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热门电影 > 老电影用的都是什么色彩

老电影用的都是什么色彩

发布时间:2022-09-12 00:20:29

㈠ 拍电影为什么都是用绿布,而不是别的颜色的布

很多大场面的科幻电影,都会用绿布作为背景,后期再制作特效,那么究竟为什么会选用绿色,而不是其他颜色呢。

首先,两个颜色都是纯色,不易被干扰和影响。其次,抠像拍摄基本都是拍人,考虑到人的肤色,不论白人黑人黄种人,都皮肤里都带有红色和黄色信息,不利于抠像,所以不用红黄两色。再者,由于欧美人的眼珠普遍蓝色居多,为方便欧美人抠像抠绿比较多,当然抠蓝的时候也不少。中国人呢黑头发黑眼珠黄皮肤的,抠蓝抠绿都可以,但为了得到更大的对比反差通常抠绿多一些。

所以,一般的科技大片,特效比较强的,都是使用绿色背景布。

㈡ 电影用的色彩有哪些

电影的题材有很多种,有恐怖片,喜剧片,爱情片等等。不同的电影类型所使用的色彩也是不相同的,当然这个跟一个导演的风格有很大的关系。不每个导演都他们独一无二的特点,比如说老谋子(张艺谋)吧,他就很喜欢用一些浓郁的颜色,比如大红,电影((红高粱))就是佐证,他的电影服装业都是浓妆艳抹,每个角色,每件戏装差不多都大红大紫,比如今年才上映的“三枪”。另外一些黑帮警匪类的电影,从头至尾都上不了黑白两种色调。

㈢ 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对色彩的运用有什么特点

色彩,讲究色味、色性。
张艺谋在《红高梁》的色彩构成上,运用了较暖的橙色为主色调,以掲示主题内容,令人对高梁产生浓厚的乡土情趣。

㈣ 1959年电影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

中国四十年代就有彩色电影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53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过因为成本比较高和播放设备的缘故,即使是彩色版电影有时也会有彩色、黑白两种拷贝。《五朵金花》本身就是彩色片。

㈤ 为什么老电影都要用泛黄的背景色

这些和设备没有关系,当时拍出来的时候也似黑白分明,没有发黄的。这是和胶片的制造技术有关的,电影胶片使用的朔胶底材,在长久放置之后,就会变黄,这是材质老化的原因。画面变得暗淡阴郁,色彩差是胶片的感光材料产生老化,以前的感光材料,没有现在的这么好。要知道最早的胶片感光度很低,导致的色彩不足,在长期放置之后,就会产生更多的劣化,变得很难看。你多搜索胶片的发展过程就明白了

㈥ 为什么香港90年代左右的电影色调都比较偏黄

有几种可能,两个方向,一是胶片的种类,二是导演摄影的艺术追求。
胶片可能是那种高感光质感强烈的胶片,具体种类我也不知道,老师讲过一种西欧的老胶片品牌。
至于艺术追求,可能是为了营造历史感,和“大漠孤烟落日圆”的地平线效果,色温调的比较低,也可能使用了滤镜。
最后一种色调偏暗黄的考虑,可能是胶转磁的过程,胶片没有保护很好,或者转磁时的设置。

我个人感觉上世纪甚至更早数码高清到来前拍摄的电影,发现色彩偏差的问题大多和摄影摄像师选择的胶片种类有关,所以看起来和实际色调有偏差,这也是区别部分类型片风格的方法了:)当然选用何种胶片,也是导演为艺术效果表达的考虑。

㈦ 原来老电影胶片放映的颜色怎么都是红色的

电影胶片 (FILM)

1。电影胶片 制作影片用的感光材料总称。 2。电影 一般影片的通称,与“MOVIE”和“CINEMA”同义。

电影胶片是将感光乳剂涂布在透明柔韧的片基上制成的感光材料,包括电影摄影用的负片、印拷贝用的正片、复制用的中间片和录音用的声带片等。这些胶片的结构大体相同,都由能感光的卤化银明胶乳剂层和支持它的片基层两大部分组成。

电影问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纤维酯制造的,其成分与火药棉近似,极易燃烧。1923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后便逐渐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几经改进,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较好。50年代以后,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产。

感光乳剂的主要成分为悬浮于明胶中的卤化银。因明胶不但可使卤化银悬浮、不沉淀,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质,能增加乳剂对光的敏感性,使胶片有较高的感光度以满足拍摄电影的要求。卤化银本身只对400~500毫微米波长的蓝紫光线敏感,拍摄出的影像与人眼所见各种颜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称为色盲片。1873年德国人H.W.沃格尔发现染料可以扩展卤化银的感光范围,于是生产出了既能感蓝紫光也能感绿光的正色片。1906年以后,各类菁染料相继出现,使胶片的感光范围愈来愈向长波方向发展,研制出了对可见光全都敏感的全色片。此外,随着感光范围向红外区的发展,红外片也随之诞生。红外片主要用于航空摄影和特技、特殊摄影。拍摄电影用的黑白片一般均为全色片,用于印制黑白电影拷贝的一般均为色盲片。

尽管用全色片摄影时能使各种颜色的层次分明,给艺术创作带来很多便利,但黑白电影表现出来的影调,只能是深浅不同的灰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表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的要求。于是,许多物理学家、化学家以及摄影科技工作者,纷纷对彩色摄影方法进行研究。

摄影史中出现的彩色摄影方法多达数百种,但从原理上讲不外以下两大类:一类是由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种颜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类是从白光中减去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而得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称为减色法。它们都是建立在1861年J.C.麦克斯韦提出的视觉三原色理论的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视觉器官只分别对红绿蓝三原色光敏感。红绿两敏感单元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黄色感觉;蓝、绿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青色感觉;红、蓝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品红色感觉。因此,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而黄、品红、青分别为蓝、绿、红的补色,称为三补色,也称减原色。

彩色电影的摄制采用的是减色法彩色胶片。最早成功的减色法彩色电影要推1927年问世的特艺色,由于拷贝的制作采用染料转印法,故又称染印法,发明人为H.T.卡尔马斯博士。按照这种方法,用一台比较复杂的分光束摄影机同时拍摄成 3条分别感受红、绿、蓝光的底片,然后从这些底片印制出 3条浮雕模片,分别染以青、品红、黄三补色染料,再迭印在一条空白片上,即成为放映用的彩色拷贝(见染印法)。

8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彩色电影胶片都是减色法多层片。这种胶片将分别感受红、绿、蓝三原色光的三层乳剂迭涂在同一片基上,经摄影曝光、冲洗后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见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

电影胶片的构造 由片基和感光乳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此外,还有涂在乳剂层表面、防止外力致伤的保护层,涂在乳剂与片基之间促使两者黏合的底层以及涂在背面起防光晕、防静电和防卷曲的背面层。

希望能帮到你~!!!

㈧ 为什么很多电影的色调是蓝绿色的

我认为这个有多种原因,我们首先从物理角度来说吧,这种叫做照片和视频的灰度,在选取画面和调整视频的时候,为让这个照片和视频看起来真实自然,后期制作会去调整它的灰度,让它的黑白灰三个色系平衡,尤其是在灰度暗色的时候,会让画面显的真实自然。

㈨ 电影色调有哪些呢

  1. 按色相分,影片的色彩基调可分为蓝调子、绿调子、黄调子等。

  2. 按明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调可以分为亮调子、暗调子,有时也称为高调子和低调子。

  3. 按饱和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调可分为浓调子和淡调子。

  4. 按照影像的对比程度,可以将影片分为硬调子和软调子。

  5. 按照色性可分为冷调子、暖调子、中间调。

㈩ 为什么大导演拍的电影都是昏黄色调的

不一定啊。有可能是根据电影主题、题材、氛围采取的特殊摄影风格。或者是摄影师的特点。

阅读全文

与老电影用的都是什么色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己如何拍电影 浏览:51
小孩子不喜欢看电影 浏览:241
英文电影好词带翻译 浏览:350
八佰电影儿童绘画 浏览:344
印度老头开车搞笑电影 浏览:146
哪个行刷卡看电影 浏览:745
猎狐行动电影女演员 浏览:238
电影兵临城下国语 浏览:695
电影少年插曲叫什么名字 浏览:919
外国看电影看不了下什么软件 浏览:708
电影悬疑破案类国产 浏览:903
啄木鸟电影的保镖女主是谁 浏览:791
刘德华白血病小女孩的电影 浏览:128
在线线恐怖电影 浏览:313
警察的故事电影国语免费观看 浏览:803
扫黑决战电影粤语 浏览:31
妖兽都市96分钟粤语电影天堂 浏览:153
好听香港电影音乐 浏览:781
近期好看的军旅电影 浏览:662
小王子英文电影台词资讯搜索 浏览: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