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满分急求】一部日本悬疑老电影
试试《脑髓地狱》(1988)
1926年11月20日,住院在九州帝国大学精神病科的第七号病房楼的某一呆子青年,突然随着病房中的挂钟的“嘀嗒嘀嗒声”的节奏而恢复了意识。不过,他自己的姓名和经历一切都回想不起来。然而从邻近的病房中传来了一位少女的悲痛喊叫声“哥,哥哥——是我 ——我是哥哥的未婚妻,你想起来了吗?”据说有位住在九州帝国大学精神病院的患者——若林教授,为了让呆子青年回想自己的过去,把他带到狂人医院的标本室。在那儿,找到了二份资料,一份是《幻术》的狂人日记,另一份是在一个月以前自杀的正木博士的遗物资料。呆子青年拒绝阅读《幻术》,而开始读正木博士的遗物资料。它的第一编资料是《疯子地狱异端邪说祭文——一名犯人的黑暗时代》,这是由正木博士扮演唱的《奇妙楼的众多孩儿》歌,歌中隐含著揭露精神病员和精神病院的黑暗面。第二篇是《狂人大解放治疗室》以正木博士提出“人类都是疯子”观点,建议进行精神病研究治疗办法(这种思维在1975年奥斯卡获奖影片《飞越疯人院》很相似)。接著又提出“侦探小说绝不是用脑子想出来的”,“头脑不是来思考问题的,而是交换的介质(就象电信局的功能)人的全身每个细胞,才是思考问题的来源”。接下来又提出了“胎儿的梦”,胎儿在母亲胎内是从单细胞式微生物进化到人的形态。当形成人的形态时,都是直接从父母那儿得到的各种复杂的罪孽,遗传给自己而所做的恶梦...
B. 求一张图片,老电影里头开始321倒数播放那个镜头的!
321你要图片,发一张你看看
C. 一张开头是老电影的数字倒数 之后是一堆动漫术语图片组成的gif 其中涉及了傲娇 之类的
亲,iphone是不支持gif本地保存的,即使是越狱的情况下
D. 找一部老电影,有个人(好像是女的)被绑在火箭上,火箭在室内,火箭有倒计时,有个男的去救她
《龙虎豹》主演 林威 张旭 袁志博在旧中国的上海滩,黑道霸主石子明阴险狡诈,无人敢与其争锋。他有两个得力助手,唐龙和马力。。。。。。。
E. 跪求老电影中片头一般都有的倒计时片段..
确定PR自带,其他视频剪辑软件估计都用吧
F. 求一部老电影的名字,80年代或90年代的好莱坞的电影,科幻+穿越+爱情+喜剧。名字好像是“12:02”“02:02”
12:01,那个男主角一共5次才救回女友性命。
英文名: 12:01
中文名: 十二点零一分 | 12:01
导 演: ( 杰克·肖德 Jack Sholder )
主 演: (乔纳森·斯利文曼 Jonathan Silverman) ( Helen Slater) ( Nicolas Surovy) (罗宾·巴利特 Robin Bartlett) (杰里米·皮文 Jeremy Piven) ( Constance Marie)
上 映: 1993年07月05日
主人公所在的乌特瑞尔公司研究的原子超级加速器导致时间反弹,4月27日这一天反复出现,所有的人都在无意识地重复这一天的行为,只有主人公巴瑞·托马斯由于在开动原子超级加速器时受到了电击,导致原子量级与普通人不同。是惟一一个由于能量量级改变,能够记忆到这种反弹的人。恰好在4月27日这天,他的同事丽萨被刺杀,他决心利用时间的反弹去救丽萨。一次不成二次,反反复复,结果,在时间第五次反弹时,终于将凶手莫克斯利捉拿归案,挽回了丽萨的姓命。
G. 谁有老电影{巴山夜雨}的影评啊!!急要啊。。。在线等
要在1980年的语境中真正读懂《巴山夜雨》,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尽管这部影片除了获得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以外,还获得了包括最佳故事片奖在内的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5个奖项。要读懂《巴山夜雨》,必须读懂中国电影史上的吴永刚。作为一个从1930年代中国影坛走来的中国电影艺术家,吴永刚是独特的。这位美工师出身的电影导演,对电影的理解有常人所不及之处。无论是在《神女》(1934)、《浪淘沙》(1936),还是在《巴山夜雨》(1980)中,吴永刚着力追求的总是“意境”。这样,《神女》里纷扰的都市和哀怨的少妇,《浪淘沙》中寂寥的孤岛和迷离的白沙,以至《巴山夜雨》里飘荡的蒲公英和忧伤美丽的巴山夜雨,不仅是吴永刚的最爱,而且是影片最动人的所在。
正因为如此,吴永刚的电影往往身处边缘。也就是说,对“意境”的热爱,使吴永刚最容易偏离中国电影的主流话语,也使吴永刚及其电影非常容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重视载道和讲究叙事的中国电影传统,曾经使人们漠视《神女》的光辉,也使人们误读《浪淘沙》的真正蕴涵;而大多数吴永刚电影,由于缺少知音的共鸣,终于导致长久的湮没不彰。只是在《巴山夜雨》里,吴永刚才让人们真正体会了“意境”的魅力。
从1959年或者1960年开始,吴永刚就在酝酿着《巴山夜雨》(当然不是从剧作的角度)。因为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开始,《巴山夜雨》故事赖以存活的时代背景15年后才发生。1959年或者1960年的吴永刚,心目中的下一部电影必须有一个“意境”:那是导演曾经看见的一副木刻,画中的小女孩显然是一个贫穷的孩子,她身边放着一个小竹篮,小女孩跪在地下,鼓着腮帮子吹蒲公英,那么天真、稚气。
15年后,吴永刚等到了《巴山夜雨》。一切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只有“意境”还在心中。尽管从故事层面上看,《巴山夜雨》被赋予那么众多的偶然与巧合以及那么沉重的历史与现实,但导演仍然没有把它拍成一部“传奇”。为了苦苦追索几十年的“意境”,吴永刚选择了抒情。
主人公秋石便是诗人。在导演“以不表演为表演”方针的指导下,李志舆的表演由于过于内敛而稍显木讷,但并不影响影片的整体效果。在吴永刚看来,作为诗人的主人公,其实是造成影片抒情格调的最好载体。首先,秋石在狱中写的那一首《蒲公英》诗,便被导演四次运用到影片中,起到了较好的结构影片与表情达意的功能;其次,导演可以通过诗人的视角,自由地创意造境。这样,在故事主线之外,影片不仅成功地将雄奇的巴山、滔滔的长江与静默的神女峰、滚滚的漩流剪辑在一起,而且成功地把孤独飞翔的苍鹰、摇曳波浪的航标与梦境一样的爱情回忆交织在故事时空之中,使影片本身增添了一种难得的人文深度和浓郁的抒情氛围。为了使影片最终导向一种美好的“意境”,吴永刚甚至放弃了《神女》和《浪淘沙》中的人性批判。不用说,秋石是高洁的形象;即便女专案人员刘文英,影片也是需要她的“转变”,演员张瑜正是因为“一股子稚气”被吴永刚选中的;另一专案人员李彦,最后关头露出真面目,他也是解救诗人秋石的策划者;整个客轮,从船长到乘客,都是善良的好人。直到影片最后,秋石携女儿上岸,客轮发出长鸣,向秋石父女告别,这时,连客轮本身也被赋予了善良的品性。当然,丑恶与黑暗是肯定存在的,只是在影片中,吴永刚宁愿把它们彻底推到背景,让它们在道德的法庭上,接受缺席的判决。也正是在这里,体现出导演独特的才华。
对“意境”的渴望,使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吴永刚,拥有了一个持续十多年的“蒲公英小女孩”情结;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蒲公英小女孩”所蕴涵的“美”,显然应该并且确实已经上升为对“丑”的否定和对“恶”的批判。但是,吴永刚没有打算沿着这一思路走下去,而是过早地离开现实,趋向了“浪漫主义”。诚然,正如吴永刚自己所言,影片中多一些好人没有什么不对,何况,影片结尾,小娟子吹蒲公英的镜头,更是导演自己酝酿经年的画面,不可能轻易放弃;影片的深度在于:当主人公秋石带着女儿离开客轮,行走在林间山道时,秋石只有片刻流露出慈父般的微笑,大多数时候是心情沉重的;女儿欢笑着奔向山野,吹起蒲公英,蒲公英随风飘荡在蓝天白云,这一切,都是通过秋石伤感的视线展现出来的,给“蒲公英小女孩”的“美”镀上了一层忧郁和凄凉。全片倒数第二个镜头,仍然停留在秋石的近景上:重获自由的秋石,面对刚刚回到自己身边的女儿,决定收起沉重的心情,从容地微笑,但笑容瞬间转换为悲伤。诗人的情绪,徘徊在大喜大悲之间。仿佛不忍心目睹这一切,镜头宕开,在茫茫群山中定格。依靠这样的结尾,吴永刚紧守着自己的美学。确实,吴永刚从来就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现实”在他的作品中已经被咀嚼成一个坚硬的内核,无处不在却又被有意隐藏;同时,吴永刚也从来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浪漫主义者”,在超越现实的时空中放荡神思不是他的目的。他追寻的“意境”,凝聚着自身思想的深刻性,但又焕发出电影画面特有的美感和魅力。
就像《巴山夜雨》的结尾,尽管缺少了人性批判,但反思历史的动机,却刻写在美丽的“蒲公英小女孩”与苍茫的巴山夜雨之中。
H. 求一部欧美的老电影的名字,关键词是时光倒流、女明星、杀夫。
时钟倒转
剧情:斯蒂芬妮在新年前夜错手杀死丈夫,于是许愿能够时光倒转,当她走出电梯时果然心想事成:时间回到了一年前。原来斯蒂芬妮的丈夫是一个著名导演,一年前被一个陌生女子诱惑,两人有了私情,导演此刻正准备筹拍电影,陌生女子写了一个名叫《玻璃房子》的剧本给他,导演决定进行拍摄,但没想到该陌生女子别有用心,害的斯蒂芬妮的丈夫几近家破人亡。于是乎斯蒂芬妮在时间回转后想法设法阻止丈夫接触陌生女子,她找来自己和丈夫共同的好朋友来写剧本,在宴会上痛骂陌生女子,但事与愿违,事情仿佛早已注定,丈夫与陌生女子仍旧产生了私情。新年前夜,斯蒂芬妮以为历史将重演的时候,写剧本的好朋友从窗帘后开枪将她丈夫打死,结局似乎又改变了……
I. 找一部老电影
英文名: Y2K
中文名: 世纪骇客
别名: 惊天行动
剧集简介
世纪之交,美国在哥伦比亚的一颗导弹因千年虫故障,自动打开了发射程序进入倒计时,四十八小时后,导弹将攻击莫斯科。为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危机,美国国防部电脑专家文森、导弹设计师摩根和中情局官员费尔查德组成一个特别行动小组,前往哥伦比亚森林中的导弹发射基地。不料,在丛林中,行动小组遭到伏击,文森、摩根等人侥幸死里逃生。一直在密林中的美国联邦调查员米拉带领他们逃离险境,并协助他们闯过重重险关进入电脑控制室。就在文森正要修改导弹发射方向时,费尔查德突然用手枪顶住他,强令其把导弹目标改为华盛顿。随着发射倒计时的临近,华盛顿千百万人的生命危在旦夕……