绍到中国来的苏联剧作及表演理论,并编写了《演剧教程》等专业课教材。同时聘请了裴文中、金克木分别讲授《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由王震之讲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史东山和蔡楚生讲授《电影特性》。此外,夏衍、周扬、冯雪峰、陈荒煤、于敏、俞平伯、丁玲、聂甘驾、孙家琇、艾青、老舍、盛家伦等著名文学艺术家,都来校进行专题讲授。
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专业教师虽不多,教学计划也比较单一,然而讲授的课程却涵盖了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学生接受的知识面很广阔。这一时期,无专门教学设备,条件简陋,练功就在四合院内砖地上,影片观摩要到电影院去买票。教室、宿舍冬天都是烧煤球炉子。学生实行供给制,条件虽艰苦,学风却是团结、紧张、活泼、严肃。
1951年秋,演员一、二班、编剧班先后赴湖北汉阳参加土地改革6-8个月。之后,编剧班又深人石景山钢铁厂参加车间工会工作和石钢工人共同生活了三个月。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孙明经教授为首的南京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以陈河声教授为首的苏南文化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以钱家骏、范敬祥教授为首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专修科的师生连同三校的教学设备,调来电影学校。至此,电影学校成为具有艺术系科和技术系科的综合学校。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学校迁入北京新街口豁口外皇姑坟新建的校舍。新校舍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其中排练厅300平方米、剧场(演出、放映1800平方米,教室、实验室600平方米,另在校址南边设置的简易操场15000平方米。
院系调整后,1952年电影学校参加了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开办了新闻摄影专修科、洗印专修科及苏州美专转来的动画专修科三个两年制的大专班,洗印专修科除大专班外,同时招收了洗印中专班;为发展民族地区的电影放映工作,举办了民族地区放映师资训练班。直到1954年,又先后举办了新闻摄影干部训练班、第一期放映师资训练班、俄文专修班等在职干部培训班。
1953年3月,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改名为北京电影学校。
1953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99次政务会议上做出决定。“……电影局应积极准备条件,争取四至五年内创办电影艺术学院,培养电影人才,首先是编剧、导演、演员……”。在电影事业管理局制定的电影事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列有在北京电影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北京电影学院的规划。文化部并根据政务院的决定为解决建院后的师资需要,一方面派一批留学生去苏联和民主德国等地学习电影编剧、电影摄影、电影美术及电影工程;组织专人到苏联考察电影教育;同时聘请苏联电影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培养师资。1955年11月由苏联专家B·伊万诺夫、B·卡赞斯基、A·西蒙诺夫、B·安东年柯主持授课,以培养师资为重点举办了导演、演员、摄影、制片四个专修班,学员都是来自各电影制片厂具有相当实践经历的创作和制作部门的在职干部,学制二年。学校同时配备了一部分师资力量协助苏联专家工作并随班学习。
苏联专家在专修班的讲授中,除了理论讲授外,更重视课间影片作业的实习,学校为此在原来演出科的基础上建立了实习办公室,增添了影片实习设备和教学辅助力量。四个专修班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先后拍摄了《小白旗的风波》、《众叛亲离》等九个联合作业影片片断,演员专修班又排演了舞台剧《仇敌》和《第十二夜》。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第十二夜》的演出,并接见苏联专家与学员,对专家的教学和学员的学习成绩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1955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筹建小组“关于筹建北京电影学院工作的报告”,经文化部上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于7月24日亲自批示给高等教育部并由综合教育司于8月4日正式列人计划。
从表演艺术研究所第一个演员班到专修班这一电影教育的初建的历史阶段,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急需与发展输送了576名名专业的毕业生。这其中,如:郦子柏、印质明、赵联、庞学勤、李孟尧、孙羽、张天民、林汝为、林农、王炎、于彦夫、董克娜、杨静、于洋、张桂兰。李文化、魏铎、沈杰、常彦、阿达等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以及汪流、余倩、刘国典、孔祥竺、韦彰等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1956年6月1日,国务院批准北京电影学校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任命电影事业管理局局长王阑西兼院长,建院后,校址设在新街口外大街的小西天。专业学系设置为电影导演系、电影演员系、电影摄影系和放映师范专修科。同时参加了全国统一招生。三个本科系(四年制)还要进行专业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招收了86名学生。他们正是新中国电影队伍中的第一批本科大学生。放映师范专修科招收了29名大专科学生。三个系的课程设置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讲座课。在共同课方面又分:政治课、文艺史论课、外语、体育课。教材、剧目、参考书目等方面虽也有中国民族艺术教育传统的内容,但教学计划的框架基本上采取的是苏联电影教育体系。 1958年8月,文化部批准建立北京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
1959年,增设了电影美术系,本科五年制。并进行了招生。
1960年,文化部决定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工程学院的电声、化工、机械三个专业班的新生及教工全部转人电影学院,建立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工程系。
1961年,建立电影文学系,由文化部文化学院转来二年级15名学生学习电影编剧和电影艺术理论,于九月初开学。
1963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撤消后,美术系在校学生转入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美术系(美61届)继续学习。
从1960年到1965年,由实验电影制片厂组织的本科生各届毕业班摄制的联合毕业作业,短故事片20部、71本,纪录片多部。其中《穿山巨龙》、《大木匠》、《父子俩》三部短故事片、《高炉电花》、《装卸之歌》二部纪录片曾在中国国内发行上映。
这一时期,教学对象主流是本科系各专业,但仍坚持着为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在职干部。1959年曾建立过短训部,为各电影制片厂培训了“新闻编导”、“新闻摄影”、“录音”、“洗印”四个专业的学员273名;这一年还举办了表演师资进修班,聘请苏联表演艺术家尼·潘可娃来校任教,1960年8月表演师资进修班结业,演出了苏联话剧《乐观的悲剧》。摄影系举办了“电视摄影干部短训班”、“科教电影摄影短训班”,导演系举办了“科教影片导演进修班”,工程系举办了“放映师范专修班”。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措施,1960年表演系试招收了一届初中毕业生的六年一贯制的两个教学班。
从1960年开始,学院摄影系先后接受了越南、柬埔寨、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派来的学习电影摄影的留学生,导演系也接受了阿尔及利亚的留学生。
1959年3月,北京电影学院接受中共北京市委的委托,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摄制定期的新闻杂志片《北京新闻》,以反映北京市各条战线的建设、发展的新成就和新人新事,每月两期。与此同时,还摄制了《建设密云水库》及北京工业、北京农业等方面的大型纪录片多部。
《北京新闻》于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到1962年秋共发行了63期,由于电影胶片进口锐减,市委决定暂停摄制。
六十年代初期,课程设置加强了史论课的建设,增设了《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艺术概论》,制定了《学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电影教育完全陷于瘫痪。1970年5月,全体教职工下放部队农场劳动,接着又把全部校舍房屋、设备、影片资料、图书移交出去,电影学院被扫地出门。
这一时期,电影学校在压力下先后招收了“工农兵学员”的大专、中专、进修班等22个专业班。
“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原建制北京电影学院。
文化部为迅速重建北京电影学院,1978年3月建立了由副部长王阑西任组长,卢梦、 钟敬之、申伸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拨乱反正,恢复了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五个系本科的招生,文学系先以举办进修班主逐步恢复本科招生。举办表演师资进修班,各系并举办干部专修班。为给民族地区 培养电影干部,1981年招收了新疆、内蒙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表演、摄影、美术、录音四个专业的本科班。 1982年7月,罗光达、周传基以观察员身份赴澳大利亚参加 CILECT(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络中心)会议之后,学院先后派出考察团考察了东、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电影电视教育的现状。
继学院学术委员会恢复、创办《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之后,建立了电影理论研究室,并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有关电影美学、中国电影民族化的道路、中国优秀影片的创作实践、电影与电视等专题研讨会。教师们先后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及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有影响的论文300余篇。各专业教师先后完成的理论专著有70余种,其中《摄影曝光控制》、《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国家一级),《元美学》、《色彩学基础与银幕色彩》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87年-1992年间获国家及部级优秀教材奖共9种。
在史论课的建设方面,重建了7个国家的“电影研究”课程以及35门选修课程。
实行“学年学分制”、“二·四制”(按本科招生,两年后根据学分成绩,少数学生按大专毕业,其余继续学习)并在1985年级6个专业的新生班试行。
毕业生在教师指导的毕业演出中,其毕业作业《中彩》、《童年往事》、《随风而去》分别获得国际大学生奥斯卡电影节奖和东京国际大学生电影节的特别导演奖等。

北京电影学院于1984年被吸收为CILECT的会员学校,并于1988年被选为理事学校。1991年6月6日,受CILECT的委托,由学院主持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电影、电视培训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亚太地区22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个高等影、视院校代表。
1984年,电影学院受权招收硕士研究生,并逐年扩展研究方向和扩大招生人数。此后又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研究方向为电影历史和电影理论的硕士研究生教学班。
1989年,建立了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培训中心,
1991年5月,学院制定了《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规划纲要》。
1992年,学院决定建立“金烛奖”、“北京电影学院奖”,前者为奖励在校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和职工;后者则为表彰学院师生及历届校友在电影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电影作品而设立的荣誉奖,以弘扬电影教育并推进中国电影艺术的提高。奖项分大奖、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奖七项,1993年5月5日,举行了首届“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金烛奖”颁奖大会,获奖作品及作者名单以金字镌嵌在校园的金字塔碑上。
1993、1994年,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建立了跨校双学位学制班。从1994年开始并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计划。
1995年,与中国摄影家学会合作办学,成立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另外北京电影学院董事会也成立了。
2013年3月,教育部、北京市、国家广电总局签约共建北京电影学院,根据共建协议,北京电影学院还将在通州区建设占地面积500亩的新校区,建成后可保障6000名学生在校学习,将比目前的学生培养规模增加一倍多。
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建校65周年庆典活动; 中信国安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了关于联合办学的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电影学院相关专业的二级学院将陆续迁址到位于河北香河的中信国安第一城。

B. 求上海戏剧学院业务课一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考研解读与资料

2021年的考研初试已经结束,上戏业务课一改革的面纱终于被揭开了。

从21年初试的真题来看,这门科目并没有特别为难同学们,考察的内容相对而言,比往年611文艺研究能力综合测试与336艺术基础的戏剧、戏曲部分要基础很多。

现在就跟着才思小编一起来看看这门科目的特点吧,才思小编将以这个科目的内容、考试范围、考试题型、参考书资料以及真题解析来给大家介绍!

一、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概述

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是21年上戏考的一大改革,其实这个科目可以直接对应往年611文艺研究能力综合测试跟336艺术基础的电影、广播电视的内容。

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是学术型硕士戏剧与影视学电影史论研究、影视与新媒体研究,专业硕士电影专业、广播电视专业的业务课一考试科目。

这门科目在考试时,是第二天上午的时候考察,考试时间为8:30-11:30,考试分值150分。

通过分析21年的真题,上戏对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的考察范围主要集中于: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电影理论、中国纪录片史、广播电视史论以及电影电视作品分析这几个部分。

二、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真题解读考题类型:简答题(5道)

答题要求:1.要有论据来论证论点,论据切勿重复2.研究生考试初试考察的是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自命题的主观题部分凡发现“模式化、雷同化”答题内容,一律给予评分标准的最低等次的分数。

真题解析:从21年的真题来看,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的题量不多,但每道题的分值高达30分,对同学们的答题能力是个考验。但同学们不用太担心,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的考试内容还是比较基础的内容,如“德国新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类题都是很基础的内容。从21年的真题里,我们可以看到考察的知识点都是很基础,在参考书里很经典的内容。这就要求同学们熟读书籍,掌握基础考点。接下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复习应该怎么进行。首先是答题训练。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做一做参考书里的课后习题,这些书大都是本科教材,题目应该不难找。还有就是可以通过往年专业一真题里的戏剧、戏曲题目,来进行练习。其次是中国电影史,这官网给的是《电影名片十五讲》、《当代中国电影的工业与美学 1978-2008》,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但也是必读的书籍。这里比较推荐同学们可以加入李少白先生的《中国电影史》,这本中国电影史将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分成十个时期,可以很好的整理中国电影史的框架。还有就是可以通过钟大丰《中国电影史》,就是北影的小灰本,阅读难度很低。外国电影史的内容比较杂乱,大卫《世界电影史》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世界电影的发展,整理起来的难度比较大。同学们在总结的时候最好是按照国别整理,这样可以更好的针对世界电影史里的重点国家进行梳理复习。这个工作量很大,如果没有时间可以看才思考研《中外电影史论三驾马车·外国电影史论》,全部给你整理好啦。电视史其实可以跟纪录片一起进行复习,两者的结合还是比较深的,官网给出的是吴保和《中国电视剧史教程》,这本书一定要读,掌握中国电视剧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同样的复习思路也可以用在方方的《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做一做参考书里的课后习题,这些书大都是本科教材,题目应该不难找。还有就是可以通过往年专业一真题里电影、电视的题目来进行练习。

三、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参考书目

这门科目在官网里有公布参考书,在加上近年来考题的考试形式,以及考上的同学的复习情况,同时也有高分大神的指点,我们归纳总结出来了下面的参考书。

《电影名片十五讲》 厉震林 文化艺术出版社

这本书是老师上课讲义,分析了中外的经典影片,去年初试里的《肖申克的救赎》在这本书里就有解读。

这本书的内容简练,用于打基础最为合适。

这本资料紧密结合广播电视飞速发展的现实,以新的时代理念和中外参照的视野,总结了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发展理论,并比原书更好把握。

8.《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考研真题》·才思考研考博上海戏剧学院教研组编

2021年上海戏剧学院614电影电视基础理论的考研真题,重要性不必多说。

C. 论文《中外电影史》

首先,介绍电影的初始产生。中外产生都需要讲解。
然后分别对中外的早期电影特点及其发展进行阐述,加一些例子引证。
然后感想。

D. 求2020年中国电影资料馆戏剧与影视学考研经验

2020年中国电影资料馆戏剧与影视学考研经验
考研录取信息出来了很久了,本来不想写经验帖(因为我懒啊……捂脸)但是在我考研的时候有个超级好的老师,超级耐心的解答我的问题,所以我将把我的考研经验写下来,希望能帮到考电影资料馆的你。
在决定考电影学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有电影资料馆这个院校,哈哈哈~
后来了解了之后,果断决定了,对于我这种没有背景的考生来说,太公平啦~

先来说说英语一,这门课我准备得最早,也是从头到尾没有落下的。英语我买的考研一号的考研真相,先自己做,再对答案。批改完再返回原文,逐字逐句翻译,包括每一个选项,把不会的单词摘抄到本子上,就这么下来做完一篇阅读理解大概2个半小时。对了,摘抄生词的本子也有讲究,首页写真题年月,例如2012年text4:然后再记录单词,每个单词给他前边画五角星,高频出现的可以画五颗星,经常见的给他画三颗星,不经常见的可以一颗星,再生僻的可以不画星,就这样积累,复习的时候也有个轻重。
对于我们这种英语底子差的人来说,笨办法是最有效的办法,一天一篇,一篇2.5小时,完全搞懂,这是一天中最大的收获。就这样下来,我从一篇阅读理解2.5小时减少到2小时,后来的1.5小时,1小时,20分钟,到最后随便抽出一句话来我都知道他出自哪一年哪篇一文章的哪一行。2005—2019年英语一的真题我做了3遍,2010—2019年的英语二的真题我做了两遍,单词本用了5本。
我感觉我用的是最笨的办法,但是效果确实最明显。后期明显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上了一个档次。我没有看任何语法,我也不会,只是记单词,真的,劝世良言:认的单词多,题肯定会做,考研难就难在生词太多,大家都被吓住了。 不过英语一的难度到时比较平均,偶然翻过英语二的,里面有的年份比英语一还难…

接着说政治,我就用了肖秀荣,出一本资料做一本资料,背诵用了才思考研政治思维导图,有个思维哥,常常解读知识点,很有意思。这部分不多说了,总而言之,坚持,忍耐,给自己找点学习的乐子,嘻嘻~

说到专业课,其实两门课的学习方法是差不多的。考试的时候都是比较细致的,考题有20道填空、6道名词解释跟4道论述题。填空题考的不是很难,就是知识点比较分散,从往年考过的回忆版真题里看到还是比较有规律的,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很有代表性的。名词解释也是有往年真题重现的情况。像审美意象是19年的名词解释,在16年的填空里也有出现。这些可以去收集一下,我用的是一套才思出的文艺理论与电影理论资料,这里不放图片,免得有广告嫌疑,他家的真题是比较完整的。
下面说说参考书。
官网其实给出了很多书籍,但每本都读未免有点浪费时间。
我重点关注了以下几本:
专业一是: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
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
鲁道夫·爱因汉姆,杨跃译:《电影作为艺术》
安德烈·巴赞,崔君衍译:《电影是什么》
杨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尼克·布朗,徐建生译:《电影理论史评》
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著,李迅译:《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
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
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编:《电影艺术词典》
《文学理论教程》跟《艺术理论教程》是文艺理论的主要考题来源,名词解释跟论述题常常来自《艺术理论教程》,填空则是两本书都有。不过答题的时候要结合起来,文学理论教程里面知识有很多跟艺术理论交叉的。例如结构主义,这是其中的一道论述题。

专业二是:
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
陆弘石、舒晓鸣:《中国电影史》
丁亚平:《中国当代电影史》
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
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世界电影史》
路易斯·贾内梯:《闪回电影简史》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
格雷戈尔:《世界电影史》
中外电影史的内容非常多,中国电影可以重点关注中国电影发展史跟现当代的中国电影,西方电影主要是美国电影跟欧洲电影,其他地区的电影内容涉及的很少。其中欧洲电影可以关注一下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波兰、芬兰等国家。我比较建议先看《闪回电影简史》,这本书比较有意思的是以10年为一个单元框架,把好莱坞电影、欧洲电影、亚洲电影及重要电影人各阶段的发展概况都描述了一遍,可以用来打框架,剩下的就可以先看中国电影史,再看西方电影史,另外两本世界电影史可以用来补充框架。
电影史方面还需要关注时事,多少会涉及一点,这部分我没怎么注意,悔…

《当代电影》杂志、《电影艺术》杂志
一个月刊一个双月刊。我买的不多,电影史跟艺术理论的论文比较有帮助。还有就是重点你报考方向的论文,这两套杂志比较适合在复试的时候用。

关于考试的一点建议:
考前一个月最好把生物钟调整一下,不然在考试上没精神会很影响发挥的。
准考证一定要多打几张,初试复试都要用到。
7月之前最好把参考书都看完,再开始做题,一些特别的知识点也可以关注,填空题1分也是分~
复试的时候多看点导师的论文,对专业面试很有帮助,影片分析从报考专业角度来分析会更为适合。我是这么干的~

最后给学弟学妹们打个鸡血,一旦下定决心考研,必定奋力前行,努力总能让你得到收获,哪怕是失败的收获,也让你离成功更进一步~

E.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创作理论与历史考研考哪些内容

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复试面试常问高频问题汇总【海翔智库独家提供】

跨专业的考生你为什么跨专业考咱们北影该专业?

你为此做了什么努力?报考该专业你有什么优势?

比如问“你心目中的好电影是什么? ”你最喜欢什么样类型的影片?

你最喜欢的演员或导演为什么?今年你最喜欢的是哪部电影?为什么?

谈谈当前中国火热的国产电影电影院线电影热问题?

“说说你喜欢的电影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谈谈当前中国电影艺术创作市场国外电影市场等

评价一下当年热映影片,或有争议影片(很重要考察咱们考生是否关注当前电影发展趋势 和电影市场电影创作思潮等)

比如:今年的票房热卖的《美人鱼》《大话西游3》《疯狂动物城》《魔兽》《火锅英雄》《澳门风云3》《湄公河行动》《盗墓笔记》《长城》《战狼2》等片。

比如:彰显艺术人文价值的文艺片学院派风格的《我不是潘金莲》《百鸟朝凤》《罗曼蒂克消亡史》《大鱼海棠》《你的名字》《釜山行》《北京遇上西雅图2》等这些片子通过对于某部作品来考察咱们考生电影观念及艺术观念创作观念等

还有试听课程,欢迎前来咨询!

授课教师

专业一,专业二均由北京电影学院在读或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亲自授课,师兄师姐也均有考研经验,能够分享心路历程作为激励和辅导,并且每位授课的学长学姐均是该专业数一数二的学霸,并且都有过丰富的授课经验。

课程时间

每课时50分钟

授课时间

随时开课、上课

授课形式

专业课我们只采取一对一的专业辅导我们会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最适合的复习计划

授课特点

根据报名时间以及每个考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课程。除了每本书目必须的重点必考点之外,还有针对历年考试真题(独家)进行分析,互动提问,每日打卡,模拟考试。并授予拉片技能以及附赠珍贵上课笔记资料甚至是进剧组的实践经验。

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常见问题及解答

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容易些?

答:专业型硕士更侧重实践,学术型硕士更偏重理论研究。这两者不能单纯比谁更容易谁更难,考取电影学院的研究生都有一定难度。在选取专业和学术时,还要看以后自己的学习方向,究竟是更想做实践更多还是理论更多。不过近年来有些系的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在授课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差别。

具体考试科目有哪些?

答:一共四门: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
专业一艺术概论是所有考电影学院的同学必考的科目;
专业二是是各院(系)专业独立出的专业题(比如,考影视制片管理的同学专业二考察制片管理这一门科目,考导演系的同学专业二就考察导演这一门科目)。

专业一和专业二的考试时间和地点呢?

答:时间为全国统一的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只能在北京电影学院考试,北京电影学院是全国唯一的考点,现场确认也要来北京哦!

本科不是学的电影相关专业的同学可以跨专业考研吗?

答:可以,北京电影学院对本科是不是本校的学生一视同仁,均可以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

报考电影学院的研究生需要有作品吗?

答:理论上是需要,尤其是报考导演系和摄影系的同学,如果有作品的话会加分不少,但如果是报考其他系有无作品不影响考试结果(表演系考生请来信咨询)。

专业一的考试范围和参考书目都有哪些?

答:专业一,着重的是考察考生的艺术素养和电影基础,所以除了官网上提供的那几本书以外,自己能够再多加看一些文史哲方面的书籍会更好。

本科学校一般会影响考电影学院吗?

答:不会,电影学院的初试跟复试都是严格的按照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来进行进行。本科不是电影学院的学生,或者不是电影专业的学生,但是如果初试跟复试成绩拔尖,肯定是会录取的。

复习时间一般需要多久?

答:首先复习时间的长久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准备得早,有的跨考的师兄师姐甚至是10月之后才开始复习的。就我们团队的成员来说,最早复习的是从4月份,最晚复习的是9月底,但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团队针对不同复习时长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课程(比如:现在大一大二的同学,想早些准备,我们团队有专门推出长线复习的课程。)课程详情,欢迎咨询。(QQ:3475330763 微信:15210260594 QQ群:626212807)

很纠结具体报哪个系,热门的专门自己喜欢,但是竞争压力太大,怎么抉择?

答:首先要知道一点,电影学院的整体竞争都是很大的。不管哪个系,都是需要努力,毕竟中国就那么一所专业的电影学院。其次,在选择系方面我们提倡“勇敢一博”和“退而求其次”的原则。所谓“勇敢一博”是需要每个考生坚定信念,既然你已经决定了考电影学院,那么不要纠结,埋头苦干就是。把这些纠结的时间用来看电影吧,说不定下一个中国厉害的导演就是你。而“退而求其次”是针对那些“二战”,“三站”的考生,深知考研压力大(考学,家庭,经济等等),那么我们会建议以及帮助你择优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的专业考,以“考上为前提”。

这个课程包括复试吗?

答:不包括。大部分课程是只针对初试的,复试有单独的面试培训课程。复试关键一点要知道“过”的唯一方法是精确的老师指导+自身的努力。在艺术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可走。

因为现在网上骗子考研机构太多,怎么证明你们的专业性?

答:我们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座8层807,欢迎同学和家长来公司实地考察,喝茶,咨询,聊天~

读了电影学院以后出来都是做什么呢?

答:“那你为什么要考电影学院呀?”答案已经清楚了吧。当然具体的关于研究生两到三年的计划安排、毕业就业面向都可以咨询师兄师姐。

我报考的管理系,那我以后可以从事编剧方面的工作吗?

答:why not? 艺术是最没有门槛也是门槛很高的一样工作。只要你讲得出好的故事,你就有做编剧的潜质。国师张,贾科长都不是导演系的人。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电影学院是教你“怎么吃饭”,但最后“吃什么”,你决定!

我还需要看官网推荐的之外的书吗?害怕不考试又浪费了时间。

答:只要是在看书,那就不是在浪费时间! 可以分清主次,先看推荐的书目,其次很有必要多看书,扩展见识。如果只知道读死书,那是做不了电影的,即便你过了初试。复试的时候,你一张口,老师就知道每个学生几斤几两了。所以还是要多读书。

选填导师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请咨询(QQ:3475330763 微信:15210260594 QQ群:626212807)。

报了课程之后有资料分享吗?都是什么资料?

答:有的。我们有独家的一手资料分享给每一位考生。这些资料都是当年学长学姐的珍藏,并且还有最精准的历年真题,全真模拟,冲刺考研,实时更新的公共课辅导视频分享,我们甚至可以分享独家私密的北电开课信息以供学生旁听,以及电影相关的中英文论文代下载等等。

我不报班,那你们可以分享一些经验和书单吗。

答:可以的。

F. 问电影专业,我想尽快建立起电影学理论框架,需要参考书目

《影视艺术概论》 《影视艺术概论》 《世界电影史纲》《中国电影史纲》 《世界电影史》 《外国电影艺术史教程》 《通向电影圣殿》 《荣誉》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电视剧编剧艺术》 《电影剧作概论》《电影编剧学》《中国应用电视学》《影视导演基础》 《电视导演应用基础》《电视导演应用基础》《内容为王:中国电视类型节目解读》 《大学影视》

G. 漫威宇宙系列的主体框架是什么

漫威宇宙系列的主体框架就是超人大战。因为我觉得超人才是漫威宇宙系列中最强大的一个角色,所以你周系列的主体框架就是超人一系列的经历和后续发展。但是想要知道主体框架究竟是什么,还要问漫威宇宙系列的作者。

H. 有重庆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吗

2021年重庆大学戏剧与影视学考研经验分享

Ciao~大家好呀。

就直接开门见山了,我是2020届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考研人中的一员,有幸取得了一个较高的分数,总觉得该写点东西作为我这一年的交代,同时希望对犹豫不决的你起到些许帮助。

公共课复习

英语:这个我不说,因为我英语很差,而且我花了大把的时间在上面都不行,我不想误导大家。

政治:我没有报辅导班,我是听的网课,我一路跟着石磊下来的,包括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肖八肖四,才思考研政治思维导图我都用过。

个人建议:看网课比较自由的,你可以自己控制进度。有些辅导班暑假就开始上课,实在是太早了,大纲都没出来。从九月份开始准备到最后你考70+也是可能的。听谁的课就用谁的书,跟着一个老师下来,不要乱听课。九月份开始学习政治完全来得及。我还是建议你是跟着老师学,当然如果你是那种自学能力特别强的人,可另行考虑。

下面直接上书单:

中外电影史:

北电经典教材:钟大丰、郑亚玲的《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大卫的大厚本《世界电影史》;

影视理论:

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美国电影艺术史》;

彭吉象《影视美学》、戴锦华《电影批评》、黄琳《西方电影理论及流派概论》、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虞吉《外国电影史纲要》;

其他:《电影艺术词典》;

资料真题,来自才思考研,去年的那套已经转出去了,我找老师又要了今年的资料照片。

内容很完整,基本囊括去年的考试范围,去年的考题我也有参加回忆。

重庆大学不指定参考书,以上是我自己选的。

复习安排:

先从中外电影史出发,没有基础的知识储备,一上手就去看电影理论,基本看不懂。

北电经典教材的中外电影史,一定要背的很熟,要按他的框架来背。很多同学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学习,我给你的建议是按照书的目录来学。每一节的目录题目就是他的重点,然后每一节下面又分好几个小点儿,每个小点儿,又是这节的重点,你按这个目录来记忆。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合上书,找一张白纸,能够把整本书的框架默写出来。

另外两本书李少白的《中国电影史》和大卫的《世界电影史》作为刚才那两本的补充。就是以北电经典教材为纲,把这两本书上的内容填进去。

想要不死记硬背,并且在看书的时候如何检验自己读懂了、学会了一个知识点?跟别人交流交流即可。

在休息时间,可以跟备考的同学交流,互相提问,可以轻松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做真题,既是检查自己,也是练习答题的关键。

阅片量:

电影专业必不可少的就是阅片,可以选取影史上有代表性的影片,一周完成3-5部电影,对于影史上及电影理论里的观点可以对照进行复习。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足,没有时间去研究镜头语言,可以考虑观看影片,影片概述等相关视频,这些在哔哩哔哩可以轻松找到一大堆。

时间作息:

每天的时间安排放到最后说,因为不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作息和生活规律。

一位今年上岸复旦哲学系的同学,寝室条件不佳,室友打游戏到凌晨一两点,他便调整作息,陪室友玩游戏到两点,然后通宵学到六七点,睡到下午去图书馆,学到十点闭馆,一天也是学八九个小时。我不擅长早起,每天八点多才能勉强爬起来,也正是在准备考研前意识到了这点,所以才把战线拉长到了一年之久。

总而言之,根据自身情况量体裁衣,适合自己的胜过数篇经验攻略。

考研复习,急不得,从容些,考研是生活的一部分。

I. 印象学派电影特点

1。印象主义电影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2。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现实主义存在

二十年代的法国,先锋派的电影导演正统治着整个法国的银幕世界。从1917——1928年的十年中,在电影美学的探索中出现了众多的电影流派,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电影文化现象,汇集成一个空前的电影美学运动。而这场电影的先锋运动是从印象主义电影美学的探索为开始的。这一学派从1917——1928年贯穿于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

印象主义画论主张作品的诗意来源于生活的原态。在这样的美学观念下,印象主义大师坚持以客观存在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为艺术本体的对象,可以说,印象主义画派成为了20世纪最客观的画派。正是基于此点,路易.德吕克在1920年提出了所谓的“上镜头性”。这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的美学观念运用于电影艺术的宣言。印象主义的电影大师们在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现实中,运用摄影机,这种新兴的艺术抒写体,探索一种偶然呈现的现象——瞬间现象的构成方式,试图捕捉到弥散于空气、阳光,流动的河流以及日常生活场景中正发生瞬间变化的事物的形貌特征。这是一种以客观性为基础的创作方法,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能够创造梦境/赋于现实以诗意的创作手段,因此,所有的客观性正是印象主义主观性之所在。印象主义电影工作者所追求的是作为创作者主体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感所悟,追求瞬间印象或是对客观事物的首要记忆。正是在这种突出个体感悟的情况下,原有的电影全程式的抒写方式被打破了,艺术家对生活/生命的感悟则成为电影创作的核心。印象主义电影学派诞生的法国正是电影的发源地。当卢米埃尔将火车进站的全程记录下来的时候,人们仅仅惊叹他的技术奇观,至多将电影视为“科学的珍品”,而没有注意到影像当中光与影的结合所孕育的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可能性。当印象主义电影大师完成了卢米埃尔电影的延伸之后,我们看到了印象主义在现实中的美学观念。正如路易.德吕克所讲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拍电影,电影也应尽可能地拍生活”。毫无疑问,德吕克强调了电影与生活之间的亲缘性,而这种亲缘性的提出有一部分是指向十年代曾盛极一时的欧洲“艺术电影”运动,以对抗那脱离生活的戏剧电影体系,并在这种对抗中强调了电影与生活/生命之间的关系,将视觉的运动/节奏转化为生命的本质。在这种转化中,电影的影像成为表现非现实的东西的最现实的手段。

另一方面,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崛起,特别是其有“第一个先锋派”之称的印象主义的崛起,可以说这个电影流派是多种现实因素的集大成。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先驱德吕克提出这个派别的前提是对法国电影工业的坍塌的忧虑。众所周知,电影作为大众传播文化已经成为20世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而二十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叙事形式的成熟,以极大的竞争力迅速占领了欧洲市场,使法国电影工业走向崩溃,曾红极一时的“艺术电影”在戏剧化的死胡同中走向了死亡。印象派先锋电影正是作为反论,同时又具有振兴法国电影工业潜在意图的号召,成为电影艺术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归指,并将电影引向了本体化/个性化/创造性的精英文化圈。正是这种颠覆性的欧洲电影革命中,我们同时不得不承认,印象派导演在接受印象主义美学的同时,为了重振法国电影的经济潜意识和他们自身所受的经济压力,又使他们对电影工商业作出了不可避免的妥协。承如谢尔曼.杜拉克所言,“让电影商破产并不是给电影帮忙”。这样,印象主义电影便与法国“艺术电影”中所形成的类型加以组合。但是,这种组合的进程中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纪录影像的视觉美学思想的探索,最终,使电影真正地成为了一门艺术,开始摆脱了名著改编,使电影不再是过去美学的附庸物。印象主义电影大师们从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创作中寻找电影本体的契机,成为他们所提倡的“上镜头性”的有力依脱。因而,让.爱浦斯坦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电影是在最现实的基础上产生出的最非现实的诗情的艺术媒介。在这样的论断下,一种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叙事程式与光/影/运动/节奏/蒙太奇影像诗意的组合而生的影片不断地出现:让.爱浦斯坦《忠诚的心》/冈斯《车轮》/德吕克《狂热》……这种情况的产生,可以很明确地看到情节剧与印象主义诗学的相结合。在这类影片中出于对制片商和观众的妥协,时常出现夸张且充满偶合的情节,强烈而陈旧的情感模式和人物关系。当看到爱浦斯坦的《美丽的尼维尔内斯河》时,可以欣喜地发现十年代“艺术电影”所不曾具有的亲自然性,在这里有的是对日常生活和情感细致的表现,对大自然中流动的美的捕捉。但是,令人遗憾的却是那个十分突兀且落入俗套的、英雄救美的情节剧的叙事模式。这是一个“上镜头性”导演与左拉式自然主义小说在经历了先锋电影革命探索后的现实主义的出路,这种探索正为三十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印象主义在经济上未能解救困苦中的法国电影,也没有满足先锋派导演的探索欲。在20世纪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庞杂话语的洪流中,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纷纷登上了电影艺术的舞台。但是,这种现代主义电影艺术的盛世之下,却面临着更大的危机。首先,是自身艺术的生存危机;其次,法国电影的工业出现了更为巨烈的崩溃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先锋电影导演开始正视自身的生存现实/法国社会的状况以及整个世界的精神危机。他们的创作开始向现实回归,由形式上的美学观转向面向现实的实践创作观。由此,纪录片成为了很多先锋导演的出路,伊文斯/卡瓦尔康帝等纷纷将个体的先锋艺术美学观念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而另一部分先锋电影导演,他们在思想上崇拜美国好莱坞所创造的奇迹。他们坚持在先锋电影的剧情片中寻找艺术生存的支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显然是最具有广泛受众基础的艺术话语,这成为了先锋艺术者的最佳选择。弗戴尔/维果/雷内.克莱尔,特别是让.雷诺阿这个印象派画家比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儿子,再次开始了电影艺术的现实主义探索,由先锋的电影形式/特技,回归于生活/自然的抒写,电影史名之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承如名称所释,他们再次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叙事范型与影像诗学联系在一起,对“上镜头性”进行新的挖掘,开始了“后印象主义影像”的现实主义探索。

3。印象主义电影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印象派电影。这是一个出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电影学派。创立者为法国的电影理论家德吕克。

德吕克年轻时是小说家兼剧作家,见法国电影衰落太快才投身到了电影界,他英年早逝,所以印象派电影并没有存活多久并形成影响。

印象主义电影的基本主张就是提倡将电影从商业化和庸俗话中解救出来,拍摄反映平民生活的艺术性电影,所以印象派电影最显著的风格就是平民化。

法国印象主义电影的出现,才充分表现了电影的艺术性。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 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

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德吕克的《狂热》、《沉默》等影片,还有另一位代表人物阿信尔的《车轮》等。

4。印象主义学派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31日 13:50)

法国印象主义学派从1917一1928年贯穿于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由于这一学派最先在电影艺术中体现了先锋主义的创作意图,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是“第一个先锋派”。作为这一学派中心人物的路易;德吕克倾慕于美国电影中的格里菲斯影片的磅礴气势,卓别林影片的细腻情感,以及瑞典电影对大自然的抒怀,并从中激发了他振兴法国电影的热情。他曾在自己创办的《电影》杂志首页上以标语形式呼吁“法国电影必须是真正的电影,法国电影必须是法国的电影”。他时常在论述中运用“印象主义”一词,并于1918年创作了《西班牙的节日》(由谢尔曼,杜拉克拍成影片),成为印象主义学派最初的代表作品。德吕克从电影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对电影美学进行探索。他在《上镜头性》(1920年)一文中摄影制作者们要在作品的题材和技巧上下功夫,创作要寻找真正适合电影的题材和电影的表现手段。电影必须摆脱戏剧以及文学的桔梗,使自己真正成为独立的第七艺术”。

印象主义心理叙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谢尔曼·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1919年),在异国情调的背景中两个男人被一个女人弄得神魂颠倒、争风吃醋最后相互残杀致死。杜拉克的另这些作品在叙事上的共同特征都是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作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的表现手段突出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即表现出所谓作品的诗意状态。(外国电影史)

阅读全文

与外国电影史框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雷神1国语电影在线 浏览:678
网站免费看电影的app哪个好 浏览:191
鹬这个电影讲了什么故事400字作文 浏览:620
与狗有关的外国电影 浏览:162
电影英文手抄报 浏览:40
剑少爷电影国语 浏览:470
哪里有最新韩国电影下载 浏览:747
鳄鱼有什么电影 浏览:503
香港武侠片大尺度电影大全 浏览:314
如何在手机上买万达电影票 浏览:269
外国男警察会驱魔的电影 浏览:525
1900电影根据什么改编 浏览:660
哪些电影涉黄 浏览:160
唐人街探案3电影高清免费看 浏览:376
有关中国宝藏的电影 浏览:845
换性别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777
阿凡达电影国语 浏览:468
五十度黑电影英语中字 浏览:3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微电影 浏览:101
春节后有什么好看的电影 浏览: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